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3 December 2020

程晓农:码农卖白菜,中国经济一叶知秋

来源:
自由亚洲

中共每年年底会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置下一年的经济工作,这种例行公事往往是官样文章,没有新闻含量。今年则不然,官媒的相关报道中诸多线索一一曝光,从中可以发现不少事关中共经济命运的变化。《淮南子·说山训》里有句话,一叶知秋,后来成了成语,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现在从中国互联网巨头纷纷“码农卖白菜”,亦可一叶知秋,看出中共面临的经济困境。

一、财政投资拉动经济的政策已告失败

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是“三驾马车”,靠消费、投资、出口这三匹“马”来拉。今年第一、第二季度因为疫情猖獗,所有经济活动都处于半停顿状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是,一季度GDP下降6.8%,二季度下降3.2%,这种局面在预料之中,这两个数据只会少报,不会多报;三季度经济活动开始复苏,国家统计局公布,三季度经济增长4.9%,这个数据只会多报,不会少报。今年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7个百分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0.6个百分点。如果只看消费和出口,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只有2.3%,但当局采用了经济刺激方案,通过政府投资来强行拉动经济,造成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了2.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三季度的经济增长一半多是靠政府投资制造出来的。

当局用政府投资强行拉动经济,主要是三个手段:一,扩大中央财政赤字1万亿;二,发行1万亿元特别抗疫国债;三,地方政府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专项债发行数量额外增加了1.6万亿元至3.8万亿元。三项合计,2020年用来强行拉动经济的财政投资达到3.6万亿至5.8万亿元,占GDP大约3-5%。然而,用占GDP大约3-5%的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过是2个百分点而已,明显是得不偿失。明年当局已经不愿再这样做了,因为会造成更大的财政困难和潜在的金融危机。

政府花了3.6万亿至5.8万亿元投资,通过各种渠道分散到各行各业中,最后都用在哪些方面呢?投资主要是三大方向,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2020年1月到9月制造业投资下降6.5%,基础设施投资只增加0.2%,而房地产投资却增加3.8%。这首先说明,由于民众收入减少、失业大增,因此消费疲软,哪怕政府大力鼓励制造业投资,这3.6万亿至5.8万亿元的政府投资基本上没能用在制造业投资上;其次,尽管地方政府大量发行基础设施方面的专项债券,但这些钱多半用于还旧债,并没启动多少新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再次,中央和地方政府刺激经济的巨额投资放出去后,最后绝大部分进入了房地产公司,改善了房地产公司因为住宅卖不动而非常紧张的资金链,也让它们增加了一些房地产投资。

中南海意识到财政投资拉动经济政策的失败,所以在2021年将收紧财政开支,也不再允许房地产泡沫继续膨胀。从今年的经济动向看,明年的经济可能比今年还糟:消费疲软会加剧,这将进一步导致制造业萎缩;虽然今年年底前出口一度走热,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的买家担心中国疫情复发而采取了提前补货的紧急措施,明年的出口依然困难;而投资又失去了方向,今后不能投资房地产了,也就不需要很多基础设施投资,而制造业在相对萎缩的情况下无意增加产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匹“马”都趴下了。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目光“远大”

12月18日中共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这是当局布置下一年经济工作方针的例行会议。会前在北京的《多维新闻》在12月7日的文章《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四大看点值得关注》中承认,疫情抑制了消费倾向和消费预期,消费恢复明显滞后。因此该文预测,这次会议可能会关注如何促进消费。但这个预测似乎错了,实际上中南海的目光好像颇为“远大”,它当前更关注科技攻坚和产业升级。

往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般都将财政、货币政策作为首要内容,而此次会议列举2021年的重点任务时首先强调的是科技和产业自主。为此中共领导人在会议上提出,要强化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盯住战略性需求导向,把高端芯片、高端数控机床、喷气式发动机、关键原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作为重点创新方向。

中国经济真的高枕无忧,到了一门心思追求“高大上”的经济发展目标的时刻了?其实,中共高层之所以如此考虑,与中美关系的未来格局有关。据《多维新闻》12月19日的文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服下两颗“定心丸”》介绍,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重点放到战略产业的突破上,其实是为了解决中国在发展和安全上的重大难题,而这个难题的根源在于“美国遏制”。

