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5 October 2023

《施政報告》倡全面融入大陸 商界期望重建國際地位願望落空

港府新一份《施政報告》出爐,商界期望香港與西方「重修舊好」的願望落空。香港地產界商人施永青對本台表示,如果香港不能發揮「一國兩制」與西方聯繫的角色,將失去香港價值所在。香港知名連鎖服裝品牌Chickeeduck老闆周小龍認為,整份《施政報告》難以理解,形容香港角色、未來路線含糊,亦反映「武官」特首從商「盲點處處」,一旦香港「捨美親中」,香港經濟將陷入劣勢。

在特首李家超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之際,香港股市未見起色。恒生指數周三(25日)高開低收,開市17,465點,其後跌幅持續擴大,一度跌近500點,最終收市17,085點。

這份《施政報告》被指與「政治掛勾」,重點仍是「國安」、「大灣區」、「一帶一路」,商界是否仍對香港未來存有幻想?

評論:若香港失西方聯繫角色 一國兩制作用不大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早前接受本台訪問時稱,商界期望《施政報告》可給予清晰方向,知道香港繼續與西方友好,抑或要「轉賽道」至「一帶一路」。

對於《施政報告》內容集中談及與內地和「一帶一路」參與國的合作,未有提及吸引歐美發達國家的具體措施。施永青稱,港府似乎認為西方路線現時「行不通、不易做」,但重申如果香港不能發揮「一國兩制」與西方聯繫的角色,將失去香港價值所在。
施永青說:不是我叫他(李家超)做的,無話收不收貨。他們可能看不到可行的路。港府似乎見到受到限制好多,非香港獨自可以做到。美國將公司列入實體清單,難以改變。「這邊」可能政府認為行不通的事,即政府不易看到可以如何做。「這邊」亦是香港價值所在。1997年行一國兩制,就是為了香港行資本主義制度下可與西方有聯繫,如果這作用沒有了,發揮不了,那保留一國兩制的作用不大。

報告重點提及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一帶一路」,港府是否過於側重「背靠祖國」?施永青認為,該路向違背了原本國家對香港的設定。

施永青說:我認為香港應發揮國家最初想香港發揮的作用,「一帶一路」都有香港一定的作用可以發揮,基建、專業、金融。留香港都是想香港做國家做不了的事。

評論:香港未來路線含糊 「武官」特首從商盲點處處

香港連鎖童裝品牌Chickeeduck老闆周小龍同日接受本台訪問指,對於港府重視大灣區發展,多於對外貿易關係感到「難以理解」。他指香港多年來是國際金融樞紐,目前香港的角色、未來路線十分含糊,又貿疑「武官」出身的特首李家超,只為進行「政治任務」,缺乏實質措施改善香港經濟。

周小龍說:現在融入大灣區,是叫香港生意人到大灣區投資,還是叫外資考慮在大灣區設聯合辦公室?這個訊息亦很含糊。他根本不懂得如何將香港在疫情後,帶出去更上一層樓,因為他本身的訓練是一個警察,他只不過是有政治任務,所以施政報告強調國安法這些東西,一個特首告訴香港的商界,他在經濟發展上有很多盲點,這是非常恐怖,我只能說我真的不知道李家超在說甚麼,不是很配合到我們所熟悉的香港。

評論:「捨美親中」成香港劣勢

對於香港未來經濟發展,周小龍稱感到「很困惑」、「迷惘」。對於港府在《施政報告》中疑 「捨美親中」,他認為是一個劣勢。

周小龍說:「捨美親中」一定是一個劣勢,一定不是優勢,我個人覺得這是個過渡期,警察特首所說的捨美親中,都是做戲,他都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如果香港真正要有未來,根本不可能捨美親中。捨美親中是可代表香港可以不要美金?不要發夢。根本在後面,大量人民幣印到香港,變成美金投資,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沒有美金?

周小龍認為,香港的角色不是融入「大灣區」,而是吸引國際企業來港投資,競爭對手應是新加坡及日本等,而不是在「一帶一路」國家「搶企業、搶人才」。

 

 

記者:董舒悅/李若如 責編:溫曉平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hk-reax-10252023141513.html


富士康被查,环时透露中国不满郭台铭参选

中国调查富士康或迫使该公司的创始人郭台铭弃选,此举可为蓝白阵营灭掉一个分票人。中国政府还要求台企为两岸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路透社今天周三报道说,郭台铭在没有解释的情况下,取消了周一的活动,周二和周三也没有公开安排,这在他以往集会频繁的情况下并不常见。

这位苹果公司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台湾富士康集团创始人,亿万富翁在掌握了 iPhone 的制造技术后,希望利用自己的企业家才能成为台湾的下一任总统。

但在选举前三个月之际,被《福布斯》估计净资产达 67 亿美元的郭台铭先生正在倒下。他最后一次出席竞选活动是在周日晚上,当天一家中国报纸称,北京当局已开始对富士康在中国的业务进行税务调查,尽管他四年前就退出了这家全球最大的合同制造商的经营。

北京不满郭台铭参选

路透社说,由国家支持的、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中国小报《环球时报》首先报道了富士康受到税务调查一事,该报在其英文版的报道中认为,中国实际上不满的是郭台铭以独立候选人身份竞选总统,郭台铭在 8 月份宣布了这一决定。

中国政府于今天周三表示,台湾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发挥 "积极作用"。而此刻,中国政府对台湾富士康的调查正在进行中。

路透社周三发自北京的报道说,中国对台企富士康的税务和土地使用调查,被台湾下任总统的热门人选赖清德视为“中国干预台湾选举”和“对在中国投资数十亿美元的台湾公司过度施压的一个例子”。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31025-%E5%AF%8C%E5%A3%AB%E5%BA%B7%E8%A2%AB%E6%9F%A5%EF%BC%8C%E7%8E%AF%E6%97%B6%E9%80%8F%E9%9C%B2%E4%B8%AD%E5%9B%BD%E4%B8%8D%E6%BB%A1%E9%83%AD%E5%8F%B0%E9%93%AD%E5%8F%82%E9%80%89


辚辚|运动式灭狗,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四川成都狗咬人,被咬女孩生命岌岌可危。江苏盐城狗咬人,被咬女士严重毁容。
CDT 档案卡
标题:运动式灭狗,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作者:辚辚
发表日期:2023.10.24
来源:微信公众号“辚辚”
主题归类:成都女童被恶犬咬伤事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狗从人类的好朋友,转变为城市中游荡的恶魔,就是区区几天的事。

网上,爱狗人士和恨狗人士展开激情互喷。线下,一群人拿着网套和镰刀,“替天行道”般在城市中搜寻流浪狗,抓到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处死,不用承担任何道德压力。

