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美国之音
香港防暴警察与利用午餐时间抗议国旗法的示威者发生冲突。(2020年5月27日)
在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当局推出所谓的“港版国家安全法”,将中共在中国大陆实行的司法必须充当党的“刀把子”式的法制推广到香港之际,中国官方媒体对港版国安法动议和草案给予清一色的欢呼喝彩,与此同时,中国网民发表的批评意见、甚至采用隐晦的方式表达的异议却受到中共网管当局的封杀。
以数学等式表达的政治见解
在过去的几天里,在中共严密监控下的互联网上出现了两个看似奇怪、好似谜语的数学等式:
(1)2020 -1997 =50
(2)1966 +54 =1966
这两个数学等式连同它们所引发的大多数评论很快被中共当局操控的互联网舆论管制当局封杀。
对不知情的人来说,这两个数学等式是错误的,荒唐的,莫名其妙的。但对了解当今中国政治、了解中共统治中国大陆历史的观察家和很多关心中国政治的中国公众和网民来说,这两个看似离谱的数学等式是对当今中国超级敏感的话题的巧妙评论。
第一个等式“2020 -1997 =50”当中的2020显然指的是今年,1997年则是指香港从英国统治下回归中国之年,中共当局承诺将给予香港高度自治,除了国防外交之外,将允许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香港可以继续保持它的以司法独立为支柱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50年;然而,从1997年到2020年还不是50年,恰如2020 -1997≠50,但中共现在废弃了对国际社会信誓旦旦做出的、且在联合国备案登记的承诺。
在观察家们看来,第二个等式“1966 +54 =1966”所暗指的话题跟第一个等式所指的话题一样在当今中国属于超敏感话题。1966是指中共也一度明确称作“灾难”与“浩劫”的历时10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式发动的年份。54是指从1966年到2020年54年过去,在中共已故的独裁者毛泽东发动的“文革”时期长大成年的中共领袖习近平掌权,中共当局又开始恢复许多“文革”时期的做法,其中包括鼓动孩子监视和揭发父母、学生监视和揭发老师,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好似后退了54年,又退回到了“文革”时代。
隐晦曲折的政治批评
在观察家和批评者们看来,自2012年11月登上大位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追求“舆论一律”的激情跟毛泽东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观察家和批评者指出,与喜欢独裁又喜欢冒充博学大度的毛泽东相比,文化水平停留在小学阶段的习近平的独裁来得更粗糙,所以习近平可以若无其事地将毛泽东不好意思说出的“妄议中央”作为一个正式的罪名来惩治他想惩治的人,全然不理会中共领导制定的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保障中国公民言论自由。
在“妄议中央”成为一个正式罪名的当今中国,中国网民只能用采用种种隐晦曲折的表达方式对习近平笼罩下的中国政治和习近平本人发表批评性的意见以绕过当局设置的敏感词过滤,规避当局的封杀或销号。
在观察家们看来,这些以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的对中共当局的批评之所以常常可以幸存,是因为中共当局认为经过如此曲折之后,其批评的力道已经大大减弱,变得对中共政权基本无害了,所以可以置之不理。确实,这些以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的批评对不熟悉中国历史和政治的中外读者构成了阅读理解困难,需要相当多的翻译和解释。
例如,在中共官方媒体开始大力宣传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当局推出所谓的港版国安法议案之际,一位中国网民发表了这样的评论:
——从去年送终调理以来,我非常困惑。大佬到底想干嘛?从哪怕是从他们认为的郭嘉利益的角度,大佬的每一次决策都是错的,一直到这两天的案全法,完全就是nuts。官方揽炒最为可怕。
这则包含同音字替代还有英文的评论可谓隐晦曲折的表达方式的典型。其中的许多词语会让一般读者感到迷惑,因此需要相应的解释或翻译,如:
送终调理=送中条例。去年6月,香港政府在中共当局的支持下试图修改香港逃犯条例,使当局可以将在香港抓捕的人送到坚决不要司法独立的中国大陆受审,从而使中共当局在香港抓人到中国大陆的做法公开化、合法化;这一做法被广泛认为是对香港司法独立的摧毁,是从根本上将“一国两制”变成一国一制;香港人为此进行了几个月的“反送中”抗议,迫使香港政府撤回了送中条例修改动议。
大佬=习近平。在当今中国,不但“妄议中央”成为一个正式的罪名,“不知敬畏”也成为一个官方媒体正式公开的罪名;直接点名批评习近平的言论会立即被封杀,发表这种批评的人会面临切实的危险。
郭嘉=国家。在当今中国,网民讨论国家大事会受到中共网络舆论管制当局的格外注意,于是网民用常常使用同音字来规避可能的麻烦。
这两天的案全法=这两天当局所宣传的港版国家安全法。该法草案规定中共当局将在香港设立一个权限没有明文规定的“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关机构”,许多人担心这一规定等于是要把中共在中国国大陆推行的以无法无天为特色的法制推广到香港。
Nuts =英文的“疯狂”。
揽炒=粤语,不计后果一味蛮干之意。
揽炒的多重意义和问题
对所谓的超级敏感话题,即使是用数学等式表达的话题或评论,中共舆论管制当局都会予以迅速的封杀。但对相对不那么敏感的话题、表达措辞足够隐晦的批评意见,当局一般予以放行或予以无视。例如,在以上列举的那位网民谈论中共当局在香港揽炒的帖子之下,一些网民发表了观点各异的跟帖讨论或评论:
——大佬认为买办是需要被铲除的,要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经济体系,所以直接下手,一举两得。
——首先按这逻辑被铲除的应该是买办而不是这个特殊的地盘,其次,买办这种东西到处都有,各行各业都有,光砸这个地盘有啥用呢?上海深圳不也得砸了?
——可能想为自己在历史书上加点“荣誉”
——如果是荣誉的话,只能是经国式的荣誉,如果不是的话,就是李朋鸟式的了。他可以保证50年内没人写书骂他,问题是人类只要不灭绝,历史就有人写,本朝才几十年??最终不得归纳进妄人列传?
(注:“经国式的荣誉”,显然是指台湾前总统蒋经国决定废除一党独裁,在台湾实行政治开放、取消党禁、报禁并因此赢得荣誉;李朋鸟=李鹏;李鹏在1989年中共决定出动军队镇压北京天安门广场要民主反腐败的和平示威者时担任中国总理,外号“天安门屠夫”,多年来,“李鹏”在中国网络上一直是敏感词,因此,网民用“李朋鸟”或“李月月鸟”取而代之。)
——摊上这么个小学生,真是悲催
(小学生,习近平被广泛认为文化水平抵达小学阶段便停滞不前;悲催,中国网民缩略语,令人悲伤催人落泪之意。)
——为什么其他人任他耍…
——其他人原来99%的脑容量都数钱去了呗,然后被一个五年级的搞了,艾玛,太搞笑了
——But他这样耍下去不是也影响其他人数钱么
——这不数钱的一个个被搞了,现在气候已经成了,没办法了。现在开会举手举得欢,护照一收牛棚吃大餐。
(注:“这不数钱的一个个被搞了,现在气候已经成了”,显然是指习近平上台以来以打击贪污腐败为名清除政治异己,而习近平的前任则一度公然宣称“闷声发大财”;开会举手举得欢,中共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和政协会议被普遍嘲笑为举手表演;护照一收牛棚吃大餐,显然是指习近平当局对可以用来出国的护照加强控制,并有意恢复“文革”时期的做法,而“文革”的特色之一就是大办“牛棚”,即把当局不喜欢的人打成“牛鬼蛇神”集中关押和侮辱。“牛鬼蛇神”这个词在当今中国又开始重新出现。)
——在公司里,如果没有股份,老板又不听劝,只能破罐破摔才能继续维持下去。
官方媒体发表的评论
就中共当局的香港政策问题,显然不跟随中共当局指挥棒起舞的网民发表了多样化的言论。于此同时,中共官方网站如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上所选择发表的都是舆论一律的支持中共当局的言论,其观点和语调的雷同单调令许多读者怀疑是不是中共操控的机器人在发帖:
——清风明月113:坚决支持。希望立法工作能够尽快落地,严惩暴乱分子,捍卫国家主权!
——沙漠奇花003:学习文章、认真思考、客观观察、回顾联想、前瞻与觉悟:内政不允许干涉国际惯例,同一个地球共同的理!
——不注册才只能跟贴:制定并出台涉港国家安全法律,并不意味着所向披靡、万事大吉,相反,标志着更加严峻复杂斗争的开始。行胜于言。
——蓬莱无限7480:建议立法:当香港暴力示威严重时,香港施行内地治安法等有关安全法,依内地这系列法律逮捕并判刑,必要时由内地公安处理暴力示威且由最高法院判刑!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4%B8%AD%E5%9B%BD%E7%BD%91%E7%BB%9C%E8%A7%82%E5%AF%9F%EF%BC%9A%E9%A6%99%E6%B8%AF%E9%97%AE%E9%A2%98%E7%9A%84%E6%95%B0%E5%AD%A6.html
Pages
▼
Sunday, 31 May 2020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逾607万例 近37万人不治
来源:
法新社
法新社汇整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格林威治时间31日11时,全球至少36万9086人死于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确诊病例逾607万5070例。
疫情从去年12月在中国爆发后,目前已蔓延到196个国家及地区,至少有250万2600人被视为已经康复。
法新社搜集各国当局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数据做出统计,但上述数字恐怕只反映实际感染总数的一部分,因为许多国家只检测严重病例。
全球疫情最严重的美国,境内累计10万3781人病故,累计确诊数达177万384例,至少41万6461人康复。
英国的死亡人数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境内累计3万8376人病故,确诊达27万2826例。
其他疫情重灾区还包括义大利(3万3340死,23万2664例确诊)、巴西(2万8834死,49万8444例确诊)、法国(2万8771死,18万8625例确诊)。
中国(不含香港、澳门)境内目前通报4634死,累计8万3001例确诊。
从区域来看,欧洲累计确诊214万4927例,17万7780死;美国和加拿大累计确诊186万545例,11万916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累计确诊98万5276例,5万631死。
亚洲累计确诊53万7209例,1万6134死;中东地区累计确诊39万7419例,9374死;非洲累计确诊14万1136例,4056死;大洋洲累计确诊8565例,132死。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5%85%A8%E7%90%83%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7%A1%AE%E8%AF%8A%E9%80%BE607%E4%B8%87%E4%BE%8B%7C%E8%BF%9137%E4%B8%87%E4%BA%BA%E4%B8%8D%E6%B2%BB.html
法新社
法新社汇整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格林威治时间31日11时,全球至少36万9086人死于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确诊病例逾607万5070例。
疫情从去年12月在中国爆发后,目前已蔓延到196个国家及地区,至少有250万2600人被视为已经康复。
法新社搜集各国当局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数据做出统计,但上述数字恐怕只反映实际感染总数的一部分,因为许多国家只检测严重病例。
全球疫情最严重的美国,境内累计10万3781人病故,累计确诊数达177万384例,至少41万6461人康复。
英国的死亡人数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境内累计3万8376人病故,确诊达27万2826例。
其他疫情重灾区还包括义大利(3万3340死,23万2664例确诊)、巴西(2万8834死,49万8444例确诊)、法国(2万8771死,18万8625例确诊)。
中国(不含香港、澳门)境内目前通报4634死,累计8万3001例确诊。
从区域来看,欧洲累计确诊214万4927例,17万7780死;美国和加拿大累计确诊186万545例,11万916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累计确诊98万5276例,5万631死。
亚洲累计确诊53万7209例,1万6134死;中东地区累计确诊39万7419例,9374死;非洲累计确诊14万1136例,4056死;大洋洲累计确诊8565例,132死。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5%85%A8%E7%90%83%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7%A1%AE%E8%AF%8A%E9%80%BE607%E4%B8%87%E4%BE%8B%7C%E8%BF%9137%E4%B8%87%E4%BA%BA%E4%B8%8D%E6%B2%BB.html
暗访江湖|前首席记者告诉你:月入1000元的6亿人,过的是什么生活
要不是总理亲口说,很多人不会相信有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
他们看多了宫斗剧中的锦衣玉食,看多了城市里的灯红酒绿,看多了偶像剧中的挥金如土。
他们没有看到城市高楼大厦后低矮拥挤的城中村,没有看到西北东北西南居住在大山褶皱里的人群,没有看到那些在贫瘠的土地上辛苦刨食的人群……
这些人群被新闻媒体遗忘了。
我做过十年记者,我知道新闻媒体从来不会报道他们。
我曾经很多次采访到他们的艰辛生活,但报社都认为没有新闻价值而不让刊登了。
人们看到的是GDP连年增加了,看到的是满大街都是奔驰宝马了,看到的是每个旅游景点都人满为患了,看到的是出国的人越来越多了……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人口基数太大了,那1%的人已经提前进入了“各取所需”的社会,媒体报道的是他们,电视出现的是他们,人们眼中看到的是他们。
然后,就误以为所有中国人都是那1%。
那一年,西南大旱,我在广西、云南的乡村里采访了半个月。
我坐在长途汽车上,车窗的两边,是连绵不绝的贫困村庄。
村庄已经被时代抛弃了,一片死寂,好像一座座坟墓。
曾经有过的炊烟袅袅、笛声悠扬,曾经有过的孩子们欢天喜地,母亲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
我走进一座座村庄。
我看到过孩子们的碗里,有的放着几根咸菜,有的放着两根辣椒,还有很多人只吃白米饭,连辣椒咸菜都没有。
有一年,我走进一座学校里,看到一群孩子围着吃饭,让我拍照。
十几个孩子,一人一碗米饭,中间放着一碗炒黄瓜。盛菜的碗很小很小。
孩子们吃好几口米饭,才小心翼翼地夹起一片薄薄的黄瓜。
一位老师悄悄对我说:学校看到你来了,今天才给孩子们炒了一盘菜,平时没有菜的。
这座学校,在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家乡。
这些年,我寻找并采访了几百名抗战老兵,走进过从南方到北方的很多乡村。
我看到过捡破烂的抗战老兵,看到过住在危房里的抗战老兵,看到过靠志愿者救济的抗战老兵,看到过无儿无女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抗战老兵……
我费尽周折,来到一座村庄,想要采访一名抗战老兵,却得知他在半个月前,喝农药死了。
因为生活极度贫困,他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
我找到一名抗战老兵,问他有什么心愿。他是入赘到这座村庄的。
他说,他如果能够回到老家,在父母坟前烧一炷香,他就没有什么后悔的了。
他的老家,距离这座村庄,只有四五百里,来回车票不足100元。而他拿不出来。
他几十年没有回过老家。
我泪流满面。
有一天晚上,我在武昌洪山广场的公交站台上,等车。
走来了一个老人,满头白发,身材高瘦,但收拾得很干净。
他要喝我手中的半瓶水。
他说他已经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没有喝水了。
我从旁边的商店里给他买了面包,买了水。
他双手捧着面包,大口大口吞下去。
他说,他以前是工人,后来下岗了,这些年都是饥一顿饱一顿过来的。
就在半年前,我还在资助一个贫苦老人。
那一年,一辆摩托飞驰而过,将他撞飞了。
等到他醒来的时候,摩托车早就逃走了,他躺在冰冷的土地上,几根肋骨断了,手腕也断了。
他住在城中村,就是消失在我们视线之外的那种村庄,就是电视上从来不会出现的那种村庄。
他卖菜为生。
卖菜的钱,仅仅够自己生存下去。
这才是真实的中国。
中国有1%的人穷奢极欲,更有50%的人生活艰辛。
中国的街道上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奔驰宝马,中国的农村更有一望无际的贫穷荒凉。
中国的城市里有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但也有高楼大厦背后的城中村。
中国大概有一千万的千万富翁,但也有6亿人,月收入在1000元。
中国经济总量排世界第2位,但中国的人均收入在世界排第71位。
我们只有正视,才能改变。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5/%e6%9a%97%e8%ae%bf%e6%b1%9f%e6%b9%96%ef%bd%9c%e5%89%8d%e9%a6%96%e5%b8%ad%e8%ae%b0%e8%80%85%e5%91%8a%e8%af%89%e4%bd%a0%ef%bc%9a%e6%9c%88%e5%85%a51000%e5%85%83%e7%9a%846%e4%ba%bf%e4%ba%ba%ef%bc%8c/
他们看多了宫斗剧中的锦衣玉食,看多了城市里的灯红酒绿,看多了偶像剧中的挥金如土。
他们没有看到城市高楼大厦后低矮拥挤的城中村,没有看到西北东北西南居住在大山褶皱里的人群,没有看到那些在贫瘠的土地上辛苦刨食的人群……
这些人群被新闻媒体遗忘了。
我做过十年记者,我知道新闻媒体从来不会报道他们。
我曾经很多次采访到他们的艰辛生活,但报社都认为没有新闻价值而不让刊登了。
人们看到的是GDP连年增加了,看到的是满大街都是奔驰宝马了,看到的是每个旅游景点都人满为患了,看到的是出国的人越来越多了……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人口基数太大了,那1%的人已经提前进入了“各取所需”的社会,媒体报道的是他们,电视出现的是他们,人们眼中看到的是他们。
然后,就误以为所有中国人都是那1%。
那一年,西南大旱,我在广西、云南的乡村里采访了半个月。
我坐在长途汽车上,车窗的两边,是连绵不绝的贫困村庄。
村庄已经被时代抛弃了,一片死寂,好像一座座坟墓。
曾经有过的炊烟袅袅、笛声悠扬,曾经有过的孩子们欢天喜地,母亲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
我走进一座座村庄。
我看到过孩子们的碗里,有的放着几根咸菜,有的放着两根辣椒,还有很多人只吃白米饭,连辣椒咸菜都没有。
有一年,我走进一座学校里,看到一群孩子围着吃饭,让我拍照。
十几个孩子,一人一碗米饭,中间放着一碗炒黄瓜。盛菜的碗很小很小。
孩子们吃好几口米饭,才小心翼翼地夹起一片薄薄的黄瓜。
一位老师悄悄对我说:学校看到你来了,今天才给孩子们炒了一盘菜,平时没有菜的。
这座学校,在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家乡。
这些年,我寻找并采访了几百名抗战老兵,走进过从南方到北方的很多乡村。
我看到过捡破烂的抗战老兵,看到过住在危房里的抗战老兵,看到过靠志愿者救济的抗战老兵,看到过无儿无女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抗战老兵……
我费尽周折,来到一座村庄,想要采访一名抗战老兵,却得知他在半个月前,喝农药死了。
因为生活极度贫困,他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
我找到一名抗战老兵,问他有什么心愿。他是入赘到这座村庄的。
他说,他如果能够回到老家,在父母坟前烧一炷香,他就没有什么后悔的了。
他的老家,距离这座村庄,只有四五百里,来回车票不足100元。而他拿不出来。
他几十年没有回过老家。
我泪流满面。
有一天晚上,我在武昌洪山广场的公交站台上,等车。
走来了一个老人,满头白发,身材高瘦,但收拾得很干净。
他要喝我手中的半瓶水。
他说他已经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没有喝水了。
我从旁边的商店里给他买了面包,买了水。
他双手捧着面包,大口大口吞下去。
他说,他以前是工人,后来下岗了,这些年都是饥一顿饱一顿过来的。
就在半年前,我还在资助一个贫苦老人。
那一年,一辆摩托飞驰而过,将他撞飞了。
等到他醒来的时候,摩托车早就逃走了,他躺在冰冷的土地上,几根肋骨断了,手腕也断了。
他住在城中村,就是消失在我们视线之外的那种村庄,就是电视上从来不会出现的那种村庄。
他卖菜为生。
卖菜的钱,仅仅够自己生存下去。
这才是真实的中国。
中国有1%的人穷奢极欲,更有50%的人生活艰辛。
中国的街道上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奔驰宝马,中国的农村更有一望无际的贫穷荒凉。
中国的城市里有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但也有高楼大厦背后的城中村。
中国大概有一千万的千万富翁,但也有6亿人,月收入在1000元。
中国经济总量排世界第2位,但中国的人均收入在世界排第71位。
我们只有正视,才能改变。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5/%e6%9a%97%e8%ae%bf%e6%b1%9f%e6%b9%96%ef%bd%9c%e5%89%8d%e9%a6%96%e5%b8%ad%e8%ae%b0%e8%80%85%e5%91%8a%e8%af%89%e4%bd%a0%ef%bc%9a%e6%9c%88%e5%85%a51000%e5%85%83%e7%9a%846%e4%ba%bf%e4%ba%ba%ef%bc%8c/
Matters|未被记录的Ta们
这是一份中国版的疫情讣告。与《纽约时报》版不同的是,名单中的逝者都没有被统计在官方疫情通报的死亡病例中,Ta们有着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却因医疗资源紧张等原因,其死亡证只能以“重度肺炎”、“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等死因归档。Ta们不在官方的哀悼话语内,因此更需要我们去记录、书写。铭记,是为了不重蹈覆辙。
另外,逝者名单仍在收集中,请大家帮忙分享海报至墙内平台,感谢!
晓鱼爷爷,“在医院的最后七天也没能确诊。”
曾少山,85岁,“病重的他对孙女说,你真有孝心就不要来看我。”
俞关荣,71岁,“从长江中挽救了700多条生命的救援队队长。”
孟珍桂,83岁,“这辈子,再也看不到老太婆了。”
方春艳的父亲,“全家感染,只能躺家中床上互相叫唤。”
邹元江妻子,“帕金森老人的唯一照顾者。”
刘华中的父亲,90多岁,“响应国家呼吁没有与老人家团聚,就此永别。”
文礼国,“两岁女孩最疼爱的外公。”
万晓凤,76岁,“我这一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遇到你,你漂亮、干净、能干又善良,我很喜欢你。”
吴楚和,“一家四口同日确诊。”
郭凯梅,81岁,“抗美援越的老战士。”
李显辉,“我希望我还是那个拥有爸爸的幸福女孩,我不太愿意承认家里只剩下三个人了,而不在的那个却是我最爱最爱最爱的人。”
杨志伟,62岁,“肺部感染的心脏病人,被心脏病医院拒收。”
杨蓬的父亲,“死于没有医生、没有治疗措施的隔离点。”
张金宝的丈夫,70多岁,“上楼时突然喘不过气晕倒,呼吸窒息而死。”
陈汉银,62岁,“对太太无微不至的好丈夫。”
张正惠,76岁,“在家咽下最后一口气,救护车都没有到。”
盘耀文,“至死只是疑似。”
徐兵,“云梦县实验中学初中物理老师。”
杨旸的父亲,“清晨逝世,遗体在家里躺了一天,近晚上8点才有人来送走。”
潘艺菲外婆,“因医院无床位收治,大年初一逝世。”
谢炎的外公,“一个靠透析维持生命的80岁老人,因疑似感染,不让做透析。”
沈俊莉及她的丈夫,72岁,“她照顾了感染住院的他十天,然后就跟着他走了。”
@爱y的苏小喵 的外公,90多岁,“发烧8天后在家去世。”
周建尤的妻子,“得知这个消息亲人们都不能去安慰他,只有他一个人留在家里等待殡仪馆的人员过来处理。”
张蕾的婆婆,“就在电话打了几十个中,也在社区及120的推诿中,我婆婆走了。”
肖金良,65岁,“医院说必须社区安排,医院自己不能收。”
罗先敏,49岁,“感染后得不到救治,绝望下割腕自杀。”
@陈花花花花花花儿 的爷爷,“我是医务人员却没有办法救您,不敢想您在最后的时候没有家人在身边有多么的无助和害怕。”
黄腊生,68岁,“一次能跳100次跳绳的老人。”
王守泽,82岁,“直到去世也没能排上核酸检测。”
郑诚,“家里物资不足,仅存的一点大米和面条,每日都得计划着吃,没有补充营养。”
吴忠泽,50岁,“他每天不停的奔波在一线,为医护人员提供后勤保障工作,送吃的,喝的,直到累倒在岗位上。”
龙健的母亲,“智障患儿的母亲。”
刘章建,75岁,“每天只能医院打完针回家交叉感染。”
余德才的妻子,“因为她的突然去世,全家人才发现事情严重。”
余德才,86岁,“在急诊室坐了几天后去世。”
王贞静,99岁,“儿子病逝,亲人隔离,老人没人照顾,几天没有进食。”
陈光秋,58岁,“58岁的年纪了还要在一线抗击疫情。”
胡荣芳,85岁,“为舅婆遗体能够被火化,家人被迫签署了自然死亡授权委托书,甚至连发烧两字都不让写。”
陈四保的妻子,“因没有核酸试剂盒检测,无法住院治疗,一家三代感染。”
许武栋,65岁, “方舱退回,医院又不收。”
樊友强,“咳血、靠呼吸机渡日,却没有一家医院愿意收。”
刘章英的妻子,“母亲走了,孩子照顾母亲也得病。”
彭运国的丈母娘,“社区说核酸不是阳性不能上报。”
万某,72岁,“和儿子一同因新冠肺炎逝世。”
李某,79岁,“姑姑曾经是大学女子排球队的,阳光,开朗,一点都不倚老卖老。”
刘梅的婆婆,73岁,辗转数家医院未被住院收治,在家自我隔离直至去世。
杨旸父亲,不明,发病一周后获得核酸检测机会,在预定检测前一天去世。
陈力的奶奶,不明,在汉口医院的门诊大厅坐了三天,最后没有撑住,抢救无效去世。
某日本男子,60多岁,官方死因为重症肺炎。
魏玲,64岁,1月13日,医院床位满了,老人只能每天医院家里两头跑,一边打针,一边输氧。
戴某,80岁,161医院说你在哪里看的就回哪个医院。
魏某,52岁,县级医院条件有限,未能获得检测机会。
李顺,67岁,其女儿、女婿及妹妹后确证病毒性肺炎。
朱萍母亲,不明,自己、母亲还有妹妹全部被感染,已无法照顾两位小孩。
徐陶然,29岁,死于家中,官方死因为流感。
刘莺,中年,因排不到试剂盒,病情加重后一直得不到救治,最后在家去世。
徐大鹏,75岁,插管、心脏起搏、整个过程持续了四五十分钟,没能抢救成功。
徐大鹏妻子,72岁,走的太早,没有等到检测工具的普及。
张玫影,70多岁,官方死因为肺部感染。
李献,70多岁,官方死因为肺炎。
陈伟榕,20多岁,官方死因为肺炎。
彭瑞珉,69岁,求助时出现呼吸困难现象。
陈某,70岁,肺部出现炎症,1月29日死于家中。
张玉婷,30多岁,官方死因为器官衰竭。
二爷爷,70多岁,去医院途中去世。
姥姥,80多岁,ct显示肺部感染,但无法确诊,无法入院。
戴心悦,20多岁,死于学校,官方死因为器官衰竭。
邹永发,90多岁,官方死因为心肌梗塞。
童博骄,20多岁,官方死因为重症肺炎。
紫某舅,80多岁,已有五位接触者确诊。
张友芝,70多岁,官方死因为重度肺炎。
李宗山,70多岁,从医院回家后不久突然病发离世,直到最后也没有做上核酸检测。
刘佳超,25,官方死因为呼吸衰竭。
刘卫东,50多岁,核酸送检,未等到结果即死于家中。
黄丽华,70多岁,被医院告知“不病危住不了院”。
陈敏,60多岁,死者于发热门诊诊疗,病患、家属无任何隔离防护措施。
谭若明,68岁,官方死因为病毒性肺炎。
叶某,83岁,无床位无法收治,在家因无力行走跌倒数次,最后抢救无效离世。
鲁祖厚,67岁,医院均因核酸结果未出拒收,直至无法行动,在家中去世。
彭逢丽的丈夫,不明,病程第9天去世,去世前一直未得到有效确诊和治疗。
@师兄想骑D轮 的父亲,不明,120说所有定点医院都不收了,送过去也没床。
尚满庆的舅妈,63岁,初以为是普通感冒要求住院治疗,医院以床位紧张拒绝。
干章勋,72岁,官方死因为重症肺炎。
小雨奶奶,62岁,120说整个汉口区派不出一辆救护车,要求自行送医院。
彭安東,59岁,救护车来了,没有人帮忙抬车上,都怕感染。
陈昆父亲,不明,未能确诊,在家隔离,不能入院救治。
趙雅清,86岁,因为没有交通工具,每天走近3公里去医院治疗。
刘然公公,70多岁,医院说是没有物资,只能干等。
刘然婆婆,76岁,CT报告显示为病毒性肺炎。
林红军,不明,在医院急症留观室过了两天后去世,双肺全白。
刘方伟,20岁,官方死因:流感。
李继春,70岁,临死前最后一天到医院排队打针,从早上九点一直排到下午两点半,没有打成。
李响云,63岁,爱人也出现新冠病毒症状。
闵立志,80岁,没有一家医院可收治,迫不得送回家,2月10日微博求助,2月12日去世。
张洪贵妻子,不明,核酸检测需排队,当时已重度昏迷。
陈瑾的父亲,不明,全家感染,去世后,妻女均被确诊新冠肺炎。
@文刂一巾凡 的父亲,50岁,核酸检测阴性,但CT检查结果为疑似。
死者A,27岁,病情发展过快,来不及检测。
死者B,92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肺部感染。
死者C,89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肺部感染。
死者D,93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肺部感染。
死者E,79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呼吸衰竭。
死者F,88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感染性休克。
死者G,92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
死者H,86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
死者I,83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
死者K,84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
死者L,84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
死者M,87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猝死。
死者N,89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猝死。
死者O,87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肺部感染。
死者P,85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心律失常。
死者Q,90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肺部感染。
死者R,86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肺部感染。
陈祖幸的母亲,不明,丈夫2月19日双肺感染。
夏国民,68岁,多次上报请求转院均被打回(据说因年过65),呼吸困难,但医院没有呼吸机。
胡环清的妻子,不明,上报社区请求安排住院,未有回应。
潘琼革,45岁,社区让找120,120不接诊。后进入社区隔离点,想转移方舱被退回,说病情太重,不能收治。
陈昆父亲,70岁,妻儿感染。
刘莺,不明,因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短缺,未能获得检测机会。
朱薇奶奶,94岁,丈夫确诊。
冯望之,71岁,因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短缺,未能获得检测机会。
王诗俊,76岁,妻子感染。
刘华中父亲,90+,妻儿感染。
罗华侨,84岁,子女确诊感染,老伴病危。
姚某,84岁,妻子、女婿、妹夫确诊。
李学著,54岁,呼吸困难,一天跑了三趟医院都没法住院,检测也没有做。
@朱莹forever的大姨爹,不明,妻子感染去世,二姨感染。
@朱莹forever的大姨妈,不明,丈夫感染去世,二姨感染。
@莹儿小丫头的祖母,90岁,博主公公去世,婆婆患病。
陈仕保,79岁,博主外婆确诊。
@用户7385370211的母亲,不明,博主哥哥疑似感染。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5/matters%ef%bd%9c%e6%9c%aa%e8%a2%ab%e8%ae%b0%e5%bd%95%e7%9a%84ta%e4%bb%ac/
另外,逝者名单仍在收集中,请大家帮忙分享海报至墙内平台,感谢!
