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5 October 2022

中國尋求一種服從於國家及其統治者的世界秩序

原文標題:China seeks a world order that defers to states and their rulers
原文作者: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Vol. 445, Iss. 9317)
發表日期:2022年10月15日


***本譯文版權歸作者/刊登機構所有。***

習近平希望減少全球干涉主義

習近平表示,中國引領“全球治理改革”並“向舞台中央靠攏”的時機已經到來。現行秩序的捍衛者正準備迎接一場關於誰的規範將主導 21 世紀的競賽。一些人懷疑中國的目標是否是用自己的規則取代現有規則。他們有可能忽略了一個已經在進行中的中國計劃,,即讓現有秩序做得更少,完。

與北京和上海的知名學者談論世界秩序,他們會抱怨西方的干涉。他們指責美國及其盟友將對人權的痴迷強加給一個原本溫和的秩序,而這個秩序最初的使命是幫助各國和平共處和貿易。中國聲稱自己是現狀的捍衛者,並稱美國是其破壞者。但在這看似簡單的抱怨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野心。中國的目標是逆轉幾十年來為確保政府、國際機構和私營公司行事合乎西方稱之為“普世價值”的核心原則而做的努力。

中國的野心在聯合國最為具體,它是安理會五個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之一(用外交術語說就是五常,包括美國、英國、中國、法國和俄羅斯)。為了支持他們的觀點,即西方干預是對過去傳統的災難性破壞,中國學者指出,西方人認為基於利益的現實政治是通往穩定秩序的途徑。中國領導人讚揚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他呼籲政府尋求 "平衡",通常是通過接受 "有時對立的價值觀的合法性"。這和中國“相互尊重”和“互不干涉”的呼籲有相似之處。

中國官員對美國及其盟友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亞的干預行動表示蔑視。他們對這些行動反映了 "保護責任 "的說法特別反感。這一理論要求各國在發現種族滅絕、戰爭罪、種族清洗或反人類罪時採取行動。中國和其他聯合國會員國在2005年簽署了這一原則。但中國學者指出,在如何定義觸發保護責任的人道主義緊急情況,以及如何組織干預行動方面,五常之間沒有達成共識。他們聲稱,這使得保護責任成為一項 "空洞的原則"。與此不無關係的是,種族滅絕或反人類罪等術語在北京引起了警覺。一些西方國家的政府和議會已經用它們來描述在新疆對維吾爾人和其他穆斯林的系統性歧視,從再教育營的應用到旨在降低維吾爾人出生率的脅迫性運動的推行都在此列。

中國對法國提出,獲得聯合國106個成員國支持的提案不感興趣。根據該提案,五常將共同承諾在涉及大規模暴行的危機中不使用否決權。中國官員也沒有支持拜登政府的呼籲,即五常應將否決權保留給“罕見、特殊的情況”。 9月下旬,在戰火紛飛的聯合國大會期間,法國在安理會就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後使用否決權實現 "有罪不罰 "進行了緊急辯論。中國並不支持。儘管中國聲稱在烏克蘭問題上保持中立,並在譴責俄羅斯侵略的大多數聯合國投票中投了棄權票,但中國官員一直在宣傳俄羅斯的觀點,即這場戰爭是由美國和北約軍事聯盟挑起的。

駐北京的外交官說,中國的目標是看到西方團結瓦解,制裁無法讓普京為他的侵略戰爭付出代價。特使們表示,這是因為如果中國對台灣發動攻擊,它本身可能會面臨制裁。與以往一樣,中國主要關注的是中國。早在它開始將歐洲的弊病歸咎於北約的擴張之前,它就譴責美國在亞洲的防務聯盟是不受歡迎的入侵。 2014年,習近平先生直言不諱地宣布:“亞洲事務應該由亞洲人民來辦。”

