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3, 2025
中俄朝首领罕见同框 专家析北京阅兵反效果
大纪元
9月3日(周三),中共在北京举行阅兵式,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罕见与中共党魁习近平同台现身,引发国际关注。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发声直指他们正在密谋反对美国。专家指,川普是对中俄朝发出双重警告,意味着对俄乌战争的性质有了重新的定位和评估。
在今天(9月3日)的北京阅兵式上,习近平登上天安门城楼后,普京站在习近平的右侧,金正恩站在习近平的左侧。对照2015年9月3日的北京阅兵,习近平左侧坐的是中共现任及退休大员,右侧坐的才是外宾。
这次是习近平、普京和金正恩三人首次同台现身。加上参加阅兵式的还有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号称新“邪恶轴心”中俄朝伊的国家领导人同场引发国际关注。
习近平在阅兵前发表的讲话不足千字,当中特别提到“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
美国总统川普周三在社媒“Truth Social”发文,请习近平代向普京和金正恩致以“最热烈的问候”,他说,“因为你们正在密谋反对美国。”
川普认为,需要回答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习是否会提及美国为帮助中国从一个极不友好的外国侵略者手中,“争取自由而提供的大量支持和‘鲜血’”。(链接)
此前川普受访,谈及中俄朝领导人在北京阅兵式同台露面时表示,“完全不担心”包括中、俄在内国家形成反美轴心,因为美国有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强大的军力。
旅美政论家唐靖远对大纪元表示,川普所发出的这条推文,应是发出了双重的严厉警告。第一个警告是冲着习近平来的。他说习近平会不会提到美国当初对中国抗日战争给予的巨大的帮助等等。事实上,习近平根本就没有提,相反还在讲话之中,含蓄地威胁究竟是要对话还是要对抗,究竟是要共赢还是要零和等等。这其实暗指与美国的战略竞争。
唐靖远说,川普相当于含蓄地指责习近平是忘恩负义者,中共是忘恩负义的政权。
唐靖远表示,川普另一警告是冲着普京和金正恩来的,说他们在密谋反对美国,因为普京和金正恩在联手推动俄乌战争。
他认为,由于俄朝联手在推动俄乌战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也威胁到了整个北约的安全。看来川普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并不像他过去所想的那样跟美国没有关系,而是直接反对美国了。川普可能对俄乌战争的性质有了重新的定位和评估。
“中俄朝这三个‘邪恶轴心国’显然已站在一起了。川普嘴上说的是俄罗斯和朝鲜在密谋反对美国,其实是这两国以中共为核心在构建一个反美的阴谋。”他说。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员沈明室对大纪元表示,就金正恩来讲,能够在这样的场合跟其他国家元首在一起,也可以凸显朝鲜并不是外交孤立的。而这些独裁者同台,更重要的是传达出这些反美政权是“团结在一起”的信号。当然这个信号会引起川普的严厉的反弹。
旅澳自由主义学者袁红冰对大纪元表示,中共目前企图阻止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关系缓解的趋势。特别是在俄乌战争的问题上,习近平已经和普京签订好了一个秘密协议,那就是中共支持普京在欧洲方向上收回前苏联时期的所有土地。
而在这次阅兵式上,中共集中大秀其号称新一代武器装备。
悉尼大学副教授冯崇义对大纪元表示,中共的军备展示只会起反作用,整个欧美和民主联盟,都在反对中共穷兵黩武造成对世界和平的威胁,特别是中共在台海、南海滋事,破坏国际秩序,中共秀军事肌肉,会让民主国家鹰派的影响力增加,让鸽派更加哑口无言。
对于中共对抗战阅兵大肆宣传,冯崇义表示,回顾历史,当年日本投降是投降给国民政府,而国民政府是中共谋反推翻的,中共根本就没有资格来纪念抗战。“它跟日本勾结,根本不抗战,在敌后扰乱国军抗战,在后来的内战中,多少抗战英雄都它被杀掉了。他们后来建国后,又杀掉了多少抗战英雄。”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9/%E4%B8%AD%E4%BF%84%E6%9C%9D%E9%A6%96%E9%A2%86%E7%BD%95%E8%A7%81%E5%90%8C%E6%A1%86%7C%E4%B8%93%E5%AE%B6%E6%9E%90%E5%8C%97%E4%BA%AC%E9%98%85%E5%85%B5%E5%8F%8D%E6%95%88%E6%9E%9C.html
宋國誠:九三閱兵 中國「新軍國主義」的鬥牛場
中共「九三閱兵」已經落幕,但大戲才剛開始,全球都在關注這場閱兵背後的野心與意圖;人們看到的是:一面「中國新軍國主義」的大旗已經張開,一幅「中國軍事示威」的畫像已經亮相。
習近平絕不是「為閱兵而閱兵」,而是「為示威而閱兵」,這其中,暗示性的政治訊號要遠勝於軍容的展示。一句話:藉由閱兵,習近平妄想扮演世界領導人的最高地位,儘管這只是一場春秋大夢、一幅鏡花水月。實際上,這是一場借殼上市、搶奪抗戰果實的「篡位閱兵」,不具合法性與正當性,充其量只是一場「世界獨裁者同樂會」,而西方國家元首集體缺席可以證明:獨裁與你合流,民主不與你同在。
