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7, 2025

台湾学者如何看首次大罢免?

来源: 
法广

中央社报道:有台湾学者预测未来台湾政局将更形艰困,行政权和立法权恐会持续对撞,面对美国关税压力与国际局势,执政党除要更谨慎应对,朝野适度和解,并提出共同合作方案。

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王宏仁表示以下4点:

一,此次不同意罢免方的选票,经过政党动员后,都已经催出来了。但民进党中央协助罢团的启动过程比较慢。

二,罢免成案的立委,其选区大多为偏蓝选区,国民党透过组织动员,再加上立委在选区原有的基础,成功完封。

三,未被罢免的24位立委如同拿到“无敌星星”,未来再对抗政府与执政党时会更有底气与态势,且可能会诉求获得选民认同其行为,

四,执政党在应对时需要更加谨慎,也要避免议题被过度操作。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兼任副教授陈文甲担忧今后台湾政坛的对立。他指出,民进党无法翻转在立法院的席次劣势,使得重大政策如国防预算与国会改革难以推动,朝野需重新建立协商机制,而国民党与民众党在罢免案中展现策略协作,有望延续至未来选举与法案的攻防,形成制衡民进党的重要力量。

就罢免本身,台教会会长薛化元说,就结果而言,可见普发现金新台币1万元的议题相比民主宪政更被关注,加以国民党动员能量明显胜过罢团,在投票率超过5成的情况下,对国民党就产生有利结果。但罢免推动过程增进民众对民主宪政的理解,且相比过往多由男性参与政治活动,此次罢团志工以女性居多,仍是为台湾带来正面价值。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专任教授张嘉尹则表示,台湾史首次有那么多公民团体将31位立委送进第三阶段罢免,且在过程中不断承受外界谩骂等,可说是台湾民主成长的一部分,虽然仍需等待开花结果的时间,但相信未来有志持续参与选举者,都无法忽视这股力量。

张嘉尹也提到,如今选战不是只有巷弄战,网路社会传播非常关键,但社群会产生同温层现象,不同论述难以沟通、跨越,也可能是这次罢免结果与外界预测落差的原因。

中央社也通过YouTube平台推出选举直播节目,邀请文化大学教授曲兆祥、东海大学教授邱师仪解读开票结果背后的政治脉动。

曲兆祥表示,对民进党来说,朝小野大是一个现实,因此他不断呼吁总统赖清德要跟在野党协商,当赖总统诚恳地找反对党协商,相信中间选民会看在眼里。

曲兆祥重申,执政当局要出面做社会弥合、重新团结的工作,因为每选举一次,社会就会撕裂一次,这对整体国家意识的形成没有帮助。

邱师仪则认为,这次的结果对民进党政府来说是很大的重击,现在需要社会有一个重新的对话,但蓝白要哀矜而勿喜。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7/%E5%8F%B0%E6%B9%BE%E5%AD%A6%E8%80%85%E5%A6%82%E4%BD%95%E7%9C%8B%E9%A6%96%E6%AC%A1%E5%A4%A7%E7%BD%A2%E5%85%8D%EF%BC%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