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9 January 2023

中美科技戰之工業間諜:從最新一例美國華裔工業間諜案說起

2023年1月18日

2023年剛剛開始,美國宣判的一宗工業間諜案將美國與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爭鋒相對再次展現在人們面前。

1月3日,美國司法部宣佈,59歲的美國華裔工程師鄭孝清(音譯, Zheng Xiaoqing)因盜竊通用電力公司(General Electric Power)的關鍵技術,被判處兩年監禁。

經濟間諜案

美國司法部在公告中表示,鄭2008至2018年間在通用電力公司工作,案件在2022年3月結束審訊,鄭某和中國的其他人密謀竊取通用電氣地面和航空渦輪機技術的商業秘密,「知道或打算讓這些技術使中國和一個或多個外國機構受益,包括研究、開發和製造渦輪機部件的中國公司和大學。」

公告還引述美國司法部國家安全司助理司法部長馬修·奧爾森(Matthew G. Olsen)說:「這是一個典型的堪稱教科書式的經濟間諜案。鄭利用公司對他的信任,背叛了僱主,與中國政府合謀竊取美國的創新技術。」

根據美國司法部的起訴書,身為美國公民的鄭孝清將從其僱主那裏偷來的機密文件藏在一張落日美景數碼照片的二進制代碼中,將其郵寄給自己。

這是一種圖像隱碼術,將數據文件隱藏在另一個數據文件的代碼中。鄭曾經多次利用這種技術從通用電氣公司獲取敏感文件。

通用電氣是一家跨國企業集團,以其在醫療保健、能源和航空航天領域的工作而聞名於世,生產從冰箱到飛機引擎的各種產品。

鄭某竊取的信息與燃氣和蒸汽渦輪機的設計和製造有關,包括渦輪機葉片和渦輪機密封件。這些被認為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信息,被發送給他在中國的同伙,最終受益的是中國政府以及設在中國的公司和大學。

「千人計劃」

在美國宣判鄭孝清案件之前,2022年11月,中國國家安全部副處長徐延軍因從事商業間諜活動等多項罪名,在美國辛辛那提聯邦法院被判處入獄20年。

徐於2018年在比利時被捕,其後被引渡至美國受審,2021年被裁定罪名成立,是首名被引渡到美國受審的中國情報人員。

徐延軍的罪名包括策劃竊取包括通用電氣在內的幾家美國航空和航天公司的商業機密。

而鄭則被美國指認為中國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又稱「千人計劃」中的一員。

近些年來,美國檢控了多名被中國納入「千人計劃」的科學家,其中包括美國納米科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查爾斯·M·利伯(Charles M. Lieber),罪名是向美國當局提供虛假證詞、虛報聯邦所得稅並未能報告一個中國銀行賬戶。

2021年5月,參加了「千人計劃」的前俄亥俄州立大學藥學院風濕免疫科教授鄭頌國因向美國聯邦政府作出虛假陳述被判處37個月監禁。

中美競爭

伴隨中國努力獲得技術知識,以推動其經濟和挑戰國際地緣政治秩序,和美國竭盡全力遏制一個有能力挑戰美國力量的競爭對手,這些成為更廣泛角逐爭鬥的一部分。

《經濟學人》信息部(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尼克·馬羅(Nick Marro)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Nicholas Yong表示,竊取商業機密是有吸引力的,因為它可以讓各國「相對快速地在全球價值鏈上躍升--而且可以免除投入時間和金錢的成本和完全依靠自身能力的成本」。

去年7月,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在倫敦舉行的商業領袖和學者聚會上說,中國旨在「洗劫」西方公司的知識產權,以便能夠加快自己的工業發展並最終主導關鍵行業。

他警告說,中國正在窺探各地的公司,「從大城市到小城鎮,從財富100強到初創企業,從航空、人工智能到製藥等一切領域」。

中國當時的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是在「抹黑中國」,有一種「冷戰心態」。

「中國尋求顛覆我們的地位」

在美國司法部關於鄭孝清的公告中,聯邦調查局的艾倫·科勒(Alan Kohler Jr)說,中國的目標對凖了「美國的聰明才智」,並想方設法要「顛覆我們作為全球領導者的地位」。

鄭是一名專門從事渦輪機密封技術的工程師,從事蒸汽渦輪機工程中各種洩漏控制技術的研究。美國司法部說,這種密封「通過提高功率或效率,或者延長髮動機的可用壽命」可以優化渦輪機的性能。

為飛機提供動力的燃氣輪機是中國航空業發展的核心。

航空航天和航空設備是中國當局銳意快速發展的10個重要行業之一,目標是減少中國對外國技術的依賴,並最終超越外國。

但中國的工業間諜活動也在針對其他的行業。

據位於硅谷的諮詢公司Constellation Research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瑞光(Ray Wang)稱,這些行業包括醫藥開發和納米技術,即在納米尺度上進行的工程和技術,用於醫藥、紡織品和汽車等領域。所謂一納米是一米的十億分之一。納米技術的目的還包括製藥、生物工程,用於開發生物相容性假體和再生組織生長等。

據·《經濟學人》信息部馬羅先生說,過去來自日本、韓國、台灣和新加坡等國家的工業間諜活動令人擔憂。然而,一旦各國自己的企業成為創新市場的領導者,就會開始想要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那麼這些國家的政府就開始通過立法,更加認真地對待保護知識產權問題。

馬羅先生說:「隨著中國企業在過去十年中變得更加創新,我們看到中國國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在明顯加強。」

中國還通過讓外國公司根據合資協議交出技術以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而獲得了專業知識。儘管對此很多公司都有過抱怨,但中國政府一直否認有關用市場換技術的脅迫指稱。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430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