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2 March 2024

谢馥伊:高墙内的角落:香港监狱里被不当对待的少年

 文/谢馥伊

RFA 【報導者時間】2024.03.22


2024年1月19日,香港壁屋惩教所一名少年犯遭惩教人员和其他收容人性虐待,导致肛裂、直肠穿孔的案件,首次于观塘裁判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经媒体报导曝光后,曾因参与社会运动入狱的钟翰林、王逸战、陈枳森等多位人士,也于社交媒体发文描述狱中见闻,指出此事仅是“冰山一角”。香港少年犯失去人身自由的同时,还遭受了哪些不当对待?改善少年犯处遇又为何如此困难?2020年7月港版《国安法》上路、2024年3月《基本法23条》三读通过,对“监所人权倡议”会有影响吗?

“2021年冬天,在我身处的期数(注:狱中类似班级、工作小组的划分)有一名15岁的少年犯被另外一名少年犯用冬青膏搽龟头,以牙刷捅肛门,甚至强奸非法肛交,那名15岁的少年在威逼下不敢将此事告诉家属,直到他不断屙血送医,惩教职员才报警处理。⋯⋯受害者因肛门受伤送往某公立医院治疗,同时,将军澳重案组一队在壁屋惩教所内为相关人士录取口供,发生性侵事件的房间也被警方拉封锁线调查。⋯⋯数月后,警方称证据不足放弃检控性侵者⋯⋯”(撷取自王逸战Facebook)

现年23岁的王逸战是香港本土派学生组织“贤学思政”的前召集人。4年前港版《国安法》通过后,他和伙伴仍持续于街头宣传社会议题、举办摄影展,后来遭警方逮捕,被控违反港版《国安法》“串谋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入狱36个月,整整3年,他曾待过壁屋惩教所、赤柱监狱等。首篇贴文发出后,香港惩教署发出声明指王逸战所写皆是“抹黑”。不过,媒体《明报》向香港警务处查证后,警方证实2022年1月30日确实曾获相关部门转介案件,并依涉嫌“向年龄在16岁以下儿童作出猥亵行为”及“未经同意下作出的肛交”拘捕一名19岁男子,但最后没有检控。

王逸战也于贴文指出,香港惩教人员赋予某些收容人有特权"管教"其他收容人,这样具特权的收容人在香港以“B仔”称呼;在专门收容14~20岁男性少年犯的壁屋惩教所,众人都略有耳闻其中的暴力以及性虐待。

入狱时,王逸战于2022年2月因为身体不适就医,在医院遇见同样在服刑的当事人,听见这名少年详述过程。“虽然受害者不是我,但我听他说的当下还是很愤怒。”

“不想挨打,就等着被单独囚禁吧”

image5.jpg
因国安法案件被捕时尚未满21岁的王逸战,还押等候判决期间关押于专门收容未成年男性的香港壁屋惩教所。图为透过外墙可以看见惩教所内的警卫塔。(摄影/AFP/ISAAC LAWRENCE)

除了惩教人员默许收容人霸凌他人,狱方不当对待收容人的事件亦不停发生。

“他(惩教人员)坐在椅子上,对着我们这群人里面其中两个人甩巴掌,(两人)脸很快就红肿了,然后他要我们开始掌掴自己。”

回忆起2020年2月身处香港壁屋惩教所的那天下午,张梓轩(化名)接受《报导者》采访时仍忿忿不平。那时,他和其他6名同一个牢房的室友被惩教人员要求蹲走到没有监视器拍摄的楼梯间集合,接着便是一连串掌掴与辱骂。而事件的起因,是前一天晚上张梓轩与这6名同因反送中运动被还押的室友,一起在牢房里唱起了反送中运动歌曲〈愿荣光归香港〉。他回忆,当下很错愕,“一开始以为他只是想念一念我们而已,没想到他真的打。”那天过后,梓轩与同房的少年仍时不时遭到同一名惩教人员掌掴、以手肘用力敲击背部、被铁尺打手心或脚底。

虽然香港《监狱条例》规定狱中人士不得唱歌,但实际上,允许唱歌自娱是惩教所当中不成文的默契。张梓轩质疑,为何其他人唱歌没问题,却只有他们因此被打,“感觉惩教人员好有选择性跟针对性。”

贤学思政前秘书长陈枳森亦于社交平台公开发文指出,他在壁屋惩教所遭惩教人员暴力对待。2020年还押等候判决期间,陈枳森被惩教人员认定“发型不合规定”,和另外一位同房的收容人一起被带去值日主任办公室。到了门口,惩教人员指挥他的室友蹲着走入办公室,并要求陈枳森于门外等候。

关门后不久,陈枳森便听到里面传来室友的惨叫,伴随而来的是一阵阵“碰、碰、碰”的拳打脚踢。不知道持续了多久后,室友被带出来,换他被要求蹲着走进去。陈枳森看见里面摆着三把尺,并被要求选一把作为处罚的刑具。他反问“哪一把?”对方冷冷地回他,“不想挨打,就等着被关(单独囚禁)吧。”随后要求他蹲在地上不许起立超过45分钟,期间不停辱骂。

终于获得允许离开办公室后,陈枳森却看见室友再次被带了进去。被命令在门外等候的他听见室友不断尖叫着“不要再打了”,终于出来时,脚一跛一跛的站不太稳。惩教人员则对他抛下一句“他替你挨打了”。陈枳森说,“我很心疼,然后变成很愤怒。这是政府部门,为什么可以做这样的事情?”

结束单独囚禁5天后,陈枳森曾尝试向职位更高一阶的总惩教主任投诉,对方却不予理会,“他直接走掉了。”

陈枳森于贴文末写道:“我希望把所见所闻说出来,望大众知道被看见的(案件)只是少数,以保少年犯免受到非人道和私刑的对待。”


狱中暴力事件是“青少年限定”?

