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3 April 2025

林坤正 | 中美貿易戰:意志與策略的終極較量


Bill Lin 臉書


中美貿易戰:意志與策略的終極較量

「上吊一次與兩次有何差別?有!」這個荒誕提問直指中美貿易戰的本質。美國對中國祭出145%的高關稅,中國則以125%的報復性關稅反擊,雙方如黑道爭地盤般刀刀見血。這場戰爭已超越經濟範疇,演變為政治意志與地緣策略的生死對決。

關稅衝擊:外貿的螺旋崩潰

關稅飆升對外貿的影響顯而易見。我以需求價格彈性和替代彈性建立數學模型估算,美國對中國課徵54%關稅時,外貿減少30-40%;104%時,降幅擴大至60-70%;到了145%,我放棄估算,因為這政治角力已超過經濟的算計。雙方不斷加碼,宛如黑道老大亮出更兇狠的武器,試圖逼迫對方退讓,但事已至此,必須要有一個躺平才會停止。

習近平的高風險博弈

博弈論中的「膽小鬼遊戲」描述兩車迎面相撞,先轉向者輸。習近平4/10加碼,如同用拐杖鎖鎖死方向盤,展現絕不妥協的決心。他於4月14日訪問越南、柬埔寨和馬來西亞,試圖拉攏共產黨盟友對抗美國,除非賄賂越南蘇林書記成功,否則很難以撼動美國設下的佈局。

川普的靈活布局

相較之下,川普策略更具彈性。他於4月9日給予75國90天關稅寬限,卻對中國持續施壓,同時公開稱習近平為「好朋友」,歡迎對話。這顯示他未放棄談判,但目標遠超貿易逆差。若習近平回應,川普可能提出更廣泛要求:巴拿馬運河控制權、格陵蘭戰略利益、台海和平,甚至要求中國拆除資訊防火牆,開放Meta與Google公平進入中國市場。這些條件觸及中國政權底線,幾乎不可能獲接受,雙方直接溝通的希望渺茫。

145%關稅下的美國反擊

對中國課徵高關稅對美國並非無成本,失去廉價商品將推高通膨。我預測川普團隊將採取兩階段策略:
1 供應鏈分散:要求75個寬限國降低關稅、減少貿易逆差,加速取代中國產能。例如,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於11日晚間公告,電腦、智慧型手機及晶片等20項產品,超過20%美國成分,報關時部分免適用「對等關稅」,包含中國在內。這不代表川普讓步,未來會逐步緊縮,並推動盟友自製率上升。同時,美國會默許「洗產地」持續一段時間,允許中國商品經台灣加工貼牌後銷美,但台灣需支付關稅、承諾不擴大對美貿易逆差,並按時程減少對中國依賴,在台灣、海外包括美國等地尋找新生產基地。
2 全球關稅聯盟:在關鍵零組件與原物料穩定後,美國將聯合盟友對中國構築關稅壁壘,要求站隊國家同步課徵相同關稅。時程依產業與替代性而定,最快90天,最慢1-2年。經4月4日至9日的「震撼教育」,各國不敢重演2018年陽奉陰違幫中國洗產地。此舉目的在快速並有步驟的孤立中國。

台灣的雙重角色

美國的真正對手是中國,其他國家僅為龍套配角。台灣過去30年助中國崛起為世界工廠,卻換來武統威脅。如今中美脫鉤,台灣迎來脫離中國威脅的契機。川普不會輕易放過台灣,將要求其在關稅、貿易逆差、投資美國及軍費分攤上做出貢獻。這既是壓力,也是機遇。若以10%關稅為談判起點,台灣可重塑全球供應鏈地位,深化與美國的同盟。

危機中的轉機

中美貿易戰如黑道爭霸,習近平的強硬與川普的靈活交鋒,雙方試探底線,欲在無硝煙的戰場勝出。台灣身處棋局,既是棋子,亦是棋手。若預測正確,中國輸美訂單可能轉回台灣加工出口,但前提是台灣按美國時程果斷脫離中國供應鏈,在海內外大膽投資,分批轉移產能。貿易戰將重塑全球格局,台灣的未來,繫於此刻決斷。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4/blog-post_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