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4 September 2024

曾國平:香港經濟的長憂短患



曾國平:香港經濟的長憂短患

2024年1月18日

《信報》

大約廿年前,香港陷入經濟不景,漫長而痛苦,除了負增長、高失業、通縮,還有資產價格的災難式下跌。今天香港的氣氛慘淡,難免令人想起這段歷史。

只是歷史不會完全重演。香港經濟的現況,與當年有頗多分別。最明顯的,是多次的慘痛經驗後,金管局已為樓市設下重重關卡(例如壓力測試)。除了借貸保守,供滿樓比例亦比廿年前高,是以樓價未見有雙位數字的暴跌。

縱有分別,現時香港面對的困難,確有其似曾相識之處。

【物價與工資仍待融合】

寫過不止一次的,是當香港與內地制度、文化等的差別愈小,加上兩地的「邊界」愈不明顯(例如過關的快捷方便),香港各方面享有多年的「溢價」就會下降。偏高的租金,偏高的物價,偏高的工資,都要向下調整。聯匯制度下的一個特點,就是由於匯率不變,因此調整不能靠貨幣貶值,面對外來衝擊只能由價格變動去「抒解」(因此香港的通脹,波幅遠比新加坡的高)。

舉個生活化的例子,近年香港零售飲食場面冷清,原因之一是香港人重拾北上消費的樂趣,週末到深圳吃喝玩樂,還會到大型超市購買日常用品,為的就是低一截的價格。同理,當來往香港深圳如此方便,內地遊客自然都不會在香港過夜,白天在香港的大小景點打卡,夜晚就回到價錢低一半的深圳酒店休息。

這個兩地融合的長期過程,其實早應發生,只是2019年的社會事件,加上後來疫症令一切停頓,令價格下調延遲了而已。

旅遊零售,非香港的最大支柱,金融、物流、專業服務才是經濟命脈所在。只是當香港跟內地大城市的愈見相似,這些功能亦會受到價格低一截的替代品威脅,價格同樣需要下調。葵青九號貨櫃碼頭有用地因為需求不足而完全停用、金融機構陸續關閉香港辦公室等的新聞,反映的都是香港價格偏高,不夠內地以及鄰近地區吸引。

「高才通」之類的計劃,增加某些行業的勞力供應,亦會拉近中港工資的距離。

【匯率偏強是暫時現象】

有關香港的悲觀預測,大有市場,例如就有不少評論認為,香港經濟只是惡夢開始,只會不斷地惡化下去,永不翻身。

其實價格調整,就是令經滔得以喘息的一個過程,調整愈早完成,香港愈早反彈。根據歷史經驗,香港的價格相當靈活,上落比大多數經濟體要快。我不敢說「最壞時間已過」,但「只會更差不會更好」是太違反常理了。

那是否代表香港即將進入通縮,回到廿年前的境況?這視乎兩個因素。一,眾所週知,內地經濟表現相當慘淡,貿易呆滯,消費乏力,是以通脹偏低。香港股票這個面對國際的市場一跌再跌,反映的主要就是這個困境,以及不知未來何處去的政策不確定性。「中國好,香港好」,若果內地經濟明顯改善,不確定性一掃而空,通脹回升,那只要香港的通脹相對較低,就會有價格下調的效果。二,美國利率高企,美元偏強,港元自動跟隨,每港元兌人民幣由美國加息前的0.8, 升至現時的超過0.9。若果聯儲局大幅減息,港元幣值相對下降,也是價格下調的一個途徑。

倒過來說,若果內地經濟一直低迷去向不明,若果聯儲局遲遲不減息,香港通脹就要下跌,甚至出現通縮了。

曾國平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4/09/20240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