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7 June 2012

日经BP:在中国做业务回避不了文革等重大历史事件

“谈文革没问题吗?我听说文革等话题在中国可是挺忌讳的。”——看着在饭桌上就“文革”侃侃而谈的中国人,笔者小心翼翼地道出了疑问。

  “没事儿,以前确实忌讳谈文革,可现在不一样了。毕竟不了解文革,在中国就没法开展业务”,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文革竟然成了理解中国业务的关键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文革,也就是文化大革命是指中国在1966年到1976年期间,在“批判封资修,创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旗号下实施的政治运动。虽然开始之初的名义是全面改革政治、社会、思想、文化,但实质上却是因“大跃进”错误政策而丧失权利的毛泽东为夺回权力、针对党中央内部当权派的修正主义而发动的一场大规模权力斗争。除了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这场运动还把矛头指向了全国人民,红卫兵通过有组织的暴力活动开展全国性肃清运动,不仅造成了大量死伤,有近1亿人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国内文化受到破坏,经济活动也陷入了长期停滞状态。

  这位中国业务伙伴说:“中国的经营者现在年轻人比较多,这就是文革的影响。”按照他的说法,没有遭受到文革影响的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一代人中的海归回国创业并且成功的先例层出不穷。他还说:“很多日本人都认为‘中国的老龄化现象严重,银色产业将会像日本一样兴旺发达’。但这是完全不了解文革那代人的表现。”

  文革一代在孩提时期遭遇了严酷的社会主义运动,在之后的1960年前后,又遭受到了全国范围的自然灾害的袭击,没过多久就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学校、单位全部停课停业,不少人都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文革结束后,倒霉事依然不断,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国家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只能拥有一个子女;好不容易开始工作了,低工资和下岗又随之而来。正因为如此,中国五六十岁的人大多经济上不富裕,无力赡养80多岁父母的人也不在少数,与日本经济泡沫时期生活优越的五六十岁的日本人相比,境遇相差甚远。

  然而,中国五六十岁的人也是倾尽微薄存款精心养育独苗的一代人,这些孩子就是1980年代出生的80后,也就是被叫做“小皇帝”的一代,还是被父母二人和四位祖父母共六个大人呵护的“六一一代”,他们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消费的中心,忙着炒房投资的也是这些80后。

  50岁以上人群虽然不富裕,但以80后为代表的中国高收入人群的购买力却在不断攀升。如果从生意的角度考虑,目标自然应该对准这些高收入人群。不只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高收入人群的崛起也同样显著。

  以雅加达为例,高级百货商场鳞次栉比,发展程度令人瞠目。然而,商店中的高档品牌区却人迹罕至。看到这种情形,笔者曾经觉得纳闷:“高级品牌在印度尼西亚是不是不好卖?如果真是这样,那商店应该开不起来才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带着疑问,笔者询问了店主,得到的答案是“富豪们会在开门前来店购物。他们会‘这些都要’、‘全店打包’,一次买很多”。这可真是够惊人的。

  但是,当笔者问道:“经济发展以后,中间人群慢慢成长起来,将来会成为市场的主力吧?”对方却冷淡地表示:“不,我觉得那些人不会成为我们的顾客。”按照店主的说法,贫困人群现在依然贫穷,永远不会靠近高级百货商场。而且在印尼,愿意拼命赚钱的人本来就少。如今已经形成了高收入人群雇用工资永远低廉的劳动者压低人工费,通过赚取利润越做越大的结构。以贫富差距为前提,巨富还将在东南亚源源不断地涌现,尽管如此,贫困人群似乎也没有采取某种行动改变状态的征兆。

  而在中国,贫富差距的拉大已经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鉴于贫富差距可能引发暴动和社会混乱,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并推出对策。劳动者的工资有所上涨,受其影响,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的企业越来越多,在通货膨胀的作用下,因成本增加转盈为亏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老年劳动者甚至还发出了“还是文革时期大家都一样穷的时代更平等”的声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以那些视贫富差距于不顾、利用特权中饱私囊的地方干部为目标的群体事件。原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也曾打算趁“文革复辟”博取民众的支持。

  很多中国人都指出,这些事件的背景就在于文革时期的经历。年轻时铭刻于心的对于贫富差距的厌恶意识根植于内心,这或许就是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的差别所在。

  中国第一代改革者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式的“先富”论,也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方针,这在江泽民总书记执政时代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鉴于此,在胡锦涛总书记时代,强调“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也就是要消除贫富差、减少社会构造问题。

  如今,接力棒即将递给下一任领导人,而这位领导人将决定中国今后的方向。

  在日本,还有一种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迎来成熟期,再加上政治上的动荡,经济发展可能会逐步减速”。然而,就笔者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亲身体验来说,这句话似乎有失偏颇。在秋季新方针出台之前,中国的经济界人士都在静观其变,因此,在进入今年后,大家表面上都在尽量避免大型投资项目,但暗地里,迈入新时代的准备仍然在稳步推进。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中国经济界人士的强悍之处。(特约撰稿人:山田太郎,优乐福环球事业公司社长)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27859?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