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6 May 2016

人人都是“五毛党”

丁咚  文



乍一听,人人都是“五毛党”,有点言过其实。

确实,从这句话的本意来说,是绝对化了。

不过,细细讲来,一点都不过分。

根据哈佛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大陆每年充斥在社交媒体上的“五毛”评论多达4.48亿,这些“五毛”中又有99.3%是政府雇员。所以,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和政府支持者是“五毛党”,应无疑义。

这份研究报告说,未经证实的传言认为,发言者每个帖子可以换来“五毛钱”的报酬。

应该说,哈佛的报告揭示了中国网络真相的一部分,研究本身是严谨、务实的,从我个人体验及所了解的情况来说,觉得其数据是有说服力的。这是响应“还网络一片清朗的天空”和“传播正能量”要求的一部分。

事实上,多年前就有“五毛”之说,随着人民币贬值,每个帖子的价格相应上涨,应该更符合真实情形。

“五毛党”存在的意义,这份研究成果称其是使用分散策略而不是审查或反击实施控制,以避免激怒公众,可能与事实存在差距。在五毛党兴起的同时,审查与反击也是并行不悖的。

它们体现了措施制订者的意图,他们不想看到那些批评之声和揭露黑暗面的报道,而希望整个网络世界成为其宣传体系的翻版,用正能量取代“负能量”,让网络世界跟现实世界一样充满赞颂之声。

审查与反击的任务,一般来说,是由“大五毛”和“吃党饭”的人来完成的,普通人没这个资格,也无此能力。

举例来说,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去年在《纽约时报》刊文后,全面激活了新旧媒体中“吃党饭”者,他们闻风而动,撰写批驳、反击文章,形成巨大舆论声浪,似乎全中国都认为沈氏的文章是不刊之论,差点给人家谦谦学者戴上“敌对势力”的帽子,吓得人家赶紧改口,转而又给当局叫好了。

另外一个例子中,广义上,或者在某些人看来,他们也是“吃党饭”的人,但在别的国家一般被视为“知识分子”。新近蔡英文上台后,新华网发表了一篇引起广泛争议的文章。这篇题为《起底蔡英文》的文章,正如其标题所显示的那样,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批判文风,甚至不惜利用蔡英文的单身身份进行攻击,有用心者注意到朝鲜对韩国的政治攻击中也包含了类似元素,如他们也借韩总统朴槿惠单身的事实做文章,声称其“没结婚生孩子”,所以“无法理解幸福的人”。

在中朝这类国家,对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它们要是发生在西方国家,会被认为是“歧视”和对人权的侵犯。不过反过来这也说明了其真实面目:不尊重,也不会保护人权。

但这样的文章竟然堂而皇之地代表官方发表,尤其作者的身份是与台湾方面发展关系的“海协会”成员以及具军方色彩的“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部长”,令人不可思议。他发表如此“口水”文章,不仅损害了其自身形象,涉嫌“军人干政”大忌,更可能直接破坏两岸关系。话说回来,文章正代表了中国军方智囊以及政治的水准。王卫星之流就是所谓的“大五毛”的代表,他们有一定社会地位,为了更好的前程或实际好处,扮演吹鼓手和兼职文痞角色。

除了那些半职业化的在网上发帖的“五毛党”和兼职的“大五毛”,其他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可能都有机会,甚至可以说,肯定都会做“五毛党”——这些人是沉默的大多数,是广义上的“五毛党”,在中国这样一个体制无所不在的国家。袁伟时先生是中山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在他退休之前,唯谨唯慎做学问,不越雷池一步,直到退休以后才变成一个“公共知识分子”,频频就公共事务发表意见。可以想见,在他退休之前,即令是违心的,他难免也要做一个“点赞党”。另外一些人,也不是打从小就是个批评人士的,在他们的一生中,可能在某个阶段也是“点赞党”一员。

互联网是中国不少人告别“五毛党”,成长为一个现代公民或知识分子的关键条件和平台。这个国家鼓励和造就“五毛党”,正如现在强调“正能量”、“风清气朗”一样,它欢迎赞歌,而排斥不同声音,更毋论批判之声。

在非互联网环境下,尤其是中国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下,你不甘于做“五毛党”,发出自己的声音,只会招致自己的不幸而不能改变任何事。张志兴、遇罗克都是其例。即令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发出不同声音,也是要冒着一定风险的。这样的事情现实中很多,众所周知。

但中国社会的开放和进步,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自由,有赖于“五毛党”的减少和批评人士的增多。互联网已经孕育了一个雏形的中国公民社会,也使中国的思想和言论更趋多元化,世界进步潮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与恶势力的斗争亦愈来愈有力量。

然显而易见的是,“五毛党”拥有难以企及的优势,它们凭借支持者庞大的实力,在公共空间和公众舆论领域发挥了很大作用,可以掩人耳目,对普通人产生一定影响。尽管他们的言论和观点多数时候失之于“脸谱化”、“简单化”,或者过于荒谬——譬如王卫星对蔡英文单身的无聊攻击,因而降低了其说服力,对具识别能力的人自然无效,但对其他人则未必不具有蒙骗意义。这也正是某些人乐此不彼的原因所在。




from 丁咚 http://dingdong805313676.blog.163.com/blog/static/127222247201642692357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