2019-02-14T061320Z_267821238_RC1F228E9340_RTRMADP_3_HONGKONG-CRIME.JPG
受访者皆对《报导者》指出,相对青少年监狱,香港成年监狱当中相对较少发生动辄辱骂殴打的状况。图为关押成年受刑人的壁屋监狱内的警卫。(摄影/REUTERS/Tyrone Siu/达志影像)



翻查过去10年的新闻报导,香港惩教署不断被指控不当对待囚犯,情节轻重程度由辱骂、殴打到性虐待皆有,亦被指默许收容人霸凌、虐待他人。

例如2017年,媒体《香港01》曾推出大型专题,采访50位遭受狱中不当管教、虐待的少年少女,引起时任香港立法会议员关注,敦促香港政府设独立调查委员会彻查;2018年《关键评论网》采访1990、2000、2010年代入狱的人士,也提出类似控诉。然而,10年过去,香港监所系统当中,依然支撑着类似事件持续发生,成为入狱少年受伤的风险来源。依据香港惩教署网站的公开资料,2019年反送中运动后,关押中的少年(未满21岁)人数占全体人数比例由4%上升至6%;截至2022年底,约有450位少年正被关押。

《报导者》接触同时待过少年、成年监狱的受访者也不约而同地指出,收容人之间欺凌、惩教人员暴力对待的事件,于少年监狱非常普遍,成年监狱的情况便“好”上许多。

因港版《国安法》案件服完刑期,但2023年年底赴英寻求庇护、目前被通缉的前学生动源召集人钟翰林越洋受访时表示,由于监狱当中对于行为有严格规定,跟成人监狱比起来,少年监狱的惩教人员或B仔,很少教导新人如何达成要求,像是如何正确打扫厕所、排列水杯等等:“如果你一直做得不对,他们就直接打。如果又发现你打不还手,那他们就会慢慢增加暴力的程度,因为他们觉得『啊!这个人很好玩,很有乐趣』。”

长期关注台湾监所人权议题、监所关注小组理事长陈惠敏则分析,事件反覆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监狱作为全控机构,是权力畅行无阻、为所欲为之处,加上不断的评分机制、必须24小时相处,让少年之间的欺凌更容易显露:“严格说起来,一般学校里面少年之间的各种暴力、霸凌也没有很和缓,只是没有那么显著,所以也不是因为里面的学生特别可恶。”

张梓轩则观察到,成人监狱当中,部分惩教人员也会担心惹毛黑道大哥,导致个人下班在外遭到帮派报复,形成微妙的平衡。陈惠敏亦持类似观点。她认为,成年人有较多社交经验,懂得采用利益交换等其他方式互动,所以看起来较和平,但不代表完全没有暴力事件存在。


逃离狱中暴力的多重困难

image6.jpg
透过外墙,可看见壁屋惩教所内的建筑物。张梓轩(化名)曾透过日间活动室旁的天井,往下探头看见因被判入教导所而羁押在壁屋惩教所的青少年,被要求正午于操场上晒热的水沟盖上做伏地挺身。(摄影/AFP/ISAAC LAWRENCE)

若要逃离狱中暴力的深渊,青少年面临的第一道关卡,是担心遭到报复而默默隐忍。

钟翰林观察,许多默默无名的普通囚犯提出申诉会被忽略,还导致被狱方找麻烦,但如果他运用自身知名政治犯的身分去投诉的话,“至少惩教署会受理案件。”钟翰林告诉《报导者》,他曾在壁屋惩教所尝试帮助一位遭到其他收容人“强迫口交并直至射精”的少年提出投诉,然而,因双方所属不同期数,见面机会不多。一次他探访等候室时偶遇对方,他把握机会上前关心对方“最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有事情发生了,可以跟我讲,我有这个能力去处理这些事情”。

结果少年用非常惊恐的表情看着他。一旁边年纪较长、传闻中是施暴者的收容人更以挑衅地语气对着少年说:“说啊,是不是有人对你不好啊?”少年低声说了句“没有”,话题便到此为止。

根据王逸战贴文,他所接触的15岁少年遭到殴打后,同样担心加害人变本加厉而忍气吞声,直到遭到性虐、需要送至外部医院治疗,事件才被立案。他认为,在里面的时候,和外面沟通的渠道寥寥无几,仅有写信、等亲友探访、等议员探访,但是惩教署人员会审查寄出的信件内容,也会监听亲友探访的对话内容,但凡踩到惩教署红线就会被找麻烦。他写道:“作为平凡人的我难以捉摸惩教署的逻辑,因此每次亲友探访时我都只能说一切安好。”

惩教人员也擅长运用“连坐罚”制造同侪压力,让当事人噤声。陈枳森亦于贴文中提及,他曾在亲友探访时讲述遭受的不合理待遇,却突然被搜查房间,间接导致同房间的室友被关进水饭房(被罚单独囚禁)。

并不是所有少年都能幸运地撑过这段不敢申诉又无处可逃的日子。

张梓轩告诉《报导者》,他在壁屋惩教所还押期间,曾遇到两位分别为14岁、15岁的新进少年,入狱第一天遭到一位经常针对新人的惩教所人员殴打,并命令他们罚抄守则、隔日缴交。其中一位少年因隔日未交出罚写,连续4天被带到楼梯间殴打。张梓轩说,那时候他和其他人依规定待在日间活动室(香港又称班房)里面,职员打人的地方则是日间活动室外面的后楼梯,“我们能透过缝隙看到一点,但主要是听到不断传来的『啪』、『啪』声,很规律的那种。我们会看到他拐着走出来,因为两只脚脚底板都被打。”

第四天晚上张梓轩结束活动回到房间后,听到惩教人员把少年后续情况当八卦分享。该名少年趁着休息时间,从置物柜里开了一瓶全新的清洁剂喝下肚,口吐白沫倒地,被送到外部医院洗胃,后来又转送青山医院(提供法医精神科服务的精神科医院)评估。张梓轩说,“理论上拿完报告后14天,如果没问题,他应该要回来壁屋惩教所 ,但我后来就没有看过他,听职员转述,他进了青山医院后就没有回来了。”

即便少年没有被绝望感淹没,克服恐惧向狱方实名索取申诉表填写,并向香港惩教署总部投诉组(类似台湾监所制度的政风室)提出申诉,还是可能遭惩教署劝退或草草结案。钟翰林便曾遇过,总部到惩教所实地调查、访谈相关人证之前,第一线的惩教人员便威吓大家:“你们什么都没有看见,没有事情发生喔。”