據傳日本政府通過外交渠道,呼籲歐洲及亞洲國家謹慎考慮是否出席閱兵式,認為中國的九三閱兵有太多反日成分。實際上,日本的外交運作實屬不智和多餘,顯示日本對於侵華戰爭反思不徹底、謝罪無誠意。但即使日本不做如此外交運作,西方民主國家早已選擇不與獨裁政體排排坐,以「無一出席」表達對中共閱兵的抵制。
中共當然可以舉行閱兵,但請大聲說出:1937年至1945年(民國26年至民國34年),中華民國政府及其所屬國民革命軍,歷經8年浴血抗戰,贏得了日本侵華戰爭的勝利。若非如此,九三閱兵就是「偽閱兵」。
然而,正如我在前述兩文中指出,中共多年來刻意誇大渲染「紅軍」在抗戰中的貢獻,塗改並掩蓋國民革命軍領導抗戰的史實。換言之,九三閱兵就是一場豺狼扮虎、變賊為王的「竄史大作」。然而,為何中共依然狐假虎威、假戲真做?在我看來,中共旨在釋出以下幾個政治訊號。
從「習不穩」到「習很穩」
在近期各方猜測習近平地位不穩的時刻,習近平就是以閱兵來展現他依然掌控大局,一則闢謠,一則壯膽。
從獨裁者「權力演進的倒U曲線」來分析。一個獨裁者,在面臨越過權力顛峰開始向下滑落的時刻,權力的危機感特別深重,這可以從習近平不斷清洗異己得到證明。面對「用人不忠,無忠可用」的困局,習近平借用閱兵可以彌補自身權力失落感,從「習不穩」的傳言中證明「習很穩」。由此觀之,閱兵不是紀念,而是習近平「壯黨求生」的表現。
製造愛國主義高潮
有權力就有儀式。對中共而言,就是有意識、有選擇的從歷史資源中(特別是紅色基因與革命原素),找到有利於凝聚政治共識、聚合政治能量的要素,並將其儀式化。換言之,「儀式」(ritual)就是一種把象徵符號或抽象信仰,轉化為政治教條與單一意識形態的過程。
按照「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8年一篇《增強政治儀式聚合政治能量的功能》文章的解釋,政治儀式主要依靠心理、情感、認知的象徵性活動,發揮宣揚政治價值與整合政治秩序的作用,實現凝聚共識、政治團結、立威樹信等目的。換言之,閱兵,包括把表演者的肢體動作、語言、表情,道具、裝備、出場順序到場面規模、參與人數、傳播媒介等等,統合編輯成為一場訴求「民族復興─中國夢」的表演儀式,目的就是製造愛國主義高潮,誘發集體激情與亢奮。換言之,從「儀式政治學」(politics of ritual)的角度來看,中共藉由閱兵儀式,一方面篡奪抗日戰爭的歷史話語權和歷史地位權,一方面激發更強大的民族主義,藉以鞏固習近平的統治威信。
歷史記憶的政治動員
儀式的政治能量必須訴諸記憶的整編與動員來實現。從「記憶政治學」(politics of memory)的角度來看,歷史記憶往往是政治合法性的「稀缺資源」,具有「永磁性」效力。所謂「記憶政治學」就是對儲存於社會大眾的集體記憶,進行挖掘、利用和重塑,以形成新的集體記憶並加以政治正確化,形成新的政治能量與行為趨力,對此,中共給予一個名稱:「國家記憶」:對個人自主意識的壓制與綁架。一如當年毛澤東「假抗日,真內戰」,習近平就是利用動員、灌輸、激發三種情感策略,以篡奪抗戰勝利果實來補充中共稀缺的合法性。換言之,在「政治正確」的框架中,任何人都不能忘卻國家記憶,個人信仰不得牴觸國家記憶,否則就是叛徒或漢奸,必須接受全民族的譴責與霸凌。
民族主義的鴉片大餐
雄偉的隊伍,壯盛的軍容,機砲集聚,狂嘶吶喊,這種聲光齊鳴、震天嘎響的場面,是對中國人國恥舊恨與民族創傷最好的療癒。88年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屠我中國人民三千多萬,殺我抗日將士百萬生靈;南京大屠殺、731部隊人體實驗、慰安婦…..,國恥不能忘、家仇不可拋。然而,一場大閱兵,猶如一袋又一袋的「國殤鴉片包」,一則減緩國仇焦慮,二則撫慰民族創傷。在吸飽國恥鴉片之後,就是民族主義的復生與膨脹;藉由閱兵儀式的藥性發作,轉化為支持共產黨的瘋癲資源與迷幻士氣。儘管事實上抗戰勝利並非中共所貢獻,而是國民革命軍以血肉換來的成果,也儘管民進黨政府拒辦抗戰勝利紀念,自棄歷史論述的話語權。
槍桿子肌肉主義
毛澤東說「槍桿子出政權」,習近平則「大閱兵秀肌肉」。藉由閱兵,習近平一方展示各種新型武器以證明其推動「軍事現代化」的成果,一方面藉由影像傳播向全世界展軍威、秀決心,擺出「中國不好惹」的姿態,表達「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信念,對此我稱之為習近平的「肌肉主義」。換言之,習近平藉由閱兵,向全球反華勢力釋出嚇阻訊號,試圖在地緣政治與外交領域奪取更大的籌碼,乃至向台灣發出「反分裂」的警告,證明中共隨時可以武力解放台灣,外力不得干涉。
獨裁者俱樂部
儘管民主領袖無一出席,但獨裁領袖全員到場,包括「動蕩軸心」(Axis of Upheaval)的邪惡四國:伊朗、北韓、俄羅斯、緬甸等等。從中,習近平扮演反西方的東道國,重塑國際秩序的大酋長。換言之,這場「群猴看戲」的大閱兵,就是一場獨裁頭目的同樂會,藉機構建「極權主義俱樂部」,儘管這是全球安全不可忽視的風險與危機。
在這70分鐘的閱兵場上,陸海空整齊劃一,一眼望去軍容壯盛,士兵各個精神抖擻、訓練有素。實際上,天安門廣場只是一處殺人武器的大劇場;受閱士兵的每一腳步,領隊員的每一致敬儀式,以及行動中的武器縱隊,都只是極權主義的機械複製與展演。實際上,閱兵的原汁原味在於:窮兵黷武的好戰姿態,獨裁者野心的公開展示。對此,美國一定全神貫注,並予以嚴肅的評估。
極權主義的機械複製
什麼是「極權主義的機械複製」,就是把人體當機械,把部隊按照機械規律來擺動。據媒體對「閱兵村」(閱兵練習場)的報導,受閱隊伍的「徒步方隊」要講究「六線一致」─頭線、臀線、手線、膝線、腳線、刺槍線必須形成一條直線,並以高科技的「鐳射線」進行校準,誰沒有達到標準,鐳射線就會發出警告。實際上,這種「六條線」準則,純屬表演,與戰力完全無關。
又有記者私下觀察,每位受閱士兵在衣領左右都會插上兩根刺針,在行進間若是搖頭、偏頭、低頭,都會被刺針所傷,目的是維持士兵頭部的筆直和面目的嚴肅。以至於即使幾個月演練結束,士兵們依然慣性反應,直頭走路、直頭用餐、直頭上廁所,乃至直頭睡覺不敢側睡,十足像個「人體機器人」!
