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1 May 2024

王庆民 | 评台湾立法院扩权改革危机

今年5月,台湾立法院(即国会)在席位略占优势的国民党和民众党推动下,提出了扩大立法院职权、强化国会监督能力、约束总统权力的改革法案。而获总统职位、在立法院略处弱势的民进党,强烈反对法案的通过。在议案审议中,双方发生激烈肢体冲突,引发全球关注。

之后,不满国众两党国会改革法案、支持民进党的部分民众,开始在立法院外进行大规模抗议,喊出“没有讨论,没有民主”、“国会滥权、黑箱操作”等口号。近日抗议仍在持续,参与者人数众多,从青年到老年皆有,还有人携家带口参与抗议,宣称要“捍卫民主、保卫台湾”。

那么,本次立法院改革的内容和可能的影响有哪些?立法院内的两派和院外抗议者的说辞符合事实吗?在冲突和抗议下,本次改革还会成功吗?本次改革和抗议风波反映了台湾哪些政治、体制、社会问题?

首先,本次改革,主线是强化国会权力、加强立法院对总统和行政院/政府的监督。内容包括,总统每年必须向立法院提交国情报告、亲自接受质询;加强和明晰人事同意权,尤其对总统副总统的弹劾权;将调查与听证权,由监察院转移到立法院,扩大立院职权范围;增设“藐视国会罪”,对于拒绝接受立院质询或作假撒谎者,处以徒刑、拘役或罚金。另有一些地方建设方面的法案,也随本次改革法案一起审议。

那么,这些改革是合理的吗?支持者认为,这些改革是政治权力平衡所必须的。

中华民国台湾的政治体制,继承了中华民国在大陆的体制。而中华民国的宪政体制到台湾之后的几次修宪,基本上效仿了美国的总统制。简而言之,就是总统拥有巨大权力,国会和司法机关有一定的制衡,三者也有所分工,分掌行政、立法、司法。而中华民国宪法中还另设监察院和考试院,但权力远不如前三者,且日益虚化。而三权中,总统权力最大、使用权力最频繁、其决策对政治和整个国家有决定性影响。

众所周知,美国就是总统制国家,总统权力巨大。而效仿美国的台湾宪政体制,总统权力同样巨大。而且,不同于美国也很有力量的国会和最高法院,中华民国台湾的立法院和最高法院,其职责范围和权力,都明显小于美国相同机构。这就让台湾原本已颇巨大的总统权力更为强大和突出。台湾立法院和最高法院很难像美国那样制衡总统。

而权力集中,当然并不是好事。这容易导致总统缺乏制衡、独断专行、滥用职权,甚至贪污腐败。而且权力过于集中,也会导致政治竞争中“胜者全得”,继而加剧不同阵营间的政治斗争、为获取权力不择手段。台湾的“蓝绿恶斗”,原因之一即是当选总统一方往往可以垄断权力。

而如果扩大立法院职权,当总统所属政党和立法院多数派不同时,立法院就可以制衡总统。反过来,总统也可以制衡立法院。

不过,虽然增强立法院权力制衡总统虽然有利于政治权力的均衡,但是在目前台湾的党派严重对立的背景下,更具有了党争的色彩。

民进党指责立法会暴力冲突、未以正常程序进行审议,也是有理由的。不过,一方面暴力冲突是双方都有参与,另一方面民进党此前在立法会占优势的时候,也有过未予细审、强行通过议案的前例。例如2016年立法院审议“一例一休”劳工法案,民进党召集人陈莹以一分钟时间朗读并迅速通过议案,被称为“一分莹”。

在民进党失去总统职位、在国会占优时,同样是力挺立法院的扩权改革的。在2008-2016年马英九执政时期,立法院的民进党团就不断强调“反对总统扩权”,主张强化立法院的监督功能,还多次发起弹劾马英九的动议。而在更早的1980-1990年代,民进党因长期在野、无缘总统,而在立法院颇有斩获,更是早在那时就强调发挥立法院作用制衡总统。

民进党支持者在立法院外的抗议活动,固然是言论自由、示威自由,其抒发情感表达立场可以理解,但终究只是一种群众运动,代替不了正当的立法程序。而且有民调显示,超过六成民众支持立法院改革,反对的不足三成。若此民调为真,那么在立法院外抗议的人群,只能代表一部分台湾人,而非全部。

笔者认为,台湾立法院推动改革、扩大权力,是有利于落实“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有益之举,也可以缓解台湾一些政治积弊,如总统滥权、朝野恶斗等。虽然改革也会导致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改革后,总统所属政党与立法院多数派不同,就可能加剧总统和立法院之间的摩擦冲突。但整体看,改革仍然是利大于弊。

当然,笔者也并不认为本次国众两党推动的改革法案及过程毫无问题。本次改革法案的审议毕竟产生于国众两党与民进党高度对立的背景下,缺乏足够的代表性与包容性。而法案审议中的冲突及此后部分民众的抗议,都反映了改革法案未能得到更为多元的支持和谅解。而国众两党在提出和审议改革法案中,也确实没有足够清晰的告知全民、未完整的遵循程序,存在不少确应被质疑的不足。另外,目前是两岸关系敏感时期,此时限制总统权力是否时机合适也值得考虑。

但台湾立法院、三权关系,乃至整个政治体制,都有着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虽然具体改革内容和程序仍可商榷,但改革的方向、立法院有限的扩权、对总统权力的监督、促进台湾政治多元平衡,都是有益的。台湾各政党及其支持者,应放下成见与狭隘的党派立场,真诚协商、勇于妥协,共同推出更具包容性的改革法案,以清理台湾体制积弊、减少对立、刷新政治,共建和谐美丽岛。

王庆民 | 评台湾立法院扩权改革危机最先出现在议报。

from 议报 https://yibaochina.com/?p=25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