那些年我们打过麻雀,除过四害,现在轮到了狗。

有没有发现,我们似乎很爱把一件事搞成“运动”,而且运动往往在传播的过程中渐渐走样。在辽宁,一座院校的保安把一条狗上吊勒死。多地成立了“打狗队”,对不拴绳的狗进行抓捕……

下一步的剧本已经呼之欲出了。

按照以往的剧情,估计不久之后我们就能看到,《一男子在小区内栓绳遛狗被打》、《物业宣布小区内宠物犬动态清零》、《一男子因不栓狗绳被游街示众》。

越来越离谱。



说到底,城市内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流浪狗,也会出现遛狗不栓绳的人。根本的原因不是人与狗的矛盾,而是人与人的矛盾。

为什么会出现爱狗人士和恨狗人士的对立?原因正是一部分养狗人的过错。

这些养狗的人不铲屎,也不栓绳,放纵自己的狗在大半夜狂吠,嘴里还振振有词——“我儿子不咬人”。

另外一部分人,养腻了之后就弃养。大学旁边流浪狗最多,正是因为学生养了之后丢弃的,这样的学生大有人在。

弃养和不能文明养狗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而如何解决根本原因,很少有人提对策。能看见的只有激情互喷,毕竟喷人不用动脑子。

在整治流浪狗方面,国外有很严格的法律来规范养宠行为。

我查到,法国规定,每只狗脖子上挂“名牌”,注明主人姓名,住址以及狗的名字,没有挂牌子的狗在外游荡将被视作无主犬收容。宠物6个月强制打芯片,2个月开始必须免疫。要是有人遗弃狗,就开出罚单。监禁51周,罚款2万。

在意大利,狗主人必须在狗的皮肤下植入电子芯片,作为狗的身份证,政府发现流浪狗,马上能查出狗主人,开出罚款单,罚1万欧元,监禁1年。虐待或遗弃宠物者,可被判1年监禁或1万欧元的罚款。

虽然我没去过这两个国家,也不知道网上的信息准确与否,但把狗和人深度绑定,是一个可行之事。

如果电子身份证真的能实行下去,把狗和人挂钩,估计用不了多久小区内的养宠人就会自觉起来,宁愿狗咬自己,也不愿意伤到别人。

这样的结果,对于爱狗人士和恨狗人士是双赢。

打狗不能变成一个运动,我们这些年做了太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今天打狗,明天抓赌,后天驱赶小贩,大后天满大街给机动车贴条,城市不会因为这些运动而好转。

最后,一群无辜的流浪狗用生命为这件事情买单,整个世界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就我个人来说,不咬人的流浪狗,是城市中难得温情的一面。

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几只自家楼下的流浪狗。喂一根从家里偷出来的火腿肠,就能满足小时候父母不让养狗的遗憾。

上了大学,有些流浪狗或流浪猫会进入到课堂,不吵不闹,安静睡觉。有些会在寝室楼下聚居,吃不完的盒饭也都有了去处。(虽然很少会吃不完)

狗和人的共生共存,应该循序渐进不断规范,而不是一棒子打死,一刀切。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没有领导对流浪狗发表看法。

不然一个月以后,只要你身上有根狗毛,就连走在路上都得挨揍。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1423.html


哈馬斯擄走的以色列人質:他們都是誰?

以色列軍方周一(10月23日)表示,有222人被哈馬斯劫持為人質,再有兩名人質(均為老年婦女)在當天晚些時候獲釋。以色列透露,她們分別為努裏特·庫珀(Nurit Cooper)和約切維德·利夫希茨(Yocheved Lifshitz)。

上周五(10月20日),兩名美國人質(一對母女)也獲釋。哈馬斯稱,他們將人質藏在加沙的「安全地點和隧道」中。以色列國防軍(IDF)此前表示,人質中有20名兒童和10至20名60歲以上的老人。

以色列國防軍已向一些以色列家庭告知其親人被扣為人質,而另一些家庭則有人下落不明,他們相信其親人遭到劫持。

以下是10月7日在以色列被哈馬斯劫為人質的人們的故事,它們已得到BBC核實或有可信報道。

這份名單會定期更新,由於一些人可能隨後被證實遇害或獲釋,名單可能會有變動。

最後更新於2023年10月23日。

85歲的阿米拉姆·庫珀(Amiram Cooper)和80歲的妻子努裏特(Nurit)被從以色列南部靠近加沙的尼爾奧茲(Nir Oz)基布茲(注:本文中頻繁出現的基布茲/Kibbutz是以色列一種常見的傳統農業社區建制)的家中擄走。他們的兒媳諾亞(Noa)告訴BBC,他們與其最後一次通話是在哈馬斯襲擊期間,當時這對夫婦在他們藏身的房間內。家人後來追蹤到阿米拉姆的手機出現在加沙。周一(10月23日),努裏特是被釋放的兩名婦女之一。

83歲的奧德·利夫希茨(Oded Lifshitz)和85歲的妻子約切維德(Yocheved)在尼爾奧茲基布茲被劫持為人質。周一(10月23日),約切維德獲釋放。她的女兒沙隆(Sharone)是一名在倫敦工作的藝術家。在聽到母親獲釋的消息後,她說:「雖然我無法用語言表達對她安全獲釋的欣慰,但我將繼續專注於確保我的父親和所有被扣留加沙的人質——大約200名無辜者——能獲釋。」

78歲的瑪格麗特·莫澤斯(Margalit Mozes)在一段影片中被看到遭哈馬斯從位於尼爾奧茲的家中帶走,她的哥哥查農·科恩(Chanon Cohen)對CBS說。她的家人稱,她有健康問題,幾乎需要持續的醫療護理。

12歲的艾坦·葉哈洛米(Eitan Yahalomi)被哈馬斯用一輛摩托車從尼爾奧茲基布茲擄走,而他的母親巴特·謝娃(Bat Sheva)和兩個姐妹被用另一輛摩托車擄走。巴特·謝娃是一名法國公民,她在一次記者會上說,她設法帶著女兒逃離哈馬斯的控制,但在哈馬斯帶著艾坦前往加沙時,她與艾坦失去聯繫。巴特·謝娃的丈夫奧哈德(Ohad)早些時候在家中試圖保護家人時中彈受傷,目前下落不明。

哈馬斯襲擊後,70歲的朱迪思·韋恩斯坦·哈蓋(Judith Weinstein Haggai)和73歲的丈夫加德(Gad)也在尼爾奧茲失蹤。據加拿大CTV News報道,十天後,以色列軍方向其家人證實,他們已被劫持為人質。

72歲的阿迪娜·莫西(Adina Moshe)在一段視頻片段中被家人認出,畫面顯示她在一輛摩托車上被夾在兩名哈馬斯武裝分子之間,顯然是正在將其帶往加沙。她的親屬告訴CNN,她也是在尼爾奧茲被綁架。