中國對價值觀的警惕性超出了戰爭與和平的範圍。它反映了從聯合國維和到發展援助的所有觀點。在中國官員口中,少數傲慢的西方民主國家,包括雙手沾滿鮮血的前殖民國家,劫持了國際秩序,將他們的價值觀作為良好政的府唯一形式加以推廣。這種說法需要忽視發展中國家幾十年的基層運動,包括反腐律師、環保組織、女權主義者和其他活動家。然而,隨著許多自由民主國家把目光轉向國內,對新興地區失去興趣,中國領導人感到有機會創造一個簡化的、以利益為基礎的世界秩序。

北京大學前國際研究院長賈慶國是一個國家諮詢機構的常務委員會成員,他將西方的行動主義追溯到冷戰結束後。他說,1998年北約國家干預科索沃時是一個關鍵時刻,儘管未能獲得聯合國的授權。然後是美國領導的對伊拉克的入侵。他認為,為了和平,中國希望回到一個基於國家主權的秩序。這意味著一個 "尊重中國核心國家利益,特別是中國的國家統一權利,以及中國管理自己內部事務權利的世界秩序。" 不幸的是,也許是為了轉移國內分歧的注意力,“美國政府選擇強調世界秩序的意識形態方面,” 賈先生說。

他讚揚了 "聯合國創始人的智慧",給予五常否決權,以防止大國走開和單獨行動,就像國際聯盟發生的那樣。他承認,今天分裂的五常可能難以授權進行干預。“如果他們不能達成一致,那麼我們可以等待。” 這就是當前國際政治的現實,他繼續說。“而且通常情況下,沒有行動比行動更好,就像美國入侵伊拉克的情況一樣。”

中國外交官要求尊重五常。在最近的一次辯論中,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張軍稱安理會是“多邊安全體系中最權威、最具合法性的機構”。同樣是這些外交官,他們越來越願意借用冷戰時期的蘇聯論點。張先生指責那些在其他國家門口豎起 "自己的安全柵欄 "的國家,忘記了安全是“不可分割的”。在冷戰時期,這種說法是對北約擴大和美國導彈防禦可能破壞蘇聯威懾力的埋怨的話中話。當俄羅斯人談論 "不可分割的安全 "時,他們的意思是大國需要對鄰國的安全安排擁有否決權。

這種語言已成為今年中國說辭的主要內容,因為官員們難以解釋中國所謂對領土完整的尊重與它未能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間的矛盾。他們試圖通過指責美國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斯雷布雷尼察和盧旺達維和行動慘遭失敗後,西方國家推動了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改革,強調對平民的保護。中國為向聯合國維和任務派遣的部隊多於其他五常成員而感到自豪。但它也有規範方面的野心,智庫國際危機組織的聯合國主任理查德-高文(Richard Gowan)報導。在安理會的辯論中,中國質疑為什麼人權監督應該成為藍盔部隊的任務之一。 高文先生說:“中國的立場是,維和人員是為了支持東道國。”

在發展領域,中國主張尊重統治者的意見。在8月關於非洲的一次辯論中,張先生敦促世界信任非洲政府,並通過它們提供大部分援助。這位大使宣稱,“援助不應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也不應無休止地對非洲民主進行指責,然後他還表示,聯合國對蘇丹和索馬里等問題國家實施的武器禁運阻礙了強大的安全部隊的出現,這讓外交官們大吃一驚。

不久前,許多發展專業人員擔心,中國提供的不附帶任何條件的大量貸款是對“準則(conditionality)”的主要威脅,“準則”是將援助項目與良好治理或高環境和勞工標準掛鉤的行話。擔心的焦點是習近平先生在2013年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通過該倡議,中國為發展中國家的公路、鐵路、水壩和其他基礎設施提供了數千億美元的貸款。現在,中國的經濟正在放緩,意味著現金供應減少。一些項目出現了問題,引發了當地人的反華抗議。

中國已經適時改變了策略。在2021年聯合國大會的一次講話中,習近平先生公佈了一個新的 "全球發展倡議"(GDI),使中國與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保持一致。在解釋全球發展倡議的啟動時,一位國際官員說,“一帶一路”相當於中國在做它本來就想做的項目,然後 “期望每個人都能在北京出現並說'謝謝'”。他說,這項目產生的合法性並沒有像中國所希望的那麼高。