晓鱼爷爷,“在医院的最后七天也没能确诊。”
曾少山,85岁,“病重的他对孙女说,你真有孝心就不要来看我。”
俞关荣,71岁,“从长江中挽救了700多条生命的救援队队长。”
孟珍桂,83岁,“这辈子,再也看不到老太婆了。”
方春艳的父亲,“全家感染,只能躺家中床上互相叫唤。”
邹元江妻子,“帕金森老人的唯一照顾者。”
刘华中的父亲,90多岁,“响应国家呼吁没有与老人家团聚,就此永别。”
文礼国,“两岁女孩最疼爱的外公。”
万晓凤,76岁,“我这一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遇到你,你漂亮、干净、能干又善良,我很喜欢你。”
吴楚和,“一家四口同日确诊。”
郭凯梅,81岁,“抗美援越的老战士。”
李显辉,“我希望我还是那个拥有爸爸的幸福女孩,我不太愿意承认家里只剩下三个人了,而不在的那个却是我最爱最爱最爱的人。”
杨志伟,62岁,“肺部感染的心脏病人,被心脏病医院拒收。”
杨蓬的父亲,“死于没有医生、没有治疗措施的隔离点。”
张金宝的丈夫,70多岁,“上楼时突然喘不过气晕倒,呼吸窒息而死。”
陈汉银,62岁,“对太太无微不至的好丈夫。”
张正惠,76岁,“在家咽下最后一口气,救护车都没有到。”
盘耀文,“至死只是疑似。”
徐兵,“云梦县实验中学初中物理老师。”
杨旸的父亲,“清晨逝世,遗体在家里躺了一天,近晚上8点才有人来送走。”
潘艺菲外婆,“因医院无床位收治,大年初一逝世。”
谢炎的外公,“一个靠透析维持生命的80岁老人,因疑似感染,不让做透析。”
沈俊莉及她的丈夫,72岁,“她照顾了感染住院的他十天,然后就跟着他走了。”
@爱y的苏小喵 的外公,90多岁,“发烧8天后在家去世。”
周建尤的妻子,“得知这个消息亲人们都不能去安慰他,只有他一个人留在家里等待殡仪馆的人员过来处理。”
张蕾的婆婆,“就在电话打了几十个中,也在社区及120的推诿中,我婆婆走了。”
肖金良,65岁,“医院说必须社区安排,医院自己不能收。”
罗先敏,49岁,“感染后得不到救治,绝望下割腕自杀。”
@陈花花花花花花儿 的爷爷,“我是医务人员却没有办法救您,不敢想您在最后的时候没有家人在身边有多么的无助和害怕。”
黄腊生,68岁,“一次能跳100次跳绳的老人。”
王守泽,82岁,“直到去世也没能排上核酸检测。”
郑诚,“家里物资不足,仅存的一点大米和面条,每日都得计划着吃,没有补充营养。”
吴忠泽,50岁,“他每天不停的奔波在一线,为医护人员提供后勤保障工作,送吃的,喝的,直到累倒在岗位上。”
龙健的母亲,“智障患儿的母亲。”
刘章建,75岁,“每天只能医院打完针回家交叉感染。”
余德才的妻子,“因为她的突然去世,全家人才发现事情严重。”
余德才,86岁,“在急诊室坐了几天后去世。”
王贞静,99岁,“儿子病逝,亲人隔离,老人没人照顾,几天没有进食。”
陈光秋,58岁,“58岁的年纪了还要在一线抗击疫情。”
胡荣芳,85岁,“为舅婆遗体能够被火化,家人被迫签署了自然死亡授权委托书,甚至连发烧两字都不让写。”
陈四保的妻子,“因没有核酸试剂盒检测,无法住院治疗,一家三代感染。”
许武栋,65岁, “方舱退回,医院又不收。”
樊友强,“咳血、靠呼吸机渡日,却没有一家医院愿意收。”
刘章英的妻子,“母亲走了,孩子照顾母亲也得病。”
彭运国的丈母娘,“社区说核酸不是阳性不能上报。”
万某,72岁,“和儿子一同因新冠肺炎逝世。”
李某,79岁,“姑姑曾经是大学女子排球队的,阳光,开朗,一点都不倚老卖老。”
刘梅的婆婆,73岁,辗转数家医院未被住院收治,在家自我隔离直至去世。
杨旸父亲,不明,发病一周后获得核酸检测机会,在预定检测前一天去世。
陈力的奶奶,不明,在汉口医院的门诊大厅坐了三天,最后没有撑住,抢救无效去世。
某日本男子,60多岁,官方死因为重症肺炎。
魏玲,64岁,1月13日,医院床位满了,老人只能每天医院家里两头跑,一边打针,一边输氧。
戴某,80岁,161医院说你在哪里看的就回哪个医院。
魏某,52岁,县级医院条件有限,未能获得检测机会。
李顺,67岁,其女儿、女婿及妹妹后确证病毒性肺炎。
朱萍母亲,不明,自己、母亲还有妹妹全部被感染,已无法照顾两位小孩。
徐陶然,29岁,死于家中,官方死因为流感。
刘莺,中年,因排不到试剂盒,病情加重后一直得不到救治,最后在家去世。
徐大鹏,75岁,插管、心脏起搏、整个过程持续了四五十分钟,没能抢救成功。
徐大鹏妻子,72岁,走的太早,没有等到检测工具的普及。
张玫影,70多岁,官方死因为肺部感染。
李献,70多岁,官方死因为肺炎。
陈伟榕,20多岁,官方死因为肺炎。
彭瑞珉,69岁,求助时出现呼吸困难现象。
陈某,70岁,肺部出现炎症,1月29日死于家中。
张玉婷,30多岁,官方死因为器官衰竭。
二爷爷,70多岁,去医院途中去世。
姥姥,80多岁,ct显示肺部感染,但无法确诊,无法入院。
戴心悦,20多岁,死于学校,官方死因为器官衰竭。
邹永发,90多岁,官方死因为心肌梗塞。
童博骄,20多岁,官方死因为重症肺炎。
紫某舅,80多岁,已有五位接触者确诊。
张友芝,70多岁,官方死因为重度肺炎。
李宗山,70多岁,从医院回家后不久突然病发离世,直到最后也没有做上核酸检测。
刘佳超,25,官方死因为呼吸衰竭。
刘卫东,50多岁,核酸送检,未等到结果即死于家中。
黄丽华,70多岁,被医院告知“不病危住不了院”。
陈敏,60多岁,死者于发热门诊诊疗,病患、家属无任何隔离防护措施。
谭若明,68岁,官方死因为病毒性肺炎。
叶某,83岁,无床位无法收治,在家因无力行走跌倒数次,最后抢救无效离世。
鲁祖厚,67岁,医院均因核酸结果未出拒收,直至无法行动,在家中去世。
彭逢丽的丈夫,不明,病程第9天去世,去世前一直未得到有效确诊和治疗。
@师兄想骑D轮 的父亲,不明,120说所有定点医院都不收了,送过去也没床。
尚满庆的舅妈,63岁,初以为是普通感冒要求住院治疗,医院以床位紧张拒绝。
干章勋,72岁,官方死因为重症肺炎。
小雨奶奶,62岁,120说整个汉口区派不出一辆救护车,要求自行送医院。
彭安東,59岁,救护车来了,没有人帮忙抬车上,都怕感染。
陈昆父亲,不明,未能确诊,在家隔离,不能入院救治。
趙雅清,86岁,因为没有交通工具,每天走近3公里去医院治疗。
刘然公公,70多岁,医院说是没有物资,只能干等。
刘然婆婆,76岁,CT报告显示为病毒性肺炎。
林红军,不明,在医院急症留观室过了两天后去世,双肺全白。
刘方伟,20岁,官方死因:流感。
李继春,70岁,临死前最后一天到医院排队打针,从早上九点一直排到下午两点半,没有打成。
李响云,63岁,爱人也出现新冠病毒症状。
闵立志,80岁,没有一家医院可收治,迫不得送回家,2月10日微博求助,2月12日去世。
张洪贵妻子,不明,核酸检测需排队,当时已重度昏迷。
陈瑾的父亲,不明,全家感染,去世后,妻女均被确诊新冠肺炎。
@文刂一巾凡 的父亲,50岁,核酸检测阴性,但CT检查结果为疑似。
死者A,27岁,病情发展过快,来不及检测。
死者B,92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肺部感染。
死者C,89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肺部感染。
死者D,93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肺部感染。
死者E,79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呼吸衰竭。
死者F,88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感染性休克。
死者G,92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
死者H,86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
死者I,83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
死者K,84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
死者L,84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
死者M,87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猝死。
死者N,89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猝死。
死者O,87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肺部感染。
死者P,85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心律失常。
死者Q,90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肺部感染。
死者R,86岁,同一福利院15人死亡,不少有发烧症状,此死者官方死因为肺部感染。
陈祖幸的母亲,不明,丈夫2月19日双肺感染。
夏国民,68岁,多次上报请求转院均被打回(据说因年过65),呼吸困难,但医院没有呼吸机。
胡环清的妻子,不明,上报社区请求安排住院,未有回应。
潘琼革,45岁,社区让找120,120不接诊。后进入社区隔离点,想转移方舱被退回,说病情太重,不能收治。
陈昆父亲,70岁,妻儿感染。
刘莺,不明,因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短缺,未能获得检测机会。
朱薇奶奶,94岁,丈夫确诊。
冯望之,71岁,因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短缺,未能获得检测机会。
王诗俊,76岁,妻子感染。
刘华中父亲,90+,妻儿感染。
罗华侨,84岁,子女确诊感染,老伴病危。
姚某,84岁,妻子、女婿、妹夫确诊。
李学著,54岁,呼吸困难,一天跑了三趟医院都没法住院,检测也没有做。
@朱莹forever的大姨爹,不明,妻子感染去世,二姨感染。
@朱莹forever的大姨妈,不明,丈夫感染去世,二姨感染。
@莹儿小丫头的祖母,90岁,博主公公去世,婆婆患病。
陈仕保,79岁,博主外婆确诊。
@用户7385370211的母亲,不明,博主哥哥疑似感染。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5/matters%ef%bd%9c%e6%9c%aa%e8%a2%ab%e8%ae%b0%e5%bd%95%e7%9a%84ta%e4%bb%ac/
從香港到華為:美中「新冷戰」四大戰場 雙方頻交惡都為哪般
過去幾個月,新冠病毒衝擊波下,中美關係降至冰點。
美國和中國分佔世界經濟第一、第二位。疫情爆發以來,如同一對關係本來就不和諧的強勢夫妻,被迫在同一個屋檐下隔離,爭執愈加頻繁、激烈。
奧巴馬時期主管中國政策的前白宮官員何瑞恩(Ryan Hass)日前在接受BBC中文專訪時稱,現在兩國關係是「建交以來最嚴峻的時候」,美國和中國處在一場「一山不容二虎」的鬥爭中。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則在5月24日「兩會」記者會上明確提出「新冷戰」說,指責美國一些政治勢力正將中美關係推向新冷戰。
疫情前,美中已經開打曠日持久、影響深遠的貿易戰;近期動向顯示,雙方在一些新、老「戰場」頻頻交惡。
香港《國安法》
中國推動香港《國安法》立法在國際間引發軒然大波。外界注意到,在國際社會的譴責聲中,美國的音量明顯更高,語氣更加強硬,而且,美國也已經亮出真武器,威脅對中國採取實質性制裁行動。
比較一下英國和美國的初期反應。中國人大宣佈審議香港《國安法》消息時,英國首相發言人代表唐寧街發表聲明,表示「嚴重關注」;英國外相和加拿大、澳大利亞發表聯合聲明。而美國呢,國務院以國務卿蓬佩奧名義發佈正式聲明,明確指出如果北京強行推出涉及香港的國安法立法,美國必將重新評估香港的特殊地位。
隨後,卿蓬佩奧對國會作證時表示,中國從根本上破壞了香港的自治,他無法支持香港再享有與1997年前同等的特殊貿易地位。
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對記者表示,雖然蓬佩奧並未在聲明中給出建議,但特朗普有很多可能的回應選項,包括簽證和經濟制裁。
美國總統特朗普29日正式宣佈,他將下令取消美國對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並將對中國、香港官員實施制裁。詳細報道:特朗普下令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地位、制裁中港官員、退出世衛組織
美國的說法是,譴責、制裁是因為中國有義務信守國際公約,美國必須和香港站在一起、支持國際法規定下香港的自治和民主、自由;
中國官方則多次強調,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堅決反對任何外國和境外勢力以任何方式干預。日前,美國提議聯合國安理會討論涉港問題,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發推稱中國「斷然拒絶」這一「毫無根據」的要求,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趙立堅29日稱美方做法完全是「無理取鬧」。
中國官媒小報《環球時報》發表社評,嘲諷美國「挺著病身吹制裁中國的衝鋒號」、暴露了華盛頓要把「香港戰役」打成對華博弈一大回合的謀算。
華為爭端
月15日,美國宣佈對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實施新限制措施,進一步打擊其半導體芯片供應。
美國工業與安全部宣佈新規,要求廠商將使用了美國的技術或設計的半導體芯片出口給華為時,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證,即使是在美國以外生產的廠商也不例外。
美方指,這一規定意在保護國家安全。
中國外交部回應,美方的這些措施不僅僅傷害中國公司的合法利益,也將傷害全球產業和供應鏈。中國官媒報道,中方將採取反制措施,制裁美國科技企業。
自美中貿易戰打響以來,華為爭端往往與兩國貿易談判進程息息相關,因此,常被看作貿易協議的晴雨表。
華為爭端隨後逐漸超出經貿範疇,涉及科技競爭、國家安全等因素。華為是中國電信業巨頭,但是,對中國來說,華為故事的意義或許並不僅限於一個企業的成長和成功:它也是中國展現自己科技創新的一個典範。
伴隨著華為爭端,「技術民族主義」現象在美、中雙方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探討。
火上澆油的是,當地時間5月27日,溫哥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最高法院判定,華為CFO孟晚舟案符合雙重犯罪標凖,將孟晚舟從加拿大引渡至美國的程序將繼續推進。
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發表聲明說,美國意在「打倒」華為及其他中國高科技公司,加拿大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在扮演美國同謀的角色。
病毒溯源
自從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中美雙方就新冠病毒的源頭爭吵不休,雙方都將發源地指向對方。
特朗普反覆稱新冠為「中國病毒」,蓬佩奧曾高調稱,有「大量證據」證明新冠病毒來自武漢的病毒實驗室;另一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多次稱新冠病毒可能源於美國。他3月份在推特上還具體說到,可能是美國軍隊把病毒帶到武漢的。
不過,蓬佩奧所說的大量證據迄今仍未亮出;趙立堅髮指稱時也沒有提供證據。
美國大選年,尋求連任的特朗普和競爭對手拜登都將中國疫情擺上日程。分析認為,民主黨和共和黨均可能期待,對中國態度強硬有助贏得選票。特朗普指責中國抗疫不力,導致病毒全球擴散;拜登的團隊則指責特朗普太過相信中國疫情初期分享的病毒信息。
中方說,美方指責中國是為了擺脫自己在國內受到的抗疫不力的質疑、批評和追責。
但有學者認為,中方在病毒溯源方面的強硬態度與美國的策略有異曲同工之處,同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中美政壇都在利用病毒溯源爭議設置對各自有利的政治議程,以期轉移國內矛盾。
航班復飛
這是中美較量的一個最新戰線:航空。
美國指責中國阻撓美國航空公司恢復往來中國航班的要求。作為報復,美國要求幾家中國航空公司提交航班時刻表,並警告可能發現中國航班「違背適用法律或對公共利益造成負面影響。」
中國稱,3月26日發佈的《關於疫情防控期間繼續調減國際客運航班量的通知》對國際客運航班運行做出特殊安排,對中外各國航空公司一視同仁,公開公平透明。
中國有媒體報道說,中國外交部申請中國派飛機接回在美的中國留學生時遭到美國方面的刁難,美國這是把中國留學生當作談判籌碼,要挾中國與其複航。
中國民航局3月29日開始執行"五個一"政策,即一家航空公司在一個國家保留一條航線。
目前,中美均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複航對雙方的航空業和整體經濟恢復應該都有利。但是,病毒依然在,疫苗仍無期,平衡經濟與防疫,是擺在許多國家面前的難題。
中美在航班復飛問題上的互相掣肘是否會演變成另一個老大難問題,目前還有待觀察。
from BBC中文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2847881
美國和中國分佔世界經濟第一、第二位。疫情爆發以來,如同一對關係本來就不和諧的強勢夫妻,被迫在同一個屋檐下隔離,爭執愈加頻繁、激烈。
奧巴馬時期主管中國政策的前白宮官員何瑞恩(Ryan Hass)日前在接受BBC中文專訪時稱,現在兩國關係是「建交以來最嚴峻的時候」,美國和中國處在一場「一山不容二虎」的鬥爭中。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則在5月24日「兩會」記者會上明確提出「新冷戰」說,指責美國一些政治勢力正將中美關係推向新冷戰。
疫情前,美中已經開打曠日持久、影響深遠的貿易戰;近期動向顯示,雙方在一些新、老「戰場」頻頻交惡。
香港《國安法》
中國推動香港《國安法》立法在國際間引發軒然大波。外界注意到,在國際社會的譴責聲中,美國的音量明顯更高,語氣更加強硬,而且,美國也已經亮出真武器,威脅對中國採取實質性制裁行動。
比較一下英國和美國的初期反應。中國人大宣佈審議香港《國安法》消息時,英國首相發言人代表唐寧街發表聲明,表示「嚴重關注」;英國外相和加拿大、澳大利亞發表聯合聲明。而美國呢,國務院以國務卿蓬佩奧名義發佈正式聲明,明確指出如果北京強行推出涉及香港的國安法立法,美國必將重新評估香港的特殊地位。
隨後,卿蓬佩奧對國會作證時表示,中國從根本上破壞了香港的自治,他無法支持香港再享有與1997年前同等的特殊貿易地位。
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對記者表示,雖然蓬佩奧並未在聲明中給出建議,但特朗普有很多可能的回應選項,包括簽證和經濟制裁。
美國總統特朗普29日正式宣佈,他將下令取消美國對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並將對中國、香港官員實施制裁。詳細報道:特朗普下令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地位、制裁中港官員、退出世衛組織
美國的說法是,譴責、制裁是因為中國有義務信守國際公約,美國必須和香港站在一起、支持國際法規定下香港的自治和民主、自由;
中國官方則多次強調,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堅決反對任何外國和境外勢力以任何方式干預。日前,美國提議聯合國安理會討論涉港問題,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發推稱中國「斷然拒絶」這一「毫無根據」的要求,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趙立堅29日稱美方做法完全是「無理取鬧」。
中國官媒小報《環球時報》發表社評,嘲諷美國「挺著病身吹制裁中國的衝鋒號」、暴露了華盛頓要把「香港戰役」打成對華博弈一大回合的謀算。
華為爭端
月15日,美國宣佈對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實施新限制措施,進一步打擊其半導體芯片供應。
美國工業與安全部宣佈新規,要求廠商將使用了美國的技術或設計的半導體芯片出口給華為時,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證,即使是在美國以外生產的廠商也不例外。
美方指,這一規定意在保護國家安全。
中國外交部回應,美方的這些措施不僅僅傷害中國公司的合法利益,也將傷害全球產業和供應鏈。中國官媒報道,中方將採取反制措施,制裁美國科技企業。
自美中貿易戰打響以來,華為爭端往往與兩國貿易談判進程息息相關,因此,常被看作貿易協議的晴雨表。
華為爭端隨後逐漸超出經貿範疇,涉及科技競爭、國家安全等因素。華為是中國電信業巨頭,但是,對中國來說,華為故事的意義或許並不僅限於一個企業的成長和成功:它也是中國展現自己科技創新的一個典範。
伴隨著華為爭端,「技術民族主義」現象在美、中雙方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探討。
火上澆油的是,當地時間5月27日,溫哥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最高法院判定,華為CFO孟晚舟案符合雙重犯罪標凖,將孟晚舟從加拿大引渡至美國的程序將繼續推進。
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發表聲明說,美國意在「打倒」華為及其他中國高科技公司,加拿大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在扮演美國同謀的角色。
病毒溯源
自從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中美雙方就新冠病毒的源頭爭吵不休,雙方都將發源地指向對方。
特朗普反覆稱新冠為「中國病毒」,蓬佩奧曾高調稱,有「大量證據」證明新冠病毒來自武漢的病毒實驗室;另一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多次稱新冠病毒可能源於美國。他3月份在推特上還具體說到,可能是美國軍隊把病毒帶到武漢的。
不過,蓬佩奧所說的大量證據迄今仍未亮出;趙立堅髮指稱時也沒有提供證據。
美國大選年,尋求連任的特朗普和競爭對手拜登都將中國疫情擺上日程。分析認為,民主黨和共和黨均可能期待,對中國態度強硬有助贏得選票。特朗普指責中國抗疫不力,導致病毒全球擴散;拜登的團隊則指責特朗普太過相信中國疫情初期分享的病毒信息。
中方說,美方指責中國是為了擺脫自己在國內受到的抗疫不力的質疑、批評和追責。
但有學者認為,中方在病毒溯源方面的強硬態度與美國的策略有異曲同工之處,同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中美政壇都在利用病毒溯源爭議設置對各自有利的政治議程,以期轉移國內矛盾。
航班復飛
這是中美較量的一個最新戰線:航空。
美國指責中國阻撓美國航空公司恢復往來中國航班的要求。作為報復,美國要求幾家中國航空公司提交航班時刻表,並警告可能發現中國航班「違背適用法律或對公共利益造成負面影響。」
中國稱,3月26日發佈的《關於疫情防控期間繼續調減國際客運航班量的通知》對國際客運航班運行做出特殊安排,對中外各國航空公司一視同仁,公開公平透明。
中國有媒體報道說,中國外交部申請中國派飛機接回在美的中國留學生時遭到美國方面的刁難,美國這是把中國留學生當作談判籌碼,要挾中國與其複航。
中國民航局3月29日開始執行"五個一"政策,即一家航空公司在一個國家保留一條航線。
目前,中美均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複航對雙方的航空業和整體經濟恢復應該都有利。但是,病毒依然在,疫苗仍無期,平衡經濟與防疫,是擺在許多國家面前的難題。
中美在航班復飛問題上的互相掣肘是否會演變成另一個老大難問題,目前還有待觀察。
from BBC中文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2847881
SpaceX成功送人上太空站 俄罗斯航太业将受冲击
来源:
法新社
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顺利发射火箭送人到国际太空站(ISS),意味俄罗斯长年垄断太空旅行的情况告终,俄国不再是唯一有能力将太空人送往ISS的国家。
SpaceX昨天发射火箭,今天成功以太空船将太空人送抵ISS,成为首家成功执行载人太空飞行任务的民间企业。俄罗斯联邦太空总署(Roscosmos)向美国和SpaceX致贺,但专家表示,SpaceX这次发射火箭成功,对Roscosmos来说应是个警钟。
SpaceX成功将太空人送到ISS,这是美国2011年终止载人太空梭计画以来,美国太空人首次利用美国制火箭在美国本土发射升空展开太空飞行任务。
美国2011年终止载人太空梭计画后,俄罗斯联合号太空船(Soyuz)便成为唯一负责运载太空人往返ISS的工具,这些太空人会先在俄国首都莫斯科外的星市(Star City)受训,并学习俄文,而后才会从哈萨克的贝康诺太空发射场(Baikonur)由火箭送上太空。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太空政策专家苏尔斯-韦尔热(Isabelle Sourbes-Verger)说:“这类太空飞行提供莫斯科意料之外的机会,能继续生产Soyuz,并在ISS议题谈判上保有重要话语权。”
Roscosmos也藉由运载太空人赚进大笔收入。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若要在Soyuz取得一个太空船位,就需花费约8000万美元。
莫斯科齐尔考夫斯基航太学院(Tsiolkovsky Space Academy)专家艾奥宁(Andrei Ionin)说,若SpaceX开始运载美国太空人,Roscosmos“每年恐损失超过2亿美元”。
艾奥宁说,广义上来说,像SpaceX这样的对手出现,对俄国航太业来说应是个“警钟”。俄国航太业的情况比当局声称的还要“差很多”。专家表示,SpaceX等民间企业崛起,恐使俄国望尘莫及。
不过,俄罗斯今天对于失去太空旅行垄断权,做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并说他们计划今年试射两枚新火箭,并在明年重启登月计画。
法新社
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顺利发射火箭送人到国际太空站(ISS),意味俄罗斯长年垄断太空旅行的情况告终,俄国不再是唯一有能力将太空人送往ISS的国家。
SpaceX昨天发射火箭,今天成功以太空船将太空人送抵ISS,成为首家成功执行载人太空飞行任务的民间企业。俄罗斯联邦太空总署(Roscosmos)向美国和SpaceX致贺,但专家表示,SpaceX这次发射火箭成功,对Roscosmos来说应是个警钟。
SpaceX成功将太空人送到ISS,这是美国2011年终止载人太空梭计画以来,美国太空人首次利用美国制火箭在美国本土发射升空展开太空飞行任务。
美国2011年终止载人太空梭计画后,俄罗斯联合号太空船(Soyuz)便成为唯一负责运载太空人往返ISS的工具,这些太空人会先在俄国首都莫斯科外的星市(Star City)受训,并学习俄文,而后才会从哈萨克的贝康诺太空发射场(Baikonur)由火箭送上太空。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太空政策专家苏尔斯-韦尔热(Isabelle Sourbes-Verger)说:“这类太空飞行提供莫斯科意料之外的机会,能继续生产Soyuz,并在ISS议题谈判上保有重要话语权。”
Roscosmos也藉由运载太空人赚进大笔收入。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若要在Soyuz取得一个太空船位,就需花费约8000万美元。
莫斯科齐尔考夫斯基航太学院(Tsiolkovsky Space Academy)专家艾奥宁(Andrei Ionin)说,若SpaceX开始运载美国太空人,Roscosmos“每年恐损失超过2亿美元”。
艾奥宁说,广义上来说,像SpaceX这样的对手出现,对俄国航太业来说应是个“警钟”。俄国航太业的情况比当局声称的还要“差很多”。专家表示,SpaceX等民间企业崛起,恐使俄国望尘莫及。
不过,俄罗斯今天对于失去太空旅行垄断权,做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并说他们计划今年试射两枚新火箭,并在明年重启登月计画。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6/spacex%E6%88%90%E5%8A%9F%E9%80%81%E4%BA%BA%E4%B8%8A%E5%A4%AA%E7%A9%BA%E7%AB%99%7C%E4%BF%84%E7%BD%97%E6%96%AF%E8%88%AA%E5%A4%AA%E4%B8%9A%E5%B0%86%E5%8F%97%E5%86%B2%E5%87%BB.html
【香港的傷痕】直播赫見親友被捕 再吃不下肉的和理非女生
「我覺得個個香港人都有(創傷後遺症),係多定少嘅啫。」
在整個訪問系列中,記者對這句說話的印象最深刻。嚴格來說,創傷後遺症指一個人在受到驚嚇後,有某些東西「固定」(fixate)在腦海,甚至影響身體超過一個月;若以此作標準,受訪者的說法大概不太準確,但她的意思大概是:在香港,我們無可避免、或多或少會因為這場抗爭,出現心理或精神創傷。
時至今日,抗爭氣氛轉淡,衝突次數減少。皮外傷結痂了,看不見的傷口又能隨時間徹底癒合嗎?在《國歌法》和「港版國安法」殺到之前,獨媒記者訪問了抗爭者、被捕者親友和心理學家,談他們如何在亂世中面對創傷。
* * *
(獨媒特約報導)記者和W(化名)相約在餐廳,她甫坐下來就說要點餐,只是她不吃肉——自從有親人和朋友被捕,她疑似出現創傷後遺症,其後身體變差,再也吃不下任何肉類。
她不願談太多親人被捕的詳情,總之她是在某天上班途中接到電話,才知道某個親人被捕了;至於朋友被捕的事,她是在直播中得知的。那時,她先是在電視屏幕上看到一張熟悉的臉孔,被數名警察捉住、雙手被反挷在背後;鏡頭一轉,她認得更多人了,其中兩人舉高雙手、跪在地上,表情尚算坦然;還有一名趴在地上的示威者被警員用膝蓋壓住,表情痛苦,半張臉都是血跡。
他們都是W讀書時認識的朋友。她當下第一個反應,是緊瞪著屏幕、仔細察看他們的傷勢;然後,她開始聯絡朋友的家人、找律師、確認他們被送去的警署地點……回想起來,她覺得當時自己尚算冷靜,腦海裡只想著要逐一處理的事。當然,她並不是完全沒有感覺:「會好嬲,跟住好無奈,又好心痛……因為自己要做嘅嘢都做曬,你已經冇野可以做,即使留守(警署)門口,你都冇辦法見到佢哋。」
擔心、不信任和幻覺:會唔會佢哋受咗委屈,但唔肯同我講?