10月7日,75歲的納粹大屠殺學者和歷史學家亞歷克斯·丹齊格(Alex Danzig)在尼爾奧茲的家中遭哈馬斯襲擊。「我們確信他被綁架了,」 他的兒子馬蒂(Mati)告訴BBC。亞歷克斯的妹妹伊迪絲(Edith)是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而他在過去30年裏一直在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工作。亞歷克斯的失蹤在以色列和他的出生國波蘭都引發了一場要求釋放他的運動。

在哈馬斯發動襲擊時,40歲的哈加爾·布羅達奇(Hagar Brodutch)和她10歲的女兒奧弗裏(Ofri),8歲的兒子尤瓦爾(Yuval)和4歲的兒子奧里亞(Oria)正在加沙邊境附近的基布茲卡法阿扎(Kfar Aza)。她的丈夫阿維契·布羅達奇(Avichai Brodutch)對ABC News表示,他最初相信妻子和孩子們已經遇難,但後來收到基布茲的消息說,有人看到他們被活著擄走了。

多倫(Doron)、拉茲(Raz)和阿維夫·阿什(Aviv Asher)在加沙邊境附近的親戚家中被抓走。丈夫約尼(Yoni)看到了一段顯示妻子以及5歲和3歲的女兒與其他人質一起被帶上卡車的視頻。他還追蹤到妻子的手機出現在加沙。

梅拉夫·塔爾(Meirav Tal)、她的伴侶亞伊爾·雅科夫(Yair Yaakov)及其12歲的孩子亞吉爾(Yagil)和16歲的奧爾(Or)被列為人質。哈馬斯抵達時,孩子們的母親拉納娜(Ranana)正在與他們通話,聽到她最小的兒子哭喊著:「不要帶走我,我太小了!」 一段影片還顯示了亞伊爾和梅拉夫與綁架者在一起的情景。

在哈馬斯槍手闖入貝埃裏(Be'eri)基布茲的一處安全室後,16歲的阿米特·沙尼(Amit Shani)被勒令上車,他的母親告訴《紐約時報》。

查奇·伊丹(Tsachi Idan)被哈馬斯槍手帶走時,他的妻子加利是最後一個看到他的人。他們家在納哈勒奧茲基布茲的安全室遭到伏擊。哈馬斯對他們的悲慘經歷進行了直播。加利告訴BBC,他們的長子馬亞安(Maayan)剛年滿18歲,被槍殺。

19歲的以色列士兵羅恩·謝爾曼(Ron Scherman)在一處過境點被綁架,他的媽媽馬亞安(Maayan)告訴以色列i24新聞頻道。她說,她後來在哈馬斯發佈的一段視頻中認出了他。

據信,希裏(Shiri)、雅丹(Yarden)、愛麗爾(Ariel)和克菲爾·比巴斯(Kfir Bibas)在他們所住的以色列南部的基布茲被綁架。希裏是當地一名幼兒園老師。有畫面顯示,希裏抱著3歲的愛麗爾和9個月大的克菲爾,被哈馬斯槍手包圍。

希裏的父母約西(Yossi)和瑪吉特·西爾伯曼(Margit Silberman)也下落不明,據信也被綁架。

視頻顯示,15歲的達夫娜·埃利亞金(Daphna Elyakim)和8歲的妹妹埃拉(Ella)在納哈爾奧茲(Nahal Oz)基布茲的家中被劫持,他們的親屬說。女孩的父親諾姆·埃利亞金(Noam Elyakim)、其伴侶迪克拉·阿拉瓦(Dikla Arava)和17歲的兒子托默(Tomer)被殺。親屬表示,埃拉和達夫娜曾出現在哈馬斯發佈的照片中。

19歲的士兵卡琳娜·阿里耶夫(Karina Ariev)在加沙附近一個軍事基地服役時被綁架。她的姐姐亞歷山德拉(Alexandra)告訴BBC,在襲擊期間,當卡琳娜打電話給她時,她聽到了槍擊聲,後來看到了一段視頻,顯示卡琳娜被車擄走。

奧弗爾(Ofer)、埃雷茲(Erez)和薩哈爾·卡爾德龍(Sahar Kalderon)在尼爾奧茲基布茲被擄走。他們的親屬伊多·丹(Ido Dan)告訴BBC,社交媒體上的視頻似乎顯示,12歲的埃雷茲(Erez)被槍手帶向加沙。據信,另外兩名親屬,80歲的卡梅拉·丹(Carmela Dan)和她12歲的孫女諾亞(Noya)也被帶走,但以色列當局後來宣佈他們已被發現死亡。

21歲的米婭·謝姆(Mia Shem)來自舒哈姆(Shoham),她出現在哈馬斯發佈的第一段人質視頻中,視頻中她稱,自己在一個聚會上被綁架。以色列國防軍證實她被劫持為人質,並表示他們與她的家人取得聯繫,他們同意展示視頻中的圖像。

79歲的錢娜·佩里(Channah Peri)和51歲的兒子納達夫·波普威爾(Nadav Popplewell)被哈馬斯劫持為人質,錢娜的女兒阿耶萊特·斯瓦蒂茨基(Ayelet Svatitzky)說。槍手闖入時,阿耶萊特·斯瓦蒂茨基正在和他們通電話。她說,綁架者給她發送了兩名親人的照片,背景是武裝人員,兩人都患有糖尿病。

46歲的奧姆裏·米蘭(Omri Miran)被綁架。此前,她家向一名以色列兒童打開安全避難所的門,這名兒童表示,否則他將被殺害。奧姆裏的妻子利沙伊·拉維(Lishay Lavi)說,她看到他和另外三名人質被戴著手銬從納哈爾奧茲(Nahal Oz)基布茲帶走。

18歲的利裏·埃爾巴格(Liri Elbag)的父親伊萊(Eli)告訴美聯社,哈馬斯發動襲擊時,利裏剛開始在加沙邊境附近接受陸軍觀察員軍事訓練。伊萊說,他在後來流傳的一段哈馬斯視頻中看到了她,當時她和其他人擠在一輛被槍手劫持的軍用卡車後方。
line

據信,一些人當時是在以色列南部舉辦的「超新星」(Supernova)音樂節上被綁架的。

其中包括:

40歲的珠寶設計師莫蘭·斯特拉·亞奈(Moran Stela Yanai)遇襲時正在藝術節上出售自己的作品。她的兄弟告訴美聯社,後來在一段視頻中看到她坐在地上,周圍都是一些貶損猶太人的阿拉伯語文字。

