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 October 2011

李怡:小人得志意味特區政府步向終極墮落



李怡:小人得志意味特區政府步向終極墮落
昨天是香港最黑暗的一天,一個民望最低、多數市民最憎惡的高官,被特首和中央任命為政務司司長,它象徵着特區政府與一國兩制走向死亡。

首先,這任命意味着特首和中央不僅不會順應香港民意,而且是存心要向民意挑戰:市民不是要林瑞麟下台嗎?我偏要讓他更上一層樓,廣大市民豈能奈我何?林瑞麟在歷年民調中長居最低位,支持率總是低於反對率。民意連他做政制事務局局長都反對,特首和中央卻要讓他升一級,這不是與市民對着幹嗎?我們不介意有一個不如人意的政府,卻無法容忍一個要跟市民對着幹的政府。

其次,特首和林本人,都表示過去他的民望低,是基於他所從事的職位使然,也就是說,誰擔任這個富爭議性的政制事務局局長職位,都免不了會民望下滑。我們固然知道中央對香港政制的走向一直插手,在中央意向和香港民意取向之間有很大落差。但許多事情卻未必是中央的意向,而是林公公為迎合中央意圖的作派。比如早前提出的替補機制不需要諮詢期,就顯然不是中央的意向。 7.1後,中聯辦主任彭清華 7月 9日召集 25名建制派議員到深圳,表示市民對替補機制不滿,特區政府理應先諮詢再立法。這證明不諮詢是林公公對中央的自作多情。我們縱使能原諒高官在中央壓力下的屈服,卻不能原諒高官不停地向中央「示愛」。

即使在中央與民意之間兩面為難,林公公也不能夠老是撒謊不眨眼,硬拗去年補選投票率低意味民意取向是不想擁有補選權,他的強詞奪理,如人肉錄音機的嘴臉,絕不是他負責政制職務所帶來的。

其三,特首強調林瑞麟統籌能力與辦事能力高,認為這就表示他能做好政務司司長的工作。這說法實是大錯。林不是去一家大公司工作,而是主管全港市民「眾人之事」的政治。有較好的民望,推進各項工作都會比較順暢,民望在低點徘徊,則做任何事情都有高頻率的質疑聲音,推進工作更為困難。他的低民望和醜惡形象,也會使稍有良知的下屬和廣大公務員瞧不起他。試想,在一個以太監形象而聞名香港的政務司司長領導下工作,怎麼不會心中像有一團火似地不甘心?又怎麼可能一心一意去配合他?他即使有統籌能力,也不容易統籌起來。

其四,林公公的高升,更可怕的是等於向政府團隊和公務員體系,宣揚一種「公公文化」。公公,即太監,是皇上的奴才,除了只會諂媚主上,就是欺凌下級及欺騙人民。林被賦以「公公」稱號,並非浪得虛名。他的高升,是向公務員明確顯示:你們並非服務市民,而是服務中央的主子,你們若懂得諂媚,懂得逆民意而動,以公公為榜樣,就有機會如林公公那樣扶搖直上,你們若真心為市民服務,若不肯以撒謊為志業,那就只能祝你好運啦。

其五,曾特首在回答關於林瑞麟民望尋底而仍然獲更上層樓的質疑時表示:愛香港,與民望,是不能兩全其美的。意思是要愛香港就會拖低民望,而要高民望就很難選擇愛香港。

真是你不說我倒明白,你越說我越糊塗了。若真的是愛香港,香港市民看在眼裏,只會提升民望,怎麼反而會拖低民望呢?唯一的解釋,就是曾特首對「愛香港」這詞語的認識與我們的常識不同,甚而大異其趣吧。

曾特首的「愛香港」,實際意思是「愛香港的權力來源」,也就是北京的掌權者。這也進一步解釋了王光亞提出的特首條件第一項是「愛國愛港」,其真正含意就是「愛黨」了。

「愛香港的權力來源」,而這權力來源者的價值觀又與香港市民的價值觀相悖,因此才會得出愛香港與高民望不可兩全的結論。

這應該不是曾特首個人的看法,而是包括北京的主子與香港的奴才們的共同認識。在這種共識之下,香港 2017年不會有真正符合民意的普選。而一國兩制,也就在最能體現小人得志的昨天,宣告《基本法》定明有高度自治的特區政府,開始步向終極墮落。


from 香港雜評: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