她向公司請了一星期假期,直至看到朋友保釋出來、外表無大礙後,她才鬆了一口氣。但回家後,她開始感到不對勁。每當電話響起或收到短訊,她會不自主的感到害怕;雖然知道朋友和親人已經保釋出來,她仍不斷幻想他們被殘酷對待的畫面;每當看到Telegram channel「被捕人士關注組」裡的資訊,她會心跳加速、手震、頭痛和作嘔,然後把勉強吃下肚的飯菜通通吐出來。
她的生活變得一團糟:「嗰段時間完全唔知自己做緊咩,個腦塞住曬,一諗到被捕者,包括唔認識嘅人受傷嘅畫面,(眼淚)就停唔到⋯⋯」
她說,哭不單是因為擔心朋友前途,還帶著不信任:「我唔相信佢哋講嘅嘢⋯⋯·佢哋話自己冇被暴力對待,會唔會佢哋喺(警署)入面受咗委屈,但唔肯同我講?」「我會嬲自己,點解我唔係現場,如果我喺現場……呃,可能我都做唔到啲咩,但起碼我可以陪住佢,好過咩都唔知。」
後來她索性把手機交給男朋友保管,拒絕接收有關抗爭的資訊。但每當有衝突發生,她還是控制不了自己,跑到街上用公共電話致電給親人和朋友:「你喺邊?做緊咩?你唔好出去,千祈唔好出去喎!」
從未打算求助:當大家都有問題,自己就唔係問題
話說回來,W雖形容自己是「和理非」,但遊行、「shopping」等抗爭活動,她幾乎從不缺席。她也曾不止一次目睹身邊有人被警察撲倒,或被警棍扑傷,卻從未為此感到害怕:「拉咪拉,我身上咩都冇!」直至她親友被捕,她才意識到「被捕」帶來的恐懼有多大——連一句訊息、一段新聞,也能讓她心驚膽戰。
她曾問身邊的人,看直播時會否心跳加速和手震;聽到別人回答「唓,我間唔中都係咁架啦!」,她才覺得安心:「大家都有問題嘅時候,自己就唔係問題。」她沒有向專業人直尋求情緒支援:「因為大家都係面對緊一個非正常嘅情況,咁就以一個非正常嘅心態處理件事。」
W也記得某次和被捕親人之間的對話。「我問佢:『你驚唔驚?』佢話唔驚,跟住我好老實咁答佢:『我好撚驚』。跟住佢話:『唉,驚乜撚啊,都係咁架啦,我(被告暴動)算好輕擎咋嘛,唔洗驚咖喎!』」
「我都唔知我問佢驚咩⋯⋯」W雙眼有點紅,然後不住失笑:「我諗係問佢驚唔驚所有嘢。」她告訴親人,自己一直感到很內疚,結果親人反過來安慰她,都唔關你事,係我自己決定。
提早離場兼變「散水撚」:唔想家人經歷嗰種無助
事隔近半年,W的PTSD徵狀幾乎已完全消失,但偶爾打開Telegram的「被捕人士關注組」時,她內心還是會「緊一緊」。疫情下的抗爭減少,有抗爭的日子她會出去,但很早離開;現在的她終於懂得害怕了,怕眼前發生衝突時自己會承受不住,也怕自己被捕為他人帶來麻煩。
「我覺得我被人拉唔緊要,但我諗到我家人要面對我面對過嘅嘢,我就……」,她語塞了。
「你唔想佢哋好似你咁?」
「係,我唔想佢哋好似我咁,經歷我嗰種無助。」
「我變咗做散水撚。」她補充時不禁失笑:「會同三唔識七嘅人講『散啦散啦』,變成最乞人憎嘅人。」
時至今日,她已不再相信抗爭者能得到公平的司法對待,「被捕」和「定罪」早已在她腦海裡劃上等號來。「我哋大家都希望打得甩,但你知宜家唔係所有罪,都唔係證據就搞掂到架啦……」
自言天性樂觀的她經歷了這一年,終究變得悲觀:「我相信會有光復嘅一日,但宜家覺得前境唔太樂觀……以前覺得,我可能會喺有生之年見到,宜家未必會咁諗。」
記者:陳世浩、梁皓兒
from [香港獨立媒體]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73998
在整個訪問系列中,記者對這句說話的印象最深刻。嚴格來說,創傷後遺症指一個人在受到驚嚇後,有某些東西「固定」(fixate)在腦海,甚至影響身體超過一個月;若以此作標準,受訪者的說法大概不太準確,但她的意思大概是:在香港,我們無可避免、或多或少會因為這場抗爭,出現心理或精神創傷。
時至今日,抗爭氣氛轉淡,衝突次數減少。皮外傷結痂了,看不見的傷口又能隨時間徹底癒合嗎?在《國歌法》和「港版國安法」殺到之前,獨媒記者訪問了抗爭者、被捕者親友和心理學家,談他們如何在亂世中面對創傷。
* * *
(獨媒特約報導)記者和W(化名)相約在餐廳,她甫坐下來就說要點餐,只是她不吃肉——自從有親人和朋友被捕,她疑似出現創傷後遺症,其後身體變差,再也吃不下任何肉類。
她不願談太多親人被捕的詳情,總之她是在某天上班途中接到電話,才知道某個親人被捕了;至於朋友被捕的事,她是在直播中得知的。那時,她先是在電視屏幕上看到一張熟悉的臉孔,被數名警察捉住、雙手被反挷在背後;鏡頭一轉,她認得更多人了,其中兩人舉高雙手、跪在地上,表情尚算坦然;還有一名趴在地上的示威者被警員用膝蓋壓住,表情痛苦,半張臉都是血跡。
他們都是W讀書時認識的朋友。她當下第一個反應,是緊瞪著屏幕、仔細察看他們的傷勢;然後,她開始聯絡朋友的家人、找律師、確認他們被送去的警署地點……回想起來,她覺得當時自己尚算冷靜,腦海裡只想著要逐一處理的事。當然,她並不是完全沒有感覺:「會好嬲,跟住好無奈,又好心痛……因為自己要做嘅嘢都做曬,你已經冇野可以做,即使留守(警署)門口,你都冇辦法見到佢哋。」
擔心、不信任和幻覺:會唔會佢哋受咗委屈,但唔肯同我講?
她向公司請了一星期假期,直至看到朋友保釋出來、外表無大礙後,她才鬆了一口氣。但回家後,她開始感到不對勁。每當電話響起或收到短訊,她會不自主的感到害怕;雖然知道朋友和親人已經保釋出來,她仍不斷幻想他們被殘酷對待的畫面;每當看到Telegram channel「被捕人士關注組」裡的資訊,她會心跳加速、手震、頭痛和作嘔,然後把勉強吃下肚的飯菜通通吐出來。
她的生活變得一團糟:「嗰段時間完全唔知自己做緊咩,個腦塞住曬,一諗到被捕者,包括唔認識嘅人受傷嘅畫面,(眼淚)就停唔到⋯⋯」
她說,哭不單是因為擔心朋友前途,還帶著不信任:「我唔相信佢哋講嘅嘢⋯⋯·佢哋話自己冇被暴力對待,會唔會佢哋喺(警署)入面受咗委屈,但唔肯同我講?」「我會嬲自己,點解我唔係現場,如果我喺現場……呃,可能我都做唔到啲咩,但起碼我可以陪住佢,好過咩都唔知。」
後來她索性把手機交給男朋友保管,拒絕接收有關抗爭的資訊。但每當有衝突發生,她還是控制不了自己,跑到街上用公共電話致電給親人和朋友:「你喺邊?做緊咩?你唔好出去,千祈唔好出去喎!」
從未打算求助:當大家都有問題,自己就唔係問題
話說回來,W雖形容自己是「和理非」,但遊行、「shopping」等抗爭活動,她幾乎從不缺席。她也曾不止一次目睹身邊有人被警察撲倒,或被警棍扑傷,卻從未為此感到害怕:「拉咪拉,我身上咩都冇!」直至她親友被捕,她才意識到「被捕」帶來的恐懼有多大——連一句訊息、一段新聞,也能讓她心驚膽戰。
她曾問身邊的人,看直播時會否心跳加速和手震;聽到別人回答「唓,我間唔中都係咁架啦!」,她才覺得安心:「大家都有問題嘅時候,自己就唔係問題。」她沒有向專業人直尋求情緒支援:「因為大家都係面對緊一個非正常嘅情況,咁就以一個非正常嘅心態處理件事。」
W也記得某次和被捕親人之間的對話。「我問佢:『你驚唔驚?』佢話唔驚,跟住我好老實咁答佢:『我好撚驚』。跟住佢話:『唉,驚乜撚啊,都係咁架啦,我(被告暴動)算好輕擎咋嘛,唔洗驚咖喎!』」
「我都唔知我問佢驚咩⋯⋯」W雙眼有點紅,然後不住失笑:「我諗係問佢驚唔驚所有嘢。」她告訴親人,自己一直感到很內疚,結果親人反過來安慰她,都唔關你事,係我自己決定。
提早離場兼變「散水撚」:唔想家人經歷嗰種無助
事隔近半年,W的PTSD徵狀幾乎已完全消失,但偶爾打開Telegram的「被捕人士關注組」時,她內心還是會「緊一緊」。疫情下的抗爭減少,有抗爭的日子她會出去,但很早離開;現在的她終於懂得害怕了,怕眼前發生衝突時自己會承受不住,也怕自己被捕為他人帶來麻煩。
「我覺得我被人拉唔緊要,但我諗到我家人要面對我面對過嘅嘢,我就……」,她語塞了。
「你唔想佢哋好似你咁?」
「係,我唔想佢哋好似我咁,經歷我嗰種無助。」
「我變咗做散水撚。」她補充時不禁失笑:「會同三唔識七嘅人講『散啦散啦』,變成最乞人憎嘅人。」
時至今日,她已不再相信抗爭者能得到公平的司法對待,「被捕」和「定罪」早已在她腦海裡劃上等號來。「我哋大家都希望打得甩,但你知宜家唔係所有罪,都唔係證據就搞掂到架啦……」
自言天性樂觀的她經歷了這一年,終究變得悲觀:「我相信會有光復嘅一日,但宜家覺得前境唔太樂觀……以前覺得,我可能會喺有生之年見到,宜家未必會咁諗。」
記者:陳世浩、梁皓兒
from [香港獨立媒體]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73998
【香港的傷痕】被圍理大 死亡擦身而過:不再相信大人
「我覺得個個香港人都有(創傷後遺症),係多定少嘅啫。」
在整個訪問系列中,記者對這句說話的印象最深刻。嚴格來說,創傷後遺症指一個人在受到驚嚇後,有某些東西「固定」(fixate)在腦海,甚至影響身體超過一個月;若以此作標準,受訪者的說法大概不太準確,但她的意思大概是:在香港,我們無可避免、或多或少會因為這場抗爭,出現心理或精神創傷。
時至今日,抗爭氣氛轉淡,衝突次數減少。皮外傷結痂了,看不見的傷口又能隨時間徹底癒合嗎?在《國歌法》和「港版國安法」殺到之前,獨媒記者訪問了抗爭者、被捕者親友和心理學家,談他們如何在亂世中面對創傷。
* * *
(獨媒特約報導)記者問Katrina(化名),你是「前線勇武」還是「和理非」?她回答:「我覺得唔可以咁樣劃分。」
如果要把抗爭者歸類,把Katrina形容為「和理非中的前線」好像最貼切。她今年22歲,體能不太好,本身有輕微情緒抑鬱,甚少參與前線示威。但在抗爭最熾熱的日子,她每天仍從早到晚忙不過來,充當各式各樣的「後援」角色:當「文宣組」的翻譯、協助中學師弟妹籌備罷課、替外出的朋友留意直播、替被捕的朋友「執屋」……
她覺得自己算是很積極投入:「生活好似只剩低抗爭」。但看著朋友受傷被捕、見證著同學因政治表態而被停學、聽著中學老師的冷言冷語,她也會感到無力:「究竟要做到咩地步,佢哋(政權)先會聆聽我哋嘅聲音?」
警暴與自己的距離
她說自己很同意一句說話:「是你(政權)教會我,和平示威是沒用的。」去年8、9月的香港幾乎每星期均有遊行示威,但政府沒有回應訴求,示威者採取的行動也越趨激烈。11月中,網民發起了「黎明行動」,堵路抗爭最終演變成激烈的校園衝突。警方和示威者在中大對峙時,Katrina接一名朋友的消息:我中彈了,在等候動手術。
她記得,那一刻感覺很震撼:「我唔識講嗰種(警暴與自己之間)近嘅程度……即係平日你打開手機會見到文宣、見到『戰況』,但有一日你打開手機,你見到你個friend喺手術室……」
某程度上,Katrina就是因為那名朋友才進入理大——她覺得自己必須付出多一點點。在中大衝突中,警方發射二千多發催淚彈,多名抗爭者中彈受傷。衝突結束後,社會上的氣氛平靜了好幾天,理大校園雖被示威者佔領,但警方毫無動靜。Katrina隱約感覺到,這不過是暴風雨的前夕,她深信警方遲早會以更激烈的手段,對付理大內的示威者。
人生最接近死亡的日子
她前後共進去了理大兩次。第一次她在裡頭待了一個下午,幫忙煮煮飯、當飯堂裡的「水吧」;第二次她帶了些急救藥物和食物,下午收到警方包圍校園的消息時也沒太為意,直到打算離開時才發現,「真係一條走嘅路都冇」。
那個下午,校園內的氣氛突然變得嚴肅,甚至沉重。Katrina形容,離開飯堂的人不再像是要出去「作戰」,更像是去「送死」。有個蒙著面、她幾乎不認得的朋友在上「前線」前衝過來擁住她哭,說從未後悔和她當朋友,直至另一人過來拍拍他膊頭,他才說:「好啦,要走啦。」
她當時也哭了。「我心諗,點解依啲嘢要喺我哋身上發生……其實我哋做錯咗咩?」人生第一次如此接近死亡,回憶中的每一個細節,她都記得一清二楚。初時,她不斷聯絡親朋戚友找出路,不斷衡量各種逃走方式的風險;她看著示威者試著衝出去,卻不敵催淚彈跑回校內,然後在她二十多米的前方「砰」的一聲倒下;後來她卸下所有保護裝備、準備逃跑,還未離開校園已差點被催淚彈射中頭部,於是只好逃回校園。
從找到逃生路線、到真正成功離開理大的那個晚上,她一直處於精神緊繃的狀態。回家後,她絲毫沒有成功逃脫的喜悅,只感到內疚,結果整夜無眠:「我覺得自己好似扔低咗佢哋(在理大內的朋友)咁……」
相信大人,不如相信時間
逃出來後,她對四周的環境變得敏感。每次聽到巨響聲,她會不由自主的感到害怕,回想起警方的槍聲和汽油彈的爆裂聲;看到街道上的坑渠蓋,她會想起自己逃跑的經驗,然後心跳加速和胃痛;她也不再接觸關於抗爭的新聞資訊,那只會讓她想起種種畫面,然後開始緊張和想哭。
得知學校因為疫情而改為電子教學,也讓她大大鬆了一口氣——至少她不需為了上學而經過紅磡一帶。她跟過去一直有聯絡的輔導員略略提過自己的情況,但不敢說太多,也沒有向其他提供情緒支援的機構求助——過去的種種經驗讓她對任何「大人」失去信心,她寧可相信時間會沖淡一切,也不相信大人能理解她。
事隔近半年,胃痛、心跳加速等生理反應雖然減輕了,但仍然存在;與抗爭有關的新聞,她仍然不敢看。
疫情期間,抗爭氣氛轉淡,她繼續在網上進行文宣,但只出席過一次「元朗721襲擊事件」紀念活動。她說無法預料自己以後的抗爭定位,也不確定自己能為抗爭付出到甚麼地步。
不過她覺得,若真的能夠「光復香港」,付出更大的代價還是值得的——儘管大多數人似乎還未做好心理準備。
記者:陳世浩、梁皓兒
from [香港獨立媒體]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73988
在整個訪問系列中,記者對這句說話的印象最深刻。嚴格來說,創傷後遺症指一個人在受到驚嚇後,有某些東西「固定」(fixate)在腦海,甚至影響身體超過一個月;若以此作標準,受訪者的說法大概不太準確,但她的意思大概是:在香港,我們無可避免、或多或少會因為這場抗爭,出現心理或精神創傷。
時至今日,抗爭氣氛轉淡,衝突次數減少。皮外傷結痂了,看不見的傷口又能隨時間徹底癒合嗎?在《國歌法》和「港版國安法」殺到之前,獨媒記者訪問了抗爭者、被捕者親友和心理學家,談他們如何在亂世中面對創傷。
* * *
(獨媒特約報導)記者問Katrina(化名),你是「前線勇武」還是「和理非」?她回答:「我覺得唔可以咁樣劃分。」
如果要把抗爭者歸類,把Katrina形容為「和理非中的前線」好像最貼切。她今年22歲,體能不太好,本身有輕微情緒抑鬱,甚少參與前線示威。但在抗爭最熾熱的日子,她每天仍從早到晚忙不過來,充當各式各樣的「後援」角色:當「文宣組」的翻譯、協助中學師弟妹籌備罷課、替外出的朋友留意直播、替被捕的朋友「執屋」……
她覺得自己算是很積極投入:「生活好似只剩低抗爭」。但看著朋友受傷被捕、見證著同學因政治表態而被停學、聽著中學老師的冷言冷語,她也會感到無力:「究竟要做到咩地步,佢哋(政權)先會聆聽我哋嘅聲音?」
警暴與自己的距離
她說自己很同意一句說話:「是你(政權)教會我,和平示威是沒用的。」去年8、9月的香港幾乎每星期均有遊行示威,但政府沒有回應訴求,示威者採取的行動也越趨激烈。11月中,網民發起了「黎明行動」,堵路抗爭最終演變成激烈的校園衝突。警方和示威者在中大對峙時,Katrina接一名朋友的消息:我中彈了,在等候動手術。
她記得,那一刻感覺很震撼:「我唔識講嗰種(警暴與自己之間)近嘅程度……即係平日你打開手機會見到文宣、見到『戰況』,但有一日你打開手機,你見到你個friend喺手術室……」
某程度上,Katrina就是因為那名朋友才進入理大——她覺得自己必須付出多一點點。在中大衝突中,警方發射二千多發催淚彈,多名抗爭者中彈受傷。衝突結束後,社會上的氣氛平靜了好幾天,理大校園雖被示威者佔領,但警方毫無動靜。Katrina隱約感覺到,這不過是暴風雨的前夕,她深信警方遲早會以更激烈的手段,對付理大內的示威者。
人生最接近死亡的日子
她前後共進去了理大兩次。第一次她在裡頭待了一個下午,幫忙煮煮飯、當飯堂裡的「水吧」;第二次她帶了些急救藥物和食物,下午收到警方包圍校園的消息時也沒太為意,直到打算離開時才發現,「真係一條走嘅路都冇」。
那個下午,校園內的氣氛突然變得嚴肅,甚至沉重。Katrina形容,離開飯堂的人不再像是要出去「作戰」,更像是去「送死」。有個蒙著面、她幾乎不認得的朋友在上「前線」前衝過來擁住她哭,說從未後悔和她當朋友,直至另一人過來拍拍他膊頭,他才說:「好啦,要走啦。」
她當時也哭了。「我心諗,點解依啲嘢要喺我哋身上發生……其實我哋做錯咗咩?」人生第一次如此接近死亡,回憶中的每一個細節,她都記得一清二楚。初時,她不斷聯絡親朋戚友找出路,不斷衡量各種逃走方式的風險;她看著示威者試著衝出去,卻不敵催淚彈跑回校內,然後在她二十多米的前方「砰」的一聲倒下;後來她卸下所有保護裝備、準備逃跑,還未離開校園已差點被催淚彈射中頭部,於是只好逃回校園。
從找到逃生路線、到真正成功離開理大的那個晚上,她一直處於精神緊繃的狀態。回家後,她絲毫沒有成功逃脫的喜悅,只感到內疚,結果整夜無眠:「我覺得自己好似扔低咗佢哋(在理大內的朋友)咁……」
相信大人,不如相信時間
逃出來後,她對四周的環境變得敏感。每次聽到巨響聲,她會不由自主的感到害怕,回想起警方的槍聲和汽油彈的爆裂聲;看到街道上的坑渠蓋,她會想起自己逃跑的經驗,然後心跳加速和胃痛;她也不再接觸關於抗爭的新聞資訊,那只會讓她想起種種畫面,然後開始緊張和想哭。
得知學校因為疫情而改為電子教學,也讓她大大鬆了一口氣——至少她不需為了上學而經過紅磡一帶。她跟過去一直有聯絡的輔導員略略提過自己的情況,但不敢說太多,也沒有向其他提供情緒支援的機構求助——過去的種種經驗讓她對任何「大人」失去信心,她寧可相信時間會沖淡一切,也不相信大人能理解她。
事隔近半年,胃痛、心跳加速等生理反應雖然減輕了,但仍然存在;與抗爭有關的新聞,她仍然不敢看。
疫情期間,抗爭氣氛轉淡,她繼續在網上進行文宣,但只出席過一次「元朗721襲擊事件」紀念活動。她說無法預料自己以後的抗爭定位,也不確定自己能為抗爭付出到甚麼地步。
不過她覺得,若真的能夠「光復香港」,付出更大的代價還是值得的——儘管大多數人似乎還未做好心理準備。
記者:陳世浩、梁皓兒
from [香港獨立媒體]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73988
美國種族騷亂:喬治·佛洛伊德和他生命的最後三十分鐘
一場嚴重的種族騷亂波及美國各地。這一切,都起源於46歲的喬治·佛洛伊德和一張20美元的鈔票。
5月25日,美國明尼蘇達州黑人男子佛洛依德被警員制服期間死亡。事件再次挑起民眾長期以來對非裔美國人死於警方手下的憤怒,引發大規模抗議示威和騷亂。
當晚,喬治·佛洛伊德在一家名叫Cup Foods的雜貨店買了一包煙。
店員認為,他付的那張面值20的美鈔是假幣,隨後報警。
誰是佛洛依德?
佛洛伊德今年46歲,原籍休斯敦,幾年前遷居明尼波利斯。
過去一段時間,他的工作是保安,但是,和其它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一樣,新冠疫情暴發後失業。
佛洛伊德是Cup Foods雜貨店的常客。店主邁克(Mike Anumayyaleh)告訴美國媒體NBC,佛洛伊德人很友善,是好主顧,從來沒惹過麻煩。
但是出事那天,店主邁克恰好不在。報警的店員比較年輕,還不到20歲。懷疑假鈔報警,只是遵循店規。
根據官方公布的錄音文稿,當晚20:01分,電員致電911,告訴接線生說,他讓佛洛伊德把煙交出來,對方不同意。
店員還說,佛洛伊德好像「喝醉了」、「控制不了自己」。
打完電話沒多久,大約20:08分,兩位警察抵達現場。當時佛洛伊德和其它兩人坐在街角邊停放的一輛車內。
發生了什麼?
警察走進汽車,其中一人雷恩(Thomas Lane)拿出槍,要佛洛伊德亮出雙手。檢控官沒有解釋為什麼雷恩認為有必要掏槍。
檢控官說,雷恩「將手放在佛洛伊德身上,要把他從車中拉出來。」佛洛伊德「拒絶被戴手銬」。
不過,戴上手銬後,佛洛伊德順從。雷恩解釋,拘捕他的原因是「用假鈔」。
當警察試圖把佛洛伊德帶入警車時,爭鬥開始。
檢控報告說,大約20:14分,佛洛伊德「身體殭直,摔在地上,告訴警官他幽閉恐懼。」
這時,警官肖萬(Derek Chauvin)抵達現場。他和其他幾名警察再次試圖把佛洛伊德帶入警車。
這期間,20:19分時,肖萬把佛洛伊德從副駕一方拉出來,佛洛伊德摔倒。
他依然帶著手銬,臉朝下趴在地上。
目擊者視頻顯示什麼?
這時目擊者開始拍攝。視頻顯示,佛洛伊德看起來焦躁不安。多個目擊者拍攝的視頻在社媒廣泛流傳。
佛洛伊德被警察制服,肖萬把膝蓋頂在佛洛伊德頭部、頸部。
佛洛伊德多次呻吟,「我呼吸不了」,「請不要殺我。」
檢控官報告說,肖萬膝蓋頂住佛洛伊德的脖子總計持續8分鐘46秒。
進入第六分鐘時,佛洛伊德不再掙扎。視頻顯示,當時佛洛伊德不再發聲,旁觀者讓警察檢查佛洛伊德的脈搏。
其中一名警察(JA Kueng)檢查了佛洛伊德右腕脈搏,但是「摸不到」。不過,警察仍然沒有移開。
20:27分,肖萬把膝蓋從佛洛伊德頸部挪開。佛洛伊德一動未動,被放上蓋尼牀架,急救車送往Hennepin County醫療中心。
一小時後,佛洛伊德宣佈死亡。
佛洛伊德死前一天的晚上,曾和最要好的朋友哈利斯(Christopher Harris)通電話。哈利斯建議他去聯繫臨時工介紹所。
哈利斯說,造假,不符合佛洛伊德的性格。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2867835
5月25日,美國明尼蘇達州黑人男子佛洛依德被警員制服期間死亡。事件再次挑起民眾長期以來對非裔美國人死於警方手下的憤怒,引發大規模抗議示威和騷亂。
當晚,喬治·佛洛伊德在一家名叫Cup Foods的雜貨店買了一包煙。
店員認為,他付的那張面值20的美鈔是假幣,隨後報警。
誰是佛洛依德?
佛洛伊德今年46歲,原籍休斯敦,幾年前遷居明尼波利斯。
過去一段時間,他的工作是保安,但是,和其它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一樣,新冠疫情暴發後失業。
佛洛伊德是Cup Foods雜貨店的常客。店主邁克(Mike Anumayyaleh)告訴美國媒體NBC,佛洛伊德人很友善,是好主顧,從來沒惹過麻煩。
但是出事那天,店主邁克恰好不在。報警的店員比較年輕,還不到20歲。懷疑假鈔報警,只是遵循店規。
根據官方公布的錄音文稿,當晚20:01分,電員致電911,告訴接線生說,他讓佛洛伊德把煙交出來,對方不同意。
店員還說,佛洛伊德好像「喝醉了」、「控制不了自己」。
打完電話沒多久,大約20:08分,兩位警察抵達現場。當時佛洛伊德和其它兩人坐在街角邊停放的一輛車內。
發生了什麼?
警察走進汽車,其中一人雷恩(Thomas Lane)拿出槍,要佛洛伊德亮出雙手。檢控官沒有解釋為什麼雷恩認為有必要掏槍。
檢控官說,雷恩「將手放在佛洛伊德身上,要把他從車中拉出來。」佛洛伊德「拒絶被戴手銬」。
不過,戴上手銬後,佛洛伊德順從。雷恩解釋,拘捕他的原因是「用假鈔」。
當警察試圖把佛洛伊德帶入警車時,爭鬥開始。
檢控報告說,大約20:14分,佛洛伊德「身體殭直,摔在地上,告訴警官他幽閉恐懼。」
這時,警官肖萬(Derek Chauvin)抵達現場。他和其他幾名警察再次試圖把佛洛伊德帶入警車。
這期間,20:19分時,肖萬把佛洛伊德從副駕一方拉出來,佛洛伊德摔倒。
他依然帶著手銬,臉朝下趴在地上。
目擊者視頻顯示什麼?
