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14 January 2024

國際媒體:「台灣選民拒絕中國」,北京在520前對台壓力動作可能加大

 文字張鎮宏  攝影林彥廷

報導者 【選後觀察】 20240113


1月13日完成的台灣總統與立法院選舉,引起全球媒體與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因為這不僅是「2024全球超級選舉年」的民主第一場選舉,更是牽動美中局勢的關鍵指標。而當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確認當選總統後,不僅英國《BBC》、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法國《世界報》(Le Monde)、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都以頭條報導了台灣選舉結果。其中,日本與韓國媒體更是全面動員,極為關注台灣選舉結果對半導體產業、台日韓戰略合作,以及中國對台灣大選結果可能採取的懲罰性行動。

國際媒體的關注焦點,主要集中在民進黨在總統選舉「三度連任」,並特別著重「台灣選民拒絕中國壓力」。但各國分析也同時強調,習近平政府非常不樂見於賴清德的當選,因此從現在開始、到5月20日台灣總統就職典禮之間,北京恐將全面升級對台灣軍事、外交與經濟的施壓,以測試賴清德政府的戰略應變與台灣政壇在選後是合作或分裂。

台灣選舉落幕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也公開向賴清德與台灣選民表達祝賀,並重申美國相當期待與新政府深化合作,期待「兩岸在沒有脅迫與壓力的情況下和平解決雙方分歧」。不過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美東當地時間13日上午在前往大衛營休假時,接受美國記者詢問台灣大選結果時,卻只匆促回應一句「我們不支持獨立」("We do not support independence..."),而未多表態。

至於中國政府則在13日深夜11點,透過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發表聲明,主張台灣大選的結果「顯示民進黨不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並對外宣稱「台灣是『中國的台灣』」、「祖國最終統一的潮流不可阻擋」;中國外交部亦重申「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除此之外,北京並未對台灣大選的結果有更具建設性的意見。


國際媒體頭條強調「台灣選民拒絕中國」,史上第一次選出執政三連任


台灣大選結果底定後,國際各媒體昨晚紛紛發出即時快訊,像是美國《紐約時報》就發出頭條報導〈北京受挫,台灣選擇了賴清德當總統〉。報導中,《紐時》特別強調了台灣大選中的「中國因素」,並認為在中國日漸增強的對台敵意下,台灣選民不僅毫無畏懼、更以超過7成的投票率,明確而瞭亮地做出了政治選擇。

《紐時》認為,儘管在立法院選舉與選戰辯論的過程中,台灣選民更在意房價、薪資、青年就業等切身相關的民生議題,「但中國因素一如既往地為台灣選舉蒙上了陰影。」報導強調,在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以來,中國就一直不斷加強對台的統戰施壓;而在投票之前,北京當局更公開批評台獨背景更為鮮明的賴清德是「真正的麻煩製造者」、「危險的選擇」,甚暗示賴清德如果當選「可能會讓台灣更接近與中國的戰爭」。

但中國的政治施壓對於台灣投票行為的影響有限,最終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中的勝利,更是台灣自1996年開始總統直選以來,第一次有政黨能夠「打破8年魔咒」三連任,「這在台灣現行選舉制度下,是史無前例的結果,」《路透社》(Reuters)表示。

然而在接受《BBC》訪問時,長期關注台灣政治的美國戴維森學院(Davidson College)東亞政治學教授任雪麗(Shelley Rigger)卻認為,這次大選中,民進黨在年輕選民的信任度上遭遇相當大的挑戰與挫敗,賴清德的總統得票僅有40%左右、民進黨在立法院也失去了第一大黨的地位,「坦白講,對賴清德的總統任期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太好的開始。」


520就職前的關鍵100日,國際預料北京對台壓力將加劇


本次台灣大選,有400多家外媒來台採訪。圖為1月13日晚間,賴清德與蕭美琴國際記者會現場。(攝影/林彥廷)


任雪麗認為,儘管在選舉過程裡,賴清德不斷強調民進黨政府希望與中國在「對等尊嚴」的基礎上重啟政治對話,但北京當局對賴清德早有成見,「中國肯定會說『賴清德比蔡英文更壞』,並以此加強對台灣的壓力,」任雪麗表示。