21歲的阿爾莫格·梅爾·揚(Almog Meir Jan)當時試圖從音樂節逃離。他和一位朋友登上朋友的車,但只開了一小段路就被截停。阿爾莫格的家人說,他們看到了他出現在人質視頻中。

因巴爾·海曼(Inbar Heiman)是一名21歲的學生,被看到在音樂節上被人用摩托車擄走。哈馬斯曾發佈一段因巴爾短暫出現的視頻。

23歲的赫什·戈德堡·波林(Hersh Goldberg Polin)來自加利福尼亞州。他的家人告訴《洛杉磯時報》,目擊者看到他被裝到一輛卡車上。目擊者說,他受了重傷,不省人事,他打的最後一個電話定位顯示他在加沙邊境。

據信,21歲的瑪雅·雷格夫(Maya Regev)和她18歲的弟弟伊泰(Itay)也被擄走。襲擊發生的當天早上,瑪雅的父親接到女兒的電話,女兒尖叫著:「爸爸,他們在向我開槍,我死了。」 這家人說,他們後來在哈馬斯發佈的一段視頻中看到伊泰被銬在一輛車的後座上。大約兩天後,以色列軍方通知這家人,瑪雅和伊泰都被綁架了。

來自德國的遊客莎妮·洛克(Shani Louk)被認為也在被劫持者之列。她的母親裏卡達(Ricarda)說,她看到了莎妮被劫持後的影片,後來她稱其得到消息,莎妮因頭部受傷,在加沙情況危急。

有中國血統的以色列公民諾亞·阿加瑪尼(Noa Argamani)也在音樂節上被綁架。她的父親雅科夫·阿加馬尼(Yaakov Argamani)向以色列第12頻道證實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顯示,這名25歲女孩坐在摩托車後座上被擄走,她尖叫著:「別殺我!」

21歲的巴爾·庫珀斯坦(Bar Kuperstein)最後一次與家人通話是在10月7日凌晨,當時襲擊行動正在展開。同日晚些時候,其家人稱,他們在哈馬斯發佈的一段以色列被囚者視頻中認出了他。但從那以後,家人稱再也未得到進一步的信息。
line

74歲的維維安·西爾弗(Vivian Silver)是知名的和平活動人士。她在最後一次通訊中稱,她在貝爾(Be'er)基布茲的家中遇襲。

19歲的羅尼·埃謝爾(Roni Eshel)身處加沙邊境的一個軍事基地。她的家人說,他們最後一次收到她的消息是在哈馬斯襲擊的當天早上,她所在的基地遭到攻擊。她在09:30左右給母親發了一條短信說:「媽媽,我很好,我很忙,我愛你。」

36歲的德裔以色列公民喬丹·羅曼·加特(Jordan Roman Gat)與丈夫和年幼的孩子在貝埃裏基布茲被哈馬斯綁架。其親屬對CNN說,她、丈夫阿隆和三歲的格芬(Gefen)在汽車短暫停車時逃了出來,但喬丹與其他人失散了。家屬表示,他們擔心她可能被抓了回去。

奧哈德(Ohad)和伊桑·瓦哈洛米(Ethan Vahalomy)在他們的基布茲被被綁架,奧哈德的母親埃斯特(Esther)說。她說,當五名槍手衝進她家時,她的兒媳和兩個孫女設法逃了出來,但奧哈德和12歲的伊桑被擄走了。

84歲的迪扎·海曼(Ditza Heiman)的侄女說,尼爾奧茲基布茲的一位鄰居看到她被哈馬斯槍手帶走。她曾是一名社會工作者,是茲維·施代瑪(Zvi Shdaimah)的遺孀。後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來到英國從事兒童撤離行動(Kindertransport),從納粹控制區有組織地營救兒童。

德羅爾·奧爾(Dror Or)和他的妻子約納特(Yonat)、兒子諾姆(Noam)和女兒阿爾瑪(Alma)被其鄰居看到遭到哈馬斯武裝分子從位於貝埃裏基布茲的家中拖出來,德羅爾的侄子伊曼紐爾·貝索萊(Emmanuel Besorai)說。他稱,從那以後就再無音訊。諾姆15歲,阿爾瑪13歲。

肖珊·哈蘭(Shoshan Haran)博士、她的女兒阿迪·肖漢姆(Adi Shoham)、阿迪的伴侶塔爾·肖漢姆(Tal Shoham)以及他們的孩子納夫(Naveh)和雅赫爾(Yahel)在貝埃裏基布茲的家中被綁架,哈蘭創立的非營利組織「公平星球」(Fair Planet)稱。

「公平星球」表示,哈馬斯發動襲擊後,他們與哈蘭失去了聯繫,但其丈夫阿夫沙洛姆的一部電話被追蹤到位於加沙,他們相信其全家人都被綁架了。BBC已確認,經濟學家、德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的阿夫沙洛姆·哈蘭(Avshalom Haran)已經去世,終年66歲。妻子肖珊67歲,納夫8歲,雅赫爾3歲。

52歲的莎朗·阿維格多裏(Sharon Avigdori)和她12歲的女兒諾姆(Noam)是哈蘭的親戚,據信他們同時被綁架。

65歲的埃維亞塔·基普尼斯(Eviatar Kipnis)及其60歲的妻子利拉奇·基普尼斯(Lilach Kipnis)被殺害,其家人表示。

85歲的雅法·阿達爾(Yaffa Adar)在靠近加沙邊境的一個基布茲被綁架。她的孫女阿德瓦(Adva)發現一段視頻顯示,雅法被四名武裝人員帶到加沙。

據信,74歲的阿達·薩吉(Ada Sagi)也在尼爾奧茲基布茲的家中被綁架。她的兒子諾姆(Noam)說,以色列士兵發現了血跡,但沒有他的母親的蹤跡,她也不在這個小社區的死傷者之列。

多倫·阿什(Doron Asher)及其伴侶的母親埃弗拉特·卡茨(Efrat Katz)和加迪·莫澤斯(Gadi Mozes)也在哈馬斯對尼爾奧茲基布茲的同一次襲擊中被綁架,據他們的親屬和加迪·莫澤斯工作的以色列援助機構稱。加迪·莫澤斯在該機構擔任農業專家。

美籍以色列公民薩吉·德克爾-陳(Sagui Dekel-Chen)的父親喬納森(Jonathan)告訴BBC,自哈馬斯襲擊尼爾奧茲基布茲以來,薩吉一直下落不明。喬納森說,他沒有在死者名單中找到他的兒子,「唯一合理的解釋」是他被帶到了加沙。

泰國公民阿努查·安卡奧(Anucha Angkaew)在鱷梨農場工作了近兩年,他被發現出現在哈馬斯發佈的一段視頻中。他的妻子瓦尼達·馬爾薩(Wanida Maarsa)向BBC泰語組確認了他的身份。