這時目擊者開始拍攝。視頻顯示,佛洛伊德看起來焦躁不安。多個目擊者拍攝的視頻在社媒廣泛流傳。
佛洛伊德被警察制服,肖萬把膝蓋頂在佛洛伊德頭部、頸部。
佛洛伊德多次呻吟,「我呼吸不了」,「請不要殺我。」
檢控官報告說,肖萬膝蓋頂住佛洛伊德的脖子總計持續8分鐘46秒。
進入第六分鐘時,佛洛伊德不再掙扎。視頻顯示,當時佛洛伊德不再發聲,旁觀者讓警察檢查佛洛伊德的脈搏。
其中一名警察(JA Kueng)檢查了佛洛伊德右腕脈搏,但是「摸不到」。不過,警察仍然沒有移開。
20:27分,肖萬把膝蓋從佛洛伊德頸部挪開。佛洛伊德一動未動,被放上蓋尼牀架,急救車送往Hennepin County醫療中心。
一小時後,佛洛伊德宣佈死亡。
佛洛伊德死前一天的晚上,曾和最要好的朋友哈利斯(Christopher Harris)通電話。哈利斯建議他去聯繫臨時工介紹所。
哈利斯說,造假,不符合佛洛伊德的性格。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2867835
印尼致函联合国驳中国南海主权立场
印尼近期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引用著名南海仲裁案的裁决,反驳中国以九段线历史性权利主张其拥有南海主权的立场。学者指出,这是东南亚国家整合南海立场的重要一步。
据自由亚洲报道称,印尼致函联合国秘书长,驳中国南海主权立场。
该报道引据菲律宾新闻网站Rappler5月29日消息,印尼在信中指出,印尼曾经于2010年7月向联合国提出通知照会,如今再重申当时立场。首先,印尼并非南海主权争议一方。其次,印尼2010年对南海主权争议的立场获得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决的确认。第三,以九段线主张南海历史性权利缺乏国际法基础,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这点也获得南海仲裁案裁决的确认。
南海仲裁案指的是荷兰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在2016年时,就菲律宾控诉中国的九段线主张违反国际海洋法公约所做的宣判,裁定菲律宾胜诉。
据悉,印尼此举与近期的南海情势有关。
该报道称,据美国自由亚洲电台的姐妹网站BenarNews报道,马来西亚在2019年12月向联合国大陆礁层界限委员会提案,要求允许马来西亚将北部海域的大陆棚延伸至自领海基线200海里(约370公里)以外,以确保其在南海的主权。
据BenarNews报道指出,马来西亚提案后,中国致函联合国抗议。中国宣称是唯一拥有南海主权的国家,南海主权的依据不只是自然地貌,而是历史性权利。对于中国的主张,菲律宾与越南也向联合国提出抗议。
该报道称,印尼在信中提到,中国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间就马来西亚的提案、以及就菲律宾、越南对中国的抗议,都提出通知照会。印尼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对此,印尼重申对南海的主张。
自由亚洲说,华府智库亚洲海事透明倡议组织(AMTI)主任波林(Gregory Poling)接受BenarNews及Rappler访问时指出,这是首次有东南亚国协(ASEAN)国家公开支持南海仲裁案裁决,菲律宾及ASEAN寻求整合对南海的立场,印尼的动作“立下重要基石”。
from RFI http://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00531-%E5%8D%B0%E5%B0%BC%E8%87%B4%E5%87%BD%E8%81%94%E5%90%88%E5%9B%BD%E9%A9%B3%E4%B8%AD%E5%9B%BD%E5%8D%97%E6%B5%B7%E4%B8%BB%E6%9D%83%E7%AB%8B%E5%9C%BA
据自由亚洲报道称,印尼致函联合国秘书长,驳中国南海主权立场。
该报道引据菲律宾新闻网站Rappler5月29日消息,印尼在信中指出,印尼曾经于2010年7月向联合国提出通知照会,如今再重申当时立场。首先,印尼并非南海主权争议一方。其次,印尼2010年对南海主权争议的立场获得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决的确认。第三,以九段线主张南海历史性权利缺乏国际法基础,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这点也获得南海仲裁案裁决的确认。
南海仲裁案指的是荷兰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在2016年时,就菲律宾控诉中国的九段线主张违反国际海洋法公约所做的宣判,裁定菲律宾胜诉。
据悉,印尼此举与近期的南海情势有关。
该报道称,据美国自由亚洲电台的姐妹网站BenarNews报道,马来西亚在2019年12月向联合国大陆礁层界限委员会提案,要求允许马来西亚将北部海域的大陆棚延伸至自领海基线200海里(约370公里)以外,以确保其在南海的主权。
据BenarNews报道指出,马来西亚提案后,中国致函联合国抗议。中国宣称是唯一拥有南海主权的国家,南海主权的依据不只是自然地貌,而是历史性权利。对于中国的主张,菲律宾与越南也向联合国提出抗议。
该报道称,印尼在信中提到,中国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间就马来西亚的提案、以及就菲律宾、越南对中国的抗议,都提出通知照会。印尼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对此,印尼重申对南海的主张。
自由亚洲说,华府智库亚洲海事透明倡议组织(AMTI)主任波林(Gregory Poling)接受BenarNews及Rappler访问时指出,这是首次有东南亚国协(ASEAN)国家公开支持南海仲裁案裁决,菲律宾及ASEAN寻求整合对南海的立场,印尼的动作“立下重要基石”。
from RFI http://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00531-%E5%8D%B0%E5%B0%BC%E8%87%B4%E5%87%BD%E8%81%94%E5%90%88%E5%9B%BD%E9%A9%B3%E4%B8%AD%E5%9B%BD%E5%8D%97%E6%B5%B7%E4%B8%BB%E6%9D%83%E7%AB%8B%E5%9C%BA
中印边界双方罕水陆空屯兵对峙 军评提反击战?
虽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日前声言中印边境地区局势稳定可控,言犹在耳,今日网上就传出一段短片,见在疑似中印边境地区班公错(Pangong Tso)发生两军对峙,一名解放军士兵疑遭印度军人“俘获”,一辆“东风猛士”越野车亦遭破坏。美国《纽约时报》今日报道,解放军日前在边境与印度军人对峙,双方没有开火,只是使用石头、木棍和拳脚,数名印军受伤,由直升机运走救治,而解放军也有受伤。军事评论员黄东对《苹果》表示,片段看来真确性相当高,被击退的“东风猛士”多用途越野车属解放军所有,中共立国后从未见过这种中印出动海陆空装备的对峙场面。
据苹果日报今天引述消息称,中印对峙,网传解放军遭爆头被俘,军事评论员:或会出现自卫反击战。
据网上流传影片显示,一群印度军人在存在主权争议的班公错湖边一条道路上,猛烈攻击“东风猛士”吉普车,其间有人用普通话大喊:“救命!”而2名印军将一名解放军士兵带走,并将他放在长盾牌下。该受伤士兵头破血流,而被“俘获”后的结果如何,中印双方至今仍未作出回应。
印度媒体The Print则引述军方消息,指军方已经留意到相关短片在社交媒体上广传,但片段未获军方授权公开,强调目前北部边境地区“没有暴力发生”,并批评将片段与紧张局势在一起,动机不良,军方强烈谴责这种试图煽动影响国家安全的行为。
据该报道,不过,中国网民“南海的浪涛”今日在微博写道:“此事很快通过两军的前线会晤解决了,但几天后印军继续扩大事件,捂不住了。”“之后引发了班公湖大战,印军被我军(解放军)打伤72人。”另一微博认证为大V的军事博客“Ifx160219”则转载印度《The Wolrd is One News》节目中,印证最近确实出现中印士兵武装对峙的画面;而印度《快车报》报道,中国在班公湖的巡逻艇数量增加3倍,已同印度部署在该湖45公里西端的巡逻艇数量相当。
影片中显示一艘印度Tampa快艇(从美国进口)拦截悬挂中国国旗的模拟中国巡逻船的演习画面,印度快艇使用了名为“漩涡战术”,用高速快艇不断绕代号LX系列的“中国巡逻船”转圈航行,将目标船只困在水流中,迫使其开始陷入涡流时返回。依目前情况来看,该湖西部45公里长的部份地区在印度的控制下,其余部份则在中国控制之下。
该报道引据军事评论员黄东分析,解放军在班公错湖出动928D巡逻艇,行内俗称“西海舰队”,已集结5,000多士兵,已是一个旅的兵力,印军也不相伯仲,“双方已经有1万人,可以打一场不大不小嘅战争”。他指出,如果解放军士兵被俘,这又会否是中方以此为借口成为开战的导火线,还需继续观察。据黄东指,画面所见,现场出动民用平板运输车,说明解放军在中印边境已动员地方上的运输力量,多少反映军方运力仍有不足,而解放军自1960年代越战后,很久没有打仗,都想学美军一样“磨刀练兵”,好战心好强,“如果中国识玩嘅话,人俾你捉咗,车俾你揼烂咗,可以做一个示弱,然后就自衞反击。”他估计,现时前线指挥官可能经谈判作出短暂让步,但解放军这场“烂仔交”输了,后方就集结大军,水面战艇、空中战斗机,地面装甲兵器和火战炮,就不是再系“拳脚对峙”的输赢问题,双方打一场自衞反击战估计都有4成。
“烂仔交唔够人打被迫撤退……六四事件之前都出现过,丢低装备啲人又被赶走,就乘机出兵,以军事行动制造借口,之后出现真刀真枪的军事行动。”黄东称,中印双方均出动山地战部队,中国从其他地方抽调平原到高原地带服役的兵力,体力上可能吃亏些,而印度属于常备常驻兵,适应能力较强,“烂仔交输咗一啲都唔出奇”。
据苹果日报说,至于,外交部赵立坚声称中印边境问题“稳定可控”,黄东则认为外交部属文官体系,一切都要国防部说法才能作准,而内媒也未有作出跟进报道,解放军在“烂仔交”输了,中宣部隐瞒消息也有一定道理。前日(29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指,中方对中印边界问题的立场清晰明确,中国边防部队一贯致力于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目前,中印边境地区局势总体是稳定的、可控的,双方有能力通过既定的涉边机制和外交渠道沟通解决相关问题。
from RFI http://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00531-%E4%B8%AD%E5%8D%B0%E8%BE%B9%E7%95%8C%E5%8F%8C%E6%96%B9%E7%BD%95%E6%B0%B4%E9%99%86%E7%A9%BA%E5%B1%AF%E5%85%B5%E5%AF%B9%E5%B3%99-%E5%86%9B%E8%AF%84%E6%8F%90%E5%8F%8D%E5%87%BB%E6%88%98
据苹果日报今天引述消息称,中印对峙,网传解放军遭爆头被俘,军事评论员:或会出现自卫反击战。
据网上流传影片显示,一群印度军人在存在主权争议的班公错湖边一条道路上,猛烈攻击“东风猛士”吉普车,其间有人用普通话大喊:“救命!”而2名印军将一名解放军士兵带走,并将他放在长盾牌下。该受伤士兵头破血流,而被“俘获”后的结果如何,中印双方至今仍未作出回应。
印度媒体The Print则引述军方消息,指军方已经留意到相关短片在社交媒体上广传,但片段未获军方授权公开,强调目前北部边境地区“没有暴力发生”,并批评将片段与紧张局势在一起,动机不良,军方强烈谴责这种试图煽动影响国家安全的行为。
据该报道,不过,中国网民“南海的浪涛”今日在微博写道:“此事很快通过两军的前线会晤解决了,但几天后印军继续扩大事件,捂不住了。”“之后引发了班公湖大战,印军被我军(解放军)打伤72人。”另一微博认证为大V的军事博客“Ifx160219”则转载印度《The Wolrd is One News》节目中,印证最近确实出现中印士兵武装对峙的画面;而印度《快车报》报道,中国在班公湖的巡逻艇数量增加3倍,已同印度部署在该湖45公里西端的巡逻艇数量相当。
影片中显示一艘印度Tampa快艇(从美国进口)拦截悬挂中国国旗的模拟中国巡逻船的演习画面,印度快艇使用了名为“漩涡战术”,用高速快艇不断绕代号LX系列的“中国巡逻船”转圈航行,将目标船只困在水流中,迫使其开始陷入涡流时返回。依目前情况来看,该湖西部45公里长的部份地区在印度的控制下,其余部份则在中国控制之下。
该报道引据军事评论员黄东分析,解放军在班公错湖出动928D巡逻艇,行内俗称“西海舰队”,已集结5,000多士兵,已是一个旅的兵力,印军也不相伯仲,“双方已经有1万人,可以打一场不大不小嘅战争”。他指出,如果解放军士兵被俘,这又会否是中方以此为借口成为开战的导火线,还需继续观察。据黄东指,画面所见,现场出动民用平板运输车,说明解放军在中印边境已动员地方上的运输力量,多少反映军方运力仍有不足,而解放军自1960年代越战后,很久没有打仗,都想学美军一样“磨刀练兵”,好战心好强,“如果中国识玩嘅话,人俾你捉咗,车俾你揼烂咗,可以做一个示弱,然后就自衞反击。”他估计,现时前线指挥官可能经谈判作出短暂让步,但解放军这场“烂仔交”输了,后方就集结大军,水面战艇、空中战斗机,地面装甲兵器和火战炮,就不是再系“拳脚对峙”的输赢问题,双方打一场自衞反击战估计都有4成。
“烂仔交唔够人打被迫撤退……六四事件之前都出现过,丢低装备啲人又被赶走,就乘机出兵,以军事行动制造借口,之后出现真刀真枪的军事行动。”黄东称,中印双方均出动山地战部队,中国从其他地方抽调平原到高原地带服役的兵力,体力上可能吃亏些,而印度属于常备常驻兵,适应能力较强,“烂仔交输咗一啲都唔出奇”。
据苹果日报说,至于,外交部赵立坚声称中印边境问题“稳定可控”,黄东则认为外交部属文官体系,一切都要国防部说法才能作准,而内媒也未有作出跟进报道,解放军在“烂仔交”输了,中宣部隐瞒消息也有一定道理。前日(29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指,中方对中印边界问题的立场清晰明确,中国边防部队一贯致力于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目前,中印边境地区局势总体是稳定的、可控的,双方有能力通过既定的涉边机制和外交渠道沟通解决相关问题。
from RFI http://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00531-%E4%B8%AD%E5%8D%B0%E8%BE%B9%E7%95%8C%E5%8F%8C%E6%96%B9%E7%BD%95%E6%B0%B4%E9%99%86%E7%A9%BA%E5%B1%AF%E5%85%B5%E5%AF%B9%E5%B3%99-%E5%86%9B%E8%AF%84%E6%8F%90%E5%8F%8D%E5%87%BB%E6%88%98
吳靄儀:港版國安李莫愁
據說,中央發表「港版國安法」之前,已預計到國際會激烈反應,甚至制裁,同時已預備付出代價,也要走這一步。
令我想起《神鵰俠侶》的李莫愁。故事說,李莫愁和徒弟洪凌波被困在長滿毒刺的情花樹叢中,無路可出。李莫愁狠毒起來,抓起徒弟拋在花叢上,以她的身軀為墊腳石,借力飛躍出去。洪凌波反抗,被她一掌擊斃,死時仍牢牢抱住她的大腿不放,李莫愁差了兩步,雖然逃脫,但已身中千萬根毒刺。待要覓路而行,卻聽得黃蓉叫住她說:「你要出這花叢,原不用傷了令徒性命,你只須用長劍掘土,再解下外衫包兩個大大的土包,擲在花叢之中,豈不是絕妙的墊腳石麼?不但你安然脫困,令徒也可絲毫無傷。」
這辦法原本不難,只是她惶急之中沒有想到,此時後悔也難返了。
如果以「港版國安法」藉先毀掉香港,以絕「外部勢力」以香港為反華基地,踏着香港的廢墟挑戰世界,那麼能否在博弈中取勝尚未知,自己已永遠受到重大折損了。為何搶先自斷一臂?真的沒有其他法子麼?真的可以換來莫大的好處麼?
若是旨在針對反送中「暴亂」猛下重藥,過去十多個月,藥不是已愈來愈重麼?拘捕了8千多人,控告了幾百人「暴動」,另外幾百人其他罪名,年輕一代,差不多佔了一半,證明嚴刑峻法,空賠上特區政府的地位,結果只是擴大及加深民憤。什麼恐嚇威脅都用出來了,再加重罪名,又有什麼理由相信會成功而不是製造更烈暴亂?除了令全世界看得更清楚中國是殘暴政權,決不可以為友之外,有什麼好處?
針對「外部勢力」干預之說,「港獨」不是「外部勢力」培植的──若中央有證據,早就拿出來了。「港獨」壯大,原是中央愈來愈干預香港人的權利自由逼出來的,愈加鎮壓,即使血流成河,也只會令年輕一代更堅信只餘港獨一路。將香港變為新疆,對中共中央「一統江湖」真的有利麼?
強調要出到「港版國安法」一着,即是承認《基本法》23條失敗、已牢牢控制的特區政府失敗、建制派佔大多數的立法會失敗,「一小撮人」左右了大局。但國安「法」會有合法具備認受性的法律地位嗎?縱然能強制執行,也只不過是用文書表現、透過權力制度執行的暴力罷了。撕破文明面具,還能走回頭麼?
洪凌波滿腔怨恨死去,但香港人不會死,香港人會發聲,縱使一時憂慮、徬徨,我們也會找到出路,機智而勇敢地為自由香港奮鬥。在人類的歷史上,暴政必會終結,只有自由是永遠的目標。
吳靄儀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0/05/20200531_39.html
令我想起《神鵰俠侶》的李莫愁。故事說,李莫愁和徒弟洪凌波被困在長滿毒刺的情花樹叢中,無路可出。李莫愁狠毒起來,抓起徒弟拋在花叢上,以她的身軀為墊腳石,借力飛躍出去。洪凌波反抗,被她一掌擊斃,死時仍牢牢抱住她的大腿不放,李莫愁差了兩步,雖然逃脫,但已身中千萬根毒刺。待要覓路而行,卻聽得黃蓉叫住她說:「你要出這花叢,原不用傷了令徒性命,你只須用長劍掘土,再解下外衫包兩個大大的土包,擲在花叢之中,豈不是絕妙的墊腳石麼?不但你安然脫困,令徒也可絲毫無傷。」
這辦法原本不難,只是她惶急之中沒有想到,此時後悔也難返了。
如果以「港版國安法」藉先毀掉香港,以絕「外部勢力」以香港為反華基地,踏着香港的廢墟挑戰世界,那麼能否在博弈中取勝尚未知,自己已永遠受到重大折損了。為何搶先自斷一臂?真的沒有其他法子麼?真的可以換來莫大的好處麼?
若是旨在針對反送中「暴亂」猛下重藥,過去十多個月,藥不是已愈來愈重麼?拘捕了8千多人,控告了幾百人「暴動」,另外幾百人其他罪名,年輕一代,差不多佔了一半,證明嚴刑峻法,空賠上特區政府的地位,結果只是擴大及加深民憤。什麼恐嚇威脅都用出來了,再加重罪名,又有什麼理由相信會成功而不是製造更烈暴亂?除了令全世界看得更清楚中國是殘暴政權,決不可以為友之外,有什麼好處?
針對「外部勢力」干預之說,「港獨」不是「外部勢力」培植的──若中央有證據,早就拿出來了。「港獨」壯大,原是中央愈來愈干預香港人的權利自由逼出來的,愈加鎮壓,即使血流成河,也只會令年輕一代更堅信只餘港獨一路。將香港變為新疆,對中共中央「一統江湖」真的有利麼?
強調要出到「港版國安法」一着,即是承認《基本法》23條失敗、已牢牢控制的特區政府失敗、建制派佔大多數的立法會失敗,「一小撮人」左右了大局。但國安「法」會有合法具備認受性的法律地位嗎?縱然能強制執行,也只不過是用文書表現、透過權力制度執行的暴力罷了。撕破文明面具,還能走回頭麼?
洪凌波滿腔怨恨死去,但香港人不會死,香港人會發聲,縱使一時憂慮、徬徨,我們也會找到出路,機智而勇敢地為自由香港奮鬥。在人類的歷史上,暴政必會終結,只有自由是永遠的目標。
吳靄儀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0/05/20200531_39.html
周日話題:皇帝的仙丹——國家安全法
【明報專訊】人大會議於上周四表決通過「港版國安法」,授權人大常委制定在香港實行的國家安全法及執行機制。本地輿論聚焦在北京繞過香港自行立法,直接把國安法列入「附件三」,違反「一國兩制」,同時,擔心此法侵害公民權。「一國」壓境,控制社會,壓縮個人自由,已非始於今天,只是時間及程度而已。但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看,這是一頁奇特的「國家安全」歷史。
2003年時,「二十三條」立法的理由,大約有兩個背景,一個是憲制及國家責任,另一個是「反恐」。前者雖是《基本法》訂明,但卻是抽象責任,無法說出迫切性;後者空有美國「911」恐襲的氣氛,但對當時的香港也太遙遠。到了2020年,終於有跟國家安全好像相關的危機:「港獨」及「本土恐怖主義」,而立法機關的工作又因為政爭而陷入停滯,既然緩不濟急,所以只有中央出手。
但是,這麼一個轉折,「國家安全」含意便大變了。本來是防範外來的威脅,但如今的「港獨」以及「本土恐怖主義」卻是如假包換的本土威脅,反對派都理解為北京與香港政府治理失敗的結果。「外國和境外勢力」說法含含糊糊,連哪一國,是境外什麼勢力,查了大半年,都沒有半點確實證據,便急着搬出國家安全法。恍如廣東話歇後語的「酒樓例湯」——整定。
以歷史眼光去看這道「例湯」,其實是西餐。但是,我們千萬不要被建制派宣傳誤導,以為西方國家也有國家安全法,我們也有很正常呀!現代國家主權體制及概念起碼有幾百年歷史,但國家安全卻不到一百年的歷史,它是有特定的政治議程的。
美建國安系統輸出反共
「國家安全」的起源,一般論者追溯至美國1947年訂立的《國家安全法》(National Security Act)。在二戰以前,美國主流意見是盡量避免介入歐洲的戰爭,反對大規模及系統化的徵兵與軍事擴張。最初提出以「國家安全」之名,動員及整合全國的政治、軍事及情報機關,只有些不成氣候的民間團體,以及由大學教授赫林(Pendleton Herring)為代表的少數精英。即使是名動一時的「威爾遜主義」,主張美國為民主而戰鬥,支持弱小民族建立國家,抵抗專制強權,在1920年代時,也是選舉毒藥;民主黨的羅斯福在1932年的總統選舉中,要藏起威爾遜留下來的外交遠景及政策,才能勝選。但是,1937年日本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以及1941年日本珍珠港偷襲,震動全國,除了讓美國更決心對外參與二戰,羅斯福政府更開始思考如何建立以國防部、中央情報局及國家安全局為核心的「珍珠港體系」(Pearl Harbour System),打造一個中央化的國安系統。到了戰後,更因為要防止共產世界的興起,得到進一步擴張。
美國的精英打造國安系統的同時,擔心內裏有大量類近極權國家的手段及技術,會侵害美國自身的民主價值與制度(儘管這些當時只能保障白人中上階級)。事實證明這些擔憂是合理的,在50年代的麥卡錫反共愛國運動中,大量異見人士被指為串謀共產黨,逼害、關押甚至處決過叛國者或間諜(如著名的羅森堡夫婦案)。不過,在起碼的民主制度監督下,它對美國社會的侵害,遠不及美國以外。在美國引導下,各國建立起這個「珍珠港體系」,整合全球的冷戰部署,以圍堵共產國家,包括亞洲太平洋地區。
成為對內控制國民手段
例如,幾乎在同一時間,美國扶植的南韓政府馬上訂下《國家保安法》(1948),禁止共產主義,以及監禁支持北韓人士。同年,中國國民黨雖沒有立國安法,但實行了《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使國民黨可以不受憲法約束對付反政府人士,這條款由國民黨帶到台灣,形成長期白色恐怖,該條款至1991年才正式廢止。同一時期,英國在馬來西亞半島為了對付馬共,訂立《緊急條例法令》,容許執法部門對叛亂者不經審訊作預防性拘禁,此法成為1960年馬來西亞獨立後的《內部安全法》(Internal Security Act),明確引入「國家安全」概念,該法到了2012年才廢除。1965年新加坡獨立,保留此法遏制異己,尤其是六七十年代活躍的左派,直至今天。
因此,國安體制有着反共的歷史根源,並輸出至世界各地。隨着時間過去,其政治議程愈來愈不清楚,而是變成好像任何國家必備的部分,甚至與主權混為一談。究竟它真的抵禦了多少敵國,難以說清,但是,它卻成為一套對內控制自己國民的非常手段。因此,它為中共所用,雖有點諷刺,但卻不令人意外。
中共本來也不像冷戰另一邊的西方國家,強調國家安全。對自命共產主義者來說,革命才是根本。中共接過了1927年國民政府的反革命法例,早於井岡山時期,已訂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建國後1951年,訂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也配合把人民進行階級成分分類及管理的制度,50年代初有鎮反運動,文革時,「反革命」就是黑五類,遭長期監視及剝奪各種權利。當時的中國既沒有市場,也沒什麼民間空間,因此,除了中央調查部與國家政治保衛局,日常依靠城市裏的單位,以及農村的公社及生產隊,已大致能控制住所有人的思想及活動。
直到鄧小平重新掌權,初時還承襲毛澤東時代的制度,把反革命罪寫入刑法中。由北京之春至八九民運的異見人士,仍然多是被控反革命罪,例如六四後劉曉波與王丹等都是被判「反革命宣傳煽動」。但是,這套制度的名與實開始有問題。首先,中共革命旗幟褪色,只能借舶來的「國安」一用,80年代初組建國安部,1993年立下《國家安全法》,漸漸取消反革命罪。同時,市場及民間空間漸漸擴大,農村既無公社生產隊,城市居民也難再綁在國家單位之中。90年代末法輪功事件後,中共震驚之餘,匆匆在公安局裏建立覆蓋全國的「國內安全保衛大隊」,簡稱「國保」,受到中央的所謂「610辦公室」統一指揮,進行法外及體制外的情報工作、抓捕及拘禁行動。同時,由江澤民訪美後開始,中共決心模仿美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先是成立國家安全領導小組,到了習近平上台後才正式成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決策及協調全國的國安工作。
已沒什麼問題非國安問題
因為政治議程變得愈來愈不具體,很多時候要打擊的對象是誰也不是很清楚,但國安體制卻會不斷自我膨脹。雖然體制宣稱對付外敵,但這種膨脹尤其容易發生在一國之內,因為任何法外活動都容易進行,公權力也能如入無人之境。例如,當年法輪功事件後,國保的編制及預算在周永康領導下便迅速膨脹,傳說單單監控盲人律師陳光誠便花了五千萬;到了今天,在網上說幾句反動言論,絕對有可能被國保約談「喝茶」,甚至抓捕及拘留。膨脹的邏輯與原因很簡單:什麼問題都可能變成「國家安全」問題,而「國家安全」問題變得愈來愈多,國安人員不守法無底線的行動愈多,也製造更多新的「國安問題」,要花費的人員及資源也會愈多。到了最後,已沒有什麼問題不是「國家安全」問題,這也能解釋許多不可思議的事,例如新疆的再教育營、社會信用評分體系等等。
需要「港版國安法」,其實是一種假裝「國家安全」不證自明,並不斷內化、強化及自我製造國安問題的邏輯。比起理解及政治上解決去年的反修例運動,把一切冠以「國安問題」,更顯得省心。而且,既然只剩香港這個還沒有完全覆蓋的地方,當然心癢難耐,冒着與西方國家衝撞也要亮劍一試。原來的中港政治問題沒有解決,祭出「港版國安法」,打擊的不會是極少數,而且會製造出更多誰也沒有預料到的「國家安全」問題。
人們說習近平是大帝,如果他真的是皇帝,那麼,「國家安全」就是古代帝王常服用的丹藥。既然是方外仙人煉造的,吃後能行氣活血,又能健體壯陽,甚至說不定能長生不老,只好愈吃愈多,結果如何?讀過歷史或看過古裝片的當然可猜一二。
文//葉蔭聰
編輯//林曉慧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0/05/20200531_86.html
2003年時,「二十三條」立法的理由,大約有兩個背景,一個是憲制及國家責任,另一個是「反恐」。前者雖是《基本法》訂明,但卻是抽象責任,無法說出迫切性;後者空有美國「911」恐襲的氣氛,但對當時的香港也太遙遠。到了2020年,終於有跟國家安全好像相關的危機:「港獨」及「本土恐怖主義」,而立法機關的工作又因為政爭而陷入停滯,既然緩不濟急,所以只有中央出手。
但是,這麼一個轉折,「國家安全」含意便大變了。本來是防範外來的威脅,但如今的「港獨」以及「本土恐怖主義」卻是如假包換的本土威脅,反對派都理解為北京與香港政府治理失敗的結果。「外國和境外勢力」說法含含糊糊,連哪一國,是境外什麼勢力,查了大半年,都沒有半點確實證據,便急着搬出國家安全法。恍如廣東話歇後語的「酒樓例湯」——整定。
以歷史眼光去看這道「例湯」,其實是西餐。但是,我們千萬不要被建制派宣傳誤導,以為西方國家也有國家安全法,我們也有很正常呀!現代國家主權體制及概念起碼有幾百年歷史,但國家安全卻不到一百年的歷史,它是有特定的政治議程的。
美建國安系統輸出反共
「國家安全」的起源,一般論者追溯至美國1947年訂立的《國家安全法》(National Security Act)。在二戰以前,美國主流意見是盡量避免介入歐洲的戰爭,反對大規模及系統化的徵兵與軍事擴張。最初提出以「國家安全」之名,動員及整合全國的政治、軍事及情報機關,只有些不成氣候的民間團體,以及由大學教授赫林(Pendleton Herring)為代表的少數精英。即使是名動一時的「威爾遜主義」,主張美國為民主而戰鬥,支持弱小民族建立國家,抵抗專制強權,在1920年代時,也是選舉毒藥;民主黨的羅斯福在1932年的總統選舉中,要藏起威爾遜留下來的外交遠景及政策,才能勝選。但是,1937年日本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以及1941年日本珍珠港偷襲,震動全國,除了讓美國更決心對外參與二戰,羅斯福政府更開始思考如何建立以國防部、中央情報局及國家安全局為核心的「珍珠港體系」(Pearl Harbour System),打造一個中央化的國安系統。到了戰後,更因為要防止共產世界的興起,得到進一步擴張。
美國的精英打造國安系統的同時,擔心內裏有大量類近極權國家的手段及技術,會侵害美國自身的民主價值與制度(儘管這些當時只能保障白人中上階級)。事實證明這些擔憂是合理的,在50年代的麥卡錫反共愛國運動中,大量異見人士被指為串謀共產黨,逼害、關押甚至處決過叛國者或間諜(如著名的羅森堡夫婦案)。不過,在起碼的民主制度監督下,它對美國社會的侵害,遠不及美國以外。在美國引導下,各國建立起這個「珍珠港體系」,整合全球的冷戰部署,以圍堵共產國家,包括亞洲太平洋地區。
成為對內控制國民手段
例如,幾乎在同一時間,美國扶植的南韓政府馬上訂下《國家保安法》(1948),禁止共產主義,以及監禁支持北韓人士。同年,中國國民黨雖沒有立國安法,但實行了《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使國民黨可以不受憲法約束對付反政府人士,這條款由國民黨帶到台灣,形成長期白色恐怖,該條款至1991年才正式廢止。同一時期,英國在馬來西亞半島為了對付馬共,訂立《緊急條例法令》,容許執法部門對叛亂者不經審訊作預防性拘禁,此法成為1960年馬來西亞獨立後的《內部安全法》(Internal Security Act),明確引入「國家安全」概念,該法到了2012年才廢除。1965年新加坡獨立,保留此法遏制異己,尤其是六七十年代活躍的左派,直至今天。
因此,國安體制有着反共的歷史根源,並輸出至世界各地。隨着時間過去,其政治議程愈來愈不清楚,而是變成好像任何國家必備的部分,甚至與主權混為一談。究竟它真的抵禦了多少敵國,難以說清,但是,它卻成為一套對內控制自己國民的非常手段。因此,它為中共所用,雖有點諷刺,但卻不令人意外。
中共本來也不像冷戰另一邊的西方國家,強調國家安全。對自命共產主義者來說,革命才是根本。中共接過了1927年國民政府的反革命法例,早於井岡山時期,已訂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建國後1951年,訂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也配合把人民進行階級成分分類及管理的制度,50年代初有鎮反運動,文革時,「反革命」就是黑五類,遭長期監視及剝奪各種權利。當時的中國既沒有市場,也沒什麼民間空間,因此,除了中央調查部與國家政治保衛局,日常依靠城市裏的單位,以及農村的公社及生產隊,已大致能控制住所有人的思想及活動。
直到鄧小平重新掌權,初時還承襲毛澤東時代的制度,把反革命罪寫入刑法中。由北京之春至八九民運的異見人士,仍然多是被控反革命罪,例如六四後劉曉波與王丹等都是被判「反革命宣傳煽動」。但是,這套制度的名與實開始有問題。首先,中共革命旗幟褪色,只能借舶來的「國安」一用,80年代初組建國安部,1993年立下《國家安全法》,漸漸取消反革命罪。同時,市場及民間空間漸漸擴大,農村既無公社生產隊,城市居民也難再綁在國家單位之中。90年代末法輪功事件後,中共震驚之餘,匆匆在公安局裏建立覆蓋全國的「國內安全保衛大隊」,簡稱「國保」,受到中央的所謂「610辦公室」統一指揮,進行法外及體制外的情報工作、抓捕及拘禁行動。同時,由江澤民訪美後開始,中共決心模仿美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先是成立國家安全領導小組,到了習近平上台後才正式成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決策及協調全國的國安工作。
已沒什麼問題非國安問題
因為政治議程變得愈來愈不具體,很多時候要打擊的對象是誰也不是很清楚,但國安體制卻會不斷自我膨脹。雖然體制宣稱對付外敵,但這種膨脹尤其容易發生在一國之內,因為任何法外活動都容易進行,公權力也能如入無人之境。例如,當年法輪功事件後,國保的編制及預算在周永康領導下便迅速膨脹,傳說單單監控盲人律師陳光誠便花了五千萬;到了今天,在網上說幾句反動言論,絕對有可能被國保約談「喝茶」,甚至抓捕及拘留。膨脹的邏輯與原因很簡單:什麼問題都可能變成「國家安全」問題,而「國家安全」問題變得愈來愈多,國安人員不守法無底線的行動愈多,也製造更多新的「國安問題」,要花費的人員及資源也會愈多。到了最後,已沒有什麼問題不是「國家安全」問題,這也能解釋許多不可思議的事,例如新疆的再教育營、社會信用評分體系等等。
需要「港版國安法」,其實是一種假裝「國家安全」不證自明,並不斷內化、強化及自我製造國安問題的邏輯。比起理解及政治上解決去年的反修例運動,把一切冠以「國安問題」,更顯得省心。而且,既然只剩香港這個還沒有完全覆蓋的地方,當然心癢難耐,冒着與西方國家衝撞也要亮劍一試。原來的中港政治問題沒有解決,祭出「港版國安法」,打擊的不會是極少數,而且會製造出更多誰也沒有預料到的「國家安全」問題。
人們說習近平是大帝,如果他真的是皇帝,那麼,「國家安全」就是古代帝王常服用的丹藥。既然是方外仙人煉造的,吃後能行氣活血,又能健體壯陽,甚至說不定能長生不老,只好愈吃愈多,結果如何?讀過歷史或看過古裝片的當然可猜一二。
文//葉蔭聰
編輯//林曉慧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0/05/20200531_86.html
Saturday, 30 May 2020
中国新闻周刊|消失的外贸订单:东莞、宁波等城市受重创,事关2亿人就业
外贸的抗疫“持久战”
本刊记者/杨智杰
发于2020.5.11总第946期《中国新闻周刊》
两个多月前,东莞一家家具制造厂的外贸经理邓虹最头疼的,是工厂何时能复工。她不得不逐个给客户发邮件,说服对方把订单推迟到3月交货,同时担心破坏长期维护的客户关系。
进入3月,国内疫情缓和,大部分工人回到了工厂。情况却出现反转,此时,疫情“震中”从中国转移到欧美。3月20日起,原本催单的客户主动给邓虹发了邮件,称疫情下当地门店关停,订单继续推迟,时间待定。如今,邓虹所在的工厂再也没有接到一笔新订单,九成的海外订单被推迟。
海关总署4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进出口总额9432.2亿美元,同比减少8.4%,其中出口同比减少13.3%,进口同比减少2.9%。专业商贸杂志《焦点视界》对全国203家外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6%的企业表示疫情对自身影响较大,面临部分困难,目前勉强维持经营。
新冠疫情“黑天鹅”重创各行各业,当全球的商贸和物流停摆,外贸行业也不可避免沦为重灾区。
“退单潮”推倒多米诺骨牌
邓虹工作的家具制造厂有400多名工人,大部分货物出口海外,客户分布在中东、欧洲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出口型企业。3月10日,公司除了湖北籍的员工,其余工人全部到位。大家正准备大干一场,把前期的损失抢回来,却没料到国外疫情开始暴发。
最严重的是,欧美疫情重灾区,又恰好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海关总署统计显示,2019年,欧盟、美国和东盟,分别是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其中,中国出口最多的欧盟国家是德国、荷兰,增速最快的是英国。“中国对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的出口依存度大于进口依存度,国外需求限制将导致中国出口面临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等人撰文分析。
由于家具是刚需,邓虹所在的工厂仅仅是被推迟订单,情况不算最惨。3月以来,网上流传许多截图,在一些外贸论坛上,不少外贸从业者抱怨:“好几个美国大客户开始取消订单”“欧美订单全部取消,全公司停摆”。
“货物堆积在仓库,尾款没办法收回,供应商也会给我们施加压力。”邓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客人一直不要货,没有哪个老板能承受得了,要么只能让工人暂时放假。”
停工是最糟糕的情况,邓虹不希望它发生在自己身上。不过,厄运已经提前降临到了一些工厂。3月23日,东莞精度表业有限公司在厂内发布公告称,最重要的客户宝利“Fossil”属于美国品牌,现已全部停止下单,同时要求取消或暂停原生产订单,导致工厂无法正常开工,公司经营出现重大危机,面临随时关停的风险,接受全体员工辞职,全厂暂时放假3个月。
精度表业是当地一家知名成表厂。东莞一个小型的手表加工企业老板向《中国新闻周刊》提到精度表业以往的业绩时,语气中透露出些许羡慕,“Fossil是一个大客户,精度只做这一家产品的代工,一年就可以挣很多钱,我们是做不到的,我们合作的都是小客户。”
不过,正是这点将精度表业推入深渊。“某一个大客户占生意比重很大,风险就大。所以公司一般都会有至少三个客户,均分风险。”邓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次疫情暴露出的问题之一,便是“对于单一国别的市场依赖程度过高,可能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较高的、不确定的风险。”她建议,在国际贸易当中,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努力去探索市场多元化,来有效地分散风险,避免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
也有一些企业无力招架,提前倒下。3月23日,东莞市茶山人社分局发布消息,在距离精度表业40多公里外的茶山镇,一家经营28年的港资企业——东莞泛达玩具有限公司,因外贸订单取消导致公司业务量骤减,资金链断裂,无法维持正常经营、宣布结业,老板目前欠薪逃匿。
