来源:
法广
随著华为财务长孟晚舟获释,遭中方关押的加拿大人康明凯和史佩弗也在25日回到加拿大。在北京只字未提这两名加拿大人而遭到多方点评一天后,中国官媒环球时报26日晚间报导说,他们当天从有关部门获悉,加拿大籍被告人康明凯、史佩弗以身患疾病为由,申请取保候审被批准,且案件中止审理。
该消息提供的内容还有:“经有关部门确认和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并由加拿大驻中国大使提供担保,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和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5日分别对两名被告人依法作出批准取保候审的决定和中止审理案件的裁定,由安全机关执行取保候审。”
该报导不忘补充说:“案件审理期间,两名被告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亲笔书写认罪悔罪材料”。“取保候审期间,两名被告人仍应当遵守取保候审决定。”
2018年12月,加拿大应美国当局要求逮捕在温哥华转机的孟晚舟。中国数日后以涉嫌刺探情报为由,拘留康明凯和史佩弗,并否认这是“人质外交”。今年8月11日,辽宁省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认定史佩弗犯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万元,驱逐出境。
今年3月22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指康明凯于2017年至2018年进入中国,搜集了大量非公开的涉中国国家安全等资讯,并撰写分析报告。
康明凯与史佩佛在中国关押逾千日,对于外界质疑他们是孟晚舟案的“人质”、是中方的报复行动,中方始终否认,坚称无关孟晚舟案。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去年6月曾在例行记者会表示,“加拿大司法部长有权在任何时刻终止孟晚舟的引渡程序”,因为这样做符合法治,“也有利于解决两位加拿大公民的问题。”当时很多分析认为:这实际上是北京承认:两名加拿大人被抓与孟晚舟案相关。
孟晚舟9月25日晚间搭乘包机抵达深圳,受到接机民众英雄式欢迎,中国官媒大肆报导,但两名加拿大公民获释返国之事却彷彿从未发生。只有某些中国自媒体、微博大V(官方认证的帐号)或是评论写手在网路上称:“无罪的孟晚舟,怎么能与有罪的康明凯、史佩弗相比”、“孟晚舟光明正大回国,受到祖国人民热烈欢迎,加拿大人偷偷摸摸逃回去”。
孟晚舟获释案是中国外交的胜利?还是中国人质外交的胜利?也许对一些中国人来说,分清这两点是毫无意义的,只要胜利了就好。即便如此,也不妨听听国际媒体与此相关的讨论。
美国纽约时报26日刊登储百亮署名文章,题为“中国处理孟晚舟案的强硬策略:外国公民成谈判筹码”文章引用乔治·华盛顿大学研究中国问题的法学教授郭丹青(Donald C. Clarke)的话表示说:这场再明显不过的交换完成得如此迅速,也是对其他国家领导人发出的警告,即中国政府可以肆无忌惮地拿外国公民做交易。在谈到两名因间谍指控受审的加拿大人时,郭丹青说:“他们连装都不装了,这就是在扣押人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加强了今后中国在类似谈判中讨价还价的优势。”
储百亮文章还说:中国媒体追踪报道了孟晚舟获释回国的过程,他们要么避谈她所承认的一些不法行为,要么声称这并不等于正式认罪。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孟晚舟被赞为中国敢于反抗西方霸凌的爱国象征。中国媒体几乎没有提及斯帕弗和康明凯的获释,营造出中国没有为她的归来付出任何代价的印象。专家们表示,现在就说这场明显的交换标志着关系解冻,至少是为时过早了。
储百亮文章提醒说:“拜登总统已将中国视为对美国主导地位的重大挑战。三人获释之时,正值拜登主持‘四方安全对话’(Quad)领导人的首次当面会晤,这四国——美国、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是出于对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和野心的担忧而聚集在一起的。本月,拜登公布了与澳大利亚和英国达成的一项新安全协议,并计划向澳大利亚提供核动力潜艇。”
“中国官员否认康明凯和斯帕弗其实就是人质。但对于这种否认,包括总理贾斯汀·特鲁多(Justin Trudeau)在内的加拿大人都嗤之以鼻,中国官员和媒体评论员也偶有暗示,即孟晚舟的获释可能存在交换条件。”
“中国政府的强硬策略可能成功解救了孟晚舟,但似乎造成了加拿大挥之不去的反感,说明了扣押外国公民需要付出的政治代价。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加拿大受访者对中国持负面看法。抵制华为设备的情绪日渐强烈。”
“孟晚舟回国时受到了英雄式的欢迎,在加拿大期间,她住在温哥华一处带门禁的七室大宅,可以在左脚腕佩戴追踪设备的情况下外出。”而康明凯和斯帕弗“在经历多年与世隔绝的关押后,他们还需要面临一段艰难的适应过程。”
在西顿霍尔大学法学院(Seton Hall Law School)研究中国刑事司法的陆梅吉(Margaret Lewis)教授说:“限制人身行动仍然是对自由的剥夺,但孟晚舟所经历的,与他们所经历的可谓天壤之别,他们最痛苦的磨难已经结束,但经历的创伤仍会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