據泰國電視台報道,布翁通·潘洪(Boonthom Phankhong)和納塔瓦雷·「尤」·穆恩坎(Nattawaree 「Yo」. Moonkan)是一對夫妻。他們在加沙附近的一家蘑菇包裝廠工作,當天哈馬斯槍手闖入並開始開槍。35歲的「尤」在其他人都躲起來時尖叫起來,與45歲的丈夫一起被帶走。

據泰國電視台報道,奧瓦特·蘇裏亞斯裏(O-wat Suriyasri)的家人收到同事發來的照片,他雙手被綁在背後,武裝人員站在一旁看著他。他和妻子在泰國有一個孩子。

根據泰國電視台對馬尼·吉拉查(Manee Jirachat)父親的採訪,四年前前往以色列工作的馬尼與其他五名工人被哈馬斯擄走。他的父親曾與倖存者交談。

泰國外交部還將納塔蓬·翁考(Natthaporn Onkaew)、康克里·瓊布亞(Komrit Chombua)、帕琳亞·泰姆克朗(Parinya Taemklang)、帕塔納育·通索克里(Pattanayuth Tonsokri)、基亞蒂薩克·「托普」·帕蒂(Kiattisak 「Top」 Patee)和蓬頓(Pongtorn;未透露名字)列為人質。泰國表示,共有14名泰國公民被擄走。
獲釋的人質

目前已知有四名人質獲釋。兩名美國人朱迪斯·拉南(Judith Raanan)和她的女兒娜塔莉·拉南(Natalie Raanan)於周五(10月20日)獲釋。兩名老年婦女努裏特·庫珀(Nurit Cooper)和約切維德·利夫希茨(Yocheved Lifshitz)於周一(10月23日)獲釋。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67213573


香港特首预告基本法二十三条和网络安全等新法明年上路

香港特首李家超的第二份施政报告,国安立法还是重点。他预告明年有一系列与国安相关的新法将会上路,同时,着力加快与中国大陆融合,将设立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等多个办公室和工作小组。不过,港府抢投资和抢人才的重点,却放在东盟和一带一路,而不是西方市场。

香港特首李家超周三(10月25日)发表第二份施政报告,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依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李家超表示,《香港国安法》已填补法律漏洞,完善选举制度也排除“反中乱港”分子或外国代理人,渗入香港的管治,但现时的地缘政治复杂,有些国家刻意针对中国,外部势力继续插手干预香港事务。李家超并引述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有关“香港乱根未除”,要警惕“软对抗”和“海外乱港活动倒灌香港”等说法,预告明年将启动和完成涉及国安的《基本法》“23条”等一系列国安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李家超下午出席记者会,以英语回应有关“23条”立法时,强调保障国家安全立法的重要性。

李家超:”我们要感谢《香港国安法》为香港带来的稳定和安全,也是我们现在可以平静地完成日常工作的原因。如果现在还是2019年,所有的暴力事件仍然在发生时,根本不允许香港可以有任何方式的进步。我们必须要保护香港的治安和国家安全。”

另外,李家超说,将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以配合人大常委会刚通过的《爱国主义教育法》要求;也会成立“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把现有的海防博物馆改为“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以加强港人的历史和国情教育,提升民族自信和爱国精神。

评论:港府想再加强国安立法 把香港彻底改造成国安城市

流亡的立法会前议员许智峯表示,23条立法和新提出要保护网络、金融和能源等领域安全的相关法律,是要建立更无孔不入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为政权提供更多打压和管控手段,进一步压缩香港的自由和人权。

许智峯:“预计未来的23条,会把现在的国安法律更全面化,例如把煽动、间谍和披露国家秘密,还没有包括在现有《国安法》的元素,全部加进去,把定罪的范围和规模扩大,把罚则提高,更加严刑峻法,成为政权眼中的完全版《国安法》,使政府有更多罪名和打压的选项能运用,对付争取民主的人,把香港从警察城市进一步改造成国安城市。”

评论:港府强调爱国主义教育 使香港从国际化变成中国化和东盟化

时事评论员桑普担心,港府完成“23条”等立法后,以言入罪的情况会更严重。他表示,李家超在施政报告建立多个工作小组和办公室,配合爱国主义教育之馀,反映香港连政府架构都已进一步中国化,又说,港府要配合国家策略,大力引进越南老挝人才,发展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严重影响香港的国际化形象。

桑普:“这份施政报告表面上看是非常虚,他却把这些虚幻的东西落到实处,做出很多办公室,通通都以爱国主义、国家安全为他们马首是瞻,铺天盖地的宣传。香港在未来几年,要急速地和东盟和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接轨,可以说是完全把香港中国大陆化和东盟化,使香港远离西方民主自由的文明。”

虽然新一份施政报告,港府提出多项方案提振经济,但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表示,港府怕税收减少影响财政收入,使新建议的提振经济效果有限,让人失望。他又说,港府应考量押注在“一带一路”和东盟国家发展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影响。

记者:陈子非    责编:陈美华、嘉远    网编:瑞哲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ec-10252023085757.html


Tuesday, 24 October 2023

中国军力将威胁美国本土,美国该如何应对?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伊莱.拉特纳(Ely Ratner) 和美国国防部主管中国事务的副助理部长迈克尔·查斯(Michael Chase)10月23日在华盛顿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举办的活动上讨论中国军力报告 (美国之音记者薛小山拍摄)

美国国防部星期四(10月19日)说,中国核武库的增长速度超过预期,并指出中国可能正在探索开发常规武装的洲际射程导弹系统,使其能够发动威胁美国本土目标的常规打击。美国国家安全专家星期一(10月23日)建议, 美国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包括需要紧急调整核力量的构成和态势,扩大核武库数量等。不过,美国军方也有官员认为,中国军队的腐败以及中国经济的减缓都有可能影响未来中国军力的发展。

中国扩张核武库,美官员:美国将继续投资有效核威慑力量

美国国防部最新的《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估计,截至2023年5月,中国拥有500多枚可操作的核弹头。到203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超过1000枚, 其中大部分将以更高的战备水平部署。

这个数据超过美国去年预测的速度和规模。根据五角大楼去年的报告,中国拥有的核弹头将从大约350枚迅速增加到2030年的1000枚。

美国国防部主管中国事务的副助理部长迈克尔·查斯(Michael Chase)10月23日在华盛顿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举办的讨论会上指出,“美国肯定会继续投资于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核威慑力量,以确保可信的延伸威慑。”

此外,他表示美国还将投资未来的军事技术和作战概念,也许会运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和新技术; 与盟友和伙伴密切合作,拥有更多样化的核态势,以便在威慑对手或应对侵略时采取不同的行动方案。