《焦点视界》的调查显示,对于疫情带来的“挑战和风险”,1/4的公司表示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减少,但随之带来的,是现金流紧张、货运受阻、通关困难、供应链端效率下降、成本提高、客户流失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外贸链条上的多米诺骨牌纷纷倒下,牵动了许多企业的命运,也关乎基本的就业和民生。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19年,民营企业首次超过外企,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贸主体,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达到40.6万家。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外贸外资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1/4左右,其中包括大量农村和贫困地区人口。
外向型城市的危机
新冠肺炎疫情对不少外贸依赖性的地方经济造成重创。
东莞被称为“世界工厂”,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201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3801.65亿元。外需疲软,集中反映在了一季度的外贸数据上。今年一季度,东莞市外贸进出口2502亿元,同比减少14.3%。其中,出口1495.3亿元,减少13.3%;进口1006.7亿元,减少15.8%。
“疫情给东莞外贸带来三方面的影响:一是海外需求端萎缩,这是当前影响企业的主要问题。二是供应链受限,随着日韩疫情趋稳已经有所缓解;三是国际通道受阻,货物、人员流动受到制约。”东莞商务局副局长黄朝东指出。
除了东莞以外,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也汇集许多外向型城市。2019年,《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深圳、上海、东莞、苏州、珠海、厦门、广州、宁波、天津和北京是前十大外贸强市。第一财经曾统计,东莞、苏州、深圳、厦门外贸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均超过100%,外向度最高。
对于外向型城市而言,疫情带来的城市经济复苏难题,不是光靠自己就能解决。
“当前宁波外贸企业的困难,已从复工复产过程中存在的返岗难、物流难、产业链配套难、订单履约难,转为买家收货和付款风险上升、外需下降、资金链绷紧、接单困难、接单以后不敢生产、生产以后不敢发货等新的难题。”宁波商务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季度,宁波出口1148.1亿元,进口694.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8%和7.6%。
对很多城市而言,无法左右的是海外市场的需求萎缩。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3%,美国和欧元区将分别萎缩5.2%和7.3%。2020年全球经济将急剧收缩3%,比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情况还要糟糕得多,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经济衰退。国际零售巨头包括Gap、JCP、沃尔玛、梅西百货、H&M、Zara、Tommy等都已经着手推迟发货或者取消订单。
宁波市商务局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从3月份起,全球已经有64场展会延期或者取消,包括德国科隆五金工业展、法兰克福灯光照明及建筑物技术与设备展、香港电子展等。国内展会中,华交会已经延期,广交会改为网上举办。过去每年的展会上,宁波外贸企业会承接丰厚的新订单,常规的境外客户也会借此商业拜访。如今,这些开拓市场的机会,都因疫情被迫中断。
厦门是另一个外贸大市,该市商务局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摸底的210家外贸流通型企业一季度订单中,189家企业在手订单数量同比减少,平均降幅达24%。影响面不仅仅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公开资料显示,进出口相关的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外贸大省,近些年,也正向湖南、云南、四川、重庆等中西部省市蔓延。
过去的传统出口大宗商品受到冲击最大。今年年初,海关总署副署长邹志武介绍2019年我国外贸发展的6大特点,其中之一是“出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机电产品所占比重接近六成”。
宁波和厦门商务局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数据均显示,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疫情冲击最为显著。一季度,厦门机电产品出口335.9亿元,下降8.4%,其中液晶显示板同比下降42.8%。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15.8亿元,下降10.4%。3月份,宁波市的服装、纺织品、塑料制品、家具、玩具、鞋类、箱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15.6%。
不过,防疫物资出口,带来了为数不多的增长亮点。疫情期间,有些企业开始转向生产防疫物资,对一些地方的出口形成一定支撑。一季度,厦门市医疗物资出口5.6亿元,同比增长41.5%。3月份,宁波市的医药品和医疗仪及器械分别增长54%、19%。
宁波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逆势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宁波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9.4亿元,同比增长5.5%,甚至比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元器件出口增长38.7%,拉动全市出口增长0.6个百分点。
艰难的自救
Jaden在东莞一家女装加工企业工作,企业产品全部出口,和一些国外快消女装品牌合作,3/4的客户在欧美。他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复工后,工厂没有接到新订单,原先的订单中,60%被取消或者延迟。
4月初,工厂接到一个美国重要客户的大订单——6万件女装。在“订单荒”的当下,这无疑是令人兴奋的事情。但是坏消息很快就来了,“当天我们工厂把布料、辅料全部买好,第二天,对方就取消了订单。”Jaden说。
工厂压力陡然增加,除了被动接受,他们也在主动寻求自救。不少企业尝试出口转内销,起初,Jaden所在工厂尝试直播卖货。他们与电商平台合作,找人气高的网红主播带货。但是10天下来,销售量极低,老板放弃了这条路。Jaden解释,卖不出去货,是因为外贸服装真的不适合国内市场,“我们主要是开发欧美的款式,与国内流行的款式、颜色不同步,如果开发国内的流行款式,则需要时间。”
在家具行业,出口转内销也很难。“内销和外销产品,完全不一样。第一,材料不同。比如外销产品,我们目前主要以密度纤维板材料为主,但在内销市场,大家不接受这种材料,觉得不环保;第二,设计审美也不同。”邓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4月16日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内外贸市场环境不同,外贸企业在拓展内销市场时,面临拓展销售渠道难;生产线转向难;品牌建设难等痛点。但商务部也在通过降低企业内销成本、加大内销支持力度、用好产销对接平台、拓宽线上合作渠道等具体方法,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不少城市也在主动探索出从外贸到内销的转型之路。宁波商务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为推动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宁波市与拼多多签订协议,计划未来1年内,宁波超过1.5万家企业参与本次活动,覆盖全市各优势产业集群,预计带动企业在拼多多平台年销售额超过800亿元,实现外贸转内销市场订单超200亿元。近期,东莞市也与阿里巴巴、拼多多合作,开拓国内市场。
拥抱跨境电商,是企业自救的另一种选择。跨境电商,是指跨境网络零售,常见的平台有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eBay等。Jaden的公司注意到,疫情期间,有些国外女装品牌实体店歇业,只能在网上销售,他们通过跨境电商和中国工厂合作,做得很好。Jaden所在的工厂通过跨境电商合作,拿到了不少订单,弥补了近期订单不足的困境。Jaden介绍,复工以来,工厂仍然正常运转,工人没有降薪,只是因为订单量减少,遣散了100多名工人,还有300多人得以继续工作。
跨境电商也是近期外贸的一个新增长点。“外贸新业态增长比较迅猛。今年一季度,通过海关跨境电商平台进出口额增长速度达到34.7%,说明新业态活力充沛。在适应疫情带来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和自主发展能力。”赵萍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她建议,外贸和供应链企业,要积极拥抱数字经济,通过发展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实现对外出口和线上线下的融合,“这样就可以既保持原有的老客户以及原有的贸易渠道,同时又拓展新的增长更快的线上渠道。”
一场持久战
“国内复工复产带动外贸出口供应能力、以及国内进口需求稳步提升,对外贸稳增长形成了有力的支撑。”赵萍指出,当前,全国超过76%的外贸重点企业产能恢复率超过70%。
她认为,3月份外贸进出口回暖,也和国内消费市场需求逐步恢复有关。“对猪肉等民生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也促进了这些商品的进口增速提升。一季度,大豆进口量增加了6.2%,猪肉进口量增加1.7倍,牛肉进口量增加了64.9%。” 赵萍分析,另外,这与国内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有着直接关系。一季度,国内对东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逆势上涨,增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外贸行业也并不都是坏消息。3月,中欧班列共开行809列,同比增长30%。“源源不断的中欧班列,反映出欧洲市场急需中国的各种日用消费品,包括劳动密集型的瓷砖、家电、鞋帽、箱包、儿童用品、玩具等产品。另外,拉美国家也在增加中国商品的订单。”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撰文分析,中国最早复工复产,预计疫情中后期,全球的市场订单都将聚集于中国,至于进口,由于全球外贸市场都出现疲惫状态,唯一的亮点就在中国。他预估,在疫情期间全球贸易总量下降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量会逆势而上。
尽管如此,受访专家们普遍认为,二季度外贸的压力仍然很大。几个东莞的工厂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工厂现在的出口订单只能做到4月底或者上半年,现在依然没有客户来询价、谈业务,如果情况一直没有改变,工厂就会面临无外贸订单可做的状况。
宁波市商务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综合“订单+清单”监测预警系统和近期企业调研等情况,宁波市进出口尤其是出口增速将取决于全球疫情的控制程度,总体反映,二季度出口形势更为严峻。
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二季度外贸依旧不好过,对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赵萍分析,外贸受阻,肯定会对经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程度相对较小”。
“近几年,外贸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在持续下降,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的GDP构成中,外贸净出口的占比只有0.7%,对GDP的贡献率是11%。因此,无论是从GDP的存量还是增量上看,外贸占比都是三驾马车中最低的。”但赵萍指出,净出口规模大幅度下降,可能会拖累GDP增长,她预测,今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可能为个位数,甚至可能为负。另外,外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通过投资和消费显现出来。
“一方面,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大宗商品、中间产品以及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增速下降,可能会影响国内投资增长。国内基础设施以及相关产业的投资,会因为进口增速下降而受到影响,从而影响GDP。另一方面,进口消费品,可以更好满足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但是疫情影响消费品进口,也会影响消费对GDP的贡献。”赵萍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
“受到全球疫情影响,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已成必然的结果。”赵萍指出。对于外贸及其供应链上的企业,她建议,要在疫情面前抓住外贸新业态这个新机会,更好地利用线上平台拓展外贸业务,通过线上出口来弥补一般贸易出口的损失。其次,外贸企业可以重点关注外贸增长最快的市场,“目前看主要是东盟,包括东盟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
厦门市商务局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资料显示,一季度,出口市场中传统市场降幅高于新兴市场,厦门对美国、欧盟、东盟出口分别下降16.9%、9.1%和6.4%,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232.9亿元,下降5.5%。接下来,厦门市也计划引导企业加大开拓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大部分“一带一路”国家,拓展新客户。
“从进出口商品看,一季度,我国与东盟国家在集成电路贸易进出口上,出现较大增幅,农产品的进出口也增速很快。”赵萍建议,像广东、浙江这些外贸依存度高、工业基础好的省份,可以更多考虑和东盟开展集成电路的产业内贸易。
无论是此前的中美贸易战,还是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外贸企业都被推到了前排。为了减少风险,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建议,从长远看,外贸企业需要做两手准备,不要把宝全部押在国外市场,可以同时拓展中国市场,“假设自己进入一个新的市场,以高标准的模式进行拓展”。
(应受访者要求,邓虹为化名)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5/%e4%b8%ad%e5%9b%bd%e6%96%b0%e9%97%bb%e5%91%a8%e5%88%8a%ef%bd%9c%e6%b6%88%e5%a4%b1%e7%9a%84%e5%a4%96%e8%b4%b8%e8%ae%a2%e5%8d%95%ef%bc%9a%e4%b8%9c%e8%8e%9e%e3%80%81%e5%ae%81%e6%b3%a2%e7%ad%89%e5%9f%8e/
本刊记者/杨智杰
发于2020.5.11总第946期《中国新闻周刊》
两个多月前,东莞一家家具制造厂的外贸经理邓虹最头疼的,是工厂何时能复工。她不得不逐个给客户发邮件,说服对方把订单推迟到3月交货,同时担心破坏长期维护的客户关系。
进入3月,国内疫情缓和,大部分工人回到了工厂。情况却出现反转,此时,疫情“震中”从中国转移到欧美。3月20日起,原本催单的客户主动给邓虹发了邮件,称疫情下当地门店关停,订单继续推迟,时间待定。如今,邓虹所在的工厂再也没有接到一笔新订单,九成的海外订单被推迟。
海关总署4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进出口总额9432.2亿美元,同比减少8.4%,其中出口同比减少13.3%,进口同比减少2.9%。专业商贸杂志《焦点视界》对全国203家外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6%的企业表示疫情对自身影响较大,面临部分困难,目前勉强维持经营。
新冠疫情“黑天鹅”重创各行各业,当全球的商贸和物流停摆,外贸行业也不可避免沦为重灾区。
“退单潮”推倒多米诺骨牌
邓虹工作的家具制造厂有400多名工人,大部分货物出口海外,客户分布在中东、欧洲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出口型企业。3月10日,公司除了湖北籍的员工,其余工人全部到位。大家正准备大干一场,把前期的损失抢回来,却没料到国外疫情开始暴发。
最严重的是,欧美疫情重灾区,又恰好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海关总署统计显示,2019年,欧盟、美国和东盟,分别是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其中,中国出口最多的欧盟国家是德国、荷兰,增速最快的是英国。“中国对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的出口依存度大于进口依存度,国外需求限制将导致中国出口面临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等人撰文分析。
由于家具是刚需,邓虹所在的工厂仅仅是被推迟订单,情况不算最惨。3月以来,网上流传许多截图,在一些外贸论坛上,不少外贸从业者抱怨:“好几个美国大客户开始取消订单”“欧美订单全部取消,全公司停摆”。
“货物堆积在仓库,尾款没办法收回,供应商也会给我们施加压力。”邓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客人一直不要货,没有哪个老板能承受得了,要么只能让工人暂时放假。”
停工是最糟糕的情况,邓虹不希望它发生在自己身上。不过,厄运已经提前降临到了一些工厂。3月23日,东莞精度表业有限公司在厂内发布公告称,最重要的客户宝利“Fossil”属于美国品牌,现已全部停止下单,同时要求取消或暂停原生产订单,导致工厂无法正常开工,公司经营出现重大危机,面临随时关停的风险,接受全体员工辞职,全厂暂时放假3个月。
精度表业是当地一家知名成表厂。东莞一个小型的手表加工企业老板向《中国新闻周刊》提到精度表业以往的业绩时,语气中透露出些许羡慕,“Fossil是一个大客户,精度只做这一家产品的代工,一年就可以挣很多钱,我们是做不到的,我们合作的都是小客户。”
不过,正是这点将精度表业推入深渊。“某一个大客户占生意比重很大,风险就大。所以公司一般都会有至少三个客户,均分风险。”邓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次疫情暴露出的问题之一,便是“对于单一国别的市场依赖程度过高,可能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较高的、不确定的风险。”她建议,在国际贸易当中,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努力去探索市场多元化,来有效地分散风险,避免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
也有一些企业无力招架,提前倒下。3月23日,东莞市茶山人社分局发布消息,在距离精度表业40多公里外的茶山镇,一家经营28年的港资企业——东莞泛达玩具有限公司,因外贸订单取消导致公司业务量骤减,资金链断裂,无法维持正常经营、宣布结业,老板目前欠薪逃匿。
《焦点视界》的调查显示,对于疫情带来的“挑战和风险”,1/4的公司表示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减少,但随之带来的,是现金流紧张、货运受阻、通关困难、供应链端效率下降、成本提高、客户流失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外贸链条上的多米诺骨牌纷纷倒下,牵动了许多企业的命运,也关乎基本的就业和民生。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19年,民营企业首次超过外企,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贸主体,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达到40.6万家。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外贸外资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1/4左右,其中包括大量农村和贫困地区人口。
外向型城市的危机
新冠肺炎疫情对不少外贸依赖性的地方经济造成重创。
东莞被称为“世界工厂”,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201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3801.65亿元。外需疲软,集中反映在了一季度的外贸数据上。今年一季度,东莞市外贸进出口2502亿元,同比减少14.3%。其中,出口1495.3亿元,减少13.3%;进口1006.7亿元,减少15.8%。
“疫情给东莞外贸带来三方面的影响:一是海外需求端萎缩,这是当前影响企业的主要问题。二是供应链受限,随着日韩疫情趋稳已经有所缓解;三是国际通道受阻,货物、人员流动受到制约。”东莞商务局副局长黄朝东指出。
除了东莞以外,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也汇集许多外向型城市。2019年,《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深圳、上海、东莞、苏州、珠海、厦门、广州、宁波、天津和北京是前十大外贸强市。第一财经曾统计,东莞、苏州、深圳、厦门外贸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均超过100%,外向度最高。
对于外向型城市而言,疫情带来的城市经济复苏难题,不是光靠自己就能解决。
“当前宁波外贸企业的困难,已从复工复产过程中存在的返岗难、物流难、产业链配套难、订单履约难,转为买家收货和付款风险上升、外需下降、资金链绷紧、接单困难、接单以后不敢生产、生产以后不敢发货等新的难题。”宁波商务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季度,宁波出口1148.1亿元,进口694.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8%和7.6%。
对很多城市而言,无法左右的是海外市场的需求萎缩。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3%,美国和欧元区将分别萎缩5.2%和7.3%。2020年全球经济将急剧收缩3%,比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情况还要糟糕得多,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经济衰退。国际零售巨头包括Gap、JCP、沃尔玛、梅西百货、H&M、Zara、Tommy等都已经着手推迟发货或者取消订单。
宁波市商务局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从3月份起,全球已经有64场展会延期或者取消,包括德国科隆五金工业展、法兰克福灯光照明及建筑物技术与设备展、香港电子展等。国内展会中,华交会已经延期,广交会改为网上举办。过去每年的展会上,宁波外贸企业会承接丰厚的新订单,常规的境外客户也会借此商业拜访。如今,这些开拓市场的机会,都因疫情被迫中断。
厦门是另一个外贸大市,该市商务局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摸底的210家外贸流通型企业一季度订单中,189家企业在手订单数量同比减少,平均降幅达24%。影响面不仅仅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公开资料显示,进出口相关的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外贸大省,近些年,也正向湖南、云南、四川、重庆等中西部省市蔓延。
过去的传统出口大宗商品受到冲击最大。今年年初,海关总署副署长邹志武介绍2019年我国外贸发展的6大特点,其中之一是“出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机电产品所占比重接近六成”。
宁波和厦门商务局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数据均显示,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疫情冲击最为显著。一季度,厦门机电产品出口335.9亿元,下降8.4%,其中液晶显示板同比下降42.8%。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15.8亿元,下降10.4%。3月份,宁波市的服装、纺织品、塑料制品、家具、玩具、鞋类、箱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15.6%。
不过,防疫物资出口,带来了为数不多的增长亮点。疫情期间,有些企业开始转向生产防疫物资,对一些地方的出口形成一定支撑。一季度,厦门市医疗物资出口5.6亿元,同比增长41.5%。3月份,宁波市的医药品和医疗仪及器械分别增长54%、19%。
宁波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逆势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宁波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9.4亿元,同比增长5.5%,甚至比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元器件出口增长38.7%,拉动全市出口增长0.6个百分点。
艰难的自救
Jaden在东莞一家女装加工企业工作,企业产品全部出口,和一些国外快消女装品牌合作,3/4的客户在欧美。他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复工后,工厂没有接到新订单,原先的订单中,60%被取消或者延迟。
4月初,工厂接到一个美国重要客户的大订单——6万件女装。在“订单荒”的当下,这无疑是令人兴奋的事情。但是坏消息很快就来了,“当天我们工厂把布料、辅料全部买好,第二天,对方就取消了订单。”Jaden说。
工厂压力陡然增加,除了被动接受,他们也在主动寻求自救。不少企业尝试出口转内销,起初,Jaden所在工厂尝试直播卖货。他们与电商平台合作,找人气高的网红主播带货。但是10天下来,销售量极低,老板放弃了这条路。Jaden解释,卖不出去货,是因为外贸服装真的不适合国内市场,“我们主要是开发欧美的款式,与国内流行的款式、颜色不同步,如果开发国内的流行款式,则需要时间。”
在家具行业,出口转内销也很难。“内销和外销产品,完全不一样。第一,材料不同。比如外销产品,我们目前主要以密度纤维板材料为主,但在内销市场,大家不接受这种材料,觉得不环保;第二,设计审美也不同。”邓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4月16日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内外贸市场环境不同,外贸企业在拓展内销市场时,面临拓展销售渠道难;生产线转向难;品牌建设难等痛点。但商务部也在通过降低企业内销成本、加大内销支持力度、用好产销对接平台、拓宽线上合作渠道等具体方法,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不少城市也在主动探索出从外贸到内销的转型之路。宁波商务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为推动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宁波市与拼多多签订协议,计划未来1年内,宁波超过1.5万家企业参与本次活动,覆盖全市各优势产业集群,预计带动企业在拼多多平台年销售额超过800亿元,实现外贸转内销市场订单超200亿元。近期,东莞市也与阿里巴巴、拼多多合作,开拓国内市场。
拥抱跨境电商,是企业自救的另一种选择。跨境电商,是指跨境网络零售,常见的平台有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eBay等。Jaden的公司注意到,疫情期间,有些国外女装品牌实体店歇业,只能在网上销售,他们通过跨境电商和中国工厂合作,做得很好。Jaden所在的工厂通过跨境电商合作,拿到了不少订单,弥补了近期订单不足的困境。Jaden介绍,复工以来,工厂仍然正常运转,工人没有降薪,只是因为订单量减少,遣散了100多名工人,还有300多人得以继续工作。
跨境电商也是近期外贸的一个新增长点。“外贸新业态增长比较迅猛。今年一季度,通过海关跨境电商平台进出口额增长速度达到34.7%,说明新业态活力充沛。在适应疫情带来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和自主发展能力。”赵萍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她建议,外贸和供应链企业,要积极拥抱数字经济,通过发展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实现对外出口和线上线下的融合,“这样就可以既保持原有的老客户以及原有的贸易渠道,同时又拓展新的增长更快的线上渠道。”
一场持久战
“国内复工复产带动外贸出口供应能力、以及国内进口需求稳步提升,对外贸稳增长形成了有力的支撑。”赵萍指出,当前,全国超过76%的外贸重点企业产能恢复率超过70%。
她认为,3月份外贸进出口回暖,也和国内消费市场需求逐步恢复有关。“对猪肉等民生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也促进了这些商品的进口增速提升。一季度,大豆进口量增加了6.2%,猪肉进口量增加1.7倍,牛肉进口量增加了64.9%。” 赵萍分析,另外,这与国内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有着直接关系。一季度,国内对东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逆势上涨,增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外贸行业也并不都是坏消息。3月,中欧班列共开行809列,同比增长30%。“源源不断的中欧班列,反映出欧洲市场急需中国的各种日用消费品,包括劳动密集型的瓷砖、家电、鞋帽、箱包、儿童用品、玩具等产品。另外,拉美国家也在增加中国商品的订单。”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撰文分析,中国最早复工复产,预计疫情中后期,全球的市场订单都将聚集于中国,至于进口,由于全球外贸市场都出现疲惫状态,唯一的亮点就在中国。他预估,在疫情期间全球贸易总量下降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量会逆势而上。
尽管如此,受访专家们普遍认为,二季度外贸的压力仍然很大。几个东莞的工厂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工厂现在的出口订单只能做到4月底或者上半年,现在依然没有客户来询价、谈业务,如果情况一直没有改变,工厂就会面临无外贸订单可做的状况。
宁波市商务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综合“订单+清单”监测预警系统和近期企业调研等情况,宁波市进出口尤其是出口增速将取决于全球疫情的控制程度,总体反映,二季度出口形势更为严峻。
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二季度外贸依旧不好过,对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赵萍分析,外贸受阻,肯定会对经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程度相对较小”。
“近几年,外贸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在持续下降,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的GDP构成中,外贸净出口的占比只有0.7%,对GDP的贡献率是11%。因此,无论是从GDP的存量还是增量上看,外贸占比都是三驾马车中最低的。”但赵萍指出,净出口规模大幅度下降,可能会拖累GDP增长,她预测,今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可能为个位数,甚至可能为负。另外,外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通过投资和消费显现出来。
“一方面,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大宗商品、中间产品以及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增速下降,可能会影响国内投资增长。国内基础设施以及相关产业的投资,会因为进口增速下降而受到影响,从而影响GDP。另一方面,进口消费品,可以更好满足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但是疫情影响消费品进口,也会影响消费对GDP的贡献。”赵萍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
“受到全球疫情影响,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已成必然的结果。”赵萍指出。对于外贸及其供应链上的企业,她建议,要在疫情面前抓住外贸新业态这个新机会,更好地利用线上平台拓展外贸业务,通过线上出口来弥补一般贸易出口的损失。其次,外贸企业可以重点关注外贸增长最快的市场,“目前看主要是东盟,包括东盟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
厦门市商务局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资料显示,一季度,出口市场中传统市场降幅高于新兴市场,厦门对美国、欧盟、东盟出口分别下降16.9%、9.1%和6.4%,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232.9亿元,下降5.5%。接下来,厦门市也计划引导企业加大开拓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大部分“一带一路”国家,拓展新客户。
“从进出口商品看,一季度,我国与东盟国家在集成电路贸易进出口上,出现较大增幅,农产品的进出口也增速很快。”赵萍建议,像广东、浙江这些外贸依存度高、工业基础好的省份,可以更多考虑和东盟开展集成电路的产业内贸易。
无论是此前的中美贸易战,还是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外贸企业都被推到了前排。为了减少风险,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建议,从长远看,外贸企业需要做两手准备,不要把宝全部押在国外市场,可以同时拓展中国市场,“假设自己进入一个新的市场,以高标准的模式进行拓展”。
(应受访者要求,邓虹为化名)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5/%e4%b8%ad%e5%9b%bd%e6%96%b0%e9%97%bb%e5%91%a8%e5%88%8a%ef%bd%9c%e6%b6%88%e5%a4%b1%e7%9a%84%e5%a4%96%e8%b4%b8%e8%ae%a2%e5%8d%95%ef%bc%9a%e4%b8%9c%e8%8e%9e%e3%80%81%e5%ae%81%e6%b3%a2%e7%ad%89%e5%9f%8e/
人间思想笔记|总理都叫不醒的人
“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
这段话如果不是总理说的,估计会被网上的战狼、小粉红疯狂举报。
即便知道是总理说的,很多人还是“我不信我不信”,一个个像被鲁豫附体了一样。
比如有人解释说:
“6亿月入不到1000的,就是各类小孩加大学生,加农村老人,加城镇退休金不够1000的,加农村劳力收入不够1000的,也有些城镇打工一阵又歇的,收入没有1000。但是只要城镇正经工作不可能收入低于1000,农村务农也不太可能,除非极其落后的地方又不出来打工。但是不少农民收入统计不上,也低于1000。”
新浪微博的@来去之间 转发这条帖子说“#科普#这么说就合理多了。。。散了吧”。科你妹普!散你妹散!