三、走出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多维新闻》12月19日的文章提到,尽管中共内部有观点认为,若拜登就任总统,美国的对华遏制和科技封锁将有所缓和,但中南海的战略研判没那么乐观,其考量是,美国的对华遏制具战略性、整体性,不会随总统更替而变化。为了避免被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利用重要科研院所及高校作为“国家队”的角色,实行科研力量配置和资源共享。这个思路与上世纪毛时代军工科研和军工产业的“攻关”模式基本相同。

当然,中共经过几十年处心积虑地从美国盗取科技知识和军工机密,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科研基础,其实力与毛时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套举国体制自身的无效率和浪费,已经反复被前苏联和中共建政后的现实所证明;倘若举国体制真能带来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中共也就不会对美国的科技封锁那么担忧了。事实上,特朗普总统任内,美国把中共盗取科技知识和军工机密的“门窗”稍微“关小了”一些,中共就立刻面临“发展和安全上的重大难题”。

中共的“国家队”都是张着双手向“国家”无止境地索要资金和外汇的单位,只要给它们下达国家任务,它们的“伸手派”“张嘴派”嘴脸就马上暴露无疑。而中共其实并没有金山银山供它们挥霍,于是,当局也把眼光投射到那些多金的民营企业身上,希望它们能配合政府,慷慨解囊,为发展政府想要的重点产业投资送钱。

事实上,中共对自主技术开发的前景并不乐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部署颇有“卧薪尝胆”的意味。

四、“断链”的“世界工厂”没有明天?

缺电、停电近期已成为中国城中的热门话题,但绝大部分民众至今不知停电的真正原因。

缺电、停电近期已成为中国城中的热门话题,但绝大部分民众至今不知停电的真正原因。

自从中共爱上了“世界工厂”这顶桂冠,其媒体经常强调,中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完整、最系统的产业链,地球离不开它。然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却道出了当局目下之尴尬。据《多维新闻》12月19日的文章介绍,中国政府认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中国必须具有更加坚实和可靠的产业供应能力和对关键核心产业的掌控。

那么,这个多年来“配套完整”的产业链系统如何在一年间就失去了“安全稳定”呢?其原因是中共不愿承认的。过去几年来,出口产业链当中具中枢地位的外企和中国企业为了避免美国提高关税带来的压力,纷纷出走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或撤回本国。不仅仅是下游的组装企业带走了订单,而且还带走了一些上游零部件制造企业。那些上游企业如果不跟着下游客户迁移出国,就只有倒闭一途。以致于现在越南的外国移民中突然出现了几十万“中干”(来自中国的干部),即为了保住饭碗而跟着东家转移到越南就业的原在华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这些企业的出走,就是“世界工厂”的各种产业链突然失去“安全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原来“配套完整”的产业链系统突然失去了若干重要环节,实际上就成了无法顺利运转的“断链”,剩下的上游厂家自然就成了“无水之鱼”、“无土之木”,只能纷纷裁员关厂。于是广东多地的工业园区出现了大范围厂房空关,甚至拆厂房盖住宅。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补齐各种产业链的短板,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提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多维新闻》12月19日的文章甚至提到,今后中国政府必须承受可能的失败,“忍受可能长达几年、十几年的投入产出的倒挂”;还要“顶住国际产业巨头的产品冲击和价格打压与诱惑”。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为了救活“产业断链”,中共将不惜成本,投入大量资金去研发技术和设备,对产业链上原来依靠外企采购的关键零部件实行“进口替代”,以便修补各种“断链”;而挽救“世界工厂”可能需要“长达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在此期间,那些出走厂家早已把产品送到了美国的商场货架上,而修补后的中国产业链即便可以出货,也可能式样落后、质次价高,缺乏竞争力。即便如此,中南海也下定决心要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否则,“断链”的“世界工厂”就没有明天了。

五、互联网巨头“卖白菜”

正当中共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修补“断链”的“世界工厂”挠头之时,它却发现,那些坐拥巨资的互联网大公司变得越来越“不务正业”。最近一些互联网企业相继投入大量资源,进入生鲜食品社区团购行业,试图利用自己掌握的海量数据、先进算法和雄厚资本,掌控生鲜团购,也就是批量卖菜。

