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6 February 2012

美國將打擊目標對準中國企業


2012 02 03 13:45
美國將打擊目標對準中國企業
在美國國會就人民幣匯率問題無休無止的糾纏之後﹐人們在貿易戰場上正在聽到的聲音是﹐美國的攻勢終於推進到中國堡壘的大門前。
在全美各地企業負責人的催促下﹐美國貿易官員們對美中商業沖突的核心環節──受到大量保護和補貼的中國國有企業﹐發起了協同攻擊。這些企業不僅在中國﹐也在全球競爭中正對美國公司造成沉重打擊。
中國美國商會會長孟克文(Christian Murck)說﹐美國對待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的態度已經發生了改變﹐這是一種好的變化。中國美國商會代表著美國公司的利益。
美國信息技術產業理事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Council)的諾伊弗(John Neuffer)說﹐這是某種範式改變﹔中國正在助國內生產商一臂之力﹐我們認為這對外國公司是歧視性的﹐大家正共同努力與中國這種做法進行鬥爭。該協會的成員企業受到了中國產業政策的不利影響。
美國早就該更加關注北京控制中國市場的努力了﹐美方這一態度轉變終於在大選年成為了現實﹐儘管它來得很出人意料。現在的問題是:美國除了說狠話外還能做什麼?
談到說狠話﹐在日內瓦、香港、北京和許多其他地方的講壇上﹐美國國防部、貿易代表辦公室和其他政府部門的高級官員們都曾頻頻向中國發出警告。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在紐約說﹐美國希望全球商務領域能夠實現競爭中立﹐她發出警示說﹐國有企業進入全球市場不僅僅為了獲利﹐也是在代表國家建立並運用其國家力量。
美國國務院的最高經濟事務官員霍馬茨(Robert Hormats)在華盛頓對一批美國企業說﹐中國模式造成的貿易扭曲對美國公司不利……對美國就業和競爭力構成了直接威脅。他在北京也重復了這種批評。
上個月在瑞士達沃斯﹐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稱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及其補貼和扭曲對中國的貿易夥伴們非常有害﹐美國總統奧巴馬此前在其國情諮文中也表達了這種觀點。
美國貿易代表去年12月對國會說﹐與中國的貿易摩擦正日益可追蹤溯源到中國的產業政策上﹐這些政策以可對貿易造成扭曲的政府行為來提振或保護中國國有企業和國內產業。
北京拒絕接受這種批評﹐它說中國只是在用其他國家已經在使用的方式發展自己的經濟。中國說的並沒錯﹐俄羅斯和巴西等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都有國有企業﹐美國也嘗試了這種模式。
中國有別於其他國家的是它的國有企業無處不在且規模龐大。國有企業有大額政府補貼以及融資、稅收、監管優惠的支持﹐在中國的自主創新行動中處於中心地位。它們還強化了共產黨領導人的權力﹐因為中央級國有企業及其成千上萬的子公司、相關實體都是由這些領導人控制的。
對國會負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說﹐這個龐大帝國約佔中國非農GDP的一半。
所以當一家美國公司進入中國與中國企業競爭時﹐它常常發現跟自己競爭的不是那家公司﹐而是政府。而政府有權批准或駁回這家外商的投資﹐或者是要求這個新來者把技術轉移給中國﹐然後才能進入中國市場。對於政府來說﹐這是一種便利的競爭優勢。
打不敗他們﹐就跟他們同流。通用汽車(GM)、大眾汽車(Volkswagen)和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等公司就是這樣做的﹐它們各自跟中國的國有企業組建了合資公司。中國的大公司在美國等其他國家也有投資。在政府大額補貼支持下﹐它們常常利用低價優勢同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爭奪國際合同﹐有時候它們用的正是其從那些合資企業當中獲得的技術。
在新的五年規劃中﹐中國走得更遠﹐列出了政府計劃在其中佔據主導地位的關鍵新興產業﹐並準備了數千億美元的補助資金來支持這一行動。
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說﹐可以說中國加大了賭注﹐賦予了國有企業更加顯要的角色。
那麼怎麼辦呢?
因擔心報復﹐美國企業不會正式談論它們在中國遭遇的麻煩。但已經有一些高管越來越多地大聲提出﹐美國自己是不是也需要更多地制定以政府為主導的產業政策。
貿易專家說﹐制定中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等新的貿易協定﹐將建立起市場準入更寬鬆、但對國有企業的約束更嚴格的貿易俱樂部。這給中國發出的資訊就是:想進來﹐你就得改變。但中國知道它的巨大市場將會繼續吸引投資﹐所以它可能會直說:不用了﹐謝謝。
另一些人提出﹐如果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締結雙邊投資條約﹐則有可能鼓勵中國更快地消除市場壁壘。但這種鼓勵要大到足以讓中共政治局自願放棄它對中國商務活動的幹預才行。
美國國務院的霍馬茨說﹐我沒有特別靈驗的答案﹔但如果他們堅持這些方針﹐則有可能導致全球貿易體系趨於內向和保守﹐這將對他們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
一位行業觀察人士說﹐沒有誰希望看到貿易戰打響﹐但大棒的效果可能好於胡蘿蔔。他說﹐我們最能控制的是我們的邊境和美國市場的準入﹔如果我們自己不承受一定的痛苦﹐那就沒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而在此時﹐美國正用言語的破城槌猛擊中國堡壘的大門。但單靠語言能突破多少東西是很難預料的。

John Bussey




from 椰子樹下打盹的哲學家 http://tw.blog.yahoo.com/mesg/mesg.php?type=error&key=article_not_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