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8 May 2022

宋國誠:低估中共、錯估中國——布林肯中國政策演講的「中國盲點」

宋國誠 2022年05月29日

期待已久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中國政策演講,美東時間5月26日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登場。也許是「閱讀前」期望升高而在「閱讀後」產生落差,或者是布林肯只是領取演講費而做了一場應景式的演講,以致不必期望過高;但如果都不是,也就是如果不是消費性聽講,而是嚴肅認真的探索深究,那麼布林肯的通篇演講可謂蒼白軟弱、戰力不足,只有重申,沒有推進,主觀願望覆蓋了行動方案,嚴詞批判取代了戰略對策,難以反映美國對中國「蒼勁有力」的應對戰略。 

美國三次中國政策錯誤的總結:低估中共、錯估中國 

演講中,布林肯就像一個「時事評論員」,不像美國外交政策的決策者與執行者,更像似一個「傳教士」,娓娓道出美國對中政策的聖經文本,一個手拿十字架的神父,對一個妖風邪雨的魔鬼侃侃佈道。 

如果在今日21世紀,已經高齡99歲卻仍然活不出智慧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竟然主張烏克蘭應該對俄羅斯「割地求和」,認為台灣議題不應處於美中關係的核心位置,就足以證明這位「廉價的現實主義者」當年促成中美建交是美國對中政策的第一次錯誤,到了「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時代的「民主演變中國」政策,認為「引領」中國進入世界體系就可以促使中國民主轉化是第二次錯誤,那麼布林肯這次以「投資(invest)、協同(align)、競爭(compete)為主軸的演講,則是美國對中政策「無可辯駁」的第三次錯誤。總結三次錯誤的關鍵就在於:「低估中共、錯估中國」。 

美國依然沒有看清中國! 

在布林肯的演講中,出現了許多顯而易見的「中國盲點」。所謂中國盲點,例如沒有從中共對新疆維吾爾族人的非人道作為,完全透視中共「欺弱」的本質,對此美國只是「呼籲改變」(call for change);沒有從中國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徹底看穿中國打倒美帝的終極意圖;沒有從中國留學生攜帶的政治任務看清中國偷竊與顛覆的陰謀;沒有充分自覺只有徹底改變中國,才有美國期待的國際戰略環境。布林肯沒有看清,重點不是「重塑戰略環境」(shape the strategic environment),而是改變中國;換言之,一個沒有在政治上「被孤立」、經濟上「被脫鉤」、國際上「被脫群」的中國,永遠不會是美國的合作夥伴。 

中國盲點之一:認為中國「尚可教化」 

通篇來說,布林肯依然站在一種「教士-感化主義」的高度,對中國發出一篇說教式的勸世文,認為文明教導、道德勸說、循循善誘,就可以讓中國迷途知返,與美國攜手營造和平理性的國際環境。布林肯一方面認為,「對國際秩序最嚴峻的長期挑戰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造成的」,但又認為「美國無法改變中國,但可以尋求塑造中國周邊的戰略環境,以推進我們建設一個開放和包容的國際體系的願景」,這就是「還境改變氣質」的主觀願望。換言之,美國依然把中國視為「可教化的客體」,這個迷失方向的中國,必能領悟美國的苦心與善意而重回文明的軌道。 

布林肯指出:「北京的願景將使我們遠離過去75年來維持全球如此多進步的普世價值觀」,也指出「不能依賴北京改變自身的發展軌跡」(We can't rely on Beijing to change its trajectory),既然如此,美國自始就不應該假設無意改變中國!因為如果基於此一假設,美國所有對中國的競爭或合作,意義何在?目標何在?實際上,美國所謂「開放和包容的國際體系」,並非中國的願景,而是中國亟欲打破的阻撓和障礙。美國自認「文明大國」,中國卻認美國是個「帝國霸權」,認定「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布林肯不知,美國的願景並非中國的夢想,而是中國的噩夢;如果美國希望塑造一個改變中國的周邊環境,中國同樣也希望塑造一個改變美國的周邊環境,然後,彼可取而代之! 

中國盲點之二:天真的「中國合作論」 

在演說中,布林肯再次強調與中國「合作」的可能性與必要性。認為「美國和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是需要繼續打交道」,這是美國對中政策「有競爭,也有合作」的再度重申。國際社會固然需要相互合作、解決問題,美中之間確實在若干領域具有合作的客觀必要性,但問題是,中國願不願意與美國合作? 

