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9 February 2016

黎蝸藤:【2016】革命派和繼承派之爭

革命派 VS 繼承派

——民主黨電視辯論觀感

新罕布什爾選戰之後,兩黨又馬不停蹄地進行第三場選戰。這次兩黨各自開戰的地方有所不同。民主黨在內華達,共和黨在南卡。這篇先說民主黨。

上週四(2/11)在威斯康星通過PBS電視臺進行了又一次民主黨電視辯論[1]。看了辯論這麽多場,這場的辯論可能是最激烈的一次。原因是新罕布什爾之戰,桑德斯以幾乎史無前例的優勢獲勝,導致現在雙方的距離大爲拉近,原先桑德斯看起來毫無希望,但現在卻似乎看到曙光。希拉里自然也看到壓力。於是雙方的辯論已經進入“埋門”的時候。

這裏要再解釋一下雙方的根本差異在什麽地方。桑德斯是很少見的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democratic socialist)的政治人物。他雖然在民主黨内參選,但一直不被視爲主流的民主黨人。他對美國政治經濟的批判是系統性的,認爲只有一場革命(當然不是暴力革命),才能改變美國的狀態。對於美國政治的基本認識來説,他認爲美國的民主是有本質問題的,就是金錢政治。財富都被1%所掠奪,政治被1%所操控。人民已經厭倦建制派和建制派的經濟。

那麽桑德斯眼裏的理想社會是如何的呢?他崇尚北歐式的社會,也以實現小羅斯福總統的“第二人權法案”為己任。後者指的是羅斯福在長期提倡後在1944年1月11日國會演講時總結的人民的八項經濟權利:工作、食物衣服與娛樂、農民的適當收入、免於不平等競爭和壟斷的自由、住房、醫療、社會保障、以及教育。我們知道人權法案指的是憲法修正案1-10條的關於人權和政治權利,而在羅斯福眼裏,經濟人權法案是和人權法案同等重要的,是人權歷史上的第二次飛躍。羅斯福計劃用立法的方式實現它們,但這個宏偉的計劃至今尚未完成。

相對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明顯落後。比如全民毉保至今沒有完成,爭議多多的奧巴馬醫保轟轟烈烈,但至今還只覆蓋了90%的成年人口。教育方面,高等教育昂貴的學費至今還困擾著大部分的中產階級家庭。住房方面的保障隨著2006年次貸危機而陷入空談。這些都被桑德斯認爲是嚴重不足的。而北歐福利國家模式,在桑德斯眼裏真是“越看越可愛的一塊美玉”。在教育上,他提出公立大學完全免費,醫療上,提出全民醫療保險。因此,桑德斯強調美國應該大規模加稅,特別是對最高收入人群的收入遞進稅率應該加到90%(目前是40%左右),對財產稅的遞進稅率也應該增加到65%(目前也是40%左右),同時也要提升最低工資,這樣通過大規模的劫富濟貧,來應付建成北歐式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龐大開支(北歐國家的平均稅率在40-50%之間)。

而在政治上,桑德斯所希望的也是一種全新的政治,我們可以叫它做參與式民主(participatory democracy)[2]。在他看來,在舊的政治體系中,人民通過選票選擇出代議人(總統或議員),由代議人幫助人民作決定。這種方法選出的代議人,無何避免地會受金錢政治的影響。儘管從美國選舉歷史中看到,大富翁和籌款能力更高的人不一定能獲得最後勝利,但能獲勝的一定都有很高的籌款能力。這樣,桑德斯認為,這些代議人會無可避免地受到1%的影響,成為金錢資本的代言人。(寫這些很順,因為就是我們以前課本教的)。而桑德斯自己崇尚的參與式民主,是依賴於草根,而非大財團。

他認爲,在新世代,通過互聯網,這種參與式民主是可以實現的,這首先就反映在籌款上。他雖然70多嵗,但卻很善於利用互聯網。比如他的籌款,很大部分來自一個叫ActBlue的眾籌網。在他到1月底爲止的7500萬的籌款額中,來自小額捐款的佔72%之多(小額捐款指低於200美元的捐款)。而來自政治組織的只有區區3萬美元,對,只有3萬美元來自政治組織。而希拉里的籌款中,1億900萬美元中,78%來自大額捐款。政治組織籌集的款項高達4800萬美元[3]。可見雙方的政治基礎是如何相差懸殊。桑德斯看來,這種通過草根的籌款是實現參與式民主的第一步。因爲只有擺脫了大企業大集團的金錢控制,才能真正由“人民”作主。

