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萧湘zzz
1.一线城市的生活水平高低,核心是有没有房产。上车买了房而且没有还贷压力的人,工资收入高低都没多大影响。单纯以日常物价而言,京沪甚至比二三线城市还低,因为规模效应和政府补贴存在。所以很容易观察到,在京沪很多单位和公司里,土著二代可以接受城市平均水平一半左右的薪水(例如五六千),而同样的薪水对于外地青年就是灾难。在房租占收入1/3以上的条件下,低物价的优势就压根谈不上;
2.把外地青年分成两拨来看,一拨教育程度较高的是白领,另一波各种非正规就业或灵活就业的,后者平均薪水不会高过前者。那后者在京沪的生存是靠什么呢?当然是靠压低自己的生活水平啦。用群租房这种形式压低最大的生活成本——房租,饭店、理发店、各种小业主招人时,一般会附带提供租房,当然是四、六人一间的宿舍,分摊下来钱也不多。这种临时的生活就得搭配临时的身份,这就是京沪户籍制度的奥秘了,尤其是北京,靠着高不可攀的门槛,从一开始就消灭了落户的预期,把临时状态长期化。你要大家接受的是什么预期呢?是这种住集体宿舍、跟老婆孩子两地分居、自己打工几十年到五六十岁后被赶回老家的预期吗?这不是活脱脱地“低人权优势”吗?
3.胡锡进那代人,早年当然也没房子,毕业后都住单位宿舍。运气好排队若干年能分上房,这是第一套;然后2000年趁着商品房兴起,买第二套;如果胆子大、本钱多,且会利用杠杆,那三四五六套也不是什么问题。我见过不少这个岁数的人,工资也不高(一年二十来万),家中囤了几套房的。这是特殊时代的机遇,这种人,就是食利阶层,更何况胡锡进还有足额的养老金和公费医疗,未来二三十年只要财政不崩盘,他们的好日子长着呢?他当然是德不配位了;
4.但是这些食利者一旦获得了巨大好处,他们就是这套逻辑的最大拥护者。一边享受高房价高资产,一边享受着低劳动成本低物价。而对于后来者呢,是错题家把自己压缩成纯的劳动力,花了三四十年被京沪榨干后回到老家,还是做题家们面对高额的房价房贷,上车是错不上车也是错,被绑在日渐恶化且增长暗淡的劳动力市场上。
5.就这两种前景,你让人调整预期,调你妈个头。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210/%E5%A4%A7%E5%9F%8E%E5%B8%82%E9%87%8C%E7%9A%84%E5%AF%8C%E4%BA%BA%E5%92%8C%E7%A9%B7%E4%BA%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