中國「新軍國主義」的公開挑釁
一場閱兵,雖以紀念抗戰勝利為名義,實則邀集世界反美國家於一堂,聯合對抗所有「反中助台」的力量。這是一場習近平「軍事肌肉主義」與「新軍國主義」的揭旗和宣示,意味中國將以純粹軍事主義挑戰國際秩序,證明習近平只是21世紀世界麻煩的製造者。實際上,這不是一場閱兵,而是戰略挑釁,警告勝於紀念。然而,中國越是展示軍力,各國越是提高警惕,全球圍堵遏制中國的趨勢就越發強勁。
#完整評論 https://bit.ly/3JIHETF
【延伸閱讀】宋國誠專欄:中共沒資格紀念抗戰勝利
【延伸閱讀】宋國誠專欄:誰才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_83.html
他的“退路”是送外卖,那外卖员的呢
大何崛起
上个月我就吐槽过一件事,当时有媒体宣传公职人员送外卖,说得好像又快乐又赚钱。
我当时的评价就两个字:离谱。
简直是“翻车现场”级别的宣传。
结果呢?这才几天,又刷到一篇同款文章,还是写公职人员送外卖。
不得不说,这次宣传的角度“进步”多了。
说送外卖不但能赚钱,还能得到工作上难得的及时反馈,也暂时放下了焦虑和迷茫,还找到了久违的成就感。
我特意瞅了眼岗位,好家伙,三位主角不是干行政就是搞宣传的。那没事了,这俩岗位是挺容易没获得感和方向感的。
说实话,看到写材料的“笔杆子”居然有时间准时下班去送外卖,我第一反应是震惊的(毕竟我在体制内也混过几年)。
就说平时吧,领导白天基本是不在的,不是开会就是出去调研,经常是非得等到快下班了,才扫一眼稿子,轻飘飘一句“不行,思路不对”,你就得留下加班。
至于怎么不对,自己琢磨去吧。
很多时候临时起意明天开个会那也得加班写,请示,报告,参阅材料,征求意见,总有一款会让你崩溃。
而能在上班时间开写材料就已经是万幸了,大多数情况是上班时间得在工位上坐着无所事事地收集资料等上级消息,到了下班再根据意见开改。
就这么一套流程下来,人基本就废了,还谈什么成就感?不给你一连串的负反馈就不错了。
要知道,在体制内,“写稿子”已经算是技术含量高、相对核心的工作了,连这都如此,那些更机械、更重复的活儿,能带给你什么,可想而知。
但送外卖不一样。
就像文章里说的,你跟着手机App的路线跑就行,付出了体力,立马就有钱进口袋。这就是最直接、最上瘾的正向反馈。
能从所做的事情上获得正反馈,多巴胺的刺激,从本来虚无的工作中转为实际的,让人踏实的,有获得感的工作确实是不错的“暂时”选择。
但是,我想说的是,媒体接二连三地拿这种事大做文章,到底想干嘛?
往浅了说,这是想塑造一种亲民形象:
你看,公务员也能深入群众,体验基层劳动,这对本职工作多有帮助啊。
顺便也告诉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送外卖不丢人。
再往深了想,这其实是在给所有公职人员打了一剂预防针:
准备好,苦日子要来了。
现在各地财政吃紧,过去靠各种补贴撑起来的高收入正在缩水。
大部分基层岗位的“铁饭碗”,未来很难再比社会平均水平高出多少了。
一个月就那么三五千块,大学毕业生们,你们还挤破头地往里冲吗?
正是在这种预期下,我们才看到官方开始松口,允许公职人员合规兼职,甚至出台了“副业白名单”。
这次宣传的案例包括上个月的那一篇,不就是政策出台后,官方找来的“模版案例”吗?
这其实也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预期管理。
然而,在我看来,这背后还藏着更深的一层算计。
还记得之前对大学生们说的“脱不下的长衫”吗?
这套路其实如出一辙。
它巧妙地将大家对收入下降的不满,转化为一种“个人选择”的问题。
潜台词就是:
你看,人家公务员都能放下身段去送外卖,还干得像打游戏一样快乐,你有什么理由不行?
别动不动就喊躺平了。
问题是,现在公众对于这种「诱导教育」的新闻题材,已经越来越不买账了,所以我想这个报道也不例外。
说实话,公职人员去送外卖,有政策依据,也合情合理。
谁说公务员就一定生活优渥?几年前不还有副镇长下班跑滴滴的新闻吗?
可是,拜托能不能别再把“送外卖”这件事娱乐化、游戏化了?
别再用那种调侃、猎奇的视角去看待这个行业和这个行业里的人。
大家最反感的,就是把底层人的苦难,包装成一碗励志鸡汤。
不光是公职人员,最近什么大厂精英、富二代,一个个都“下凡”体验送外卖。
媒体也乐此不疲地把这描绘成一种轻松、解压、还能顺便减肥的潮流生活方式。
搞得好像送外卖是救赎所有人的诺亚方舟,而且过程轻松得像玩儿一样,顺便还能把钱挣了。
说这些话的人,你们自己送过外卖吗?你们的至亲好友里,有外卖员吗?
干过的人都知道,这份职业不说能累死人,至少要褪层皮吧,风里来雨里去,被平台的算法追着跑,被无理的投诉压得喘不过气。
送外卖不是打游戏,就算是兼职送外卖,也不是打游戏,这是劳动者的一种生存方式,这是柴米油盐的来源。
所以,能不能不要高高在上的俯视,也不要信口开河的说教,不仅外卖员们不想听,我们普通大众劳动者也不想听。
正如我之前文章所说的,
这就好比一个天天吃鲍鱼龙虾的人,偶尔尝了一口穷人家的窝窝头,然后咂咂嘴对穷人说:“哎呀,这个好啊,健康,我们平时都吃不到呢!”
他不是不知道你天天吃这个有多苦,他只是想用自己的“体验”,来定义你的“生活”,甚至堵住你抱怨的嘴,反过来指责你“心态不好”。
不过,我觉得这些文章还算是有点基本生活常识的,幸好只说一个月赚760块,没编出“公职人员下班兼职摆地摊月入过万”的童话来。
但我们必须思考一个更残酷的问题。
连“铁饭碗”都得靠送外卖来补贴家用了,那那些本就“灵活就业”的朋友们呢?他们是不是得打三份工才能勉强度日?
真正该被推上热搜的问题,难道不应该是:
为什么送外卖、跑滴滴这种低门槛、弱保障的零工,会成为这么多人赖以生存的“救命稻草”?
这难道不是恰恰说明,那些稳定、有保障、有前景的好岗位,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吗?
我们再往下想一层。
像新闻里的公职人员、大厂精英,他们原本站在社会的较高层级。
当他们“跌落”时,接住他们的是外卖、是滴滴。
那么,那些原本就靠送外卖为生的人,如果他们再失业了,会跌到哪里去?
下面还有什么能接住他们吗?
我想起了08年金融危机,一夜之间几千万农民工返乡,当时的农村是接住他们的蓄水池。
但现在的情况,和那时已经完全不同了。
08那一代的农民工,我们称之为“漂一代”,他们在农村长大,会种地。
城市没活儿干了,他们可以回家,重操旧业,至少能养活自己。
但现在这批人,很多是“漂二代”。
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本不会干农活。
他们要么在城市出生,要么成年后就一直在城市打拼,在工厂流水线上,在建筑工地上。
所以,当他们失业,回到那个所谓的“故乡”时,面对的是无尽的陌生感。
别说地了,可能老家的房子都塌了。
那个故乡,早已回不去了。
城市是他们唯一熟悉的地方,但当他们失业时,城市会把他们当成家人吗?