國際主流分析都認為,中國政府必定會對台灣的選舉結果採取「懲罰性施壓」,例如祭出更大規模的經貿制裁、終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亦引用中方軍情人士的說法,指解放軍正在討論擴大對台灣的軍事騷擾,包括派出軍艦侵入台灣的12海浬領海、用軍用無人機穿越台灣本島上空、甚至再度發動「圍台軍演」,進一步升級「灰色地帶衝突」。

韓國保守派大報《朝鮮日報》認為,習近平政府在3月「北京(人大與政協)兩會」至5月20日賴清德總統就職典禮之間的100日內,恐會做出相當大規模的對台文攻武嚇──其中最可能的做法是經濟制裁與貿易施壓,但這也會給全球供應鏈與東亞各國帶來相當大程度的經濟亂流。

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亦指出,美國政府目前政策密切關注「北京是否會發動大規模對台軍演」以回應賴清德的當選。儘管在已知的情報資訊裡,解放軍目前並沒有攻台、或與台灣發生正面軍事衝突的跡象,但華府仍相當擔心台海緊張氣氛,將引發美中之間的戰略誤算,進而導致各方都不樂見的擦槍走火。

《華郵》認為,520就職典禮將是中國對台施壓的一個關鍵時刻,假若台灣的應對或國際盟友的支持聲援不到位,中國的壓力升級可能還會持續好幾個月,並與美國11月進行的總統大選有所連動。因此短期之內,台灣仍必須對「惡化的台海局勢」做好心理準備。

美國知台派專家代表、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則分析:「台灣執政黨史無前例的三連勝,雖然讓中國失望,但短期之內,還不至於刺激北京對台採取更激烈的統一戰略。」她認為,習近平政權目前正遭遇中國經濟衰退、解放軍貪腐等立即性問題,因此北京雖會對台持續施壓,但「維持現狀」也是習近平目前的利益所在。

葛來儀指出,「儘管工資停滯和房價上漲等內政問題,對於許多選民、尤其是台灣年輕人來說非常重要,但台灣與中國的未來關係,仍將是各方最關切的關鍵問題。」她強調,蔡英文總統8年非常積極地與國際社會交往,並讓台灣成為「屬於世界的台灣」,這點也將成為賴清德上台之後,必得繼續推動的政治題目與考驗。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RF) 的中美關係專家薩克斯(David Sacks)在接受日本進步派大報《東京新聞》採訪時強調:「台灣總統大選的結果,對美台關係的實際影響不大,因為所有候選人的立場都是『維持現狀』,溫和強化與美國、日本的關係。」相較之下,11月美國總統大選,對台海穩定的戰略影響反而更為明顯。

薩克斯表示,目前在共和黨初選聲勢領先的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過去兩年曾多次批評台灣「竊取美國的半導體優勢」並質疑保護台海安全的戰略必要性,因此拜登總統與民主黨政府聲勢持續低迷之際,相較於台灣政治已明確表態「台海維持現狀」的態度,「川普會不會重返白宮?美國選舉會造成什麼政治結果?恐怕才是讓中國對台有機可趁、甚至冒險改變台海現狀的主要變因,」薩克斯說。


日本媒體:賴清德的日本人脈深厚,台灣將維持「蔡英文路線」


1月11日晚間,民進黨在凱達格蘭大道上舉辦「台灣美德站出來,凱道護國之夜」,蔡英文總統出席助講。(攝影/林彥廷)

相較於歐美媒體對於台海局勢的憂慮,與台灣互動密切、且高度重視本次大選的日本媒體,不僅各大報都以頭版篇幅,深入報導台灣選情的結果分析,無論左翼或右翼媒體,也大多對賴清德的當選抱持樂觀歡迎。

像是立場右傾的《讀賣新聞》、《產經新聞》,與中間偏左的《朝日新聞》、《每日新聞》,都不約而同地表示「賴清德的勝選,代表台灣將繼續『蔡英文路線』的戰略穩定」,並都肯定賴清德是「台灣知日派政治人物中,與日本耕耘最深、交往最密切的政治領袖」 。

《朝日新聞》指出,早在台南市長任內,賴清德就與日本政壇互動密切。2022年7月,安倍晉三前首相遇刺身亡後的告別式,時任副總統賴清德也特別赴日弔唁,與1985年過境東京的李登輝並列為「1972年中華民國─日本斷交以來,入境日本層級最高的台灣現任官員」。

