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長突然發表「香港營商環境報告」,有人視之為陳茂波司長參選特首的政綱,其實並非重點,反而整份報告由思路、主題到細節,跟北京在港喉舌報章的論述類同,反映北京統治香港的思維,特區財經領導班子已經全部「上腦」,其他人等遲早爭相效尤,北京往後挑選誰當特首,也就離不開其設定的管治路數和發展方針。
「營商報告」三部分,分別論述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過去部分重複官方的論述,指責「黑暴」無法無天,美國又製造混亂,令香港於二〇一九年下半年陷入癱瘓狀態,但文中對於反政府運動愈演愈烈,半句不提特區當局錯誤修改「送中法例」是近由,北京收緊香港自治權是遠因,當然也絕口不提警暴和當局無視警暴所挑起的民怨和仇恨。
現狀部分大書特書《港區國安法》和改變選舉制度(「完善」選舉制度)如何為香港撥亂反正,令經濟回復正常,但通篇無視《國安法》下巿民對政府極不信任,公民社會遭到破壞,還有大量香港人因自由空間收窄而遷移外地,香港看來與不少第三世界無異,民間自由狀況被視作與營商環境完全無關。
最後是預告美麗新世界即將來臨。香港面向世界,只要發揮原有優勢,加上背靠祖國,勢必發展成為國際金融、商貿及總部中心,但香港在中美之間必定選擇前者,究竟影響何在(如美國不視香港為獨立關稅區),以至近年中美關係緊張又如何削弱香港的國際地位,報告同樣交了白卷。
官方宣傳物品主題先行,掛一漏萬,乃意料中事,但總不能自言自語,目中無人,否則效果只會適得其反。香港大約六成人支持反修例運動,更有四成人長期給予特首林鄭月娥的評分是零蛋,足見官民隔閡甚深。「營商報告」完全忽視這批社會主流市民,既無檢討政府對反修例運動的責任,也沒有獨立調查警暴,根本無法改變六成人的既有看法,而論調及述事不外搬字過紙,相信其餘四成人也覺得是陳腔濫調。換言之,黃絲市民認為政府只求粉飾自保,用官方論述代替事實,無意以真相修復官民關係,甚至擴大鬥爭對象的話,可把他們劃為敵人,隨時秋後算帳。
也許政府在意跟六成人修復關係,不過方法錯誤。政府想必胸有成竹,認定香港只要背靠國家便有無限機遇,定必走向黃金年代。因此,不接受政府的政治論述,不要緊,經濟可以壓到一切,美好「錢途」可洗掉政治記憶,大好經濟美景在前,大家倒不如努力營生,共同富裕,放下政治矛盾,就如八九民運後的中國大陸,當官方對民運的鎮壓武裝到牙齒,不少熱衷國是者趁第二次經濟改革,政治躺平,下海創富好了。
用經濟利益換取政權穩定,其他不說,首先絕對不能紙上談兵。十年後,香港會否如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大陸那樣,經濟連年大幅增長,無人可以說得準。甚至今天特區政府鼓勵香港人到大灣區創業和就業,抽走了本地的資金和人才,究竟如何可以裨益香港經濟,也從未聽過特區官員提供經濟論據和分析。
當大灣區發展不見得可以推動香港增長,本港經濟現況也表現不俗(第二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加7.6%、失業率減至4.7% ),而大灣區職位的吸引力在於特區政府補貼過半薪水,香港經濟仍滿有活力,是否有需要急速轉型,全面投向大灣區發度,實屬疑問。
奇怪的是,當一切還在籌劃之中,更難一口咬定大灣區就等於香港的烏托邦,從而中國大陸注定是香港一個未出現的黃金年代的恩主,也從而令黃絲香港人無法拒絕誘惑,只得思想繳械向錢看?
但在香港,政府用預言的美好世界換取民心,只能是一場誤會。當經濟奇蹟還未出現,政府要成功令香港人感到自己是奇蹟的受益人,必須有賴大量市民對政府言聽計從,但民望長期負數的特區當局,加上報告內容人云亦云、缺漏多多,政府除了可以確保「營商報告」順利面世,還可對市民期望甚麼?
原刊於自由亞洲電台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 全部文章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7%BE%8E%E9%BA%97%E9%A0%90%E8%A8%80%E5%91%BC%E5%96%9A%E6%B0%91%E5%BF%83%E4%BD%86%E6%B0%91%E5%BF%83%E8%83%8C%E5%90%91%E5%8F%88%E6%9C%89%E8%AA%B0%E8%81%BD%E4%BF%A1%E9%A0%90%E8%A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