我想不会。
你看之前那些警情通报,总会写着“外地来务工人员”。
“外地”两个字,冰冷地划清了界限:你只有在犯罪时才归我管。
那家乡的社保体系呢?更不会管,因为你压根没在本地缴过社保。
你看,他们就这样被悬在了半空中。
城市不认他们是归人,乡村看他们是过客。
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精准地绕开了这个庞大的群体。
当这个群体被生活挤压,掉落到社会最底层时,又该怎么办?
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媒体,能把镜头多分一些给这些“沉默的大多数”。
他们的故事,远比精英体验生活更值得被看见。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9/%E4%BB%96%E7%9A%84%E2%80%9C%E9%80%80%E8%B7%AF%E2%80%9D%E6%98%AF%E9%80%81%E5%A4%96%E5%8D%96%EF%BC%8C%E9%82%A3%E5%A4%96%E5%8D%96%E5%91%98%E7%9A%84%E5%91%A2.html
鍾劍華:「8.31事件」是香港警隊永遠抹不去的一段黑歷史
文:鍾劍華
《追新聞》2025 年 8 月 31 日 【劍氣詩心】
《記六年前的8.31》
是非顛倒意難平,黑白混淆賊作兵。
濫權枉法綱常亂,襲民行兇信誠凌。
榮光盡墜危巢陷,濁惡橫流寃憤縈。
歲歲此辰須緊記,站中鮮血尚猶腥。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當下的香港,每年都多了很多喚起香港人傷痛記憶的日子。除了以前每年的6月4日對「六四事件」的悼念及要求平反,及每年7月1日回歸紀念日夾雜着各種社會訴求及民主呼喚這兩個日子之外,近年最能令香港人情緒觸動的,應該是每年的7月21日及每年的8月31日了。
7.21及8.31都是標誌着香港管治方式淪落的重要日子, 也是香港曾經有過的現代文明被嚴重破壞,香港人基本生活方式被徹底扭曲的日子。
比較起來,7.21標誌着香港的管治正式進入共、官、警、黑聯合管治。2019年元朗站發生的白衣人無區別恐怖襲擊市民的事件,明顯是在中聯辦鼓動(共),香港政府及建制陣營協調(官),警察配合包庇(警),鄉郊惡勢力及黑社會動員參與進行(黑)的事件。
在殖民地管治百多年來,就算港英殖民政府及其新界理民府曾經盡量彈性協調鄉事勢力及處理其傳統利益,對鄉民社會的一些不良風氣也盡量包容,但從來都不至於容忍以「保家衞族」為藉口去作奸犯科。香港的皇家警隊及其反黑組,有時也難免對幫會某些行為採取一些非執法性的策略,例如情報刺探、緩和、疏導及暫時容忍的策略來處理,但在2014年佔領運動之前,似乎也未聽過警察會動員黑幫打壓政治異見者,對暴力罪行的情報也似乎不會掉以輕心。
在殖民地時代,港英政府也會盡量與身家並不那麼清白的人保持距離,所以霍家就算發達後做了很多善事,也不會取得英國勳銜,楊光那一類煽動放炸彈的暴亂分子,更從來不會有機會與港官同台。上世紀70年代之後,殖民地政府的警隊開始專業化,警隊高層也盡量會顧存身份,潔身自愛。但7.21事件把殖民地時代還能夠保持的公共行政文明程序完全顛倒。
如果說7.21事件是香港管治文明倒塌的標誌,8.31事件就是文明倒塌之後的延續,甚至是把管治文明推翻之後,短時間之內就把能夠造成的卑劣性推向極端,因而8.31事件在某程度上比7.21可能更惡劣。
其惡劣性質主要在於那一次香港的警隊連假手於黑社會或鄉黑勢力這一步也省下來,警隊自己扮演了黑社會及暴徒的角色。無論之前的示威抗爭事件有幾激烈,警察都沒有理由無區別地毆打香港人,更何況包括了很多無辜的市民。
2014年佔領運動期間發生的「七警打人事件」,涉事的七位警察非法毆打的對象,是一個被制服了的示威者,那位示威者也曾經向警員潑水,七名警察毆打他,還可以說有一個觸發的理由。就算如此,七名警察還是被拘捕、被檢控、被帶上法庭,最後被定罪。「七警打人事件」總算還勉強維持住司法上的公義。但警隊高層沒有就事件及那些警員被判罪向市民道歉,仍然受到社會各界的強烈譴責。
比較起來,8.31事件的惡劣之處,是警察竟然赤膊上陣,扮演了暴徒及黑幫的角色。現在能夠看到的資料,根本找不到任何理據說明那批警察有足夠的理由或合理的依據,衝入地鐵站內,無區別毆打月台上及車廂內的市民。
而且,那種毆打根本完全超越了執法或平息衝突的必要性。警員在月台把一些人打倒,用小腿及膝蓋把他們壓在地上,或許還可以懷疑那些是有動作的示威人士(事實上後來也沒有證據向市民證明這一點),在車廂內的毆打片段,就可以說完全是暴徒行為了。有一些帶着小朋友的市民舉起了雙手,仍然被警員近距離噴射胡椒噴霧;見不到市民在車廂內有任何武器及動作,有的可能只是雨傘,但衝入車廂的警員可以說是窮凶極惡,棍如雨下。那些全部都不是我們認識的、能接受的、執法必須的合理或可容忍的武力,而是完全沒有需要的,明顯帶有惡意及傷害性的,以造成傷害為目標的暴力襲擊行為。
事發之後,警方還要封鎖月台及車站幾個鐘頭。從錄影片段中也清楚見到,有一些負責救護的義務工作者哭着臉要求進站內救人也被拒絕,甚至被車站內的警務人員以粗口招呼,以惡言相向。車站被封鎖那幾個小時,地鐵的車廂調動及月台上面的情況,到現在仍然沒有一個詳細的報告。
警方高層事後一再說,有人傳聞站內有死人之說是假新聞,是污蔑警隊。但如果車站內確實有幾個小時不為人知的空白,有人有這種懷疑又可以怪誰?