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指出,中国还可能会利用其新型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和再处理设施来为其核武器项目生产钚,尽管中国公开表示这些技术是用于和平目的。

此外,中国可能已经在2022年完成了三个新型固体推进剂导弹发射井的建设,包括至少300个新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发射井,这些发射井能够部署 DF-31 和 DF-41 级洲际弹道导弹。这个项目以及中国液体推进剂导弹发射井的扩张,都旨在通过采取基于发射预警的态势,来增加核力量在和平时期的战备状态。

美国国会战略态势委员会(SPC)10月12日发表《美国战略态势》报告也指出,中国正在进行一场自上世纪80年代末美苏核军备竞赛结束后规模和速度都前所未见的核力量建设。按照目前的速度,到2030年代中期,中国将在部署的核弹头数量上与美国大致相当。中国和俄罗斯的威胁将在2027年至2035年期间变得更加严重。

报告说,美国必须扩大军力,加强与盟国的关系并加速推进核武器现代化项目,为可能与俄罗斯和中国同时发生的战争做好准备。

哈德逊研究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沃尔特斯(John P. Walters) 认为, 美国现在必须对战略和战区核力量进行紧急改造,同时应对中俄两个核大国的挑战。

“这种紧迫感既体现在我们面临的中国威胁及其战略突破的速度上,也体现在俄罗斯不断增加其核武库等方面。”

中国可能改变”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美国需做好“最坏打算”

自1964年首次核试验成功以来,中国官方宣称坚持遵循在任何情况下无条件的“不首先使用” (No First Use)核武器的政策。但美国国防官员在10月18日的记者会上指出,虽然目前中国还没有正式改变“不首先使用”的政策,但可能会在特殊情况下不遵从这一原则。

“从一些中国学者、外交政策、军控以及核政策专家的文章和公开的军事文献显示,在有一些情况下,中国可能会判断‘不首先使用’的政策不适用,或者可能无效。我们还没有看到中国做出正式声明改变这个政策,至少目前还没有。但是我们看到了很多迹象表明,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可能会判断这一政策不适用。”

美国国会战略态势委员会成员之一、哈德逊智库高级研究员丽贝卡·海因里希斯(Rebeccah L. Heinrichs)10月23日在讨论会上对美国之音表示,鉴于中国核扩张的不透明性,美国不得不考虑极端情况,做好最坏的打算。

她说:“对于中国的意图,美国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你显然知道,中国是不透明的,没有跟美国分享他们发展的方向。这是中国的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使得美国除了为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做好准备之外,很难做任何事情。”

防止中国袭击美国本土,美应发展高超音速武器以及常规快速打击能力

美国国防部的报告发现,中国正在部署东风-5C洲际导弹(DF-5C),并且正在现有的晋级战略核潜艇上部署射程更远的巨浪-3型(JL-3)潜射弹道导弹,使其能够从中国近海水域发射到美国本土。

特别令人关注的是,该报告说,中国还可能正在探索发展常规武装的洲际导弹系统(conventionally-armed intercontinental missile systems),成功部署后将能够实施威胁美国本土、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的常规打击。

美国国会战略态势委员会的报告也发出类似的警告表示,中国在开发和测试可能具有破坏性的新型洲际射程系统,包括高超音速系统以及分数多轨道轰炸系统(FOBS或MOBS),“可能发起威胁美国的未经警告的先发打击。”

俄罗斯和中国正在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旨在保护关键资产免受美国的攻击。但迄今为止,美国没有建立好抵抗其他大国的本土导弹防御系统。美国本土的一体化防空反导(IAMD)能力不具备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的能力,也无法抵御中国和俄罗斯的常规和核武器打击威胁。

长期关注中国和国安议题的军事科幻小说家托尼·史塔克(Tony Stark)19日发文指出,这份中国军力报告确认了中国政府确实希望能够打击美国本土,以便在台湾危机期间进行威慑,威胁美国本土的基础设施和军事单位。

“当你可以在几分钟内投下数千磅的高爆弹,直接打击美国西南部的雷神生产设施, 为什么还要用核武器摧毁一个城市?就像我之前所写的,不管你喜不喜欢,战争正向你靠近。”

哈德逊研究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沃尔特斯(John P. Walters) 对美国之音表示,为了更好的防止常规洲际导弹威胁美国国土安全,美国需要更加重视发展某些常规能力,例如高超音速武器以及海军正在考虑的常规快速打击能力。

“这种能力的开发和部署可能还不够紧迫。我们希望看到重点放在这些传统的中程巡航和弹道导弹能力上。”

除了发展远程打击能力, 五角大楼的报告指出,中国可能在开发低当量核弹头(lower-yield nuclear warheads)。2021年中国的军事文献指出,引入新型的精确的低当量核武器可能允许其在战区进行有限的核武器使用,用于警告和威慑。东风-26 (DF-26)是中国首个具备核打击能力的导弹系统,很可能不久后会装备低当量核弹头。

分析人士普遍担心,中国有可能以低当量的核武器降低核战门槛,以低成本的方式向美国、美国的印太盟友以及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实施核胁迫。

美国前国防部副助理部长、战略态势委员会的委员罗伯特·谢尔(Robert Scher)在哈德逊研究所的活动上指出, “我们的对手可能会认为,只要几次袭击、几次空袭,甚至(战区)核武器,美国就会被吓倒,因为我们无法保卫一些关键资产。”

腐败和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会影响中国军力的增长

虽然如此,美国国防部主管中国事务的副助理部长查斯指出,中国的经济衰退可能会造成解放军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一些项目做出权衡,包括昂贵的核武器项目。

“解放军正在涉足更昂贵、技术更复杂的领域,如大规模扩充核力量、航母计划、为解放军建立全球网络设施,以及我们在报告中提到的隐形轰炸机等。因此,我认为这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不见得是改变中国对使用解放军作为外交政策工具、推进外交政策的重要性,而是在解放军已开始实施的一些大型项目上,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做出一些取舍。”

美国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伊莱.拉特纳(Ely Ratner)星期一说,中国军队的腐败可能也会影响中国军力的发展。

他说:“我认为腐败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很多人都认为习近平可能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很明显,腐败问题在解放军内部重新抬头,成为一个重大的普遍问题,我认为在未来几个月内看它如何发展会很有意思,包括腐败如何影响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以及其他现代化努力和整个机构。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不断演变的问题。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10/%E4%B8%AD%E5%9B%BD%E5%86%9B%E5%8A%9B%E5%B0%86%E5%A8%81%E8%83%81%E7%BE%8E%E5%9B%BD%E6%9C%AC%E5%9C%9F%EF%BC%8C%E7%BE%8E%E5%9B%BD%E8%AF%A5%E5%A6%82%E4%BD%95%E5%BA%94%E5%AF%B9%EF%BC%9F.html