《每日新聞》亦表示,作為日本政壇的台灣熟面孔,賴清德的勝選對於日方也是鬆了一口氣,因為在半導體投資、供應鏈合作,以及台海局勢應變與對中國戰略上,日本都需要與台灣深化合作,因此蔡英文路線的繼續與台灣選舉和平順利的落幕才特別重要。

「台灣的新一任總統賴清德是對中國採取強硬路線的親日派。」《時事通信》在介紹賴清德時如此敘述:「他是個意志堅強,但個人風格卻過於直接,手段也較欠柔軟的政治人物。」

事實上,在13日選舉的同時,日本國會的親台組織「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眾議員古屋圭司也特別來台訪問,他一方面前來關心台灣的民主選舉過程,二方面也將與正副總統當選人進行交流台、日合作意見。

日本外交大臣上川陽子13日晚間也第一時間公開對台灣選舉結果表達祝福,她一方面讚美了台灣選舉的圓滿順利是成熟民主的表現,二方面也向賴清德道賀,並稱台灣是日本非常重要的「親密夥伴」,期待新政府能進一步加深日台雙方的合作交流。

但同一時間,日本媒體也都注意到民進黨在國會選戰的失利,就算賴清德向中國釋出對話善意,但實際上民進黨政府仍缺少與中國有效溝通的管道,「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對台灣的影響力仍將續增強,賴清德的新政府恐將被迫做出艱難的決定,」《朝日新聞》分析。

日本的台海政治專家、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也對《產經新聞》表示,賴清德的當選,象徵著蔡英文外交路線在台灣的延續,對於國際社會而言也是理想結果。因為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各國已經築成圍堵中共的「中國包圍網」,只要台灣繼續展現出不屈從於中國威脅的明確意志,目前的戰略平衡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動。但松田康博強調,賴清德政府在立法院的席次劣勢,未來4年必將受到很大的施政考驗。

「賴清德勝選,中國政府當然會很失望──但這也不是北京也第一次對台灣選舉失望了,」相較於國際輿論對於中國懲罰台灣的預期, 松田康博則認為北京在觀望之餘仍會軟硬兼施,或許將藉由幕後管道與賴清德接觸,試圖提前掌握、甚至從中影響新總統520就職的演講內容,但應當不會在美國大選之前採取過於刺激性的對台行動。


韓國媒體:「在『美中代理戰』中,台灣選擇親美」


與日媒一樣高度關注台灣選舉的,也包括過往對台報導較不積極的韓國媒體──特別的是,與其他國家的報導相比,韓媒不分左右立場,對於台灣選舉的報導標題,都非常直接且一致:「親美反中的賴清德勝選」。

像是親尹錫悅政府的保守派大報《朝鮮日報》與《中央日報》,就分別以〈2024台灣選擇美國,「親美」賴清德當選總統〉與〈「反中・獨派」賴清德當選台灣總統〉為標題;進步派大報《韓民族日報》則引用賴清德的勝選感言下標:〈「台灣站在民主這一邊」反中的​​賴清德勝出7個百分點〉。

韓國對於台灣選舉的高度關注,主要集中在現實的半導體經濟考量上。像是《SBS新聞台》在13日投票之前,就曾推出一連串的台灣深度報導,強調台海穩定雖然與韓國安全唇亡齒寒,但台韓卻在半導體產業相互競爭而亦敵亦友。

韓方原本以為,如果台灣政黨輪替、重新與中國強化經濟合作,韓國可以就此向美國要求鬆綁對中國的晶片技術封鎖、解套韓企因美國禁令而在鎖死在中國的巨大投資;但同一時間,台海氣氛又很容易與韓半島局勢連動,全球近一半的海上貨櫃、韓國超過60%的能源進口都需經過台灣海峽。因此對於積極強化韓、美、日三國安全同盟的尹錫悅政府而言,「台灣與美國的關係可能會變得更加密切,這意味著作為美國盟友的韓國,將在戰略安全上出現一個新的關鍵朋友。」《朝鮮日報》表示,雖然賴清德曾多次表達強化台韓關係的意願,但中國也可能韓國施壓、要求首爾在台灣問題上採取更明確的立場,因此韓國也必須盡快確認未來的台灣對策,以避免在美、中、台、日的多方局勢中淪為被動角色。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4/01/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