8.31事件可以說是香港自有警察歷史以來,最嚴重的警察暴力行為。上世紀70年前的集團性貪污,說到盡都只是包娼庇護賭,對幫會行為隻眼開隻眼閉,或者為幫會活動提供一些對他們有利的、或避險的情報,尚未聽說過有警察直接逼良為娼或代表黑幫去執行黑社會的家法。曾經有些說法,指在當年皇家香港警隊有集團性貪污的年代,警隊高層也試過協調幫會之間的衝突,協助一些江湖勢力處理一些問題,但暫時都未聽過警察會直接扮演幫會分子的角色。
無論如何,特區政府與鄉黑勢力的關係,在主權移交之後變得越來越密切,似乎是無可置疑的了。自從2012年的特首競選團隊與黑社會人物的小桃園飯局之後,政府與黑社會的關係及協調更開始浮面。
2013年曾經試過有新界的鄉黑叔父輩人物,帶同他的門生,去到天水圍特首答問大會門外協助政府維持秩序,他們還在現場門外追打不同意見的示威人士。那叔父後來甚至接受《明報》的專訪,在頭版刊出,以向市民威嚇的口吻說「最希望見到流血」,政府事後也沒有作出強烈的反應,最多只是循例譴責兩句,敷衍市民說會重視及跟進。
2014年之後,再出現黑勢力或幫會分子協助警察及政府。2014年佔領運動期間,發生過黑社會分子在旺角及銅鑼灣佔領區毆打佔領者的事件;2019年也試過,在示威遊行過程中,福建幫多次暴力傷害遊行人士。
2019年的7.21事件,就更是最大規模的鄉黑被「共」動員,得到「官」的協調,與「警」的縱容而發生的嚴重事件。
但上列這些,全部都仍然是假手於黑社會及鄉黑勢力。到了8.31事件,就完全再沒有避忌,警察的行為徹底黑社會化了,警察被賦予了的合法武力也完全被暴力化了。
六年後的今天,特區政府對8.31事件還沒有有一個合理的交代,很多懷疑仍然未得以釋除,涉及暴力打人的警務人員仍然逍遙法外。這一切,令事件的惡劣性質不但沒有隨着年月而淡化,還因為持續不斷的包庇與隱瞞,進一步令事件的惡劣性質延續擴大。
在8.31事件踏入六周年的這個日子,望香港人不要因為時間雖延而把事件的惡劣性質淡忘,也不要因為特區政府堅持包庇及繼續邪惡而放棄追究。
只要事件繼續沒有合理的交代,只要當時以比合法武力惡劣不知幾多倍的暴力來毆打市民的警員未得到追究及制裁之前,大家不要忘記8.31這個香港警隊歷史上最黑暗、最邪惡的事件。
讓我們大家每一年都記起這件事,重提這件事,喚起所有人對8.31事件的記憶。
鍾劍華
2025年8月31日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8/831.html
王丹:「重慶投影」是照亮中國前路的一束光
重慶投影50分「推翻共黨暴政」 重慶勇士現身英國專訪-民視新聞
8月29日晚間10點左右,中國的重慶大學城的一棟高樓外牆, 忽然亮起刺眼投影,文字內容痛批中共專制。投影持續近一小時,震驚了無數路人。這場行動表面上只是一名不知名個體的孤立抗議,然而它所反映的卻是專制體制下無法避免的歷史規律:極權最怕的並非強大的組織,而是無法徹底防範的個人反抗。
極權政體的核心特徵,在於對組織性的恐懼。透過嚴密監控與高壓維穩,它能有效瓦解任何成型的政治對手,從政黨到民間團體無一倖免。然而,當國家人口龐大,潛在的個體行動便具有不可預測性與無限可能。阿倫特曾指出,極權的恐懼會將社會原子化,每個人都被孤立於公共生活之外。但正是這種孤立 ,反而讓「孤狼」式行動成為可能。沒有組織鏈條、沒有上下命令,任何普通人在某一時刻都可能成為挑戰體制的行動者。
抵抗運動中的孤狼現象, 在歷史上不乏先例。納粹德國後期,即便蓋世太保密布天下,仍出現暗殺希特勒的企圖。雖然未能成功,卻讓最高領導層無時無刻皆處於不安之中。蘇聯克格勃的控制同樣無孔不入,但索忍尼辛依然能在流放地完成《古拉格群島》,最終擊碎謊言的鐵幕。這些案例說明,當政權將全部精力放在防堵組織時,它往往忽略了個人反抗的可能,而這些反抗最終構成體制不可逆轉的裂縫。
重慶投影事件的另一個啟示,在於維穩的邏輯已經走向自我消耗。北京四通橋事件之後,當局派人在橋樑上駐守,以防標語重現。但當抗議者改以投影燈投射於高樓外牆時,體制是否能在全國每一棟建築、每一間酒店都部署人員?有時候抗議者只需在廁所牆壁上刻下一句「不要謊言,要自由」,便迫使政權進一步思考:是否需要在全國每個角落都設置監控?這正是所謂的「防禦過度困境」。當一個體制被迫將所有資源投入在防堵無處不在的可能行動時,它最終只能陷入消耗自身的泥沼。
在中國, 近年來具有政治反抗性質的孤狼行動之所以不斷增多,與經濟環境的惡化密切相關。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雖然社會不滿存在,但「日子還在變好」的心理預期抑制了反抗的意願。如今這種平衡已被打破。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中產階層財富縮水,房市一蹶不振,小商小販與農民工普遍感受到生計的困境。在這樣的氛圍下,民眾對未來不再抱有希望,怨氣開始轉化為個體的激烈行動。烏魯木齊火災之後的白紙運動、成都天橋標語、以及如今的重慶投影,都是這種社會心理裂變的表現。它們表明,經濟與政治的不滿已經交織成強大的壓力,並逐漸逼近臨界點。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孤狼行動在技術層面的門檻正在下降。投影儀的價格並不昂貴,攜帶方便,任何人都可以輕易使用。網路雖然被嚴密封鎖,但資訊透過截圖、翻牆與海外平台仍能迅速擴散。這使得孤狼行動具備低成本卻高震撼的特徵。重慶的投影僅持續五十分鐘,但親眼目睹者數以百計,透過網路討論則擴散至數以萬計。這種效應恰似病毒式傳播,一個微小的突破點就足以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極權體制越是依賴封鎖,這種行動帶來的反差震撼就越強烈。
如果從更宏觀的歷史角度來看,重慶投影事件並不是孤立的偶發,而是極權大國走向衰敗的回聲。羅馬帝國後期,即便血腥鎮壓,基督徒仍以隱蔽方式堅持信仰,最終動搖了帝國的精神合法性。東德的史塔西以密探之網覆蓋整個社會,但「我們要自由」的低語最終匯聚成柏林牆倒塌的洪流。蘇聯解體前夕,地下傳單與標語雖屢遭清除,卻如野草般不斷再生。這些歷史場景提醒我們,專制崩潰的導火索,往往並非一場宏大的組織化暴動,而是無數零星卻頑強的行動積累的結果。重慶的夜空只有短短五十分鐘的光芒,但它象徵著恐懼壟斷的破裂。專制體制看似堅不可摧,卻往往在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挑戰中暴露脆弱。孤狼的燈光雖然孤單,卻能激發更多想像:一個普通人,用有限的工具,仍然可以與龐大的權力機器對抗。當無數星星之火匯聚,燎原之勢便不再可阻。重慶的投影,正是這場歷史進程中最清晰的一道裂縫,也是照亮前路的一束光。