证据取得则是申诉后下一道关卡。根据香港惩教署公开资料,过去5年累计579件由在囚人士提出的投诉个案,当中仅有12件于调查后被认定成立或部分成立,占所有案件约2%。根据4位受访者的描述,施暴的惩教人员、收容人多数清楚监狱当中各式各样的监视器死角,如楼梯间、牢房中的特定区域,多数时候能熟门熟路的避开监视器再行施暴。除非演变成情节重大、需要外出就医、留下验伤报告,否则,不透明的监狱系统中,往往难以保存证据。

image4.png

不过,在陈惠敏看来,近年台湾狱政改革重点之一,也是努力持续落实监狱透明化。陈惠敏分享,以匿名申诉管道的设计为例,匿名申诉箱的设置地点要确保申诉人不被看见,且只有政风室主任和秘书才能拥有钥匙开启。“不过,他们(狱政第一线)是否落实,我们其实不知道。”


“谁会在太平绅士巡查时举手申诉?”

000_MA94V.jpg
在香港,青少年受刑人除了向惩教人员索取实名申诉表格,亦可于太平绅士巡视惩教所时举手投诉。图为在香港歌连臣角惩教所(Cape Collinson Correctional Institution)内接受教育训练的青少年受刑人。(摄影/AFP/nthony WALLACE)

在台湾,参考英国作法的“外部视察”制度3年多前上路、规范各监所应设置独立的外部视察小组,并由相关领域专家选者遴选视察委员,依法得进入监所实地访谈、访谈机关人员、收容人或相关人员,或要求回覆书面意见,并有权调阅、取得相关纪录,并追踪改善情况。

然而,在香港,“太平绅士巡查制”虽然看似接近外部监察,却时常遭质疑功能不彰。

根据香港《太平绅士条例》第510章,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政务司司长委任的太平绅士,其中一项职责为“确保在囚人士(台湾称收容人)不会被不公平地对待或被剥削权利”。现行规定,太平绅士每两周或每月应巡视一次青少年囚犯的惩教所、中途宿舍(共4间,为励敬惩教所、丰力楼、壁屋惩教所、沙咀惩教所),接受青少年的投诉,确保收容人不会遭到法院判决以外的权利剥夺与不当对待。

然而,受访者均告诉《报导者》,太平绅士来巡查时,根本没多少人敢公开举手申诉,“因为怕被找麻烦。”

其实香港也适用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等等且完成相关立法,因而设有《刑事罪行(酷刑)条例》。可是,自1992年以来,香港未曾产生任何酷刑罪的判例,类似案件多以伤害、强制性交等相关条例处理。


与社运交织的监所人权倡议,在国安法下的未来?

image2 (1).jpg
2020 年港版《国安法》通过后,不少倡议监所人权、支持被捕者家属的公民团体被取消或解散,惩教署职员招募培训流程中亦新增《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测试。图为关押候审疑犯、待分发执行判决囚犯的荔枝角收押所内的警卫。(摄影/REUTERS/Bobby Yip/达志影像)


回顾香港近年监所人权推动历程,与立法会议员、公民团体(如:青少年囚权关注组等)、出狱的社运人士(政治犯)加入倡议密切相关。包含有2008年法院判定“狱中投票权”应受保障、2016年法院判定要求男性囚犯需将头发“尽量剪短”违反《性别歧视条例》,皆是公民社会争取而来,但并非热门社会议题。

直到2017年5月,改编自真人真事、探讨沙咀劳教中心少年遭受狱方虐待的电影《同囚》上映,引发社会讨论。2017至2019年底,2014年反新界东北运动、2014年雨伞运动、2016年旺角事件的判决结果相继出炉,多名受到香港社会高度同情的社运人士、学者、立法会议员入狱,带动香港社会对于监所人权议题的关注。他们出狱后,其中有人持续关心监所人权议题、与大众分享狱中亲身经历,也成为反送中运动后期大量运动参与者入狱后,持续倡议监所人权、支持被捕者的关键力量。

然而,2020年6月港版《国安法》通过后,许多人权相关公民团体相继被取消或解散,包含长期关注监所人权的NGO“青少年囚权关注组”、“石墙花”等等,目前仅剩少数组织低调运作。

如今流亡英国的钟翰林说,如果他还在香港,会很担心因此让香港警察逮住机会扣上国安罪名。他说,“我之所以发文,第一个原因,其实也是最大的原因,是我人已经不在香港,不用担心被指控煽动社会仇恨政府之类的罪名。其他人还在香港,我就有点担心他们。”不过,他对发文公开揭露相关情节能促成惩教署内部改变抱持信心。

钟翰林在壁屋惩教所时,曾听一位待过沙咀劳教所同狱友提起,电影《同囚》上映后沙咀劳教所情况改善不少。他相信,即便惩教署对外声称他们所说的一切都是不实指控,“但他们其实好担心公众讨论,相信还是会有用。”

人仍在港的王逸战也于惩教署发出声明指控抹黑后,再次具名发文回应,重申发文原因:希望有关部门能彻查事件,避免有更多人需要承受这种疼楚。他最后写道:“若然没有人选择将真相公诸于众,那么这些在黑暗中的欺压是否并不存在?⋯⋯我相信,真相与爱,定能战胜谎言与仇恨。”


※本报导为《报导者》与自由亚洲电台(RFA)中文部共同制作。为尊重当事人意愿,张梓轩,为化名受访。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4/03/blog-post_27.html


Thursday, 21 March 2024

四年之后,人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有多少?

