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脸书
我想马斯克在中美贸易战正酣的当口,拍板决定在华建厂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剪不断理还乱局面。在科技前瞻和商业推广领域,马斯克当仁不让是个领袖人物,但是恐怕对于特殊国情的理解,也还是刚刚开始。
某些中国人有一种独步天下的“精致利己主义”,借用北大钱理群教授的注释就是:世俗、老道,很懂得配合、表演,善于利用体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的利益——那个维权的特斯拉女车主几乎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
如果她买的是国产车,那么很有可能这种自曝家丑的行为就成了口诛笔伐的“递刀子”,或者别有用心的抹黑;如果她质疑的是诸如北斗这样的软件数据,那么她的表演就算是跟那个可怜的大卡车司机一样,配上喝农药自杀这样的桥段,估计也不会有特别的效果;找准特斯拉这种纯外资品牌,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前不久棉花的余温尚在,在民族主义的加持下,这趟说不清道不明的胡搅蛮缠陡然就升级为向境外势力的宣战,特别及时,特别应景。
你还能想象什么样的维权,能突然间就有那么多的主流媒体一边倒的声援造势呢?连“政法委”这种毫不相关的衙门,都突然成了消费者的好朋友,开始关心起消费者的权益来。这边不让进特斯拉进停车场,那边不让上高速,一副全民同仇敌忾的热闹。其实可能更多人希望在买到假奶粉、打到假疫苗的时候有这样的关怀——但很显然,那个时候张嘴就可能是寻衅滋事。
能买得起特斯拉的人,在国内一定不算是底层,至少是个殷实的中产。一个中产维权其实还有别的渠道,但突然用这么几乎是不要脸式的碰瓷方式,本身动机也是一件值得考量的事情。
特斯拉作为电动车的先驱和霸主,车和系统好不好,我不是专业人士,无法做出评价。但欧美车辆的检测标准远比国内严格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欧美站稳了脚跟在华却在刹车这种基本技术上翻了船,殊为诡异。
我们知道当年特斯拉逆风进入中国,是有某些特权的。比如最核心的数据,特斯拉的数据中心是在美国本土的。而不是像苹果、微软这些巨头,为了中国市场做了某种程度的顺从,把中国区的数据放在了“云上贵州”。特斯拉的核心科技其实不是车有多么炫目的技术,自动驾驶如何领先,电池有多么的牛逼……而是每一台车都是一个随时移动的交互数据中心,一个智能处理系统,它将来会和各种技术结合起来,成为一个闭合的生态。你买了特斯拉,可能就是买了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对于习惯山寨和剽窃的某些厂商来说,特斯拉这套智能系统的数据,恐怕早就垂涎三尺。
除了短期内无法获得的技术,特斯拉碾压式的市场占有率,也对很多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平心而论,某些骗补贴的国产电动车在特斯拉的优势面前,只能用那句周星驰电影里的“我不是说你是垃圾,我是说在座的都是垃圾”来表达。
电动车行业之所以近年来成为大量资本涌入的风口,本质上就在于,电动车的智能系统将彻底颠覆传统汽车的属性,就像苹果开创智能手机颠覆了传统电话的属性一样,这种前瞻,其实是大家都看得见的趋势,除了已经起跑的蔚来、理想、小鹏等厂家,还有跨界而来的恒大、小米和华为。这么大的一块蛋糕,落到别人的田里,会让人如鲠在喉,非常难受。
最为诡异的是,特斯拉维权事件的起爆,正好是华为宣布要向智能车领域进军的时候。4月17日,华为发布了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纯电轿车北汽阿尔法S,号称要做汽车中的“苹果”。华为上次说要做安卓智能手机里面的老大的时候,三星手机就出了爆炸的新闻,造成三星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华为也趁势超越三星,短暂的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机的二把手。
如今因为芯片,手机做不成了,要养猪,要造车。配方还是熟悉的配方,味道还是熟悉的味道。
但我们也知道,有些核心科技,哪怕用尽浑身解数,也不是那么容易弯道超车。太多鸿蒙的誓言,都成了洪荒的笑话。芯片大跃进留下的烂摊子还历历在目。用我们熟悉的一个笑话来说,姚明不打中锋,你以为郭敬明就能上位了?躲在美国闭门造车的贾会计骗了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钱,至今还没听见一声响。
在维权的闹剧结束后,即便特斯拉暂时服了软,但回过头,赢家也肯定不是台上的泼妇,或者台下的各种算计。作为立身之本,特斯拉恐怕不会轻易交出核心数据,逼得太急,也不过是重演当年谷歌一走了之的旧故事罢了。对于国内的消费者而言,愤慨之后,恐怕还是得想想,没有了特斯拉,对于未来的智能汽车市场而言,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就像你每天都要面对的各种服务差、技术臭还没法说的各种垄断一样。
对于特斯拉而言,这次的事件同样是个深刻的教训。当初逆风而行,妄图刀口舔血,没想到舔的是自己的血。该怎么赚钱,能赚谁的钱,这是个拷问灵魂也拷问远见的问题。
2021/4/24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4/%E7%89%B9%E6%96%AF%E6%8B%89%EF%BC%9A%E7%A2%B0%E7%93%B7%E5%BC%8F%E7%BB%B4%E6%9D%83%E7%9A%84%E8%83%8C%E5%90%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