医师、警探、亿万富翁:谁会是台湾下一任总统

2024总统大选,目前热门竞逐人选有4位,下一届台湾总统可能出身医师、警探、或亿万富翁,谁是台湾未来四年的舵手,距离投票日不到3个月时间了。 

民调领先的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现年64岁,他近来强调的人设是单亲妈妈辛苦扶养长大的乡下小孩。赖清德后来成为内科医师,但弃医从政,担任过国会议员、台南市长,曾赢得全台县市长满意度第一的高人气。他之后担任行政院长,现在是副总统及民进党党主席,从政资历完整。

赖清德最常被提及的标籤是“台独”,他4年前有意挑战总统大位时,获得老一辈独派人士支持,因而赢得“台独金孙”的称号。赖清德这次参选多次驳斥这个外人贴给他的标籤。另外,他曾自称是“务实的台独工作者”,他解释说,所谓务实就是根据事实,台湾已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名字叫中华民国,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没必要另外宣佈独立。

赖清德7月时提出“四个支柱”主张,分别是:全力强化国防吓阻力、提升经济安全、展开民主伙伴合作,以及维护两岸现状,以保卫台海的永续和平与国家繁荣。他希望外界视他是理性、稳定的领导人,强调将维持务实及一致性的两岸政策,捍卫两岸现状,因为维持现状是符合中华民国台湾与国际社会的最佳利益。

赖清德民调虽稳坐第一,但民调指出,年轻人最挺民众党的柯文哲,为吸引年轻选民,民进党选战策略在社群媒体注入许多年轻元素,利用动画讲故事、拜访百工百业,拍成小影片做宣传;刚刚对外开放的竞选总部,也以棒球元素做包装,邀支持者一起挺台湾、谐音Team Taiwan。

同样64岁,民众党参选人柯文哲分析自己身为外科医生的性格是:理性、务实、科学。他自认是同时能够与中国和美国沟通的最适当人选,因为“赖清德和中国完全没有相往,而国民党虽然可以和中国来往,但是他们失去台湾人民的信任”。

离开医师职位从政,柯文哲没有传统大党的包袱,说话方式不拐弯抹角,让年轻人感觉很清新。他提出“相信美好台湾”为竞选口号;强调“台湾应该要由清廉、勤政、爱民、爱乡土的政府带领”,而非制造分裂仇恨的政府。

柯文哲一直遭外界批评有厌女、仇女的言论,儘管他身边重用的大将包括竞选总干事黄珊珊等多名女性;他也说,回到家很怕太太,家裡很多事都是太太决定,但是他的性别平等意识仍经常遭检视。近来一项造势活动,因为有段舞蹈表演叫“空姐应援团”,舞者穿著被批评物化女性,让柯文哲继续背负厌女的骂名。

66岁的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是基层员警出身,曾任警政署署长,而后担任全台人口最多的新北市市长,市政表现曾获财经杂志评选为五星市长,奠定政治实力。从事公职43年,多年来标榜“好好做事”,台湾话“好好做代志”,呼应他的姓氏“侯”,建立他稳健脚踏实地做事的形象。

侯友宜自称参选总统的第一个目标是:两岸和平、国家安定。他直言反对一国两制,反对台独,对比赖清德是务实台独工作者,而柯文哲至今没有说清楚反对、或支持台独。他提出3D战略:吓阻、对话、降低风险,主张用实力确保和平、用交流增进理解。

侯友宜强调警察升迁都要经过清廉考核,所以他的操守绝对没有问题。他指出,清廉有效率的政府,才能带来经济发展。

说到很多人关心的经济,73岁企业家郭台铭宣布参选时,发豪语说,要让台湾的经济成长率倍增。郭台铭创办鸿海集团,他个人今年领取的股利超过台币90亿元,他展现的事业和财富管理,在很多人眼中,认定他有足够能力治理国家。儘管郭台铭的各家民调都是个位数百分比,但是他可能扮演关键性人物。在野联盟整合幕后正进行的不同组合,郭台铭有可能被纳入。

台湾自总统直选以来,政党轮替历任总统自陈水扁、马英九、到蔡英文,都是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校友。下一任总统肯定不是法律人,但究竟是医师、警探或亿万富翁,要到2024年1月13日投票后才会揭晓。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81%9A%E7%84%A6%E5%8F%B0%E6%B5%B7/20231023-%E5%8C%BB%E5%B8%88-%E8%AD%A6%E6%8E%A2-%E4%BA%BF%E4%B8%87%E5%AF%8C%E7%BF%81-%E8%B0%81%E4%BC%9A%E6%98%AF%E5%8F%B0%E6%B9%BE%E4%B8%8B%E4%B8%80%E4%BB%BB%E6%80%BB%E7%BB%9F


新疆:恐怖在逐渐消失,但镇压和害怕依然存在

星期二的法国世界报刊出了有关新疆的长篇报道。该报的新疆特派记者弗雷德里克·勒梅特(Frédéric Lemaître)写道,在新疆,恐怖在逐渐消失,但镇压和害怕依然存在;在新疆,一度有超过100万维吾尔族穆斯林人被强行关押在所谓的“再教育营”,有迹象显示,北京当局现在放松了控制。但是,与伊斯兰教有关的一切仍然受到禁止。

勒梅特在一个星期五祈祷日,来到了位于新疆喀什老城的著名的艾提尕尔清真寺(Id Kah)。当时,有数百名中国人三五成群地在进入清真寺。但是,他们是跟随一名挥舞着旗帜的年轻导游进入清真寺的,他们都是游客,是付费进入清真寺的,没有一个人是出于宗教原因来到这里的。

勒梅特表示,几个月以来,艾提尕尔清真寺不再是一个祈祷的场所了,纯粹成了个旅游目的地。祈祷大厅是空的。两名官员在回答问题时尴尬地证实,当天没有举行祈祷的计划。然而,穆斯林人并没有消失:在秋日的暮阳里,大约有二十多名上了年纪的男子和几名妇女坐在一个矮墙上,面向这座上面飘着中国国旗、他们不敢进入的神圣的清真寺。

这就是喀什的生活。表面上,一切都很正常。商人们在做着生意,老人们在消磨着时间,到了放学的时候,脖子上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把老城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游乐场。但事实上,很多店主并不是真的在那里招揽顾客,小老头们看上去很悲伤,大多数女孩的头发都剪得短得惊人。如果他们偶尔对外人微笑的话,有些人常常拒绝与他们说话,有时会做出一个小手势,这个手势很容易让人想到这句话:“你懂的,是不是?”...