当世卫组织在2020年3月宣布新冠病毒Covid-19为全球大流行病时,关于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一切几乎都是个疑问,那么四年之后,人们对它的了解到何种程度呢?据纽约时报记者KNVUL SHEIKH日前撰写的文章指出,科学家们已解开了其中一些最大谜团。 

现在来看看美国的公卫与病毒专家已经了解到的情况。

纽时文章首先写道: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美国人至少感染过一次新冠。虽然大多数感染者都出现了类似流感的症状,但有些人因为严重的呼吸系统问题而住院,还有一些人则根本没有任何症状。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我们接触到的病毒数量来解释,但我们的身体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年龄较大或身体本身有病的人往往症状更严重,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已较弱了。在某些情况下,人体可以在病毒复制到足以引起症状之前将其击退,或者迅速清除病毒,所以有人永远不会测出阳性。还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接种疫苗可以减轻病情。

专家们表示,从未感染过的人属于完成了疫苗接种,而且平时非常小心,比如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或者在家工作的人群。

科学家一直试图搞清楚新冠超级免疫者是否具有生物学上的独特性,使其获得了免疫。但他们迄今为止最接近的发现是,人类白细胞抗原的突变(向免疫系统发出细胞被感染的信号)可以帮助快速清除病毒,以至于一个人可能完全没有症状。

众所周知,消除病毒需要强大的免疫反应,然而新冠病毒的许多异常副作用可能都是免疫反应失调造成的。例如,研究人员发现,在嗅觉失调或完全丧失嗅觉的患者中,病毒附着在支持鼻腔某些神经的细胞中的ACE2受体上。这引发了免疫细胞的激增,这些细胞释放出清除感染的蛋白质。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可以在不经意间改变靠近神经的基因活动,从而扰乱嗅觉。

文章援引乔治华盛顿大学传染病专家玛丽亚·埃琳娜·鲁伊斯博士说,由于鼻子是通往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入口,这种过度积极的免疫反应和随后的炎症,也可能是理解新冠病毒对神经系统造成持久影响的关键,比如脑雾、头痛、耳鸣、四肢刺痛或麻木,甚至抑郁。

不过,一些人的手指或脚趾会出现疼痛肿胀或变色,这仍然是个谜。但鲁伊斯说,有关这些症状的报告也越来越少了,过去的感染或接种疫苗可能降低了人们免疫系统失控的可能性。

人体防御能持续多长时间?

耶鲁大学病毒和免疫学家岩崎明子对纽约时报表示,一般来说,感染或接种疫苗的保护力可以持续数月时间。但免疫力取决于年龄、潜在的健康状况,以及病毒是否发生了有助于逃避防御的突变等因素。

免疫保护由许多因素组成,包括在血液中循环,有助于探测、中和病毒的抗体,根据需要产生更多抗体B细胞,以及可以学会识别和预测病毒刺突蛋白变异的T细胞。

专家认为,抗体水平越高,保护效果越好。但一些研究表明,在感染或接种疫苗三个月后,抗体水平会明显下降。岩崎明子说,“由于新的变体不断出现,”很难确定提供基础保护所需的抗体数量。

T细胞提供了一种不同形式的保护,它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而不是阻断感染,现在的研究表明,这种免疫可能会持续一年或更长时间。

病毒如何在人体内肆虐数月?

有一种理论认为,与其他罕见的副作用一样,在最初感染后的几个月里,持续存在的症状或新的并发症(被称为“长新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免疫反应出错引起的。美国圣路易斯退伍军人事务医疗保健系统研发主管齐亚德·阿尔阿里博士说,出现长新冠的人,可能是免疫系统对急性感染的反应过于强烈,或者不够强烈。研究还发现,这种病毒可以在主要感染结束后隐藏在体内,引发持续的低水平免疫反应和炎症。

还有一些证据表明,这种病毒可能会损害血管内壁,导致微小的凝块,阻碍身体各个部位的血液循环。这可能会导致关节持续疼痛、脑雾、慢性疲劳和突然站起来后的头晕。

阿尔阿里博士说,虽然新冠病毒的许多谜团已经解开,但他担心公众已经对这种病毒感到厌倦。而且实际上,他说,这种病毒“还没有被我们甩在身后”。

这篇文章同时提到,四年来,大家也注意到,在新冠病毒流行后,儿童中似乎基本没有重症患者。只有少数儿童住院治疗或出现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等危及生命的病症。

对此,西雅图儿童医院的传染病专家阿尔帕娜·瓦格马尔博士说表示,现在,我们对于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儿童的免疫系统能更好地应对新冠病毒,正是因为他们经常接触导致普通感冒的温和冠状病毒。此外,研究表明,另一种被称为先天免疫反应的防御机制在儿童身上更强大,有助于提醒他们的身体注意外来病原体,例如新冠病毒。

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新冠病毒似乎并不具有固有的季节性,因为我们在夏季也明显感觉到病毒的肆虐。但专家们一致认为,如果新冠病毒最终像其他呼吸道病毒一样,形成一种可预测的季节性模式,他们也不会感到惊讶。只是很难预测这是否还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5%81%A5%E5%BA%B7%E6%97%B6%E9%97%B4/20240321-%E5%9B%9B%E5%B9%B4%E4%B9%8B%E5%90%8E%EF%BC%8C%E4%BA%BA%E4%BB%AC%E5%AF%B9%E6%96%B0%E5%86%A0%E7%97%85%E6%AF%92%E7%9A%84%E4%BA%86%E8%A7%A3%E6%9C%89%E5%A4%9A%E5%B0%91


Wednesday, 20 March 2024

刘慈欣的三体上 Netflix 和 中国对科幻小说的态度

各位好,我是安东尼,欢迎收听法国世界报摘要。今天的法国世界报发了一篇介绍科幻小说“三体”的文章,说中国共产党与科幻小说之间关系很纠结。

文章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是中国的文学巨匠。在中国,他的书占据了科幻小说市场的三分之二。三体系列地球往事三部曲译成英文之后,在美国也大卖。他的书不仅市场好,在评论家们那里口碑也很好,在2015年荣获科幻文学中的最高奖雨果奖。这是雨果奖历史上,第一位非英文作家获奖。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和奥巴马都推荐大家看三体。

刘慈欣在国际上的殊荣,在中国被看作是民族骄傲。之前北京对刘慈欣的小说没多大兴趣,但是这会儿却把它看作是中国的软实力。报纸引用法国里昂三大的中文系主任 Gwennael Gaffric 的话说,习近平在2012年上台, 当时习近平要展望未来,推出要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的大项目中国梦。 而且和他的前任比起来,习近平身边从事自然科学的科学家要多得多。三部曲在国际上的成功,大放异彩,又正好在赶上这个时候, 碰到双重土壤。

