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6 December 2024

极越汽车闪电崩盘事件不断反转

为什么疯狂内卷的不仅是个人,也是每个行业。发达国家粉碎机是否也粉碎了自己变成发达国家的机会?



今天我们聊聊极越汽车“闪电崩盘事件”的不断反转。借着这个话题,其实也想谈谈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社会的“个人内卷”,其实这背后也是个各种行业的内卷。

很多人非常自豪地说,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在很多领域,低价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确实冲击了发达国家的某些产业。但发达国家依然是发达国家,那么我们呢?我们有没有把自己也“粉碎掉”,让我们自己没有机会变成真正的发达国家?

首先回到,极越汽车这个事件。12月11日,极越汽车发布了一份说明,称虽然公司资金紧张,但仍在积极推进融资。结果第二天就开始出现各种闹剧:比如,极越的主播在直播汽车时,还在夸车如何如何好,突然发现公司好像“倒了”,直播里就开始讨论“工资怎么办、社保怎么办、五险一金怎么办”这些问题。

我对极越汽车其实不太了解,所以特别去搜了一下。几个月前,很多车圈大V都做过对极越汽车的评测,当时的标题还非常夸张,各种吹捧。

现在呢,这些大V和极越的用户纷纷跳出来,有人说“我刚买了这车,怎么办?”,也有人干脆不再提之前吹捧的事。

更有意思的是,极越汽车的CEO夏一平前几天直播时,脸上好像肿了一块。有人问是不是被愤怒的员工或供应商打了,他说是自己摔的。

然后还出现了员工和供应商堵门的传闻,甚至抢办公室微波炉等各种故事,反转不断。

一会儿有人说极越汽车快拿到百度或吉利的新一轮投资;一会儿又有人说百度和吉利曾经审计过极越,发现他们花了70亿,但只卖出去一万台或一千台车(反正卖得少)。

极越火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是百度和吉利——中国互联网老牌巨头与汽车行业大玩家——的强强联手。不过很多新闻和分析显示,百度虽然急于在自动驾驶、地图、车联网上发力,吉利也希望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但极越似乎慢慢被冷落了。

这其实并不稀奇。大公司间的合作通常源于高层的一次会面或饭局,看似大家资源互补,强强联合是双赢。但资源整合往往牵涉到各自原有的利益和“山头”。百度绝不会只想在极越上推广自己的地图、导航、车联网;吉利也有自己的“亲儿子”——像极氪这样的主力品牌。如果极越的团队和销量都表现很好,百度和吉利肯定会大力支持;可一旦做得不好,金主们就可能“壮士断腕”。

现在极越的管理层拿不到融资,公司看似要崩了,可能放出消息希望金主再给点钱;也可能有其他不可控因素。平时我并不喜欢聊八卦或阴谋论,但既然它连日来都在各种翻转,就顺带提一下。

12月13日这几天,百度和吉利发布了声明,大意是会妥善解决员工社保、离职善后和售后服务等“必须善后”的问题。这基本上像是要清盘的意思,但也不排除未来有什么变数又继续投资。

我有些在百度工作的朋友就在做导航、车联网那部分,他们最近一直在全国各地谈业务。百度对车联网、自动驾驶、导航、地图仍抱有很大想法,但看样子不再给极越投钱,也许是团队没有达到预期。

并不是说百度和吉利“养不起”极越,而是这家公司没做出让金主满意的成绩。其实,这种现象在中国互联网界并不稀奇。

早些年团购网站出现过“百团大战”“千团大战”,而现在最后只剩下了美团;而美团本身现在也不以团购为核心了。

在中国市场,一旦发现一个潜在增长点,所有公司都会蜂拥而至。如今小米说要造车,百度与各种汽车厂商合作,华为也有自己的智驾方案,类似“百团大战”的现象正在电动车行业上演。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补贴,也是催生电动车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重要原因。

前些日子哪吒汽车也出现一些风波,这次极越又“闪电崩盘”,或许预示着这波新能源汽车投资热潮开始收敛。

外部因素也不少:各国对中国电动车征收或酝酿提高关税,从美国到欧洲再到俄罗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就像美国当年跟日本汽车打贸易战一样,中国电动车崛起也会面临类似阻力。

所以,中国汽车行业有些人曾经想象,中国在电池、新能源汽车有领先地位,中国可以生产出来最便宜的电动车,所以,我们就可以占领全球市场。在今天的中美贸易战的前提下,这可能是无法实现的梦想。

所以,我们还是要回来看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是否已经饱和了。

2024年7月8日的新华社的数据说,中国的机动车已经达到4.4亿辆,驾驶人口已经达到5.23亿人。这可能是中国汽车接近或者是即将饱和的一个信号。克强总理曾经说,中国月收入不足1000的人,还有6亿。大致算一下,5亿多的驾驶人口,4.4亿的车辆保有量,中国的汽车市场可能正在接近饱和中。

中国城镇化率是40%到60%,分布还不平衡,存在著名的“胡焕庸线”,把中国分成东北-云南的斜线两边,人口与GDP主要集中在线的东南侧。在判断经济规模、市场容量时,这条线具有参考意义。

真正有消费汽车能力的人群,大概也就是5,6亿左右。这5,6亿其实就是可以近似理解为,在城市居住的。也包括外地人,但是在城市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的人口,他们大概都分布在胡焕庸线东南部的城镇里面。

再看消费增长飞轮理论,所谓“消费增长飞轮”,指的是二战后多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

随着战后经济恢复,包括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家先买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这些最基础的耐用消费品;再到电视、冰箱、洗衣机,慢慢普及空调、电话、手机,继而是住宅、车子,最后才是旅游、金融、教育、医疗等更高层次的消费。

任何国家在发展早期,这些产品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普及过程,走到一定阶段后就会饱和,进入成熟期——产能和销量都在,但利润不再像早期那样暴涨。现在汽车也到了某种饱和阶段。

不过,中国与欧洲、日本等国家的一个巨大区别在于,我们虽然GDP总量大,但人均GDP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日本、欧洲、新加坡、韩国在战后恢复阶段,一路人均GDP跃升至发达国家行列;而我们目前的人均GDP水平仅是发达国家的4分之一。

在出口和投资都渐渐遇阻的前提下,内需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在的内需增长并不足以支撑如此多的车企或其他行业来“拼杀”,很容易导致过度内卷,企业“闪崩”也意味着许多人失业。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核心就是让更多普通人富起来,让消费能力更广泛覆盖人群,扩大真正能买得起车的人口规模。这也回到邓小平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或者说“共同富裕”的思路。

只有如此,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大家才不用活在今天这样巨大的竞争和压力之中,每个行业才不会因为过度内卷而动辄“闪电崩盘”,给企业、员工和上下游带来巨大冲击。

极越汽车闪电崩盘事件不断反转 为什么疯狂内卷的不仅是个人,也是每个行业。发达国家粉碎机是否也粉碎了自己变成发达国家的机会?最先出现在Tinyfool的个人网站。



from Tinyfool的个人网站 https://codechina.org/2024/1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