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3
作者:项小凯
2013年12月25日,俄羅斯財政部長安頓•謝魯阿諾夫宣布,俄國的貨幣危機已經結束。然而謝氏話音剛落,盧布匯率又開始急速下跌,並在12月31日再次跌破1美元兌換60盧布的關口。在經濟危機的厚重陰雲之中,俄羅斯迎來了新的一年。
根據統計數據,俄羅斯10月份的GDP同比增長率幾乎為零,而11月份的GDP同比增幅為負0.5%,出現負增長,這在2009年以後的俄羅斯尚屬首次。影響俄羅斯經濟的兩個關鍵因素,石油價格的嚴重下跌,以及美歐等國的經濟制裁,在中短期內預料都難以反轉。2015年,俄羅斯經濟極可能繼續惡化,甚至發生嚴重蕭條。
在普京執政的十數年期間,作為全球產量數一數二的石油出口大國,憑借國際石油價格的持續走高,俄羅斯的經濟狀況,比之於葉利欽時代大為改善。然而,普京集團雖然對鞏固權力非常殷切,但對於國家的長期發展,卻似乎極為欠缺戰略眼光。除過油氣相關的產業,俄羅斯的其它產業體系至今乏善可陳,比之於前蘇聯時代,其產業結構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本來,如果俄羅斯充分利用這十幾年的石油價格紅利,著重發展其它新興的替代產業,那麼即便是面臨當下的石油價格衝擊,也不會在俄國引發如此嚴重的經濟恐慌。在普京的強硬元首的光輝形像照射之下,俄羅斯民族,恐怕錯過了本世紀最後的歷史發展機遇。
目前,俄羅斯超過65歲的老齡人口為13%,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上升為18%。一面是人口的持續老齡化,一面是其它產業的嚴重蛻化,俄羅斯的未來極不樂觀,長期的衰退,恐怕已經成為定局。
俄羅斯的長期衰落,將會對未來的國際地緣政治,帶來重大的影響。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金融泡沫破裂,美國經濟大受打擊。經濟危機中當選的民主黨總統奧巴馬,致力於改善低收入群體的福利,大力推行醫保改革等措施,卻也因此日益加深與共和黨的裂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美國的對外影響。於是,國際上出現了一個相對弱勢的美國,這在二戰之後的數十年期間,極為鮮見。
非民主體制的俄羅斯與中國,是民主美國的最為強大的地緣政治競爭對手。俄羅斯總統普京,敏銳地捕捉到了美國的這一短暫衰退。2014年,烏克蘭爆發廣場革命,政局動蕩,普京趁機吞併克里米亞,並且軍事干涉烏克蘭,進一步惡化烏國的內戰局勢。而中國政府,則在東海與南海領域,以強硬姿態示人,導致領海爭端的問題升級,引發鄰國的憂慮。這些地緣關係的惡化,顯然並非偶然,而是受到了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鬆動的誘發。
世界局勢波詭雲譎,國際情形又為一變。看似鋒芒畢露的俄羅斯,此時卻在貨幣危機與經濟風險的打擊之下,頹態盡顯。而對經濟危機的預期,以及國民生活水準的惡化,極可能激化俄羅斯的國內矛盾,引發政治與社會的危機。之前,俄羅斯的反對派領導人阿利克塞•納瓦爾尼及其兄弟,被判處3.5年監禁,此舉引起俄羅斯反對人士的強烈不滿,並直接導致12月30日莫斯科爆發1500人的反對示威。2015年的俄羅斯,不但要繼續承受經濟衰退與國際制裁,而且恐怕還將面臨重大的國內政治風波。
同樣利用美國短期衰退的時間窗,而試圖「大國崛起」的中國政府,一改「八九」之後秉行多年的「韜光養晦」。在2012年之後,中國當局高調推出帝國復興色彩濃厚的「中國夢」,並在2014年11月北京APEC會議上,上演「萬國來朝」的奢靡場面。中國權力首腦在強化中央集權、打壓社會抗爭、強勢對外擴張的同時,也在積極構建以自身為中心的地緣經濟秩序。從多方面來說,中國政府的這一「崛起」策略,加劇了東亞地區的緊張氛圍,導致中國與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的關係迅速惡化,並且深刻改變了國際上對中國政治走向的預期,其後果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逆轉。
俄羅斯的長期衰退,將會大幅降低美國及其盟友在歐洲的政治軍事壓力,而使得美國可以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亞太區域的地緣博弈。而中國政府,固然可以從俄羅斯的衰退中,獲得更多的關於俄羅斯及中亞地區資源博弈的有利籌碼,但同時也將不得不承受來自國際的更多壓力。另一方面,中國內部的環境污染、經濟減速、政治腐敗、以及貧富分化等問題,沒有絲毫緩解,繼續發酵惡化,積累風險。對於中國當局而言,最悲觀的後果,恐怕是帝國復興的願景就此碰壁,再難圓夢。如此,中國當局很可能對外難以實現「崛起」,就只剩下對內繼續維持高壓。在「中國奇跡」越來越演化為「中國問題」的同時,中國變數的多樣性與可能性,也將進一步增加。
来源:东网
from 自由港 https://iyouport.com/archives/13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