法国世界报说,科幻小说在中国具有很强的政治影响, 这一点上和别的地区差不多。科幻小说的沉浮和中共的历史紧密相关。从1949年毛泽东掌权到60年代中期,被称作科学小说的科幻作品受到苏联的写实主义的启发 歌颂科学的进步。

但是文化大革命一来,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被禁止了。直到1978年,邓小平把科学技术作为四个现代化-他的重大改革的核心, 文学才被解禁。这是中国科幻小说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科幻小说在各种杂志上大受欢迎。但是到了1983年,科幻小说又不能出版了,原因是当时与西方自由思想斗争,搞了反对精神污染运动。

到了1991年,成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科幻小说大会,接待外国作家,这才标志着镇压天安门示威之后重新对外开放。中国的科幻小说真正起飞了。

文章说,去年10月18日到22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中国成都举行。期间要评选雨果奖。这一届世界科幻大会接到很多要求抵制的呼吁,主要是抗议维吾尔族人的遭遇,抗议对科幻作品的查封,抗议不尊重人权的行为。到了年底的时候,世界科幻大会要面对一个大丑闻:好多很受欢迎的科幻作品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被排除在雨果奖候选作品的名单之外。很快,科幻作家们和粉丝们都开始怀疑问题出在中国政府的查禁上、压力上。

4个月以后证据就来了。一位雨果奖的管理人员,良心发现,把负责决定作品可不可以参加评选的专业委员会的邮件给捅到了一个专业网站上。这些材料显示的问题大了:邮件指出,组织者专门找那些在中国政治上敏感的内容, 尤其是提到香港、台湾、西藏的内容,或者批评中国的内容;要把那些让人觉得太有风险的内容排除掉。于是这个全球最大的科幻奖的组织方内部各种辞职,各种惩处接踵而来。

现在,Netflix 把 “三体” 改编成电影上映。法国世界报介绍了其中的曲折。报纸引用 Gwennaël Gaffric 的话说,之前中国会觉得科幻小说没那么政治。大家会认为是个更加具有颠覆性。但是当代的中国科幻小说没有那么听话,反倒是中国电影被管得更紧。 当然一本影射屠杀维吾尔族人的小说很难找到出版社。世界报说,反而在美国,刘慈欣说了支持镇压新疆的话,有一阵子,威胁到 Netflix 把三体改编成电影的计划。 5位非常反华的美国参议员曾经要求 Netflix 取消这个计划, 但他们没有成功。

法国世界报说,从1949年以来,在中国,科幻小说在完全被禁止和受到鼓励之间徘徊。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4%B8%96%E7%95%8C%E6%8A%A5/20240320-%E5%88%98%E6%85%88%E6%AC%A3%E7%9A%84%E4%B8%89%E4%BD%93%E4%B8%8A-netflix-%E5%92%8C-%E4%B8%AD%E5%9B%BD%E5%AF%B9%E7%A7%91%E5%B9%BB%E5%B0%8F%E8%AF%B4%E7%9A%84%E6%80%81%E5%BA%A6


中国欧盟商会:在中国做生意越来越困难、越来越不确定

中国欧盟商会联合中国宏观咨询集团(China Macro Group) (CMG) 3月20号发布报告《风险意识:经济安全的政治意义》,称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政治化大大增加了外国企业在中国的风险。报告敦促中国领导人采取更多措施,解决近年来 "成倍增长 "的问题。 

这份研究报告由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Chamber in China)和中国宏观咨询集团(China Macro Group)共同编撰,回应了在华经营的欧美企业提出的担忧。《风险意识:经济安全的政治意义》报告详细阐明欧盟、中国和美国处理处理经济风险时采取的不同策略,以及欧洲企业为强化在华运营韧性、弱化日益增长的风险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据美联社报道,由于企业重新调整了在中国的投资承诺,去年外商投资同比下降了8%。

中国欧盟商会官员说,中国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部分反映了中国政府为尽量减少贸易摩擦和关键商品或工业产品依赖进口所带来的风险而采取的举措。特别是考虑到与华盛顿的贸易摩擦,以及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发生中断后关于供应链与中国 "脱钩 "的讨论。但他们表示,欧洲企业也必须管理好自己的风险。中国一直在努力强调其对外国公司和投资的开放性。

报告称,目前,欧盟审慎建立去风险化相关政策,力求降低政策对其贸易和投资伙伴的潜在影响。为消除对单一供应来源关键商品的过度依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引发的供应链危机,欧盟着力提升供应链多元化布局,提高供应链韧性,并在保障市场开放的同时消除潜在市场扭曲。

报告指出,从企业层面而言,由于商业环境逐步政治化,近年来企业面临的风险量级、复杂性和严峻性成倍增长。商会成员已明确制定不同策略积极应对:部分会员公司投身中国市场,提高本地化和/或投资;部分会员公司被迫将其投资和/或业务转移出中国。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周三在北京的演讲中说,商业世界的政治化是一个高度关注的问题。

他表示:“确保经济安全属于正当政治策略,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尽量降低其对商业的影响。从实现风险管理,加强经济安全出发采取的相关策略应秉持适度、精准原则,绝不能成为保护主义的幌子。”

他说:"实际上,去年我们有最高的记录,表明商业环境政治化是他们最大的担忧。尽管去年的比例很高,但今年的比例更高。实际上,我们今年看到的比例更高,55%的会员表示,他们看到营商环境的政治化程度逐年上升。"但"总的来说,我们并没有看到大批人离开。但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有相当多的成员在观望,等待事态的发展。"

彦辞说,"当你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时,一种是我们看到监管大幅收紧,例如在网络安全方面,另一种是你看到继续开放的呼吁,我认为许多企业都在问到底是真正的开放,还是基于安全的监管协议的进一步收紧?这又回到了我之前提到的可预测性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清晰的视线。我们需要了解思路是什么,思路是如何演变的"。