这样就合理了?!
很正常?
首先,我也认为总理说的6亿人里边肯定包括小孩、老人、大学生,但是我绝不认为总理是拿还没参加工作的孩子来凑这个数。
事实上,孩子的收入是算在家庭里的,如果一个三口之家的月均收入是一千,两个大人的收入也就是1.5倍,一千五而已。这很高吗?
再说孩子被统计进去,本来就很正常,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孩子不是人吗?孩子不花钱吗?
把孩子平均下来的收入再加回去,有什么意义呢?
直接把9亿农村户籍人口划掉,城市单独奔小康不是更好吗?全国平均收入只统计马云跟马化腾这两位的,岂不是冠绝全球?
在网络上,动不动人均月入两万,大家每天谈论的都是如何实现财务自由,如何让钱生钱,如何学习巴菲特。
但这只是金字塔顶一小撮人的生活,现实中的劳苦大众不是这样过日子的,也不是这样思考问题的。
总理说的这番话,是中肯的,实事求是的,理性的。所以大家才会踊跃转发点赞。
但是有些人就连总理都叫不醒,有人说“恨国dang又高潮了”,有人说“公知抓住这个消息嗨翻了天”,有人说这是在下大棋,对外示弱。
想得太多,脑容量太小,就是上面这些症状。
按知乎精英标准,月入1000元简直是个时代抹黑。可是按照现实标准,月入1000一点都不少了。
据统计,到2019年年底,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是5336元,22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省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是4697元/人·年,全国深度贫困县的平均标准为4199元/人·年,“三区三州”所辖县的平均标准是4068元/人·年。
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年只要能挣个四五千块钱,就不需要扶贫了。人均月入1000元已经是这个标准的两倍多了。
最让人愤怒的是无知者关于农村老人养老金的议论。
中国从2009年开始给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当时的标准是每人每月最低发放基础养老金55元,近年来上升至2018年的88元。
这个钱实在太少了,所以有人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
结果有“理性人士”辩解说:
“农村大部分人年轻时根本没交过养老金,老了发的少不是应该的吗?城市里有的人养老金退休金一个月发几千的,那是人家交了十几年了。。。”
无知者总是能够这么理直气壮。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双林曾撰文指出,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国依靠农业支持工业发展。农民先要交公粮,即农业税;同时还有交纳购粮,即国家硬性向农民收购粮食,收购价格不到’黑市’价格的一半。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剪刀差’,压低农产品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
在
自夸自大、盲目膨胀的小粉红看来,农村老人根本就不算人,他们以前为国家做的贡献也都可以一笔抹杀。因为农村老人太穷,影响了他们大国崛起的美梦。
也有人说,农村消费水平低,一个月一百块钱也能过得很好了。有网友总结地好,“农村人只要饿不死就算过得不错”。
生活只是为了活着吗?农村人就不想改善生活吗?农村人就不想出去旅游吗?
没条件享受更好的生活,跟内心不渴望更好的生活,完全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在考虑“国民平均收入”这个词的时候,其实是直接把穷人排除出去的,认为他们没资格成为国民。仿佛把穷人开除,其他人就可以岁月静好了。
可是这终究只是自欺欺人。
“我们国家除了穷人都是富人”“我们班除了差生都是成绩好的”“我和姚明除了我都是大高个”……有意思吗?
【网络民议】李克强说6亿人月收入1000元真的吗?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5/%e4%ba%ba%e9%97%b4%e6%80%9d%e6%83%b3%e7%ac%94%e8%ae%b0%ef%bd%9c%e6%80%bb%e7%90%86%e9%83%bd%e5%8f%ab%e4%b8%8d%e9%86%92%e7%9a%84%e4%ba%ba/
这段话如果不是总理说的,估计会被网上的战狼、小粉红疯狂举报。
即便知道是总理说的,很多人还是“我不信我不信”,一个个像被鲁豫附体了一样。
比如有人解释说:
“6亿月入不到1000的,就是各类小孩加大学生,加农村老人,加城镇退休金不够1000的,加农村劳力收入不够1000的,也有些城镇打工一阵又歇的,收入没有1000。但是只要城镇正经工作不可能收入低于1000,农村务农也不太可能,除非极其落后的地方又不出来打工。但是不少农民收入统计不上,也低于1000。”
新浪微博的@来去之间 转发这条帖子说“#科普#这么说就合理多了。。。散了吧”。科你妹普!散你妹散!
这样就合理了?!
很正常?
首先,我也认为总理说的6亿人里边肯定包括小孩、老人、大学生,但是我绝不认为总理是拿还没参加工作的孩子来凑这个数。
事实上,孩子的收入是算在家庭里的,如果一个三口之家的月均收入是一千,两个大人的收入也就是1.5倍,一千五而已。这很高吗?
再说孩子被统计进去,本来就很正常,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孩子不是人吗?孩子不花钱吗?
把孩子平均下来的收入再加回去,有什么意义呢?
直接把9亿农村户籍人口划掉,城市单独奔小康不是更好吗?全国平均收入只统计马云跟马化腾这两位的,岂不是冠绝全球?
在网络上,动不动人均月入两万,大家每天谈论的都是如何实现财务自由,如何让钱生钱,如何学习巴菲特。
但这只是金字塔顶一小撮人的生活,现实中的劳苦大众不是这样过日子的,也不是这样思考问题的。
总理说的这番话,是中肯的,实事求是的,理性的。所以大家才会踊跃转发点赞。
但是有些人就连总理都叫不醒,有人说“恨国dang又高潮了”,有人说“公知抓住这个消息嗨翻了天”,有人说这是在下大棋,对外示弱。
想得太多,脑容量太小,就是上面这些症状。
按知乎精英标准,月入1000元简直是个时代抹黑。可是按照现实标准,月入1000一点都不少了。
据统计,到2019年年底,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是5336元,22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省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是4697元/人·年,全国深度贫困县的平均标准为4199元/人·年,“三区三州”所辖县的平均标准是4068元/人·年。
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年只要能挣个四五千块钱,就不需要扶贫了。人均月入1000元已经是这个标准的两倍多了。
最让人愤怒的是无知者关于农村老人养老金的议论。
中国从2009年开始给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当时的标准是每人每月最低发放基础养老金55元,近年来上升至2018年的88元。
这个钱实在太少了,所以有人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
结果有“理性人士”辩解说:
“农村大部分人年轻时根本没交过养老金,老了发的少不是应该的吗?城市里有的人养老金退休金一个月发几千的,那是人家交了十几年了。。。”
无知者总是能够这么理直气壮。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双林曾撰文指出,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国依靠农业支持工业发展。农民先要交公粮,即农业税;同时还有交纳购粮,即国家硬性向农民收购粮食,收购价格不到’黑市’价格的一半。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剪刀差’,压低农产品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
在
自夸自大、盲目膨胀的小粉红看来,农村老人根本就不算人,他们以前为国家做的贡献也都可以一笔抹杀。因为农村老人太穷,影响了他们大国崛起的美梦。
也有人说,农村消费水平低,一个月一百块钱也能过得很好了。有网友总结地好,“农村人只要饿不死就算过得不错”。
生活只是为了活着吗?农村人就不想改善生活吗?农村人就不想出去旅游吗?
没条件享受更好的生活,跟内心不渴望更好的生活,完全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在考虑“国民平均收入”这个词的时候,其实是直接把穷人排除出去的,认为他们没资格成为国民。仿佛把穷人开除,其他人就可以岁月静好了。
可是这终究只是自欺欺人。
“我们国家除了穷人都是富人”“我们班除了差生都是成绩好的”“我和姚明除了我都是大高个”……有意思吗?
【网络民议】李克强说6亿人月收入1000元真的吗?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5/%e4%ba%ba%e9%97%b4%e6%80%9d%e6%83%b3%e7%ac%94%e8%ae%b0%ef%bd%9c%e6%80%bb%e7%90%86%e9%83%bd%e5%8f%ab%e4%b8%8d%e9%86%92%e7%9a%84%e4%ba%ba/
香港版国安推表态潮 数千演艺界纷说支持
香港著名武打影星成龙等2605名香港文化演艺界人士及110个团体29日发表联署声明,对“港版国安法”表示支持。
据联合早报引述消息说,成龙等两千逾港文艺界人士联署支持“港版国安法”。
该报道引述文汇网消息,参与联署的有成龙、著名作曲人和歌手谭咏麟、香港演员曾志伟、演员惠英红、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等。他们在联署声明中表示,充分理解维护国家安全对香港至关重要,支持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期望人大常委会制订的相关法例,在堵塞国家安全漏洞的同时,亦能保障业界正常的发展空间。
在联署支持“港版国安法”的2605名人士中,不乏多名演艺界知名人士,如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香港电影监制和导演黄百鸣、中国星集团董事会主席向华强、寰亚传媒集团主席林建岳等。110家参与联署的团体,包括香港影业协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香港中华摄影学会、香港舞蹈总会、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等知名团体,基本囊括香港各领域的文化演艺团体。
from RFI http://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00530-%E9%A6%99%E6%B8%AF%E7%89%88%E5%9B%BD%E5%AE%89%E6%8E%A8%E8%A1%A8%E6%80%81%E6%BD%AE-%E6%95%B0%E5%8D%83%E6%BC%94%E8%89%BA%E7%95%8C%E7%BA%B7%E8%AF%B4%E6%94%AF%E6%8C%81
据联合早报引述消息说,成龙等两千逾港文艺界人士联署支持“港版国安法”。
该报道引述文汇网消息,参与联署的有成龙、著名作曲人和歌手谭咏麟、香港演员曾志伟、演员惠英红、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等。他们在联署声明中表示,充分理解维护国家安全对香港至关重要,支持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期望人大常委会制订的相关法例,在堵塞国家安全漏洞的同时,亦能保障业界正常的发展空间。
在联署支持“港版国安法”的2605名人士中,不乏多名演艺界知名人士,如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香港电影监制和导演黄百鸣、中国星集团董事会主席向华强、寰亚传媒集团主席林建岳等。110家参与联署的团体,包括香港影业协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香港中华摄影学会、香港舞蹈总会、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等知名团体,基本囊括香港各领域的文化演艺团体。
from RFI http://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00530-%E9%A6%99%E6%B8%AF%E7%89%88%E5%9B%BD%E5%AE%89%E6%8E%A8%E8%A1%A8%E6%80%81%E6%BD%AE-%E6%95%B0%E5%8D%83%E6%BC%94%E8%89%BA%E7%95%8C%E7%BA%B7%E8%AF%B4%E6%94%AF%E6%8C%81
沈旭暉:夢一場,誰之過?:重新閱讀國際關係的《中英聯合聲明》
作為在過渡期最後階段成長的一代,我一向很不願意批評上一代沒有負應有責任。然而認真讀國際關係之後,一直有疑問在心頭:《中英聯合聲明》明顯是非驢非馬的怪胎,而且是IR入門級數的技術失誤,為甚麼當時沒有賢達說穿?
首先,《中英聯合聲明》是一個「聲明」(Declaration),而不是「條約」(Treaty),差之毫釐,謬之千里。香港島由大清帝國割讓予大英帝國的國際法依據,就是《南京條約》,而中國拒不承認;假如中國取回香港主權,是通過另一條「條約」,就是承認了當初的「不平等條約」,並違背了香港「自古以來」屬中國領土的官方論述。於是,最後用「聲明」。
「聲明」的目的,開宗明義是「通過協商妥善地解決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香港問題」,卻迴避了英國在香港的法定角色。根據中方政治正確觀,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管治,從來都是不合法的,中國「恢復行使香港主權」,根本毋需英國同意。英國沒有在「聲明」提及《南京條約》,也就是默認了中國賦予的角色:在1997年前的過渡期,「聯合王國政府負責香港的行政管理」,僅此而已,連一個名份也沒有。
據當時接觸雙方最高層的鍾士元爵士在回憶錄透露,在談判初時,英方一直以為會簽訂新約《中英協定》;殊不知中國對國際法的理解大不同,根本沒打算簽約,最終有「聲明」,已經皇恩浩蕩。鍾士元認為,中方堅持使用「聲明」,就是因為拒絕承認昔日「條約」的法律效力,拒絕承認英國在香港百多年的管治有任何法理基礎,更拒絕英國在1997年後的香港有任何角色。可惜大Sir雖然眼光獨到,但形勢比人強。
一份只依靠中國自我制約的聲明,怎能有效?
當時這些港英華人也有疑慮,結果英國找來「國際專家」,說服香港精英,肯定「聲明」是有國際約束力的,其中一個論點,就是中英兩國已經把「聲明」提交聯合國備案,因此中方必然根據「聲明」行事。其實,所謂「聯合國備案」,只是聯合國為免各國出現19世紀那種秘密外交、經常由領導人私訂密約,到頭來死無對證,才要求會員國把一切雙邊協議註冊;但除非協議寫明聯合國的角色,卻不代表聯合國有直接監督機制。除非英國作為締約國決心論證對方違約(其實英國今天依然可以這樣做的),否則任何第三方,都是越俎代庖。
但英國不管,因為它只關心1997年的交接能否順利完成,至於以後的事,wfc。究竟英國政府是否知道「聲明」毫無保障?根據一份英國外交部解密檔案(FCO 40/3624),六四事件後,英國也擔心過出現變數,於是找過國際法專家,詢問一旦中國在1997年前違約,英國有甚麼可以做,結論是幾乎甚麼也做不了:一來在這日期前,中方根本不可能「嚴重違約」,除非是提前武力收回;而即使有這樣誇張的場面出現,英國也沒有能力把中國控告到國際法庭(因為這需要兩國同意才開審),頂多能追討賠償。至於1997年後,一旦中國政策違反《聲明》,英國可以怎辦,原來有另一份密件回應:那是1992年戴卓爾夫人向外相私人秘書詢問的備忘錄,可惜這份文件被列為「機密」,2047年後才解封,何故如此,大可自行意會。
奧蘭群島自治區的成功案例
要確保《中英聯合聲明》香港高度自治的「五十年不變」承諾有效,在國際關係角度,可以怎樣?我們不妨參考奧蘭群島的案例。奧蘭群島(Aland Islands)是芬蘭自治區,香港過渡期間,曾有立法局議員專門考察;年前我為某電視台拍攝探討各地「一國兩制」的旅遊節目,也曾到奧蘭群島,訪問了他們的民選女總理,確是一個理想的香港倒像。
奧蘭群島居民主要是瑞典裔,瑞典曾是北歐大國,而芬蘭本來是俄羅斯一部份。所以,奧蘭群島就是歐洲兩大陣營(瑞典-德國-歐盟 Vs 蘇俄)之間的緩衝區。一次大戰後,奧蘭主權爭議成為國際議題,歐洲各大國同意使用剛成立的國際聯盟(聯合國前身)框架解決,討論內容有兩方面:(1)一戰過後,奧蘭群島主權誰屬,能否駐軍;(2)奧蘭群島日後的自治,怎樣得到保障。
決定奧蘭群島主權屬芬蘭,就像決定香港主權1997年後屬中國,相對簡單直接。但說到保障奧蘭群島在確立成為芬蘭一部份後,怎樣成立自治區,確保島民的瑞典文化得到保存,卻不可能單單依靠芬蘭政府的自我約束,否則就像香港特區「高度自治」,依靠中國政府自我約束,結果就是騙局。1921年,芬蘭、瑞典和其他週邊國家簽訂《奧蘭條約》,寫明一旦奧蘭作為非軍事區的狀態被改變,簽約國家(也就是所有週邊國家)有權干預;而國際聯盟的決議,也寫明國聯有權監督落實過程。
與此同時,甚麼是「奧蘭自治」,國際聯盟決議也寫得一清二楚,不像《中英聯合聲明》,每一句話都有其「活路」(語言偽術),反映了我們今天很熟悉的「中式法治觀」(「中式」和「法治」聯繫在一起,本身已非常有創意)。當時國聯決定讓芬蘭、瑞典雙方訂立奧蘭瑞典裔的自治權限,然後芬蘭將之納入其法律框架,並由國聯監督。這些條件非常精準,例如芬蘭「內地人」不可得到奧蘭投票權,只有土生土長奧蘭人才可擁有土地,奧蘭的單一語言是瑞典文等。《奧蘭條約》和國聯賦予的奧蘭自治體系至今100年,依然運作良好,除了靠芬蘭克制,國際制約同樣居功至偉,避免了芬蘭搬龍門釋法、重新演繹關鍵字、去收緊奧蘭自治這類傻事。
中式法治語言,令英國措手不及
相較下,《中英聯合聲明》的中式用字,就帶來全然相反的結果。例如聲明第三段(五):「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保障人身、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旅行、遷徙、通信、罷工、選擇職業和學術研究以及宗教信仰等各項權利和自由」,一般人看來,重點自然是各種自由,中國邏輯的重點,卻是「依法保障」,也就是日後香港特區有任何新法去重新定義這些自由,依然是「依法」,只不過不是「依」1997年前的「法」、也不是國際社會普遍理解的普世定義而已。簽了一輩子條約的英國人,自然明白魔鬼在細節,但中方屈機至此,恐怕還是自嘆不如。
又像第三段(二):「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一般人看來,重點自然是香港特區自治是國防、外交以外的範疇,但據中國今天理解,這句意思居然是「國防、外交固然是中央管,其他範疇也不是完全自治、而是高度自治,至於『高度』多高多低,就按當時中央政府理解而定」。最娛樂性的還是第九段:「聯合王國和其他國家在香港的經濟利益將得到照顧」,但究竟什麼是「經濟利益」、怎樣才算是「照顧」,居然語焉不詳,否則國泰去年被如此欺凌,中方已是違約了。
對中國而言,《中英聯合聲明》不過是為了1997年7月1日「恢復行使香港主權」,就像昔日收回威海衛一類殖民地,重點只有「收回」,其他內容,說說而已,反正7月1日之後,一切就是「內政」。而對英國而言,《中英聯合聲明》是為了「體面撤出」香港,之後怎樣保證一國兩制「不變形、不走樣」,自然也不上心。奇怪的是當時的香港賢達,無論左中右,看見這份兩大國「聲明」,有如此明顯的國際關係漏洞,卻選擇「硬食」。昨日因、今日果,看見窗外事,豈能心無罣礙?
沈旭暉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0/05/20200528_30.html
首先,《中英聯合聲明》是一個「聲明」(Declaration),而不是「條約」(Treaty),差之毫釐,謬之千里。香港島由大清帝國割讓予大英帝國的國際法依據,就是《南京條約》,而中國拒不承認;假如中國取回香港主權,是通過另一條「條約」,就是承認了當初的「不平等條約」,並違背了香港「自古以來」屬中國領土的官方論述。於是,最後用「聲明」。
「聲明」的目的,開宗明義是「通過協商妥善地解決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香港問題」,卻迴避了英國在香港的法定角色。根據中方政治正確觀,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管治,從來都是不合法的,中國「恢復行使香港主權」,根本毋需英國同意。英國沒有在「聲明」提及《南京條約》,也就是默認了中國賦予的角色:在1997年前的過渡期,「聯合王國政府負責香港的行政管理」,僅此而已,連一個名份也沒有。
據當時接觸雙方最高層的鍾士元爵士在回憶錄透露,在談判初時,英方一直以為會簽訂新約《中英協定》;殊不知中國對國際法的理解大不同,根本沒打算簽約,最終有「聲明」,已經皇恩浩蕩。鍾士元認為,中方堅持使用「聲明」,就是因為拒絕承認昔日「條約」的法律效力,拒絕承認英國在香港百多年的管治有任何法理基礎,更拒絕英國在1997年後的香港有任何角色。可惜大Sir雖然眼光獨到,但形勢比人強。
一份只依靠中國自我制約的聲明,怎能有效?
當時這些港英華人也有疑慮,結果英國找來「國際專家」,說服香港精英,肯定「聲明」是有國際約束力的,其中一個論點,就是中英兩國已經把「聲明」提交聯合國備案,因此中方必然根據「聲明」行事。其實,所謂「聯合國備案」,只是聯合國為免各國出現19世紀那種秘密外交、經常由領導人私訂密約,到頭來死無對證,才要求會員國把一切雙邊協議註冊;但除非協議寫明聯合國的角色,卻不代表聯合國有直接監督機制。除非英國作為締約國決心論證對方違約(其實英國今天依然可以這樣做的),否則任何第三方,都是越俎代庖。
但英國不管,因為它只關心1997年的交接能否順利完成,至於以後的事,wfc。究竟英國政府是否知道「聲明」毫無保障?根據一份英國外交部解密檔案(FCO 40/3624),六四事件後,英國也擔心過出現變數,於是找過國際法專家,詢問一旦中國在1997年前違約,英國有甚麼可以做,結論是幾乎甚麼也做不了:一來在這日期前,中方根本不可能「嚴重違約」,除非是提前武力收回;而即使有這樣誇張的場面出現,英國也沒有能力把中國控告到國際法庭(因為這需要兩國同意才開審),頂多能追討賠償。至於1997年後,一旦中國政策違反《聲明》,英國可以怎辦,原來有另一份密件回應:那是1992年戴卓爾夫人向外相私人秘書詢問的備忘錄,可惜這份文件被列為「機密」,2047年後才解封,何故如此,大可自行意會。
奧蘭群島自治區的成功案例
要確保《中英聯合聲明》香港高度自治的「五十年不變」承諾有效,在國際關係角度,可以怎樣?我們不妨參考奧蘭群島的案例。奧蘭群島(Aland Islands)是芬蘭自治區,香港過渡期間,曾有立法局議員專門考察;年前我為某電視台拍攝探討各地「一國兩制」的旅遊節目,也曾到奧蘭群島,訪問了他們的民選女總理,確是一個理想的香港倒像。
奧蘭群島居民主要是瑞典裔,瑞典曾是北歐大國,而芬蘭本來是俄羅斯一部份。所以,奧蘭群島就是歐洲兩大陣營(瑞典-德國-歐盟 Vs 蘇俄)之間的緩衝區。一次大戰後,奧蘭主權爭議成為國際議題,歐洲各大國同意使用剛成立的國際聯盟(聯合國前身)框架解決,討論內容有兩方面:(1)一戰過後,奧蘭群島主權誰屬,能否駐軍;(2)奧蘭群島日後的自治,怎樣得到保障。
決定奧蘭群島主權屬芬蘭,就像決定香港主權1997年後屬中國,相對簡單直接。但說到保障奧蘭群島在確立成為芬蘭一部份後,怎樣成立自治區,確保島民的瑞典文化得到保存,卻不可能單單依靠芬蘭政府的自我約束,否則就像香港特區「高度自治」,依靠中國政府自我約束,結果就是騙局。1921年,芬蘭、瑞典和其他週邊國家簽訂《奧蘭條約》,寫明一旦奧蘭作為非軍事區的狀態被改變,簽約國家(也就是所有週邊國家)有權干預;而國際聯盟的決議,也寫明國聯有權監督落實過程。
與此同時,甚麼是「奧蘭自治」,國際聯盟決議也寫得一清二楚,不像《中英聯合聲明》,每一句話都有其「活路」(語言偽術),反映了我們今天很熟悉的「中式法治觀」(「中式」和「法治」聯繫在一起,本身已非常有創意)。當時國聯決定讓芬蘭、瑞典雙方訂立奧蘭瑞典裔的自治權限,然後芬蘭將之納入其法律框架,並由國聯監督。這些條件非常精準,例如芬蘭「內地人」不可得到奧蘭投票權,只有土生土長奧蘭人才可擁有土地,奧蘭的單一語言是瑞典文等。《奧蘭條約》和國聯賦予的奧蘭自治體系至今100年,依然運作良好,除了靠芬蘭克制,國際制約同樣居功至偉,避免了芬蘭搬龍門釋法、重新演繹關鍵字、去收緊奧蘭自治這類傻事。
中式法治語言,令英國措手不及
相較下,《中英聯合聲明》的中式用字,就帶來全然相反的結果。例如聲明第三段(五):「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保障人身、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旅行、遷徙、通信、罷工、選擇職業和學術研究以及宗教信仰等各項權利和自由」,一般人看來,重點自然是各種自由,中國邏輯的重點,卻是「依法保障」,也就是日後香港特區有任何新法去重新定義這些自由,依然是「依法」,只不過不是「依」1997年前的「法」、也不是國際社會普遍理解的普世定義而已。簽了一輩子條約的英國人,自然明白魔鬼在細節,但中方屈機至此,恐怕還是自嘆不如。
又像第三段(二):「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一般人看來,重點自然是香港特區自治是國防、外交以外的範疇,但據中國今天理解,這句意思居然是「國防、外交固然是中央管,其他範疇也不是完全自治、而是高度自治,至於『高度』多高多低,就按當時中央政府理解而定」。最娛樂性的還是第九段:「聯合王國和其他國家在香港的經濟利益將得到照顧」,但究竟什麼是「經濟利益」、怎樣才算是「照顧」,居然語焉不詳,否則國泰去年被如此欺凌,中方已是違約了。
對中國而言,《中英聯合聲明》不過是為了1997年7月1日「恢復行使香港主權」,就像昔日收回威海衛一類殖民地,重點只有「收回」,其他內容,說說而已,反正7月1日之後,一切就是「內政」。而對英國而言,《中英聯合聲明》是為了「體面撤出」香港,之後怎樣保證一國兩制「不變形、不走樣」,自然也不上心。奇怪的是當時的香港賢達,無論左中右,看見這份兩大國「聲明」,有如此明顯的國際關係漏洞,卻選擇「硬食」。昨日因、今日果,看見窗外事,豈能心無罣礙?
