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嘉鴻
BBC中文
2024年4月10日
在美中半導體大戰進入到AI晶片(芯片)的深水區之後,美國鉗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出口管制仍在升級。3月29日,拜登(Joe Biden)政府無預警宣佈以國家安全為由,再次修訂了防止中國取得美國AI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的規定。
此次新修訂在發佈後不到一周的4月4日迅速生效。根據這個新規則,出口管制也適用於內載相關晶片的筆記型電腦,專家分析稱,這將影響未來中國個人電腦(PC產業)的發展。
從高階的AI晶片到初階成熟的晶片,美國頻頻出招,全方位試圖減緩中國半導體業發展的發展腳步。但中國為了突破美國禁令,也不斷加碼挹注本土半導體生態圈的發展。那麼,美國的限制截至目前成效幾何?而中國反制美國制約及自主發展的空間有多大呢?
德國芯夢達半導體(Neumonda)營運長梅茲格爾(Marco Mezger)向BBC中文表示,在美國制裁下,中國確實無法獲得一些關鍵的極紫外光刻(EUV)技術,目前也還無法掌握光刻機大廠荷商艾司摩爾(ASML)過去20多年間研發出的技術。但他同時在電郵中回覆記者,「條條大路通羅馬……儘管制裁減慢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進程,但也推動了中國本土企業在先進晶片和封裝技術方面的發展。」
音頻加註文字,台灣晶片巨頭台積電日本首廠投入運營
梅茲格爾稱,譬如存儲器行業,中國有長江存儲器(YMTC),該公司在美國制裁之前,基於自家的Xacking技術,推出了目前最先進的NAND Flash技術。以DRAM存儲器來說,位於合肥的華力微電子(CXMT)目前推進到18奈米技術,為中國市場提供自產的DRAM技術:「事實上,當你沒有其它選擇時,有許多創新的方法可以接近(先進)計算能力或生態系統……這正是中國目前所處的情況——中國正在調整各種策略,並提供資金支持本土半導體產業,以首先服務本地市場。」
不過,華府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人工智慧和先進技術中心主任格雷戈裏·艾倫(Gregory C. Allen)則向BBC強調,美國鉗制中國AI晶片發展的戰略越來越廣。他以本月初生效的修改版禁令來分析,未來即便中國可能會通過其它途徑繼續拿到輝達(NVIDIA)公司設計的高階AI晶片,但很可能是第三方分銷商,估計數量也不會太大。他認為,在美國禁令下,未來中國公司是無法直接從輝達方向買到高階晶片。
今年2月,《華爾街日報》披露,美國商務部禁止了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圖森未來 (TuSimple)輸出24塊輝達A100GPU晶片給澳洲子公司,原因是美國政府擔心這些A100晶片可能會轉銷進入中國。圖森未來否認相關指控,聲稱採購這些晶片,絕對僅提供給澳大利亞子公司使用。根據此報導,圖森未來共同創辦人都來自中國,其中一位出生在北京,目前已是美國公民。
美國新禁令意味著什麼?
白宮3月底修改後的出口限制規定共有166頁。修改內容包括對中國的晶片出口限制,也對包含這些晶片的筆記型電腦進行了限制。有分析稱,未來此項禁令如何影響中國的個人電腦(PC)產業發展,值得關注。
此外,新禁令4月4日生效後,美國並未就此鬆手,甚至有跡象將加碼到低階的成熟晶片產業。
4月5日,第六次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理事會(TTC)部長級會議在比利時落幕,美國和歐盟宣佈將延長三年合作,以應對半導體產業中的「干預行為」。雙方發表共同宣言,指出歐盟將評估中國在成熟晶片制程的巨大產能「如何影響歐洲市場」,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則強調全球約60%的成熟晶片現由中國製造,中國政府提供巨額補貼,「這是可能引發市場嚴重扭曲,這是我們(美國)關注此問題的原因。」
同一天,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同樣在比利時發言稱,若美歐不施行必要措施,北京的「非市場政策」,就會對歐美兩大經濟體造成深遠的經濟與政治影響。
不過,即便如此,美國的禁令目前主要目標仍然是落在高階的AI晶片上。白宮2023年10月發佈的第一版禁令旨在阻止更多由輝達(Nvidia)和其它公司設計的先進AI晶片出口到中國。該禁令稱,日後美國將採取「逐案審查」(case-by-case review)的規則,包括技術級別、客戶身份、合規計劃等資料全面審核美國生產的AI晶片銷售何方。
許多分析稱,美國商務部針對美方技術及產品出口中國的限制,似乎只會進一步收緊。
半導體專家,台北智庫「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向記者表示,這種鉗制沒有看到鬆綁的跡象。不過,中國也在力求建立自主可控的供應鏈。她分析,為了抵禦美國制裁,中國首要是加強籌措資金,預料官方對半導體業資金投入可達400億美元,用於支援晶片製造廠及設備廠的建造,對象包括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等百家以上的本土業者。
第二部分則是力拼突圍美國的禁令,例如華為攜手中國的晶片生產伙伴申請專利,涉及自對凖四重成像技術(SAQP),期望在減少對光刻機依賴的情況下,力拚生產出5奈米先進晶片:「儘管其良率恐偏低,且不具備商業營運利益,但叫陣美國意味依舊濃厚……中國強化晶片研發的決心與進程,仍值得持續留意。」
美國摩爾顧問諮詢(Moor Insights & Strategy )資深半導體分析師薩格(Anshel Sag )則說,他認為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制裁在短期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從長遠來看,中國最終將建立起自己獨立於西方的晶片產業,是否真的能夠迎頭趕上則「還需要觀察」。
中國不再需要ASML?