※作者成長於80年代的北京,1987年考入北京大學後即從事學運,參與和組織了1989年民主運動,後為此兩次坐牢達6年多時間。1998年被流放到美國,得以進入哈佛大學10年,先後得到東亞系碩士和歷史系博士學位。現在擔任「對話中國」智庫所長。政治上的溫和堅定反對派,思想上的理想主義者,生活中的資深閱讀者。出版有政治評論和詩歌散文等書籍20餘本。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_26.html
Tuesday, September 2, 2025
洪耀南:習近平主導南方反西方,天津登場
作者:洪耀南
中央廣播電台 2025年9月1日
歷史伏筆:從冷戰後邊陲安全到區域主導的野心
上海合作組織(SCO)誕生於冷戰落幕與蘇聯解體的餘震之中。1991年後,中亞五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紛紛獨立,卻也留下安全真空與邊界未定問題,特別是與中國新疆接壤的地帶。
北京深知,中亞動盪將直接衝擊其西部穩定,特別是在面對宗教激進化與分離主義(如東突運動)之際,亟需構建一套集體安全合作機制。與此同時,俄羅斯也為維繫其「後院」地位,尋求對抗北約東擴與美國勢力滲透。
於是,1996年「上海五國」機制初步成型,2001年烏茲別克加入,SCO正式成立——一個以「安全合作」為名、但實為地緣權力平衡工具的區域組織,悄然誕生。
天津峰會:表面多邊合作,實為北京主導的地緣政治秀
2025年天津峰會,被中國官方譽為SCO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亦是全球南方罕見的大型聚會。會場之內,元首會晤穿插進行;會場之外,則是一場以中國為核心的政治敘事輸出與國際秩序重構。
借著二戰結束80週年的歷史符號,習近平搭建起批判美式秩序的舞台。普丁、盧卡申科、伊朗、巴基斯坦、中亞五國領袖悉數到場,幾乎清一色為「西方制裁名單上的常客」。這不是偶然,而是刻意安排下的「對抗矩陣」:將集體不滿、孤立與怨懟,包裝成一場「去西方化」的國際嘉年華。
「西方」不再是方向,而是敘事中的敵人
在SCO的語境中,「西方」不再只是地理方位,而已升級為一種意識形態標籤——代表著霸權、干涉、殖民主義與雙重標準。從普丁到習近平,從會議聲明到官媒報導,「西方」是問題的根源,而非合作的對象。
與此同時,中國努力將自己塑造成非西方世界的領航者,試圖輸出一種以「主權神聖」、「發展權利」、「文化多樣性」為核心的新秩序樣板。這套話語系統,表面訴求平權,實則包裹著中國式中心邏輯。
矛盾也因此浮現:中國高呼反霸權,卻以經濟手段主導議程;強調多邊主義,卻獨攬敘事權;批評外來干涉,卻在一帶一路沿線輸出債務與依賴。SCO的「反西方」姿態,更像是北京中心主義的另一種包裝。
「全球南方」:從邊陲地理到地緣邊鋒
「全球南方」原是一種描述亞非拉開發中國家的地緣術語(萬隆會議),如今在SCO語境中被政治再造——成為對抗西方、主張自主的集體象徵。天津峰會讓這個詞彙走向前台,被中國有意賦予「替代西方秩序」的戰略意涵。
但這種集體敘事背後,卻暗藏龐大的分歧與矛盾。印度拒簽聯合聲明,因措辭偏向巴基斯坦;莫迪雖出席峰會,卻缺席閱兵,明顯是不滿川普但又對華府釋放外交善意。這些細節凸顯:「全球南方」並非理念一致的聯盟,而是各懷戰略焦慮的臨時同台。
SCO成員國在邊界、宗教、經濟依賴與地緣認同上歧見深重,天津峰會更像是一場戰略孤立者的自我安慰與短暫集結,而非實質性的政治重構。
語言術:不提美國,卻句句劍指華府
令人矚目的是,整場峰會中幾乎未出現「美國」三字,卻句句針對美式秩序。從「反對單邊制裁」、「推動去美元化」、「倡導安全不可分割原則」,到「尊重文化多樣性」——每一條語言碼都在對美國霸權進行繞射性抵抗。
這種「不點名、卻火力全開」的語言策略,展現了中國對國際語境的高度操控與戰術精算。它既避免直接對撞,又暗中凝聚對美不滿,形塑一種不合作的集體敘事。
結語:強人之會,弱者之聯?
天津SCO峰會,是中國對「全球南方」的精心布局與話語收編,更是習近平式多邊外交的試演場。這場高調反西方的盛會,看似打破舊秩序中心化,實則構築的是一套北京本位的新型單極秩序。
SCO越是高呼「多極世界」、「去霸權化」,就越像是一場由中國主導的單極替代品——從華盛頓手中接棒的,是另一種中央集權版本的「世界主義」。
最值得注意的,是缺席者的身影:沒有美國,沒有歐盟,甚至連印度都保持距離。天津峰會看似熱鬧,實則空洞;人多勢眾的表面下,是矛盾叢生、敘事未整的脆弱聯盟。
這不是新的萬隆,也不是第二個聯合國,而是一場中國為全球南方量身打造的「另類國際推銷會」。推銷的產品,不是自由貿易與民主制度,而是一套由一人決策、一國主導、一種話語包裝的秩序替代品——看似多邊,實則集權;表面合作,內裡操控。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_65.html
余茂春 | 天安门阅兵:虚构的胜利与真实的谎言
作者臉書 20250831
死于中共之手的中国人,数倍于自鸦片战争以来所有因外国入侵而死亡的中国人的总和。记住这一点,就能理解中共的残忍与无耻。
即将上演的这场阅兵,并非追思,而是宣传;不是历史,而是谎言。它披上国旗与军装,实则是一场对真相的侮辱。出席者若为其背书,便是对反法西斯英雄的背叛,也是对一个建立在中国人白骨之上的政权的奖赏。
9月3日,中共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表面上,这是对民族英烈的致敬;实际上,却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历史伪剧——旨在美化中共、丑化早已脱胎换骨、民主自由和平的日本,并欺骗国人的政治大秀。
谁是真正的抗战中坚?
