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9 June 2024

研究:以团结丶红旗代替苏丹丶麻扎 中国大改新疆村名以消弭维族文化

来源:
法广

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政府把630条位处新疆,且富含维吾尔族宗教、文化和历史意义的村落名字,改作“团结”、“和谐”等村名,占村落改名总数的17.3%。有份参与研究的人权组织认为,把村落改名为反映中国政府宣传意味的村名,是北京政府致力消弭维族文化和宗教表述的行为之一,这不单令部分人的生活出现困难,亦有违反国际人权公约中保障少数民族可享有其固有宗教或语言的权利之嫌。

总部在美国的“人权观察”和以挪威为基地的“维族救助”(Uyghur Hjelp意译)研究中国国家统计局网页发现,在2009年至2023年公布的村落名字可见,在2.5万条位处新疆的村落里,有3652条村曾经改名,当中约八成涉及改正拼音或号码等琐碎而正常的改动,但有630条村落名字的改动却具有改变宗教、文化和历史意味在内。

研究报告指出,凡提及宗教的,例如伊斯兰教中的苏非派导师霍加(Hoja)、苏非派建筑物哈尼喀(haniqa);又或涉及新中国成立前之维族历史的,像意指皇宫的欧尔达(orda)、有地位人士之称的苏丹(sultan,又译苏里坦)和博克(beg);甚至是彰显文化意义的,像意指圣殿的麻扎(mazar)、二弦鲁特琴都塔尔(dutar),以及意即庙宇的美其特(Meschit),都统统被改掉。

新改的村名中,最多见的是“幸福”(79条村)、“团结”(69条村)及“和谐”(55条村),其次是“光明”和“博斯坦”(维吾尔语中绿洲的意思),分别有38条村以此为新名;另外就是“友谊”、“红旗”、“红星”及“前进”等。

2017-19年改名最多喀什变动最大

研究又发现,村落改名最频繁的时间段是2018年及其前後一年,近八成的村名改动在这三年发生。两个组织指出,这三年正是中国政府在新疆触犯人道罪行日益严重的时段,而喀什、和田及阿克苏等车疆地区则最受针对,这三个地区亦是最多村落被改名之处。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政府於2014年在新疆落实“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2017年起,打击维族和突厥穆斯林人的行动更为广泛和系统化,包括随意拘留、酷刑、家庭分离等,被人权组织定性为犯下人道罪行。但中国政府否认所有指控,称所谓拘留是在教育营中接受再教育。

研究指出,由於资讯不透明,村落改名的影响未能全部得悉,但根据维族救助访问的11名维吾尔人得悉,改名令他们生活大感困惑,有人甚或寸步难行,因为有村民被关在中国政府的“教育营”太长时间,离开时因村名不符而买不到车票。

人权观察中国部代理主任王松莲在美国时间周二(18日)发表研事报告时指出,北京政府把村名改成反映中共意识型态的名字,是她消弭维族文化和宗教表述的方法之一。

而根据《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一个国家中的少数族群,其成员可共同享受其固有文化、信奉躬行其固有宗教或使用其固有语言之权利,不得予以剥夺。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对此条文作一般性解释时指出,保障此项人权是要确保不同少史族裔得以发展其文化、宗教及社会身份,从而丰富一个社会的构建,亦因此须受保护。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6/%E7%A0%94%E7%A9%B6%EF%BC%9A%E4%BB%A5%E5%9B%A2%E7%BB%93%E4%B8%B6%E7%BA%A2%E6%97%97%E4%BB%A3%E6%9B%BF%E8%8B%8F%E4%B8%B9%E4%B8%B6%E9%BA%BB%E6%89%8E%7C%E4%B8%AD%E5%9B%BD%E5%A4%A7%E6%94%B9%E6%96%B0%E7%96%86%E6%9D%91%E5%90%8D%E4%BB%A5%E6%B6%88%E5%BC%AD%E7%BB%B4%E6%97%8F%E6%96%87%E5%8C%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