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4 May 2012

孔杰荣专栏-阴谋论和陈光诚案

中美关系长期以来饱受未经证实的阴谋论困扰,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国家为培养彼此间信任必须作出的努力因此屡遭破坏。但是,各种事件持续激发诸多有趣的猜想,特别是当谣言的作用在中国言论审查制度的高压下被放大的时候,谁能抗拒不浮想联翩,编织具有诱惑力的假设,以解释一方或者双方政府所作所为中存在的明显疑团?

「赤脚律师」陈光诚的传奇故事正在上演,这为中外观察人士提出了至少两个彼此关联的新谜题。中国政府在变化多端的国内安全保卫系统上的花费远超其国 防预算,但为甚么这样的网络会允许一个身体孱弱的盲人逃出多年的非法囚禁地,从山东省一个偏远的村庄逃至北京,进入美国驻华大使馆?而且,为甚么在陈离开 大使馆的保护后不到四十八小时的时间里,北京官员的态度出现了变化,从不准其离港转为允许放行?

外国人对陈戏剧化地脱逃至首都充满了惊讶和钦佩之情。然而,心思细密的中国人开始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提出各种怀疑。陈所具备的毅力、智能和决心令人 印象深刻。但是他孤身一人,逃出警察雇佣的暴徒在他家农舍周围树立的层层包围,翻越耗巨资修建的路障和电子监控,显得相当不可思议。同样令人难以置信的, 是他按照预先安排在数小时后与一名知名的维权人士成功汇合,且未被发现,而这名驾车来自南京的维权人士又躲过村里守卫,长途驱车将陈一路带至北京。

中国的秘密警察神通广大,对熟悉他们的网民而言,同样匪夷所思的是陈居然可以在北京辗转腾挪三天,和胡佳及其它一些被置于持续监控之下的著名维权人 士见面。据称,陈所搭乘的使馆车辆摆脱了两辆警车的尾随,其后,陈以中国外交部所指责的「非正常的方式」进入大使馆,整个过程也是疑窦丛生。

这些情况引发了诸多具有想象力的解释。这是否是共产党处心积虑的策画,企图转移全世界对前政治局委员薄熙来的命运及对其妻因涉嫌谋杀而接受刑事调查 一事的注意力?这是否是失意的党内法律改革派精心老练的一著棋,为的是凸显中国目前漫无法纪的现状,使得党的新一代领导人在秋季就职之后不得不对此加以控 制?当然,陈的案子虽然暂时转移了对薄的丑闻的注意力,进一步曝光了政府依法执政所面临的迫切需求,但目前看来,上述假设无一具有说服力。

更为有趣的是某些中国圈子里流传的理论,即陈的脱逃可能与领导层更迭期间的斗争以及薄的丑闻对之已造成的影响有关。一些人认为,令人恐惧的秘密警察 在陈的案件中明显不寻常的失手可能是一种故意设计,为使周永康难堪,周作为享有最终权力的政治局常委之一和中共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国国内的安全工作归他统 管。他是前任公安部部长,也是饱受凌虐的陈的天敌,据报导,周目前已处守势,可能还因为与薄熙来关系密切而正在接受调查。

周依然继续在公开场合露面。然而,如果他仍然控制著国内安全系统,为甚么会允许发生这种使其难堪的事情?答案之一可能是,虽然他形式上仍在位,但或 许已被卸去实权。另一个答案是他的队伍内部出现了不满,可能促使他的一些下属转投反对他的、更有势力的其它政治局成员。这种说法相当有趣,不过也仅是猜测 而已。

如何看待第二个谜题,即中国政府突然决定放开生路,允许陈和他的家人离开中国?一些中国人认为,陈和美国政府可能在他抵达美国大使馆后共同策画导演 了这一系列事件,以此为手段,将世界的注意力聚焦在北京种种侵犯人权的违法行为上。根据这一理论,美国为帮助陈找到留在中国学习法律的途径、参与漫长艰难 的协商,都不过是一种精心设计,意在帮助他安全离开大使馆后,再大张旗鼓地在全世界众目睽睽之下「改变主意」,如此一来可以强调他和其它维权人士身处的困 境。另一类似的理论,则是陈一人可能同时耍弄了中美谈判双方,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在我看来这些后面的猜想完全是无稽之谈。应美方谈判官员和陈的邀请,我在上周一和周二与他们进行了近五小时电话交谈,我们的通话使我相信他们共同秉 持的善意。美国国务院法律顾问高洪柱(Harold Koh)、助理国务卿科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和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Gary Locke)借著中方渴望在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开始前找到解决方案的迫切心情,因势利导,在巨大的压力下连续数日不眠不休地工作。如果他们只是希望把陈带 进医院,以便给他提供一个宣布放弃原定安排的平台,他们就不会在陈出院后计画的种种细节上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陈独身一人,在高度紧张的情绪压力下左 右摇摆不定,明显不可能实施这个胆大包天的诡计。
有关第二个谜题的种种阴谋论,均假定美方谈判官员和陈光诚中至少有一方耍了诡计,而这些诡计又被歌颂得天花乱坠。陈突然改变心意的原因其实可以很简 单,更准确的解释是发生了一系列双方政府本应预见但显然没有预见的事──美国官员未留下来陪同陈渡过在医院的第一夜,令人生畏的警察大量出现,其中包括来 自他家乡山东的曾经毒打他和他家人的警察,他妻子描述了他逃跑后她所遭受的虐行,他信赖的维权人士令人吃惊地成功与他长时间电话交谈并且强烈警告他不要留 在中国。

陈出人意料地扭转态度,对此中国政府快速做出对陈有利的回应。据闻这反映了外交事务官僚机构姗姗迟来的胜利,他们终于说服了火冒三丈的领导层,使其相信陈越快离开中国,对国内稳定和外交关系就越有利。

总有一天,更多有关这个奇妙且重要的案子的细节将浮出水面。但是,就目前而言,该案所滋生出的种种阴谋论的娱乐性大于其可靠性。

(作者孔杰荣Jerome A.Cohen,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纽约大学亚美法研究所共同主任,外交关系协会亚洲研究兼任资深研究员。英文原文请参www.usasialaw.org。亚美法研究所研究员刘超译。)

from U.S. - Asia Law Institute http://www.usasialaw.org/?p=6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