中共一再宣称自己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但这完全背离史实。
1937年至1945年,承受日军主要攻势的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军队。国民党军迎战所有重大战役,付出了逾350万人的惨烈伤亡;而中共则龟缩延安,损失寥寥,唯一确认牺牲的高级将领仅左权一人。日本战史数据同样证明,百余万日军伤亡几乎全部由国民党与盟军造成,中共几无贡献。
苏联与中共的"不抗日"方针
中共之所以按兵不动,根源在于对苏联的依附。苏联与日本在1941年签订《中立条约》,直至战争末期都严守承诺。为免破坏这一安排,中共谨慎避免与日军正面冲突,导致在华北大片沦陷区,中共部队与日军几近共存,鲜有抗战行动。毛泽东真正关心的不是民族解放,而是趁机坐大,从数千人扩充到百万大军,以备战后夺权。
虚假的"抗战功绩"
所谓"百团大战"被中共包装为辉煌战绩,号称造成日军数万伤亡,然日本史料显示实际损失不足五百人。毛泽东甚至事后将此役斥为战略错误,主将彭德怀亦因之遭整肃。这正暴露了中共抗战叙事的虚假与功利。
美国曾尝试在中共控制区推动游击抗战,甚至派遣战略情报局(OSS)人员协助。然而中共非但不配合,反而暗中阻挠,甚至导致美国军官约翰·波奇上尉(Captain John Birch)惨遭杀害。所谓"中共-美国合作抗战",在历史真相中从未存在。
当下的历史操弄
今天,中共仍在改写历史。重庆等地的纪念馆,伪造歪曲史料,刻意营造中美并肩的幻象,将史迪威将军与飞虎队纳入中共的抗战神话,而对真实的美国与国民政府合作只字不提。更讽刺的是,举行阅兵的天安门广场,正是1989年成千上万生命被镇压的血地。
被抹去的真正牺牲者
中共声称缅怀1500万抗战死难者,却对其自身制造的7000多万同胞冤魂噤若寒蝉——镇压反革命的大屠杀、大跃进的饿殍、文革的牺牲者、劳改营的亡魂,乃至六四血泊中的青年,皆被彻底抹去。死于中共之手的中国人,数倍于自鸦片战争以来所有因外国入侵而死亡的中国人的总和。记住这一点,就能理解中共的残忍与无耻。
一个对本国人民造成远超外敌死亡的政权,根本没有资格谈论牺牲与和平。
真正值得纪念的人
若要真正纪念抗战,应当向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的国民党将士致敬,向飞虎队与美军英雄致敬,向战略情报局勇士致敬,更向无数在占领下忍辱负重的平民致敬。同时,也必须正视中共暴政的牺牲者,这才是中国近代苦难与抗争的完整真相。
历史不容涂抹。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呈现的不是记忆,而是谎言。而一切谎言,都终将被揭穿。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6%8A%A5%E7%BA%B8%E6%91%98%E8%A6%81/20250901-%E4%B9%A0%E8%BF%91%E5%B9%B3%E4%B8%BA-%E5%85%A8%E7%90%83%E5%8D%97%E6%96%B9-%E9%A2%86%E5%AF%BC%E9%93%BA%E5%B1%95%E7%BA%A2%E5%9C%B0%E6%AF%AF
多家国际媒体抗议加沙记者频殉职 哈玛斯反对美接管加沙计划
位于巴黎的无国界记者组织表示,全球70多国的250多家媒体9月1日在自家网站首页公开抗议大量记者命丧加沙(Gaza)的以哈战争
无国界记者组织(RSF)秘书长柏儒廷(Thibaut Bruttin)在声明中指出:按照以色列军队在加沙(Gaza)杀害记者的速度,很快就没人能为你报导消息了。
据无国界记者组织的材料,参与此次官网首页抗议行动的媒体包括: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英国的“独立报”(The Independent)、法国的“十字架日报”(La Croix)及“人道报”(L'Humanite)、德国的“日报”(TAZ)及“法兰克福评论报”(Frankfurter Rundschau)等。
无国界记者组织统计,自以色列为报复巴勒斯坦人组织“哈玛斯”(Hamas)2023年10月7日的攻击而展开加沙军事行动以来,已有约220名新闻工作者丧生。
媒体发起这场抗议行动一周前,有5名记者命丧以色列对加沙汗尤尼斯市(Khan Yunis)纳瑟医院(Nasser Hospital)的空袭,包括为半岛电视台、美联社及路透社工作的媒体人。
另有6名记者死于另一起以色列8月稍早对加沙市(Gaza City)西法医院(Al-Shifa Hospital)外的空袭。
以色列方面称:针对纳瑟医院的攻击目标是哈玛斯的摄影机,但这起攻击引来国际谴责,即使是做为以色列重要盟友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表达不满。
据无国界记者组织的声明,参与今日行动的媒体“要求结束以色列针对加沙记者犯下罪行不受惩罚的现象、紧急疏散寻求离开加沙的记者、允许外国媒体独立进入加萨”。
环保少女童贝里乘船再闯加沙因强风影响被迫返航
法新社1日报道:瑞典“环保少女”童贝里等上百位倡议人士昨天分乘20艘救援船,从西班牙巴塞罗纳启航,试图载着人道援助物资前往加沙,但因地中海强烈风势被迫返航。
这只名为“全球坚毅船队”(Global Sumud Flotilla)的活动人士指出,大约20艘船只昨天从巴塞隆那启航,打算在以哈战争期间“开辟人道走廊,终结对巴勒斯坦人民持续的种族灭绝”。
今年6月,童贝里(Greta Thunberg)曾与12名倡议人士搭乘救援船前往加沙走廊,盼突破以色列封锁,完成人道援助,但遭以色列军方拦截扣押,后来被以色列驱逐出境。
哈玛斯反对美接管加沙计划 批此举背弃巴勒斯坦
法新社在加沙1日报道:巴勒斯坦伊斯兰主义组织哈玛斯(Hamas)今天谴责美国总统特朗普据传考虑由美国接管加沙走廊并将其人口重新安置的计划,声称“加沙不是待售商品”。
华盛顿邮报前一天报导,特朗普政府内部正流传一项加沙战后计划,内容显示美国将管理加沙至少10年、重新安置加沙人并将当地重建成为度假胜地和高科技中心。
法新社引述《华盛顿邮报》周日(8月31日)报道,根据这份长达38页的计划,约200万加沙居民将“自愿”迁往他国,或在战火摧毁后的加沙境内被安置至安全区域,直至完成重建。
计划规定,愿意离开的人将获发5000美元现金,并享有四年租金补贴及一年的粮食援助。土地所有者则可获得“数字代币”,用于资助在境外展开新生活,或兑换为加沙境内未来建设的六至八座“人工智能驱动的智慧新城”中的一套住房。
这些新城计划引入电动车工厂、数据中心及酒店等产业,由公共和私人投资共同资助。加沙在重建期间将由一个名为"加沙重建、经济加速与转型信托基金"的机构负责管理,期限十年,其后移交给一个“经过改革和去极端化的巴勒斯坦实体”。
《华盛顿邮报》称,该方案由部分以色列人士制定,他们同时是“加沙人道基金会”(GHF)的创办者。该基金会获以色列与美国支持,原为分发粮食援助而设,却长期饱受批评。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2月曾提出由美国接管加沙的设想,称一旦居民迁出,美国可将其改造为“中东的里维埃拉”。他建议将加沙居民迁往埃及和约旦。这一设想虽获以色列极右翼支持,却遭阿拉伯国家及多数西方国家拒绝,联合国则警告此举可能构成“种族清洗”。