China Macro Group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陈瑞华表示:“‘十四五’规划以风险管理为重要支柱,标志着中国政策的战略转型。现阶段,中国在推进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系统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弱化经济风险,提高经济安全。”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6%AC%A7%E6%B4%B2/20240320-%E4%B8%AD%E5%9B%BD%E6%AC%A7%E7%9B%9F%E5%95%86%E4%BC%9A-%E5%9C%A8%E4%B8%AD%E5%9B%BD%E5%81%9A%E7%94%9F%E6%84%8F%E8%B6%8A%E6%9D%A5%E8%B6%8A%E5%9B%B0%E9%9A%BE-%E8%B6%8A%E6%9D%A5%E8%B6%8A%E4%B8%8D%E7%A1%AE%E5%AE%9A


Kung Hei Fat Choi: 入乡随俗地讲香港故事

各位好,我是安东尼,欢迎收听文化艺术。香港的意大利艺廊 Massimo de Carlo 艺廊将在这个月25日为艺术家严培明举办油画个展,题为 Kung Hei Fat Choi (恭喜发财)。 3月11日,运输公司到法国第戎严培明工作室准备打包装箱画作时,严培明还在调着颜料,拿着大大小小的画刷画笔,在一幅4 平方米的弥勒佛画像前作最后的调整。他觉得他可以让背景更有层次感。调整了背景,他又觉得弥勒佛头的高光可以再调整一下,于是他修了菩萨脸上的高光。之后他又觉得手臂还可以再好一点,于是又在手臂上修了几笔。等修完手臂,他走远几步,终于满意了。我以为,截稿了,这是最终版。结果他把这幅深色的弥勒佛搬到另外一幅浅色的,油彩更厚一点的同尺寸弥勒佛像边上,左看右看,突然又觉得深色的弥勒佛还可以和浅色的弥勒佛在协调的基础上更有对比度,两祯画面看起来还可以更像一个整体,于是再把深色的弥勒佛搬到作画的墙面上,再修几刷子。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96%87%E5%8C%96%E8%89%BA%E6%9C%AF/20240320-kung-hei-fat-choi-%E5%85%A5%E4%B9%A1%E9%9A%8F%E4%BF%97%E5%9C%B0%E8%AE%B2%E9%A6%99%E6%B8%AF%E6%95%85%E4%BA%8B


台湾警告南中国海太平岛附近有"巨大"的中国基地

台湾外交部长周三表示,中国已在台湾在南海主要领土周围的三个岛屿上建立了“巨大”的军事基地,但台北并不打算进一步加剧战略航道的紧张局势。台湾国民党正在要求即将卸任的总统蔡英文前往太平岛宣示主权,台湾外交部长称,台湾拥有太平岛主权,无须登岛激发紧张局势。 

据路透社今天报道称,台湾警告其南中国海附近有“巨大”的中国基地。中国声称南海大部分地区是自己的领土,但台湾只控制南海深处有争议的南沙群岛中的一个小岛,称为太平岛。

台湾主要反对党的一些议员呼吁蔡英文总统在五月下台前访问太平岛,以维护台湾的主权,并考虑修建一个可以容纳更大船只的新翻修的港口。她的两位前任都曾访问过该岛,但她在任期间尚未访问过该岛。

在被记者问及要求蔡英文前往太平岛的呼声时,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表示,毫无疑问,该岛属于台湾,政府将捍卫对该岛的主权。但吴钊燮说,中国和菲律宾最近在南海陷入了危险的对峙,但太平岛周围的局势也很紧张。

吴钊燮说:“中国已经在太平岛周围的三个岛屿即渚碧礁、永暑礁和美济礁上建立了非常庞大的南海军事基地,而且这些基地都离我们的太平岛很近。”他称,“随着争端不断激化,台湾必须考虑如何用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不要让别人认为我们在制造困难。”

他说,如果有机会,台湾将用最好的方式展示其对太平岛的主权,但没有详细说明。

太平岛有一条足够长的跑道,可供来自台湾的军事补给飞机起降,但与附近中国控制的岛屿相比,其防御薄弱。

中国军队通常不会干涉太平岛。

中国在南海岛屿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建设了主要的空军和其他军事设施,引起了华盛顿和周边地区的重大关注。

中国表示,中国完全有权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建设和保卫。

台湾还控制着南海北部的东沙群岛,中国空军和海军经常在附近行动,以维护北京对台湾的领土主张,但台北政府对此予以拒绝。

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对与中国和台湾存在争议的南海其他地区拥有主权。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8F%B0%E6%B9%BE/20240320-%E5%8F%B0%E6%B9%BE%E8%AD%A6%E5%91%8A%E5%8D%97%E4%B8%AD%E5%9B%BD%E6%B5%B7%E5%A4%AA%E5%B9%B3%E5%B2%9B%E9%99%84%E8%BF%91%E6%9C%89-%E5%B7%A8%E5%A4%A7-%E7%9A%84%E4%B8%AD%E5%9B%BD%E5%9F%BA%E5%9C%B0


为打击政治犯罪,香港匆忙给自己配备了新的安全武器

来源:
法广

港立法会周二三读通过了《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意味着香港完成了《基本法》23条立法。法国世界报香港通讯员德·尚吉(Florence de Changy)就此撰写文章表示,为了打击政治犯罪,香港匆匆忙忙地给自己备上了新的安全武器。

德·尚吉写道,大多数议员都是由任命产生而非选举产生的香港立法会匆匆忙忙地通过了对社会的影响可能会巨大的新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她表示,在北京的指挥下,香港地方政府的策略显然是要尽快做完这项吃力不讨好、有损城市形象的立法任务,以便能够集中精力振兴经济。

这项新法律有181个条款,可以对五类犯罪行为处以最高无期徒刑的处罚,即:叛国罪、叛乱罪(包括煽动叛乱和煽动叛乱罪)、危及国家安全破坏罪、窃取国家机密和间谍罪,以及外部干扰罪。当局称,这是为了填补北京2020年实施的国安法的“空白”。2020年的国安法涵盖四项“重大的”政治犯罪: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恐怖活动和勾结境外势力。新通过的条例重新定义了煽动叛乱罪,而这一罪名迄今为止一直受到旧殖民地法律的管辖,最高刑期也从一年监禁增加到七年监禁。

扔掉“煽动性”物品

德·尚吉强调,新法律经过了一个月时间的辩论,要知道,这一个月的时间是包括农历新年在内的,讨论于2月底结束。然后,当局仅用了十一天的时间就通过了这一篇幅非常长,对社会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新国安法。

