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武器”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0478
中國的新“武器”
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教授 布拉馬•切拉尼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中國將其對稀土資源的實質性壟斷當成一種貿易手段,並阻止旨在解決南中國海爭端的多邊努力,這已引起了國際社會的警覺。而中國謀求把水資源作為一種政治武器的做法,令其鄰國深感憂慮。
中國地處亞洲中心位置,發源自中國境內發源的跨境河流所流向的國家數量堪稱全球之最——從俄羅斯到印度,從哈薩克斯坦到印度支那半島。這是源於中國對少數民族居住地的吸納——這些少數民族居住地區占到了中國陸地總面積的60%,是從中國流出的所有重要國際河流的發源地。
事實證明,迄今為止在任何流域,旨在使這個著名水資源大國接受資源分享協定或其他合作機制的努力都未獲成功。相反,在湄公河、雅魯藏布江或黑龍江等國際河流上游建造的大壩表明,中國越來越傾向于採取單邊行動,全然無視下游國家的擔憂。
中國不僅號稱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壩(三峽大壩),而且其水壩總數超過了全球其他國家的總和。中國已將重點從國內河流轉向國際河流,並從建造大型水壩升級為巨型水壩。中國在湄公河流域建造的最新一座大壩,是4200兆瓦的小灣水電站——比巴黎的埃菲爾鐵塔還要高。中國獲准建造的新水壩包括雅魯藏布江上的Metog(中文名為“墨脫”)水電站。該電站裝機規模將是三峽大壩(1.83萬兆瓦)的兩倍,所處位置緊鄰與印度存在爭議的邊境地區。
這種大壩建造狂潮的後果已十分明顯。首先,中國與幾乎所有鄰國——從俄羅斯和印度,到朝鮮和緬甸等“附庸國”——都發生了圍繞水資源的爭議。其次,在青藏高原、新疆和內蒙古都爆發了反對中國統治的抗議活動之際,中國最近對少數民族居住地區大型水電專案的關注,引發了圍繞移民和土地被淹問題的緊張情緒。第三,這些項目有可能使得中國內陸河流出現的退化問題,在那些國際性河流身上再現。
然而,似乎是為了宣稱自己是全球無與倫比的水電巨擘,中國也是在海外建設水壩數量最多的國家。中國正不顧當地民眾的抵觸,在有爭議地區或叛亂地區——從巴基斯坦控制的喀什米爾,到緬甸動盪不安的克欽和墠邦——建造水壩。在緬甸建設水壩,是導致該地區重燃戰火,終結了克欽獨立軍(Kachin Independence Army)與政府之間長達17年的停戰狀態的原因之一。
對下游國家而言,一個關鍵的擔憂是中國大壩項目的不透明性。中國通常悄然(幾乎是偷偷摸摸地)開工,隨後則表示專案已無法更改,同時可以帶來抵禦洪水的好處。
更糟糕的是,儘管南亞及東南亞各國都簽署了水資源協議,但中國政府拒絕接受水資源分享安排。中國是投票反對1997年聯合國建立國際流域共用資源公約僅有的三個國家之一。
然而,水資源正迅速成為亞洲各國之間爭奪和衝突的根源。亞洲人均淡水可獲得量不足全球平均水準的一半。日益增長的水資源壓力,威脅到了亞洲快速的經濟增長,同時給投資者帶來了與不良貸款、地產泡沫和政治腐敗同樣具有破壞力的風險。
由於控制著亞洲的“水龍頭”,中國對其鄰國的行為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控制著亞洲主要河流上游的中國,也是一個正在崛起的超級大國,越來越對公開展示自己有著強烈的自信心,而這只會加大國際社會向中國政府施壓的必要性,要求其停止“侵佔”共用河流,並接受某種形式的合作機制。
本文作者是印度的獨立機構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教授,並著有《水資源:亞洲的新戰場》(Water: Asia’s New Battleground)一書
譯者/何黎
on 椰子樹下打盹的哲學家: http://tw.blog.yahoo.com/mesg/mesg.php?type=error&key=article_not_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