儘管《全球發展倡議》的細節仍然模糊不清,但它推動了中國關於讓每個國家找到自己的發展道路的長期論點:即不評判獨裁者的簡寫。中國已經敦促幾十個國家成為“全球發展倡議之友”。一位長期從事發展工作的官員說,“一帶一路” 是一個品牌名稱,用於將許多雙邊交易縫合在一起。 全球發展倡議是中國在“玩多邊遊戲,講語言,塑造敘事,重新定義普遍接受的概念”。

聽從多數人的意見是中國最最喜歡的主題。在141個國家的政府在聯合國大會上譴責對烏克蘭的入侵後,中國的外交官警告西方國家的特使不要過於自信。他們說,看看那些支持俄羅斯或投棄權票的國家:它們代表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外交官們指責中國賄賂和欺凌其他國家,讓他們[按中國的意思]投正確的票。一位歐洲人回憶說,一個發展中國家的駐聯合國大使稱中國是 "我背上的1000磅的大猩猩"。

高文先生補充說,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不斷壯大的反對西方制裁的國家聯盟。中國的說法是,敘利亞或委內瑞拉的人道主義災難是由制裁造成的,而不是由其統治者造成的。如果中國在聯合國的影響力繼續增強,多邊制裁將變得越來越少。
 
合作的風險

對於國際機構來說,與中國合作是有風險的。米歇爾-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 在5月參加了一次由官方策劃的視察新疆之行,這讓中國感到高興,但也讓西方政府和人權組織感到震驚,新疆之行後她沒有尋求連任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的職務。在離任前幾分鐘,她發布了一份由其工作人員撰寫的關於新疆的嚴厲報告,稱中國可能在那裡犯下了反人類罪。作為回應,中國暫停了與她的機構的合作。

世界衛生組織不願意在大流行病問題上挑戰中國,這對其信譽造成了揮之不去的傷害。儘管有人懇求,中國還是隱瞞了有關早期人類病例和野生動物交易的數據,而這些數據是了解武漢首次爆發的疫情,從而防止未來大流行病爆發所必需的。相反,中國官員宣揚病毒來自美國軍事實驗室的陰謀論。

中國經常談論自己是聯合國基金的第二大捐助國。如果看 "分攤會費",類似於會員的基本費用,中國在名義上是第二大的。但是,即將發表的洛伊研究所的一篇論文發現,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計算,中國的捐款大約只有英國、法國和俄羅斯的一半那麼慷慨。中國通過信託基金進行其他選擇性捐贈,使其對特定項目具有影響力。

在糧食安全等領域,中國專注於為本國人民購買糧食儲備,卻幾乎無視多邊努力。截至 9 月下旬,在全球糧食危機中,中國已於 2022 年向世界糧食計劃署捐款 1,080 萬美元,而美國的捐款為 50 億美元。
 
讓中國感興趣還有另一場數字之戰:它的競選活動是填補更多聯合國職位。西方外交官承認,中國有權尋求高級職位。讓他們感到震驚的是一些被任命的中國人如何使用他們的職位。許多政府私下指責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的中國負責人瞿冬玉淡化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個巨大的糧食生產國對糧食安全的影響。他們推測其目的是為了使中國的盟友普京先生免受批評。
 
據報導,中國熱衷於通過聯合國的初級專業人員計劃,為中國年輕官員提供數百個為期兩年的職位。這是很合理的。美國在任何時候都會資助120個這樣的職位,而且與聯合國的規模相比,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人數不足。不過,中國官員的大量湧入還是讓內部人士感到擔憂。他們承認,聯合國的許多項目反映了一種自由主義的精神,比幾十年前更加關注婦女、兒童和少數民族的權利。如果 "真正的多邊主義 "獲勝,對婦女、兒童和少數民族權利的關注將會停止。
 


原文網址:https://www.economist.com/special-report/2022/10/10/china-seeks-a-world-order-that-defers-to-states-and-their-rul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