互联网企业被认为是高科技企业,现在把经营重点放到卖菜上,放弃了高科技的发展,虽然来钱快,却可能挤垮原来的网购生鲜食品企业,还可能形成日用食品销售业新的垄断。微信公号“人民日报评论”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社区团购”争议背后,是对互联网科技巨头科技创新的更多期待》,此文引述习近平的原话,“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随即市场监管总局宣布查办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投资公司等三家企业,各开出50万元罚单。

中共为何对大民营企业如此不满?不是因为这些企业新的经营做法触犯了当局的“奶酪”,而是因为,当局看到经济局势恶化的危险,希望这些有钱的企业为挽救经济出力,把资金投入高科技突破或产业链修补这个政府急需的方向上去,而不是避难就易,热衷于“卖大白菜”。那么,为什么这些互联网巨头不约而同地都想“卖大白菜”,它们拥有大批经验丰富的码农,难道只会做“卖菜”这种生意吗?

其实,互联网巨头们过去这两年对开发新的业务市场和运用投资创造回报,已经动足了脑筋。它们在企业服务平台、物流公司或面向消费者的文娱传媒公司方面的投资,去年仅号称互联网巨头的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和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这7家公司就有67个项目,金额达217亿。但是,随着民众的荷包渐渐收紧,这些投资的回报越来越少。不是这些大公司无能,而是经济环境的恶化令它们十分无奈,于是就看上了为十几亿人口吃饭服务的食品供应行业。在这个最传统的行业里,社区团购关系到4万亿生鲜食品的经营和批发零售,是老百姓吃饭的来源,也是整体经济萧条之后中国经济最后还相对稳定的商业领域。高科技大公司用“码农卖白菜”,是因为只剩下“白菜”可以卖了。

六、中国经济局势恶化,企业走投无路

其实,早在2018年底,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就发表报告称,中国的新型经济(指与高科技相关的产业)的相对重要性正在下降,且新兴行业的财务健康状况自2017年开始迅速恶化;相对规模的停滞不前和企业财务健康的恶化都表明,中国新型经济的光芒似乎愈来愈黯淡;收入和资本回报率的下降正在侵蚀企业的财务健康,加上消费和家庭收入放缓,为中国是否可以依靠新经济来推动经济升级划了问号。

该行对中国内地传统和新兴行业的3,000家上市企业进行分析,并对比它们2014年以来的财务健康情况,发现了两个事实。首先,新经济的相对重要性正在下降;在新经济行业,国内上市企业的份额略有缩小,而全球同业企业的相对份额更高并仍在上升。第二,新兴行业的财务健康情况自2017年起迅速恶化,毛利缩水,偿债能力恶化。

该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新经济的投资已经骤减,因为新兴行业的收入增长率由2017年的25%降至2019上半年的-8%,甚至低于传统行业。这表明,在整体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新兴行业既不能削减成本,也无法提高收入,其投资回报率已经降至低于传统行业的水准,未来前景不乐观。

法国外贸银行2018年底的这份研究报告其实给出了中国经济大致的未来前景。新型经济虽然是中共高层寄予极大期望的经济升级动力,但这些行业本身受制于经济下滑、居民收入减少、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不可能有成长空间。中共指望通过发展新型经济来拉动经济,其实只是一厢情愿的梦想。中国经济的颓势,岂是互联网巨头们可能扭转的?中南海始终不愿承认的现实是,高科技公司想“卖白菜”,正是中国经济苦无出路的真实写照。但是,生为中国企业,这些民营大公司并不能真正地在商言商,它们必须为党国“尽忠”,至于会不会投资“打水漂”,就只能明知不可为也得勉力为之了。民营大公司如此,党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12/%E7%A8%8B%E6%99%93%E5%86%9C%EF%BC%9A%E7%A0%81%E5%86%9C%E5%8D%96%E7%99%BD%E8%8F%9C%EF%BC%8C%E4%B8%AD%E5%9B%BD%E7%BB%8F%E6%B5%8E%E4%B8%80%E5%8F%B6%E7%9F%A5%E7%A7%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