以色列国防军打死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言人乌拜达
以色列国防军8月31日宣布,在加沙地带发动空袭,打死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言人乌拜达。
联合国则发表声明,谴责胡塞武装8月31日在也门扣押至少11名联合国工作人员。被胡塞武装扣押的联合国工作人员总数已达34人,其中一些人已被关押数年。。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天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胡塞武装扣押联合国工作人员的行为。要求立即、无条件释放此次被扣押人员,以及至今仍被关押的所有联合国工作人员。
德国政府对以色列使用强硬口气
法新社31日报道:德国政府人权政策和人道援助专员今天启程前往以色列及加沙前表示,以色列必须“立刻”改善加沙的人道状况。随加沙人道局势日益恶化,一直支持以色列的德国不得不对以色列使用强硬口气。
直到最近,以色列在德国政治光谱上一直获得广泛支持,但随着加萨人道局势日益恶化,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对以色列的语气也趋于强硬。
德国政府人权政策和人道援助专员、执政党社会民主党(SPD)议员卡斯提鲁奇(Lars Castellucci)表示:以色列政府必须依据人道主义原则及国际法,立刻、全面、可持续地改善加萨的人道局势。他谴责加沙平民所承受的苦难,尤其是身陷冲突、“既无辜也无责任”的儿童所受的痛苦。他表示,德国对加沙的人道援助已多次增加,但要是援助无法送达需要的人,“那一切都毫无意义”。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5%88%86%E6%9E%90/20250901-%E5%A4%9A%E5%AE%B6%E5%9B%BD%E9%99%85%E5%AA%92%E4%BD%93%E6%8A%97%E8%AE%AE%E5%8A%A0%E6%B2%99%E8%AE%B0%E8%80%85%E9%A2%91%E6%AE%89%E8%81%8C-%E5%93%88%E7%8E%9B%E6%96%AF%E5%8F%8D%E5%AF%B9%E7%BE%8E%E6%8E%A5%E7%AE%A1%E5%8A%A0%E6%B2%99%E8%AE%A1%E5%88%92
天津峰会:习近平让中国成为"反西方新秩序"的核心
周一的法国世界报用大量篇幅来报道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该报强调,通过天津峰会,习近平让中国成为“反西方新秩序”的中心。在天津,中国以最高规格迎来了二十多位外国领导人,其中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印度总理莫迪。8月31日至9月1日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不仅是一场地区性的多边会议,更是习近平展示中国在重塑世界秩序中核心地位的重要舞台。
习近平在开幕致辞中毫不掩饰对美国的批评,强调要反对“冷战思维与霸凌行径”,并呼吁以“全球南方”的集体力量来推动治理体系的改革。习近平还指出,世界正在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急剧增加,中国将成为这一历史转折中的稳定和主导力量。
法国世界报还表示,峰会的布置极具象征性:在官方的精心安排下,天津被塑造为 一个“新时代世界中心”的舞台。除了上合成员外,来自埃及、马来西亚等国的观察员也悉数到场,显示出会议外延的不断扩大。中国意在通过这种规模与排场,营造出一种“世界向东方聚拢”的气氛。
法国世界报表示,在这场外交大秀中,几位主要嘉宾的立场耐人寻味。普京与习近平关系密切,过去十年两人会晤超过40次,两国高层保持每月沟通,协调立场而又避免军事同盟。即便特朗普8月中在阿拉斯加为普京铺设红地毯,中俄依然强调战略合作不受影响。莫迪则在与美国关系急剧恶化后首次访华,既要寻找经济出路,也要借北京平衡华盛顿的压力。与此同时,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缅甸军政府首脑敏昂莱等领导人同样现身,他们各自怀揣着不同的诉求,却共同为中国的“中心叙事”增添分量。
法国世界报表示,习近平的目标不仅是外交展示,更是价值叙事的重塑。在北京看来,西方长期主导了国际规则的制定,也垄断了“道义话语权”。如今,中国不以制度和价值观 划分阵营,而是以合作与利益为纽带。正因如此,缅甸军政府、伊朗政权或朝鲜领导人,都能在天津获得公开亮相的舞台。
学者指出,这一策略迎合了许多国家的心理。华盛顿史汀森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音)直言,“天津峰会清楚地表明,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的凝聚力甚至超过了当下的西方”。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频频以关税威胁伙伴、收缩多边承诺的背景下,对美国的态度感到失望的国家更愿意向北京靠拢。印度莫迪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由于拒绝配合特朗普谋求诺贝尔和平奖,加之因采购俄罗斯石油遭遇关税惩罚,他被迫重新评估与北京的关系。
然而,这种“反西方联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同盟,而更像一个松散的平台。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说,“这是一个几何可变的关系网络,每个国家都只取自己所需,而中国则因被承认为核心平台而受益”。对非洲和太平洋岛国,中国提供资金与基础设施;对伊朗与朝鲜,中国提供经济生命线与外交庇护;对印度与土耳其,中国则提供平衡西方的筹码。
天津峰会显示:中国希望被看作稳定之源、规则之塑造者和反西方秩序的核心。对北京而言,真正的胜利未必是达成多少具体协议,而是让世界舆论逐渐习惯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多极世界”。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4%B8%96%E7%95%8C%E6%8A%A5/20250901-%E5%A4%A9%E6%B4%A5%E5%B3%B0%E4%BC%9A-%E4%B9%A0%E8%BF%91%E5%B9%B3%E8%AE%A9%E4%B8%AD%E5%9B%BD%E6%88%90%E4%B8%BA-%E5%8F%8D%E8%A5%BF%E6%96%B9%E6%96%B0%E7%A7%A9%E5%BA%8F-%E7%9A%84%E6%A0%B8%E5%BF%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