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2 October 2022

港人台北聚首悼李怡 本土派青年落淚嘆:喪失明白我們的人

香港著名時事評論家、作家李怡,本月初在台北逝世,享年86歲。家屬今天(22日)為李怡舉行公祭,逾百人到場致意。台灣的總統蔡英文、監察院院長陳菊、文化部、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均有送上花牌。身在台灣的香港學者和傳媒人,如周保松、沈旭輝、黃毓民、葉一堅、林榮基等亦有到場送別李怡。

靈堂中央擺放李怡穿上灰色西裝的照片,兩側投影播放著李怡的舊照,包括他與太太梁麗儀、好友倪匡等合照,並有生前的受訪片段,四周則佈滿了花牌。公祭時間約一小時,人潮不絕。

喪失明白抗爭者心聲的人

其中一位前來道別的是,20多歲的港人阿風(化名),他自言是本土派,自2014年參與政治運動。他記得,2016年的時候很好多人反對本土派的作為,但李怡很明白他們。「我記得他講過:『我們不是因為成功爭取自由而出來,而是因為出來感受到自由。』」阿風邊說邊抹走眼角的淚水。

到台灣兩年多、正在讀書的他不時閱讀李怡的文章和訪問,知道李怡對香港的未來是悲觀但積極的。留意到李怡9月中旬在Facebook連載的自傳《失敗者回憶錄》暫停數天,稱無大礙不勞牽掛,阿風未有料到兩星期後竟傳來噩耗,為之悲傷。他認為李怡的逝世,是喪失了一個明白他們、明白抗爭者心聲的人。

少了敢於作評論、提出見解的人

在黑壓壓的人潮中,70歲的楊寶熙一頭花白髮絲尤其顯見。她於七十年代出任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屬擁戴毛澤東的國粹派。學生時代,她邀請李怡擔任講座嘉賓,視李怡為「學習榜樣」、「青年導師」,李怡創辦的左派雜誌《七十年代》對她影響甚深。

李怡1981年就脫離左派,楊寶熙則是許多年後才投身香港民主運動。2016、17年,楊寶熙跟朋友想做個學運回顧,訪問李怡,這才又再聯絡。2019年反送中運動爆發,楊寶熙組織過銀髮族遊行,到英美領事館遞信,李怡都有參加。

楊、李二人於2020年、2021年先後到了台灣。楊寶熙在李怡去年底動手術後探望過他,後來再有聽聞李怡身體狀況欠佳,但見回憶錄仍然連載,就想著遲點再找李怡,卻沒想到已是天人永隔。

來到靈堂,她望向李怡的遺照,坐下來好一陣子,「想畀情緒消化吓,想喺嗰個mood耐啲,懷念也好、唔捨得又好。」她形容:「我親共嘅時候,佢係我嘅青年導師;到佢反共時,佢仍然係我嘅導師。」她慨嘆李怡辭世對香港而言是損失,少了一個敢於作評論、提出見解的人。

非常願意聆聽年輕人

公祭不過一小時,從事人權工作、在中國大陸被關押5年的台灣人李明哲也前來致意,並留到最後。他自2013年起閱讀李怡在《蘋果日報》寫的文章,深感李怡的人生,從左派走到民主派,彷如見證著香港的民主史,形容其逝世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李明哲對於李怡的印象,是一生追求公義的人,對於年輕人、本土派的主張,也非常願意聆聽。李明哲記得李怡寫過:「成功不是終結,失敗不是終結,唯有勇氣才是永恆。」(引述自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李明哲覺得,這句話對自己也是很大的鼓舞。

1936年生於中國廣東省的李怡,1948年移居香港。他孜孜不倦筆耕逾一甲子,直到逝世兩星期前仍在網絡上更新自傳《失敗者回憶錄》,回溯年少時的左傾歲月以至1981年脫離左派獨立出版、評論兩岸三地的關鍵社會政治事件,也談他所認識的黎智英、曾鈺成、梁天琦、張敏儀等。

最後更新的文章題為〈想忘記,又不能忘記的過去〉,回憶2019年反送中運動,寫自己的憤怒與痛心,總想叫年輕人不要以卵擊石地衝突,但說不出口也寫不出來,「因為我知道這些勇敢的年輕人,在和平的手段用盡而得不到政府的回應時,他們只有在抗爭中才感到自由,才體驗到不相識手足的真正友誼。」他又自言,反送中運動令當年83歲的他對香港有了全新的認識,相信強權可以壓制覺醒了的人的行為,但壓制不了這種覺醒。



from 大城誌 https://hkcitycreation.com/2022/10/22/%e6%b8%af%e4%ba%ba%e5%8f%b0%e5%8c%97%e8%81%9a%e9%a6%96%e6%82%bc%e6%9d%8e%e6%80%a1%e3%80%80%e6%9c%ac%e5%9c%9f%e6%b4%be%e9%9d%92%e5%b9%b4%e8%90%bd%e6%b7%9a%e5%98%86%ef%bc%9a%e5%96%aa%e5%a4%b1%e6%98%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