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9 May 2016

黎蝸藤:困難重重的原住民轉型正義

【明報文章】對關心民族問題的學者來說,蔡英文在5.20總統就職演說中,除了備受關注的兩岸政策之外,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原住民問題。演說討論到轉型正義時,蔡英文強調:「同樣在公平正義的議題上,我會秉持相同的原則,來面對原住民族的議題。今天的就職典禮,原住民族的小朋友在唱國歌之前,先唱了他們部落傳統的古調。這象徵了,我們不敢忘記,這個島上先來後到的順序。新政府會用道歉的態度,來面對原住民族相關議題,重建原民史觀,逐步推動自治,復育語言文化,提升生活照顧,這就是我要領導新政府推動的改變。」在整篇演說中,「原住民」一詞出現了3次,對比以往的總統就職演說中竟然從來沒有出現過「原住民」的字眼,蔡總統對原住民可謂誠意十足。

族群壓迫的複雜局面

確實,原住民問題在轉型正義中決不能缺席。根據先來後到,現在的台灣人大致可以分為3批。最早到達台灣的就是從史前就在台灣生活的原住民。他們是南島民族的後裔,屬於大約6萬年前甚至更早第一批從走出非洲,沿着海岸線到達東亞的早亞洲人,到達台灣至少是6000年前的事了。

第二批是「本省人」。台灣在清朝之前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明朝時還被列入「不征之地」,雍正帝形容它「自古未屬中國」。漢人成規模從大陸遷移到台灣的時間還從明末時期才開始。清朝1683年兼併台灣之後,漢人又從福建和廣東不斷移入。這些漢人以福佬人和客家人為主,是清朝把台灣割讓給日本之時的主要群體。在移民過程中,原住民的土地不斷被奪去,有的被迫移居山地,有的留在平地被「漢化」,喪失了自己的民族性。初時,清朝的統治局限於西部的平地,山地原住民還能保持自己的社群和(貧瘠的)土地。但是1870年代之後,清朝開始推行「開山撫番」,把統治擴展到整個台灣島。山地原住民的土地進一步被奪取,文化也受到極大侵害。

有學者認為,清朝對台灣的兼併,實際上和西方的拓殖殖民主義類似,可用英國的北美殖民地作為類比。這種論點可能有爭議之處,但也不乏道理。中國在台灣的拓殖,時間上在荷蘭和西班牙「殖民」台灣之後,也比英國在北美拓殖(1604年)要晚。漢人拓殖的方式也和西方人相似,即通過侵佔原住民的土地而建立漢人的社區。

第三批是戰後才從大陸遷往台灣的外省籍人。中華民國根據《開羅宣言》的精神「接收」台灣。1949年,大批大陸人隨着國民黨的敗退移居台灣。1990年代之前,外省人在政治生活中佔壓倒性地位。「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時期,國民黨政府釀造了不少慘劇,受害者主要是本省人。

於是從族群壓迫來看,存在一個很複雜的局面:最初是原住民被本省漢人壓迫;1949年之後,輪到外省人壓迫本省人。現在台灣的人口結構中,本省人佔了大多數,外省人其次,原住民人數只佔不足5%。轉型正義主要是本省人的政治訴求。但是從政治道德來說,轉型正義不能只進行自己有利的,原住民的政治訴求也一定不能被忽略。相比外省人對本省人的「壓迫」,在歷史上對原住民的壓迫更為苦難深重,原住民更值得同情,更需要撥亂反正。蔡英文設定了正確的方向。

但是,這種決心固然可喜,也面對極為困難的局面。第一是觀念的改變。由於根深柢固的「大漢族主義」,台灣人對原住民為什麼也要轉型正義並沒有足夠深刻的認識。在前一陣熱烈地討論轉型正義的時候,原住民站出來疾聲大呼,還有人視之為替國民黨轉移視線。在就職典禮的表演中,主持人介紹原住民的時候用「草莽」這種貶義詞。主持人的用意肯定不是故意貶低原住民,但這種不自覺透露出來的「大漢族主義」更揭示了文化多元化的任務艱巨。何况,轉型正義不能限於僅僅承認「多元化」,更要承認漢人當初對原住民的不義甚至罪行。漢人能否跨過心理與認識上的障礙,實難樂觀。

第二,更難的就是實際的利益。目前看來,對原住民轉型正義牽涉的實際利益至少有3類。首先是歷史上奪去原住民的土地要不要歸還、如何歸還。其次是原住民由於在歷史上的不公正待遇,導致經濟社會地位的低下,這需要漢人對此作出補償性的平權。最後,原住民在政治地位上應該體現出比實際人口比例更加高的代表性,需要賦予他們更多的立法院議席以及更高程度的地方自治。

轉型正義牽涉兩岸關係

第三,更為棘手的是,原住民的轉型正義問題涉及敏感的「國家認同」和「史觀」。從不同族群視角,台灣可能會構建出3種史觀:原住民史觀認為,漢人屬於外來的殖民者;本省人史觀(台灣史觀)認為,外省人是外來流亡政權;而外省人史觀(大中華史觀)認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

從這些基本觀點可以看到,史觀問題還不限於台灣內部的問題,更牽涉到兩岸關係。要轉型正義,就要承認台灣自古不屬中國、要承認台灣是中國的殖民地,這暗示着台灣有獨立的法理。如果原住民史觀被寫入教材,大陸不可避免地會認為是搞「文化台獨」,難以容忍。即便不從這個角度考慮,大陸也會因為這種轉型正義而感到不安,因為需要類似轉型正義的大陸少數民族不少,大陸難免認為,台灣樹立了一個「影響穩定的壞榜樣」。

總之,原住民轉型正義問題是理所當然,卻前路崎嶇。如何小心地操作,需要考驗蔡英文的智慧。

作者是歷史學者



link


from 黎蝸藤的歷史博客 http://dddnibelungen.blogspot.com/2016/05/blog-post_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