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岩
BBC中文記者
2022年12月7日
沙特官方媒體和中國外交部分別確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本周三(12月7日)到訪沙特阿拉伯,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習近平上次訪問沙特是在2016年2月。
習近平預計將與沙特國王薩勒曼進行雙邊會談,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 Mohammed bin Salman )也將出席。預計雙方協議涉及金額可能達到300億美元。
此外,習近平還將出席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的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稱,預計中國要與海灣及阿拉伯國家簽署幾十項涉及能源、安全和投資的協議和諒解備忘錄。
中國是沙特石油的最大買家。與此同時,沙特與傳統盟友美國的關係處在低潮期,後者對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涉嫌參與「流亡記者卡舒吉謀殺案」嚴加批評;中國與美國關係也在佩洛西訪台和芯片禁令中進入低潮。不過,中國與沙特在安全等議題上合作有限,主要還在經貿層面。
中國:密集外交與「分而治之」
中國與沙特的經貿關係可以概括為「總量巨大、結構單一」——兩國間的貿易額從1990年建交時的4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870多億美元,沙特石油出口的27%和化學品出口的25%都流向中國,但中國從沙特進口的95%都集中在石油和化學品。
對於中國而言,此行的潛在收獲之一,就是把經貿領域進一步擴展。
比如在基建領域,沙特提出「2030願景」,目的是減少經濟對石油的依賴,其中就包括汽車工業、軍工產業、通信產業,以及建設一座未來城(NEOM),涉及規劃5000億美元。中國在新能源汽車、5G和基建上的優勢可能成為雙方拓展合作的部分。
再比如,在部分石油交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將大大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今年3月《華爾街日報》就援引知情人士稱,沙特正考慮對華銷售石油中部分用人民幣替代美元結算。但此前每逢美國和沙特關係遇冷,都會有類似消息放出,但都沒有進一步動作。
「石油美元」關乎美國戰略利益,同時沙特是美國武器的最大買家,戰略和安全上與美國關係極深,推動人民幣結算,難度可能會極大。相比之下,伊朗、俄羅斯與中國的石油交易不少雖然都用人民幣結算,但兩國都受到美國制裁。
在安全議題上,中國和沙特也開始了有限度的合作,比如中國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把沙特列為「對話伙伴」。
疫情三年來,中國密集開展外交活動,習近平在過去一個月會見超過30國領導人。經濟學人智庫(EIU)在發給BBC中文的郵件中分析,習近平最近密集進行外交接觸,目的是為自己創造一個更良性的國際環境,中國採取的「分而治之」的策略,挫敗西方大國和其盟友間更多的合作,但該機構不認為這個目標能夠實現。
美國在中東的底子厚、利益大,但近期出現一些問題。中國在中東交流少,但空間大,趁美國收縮,而尋求更大的外交突破。中國可能突破現有能源交易的範疇,在更廣泛的經貿領域達成合作,如果在人民幣國際化、安全合作上有所突破,將為中國、美國、中東各國三方關係注入新變量。
沙特:平衡與對沖
習近平訪問沙特,輿論關注的焦點之一是,歡迎儀式的豪華程度。2017年特朗普訪問沙特時受到盛大歡迎,國王薩勒曼親自到機場迎接。相比之下,今年7月拜登訪問沙特的歡迎熱烈程度被媒體形容為「無聲的」(muted)。
這一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2018年沙特流亡記者卡舒吉( Jamal Khashoggi)被害事件,當時卡舒吉進入沙特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領事館後,遭一沙特暗殺小組殺害和肢解,遺體至今下落不明。
美國情報部門認為,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 Mohammed bin Salman )很可能當時批准了該次的謀殺行動。拜登在競選期間稱沙特面臨國際孤立(pariah state),並強調將有後果。
不過今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油價暴漲,為了應對隨之上漲的物價,拜登訪問沙特希望其主導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能夠增加產量,壓低油價。但10月,OPEC卻在之後宣佈減產。11月,美國政府在一份法庭文件中稱,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卡舒吉民事訴訟中有「豁免權」。
歐亞集團( Eurasia Group)中東和北非地區負責人卡梅爾(Ayham Kamel)認為,擴大與中國的關係當然有風險,會適得其反,導致沙特與美國的關係進一步惡化,但王儲穆罕默德肯定不是出於憤懣而與中國搞好關係。
卡梅爾稱,沙特方面計算戰略上的得失後,認為必須接納北京,因為中國已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經濟伙伴。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東項目主任喬恩·阿爾特曼(Jon Alterman)稱,儘管沙特與中國的關係似乎比與美國的關係發展「快得多」,但實際關係無法比擬。「無論複雜度還是親密性,都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