事實是,凡有一句不讓中國稱心如意者,中國必跳腳反擊。遠的不說,就以最近美國總統拜登出訪韓日之前,中國派出了遼寧號航母戰鬥群在西太平洋進行示威性軍演,即使在訪問進行中,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做出「印太經濟框架」必將失敗的警告式反嗆,即使在拜登結束訪問之後,中國立即與俄羅斯在日本海上空進行聯合軍機演習,這就是向美國擺明:你有印太框架,我有中俄聯盟!而就在拜登提出「軍事保台」之後,中國立刻對台灣進行壓迫式的實戰演習,這也是向美國擺明:你要軍事介入,我就武力反介入。試問,自從美國前任總統川普對中國進行貿易戰以來,中國可曾與美國合作了什麼?換言之,布林肯難道不知,中國的對美政策「只有競爭,沒有合作」! 

中國盲點之三:沒有規則,哪來合作? 

布林肯一方面譴責中國是國際秩序最強大的破壞者,一個最具有「惡的意圖」與「破壞能力」改變國際秩序的國家,但又主張美國應該組織一個「國際大家庭」,也就是「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能夠共存及合作的國際法、協定、原則以及機構」,這種說法,豈不是「引虎入室」之後再「與虎謀皮」?在聯合國所有關於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決議中,中國一律投下棄權或反對票。試問,中國可曾願意與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共存與合作?換言之,與一個當今國際秩序最大的破壞者「共建」國際秩序,這是美國至今依然執迷不悟、不可理解的自我矛盾! 

中國盲點之四:台灣議題愈描愈黑 

在拜登的亞洲之行中,向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國家釋放「軍事保台」的承諾之後,布林肯卻再度重申美國的對台政策沒有改變。這種說法若不是證明拜登口誤或失言,就是收縮美國對其盟國安全承諾的強度。布林肯強調,「我們的政策沒有改變,變化來自北京日益增加的脅迫—例如試圖切斷臺灣與世界各國的關係,阻止其參與國際組織。北京的言詞與行動日益挑釁,中國軍機幾乎每天都出現在台灣附近」,布林肯認定中國恫嚇台灣的行為「嚴重破壞穩定」(deeply destabilizing),但同時又強調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此一說法不僅對美國對台戰略究竟是「清晰」還是「模糊」愈描愈黑?而且默認中國一切的政治脅迫與軍事冒險都不會改變美國的對台政策?乃至於形成另一種對中政策的「戰略模糊」。在面對中國對台灣日益「模糊」兩岸和平談判以及武力侵台日益「清晰」,如果美國的對台政策沒有任何精進與推展,只是「以不變應萬變」或「以被動應主動」,美國又如何拿出實力阻止中國片面改變台海現狀? 

一個「無意改變中國」的失敗政策 

不出所料,中國只接受吹捧而不是批評,就在布林肯演講剛剛結束之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隔日立即打臉布林肯,宣稱這場演講是在「散佈虛假信息,渲染中國威脅,干涉中國內政」,是在「遏制中國發展,維護美國霸權」。美國應該看到,其實「美帝從無亡華之心」,但今日中國卻已認定「中國亡美之心不死」! 

當然,布林肯的演講並非毫無貢獻,那就是鄭重確認「中國威脅」的真實性與嚴重性,確認中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規則破壞者」(rule breaker),直指習近平是一個「對內壓迫、對外好鬥」的獨裁者。然而,批評不等於應對,布林肯的演講,證明了一個「盎格魯-撒克遜紳士」難以應對一個「豺血狼性」的中國,也證明布林肯的中國政策是建立在一個「低估中共,誤判中國」的架構之上,因為在一個價值無法共享、制度無法融合、文明無法齊一的現實之下,不能用「期待中國的方法」來應對一個張牙舞爪的中國。雖然天真的綏靖主義在美國歷史上其來有自,但難以想像竟然持續到今天。布林肯這場演講或許表達了美國全球安全戰略的願望構圖,但一個「無意改變中國的中國政策」,隱約流露出「美國衰落」的隱憂與危機。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政治與文化評論家


——上報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2/05/blog-post_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