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6 July 2021

美國軍機頻繁到訪台灣 如何解讀美台交流「常態化」新方式

2021年7月22日

美國軍機與軍方專用機兩個月三度降落台灣,頻率之高引起海峽兩岸關注。北京已強硬表態反對,有聲音擔憂,台海緊張局勢是否會再度升級。

繼上月6月6日三名美國參議員乘坐一輛巨大軍機赴台訪問後,美國方面又在上周與本周分別派專機降落在台北機場。最近兩次降落相對低調,美國與台灣官方均無正式宣告。

北京上周曾嚴厲警告美國與台灣,不要謀取「台獨」,「中國必然統一」。但有專家對BBC中文分析稱,這種操作是美台交流常態化的體現。無論北京還是台北,如果進行過多政治解讀,反而可能會將兩岸關係推向更為緊張的對立局面。

三次任務細微區別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一架疑似屬於美國的C-130運輸機於7月19日中午降落台北桃園機場。機身上沒有任何明顯標識,停放期間可以看見地勤人員裝卸載於木箱的物品,同時還有一個紅色帆布袋,飛機在作業完成後飛離,中間停留約1小時15分鐘。

台灣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成員、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當天在臉書專頁上表示,「美國軍機」降落台灣。他稱這架「任務專機」由菲律賓馬尼拉機場起飛,據了解是美國在台協會(AIT)包機,上下機的物品都屬「外交郵袋」。

美國與台灣政府未對此發佈任何官方信息。

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此次抵台的為L-100-30運輸機,是美軍C-130運輸機的民用版,隸屬的航空公司H&T Airways規模非常小,「通常(被認為)是美國情報單位的外圍機構」。

這已經是今年第三次有美國軍方有關飛機降落台灣。今年6月6日,三名美國參議員乘坐美國空軍C-17戰略運輸機抵達台灣作短暫訪問,機身上「美國空軍」 (US Air Force)的標示清楚可見。這是美國國會議員首次乘軍機到訪台灣。

7月15日早上,美軍C-146A行政專機據報自日本沖繩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並在停留不到一小時後起飛離去。台灣媒體報道稱機上沒有任何乘客,而美台雙方政府均未對此次降落原因作出說明。

蘇紫雲指出,C-17是美軍正規軍機,6月是為執行VIP運送任務抵達台灣,估計美軍當時在執行任務的同時也在做「操作共同性」的凖備,即熟悉大型運輸機在台北松山機場的降落任務,以備「必要時候的軍事合作與交流」。

台灣媒體引用不同人士報道稱,7月15日與19日的兩次降落,均與美國在台協會有關。美國在台協會目前正處人事交接過渡期,前任社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已於7月15日離開台灣,新任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同日接任,將在居家檢疫及自主管理結束後正式履新,而新任副處長柯傑民(Jeremy Cornforth)也已於7月19日抵達台灣。

蘇紫雲認為,美國全球使館體系十分健全,7月的兩次降落應該不會是為運送私人物品,而有可能是為軍方通訊設備的正常維護升級運送裝備,或是為美國在台公務人員運送疫苗。

「非政治驅動」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高級訪問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則表示,鑒於美國政府沒有對最近的兩次軍機降落台灣發表聲明,機身上也沒有任何美軍標誌,說明美國並無意借此向北京發送信號,應該只是與疫情下商業航班往來受擾有關。

「他們無意公開化,背後也沒有政治動機,」曾在美國國防部多個駐外機構任職的唐安竹表示。

「在一個商業航空運輸不可行也不切實際的地方,它們(這兩次降落)顯然是為了具體任務而進行的……這反映的是美國落實其在台灣利益的務實態度,而非是對中國的信號。」

台美斷交以來,美國軍機在台灣起降只發生過數次。但從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期到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雙方交往更加頻繁。

在特朗普任期最後階段,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解除了美國自設的美台官方交往限制。今年4月,拜登內閣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批准了新的交往凖則,允許美國官員在聯邦機構接待台灣官員,且可前往台灣駐美代表處與台方進行會晤。

蘇紫雲認為,美台交往已經是「常態化」。而最近美機多次來台,「唯一可以看到的信號是美國把軍機和有公務性質的飛機派到台灣視作理所當然、很正常的操作」,除此之外均是「過度解讀」。

「美國只是把台灣視作一個正常的飛行任務,同(飛往)英國、德國這些國家一樣,並沒有政治上的信號」。

北京的選項

這些美台之間的互動引起了北京的強烈不滿。在三名美國參議員訪問台灣後,中國外交部表示強烈反對,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7月15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針對當天美機降落台北表示,正告美方切勿玩火、立即停止冒險挑釁行徑,「不要向台獨分裂勢力釋放錯誤信號」,並警告民進黨當局「不要誤判形勢」,把台灣帶向危險境地,「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7月16日,中國浙江海事局宣佈,16日至21日在浙江外海的東海區域舉行實際使用武器訓練。有分析表示,這雖是年度例行軍演,但也有針對美國軍機抵台以及日本防衛白皮書涉台的用意。但在7月18日,浙江海事局提前宣佈軍演結束,沒有給出具體原因。

中共《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19日在微博上表示,「美台不斷蹭中國大陸的底線,試圖撐寬彼此勾連空間的意圖非常明顯」。如果再有新的美軍運輸機降落台灣,中國大陸便「需要用行動驗證這些警告了」。他提出,未來美台「增加一個勾連動作」,北京就可以「增加一個軍事動作」。

「由於最不敢挑戰的是民進黨,它必將是最先後退的一方。如果它真想找死,那我們就用順其自然來結束它的存在吧,」他表示。

蘇紫雲認為,相比起對於美國和台灣的威懾,民族主義心態在戰略決策上可能對北京更為危險。「中共在軍事文化上向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他說。「民族主義過度高漲可能會讓北京在軍事上被迫採取軍事的冒險,如果台海發生衝突就是海空戰爭,海空戰場科技主導一切,如果北京決定採取行動對於羽翼未豐的解放軍可能非常危險。」

唐安竹表示對中方的政治解讀並不意外。「在中國一切都是政治,中國治理的本質就是這樣,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共產黨本質就是這樣,」他表示。「但如果你看美國在台灣是如何追求自己利益的,它們是務實的,是以目標為基礎的,是為加強雙邊關係、阻止北京使用武力的,因此這些飛機並不是為了政治宣示。」

「中國對此感到沮喪,但美國和中國現在都有一些對彼此感到沮喪的事情,而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似乎都沒有很好地阻止對方只尋求自己的利益,這就是美中雙邊關係目前的實質,」他表示。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791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