沈旭暉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0/05/20200528_30.html
美国海军再次挑战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声索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马斯廷”号(USS Mustin)本月28日穿越帕拉塞尔群岛水域。
美国海军再度派出舰艇穿越帕拉塞尔群岛水域,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声索提出挑战。
帕拉塞尔群岛(Paracel Islands)被中国称为西沙群岛。美国海军方面表示,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马斯廷”号(USS Mustin)本月28日穿越帕拉塞尔群岛水域执行自由航行的使命。
这是美国海军舰艇近期再次穿越帕拉塞尔群岛水域。美国海军舰艇上月两次靠近帕拉塞尔群岛和斯普拉特利群岛(Spratly islands,中国称南沙群岛)。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一位美国海军官员的话说,“马斯廷”号驱逐舰28日穿越了永兴岛(Woody Island)和高尖石(Pyramid Rock)12海里以内的水域,中国在永兴岛上建有一个机场,战略轰炸机也曾在那里降落。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发言人荣科(Anthony Junco)在一份声明中说,“(当地时间)5月28日,‘马斯廷’号驱逐舰按照国际法的规定在帕拉塞尔群岛行使了航行权益和自由”,“美国通过这次行动展示,这些水域不在中国能够合法称为领海的主权声索范围内”。
美国海军发言人马奥(Rachel Maul)指出,“南中国海内非法和全面的海洋主权声索对海洋自由构成严重威胁。海洋自由包括航行和飞越自由以及所有船只正常的通行权益”,“美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立场与世界任何其他地区无异,就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规定的所有国家有合法使用海洋的权益和自由。国际社会有责任维护海洋自由,后者事关全球安全、稳定与繁荣”。
“马斯廷”号导弹驱逐舰之前也曾穿越南中国海。美国国防部发言人伊斯特伯恩(Dave Eastburn)中校近期透露说,“马斯廷”号驱逐舰4月14日“在国际海域正常作业时,一艘中国军舰在“马斯廷”号附近进行了“不安全也不专业的操作”。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7%BE%8E%E5%9B%BD%E6%B5%B7%E5%86%9B%E5%86%8D%E6%AC%A1%E6%8C%91%E6%88%98%E4%B8%AD%E5%9B%BD%E5%9C%A8%E5%8D%97%E4%B8%AD%E5%9B%BD%E6%B5%B7%E7%9A%84%E4%B8%BB%E6%9D%83%E5%A3%B0%E7%B4%A2.html
美国之音
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马斯廷”号(USS Mustin)本月28日穿越帕拉塞尔群岛水域。
美国海军再度派出舰艇穿越帕拉塞尔群岛水域,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声索提出挑战。
帕拉塞尔群岛(Paracel Islands)被中国称为西沙群岛。美国海军方面表示,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马斯廷”号(USS Mustin)本月28日穿越帕拉塞尔群岛水域执行自由航行的使命。
这是美国海军舰艇近期再次穿越帕拉塞尔群岛水域。美国海军舰艇上月两次靠近帕拉塞尔群岛和斯普拉特利群岛(Spratly islands,中国称南沙群岛)。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一位美国海军官员的话说,“马斯廷”号驱逐舰28日穿越了永兴岛(Woody Island)和高尖石(Pyramid Rock)12海里以内的水域,中国在永兴岛上建有一个机场,战略轰炸机也曾在那里降落。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发言人荣科(Anthony Junco)在一份声明中说,“(当地时间)5月28日,‘马斯廷’号驱逐舰按照国际法的规定在帕拉塞尔群岛行使了航行权益和自由”,“美国通过这次行动展示,这些水域不在中国能够合法称为领海的主权声索范围内”。
美国海军发言人马奥(Rachel Maul)指出,“南中国海内非法和全面的海洋主权声索对海洋自由构成严重威胁。海洋自由包括航行和飞越自由以及所有船只正常的通行权益”,“美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立场与世界任何其他地区无异,就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规定的所有国家有合法使用海洋的权益和自由。国际社会有责任维护海洋自由,后者事关全球安全、稳定与繁荣”。
“马斯廷”号导弹驱逐舰之前也曾穿越南中国海。美国国防部发言人伊斯特伯恩(Dave Eastburn)中校近期透露说,“马斯廷”号驱逐舰4月14日“在国际海域正常作业时,一艘中国军舰在“马斯廷”号附近进行了“不安全也不专业的操作”。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7%BE%8E%E5%9B%BD%E6%B5%B7%E5%86%9B%E5%86%8D%E6%AC%A1%E6%8C%91%E6%88%98%E4%B8%AD%E5%9B%BD%E5%9C%A8%E5%8D%97%E4%B8%AD%E5%9B%BD%E6%B5%B7%E7%9A%84%E4%B8%BB%E6%9D%83%E5%A3%B0%E7%B4%A2.html
李平 特朗普要给中国小学鸡上第四课
来源:
苹果日报
中国人大会议昨日通过制订港版国安法决定之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已发声明,指他向国会报告香港已失去自治地位,不应续享美国法例赋予的特殊待遇。但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人大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并未针锋相对地声言报复,与中国外交部早前誓言反制大异其趣。中共领导人似乎在上了制裁中兴、引渡孟晚舟、贸易战三课后有长进,否则,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强力回应一出台,习近平可能连续四课都肥佬,更加脸上无光。
人大会议一向是中共的橡皮图章,昨日高票通过制订港版国安法决定并不出人意料,反而有一人反对、六人弃权、一人未按表决器,引来网民竞猜是谁胆大包天。美国也是看透了这一点,蓬佩奥因此在中国人大会议表决前已向国会提交报告。路透社、《纽约时报》等传媒报道,华府考虑暂停香港出口美国商品的优惠关税税率,实施时间是中国人大通过港版国安法。
对于港版国安法的出台时间,坊间多有误解。全国人大会议昨日表决通过的《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是决定启动制订港版国安法的程序和大原则,相关的港版国安法条文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拟定。按惯例,全国人大常委会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例会,下次例会将在6月底举行,即港版国安法最快一个月后就会出台,而这一个月时间,就是港人抗争、中美交锋的关键时段。
全国人大会议虽已通过立法决定,摆明车马要代香港立法、开出一国两制死亡证书,但不等于港人的抗争和国际社会的制裁已失效。以中共的政治体制而言,要推翻这个决定近乎不可能,但要全国人大常委会押后甚至搁置立法,还有可为,这应是港人和国际社会争取的第一个目标。
如果说,港版国安法将成为悬在港人头上的利刃,那么,美国的制裁也将成为悬在中共头上的利刃。特朗普早前表示将就港版国安法作强烈回应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声称,对于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的错误行径,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反制。不过,在蓬佩奥向国会提交报告,明言考虑取消香港的税率优惠后,李克强在记者会上并未警告会对美方反制或报复,甚至对香港局势也只字不提,只重申有关立法是为了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中兴、华为、贸战三役的教训
香港与台湾政策,并非李克强的职权范围,而是习近平一锤定音。李克强未作强硬表态,也反映中共高层对立法是强推还是备而不用,还要视乎美欧反应、时机、代价。从蓬佩奥提前作出反应来看,为求成功连任的特朗普显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显然不会手软,习近平岂能不想想从中兴、华为,到中美贸易战,特朗普给中国的教训?
2018年4月,美国宣布制裁中兴,中国官民爱国反美激情荡漾,但中兴最终接受巨额罚款和严厉监管,官媒也转身批评中兴“破坏与美方合作的基本规则”。笔者当时指,这是特朗普给中国上了游戏规则的第一课。第二课则是向加拿大要求拘捕、引渡孟晚舟,让中国公司的高管和中国官员明白,参与公司或政府的行动是要承担个人责任的,不存在法不责众问题。巧合的是,加拿大卑诗省最高法院昨日裁定孟晚舟“双重犯罪”成立,对争相庆贺孟晚舟将重获自由的中国传媒狠掴一巴掌。
特朗普给中国上的第三课是中美贸易战,中共从誓言以牙还牙到签订城下之盟,折腾一年多,最终承诺未来两年对美国商品与服务进口增加2,000亿美元,但美方对中国商品已征收一年多的关税只是减半甚至维持不变,官媒还打肿脸充胖子,宣传中美“走向贸易止战”,要吹嘘中美合作“离不开非凡的战略眼光、卓越的政治智慧”。
港版国安法引起的震荡,又是对习近平战略眼光、政治智慧的一次考验。虽然特朗普的强力回应不见得立竿见影,但从前三课的经验看,习近平想在第四课取得合格成绩,最终不能不接受美方的条件,而中共港共官员、政客也别忘了第二课的主题:参与中共反美行动、侵犯人权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7%89%B9%E6%9C%97%E6%99%AE%E8%A6%81%E7%BB%99%E4%B8%AD%E5%9B%BD%E5%B0%8F%E5%AD%A6%E9%B8%A1%E4%B8%8A%E7%AC%AC%E5%9B%9B%E8%AF%BE.html
苹果日报
中国人大会议昨日通过制订港版国安法决定之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已发声明,指他向国会报告香港已失去自治地位,不应续享美国法例赋予的特殊待遇。但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人大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并未针锋相对地声言报复,与中国外交部早前誓言反制大异其趣。中共领导人似乎在上了制裁中兴、引渡孟晚舟、贸易战三课后有长进,否则,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强力回应一出台,习近平可能连续四课都肥佬,更加脸上无光。
人大会议一向是中共的橡皮图章,昨日高票通过制订港版国安法决定并不出人意料,反而有一人反对、六人弃权、一人未按表决器,引来网民竞猜是谁胆大包天。美国也是看透了这一点,蓬佩奥因此在中国人大会议表决前已向国会提交报告。路透社、《纽约时报》等传媒报道,华府考虑暂停香港出口美国商品的优惠关税税率,实施时间是中国人大通过港版国安法。
对于港版国安法的出台时间,坊间多有误解。全国人大会议昨日表决通过的《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是决定启动制订港版国安法的程序和大原则,相关的港版国安法条文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拟定。按惯例,全国人大常委会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例会,下次例会将在6月底举行,即港版国安法最快一个月后就会出台,而这一个月时间,就是港人抗争、中美交锋的关键时段。
全国人大会议虽已通过立法决定,摆明车马要代香港立法、开出一国两制死亡证书,但不等于港人的抗争和国际社会的制裁已失效。以中共的政治体制而言,要推翻这个决定近乎不可能,但要全国人大常委会押后甚至搁置立法,还有可为,这应是港人和国际社会争取的第一个目标。
如果说,港版国安法将成为悬在港人头上的利刃,那么,美国的制裁也将成为悬在中共头上的利刃。特朗普早前表示将就港版国安法作强烈回应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声称,对于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的错误行径,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反制。不过,在蓬佩奥向国会提交报告,明言考虑取消香港的税率优惠后,李克强在记者会上并未警告会对美方反制或报复,甚至对香港局势也只字不提,只重申有关立法是为了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中兴、华为、贸战三役的教训
香港与台湾政策,并非李克强的职权范围,而是习近平一锤定音。李克强未作强硬表态,也反映中共高层对立法是强推还是备而不用,还要视乎美欧反应、时机、代价。从蓬佩奥提前作出反应来看,为求成功连任的特朗普显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显然不会手软,习近平岂能不想想从中兴、华为,到中美贸易战,特朗普给中国的教训?
2018年4月,美国宣布制裁中兴,中国官民爱国反美激情荡漾,但中兴最终接受巨额罚款和严厉监管,官媒也转身批评中兴“破坏与美方合作的基本规则”。笔者当时指,这是特朗普给中国上了游戏规则的第一课。第二课则是向加拿大要求拘捕、引渡孟晚舟,让中国公司的高管和中国官员明白,参与公司或政府的行动是要承担个人责任的,不存在法不责众问题。巧合的是,加拿大卑诗省最高法院昨日裁定孟晚舟“双重犯罪”成立,对争相庆贺孟晚舟将重获自由的中国传媒狠掴一巴掌。
特朗普给中国上的第三课是中美贸易战,中共从誓言以牙还牙到签订城下之盟,折腾一年多,最终承诺未来两年对美国商品与服务进口增加2,000亿美元,但美方对中国商品已征收一年多的关税只是减半甚至维持不变,官媒还打肿脸充胖子,宣传中美“走向贸易止战”,要吹嘘中美合作“离不开非凡的战略眼光、卓越的政治智慧”。
港版国安法引起的震荡,又是对习近平战略眼光、政治智慧的一次考验。虽然特朗普的强力回应不见得立竿见影,但从前三课的经验看,习近平想在第四课取得合格成绩,最终不能不接受美方的条件,而中共港共官员、政客也别忘了第二课的主题:参与中共反美行动、侵犯人权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7%89%B9%E6%9C%97%E6%99%AE%E8%A6%81%E7%BB%99%E4%B8%AD%E5%9B%BD%E5%B0%8F%E5%AD%A6%E9%B8%A1%E4%B8%8A%E7%AC%AC%E5%9B%9B%E8%AF%BE.html
【專訪】19歲已激嬲億萬小粉紅,「We The Hongkongers」許穎婷的國際戰線
【文/特約記者 盧斯達;攝/Nasha Chan】
大概要將許穎婷當成另一條國際運動線。2019 年初,她在學校報紙寫的文章《I am from Hong Kong, not China》(我來自香港,不是中國),意外在國外引起極大討論,時間又碰巧挨近反送中爆發點。整篇文章其實就講香港人常識,並非談「送中法案」— 就算是大中華老一輩,去到國外大概也是自稱「我來自香港」。一個對香港人猶如太陽由東邊升起、行之已久的身份認同,卻激嬲大量海外親中愛國者。
文章源起—巴士受辱
中學時期,許穎婷入過學民思潮;中五之後赴美求學,在西雅圖待過,之後到波士頓讀新聞。波士頓,就是那篇文章的起源,也是之後不少撐港活動的現場。「自己學校,不少學生來自香港的國際學校,很多有錢人;最多是中國學生,有 70% 國際學生都是中國人;香港人就兩三個,而且土生土長讀本地學校出身的,就更少。」
「在這種環境,當然比較孤立,要跟他們交往。做 project 的時候,避不了跟中國學生一組,他們一聽香港,不少都嗤之以鼻。學校講到香港的時候,都特別標明香港是 Hong Kong, China,中國香港。」
「有一次坐巴士,同層個亞洲人問我來自哪裡,我回答自己來自香港,對方就不斷想說服我,又不斷強調香港人就是中國人。當時覺得自己認同和尊嚴受踐踏,就喊,無人幫,由巴士喊到返屋企。之後我在校報做編輯,做過一些關於被忽略 minority 的專題,於是就跟上司提議,不如下期講香港人。上司也有憂心這個話題『太激』,但還是鼓勵我去做。其實那篇文章,只是說回民調,說有幾多人自我認同是『香港人』,講解我們跟中國人有甚麼分歧;也知道校內校外,有些台灣和西藏學生遇過相似的事。」
文章刊出,小粉紅圍攻,許收到死亡恐懼,但同樣有很多外國人讀到這篇文。「有一次去酒吧,有人說自己來自香港,有酒保就說:我聽過這篇文。」
外國人明白香港和中國之間的問題嗎?
「外國人都一般明白,但他們對歧視議題比較有感,他們知道『中國』這個概念很大,裡面有很多矛盾,但也會知道『Taiwan can help』,起碼知道台灣是不一樣。」
外國的十幾二十歲年齡層,對香港認知如何?
「他們對這邊的認知就不及中老年人,我會一個一個地解釋。當然我不是主動煩著他們,而是談到類似的事,我就會向他們解釋這邊的實際情況。」
小粉紅的反應
文章刊登之後,中國人怎麼反應?
「有一些讀新聞的中國學生,都算比較 civilized(文明),有人寫文去 debate(辯論);有些中國學生在微訊群組,用很難聽的字罵我,通常是 body shaming,又走去社交媒體 tag 我。最難受是見到一個同校中國男學生,在臉書鬧我屋企人,有一些威脅人身安全的句子。當時是夜晚看到,真是會 panic attack。當時半夜三更好驚,走去搵老師。學校沒處理,就當過去。」
反送中爆發之後,支持香港的集會在全世界遍地開花,她說:「我們波士頓在 818 也搞了集會,當時有小粉紅踩場,有肢體碰撞,有義工車胎被人惡意拮爆。集會完結,有義工離開時被人跟蹤,最後要報警處理。」
踩場者當時其實是抱持甚麼論據?
「他們通常就鬧我們『港獨狗』,當日集會其實好溫和。他們不斷大喊『中國香港』,我們那邊就喊『一國兩制』去 counter,意識都很溫和。不過在集會之前,微信有人表示要帶槍來踩場,搞到義工要報警,落口供,也有人說要槍擊我。集會前一晚我在想,站上台之後會不會有危險?最後集會有 600 多人出席,有人自己也帶槍,也知道危險,但他們還是出來支持香港。」
中大之戰爆發後,驅使許穎婷返回香港。
「見中大這樣,很難受,當時是感恩節假期,自己也製造多一個禮拜假期,回來香港。看直播時感到切膚之痛,就想回香港。一到埗,理工之戰就開始。當時感覺很矛盾,作為一個新聞系學生,都持續跟一些網媒有聯繫,但運動爆發初期,自己在美國,一直缺席,心態上未跟到,以記者心態去理大;但自己有時都反思,覺得除下記者證,就是示威者,有點『彈出彈入』,覺得自己不能 abuse(濫用)新聞自由去彈出彈入。回去美國之後,想了很久,可能性格問題,自己無辦法去做一個純粹旁觀者。校報的上司覺得我已參與了這件事,會有偏頗,就將我調了去評論版,但明明其實我不是經常評論,就是那一次。我有跟他爭論過,但維持原判,因為我不是想做評論版,就直接辭了職。」
要爭取美國承認「香港人」
「我來自香港」事件之後,她表示自己跟屋企人保持距離,不希望再被狙擊時連累家人。之後她又發起了另一條美國戰線。
「之後我們成立了一個叫『We The Hongkongers』的組織,是想推廣香港文化和價值,在海外建立香港人這個民族。講得誇張少少,革命都要有海外支持,裡應外合,有需要時,都會有一班人和應。Kick start 的 campaign,是鼓勵在美港人參與美國事務,在人口普查國籍一欄,光明正大填『香港人』(Hongkongers),去告訴美國政府香港人群體是存在,對美國社會也很重要。」
「人口普查是可以不做的,我們會鼓勵他們一定要做人口普查。廣告眾籌亦已達標,希望接觸到美國的 Cantonese speaker,令他們記得自己的身份。相信很多美國香港人都見過這個廣告。」
「美國人口普查,亞洲人就只有幾個選項:Chinese, Korean, Japanese,還有『other Asian』,這個可以自己填。一般來說,香港人口會被劃入 『Chinese』,我們希望之後會有『Hongkonger』。這個其實是參考在美台灣人,他們的正名運動已經搞了四十幾年,2000 年開始,美國終於列出了『Taiwanese』的人口。人口多亦不一定會被認可,所以也要游說相關部門的官員,希望有一日,在美國的香港人身份會被認可。」
「新一代被泛民創傷得好緊要」
今年 20 歲,香港人被決定前途,要「回歸」的時候,她還未出世,無份決定。「回歸」之後出生,是從何時開始留意政治?
「讀中二那時想入學民,屋企反對;2014 雨傘,當年中四,也比較反叛,就不管他們去參加。最早接觸的政治議題,應該是六四幾多周年,當時小五,自己上網搜尋,發覺中國好殘忍,就開始關注。開始時都是限於網上表態,反東北反國教,也只是純粹在社交帳號打個黑絲帶表態。中學生為了真普選而罷課,自己也去了參加。現在想來影響最大,都是親身經歷。2014 年那時有不同佔領區,金鐘和旺角就是兩個不同社區,但 constitute 佔領民眾的,都是香港人自由、反感中共打壓。」
「到之後 2015 年光復行動,一切都變得更實在,因為覺得香港赤化好嚴重,我們這一代最受影響,自己住新界,日常生活受中國人很大影響,更加知道香港跟中國不同。去西雅圖那段時間,接觸了其他中國人,好似覺得自己想法跟他們很不一樣,好像太『激進』。一向接觸的中國人,可能是走水貨那班,當然中國有很多人口,有見識的中國人存在,他們日常也很有禮貌,但我持續提醒自己,此時此刻做到朋友,只是基於互相尊重;但如果你跟我談國家問題,就可能朋友都無得做。」
「光復行動時期:本土派受到好多批評。去年反送中運動有很多口號:不分化不割席不篤灰,只是因為素人和其他香港人,被泛民 traumatise(創傷)得太緊要,對泛民控制社會運動的記憶很深刻。多年來,泛民做了『大台』很久,很霸道;只要抗爭者手段跟他們有分別,就會出現批判和割席。2016 年魚蛋事件,他們可能就覺得年輕人太衝動、不識大體;泛民最令人不滿,是覺得中國和香港一脈相承,中國有了民主,香港才會有,香港也要帶中國走民主之路……民主黨黨章一開頭都這樣說啦。現在很多人說『回歸』,內裡當然藏著身份政治;令人覺得 1997 年是『返阿媽懷抱』,其實是否應該用『主權移交』?」
「97 年我未出世,我經歷的香港,打從開始就是香港特區,官方說香港高度自治,有好多權利;我小學第一首歌,就是教唱國歌,之後才教校歌。小學那時,我跟其他人一樣,仍然會為北京奧運自豪;但後來發現自己跟中國人好大分別,為何我們不首先去關注香港問題?」
2010 年代開始,素人問政,跟維護自身路線的社會賢達,開始激烈衝突。鬥到最後,後者只能含糊用一句「各有各做」了事,不過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上一代的保守和打壓,仍然是「不想記憶,未敢忘記」?
「2015 年光復行動,我是學民思潮成員。當時學民經過反國教,去到雨傘,政改是全港議題,不再是學生議題,學民開始有分歧。成員之間,有些人很本土,有些人很左,碰上各種議程,內部有很多人不能達成共識。2015、2016 年,學民成員有很多公關災難,自己圍內大家都會笑啲公關災難。例如出一個聲明,成員又有第二種講法,內部的確沒有共識,出來就很模糊。我自己想參加一些行動的時候,就以個人名義參與。光復行動當年被主流社會圍剿,其實有很多學民人以個人名義參與。」
之後離開了學民,原因是?
「學民解散前一年,大環境都是低潮,大家都很迷失。學民說要解散,講了一年,他們不知如何處理,資金也不知道何去何從。入學民的時候,自己都是傾向參加行動。當時本土民主前線已經出現了,社會上年輕人提出很多新方案,又說要有新政黨。學民秘書處也好像癱瘓,退出申請發了很久,但無人理,一直到學民解散。眾志成立的時候,自己沒有選擇加入眾志,當時覺得這條路線太模糊,也知道自己都想走本土路線。2016 年補選的時候,就去做本民前義工。2 月補選和 9 月大選都有(助選)。」
梁天琦一炮而紅之後,本土派參政之路,就在一年之內被中共釋法打沉。作為群眾其中一份子,是甚麼心態?「感覺大家變了 condom,當時梁天琦被一直支持民主的人說是鬼,他參選就是鎅票,『下次(選舉)再投梁天琦』;藍絲亦會攻擊,選舉街站會有肢體碰撞。當然覺得孤獨,年輕人是最受到中國影響的一代,當時就是有這個希望,或對泛民不滿,就出力去幫本民前。9 月選完之後,知道青年新政有兩個人選到,好開心,就去西雅圖讀書。之後收到消息話要 DQ,都有一些預計,是一種付出心血之後全部不算數的失落感覺。」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就是港獨」
「現在梁天琦被抬到好像神一樣,有好多人解釋返『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其實真正意思就是『香港獨立』。」同年紀的人怎麼看這個問題?「大家想獨立,但又覺得無咩可能。不過幾年前,講港獨係無人會理,或覺得你好激,直頭覺得你係痴線。當然計較後知後覺,也沒甚麼意思,現在更重要是怎樣轉化這個動能,向灰心的人解釋,獨立是可能的。現在疫情令大家有休息機會,讀多啲書,至少見到有人發現了這條路。香港獨立,唯一出路。我們要獨立,而不是求人給我們一條生路,我們只是取回本來屬於我們的東西。」
香港選民資格,18 歲就可以投票。也就是當年支持梁天琦的時候,許穎婷還未有得投票。今年有得投,但怎麼看選舉?
「自己不想跟車太貼……個人覺得,要走入議會,只是純粹為了『破壞議會』。很多人是相信在現存建制內可以爭取。如果期望單靠入議會去製造改變,其實可以算數,因為立法會是 broken system。不過,選舉結果的確能夠告訴外界誰人支持甚麼路線,可以將民意和 broken system 的現狀帶上國際;但如果不打算破壞議會,行返個制度,想迫佢哋(北京)屈服,在制度之下是做不到吧?也有人覺得入議會,做甚麼不要緊,最緊要有議員薪津,但梁游被 DQ 後,更要還錢。」
當然是不簡單。現在連保守如郭榮鏗,都可以進入北京射程範圍。《國安法》直接套入香港之後,更加震撼各種有險可守、利用議會的抗爭想像。
「不論是甚麼方法,總而言之,香港是我們的地方,我們有權利保衛自己地方。在網上看到有句說話,今日十幾、二十、三十歲的人,不要抱住為四、五十歲人坐監的心態上街,抗爭是為了自己權利。睇到迫到埋身,已經無退路。五年前沒人想像到五年後會有咁大轉變,那再五年之後呢?中國在全世界製造了很多問題。藏族人、維吾爾人……香港人已經是下一個,慢慢就會將這個民族清洗。」
「然而一個民族的構成,又可能正是因為有共同敵人存在。」20 歲的覺悟,在政治界看來奇特,在年輕人之間卻普遍。在這最黑暗的時空,沒有幻覺的光害,有一閃一閃的星星。
後記:訪問和寫稿之時,還未有《國安法》消息。之後就是網絡上一片鬼哭神嚎,賢達又叫嚷移民。Frances Hui 問,訪問會不會有問題?我問:「是說國安法的問題?」她說:「至少我是OK的。」我說,我照寫,照去啦,殺到埋身先算。鬼叫生於亂世,有種責任?
許穎婷 Frances Hui
【文/特約記者 盧斯達;攝/Nasha Chan】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0/05/20200529-19we-hongkongers.html
大概要將許穎婷當成另一條國際運動線。2019 年初,她在學校報紙寫的文章《I am from Hong Kong, not China》(我來自香港,不是中國),意外在國外引起極大討論,時間又碰巧挨近反送中爆發點。整篇文章其實就講香港人常識,並非談「送中法案」— 就算是大中華老一輩,去到國外大概也是自稱「我來自香港」。一個對香港人猶如太陽由東邊升起、行之已久的身份認同,卻激嬲大量海外親中愛國者。
文章源起—巴士受辱
中學時期,許穎婷入過學民思潮;中五之後赴美求學,在西雅圖待過,之後到波士頓讀新聞。波士頓,就是那篇文章的起源,也是之後不少撐港活動的現場。「自己學校,不少學生來自香港的國際學校,很多有錢人;最多是中國學生,有 70% 國際學生都是中國人;香港人就兩三個,而且土生土長讀本地學校出身的,就更少。」
「在這種環境,當然比較孤立,要跟他們交往。做 project 的時候,避不了跟中國學生一組,他們一聽香港,不少都嗤之以鼻。學校講到香港的時候,都特別標明香港是 Hong Kong, China,中國香港。」
「有一次坐巴士,同層個亞洲人問我來自哪裡,我回答自己來自香港,對方就不斷想說服我,又不斷強調香港人就是中國人。當時覺得自己認同和尊嚴受踐踏,就喊,無人幫,由巴士喊到返屋企。之後我在校報做編輯,做過一些關於被忽略 minority 的專題,於是就跟上司提議,不如下期講香港人。上司也有憂心這個話題『太激』,但還是鼓勵我去做。其實那篇文章,只是說回民調,說有幾多人自我認同是『香港人』,講解我們跟中國人有甚麼分歧;也知道校內校外,有些台灣和西藏學生遇過相似的事。」
文章刊出,小粉紅圍攻,許收到死亡恐懼,但同樣有很多外國人讀到這篇文。「有一次去酒吧,有人說自己來自香港,有酒保就說:我聽過這篇文。」
外國人明白香港和中國之間的問題嗎?
「外國人都一般明白,但他們對歧視議題比較有感,他們知道『中國』這個概念很大,裡面有很多矛盾,但也會知道『Taiwan can help』,起碼知道台灣是不一樣。」
外國的十幾二十歲年齡層,對香港認知如何?
「他們對這邊的認知就不及中老年人,我會一個一個地解釋。當然我不是主動煩著他們,而是談到類似的事,我就會向他們解釋這邊的實際情況。」
小粉紅的反應
文章刊登之後,中國人怎麼反應?
「有一些讀新聞的中國學生,都算比較 civilized(文明),有人寫文去 debate(辯論);有些中國學生在微訊群組,用很難聽的字罵我,通常是 body shaming,又走去社交媒體 tag 我。最難受是見到一個同校中國男學生,在臉書鬧我屋企人,有一些威脅人身安全的句子。當時是夜晚看到,真是會 panic attack。當時半夜三更好驚,走去搵老師。學校沒處理,就當過去。」
反送中爆發之後,支持香港的集會在全世界遍地開花,她說:「我們波士頓在 818 也搞了集會,當時有小粉紅踩場,有肢體碰撞,有義工車胎被人惡意拮爆。集會完結,有義工離開時被人跟蹤,最後要報警處理。」
踩場者當時其實是抱持甚麼論據?