而希拉里,無疑是傳統民主黨人,即便在2008年奧巴馬和希拉里之爭中,奧巴馬看起來受到左派的追捧,但實際上奧巴馬立場即便是比希拉里左,也左不了多少。即便從競選綱領上看,奧巴馬的“改變”,實際上是極爲有限的改變。與現在桑德斯的革命式“改變”相差甚遠。而希拉里即便和奧巴馬有所不同,但同為建制派人物,加上她也在奧巴馬手下做了4年的國務卿,自然是要維護奧巴馬的體系[4]。她會繼續堅持“漸進”地改變社會。於是在這次辯論中,就成了“革命”派與“繼承”派之爭。

辯論先從國內政治開始。交鋒的焦點之一就是 希拉里所熟悉的醫保問題。桑德斯認為奧巴馬醫保(Obamacare,Affordable Care Act)是不足夠的,他提倡的方案是每個人多付500美元,然後得到5000美元的醫療減免,讓醫療覆蓋全民。但希拉里指出,根據經濟學家的計算,桑德斯的方案是在經濟上不可行的,這種計劃只能淪爲畫大餅。桑德斯迴避了是否可行的問題,卻堅持醫療保險是一種權利,而不是一種特權。希拉里反駁中強調,現在的奧巴馬醫療計劃,以前叫做希拉里醫療計劃,她當然知道這個醫療計劃實際操作起來有多困難(事實上除了經濟上的困難之外,還有政治上的困難和法律上的困難)。而桑德斯不滿意經過逐步積累而得到的成果,而要一個全新的醫療保險計劃,無異於天方夜譚。

辯論進入第二個焦點,居然以中國人的老朋友基辛格為中心。在上一次辯論中,雙方已經提過這個問題(但雙方沒有就此爭辯),這次談到美國的外交路線的時候,雙方終於為此駁火。

起因是在去年希拉里出版的書中,高調讚揚基辛格,認為他是一個尊重國家主權和支持民主政府的外交家,她認為基辛格的貢獻是正面的,特別是開啟和中國的正常關係。。然後,希拉里為基辛格表揚過自己的外交成就而洋洋自得。

桑德斯身為左翼人士,對基辛格的評價截然相反,他記住的是基辛格在越南戰爭、轟炸柬埔寨和推翻智利總統阿連德上的作用。他針鋒相對,一方面指和中國的交往導致美國喪失了工作機會,更直指基辛格在柬埔寨的轟炸是世界最糟糕的“種族屠殺”之一[5]。他又指責基辛格是一個言行不一,一方面揚言越南戰爭失敗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渲染中國極權主義威脅論,一面又背地裡和中國交易,打通中美關係。他為基辛格“不是自己這種人”感到高興。

除了意識形態之外,桑德斯對基辛格的攻擊的主要目的還是要在國際關係方面一挫希拉里的銳氣,邏輯是我根本不鳥基辛格,你說基辛格讚許你,自然算不得什麼。

討論到中國,順便說一說他們對TPP的態度。很多人說希拉里也反對TPP,但我肯定那不過是希拉里的競選語言而已。希拉里豈有不知道TPP對美國的重要性?但桑德斯則不然,他是全心反對TPP的,而且還一併反對自由貿易(包括WTO)。

接下來,雙方又為敘利亞問題交鋒。希拉里再次對桑德斯不熟外交而發動攻擊。她提及桑德斯在日前對敘利亞所提出的觀點,即邀請伊朗派出軍隊和沙特土耳其等一起再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表示難以置信。她指出允許伊朗軍隊進入敘利亞,接近以色列本身就是極為冒險的行為,何況桑德斯還提出讓宿怨的沙特和伊朗並肩作戰,簡直異想天開。桑德斯連忙申辯,現在敘利亞最需要的是阻止人道主義災難,因此結束戰爭是最重要的,這是他的出發點。

由這段辯論可見,如果說桑德斯在內政上的理想主義還算有一定吸引力的話,那麼他在外交上的理想主義真是可以用天真形容。

高潮在最後,希拉里總結中攻擊桑德斯,桑德斯對奧巴馬的攻擊令人難以容忍:他又說奧巴馬是弱的總統,又說奧巴馬“令人失望”,不但批評奧巴馬醫保,還批評奧巴馬的外交政策。“這些話可能從共和黨人中說出來,但沒想到桑德斯作為一個民主黨人,也會這樣說民主黨的總統”。