监狱营

勒梅特指出,在几个世纪的时间内,喀什一直是中亚的大城市,几年来,则一直是中国镇压新疆的中心。

2013年在北京、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以及第二年在云南昆明发生的多起袭击事件导致当局以分裂分子和维吾尔圣战分子的威胁为理由,进行极其残酷的镇压。宣誓效忠伊斯兰国组织的极端少数派--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党,自2016年以来一直主张对中国发动圣战。

结果,所有的出行都受到控制,穆斯林被禁止从事宗教活动、被禁止戴面纱或者是被禁止留胡子,并创建了实际上是真正的监狱营的“再教育中心”。根据曾经在那里呆过的人的见证,根据来自各西方人权组织并被联合国采纳的大量信息,有超过100万维吾尔人被关押在这些监狱中心并接受“再教育”。

2019年,中国表示,所有“培训”人员都已经“毕业”了。但并没有迹象显示这些强制的“培训”场所已经消失。

警察无处不在

不过,勒梅特写道,在新疆,控制似乎在逐渐放松。现在,西方记者可以在市中心走动,而不会受到警察的不断跟踪。在喀什,无论是酒店还是老城入口处的安全检查,都纯粹成了形式化,甚至根本不存在。现在又可以买到匕首了,似乎这曾经是禁止的。

在新疆的另一座大城市和田,任何车辆都不能驶入车站方圆200米以内,那里的控制仍然很严格。但是,在和田的旅游景点--夜市的入口处,不需要打开包接受检查了。

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也是同样的现象,和中国国内其他类似的地方相比,乌鲁木齐的机场甚至是大集市也并没有受到更严格的监控。不过,警察仍然是无处不在,在主要的十字路口,白天仍有装甲车呆在那里。不过,气氛很轻松了。早上和晚上,人们涌入广场和公园,伴随着中国或东方音乐起舞。人们并不像宣传图片中那样穿着节日服装,但这些聚会是自发的,有不同族裔的人参加。喀什老城区的氛围也很轻松,游客特别多。

不过,一切与伊斯兰教有关的事物都受到禁止。在老喀什的中心地带,除了艾提尕尔清真寺,其他清真寺都已关闭了。在新疆,除了少数老人外,勒梅特没有看到任何留有胡子的男人,而在穆斯林南方,很少有妇女敢用围巾哪怕只是部分地遮盖住头发。另外,自新冠清零政策结束后,虽然中国人可以重新出国旅行了,但几乎所有的维吾尔人仍拿不到护照。因此,恐怖在逐渐消失,但害怕依然存在。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4%B8%96%E7%95%8C%E6%8A%A5/20231024-%E6%96%B0%E7%96%86-%E6%81%90%E6%80%96%E5%9C%A8%E9%80%90%E6%B8%90%E6%B6%88%E5%A4%B1%EF%BC%8C%E4%BD%86%E9%95%87%E5%8E%8B%E5%92%8C%E5%AE%B3%E6%80%95%E4%BE%9D%E7%84%B6%E5%AD%98%E5%9C%A8


香港法治排名下跌 海外港法报告指港府以法治作打压人权工具

以法治闻名的香港,近年在国际上的排名有所下降,一群身处海外的香港法律界人士更在其香港法治年报中指出,实施《港区国安法》和频繁使用煽动等罪名的香港政府,实质上是以法治为名,打压人权为实,形容香港是专制政权不断以「法治」为幌子去有效打压公民社会的辛酸例证,而这势将为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蒙上阴影。

法治和人权保障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价值,但根据美国非政府组织「世界正义工程」去年底发表的《2022年法治指数》,香港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2位,较之前五年保持的全球16位大幅下滑,但港府发言人强调,香港整体排名维持「高位」,并含沙射影地说,香港仍然「领先於经常无理批评香港法治和人权状况的不同西方国家。」

不过,由海外香港法律界人士组成的「香港法治监察」昨(23日)天发表的《2022年香港法治报告》,却揭开港府的法治已沦为打压人权和自由的工具。报告开宗明义指出,法治的原则是要保障人权和确保政府权力得到制衡,否则就会变成有害的恶性循环,而以此准则去检视香港去年的不同案例便可发现,香港正正是让专制政权不断以「法治」为幌子去有效打压公民社会的辛酸例证 (poignant illustration)。

在全长124页的报告中,香港法治监察检视了涉及最多被告的47名民主派人士以初选争取过半数议席却被指为串谋煽动颠覆案丶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丶「612人道支援基金」被控涉嫌违反「串谋勾结外国势力」,以及多名工会成员被捕等。报告指出,港府的行动导致公民组织解散,自《国安法》2029年中实施以来,有超过 58个独立民间组织解散。

报告又指出,香港司法制度与国际上司法独立的准则渐行渐远,国安法指定法官的任期须每年重新委任便是例证,因为这可能让香港行政长官的续任影响他们的裁决。该组织的发言人陈江诗更向自由亚洲电台指出,在《国安法》案件中,香港法庭愈来愈少引用国际人权的相关案例,反而是用《国安法》限制人权在香港的落实,情况令人忧虑。

报告又提到,香港的营商环境亦受到《国安法》的影响。报告指出,当局以支持民主的商人为执法目标,属针对政治对手的选择性执法和检控,虽然外国商家似乎未曾成为针对对象,但这并非必然,若其行动日後被港府视为政治化,会否受累,实未可料。一旦商界对司法独立这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石的信心受到打击,中心地位能否维持便会蒙上阴影。

报告建议,各国政府继续关注香港法治,更不要因港人罪犯国安法而在移民和专业申请上有偏见;报告又呼吁国际社会支持身处海外的港人组成的「黄色经济圈」,而商界则应向中港政府力陈《国安法》对香港商业环境的害处。至於港府,报告要求当局撤销《国安法》和煽动罪丶释放所有政治犯丶撤销罪犯《国安法》和煽动罪人士的相关裁决等。

根据香港法治监察网页资料,该组织由一班身处海外的香港律师丶法律学生丶法律学者及友好人士组成,目的是监察香港人权和法治状况,以确保中港政府履行国际条约及其对港人的承诺。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6%B8%AF%E6%BE%B3%E5%8F%B0/20231024-%E9%A6%99%E6%B8%AF%E6%B3%95%E6%B2%BB%E6%8E%92%E5%90%8D%E4%B8%8B%E8%B7%8C-%E6%B5%B7%E5%A4%96%E6%B8%AF%E6%B3%95%E6%8A%A5%E5%91%8A%E6%8C%87%E6%B8%AF%E5%BA%9C%E4%BB%A5%E6%B3%95%E6%B2%BB%E4%BD%9C%E6%89%93%E5%8E%8B%E4%BA%BA%E6%9D%83%E5%B7%A5%E5%85%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