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3 November 2012

陳文敏:香港提釋法是走回頭路

制度過時欠透明 內地學者也促廢
信報   2012年11月13日

當香港須要解決一些法例條文爭拗,例如雙非問題時,親中人士往往支持提請人大釋法。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接受本報專訪時明言反對釋法,並指當大陸已有學者提出應廢除釋法,香港還要依賴釋法,是走回頭路的表現。對於近日親中人士不斷提出「一國」大於「兩制」的言論,陳文敏反指本港法治體制內早已照顧到「一國」事宜,毋須擔心。

陳文敏直指,釋法和修法結果差別不大,「人大釋法在國內亦有爭議,那為什麼你有修法程序不用,而要用上一個不透明的釋法制度?」據陳文敏所述,釋法制度源於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剛剛引入法治觀念,但各地司法人員質素參差,兩個不同城市,可以將同一條法例作不同詮釋,加上修改法例需要一段時間,所以須引入釋法程序,以有效的方法一錘定音。

「一國大於兩制論」彰顯民粹

「釋法只是中國走向法治的初期一步,但改革開放至今已經三四十年……修改《基本法》則須辯論、諮詢,但釋法則只是人大自己討論,毫無透明度……我們實在不應走回頭路」。陳文敏甚至乎指出,當國內亦有學者對釋法有保留,香港仍走釋法的路,「不單幫不到我們自己,也幫不到大陸」。

近日一些親中人士不斷對一國兩制和法治問題發表言論,引起很大迴響。無論是港澳辦前主任魯平說:「如果沒有內地的支持,香港就會變成一座死城」、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指「港獨像病毒般蔓延」,抑或律政司前司長梁愛詩兩番抨擊本港司法界,陳文敏認為這些言論都一脈相承,彰顯着一種「民粹主義」。

陳文敏指所謂「港獨」的猜想不切實際:「市民舉米字旗純粹表達對政府不滿,改善管治後問題自然迎刃而解。」而這些「一國」大於「兩制」的言論,都是從「港獨」的恐懼中放大出來。

陳文敏直言親中人士根本無必要說什麼「一國」大於「兩制」的話,因為「一國」事宜早在本港體制內照顧周到。例如去年終院法院審理的剛果案(剛果共和國在港被美國對冲基金追債案),全國人大常委會應特區政府之請釋法,確定本港須跟從中國的外交政策,給予剛果共和國享有絕對豁免權。

陳文敏說:「中國政府的論據可透過律政司在上訴庭彰顯出來,如在剛果案中,就釐清了什麼是屬於「中央政府管理的事務」和「內地與特區關係」的事務(《基本法》中定明需要人大常委釋法的範疇)。」

對於有人提出《基本法》本身蘊含大陸法的元素,法官判案時不應只考慮普通法,陳文敏批評這番言論:「法律在香港行使,不用普通法用什麼?坦白說,我仍然未看到什麼是『中國法』模式,他們解釋法律時,往往只是以政治掛帥。」

梁愛詩批評法官 立會邀解釋

另一方面,法律界郭榮鏗昨天與傳媒茶敍時亦提到釋法的問題,他直言「釋法是政治程序,而不是司法程序」,批評釋法既不透明,亦沒有規範。他指,剛果案已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基本法》亦定明終審法院可向人大常委提請釋法。郭榮鏗呼籲,人大常委宜提高人大釋法的透明度,令到釋法程序更有說服力。

對於梁愛詩的言論,郭榮鏗質疑為何特首梁振英和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對此不發一言,「是否因為梁愛詩有後台?」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正草擬信件邀請梁愛詩出席會議,就她兩番有關司法界的言論解釋,並希望對方出席,因為梁作為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有憲法地位,須要對其言論負責。

郭榮鏗又關注到有議員愈來愈不尊重《議事規則》,特別是民建聯葉國謙提出「剪布」動議,郭榮鏗質疑這是違憲的做法,嚴重剝奪議員行使權力。他不排除提出司法覆核,不過希望這只是最後一步,現在先要在公眾引起更多討論。 


from Vicsforum - One man's forum 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2/11/blog-post_3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