桑德斯顯然被激怒了,“國務卿女士,這是一個低劣的攻擊(low blow)”,自己雖然是奧巴馬的朋友,但不代表處處都要同意他的觀點。“我們兩個中的一個曾經站在奧巴馬的對立面,這個可不是我”。(這是指2008年希拉里和奧巴馬競選民主黨候選人之事。)

希拉里回應道,我們面對的世界不是一個“單一問題”的世界,自己也不是處理“單一問題”的總統候選人。美國面臨的挑戰很多,但需要全面和系統地解決,不能只是解決一個問題而不理會其他問題。自己作為奧巴馬的繼承者,必定依照奧巴馬的道路上進行改進。

通過這場辯論,雙方的策略都已經非常明顯。至少在初選階段,希拉里會繼續以奧巴馬的繼承者的身份選戰,攻擊桑德斯對奧巴馬的否定,以鞏固少數族裔和支持奧巴馬的左派的票源,也促使奧巴馬進一步支持她。而桑德斯作為非建制派,儘管不希望完全否定奧巴馬,但也難以擺脫“否定奧巴馬路線”的“被定位”。但桑德斯的票很多來自新湧現的投票者和獨立選民,這些新增的選民基礎是否能抵消“背離奧巴馬路線”所引致的損失,將是下一階段選戰的成敗關鍵。

民主黨的第三場選戰在内華達(2/20,星期六),這是一個封閉式的黨團會議的州。這就是說只能註冊為民主黨人的選民可以參加黨團會議(艾奧華州的黨團會議叫做半封閉式,即便註冊為獨立選民的也可以參加黨團會議)。當然,實際上選民登記成爲哪一個黨選民或者獨立選民是自己定的,甚至可以在選舉當天臨時改,沒有人會核實你是不是真的民主黨選民,這不免存在漏洞。但根據歷史統計,美國選民極少會利用這個漏洞。我感覺美國政客在千方百計找漏洞的方面比中國聰明,但是對一般美國人來説,就“笨”得多。

內華達選戰在四場超級星期二之前的選戰中是最不受重視的一場。這既和它票數有限有關,也和其選舉代表計算的方法的複雜有關。它的投票大致和艾奧華差不多,但有時結果會很奇怪,最後得到代表票和各個選區的大小和對應的代表票分配有關,而且具體的計算方法也不公佈[6]。這樣的結果是,在民選(指選民投票的比例,由出口民調得出)上贏了,不等於在代表票中會贏。2008年,希拉里在民選票中贏了6個百分點,但是最後在代表票中反而以1票之差輸給奧巴馬。今年内華達民選代表票有35張,超級代表票有8張,其中3張已經給了希拉里(我以前說過,這些超級代表票以後可能還會改)。

可能是這個原因,在內華達的民調也特別少,這和第四站南卡形成天壤之別。目前,兩人在內華達的民調是平手,這意味著即便有人勝利,也不太可能大勝。看來第四站南卡之戰才是雙方選戰的重點。

希拉里和桑德斯的競爭之激烈,令很多人都跌破眼鏡。但平心而論,對希拉里來說還不一定是壞事,只要她能勝出選舉。希拉里在選前被一致看好,按照原先的節奏順利拿到提名的話,不免讓人感覺希拉里的競選太過沉悶。無法煽動起選民的熱情,這對她在大選中並非好事。現在桑德斯的出現,既為民主黨帶來新的選民基礎,又迫使希拉里更為努力地準備選戰。如果保持這種節奏,雙方不出現惡劣的負面選戰的話,如果希拉里還能取勝,對民主黨在大選中的勝利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1]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the-fix/wp/2016/02/11/transcript-the-democratic-debate-in-milwaukee-annotated/

[2] http://www.truth-out.org/opinion/item/31816-bottom-up-politics-bernie-sanders-and-the-dream-of-participatory-democracy

[3] https://www.opensecrets.org/pres16/

[4]這令我想起在當初希拉裏宣佈參選的時候,幾個對美國政治毫無了解的加拿大華人評論家(陶某與晨某等)口口聲聲說希拉裏最大的任務就是距離奧巴馬有多遠是多遠,我當時就說這真是無知者無畏。

[5] http://www.slate.com/blogs/the_slatest/2016/02/11/bernie_sanders_criticizes_hillary_clinton_on_henry_kissinger.html

[6] http://action.nvdems.com/page/content/caucus_faq/



from 蝸藤說美國 http://liwoteng.blogspot.com/2016/02/2016_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