不过,德·尚吉表示,尽管辩论期非常短暂,但还是让人们听到了新法案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如果您的橱柜里有以前出版发行的《苹果日报》的话,您现在是否会受到起诉呢?就此,曾经是亲民主派的议员随后又成为亲北京议员的汤家骅说,“如果你在家里保留了一份《苹果日报》作为纪念,时不时在厕所里读读它的话,那么就不存在犯罪意图,但是,如果你把它展示给来你家的朋友看的话(……),你可能就犯了罪。”

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在立法会辩论期间则宣称,只要拥有煽动性的物品,虽然不一定有煽动的意图,是可能构成煽动罪的。至于纪念1989年6月4日北京天安门大屠杀的众多收藏品,比如在香港非常普遍的蜡烛、民主女神像等,汤家骅建议人们将它们藏起来或扔掉,以避免让自己受到影响。

“国家机密”的模糊性

新的法律还要求所有人在知道有该法律管辖的犯罪行为时,要“尽快地”通知当局,否则可能会被判处十四年的监禁。但是,对于众多的保密工作很重要的职业比如律师、医生、记者、外交官、会计师或审计师等来说,这存在的问题是:哪些东西构成“国家机密”,要知道,在新法律中,它的含义非常模糊。

代表会计师和审计师业界的两名立法会议员之一的黄俊硕表示,“我们需要澄清,我们的主要责任之一是维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但是,(……)我们有可能会违反我们自己的保密行为准则。”

另外,神父获得的忏悔会发生什么事呢?律政司司长曾宣称“很难为神职人员破例”,但香港教区3月15日星期五说,新的国安法不会影响忏悔的保密性质。天主教徒仅占香港人口的5%,但天主教会在香港的影响力却非常大。特首李家超本人自认为是天主教徒,他的四位前任中的两位:曾荫权(2005-2012)和林郑月娥(2017-2022)也都严格信奉天主教。

此外,对于因参与2019年抗议运动所以孩子逃亡国外的家庭来说,也存在问题。因为,给孩子汇款的父母将被归入“直接或间接资助逃犯”,有可能被判处七年的监禁。

根据《南华早报》的网站,这项法律之所以以闪电般的速度通过,可能是希望给那些对香港持续收紧安全措施的批评者们(首先是英国和美国)来个措手不及,不给它们威胁和制裁的时间。但这并没有阻止伦敦和华盛顿以及联合国对这一新的镇压武器库表示深切关注。新法律将对香港人本已很低的士气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对商界和国际社会的信心产生什么影响,还有待观察。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3/%E6%B3%95%E5%AA%92%EF%BC%9A%E4%B8%BA%E6%89%93%E5%87%BB%E6%94%BF%E6%B2%BB%E7%8A%AF%E7%BD%AA%EF%BC%8C%E9%A6%99%E6%B8%AF%E5%8C%86%E5%BF%99%E7%BB%99%E8%87%AA%E5%B7%B1%E9%85%8D%E5%A4%87%E4%BA%86%E6%96%B0%E7%9A%84%E5%AE%89%E5%85%A8%E6%AD%A6%E5%99%A8.html


北京对香港及内地政策“一紧一松” 凸显其内在思维逻辑

香港立法会本周二(19日)全票通过《基本法》23条立法,预示着北京进一步收紧对香港各领域的管制政策。同日,北京发出更大力度吸引外资《行动方案》。学者认为,这符合中国政府的内在逻辑。

本周二晚,香港立法会全票审议通过《基本法》23条立法,全面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別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北京驻港国家安全公署发言人说,这标志著延宕了近27年的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工作顺利完成,为香港长治久安行稳致远筑起了新的法治长城。

同一天,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在北京发布《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提出扩大市场准入,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水平。合理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并开展放宽科技创新领域外商投资准入试点等24条措施。

香港收紧政策 内地放松外资

对于香港和中国内地实施“一紧一松”的政策。时事评论人士蔡慎坤周三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受各种因素影响,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大不如前:“国内现在不仅有反间谍法律,还有所谓保密法,对外商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现在放松的只是过去受控制的行业,它一方面放宽一些外商准入的范围,一方面又加大在政治上的控制,所谓国家安全方面的控制。”

蔡慎坤表示,在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后,当局在香港实行双重立法,除了几年前通过的香港国安法,日前又对《基本法》23条立法。他说:“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不相信外资轻易的把总部继续留在香港或中国。即使现在他们敞开双臂欢迎外商,我觉得外资和外商都会保持高度警惕。”

中国国务院发出的《行动方案》24条还包括,符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进口自用设备免征关税政策。落实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其随行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签证入境有效期放宽至2年等等。

确保政治稳定远高于经济繁荣

时事评论人士李昂对本台表示,以中国政府官员的逻辑思维,收紧香港政策和放松外资进入中国,两者并不矛盾。他解释,对北京政府而言,确保政权安全才是“重中之重”:“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着如何巩固自己的政权而展开的。如果说香港一些人的行为影响到政权安全时,他肯定会收紧。而北京现在放松是要搞活经济24条,对他是有利的,他当然要放松。所以我们要搞清楚他们收紧和放松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李昂认为,中国政府发展经济是为了更好维护政权安全,反之,如果发展经济会削弱中国政府的政权,北京也是不能接受的。他说:“发展经济如果会损害或削弱中共的政权,那么他是不会允许的,他执政理念是宁可保政权,不会要经济,比如香港现在的情况。”

学者郭先生说,在处理目前中国经济和香港政治环境方面,当局采取了两手并举策略,如果经济威胁到其政治安全,他就会开放一些领域。他举例当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大力引进外资政策与当下的情况相似:“政权稳定是长期策略,对外开放是权宜之计,属于短期现象。”

记者:乾朗    责编:陈美华、许书婷、嘉远     网编:瑞哲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zhengzhi/ql1-03202024022803.html


Tuesday, 19 March 2024

撕书识礼:中国海关挑战一国两制

来源:
自由亚洲

3月4日,我主理的教育吹哨平台《教育刺针》收到一宗读者报料,说当日在深圳海关有跨境学童的中史书被关员撕去一页中国地图,原因是没有标示十段线,钓鱼岛亦写成钓鱼台。事件若是真确,性质便相当严重;指控严重但缺乏第三方查证,这宗报料应如何处理?