中國試圖擺脫美國制裁、發展本土半導體生態圈的的重點之一無疑是光刻機設備。上周,港媒《南華早報》傳出中國北方華創科技集團(Naura Technology Group)正在研發光刻系統的消息,同時華為也申請了「自對凖圖案四重化」(SAQP)的專利,試圖嘗試各種變通戰略,希望能在沒有荷商艾司摩爾(ASML)光刻機支援的情況下生產國產5奈米晶片。
該報導還分析稱,若能將SAQP與ASML舊款深紫外光(DUV)光刻機結合使用,中國就有機會製造出5奈米晶片,無需使用只有ASML獨家提供的極紫外光光刻機(EUV)。而在美國施壓下,中國公司中方近年儲備了不少DUV光刻機。
半導體分析師薩格向BBC分析稱,他認為中國的半導體製造能力可能能夠達到DUV水平,但目前還不清楚產量究竟如何,以及這種產量是否可持續應對大規模需求,都需要觀察。
薩格解釋,許多媒體正試圖營造一種中國已經克服了技術限制及制裁的論述,但實際上中國還無法製造出與超微(AMD)和輝達(NVIDIA)競爭的產品。即使在最小的規模上,華為最新的晶片在性能上顯然還比不上高通和聯發科的最新產品:「真正的證據將始終體現在基凖測試和功耗上,而目前看來,華為自產的晶片與頂尖晶片尚有蠻大的差距。」
輝達繼續身處漩渦中心
各種分析都指出,華府憂心中國不斷發展的半導體產業可能有助於提升其軍事實力。原因之一在於,當下先進的軍事系統其實十分倚賴高階的晶片處理器。
根據《晶片戰爭》作者、美國學者米勒(Chris Miller)的研究,晶片產業在美國的首次出現,便是源於凖確引導導彈的需求。他認為,現代戰爭的每一次趨勢,都與運算科技有關。米勒告訴台媒《今周刊》說,對於中國在「運算能力」上的高速發展,白宮現在是抱持著「零和思惟」,亦即一方得利,另一方便絕對是輸家。
顯化在半導體產業上的地緣政治鬥爭,讓目前AI高階晶片的領先者美國輝達公司,繼台灣台積電之後,成為美中晶片大戰的新主角。2023年,輝達為了繞開美國對華禁令而生產的專供中國市場的的A800型晶片,便在美國去年10月宣佈新禁令後被禁售。A800型晶片主要是用於AI大模型的訓練,適用於當下流行且訓練難度高的人工智慧大模型。
中國互聯網廠商包括阿里、百度、騰訊、字節跳動曾爭相採購的A800型晶片,不再能賣給中國市場,因此將來如何影響中國企業在AI大模型訓練的發展,是全球關注的議題。
美國《外交官》雜誌評論稱,即便美國商界與科技界會抱怨這些日益增加的限制是不合理的,而且有一定道理,但在半導體角逐上,政治利益最終仍將凌駕於這些關切之上。
輝達公司創辦人黃仁勳去年曾告訴《金融時報》,中國市場無可取代,失去中國客戶將對美企帶來巨大損失。但CSIS的艾倫告訴BBC說,在美國積極施行制裁的當下,美國企業不可能冒著風險在禁令規範外與中國交易。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68769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