正当我踌躇不决之际,一位我很信得过的朋友给我传来同一件事的另一则报料,是某中学的校长致校内教师电邮,谈论文锦渡海关撕书事件,写明被撕教科书的书名和出版社,电邮内容与第一则报料一致。查证竟不费功夫,如有神助,于是我一改平时做法,不等待英国时间零时出稿,马上做了一次突发报导。

之后几日,香港媒体纷纷采访报导,发掘出一些新资讯。台湾传媒转载者亦属不少,“香港跨境生过深圳海关课本地图违规被当场撕掉”等标题,反映事件成功说好了香港和中国故事。

亲共媒体对撕书事件置若罔闻

饶有趣味的是,亲共媒体对此置若罔闻。笔者到访大公文汇网,利用关键字“课本”和“教科书”进行搜索,最新的搜查结果分别是今年1月14日和24日。换言之,亲共媒体与教育局立场一致,对事件尽量冷处理:基本法第137条规定“各类院校均可保留其自主性并享有学术自由”;深圳海关要求撕毁香港本地编订的教科书,不啻为对一国两制的严重挑衅。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事件的认知是:最少有两名来自上水凤溪廖万石堂中学的学生在过关时被关员要求撕下中史教科书中含有中国地图的一页,学生被要求写上姓名、日期,并打手指模证明“自愿”撕毁。

教育局掌握的情况,肯定比这个更多。第二宗报料,其实披露了不少资讯:教育局分区向北区中学校长会传达,之前一个星期一些跨境学生出现了类似的撕书事件。教育局承认事件“敏感”,希望低调处理,电邮目的是了解其他学校是否也有类似情况。

撕书不是个别事件,受影响学校两间以上

这则电邮似乎折射出以下信息:第一,事件已出现一个星期,即是说受害者不止个别学生;第二,受影响学校不止一间,从电邮的上文下理看,发出电邮的学校没有个案,并非3月4日当日出事的那间学校,所以加上之前一个星期出事的学校,受影响学校应该有两间以上。

第三,教育局由事发一刻已知道事属敏感,决定低调处理。换言之,在中国海关面前,香港教育局拱手让出了捍卫香港学生权益和尊严的权力。

中共一向强调,海关是主权的象征,海关有时会打上大时代的烙印,例如文革期间,上海海关为了表示铲除帝国主义残余,废除报时,改为播放东方红乐曲。个人而言,从年幼到现在,中国海关的形象,令人不寒而栗。我还记得很清楚,年幼时家长告诉我们,回乡证上必须巨细无遗申报稍为值钱一点的个人物品,否则回港时可能会被中国海关没收。因此,在使用活页回乡证的年代,我习惯了每次过关都作出申报:旅行支票、现金当然不在话下,我翻箱倒笼找到那本已经报废的回乡证,里面写着“Minota相机一个”、“手提电脑一部”,甚至是“胶手表一个”。

有朋友说,“反送中”运动前带《苹果日报》返大陆,海关也不会“撕报”,旅客可以选择两个处理方法,一是现场弃报,一是留下姓名回港时取回。

对待“反动报刊”也能宽宏大量,为何会因为一张地图而破坏学生私产?该地图不是学生所画,而且据说该出版社中一至中三的中史书都印有该地图,换言之使用的学生数目众多,中国海关不可能全部处理。

换言之,深圳海关动用《海关法》第51条要“进出境物品所有人声明放弃”该地图,应该是要达到某个目的,在这里应该是迫使香港有关当局从速按中国最新公布的国家地图,更换教材。

这个目的的背后还有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深圳海关走上这一步,以及香港教育当局的反应,似乎后续发展不容乐观。

连蔡若莲也不能准确掌握红线

第一,教育局一向有监视《教育刺针》专页。由3月4日香港时间晚上10:39《刺针》出帖,教育局知道事件已经曝光,到3月6日上午11时许教育局回应《光传媒》查询,教育局应该有充分时间部署如何体面回应事件。然而,教育局的回应只谈教科书出版社“有责任尽快更正或澄清”错误内容,对问题的核心即中国海关的暴行只字不提。换言之,教育局似乎接受了中国海关对香港学生和香港教育有执法权。

第二,教科书不再只是教学参考书,而是兼具政治及法律文件的功用。事实上,去年香港中学文凭试已经发生了以下一幕:地理科试卷有一题问中国气候,试卷所附地图画了毫不相干的九段线。连考评局也需要在试卷中加入违反海牙仲裁法院裁决、极具争议的九段线(现在已更新为十段线),教科书若迟迟不更新,看在中国政府眼里,可能会被视为挑战国家主权。

第三,在香港的教育系统里,现在谁也不安全。教师会被笃灰,人所共知;学生竟会被中国海关撕书,香港人想也未想过;蔡若莲也不安全,连她自己也不能准确掌握红线,到海关发火后才被动要求出版社和学校更新教材。明明教育局在庚子科场案后已很努力进行“刮骨疗毒”,中国官方竟然给它一记耳光。这等于煽动全港教育机构:极左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教育局也管不了事,以后要直接看中国人民群众的斗争方向。

第四,海关查缉外来教材,底线在哪里?今天是教科书的地图,明天会否是境外公开试如IAL和HKDSE的试题?考试机构如何可以确保试题的保密原则不会受到政治干预,还是其实已经不能确保些什么?

《刺针》报导出街后,不少读者在帖文下留言“撕书识礼”四字。以撕书作为手段,下达政治要求,会否成为中港之间一种新礼制,尚待观察。不过,笔者最后听来一则消息,香港有幼稚园设计功课时使用高官新闻稿,要求学童从文稿中找出某部首的字。

事事讲求官意志,应该是香港教育界未来一段很长时间的核心任务。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3/%E6%92%95%E4%B9%A6%E8%AF%86%E7%A4%BC%EF%BC%9A%E4%B8%AD%E5%9B%BD%E6%B5%B7%E5%85%B3%E6%8C%91%E6%88%98%E4%B8%80%E5%9B%BD%E4%B8%A4%E5%88%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