「他們通常就鬧我們『港獨狗』,當日集會其實好溫和。他們不斷大喊『中國香港』,我們那邊就喊『一國兩制』去 counter,意識都很溫和。不過在集會之前,微信有人表示要帶槍來踩場,搞到義工要報警,落口供,也有人說要槍擊我。集會前一晚我在想,站上台之後會不會有危險?最後集會有 600 多人出席,有人自己也帶槍,也知道危險,但他們還是出來支持香港。」
中大之戰爆發後,驅使許穎婷返回香港。
「見中大這樣,很難受,當時是感恩節假期,自己也製造多一個禮拜假期,回來香港。看直播時感到切膚之痛,就想回香港。一到埗,理工之戰就開始。當時感覺很矛盾,作為一個新聞系學生,都持續跟一些網媒有聯繫,但運動爆發初期,自己在美國,一直缺席,心態上未跟到,以記者心態去理大;但自己有時都反思,覺得除下記者證,就是示威者,有點『彈出彈入』,覺得自己不能 abuse(濫用)新聞自由去彈出彈入。回去美國之後,想了很久,可能性格問題,自己無辦法去做一個純粹旁觀者。校報的上司覺得我已參與了這件事,會有偏頗,就將我調了去評論版,但明明其實我不是經常評論,就是那一次。我有跟他爭論過,但維持原判,因為我不是想做評論版,就直接辭了職。」
要爭取美國承認「香港人」
「我來自香港」事件之後,她表示自己跟屋企人保持距離,不希望再被狙擊時連累家人。之後她又發起了另一條美國戰線。
「之後我們成立了一個叫『We The Hongkongers』的組織,是想推廣香港文化和價值,在海外建立香港人這個民族。講得誇張少少,革命都要有海外支持,裡應外合,有需要時,都會有一班人和應。Kick start 的 campaign,是鼓勵在美港人參與美國事務,在人口普查國籍一欄,光明正大填『香港人』(Hongkongers),去告訴美國政府香港人群體是存在,對美國社會也很重要。」
「人口普查是可以不做的,我們會鼓勵他們一定要做人口普查。廣告眾籌亦已達標,希望接觸到美國的 Cantonese speaker,令他們記得自己的身份。相信很多美國香港人都見過這個廣告。」
「美國人口普查,亞洲人就只有幾個選項:Chinese, Korean, Japanese,還有『other Asian』,這個可以自己填。一般來說,香港人口會被劃入 『Chinese』,我們希望之後會有『Hongkonger』。這個其實是參考在美台灣人,他們的正名運動已經搞了四十幾年,2000 年開始,美國終於列出了『Taiwanese』的人口。人口多亦不一定會被認可,所以也要游說相關部門的官員,希望有一日,在美國的香港人身份會被認可。」
「新一代被泛民創傷得好緊要」
今年 20 歲,香港人被決定前途,要「回歸」的時候,她還未出世,無份決定。「回歸」之後出生,是從何時開始留意政治?
「讀中二那時想入學民,屋企反對;2014 雨傘,當年中四,也比較反叛,就不管他們去參加。最早接觸的政治議題,應該是六四幾多周年,當時小五,自己上網搜尋,發覺中國好殘忍,就開始關注。開始時都是限於網上表態,反東北反國教,也只是純粹在社交帳號打個黑絲帶表態。中學生為了真普選而罷課,自己也去了參加。現在想來影響最大,都是親身經歷。2014 年那時有不同佔領區,金鐘和旺角就是兩個不同社區,但 constitute 佔領民眾的,都是香港人自由、反感中共打壓。」
「到之後 2015 年光復行動,一切都變得更實在,因為覺得香港赤化好嚴重,我們這一代最受影響,自己住新界,日常生活受中國人很大影響,更加知道香港跟中國不同。去西雅圖那段時間,接觸了其他中國人,好似覺得自己想法跟他們很不一樣,好像太『激進』。一向接觸的中國人,可能是走水貨那班,當然中國有很多人口,有見識的中國人存在,他們日常也很有禮貌,但我持續提醒自己,此時此刻做到朋友,只是基於互相尊重;但如果你跟我談國家問題,就可能朋友都無得做。」
「光復行動時期:本土派受到好多批評。去年反送中運動有很多口號:不分化不割席不篤灰,只是因為素人和其他香港人,被泛民 traumatise(創傷)得太緊要,對泛民控制社會運動的記憶很深刻。多年來,泛民做了『大台』很久,很霸道;只要抗爭者手段跟他們有分別,就會出現批判和割席。2016 年魚蛋事件,他們可能就覺得年輕人太衝動、不識大體;泛民最令人不滿,是覺得中國和香港一脈相承,中國有了民主,香港才會有,香港也要帶中國走民主之路……民主黨黨章一開頭都這樣說啦。現在很多人說『回歸』,內裡當然藏著身份政治;令人覺得 1997 年是『返阿媽懷抱』,其實是否應該用『主權移交』?」
「97 年我未出世,我經歷的香港,打從開始就是香港特區,官方說香港高度自治,有好多權利;我小學第一首歌,就是教唱國歌,之後才教校歌。小學那時,我跟其他人一樣,仍然會為北京奧運自豪;但後來發現自己跟中國人好大分別,為何我們不首先去關注香港問題?」
2010 年代開始,素人問政,跟維護自身路線的社會賢達,開始激烈衝突。鬥到最後,後者只能含糊用一句「各有各做」了事,不過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上一代的保守和打壓,仍然是「不想記憶,未敢忘記」?
「2015 年光復行動,我是學民思潮成員。當時學民經過反國教,去到雨傘,政改是全港議題,不再是學生議題,學民開始有分歧。成員之間,有些人很本土,有些人很左,碰上各種議程,內部有很多人不能達成共識。2015、2016 年,學民成員有很多公關災難,自己圍內大家都會笑啲公關災難。例如出一個聲明,成員又有第二種講法,內部的確沒有共識,出來就很模糊。我自己想參加一些行動的時候,就以個人名義參與。光復行動當年被主流社會圍剿,其實有很多學民人以個人名義參與。」
之後離開了學民,原因是?
「學民解散前一年,大環境都是低潮,大家都很迷失。學民說要解散,講了一年,他們不知如何處理,資金也不知道何去何從。入學民的時候,自己都是傾向參加行動。當時本土民主前線已經出現了,社會上年輕人提出很多新方案,又說要有新政黨。學民秘書處也好像癱瘓,退出申請發了很久,但無人理,一直到學民解散。眾志成立的時候,自己沒有選擇加入眾志,當時覺得這條路線太模糊,也知道自己都想走本土路線。2016 年補選的時候,就去做本民前義工。2 月補選和 9 月大選都有(助選)。」
梁天琦一炮而紅之後,本土派參政之路,就在一年之內被中共釋法打沉。作為群眾其中一份子,是甚麼心態?「感覺大家變了 condom,當時梁天琦被一直支持民主的人說是鬼,他參選就是鎅票,『下次(選舉)再投梁天琦』;藍絲亦會攻擊,選舉街站會有肢體碰撞。當然覺得孤獨,年輕人是最受到中國影響的一代,當時就是有這個希望,或對泛民不滿,就出力去幫本民前。9 月選完之後,知道青年新政有兩個人選到,好開心,就去西雅圖讀書。之後收到消息話要 DQ,都有一些預計,是一種付出心血之後全部不算數的失落感覺。」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就是港獨」
「現在梁天琦被抬到好像神一樣,有好多人解釋返『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其實真正意思就是『香港獨立』。」同年紀的人怎麼看這個問題?「大家想獨立,但又覺得無咩可能。不過幾年前,講港獨係無人會理,或覺得你好激,直頭覺得你係痴線。當然計較後知後覺,也沒甚麼意思,現在更重要是怎樣轉化這個動能,向灰心的人解釋,獨立是可能的。現在疫情令大家有休息機會,讀多啲書,至少見到有人發現了這條路。香港獨立,唯一出路。我們要獨立,而不是求人給我們一條生路,我們只是取回本來屬於我們的東西。」
香港選民資格,18 歲就可以投票。也就是當年支持梁天琦的時候,許穎婷還未有得投票。今年有得投,但怎麼看選舉?
「自己不想跟車太貼……個人覺得,要走入議會,只是純粹為了『破壞議會』。很多人是相信在現存建制內可以爭取。如果期望單靠入議會去製造改變,其實可以算數,因為立法會是 broken system。不過,選舉結果的確能夠告訴外界誰人支持甚麼路線,可以將民意和 broken system 的現狀帶上國際;但如果不打算破壞議會,行返個制度,想迫佢哋(北京)屈服,在制度之下是做不到吧?也有人覺得入議會,做甚麼不要緊,最緊要有議員薪津,但梁游被 DQ 後,更要還錢。」
當然是不簡單。現在連保守如郭榮鏗,都可以進入北京射程範圍。《國安法》直接套入香港之後,更加震撼各種有險可守、利用議會的抗爭想像。
「不論是甚麼方法,總而言之,香港是我們的地方,我們有權利保衛自己地方。在網上看到有句說話,今日十幾、二十、三十歲的人,不要抱住為四、五十歲人坐監的心態上街,抗爭是為了自己權利。睇到迫到埋身,已經無退路。五年前沒人想像到五年後會有咁大轉變,那再五年之後呢?中國在全世界製造了很多問題。藏族人、維吾爾人……香港人已經是下一個,慢慢就會將這個民族清洗。」
「然而一個民族的構成,又可能正是因為有共同敵人存在。」20 歲的覺悟,在政治界看來奇特,在年輕人之間卻普遍。在這最黑暗的時空,沒有幻覺的光害,有一閃一閃的星星。
後記:訪問和寫稿之時,還未有《國安法》消息。之後就是網絡上一片鬼哭神嚎,賢達又叫嚷移民。Frances Hui 問,訪問會不會有問題?我問:「是說國安法的問題?」她說:「至少我是OK的。」我說,我照寫,照去啦,殺到埋身先算。鬼叫生於亂世,有種責任?
許穎婷 Frances Hui
【文/特約記者 盧斯達;攝/Nasha Chan】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0/05/20200529-19we-hongkongers.html
洪博学 香港资金大逃亡
来源:
民报
香港版国安法通过在即,传闻李嘉诚受到胁迫,一起和香港四大地产大王站台,支持中共人大的立法,此举和97之前,中共拜托李嘉诚登高一呼,诉诸民族大义,稳定香港的移民潮,如出一辙,23年后,香港有钱人再度选边靠,能够达到多少效果,现在还看不出来,是否居于爱中国,那就没人知道了。
港人不喜欢中国帽子
港人习惯港英时代生活方式,名义上是被殖民,但是,却属于文明方式的殖民,所以,20几年来,中共企图在香港植入意识形态的爱国教育,始终看不到效果,否则就不会出现目前上街抗议国歌法的场面,以及去年“反送中”运动的场面,多数上街抗议国歌法的年轻人说,“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就想吐”,其实不只是歌曲而已,香港人不愿意头上被戴上中国大帽子,才是真正原因。
邓小平在中英联合声明签署时,承诺香港50年不变,有人问他五十年后呢,他说,那更不会变了,小邓的意思是50年后,中国也会走向自由民主道路上,殊途同归,所以50年自由不会改变,没想到小邓料错了,97到现在才过了23年,中共就要把另外的27年没收,香港人当然愤怒,愤怒之一是,中共直接管理香港,两制变一制,愤怒之二是红色魔掌进入香港,不只逼港民移民,失去家园,还会把香港的资金逼到更远的海外。
台湾无法取代香港地位
金钱才是问题的根源,香港既然号称亚洲金融中心,那么所有目前国际运作的英美金融制度,香港最为完备,过去,台湾很多学者建议台湾取代香港金融地位,趁“反送中”运动兴起,吸收港民港资来台,其实只是空话,从去年“反送中运动”以来,香港移民台湾人数确有增加,但是,并没有达到大规模程度,最近英国也喊出开放香港移民门槛,新加坡更是跑在前面,吸纳香港移民,原因之一是金融法规的适用,台湾的司法引人诟病甚多,如何处理金融纠纷才是考验,第二,税率的问题,亚洲地区台湾的所得税税金最高,所以,有钱人选择存放资金,首选香港,香港只有16%,其次是新加坡17%,因为这两地适用英美法律,为了吸引台商资金回流,财政部把汇回台湾税率降到10%到20%,仍然比这两地来的高,况且有很多资金投资限制,回到台湾的资金,还必须静置五年时间,除非选择政府指定项目投资,政府担心海外台商回台卷入炒房是主因,另外一个最现实因素是台湾并不缺资金,而是缺投资项目,“武汉瘟疫”之后,许多投资增加风险,因此也使台商海外资金回台谨慎。
根据统计,海外台商百万,散居全世界,资金超过十兆,如今回到台湾超过一兆,达到两兆资金不是大问题,算一算还只是五分之一,在中国的台商来说,金管会统计到2019年台资投放规模有2.5兆,已经回台湾大约20%,2018年投资中国84亿美金,去年只剩下一半,台商打包离开中国是现在进行式,陆委会统计,武汉瘟疫到现在,单单是珠江三角洲的台商,还有6000人没有回中国复工,中共很清楚,现阶段外资撤离潮,方兴未艾,台商仍然有利用价值,只要利用价值还在,共产党就不会片面终止ECFA的运作。
5月27日,“大立光”宣称从中国汇回利润3亿美金,明眼人都知道是从香港汇回,大企业投资中国,多数是三角贸易,利润放在境外帐户,以免被中国刁难,台湾查税,汇不出来,不管你把公司放在天边海角注册,选择在香港银行操作资金,是最简单的方法,可以避免查税是主要因素,第二是方便资金调度。
港资正在大逃亡
2010年以来,美国掀起海外“肥咖条款”,许多国家也跟进立法,甚至互相签订CRS“共同申报准则”,包含瑞士在内,台湾虽然也有签约国,但是,亚洲地区和台湾签CRS甚少,因此,台商喜欢把钱放在香港或新加坡、越南,泰国,因为没有签订CRS,如果,中共把香港两制变成一制,所有中共的高官贪污证据,很可能摊在阳光下,台商的机密帐户也会因此曝光,这也是港资正在寻找出逃地点的原因。
欧美企业进入中国资金,超过80%是路经香港,注册投资公司操作资金最频繁,购买股票或债劵,上市柜公司更是利用沪港通资金通道,来往中港台资金,最近很多欧美公司已经开始抛售持股,准备离开香港,有一些则是把钱汇到台湾购买豪宅,台湾房地产也正在等待这一波行情,另外一大部分很可能进入新加坡,或直接放在境外银行等待机会,同样属于英美法系,新加坡金融工具比较多元,这是新加坡比台湾吸引港资,更具有优势原因。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9%A6%99%E6%B8%AF%E8%B5%84%E9%87%91%E5%A4%A7%E9%80%83%E4%BA%A1.html
民报
香港版国安法通过在即,传闻李嘉诚受到胁迫,一起和香港四大地产大王站台,支持中共人大的立法,此举和97之前,中共拜托李嘉诚登高一呼,诉诸民族大义,稳定香港的移民潮,如出一辙,23年后,香港有钱人再度选边靠,能够达到多少效果,现在还看不出来,是否居于爱中国,那就没人知道了。
港人不喜欢中国帽子
港人习惯港英时代生活方式,名义上是被殖民,但是,却属于文明方式的殖民,所以,20几年来,中共企图在香港植入意识形态的爱国教育,始终看不到效果,否则就不会出现目前上街抗议国歌法的场面,以及去年“反送中”运动的场面,多数上街抗议国歌法的年轻人说,“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就想吐”,其实不只是歌曲而已,香港人不愿意头上被戴上中国大帽子,才是真正原因。
邓小平在中英联合声明签署时,承诺香港50年不变,有人问他五十年后呢,他说,那更不会变了,小邓的意思是50年后,中国也会走向自由民主道路上,殊途同归,所以50年自由不会改变,没想到小邓料错了,97到现在才过了23年,中共就要把另外的27年没收,香港人当然愤怒,愤怒之一是,中共直接管理香港,两制变一制,愤怒之二是红色魔掌进入香港,不只逼港民移民,失去家园,还会把香港的资金逼到更远的海外。
台湾无法取代香港地位
金钱才是问题的根源,香港既然号称亚洲金融中心,那么所有目前国际运作的英美金融制度,香港最为完备,过去,台湾很多学者建议台湾取代香港金融地位,趁“反送中”运动兴起,吸收港民港资来台,其实只是空话,从去年“反送中运动”以来,香港移民台湾人数确有增加,但是,并没有达到大规模程度,最近英国也喊出开放香港移民门槛,新加坡更是跑在前面,吸纳香港移民,原因之一是金融法规的适用,台湾的司法引人诟病甚多,如何处理金融纠纷才是考验,第二,税率的问题,亚洲地区台湾的所得税税金最高,所以,有钱人选择存放资金,首选香港,香港只有16%,其次是新加坡17%,因为这两地适用英美法律,为了吸引台商资金回流,财政部把汇回台湾税率降到10%到20%,仍然比这两地来的高,况且有很多资金投资限制,回到台湾的资金,还必须静置五年时间,除非选择政府指定项目投资,政府担心海外台商回台卷入炒房是主因,另外一个最现实因素是台湾并不缺资金,而是缺投资项目,“武汉瘟疫”之后,许多投资增加风险,因此也使台商海外资金回台谨慎。
根据统计,海外台商百万,散居全世界,资金超过十兆,如今回到台湾超过一兆,达到两兆资金不是大问题,算一算还只是五分之一,在中国的台商来说,金管会统计到2019年台资投放规模有2.5兆,已经回台湾大约20%,2018年投资中国84亿美金,去年只剩下一半,台商打包离开中国是现在进行式,陆委会统计,武汉瘟疫到现在,单单是珠江三角洲的台商,还有6000人没有回中国复工,中共很清楚,现阶段外资撤离潮,方兴未艾,台商仍然有利用价值,只要利用价值还在,共产党就不会片面终止ECFA的运作。
5月27日,“大立光”宣称从中国汇回利润3亿美金,明眼人都知道是从香港汇回,大企业投资中国,多数是三角贸易,利润放在境外帐户,以免被中国刁难,台湾查税,汇不出来,不管你把公司放在天边海角注册,选择在香港银行操作资金,是最简单的方法,可以避免查税是主要因素,第二是方便资金调度。
港资正在大逃亡
2010年以来,美国掀起海外“肥咖条款”,许多国家也跟进立法,甚至互相签订CRS“共同申报准则”,包含瑞士在内,台湾虽然也有签约国,但是,亚洲地区和台湾签CRS甚少,因此,台商喜欢把钱放在香港或新加坡、越南,泰国,因为没有签订CRS,如果,中共把香港两制变成一制,所有中共的高官贪污证据,很可能摊在阳光下,台商的机密帐户也会因此曝光,这也是港资正在寻找出逃地点的原因。
欧美企业进入中国资金,超过80%是路经香港,注册投资公司操作资金最频繁,购买股票或债劵,上市柜公司更是利用沪港通资金通道,来往中港台资金,最近很多欧美公司已经开始抛售持股,准备离开香港,有一些则是把钱汇到台湾购买豪宅,台湾房地产也正在等待这一波行情,另外一大部分很可能进入新加坡,或直接放在境外银行等待机会,同样属于英美法系,新加坡金融工具比较多元,这是新加坡比台湾吸引港资,更具有优势原因。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9%A6%99%E6%B8%AF%E8%B5%84%E9%87%91%E5%A4%A7%E9%80%83%E4%BA%A1.html
中国再度威胁对台用武 台陆委会称“极不明智”
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军方的一名上将表示,如果没有其他途径制止台湾独立,中国将对台采取武力。中国全国人大委员长栗战书称“台独是绝路一条,以身试法必遭严惩”。这两名中国高官再次向世界传达出武统台湾没有被排除在对台政策的选项之外。
北京当局星期五(5月29日)在北京举行“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会上,中共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上将表示,依“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如果出现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如果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解放军将以所有方法确保领土完整。他重申,解放军有充分信心和足够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
李作成是解放军将领中具有战斗经验的高级指挥官之一,他曾经参加过1979年的中越战争。
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则在会上重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并说,如果台独一意孤行甚至铤而走险,就将依照“反分裂国家法”有关规定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他表示,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合作代替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至远。
不过,栗战书星期五说,“反分裂法”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
此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大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会上指出,对台的大政方针是一贯的。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都要坚持,同时要坚决反对台独。
针对中共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台湾主管大陆事务的陆委会星期五表示,15年前推出的“反分裂法”是中共开出对台用武的空白授权,意图是以单边法律决定两岸未来,这是极其不智和错误的做法,台湾从未接受。
陆委会表示,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从来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也非其内政问题,台湾人民长期坚定拒绝对岸提出的“一中原则”与“一国两制”。陆委会对大陆不断提出“反民主,非和平”的政策与法律,破坏台海现状的做法表达强烈不满与遗憾。
陆委会强调,台湾政府将依照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致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现状。
路透社星期五在报道中说,中国全国人大星期四通过在香港推行国安法的决定后,台湾社会对大陆的看法更加负面。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4%B8%AD%E5%9B%BD%E5%86%8D%E5%BA%A6%E5%A8%81%E8%83%81%E5%AF%B9%E5%8F%B0%E7%94%A8%E6%AD%A6%7C%E5%8F%B0%E9%99%86%E5%A7%94%E4%BC%9A%E7%A7%B0%E2%80%9C%E6%9E%81%E4%B8%8D%E6%98%8E%E6%99%BA%E2%80%9D.html
美国之音
中国军方的一名上将表示,如果没有其他途径制止台湾独立,中国将对台采取武力。中国全国人大委员长栗战书称“台独是绝路一条,以身试法必遭严惩”。这两名中国高官再次向世界传达出武统台湾没有被排除在对台政策的选项之外。
北京当局星期五(5月29日)在北京举行“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会上,中共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上将表示,依“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如果出现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如果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解放军将以所有方法确保领土完整。他重申,解放军有充分信心和足够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
李作成是解放军将领中具有战斗经验的高级指挥官之一,他曾经参加过1979年的中越战争。
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则在会上重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并说,如果台独一意孤行甚至铤而走险,就将依照“反分裂国家法”有关规定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他表示,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合作代替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至远。
不过,栗战书星期五说,“反分裂法”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
此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大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会上指出,对台的大政方针是一贯的。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都要坚持,同时要坚决反对台独。
针对中共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台湾主管大陆事务的陆委会星期五表示,15年前推出的“反分裂法”是中共开出对台用武的空白授权,意图是以单边法律决定两岸未来,这是极其不智和错误的做法,台湾从未接受。
陆委会表示,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从来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也非其内政问题,台湾人民长期坚定拒绝对岸提出的“一中原则”与“一国两制”。陆委会对大陆不断提出“反民主,非和平”的政策与法律,破坏台海现状的做法表达强烈不满与遗憾。
陆委会强调,台湾政府将依照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致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现状。
路透社星期五在报道中说,中国全国人大星期四通过在香港推行国安法的决定后,台湾社会对大陆的看法更加负面。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4%B8%AD%E5%9B%BD%E5%86%8D%E5%BA%A6%E5%A8%81%E8%83%81%E5%AF%B9%E5%8F%B0%E7%94%A8%E6%AD%A6%7C%E5%8F%B0%E9%99%86%E5%A7%94%E4%BC%9A%E7%A7%B0%E2%80%9C%E6%9E%81%E4%B8%8D%E6%98%8E%E6%99%BA%E2%80%9D.html
整肅香港電台第一步
商經局成立專責小組「檢討香港電台管理」,用共產黨的語言,就是派出調研工作組,進駐香港電台,查找不足,整風肅反。
干預之心,路人皆見;商經局砌辭謂,要跟進審計署建議。有關衡工量值,審計署每個部門輪流做,又不見政府各局僭越審計署,派工作組親自插手?論資源運用,商經局早應認真管管海洋公園,死到臨頭還要要脅納稅人倒水續命,商經局又為何不一早派工作組調查海洋公園管理?
論節目標準,有通訊局監管,不用商經局多事。若計算違規多寡,香港電台多年來規行矩步,投訴成立者稀,只是最近一次遭「嚴重警告」與一次「警告」;反觀TVB過去十年因違規賣廣告,有約二十次「嚴重警告」及「警告」,而且屢勸不改,商經局又為何不派出工作組到TVB查過究竟?
最近,英國通訊管理局裁定中央電視台旗下 CGTN 英文大外宣頻道,報道香港反修例運動時,偏頗片面,嚴重違規,面臨罰款。提提通訊局,香港電台有一條33台,轉播中央電視台節目,包括新聞聯播等,按道理極有可能違規。最近TVB與NowTV都有重新包裝中央電視台的一面倒節目《另一個香港》,在自家頻道播放,商機局是否又要關注調查一下?
商經局究竟要調查香港電台什麼?新聞稿說,不會參與任何節目製作及編輯決定。
明白的,現時要審查傳媒內容,不需要出手指點,不需要直接告訴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就正如今天要鎮壓反對聲音,不需要出動坦克機關槍,太血腥太難看,現在出動法律武器,透過行政組織各種規章,就可以整治你。
那麼商經局要檢視香港電台什麼呢?是「行政管理,包括財務管制、人力資源管制及採購事宜」。
這些字眼,看來平常、略帶沉悶枯燥,正是癥結,操控的關節點所在。拙作《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正是談論這些手段。
簡單而言,特區政府一路增加港台節目時段,卻不提供相應人力資源,一步步「陰乾」;要整港台,操弄「人力資源管制」,正是要利用政府的繁瑣行政程序與不合時宜的規定,減低聘請人手的彈性;也會從賞罰升遷著手,舞弄人事安排,安插聽命之輩,掌握制高點;所謂財務管制,則由框限經費分配著手,操控節目所得資源;當然亦會藉機會增添制衡與審稿的繁文縟節,增添節目製作關卡。透過行政操控手段,就可控制節目形態、種類、主題。
類似的調研工作組,不會只得港台受寵幸,順我者生、逆我者國安法。風再起時,每個人,請在自己的崗位上,站穩腳步。不負我城,不負此生。
*** *** ***
相關文章:
批鬥香港電台三套雙重標準
蠍子與烏龜新說
「有自由無自主」,初探香港新聞界之謎
from 潮 池 http://aukalun.blogspot.com/2020/05/blog-post_77.html
面对香港问题 欧盟光说不练
来源:
德国之声
欧盟各国外长周五召开视频会议,对中国目前通过的香港《国安法》表示“极为关切”,认为该法律的出台引起人们对“一国两制”原则的质疑。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尔(Josep Borrell)表示,欧洲寻求的是对话而不是制裁。“我们要强调的是,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的,中国的这一决定使其履行国际义务的意愿受到质疑。”
强硬的对华战略?或许以后再说吧
周五的会议除了一份简短的会议备忘录之外,欧盟外长没有达成更多的共识。从博雷尔所介绍的欧盟外长会议讨论香港问题的联合“备忘录”,可以看出会议几乎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成果。本周初,博雷尔还在柏林举行的欧盟使节会议上发出呼吁,要求欧盟面对日益自信和强大的中国必须制定一项“更强硬”的战略。
如今博雷尔则表示,对此还需进行慎重考虑和讨论,之后再就欧中关系制定新的战略。“中国是一个系统性的竞争对手,而且越来越强大。”但他认为不能对这种关系一概而论。“中国是对手、伙伴和竞争者”,但是为了应对全球危机、战胜气候变化或在贸易方面我们需要与中国合作。博雷尔表示,制裁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方法。
欧盟显然不想与美国的贸易战有任何关系,博雷尔也不打算取消与中国的峰会。
专家:欧中峰会“不合时宜”
然而,卡内基研究中心欧洲分部的登普西(Judy Dempsey)则称欧盟的谨小慎微令人“厌恶和蔑视”。他说:“香港公民之所以向欧盟寻求帮助,因为欧盟始终被认为是民主价值观的灯塔。”但是现在,他们除了一纸空文之外没有得到任何东西。登普西认为,重要的是必须非常明确地要求中国承诺恪守国际条约,时刻提醒中国政府履行其国际义务。
登普西说,如果我们想做一些有建设性的事情,那么现在到了进行战略考虑的时刻,厘清中国想在欧洲得到什么,例如制药产业、技术公司、港口等诸如此类的重要商品。“现在欧洲必须增强自己的应对能力,提高自主性以及危机处理能力。”他指出,或许有人会说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然而欧洲根本没有与中国公平竞争的基础。
对于希望开展这一对话的德国政府来说,预定9月份在莱比锡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的峰会是个重要时机。但登普西认为,莱比锡峰会不应该如期举行,必须推迟或取消,如今不能再继续迄今的做法。现在西方与中国在选择什么体制的问题上发生冲突。“这并不是要我们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西方的一部分。”登普西说,经济界代表、组织和公民社会--现在所有人都应该站起来,在中国面前强调自己的价值观。
严管香港是可以预见的发展
欧盟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亚洲问题专家厄特尔(Janka Oertel)认为:“尽管感到有点意外,但是对香港的严管是可预见的。”她表示,中国政府认为这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正确时机,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对台湾的强硬口气。一位中国高级将领近期曾威胁,如果没有其它办法阻止台独,中国将武力统一台湾,由此可以看出台海紧张关系的升级。
厄特尔说,为了确保领土完整和在亚洲的霸权地位,中国领导人已经迈出前进的步伐。对于欧洲来说,这是最糟糕的时刻。“到目前为止,欧洲的反应一直是谨小慎微。近年来,欧盟成员国基本上都避免触及中国的底线。新疆一百万人被送入再教育营、南海扩张、大规模扩军,这一切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
这清楚地表明,香港的民权人士很难寄希望于欧洲的积极帮助。欧洲议会绿党籍外交政策发言人布迪克费尔(Reinhard Bütikofer)说,虽然欧盟对中国的上述行为明确予以谴责,但是下一步应该是让北京为其对待香港的行为付出代价。
布迪克费尔强调,欧洲应该团结起来,给香港的年轻活动人士提供援助。后者或许还稍微容易做到,但对于中国该付出什么样的政治代价,各方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9%9D%A2%E5%AF%B9%E9%A6%99%E6%B8%AF%E9%97%AE%E9%A2%98%7C%E6%AC%A7%E7%9B%9F%E5%85%89%E8%AF%B4%E4%B8%8D%E7%BB%83.html
德国之声
欧盟各国外长周五召开视频会议,对中国目前通过的香港《国安法》表示“极为关切”,认为该法律的出台引起人们对“一国两制”原则的质疑。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尔(Josep Borrell)表示,欧洲寻求的是对话而不是制裁。“我们要强调的是,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的,中国的这一决定使其履行国际义务的意愿受到质疑。”
强硬的对华战略?或许以后再说吧
周五的会议除了一份简短的会议备忘录之外,欧盟外长没有达成更多的共识。从博雷尔所介绍的欧盟外长会议讨论香港问题的联合“备忘录”,可以看出会议几乎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成果。本周初,博雷尔还在柏林举行的欧盟使节会议上发出呼吁,要求欧盟面对日益自信和强大的中国必须制定一项“更强硬”的战略。
如今博雷尔则表示,对此还需进行慎重考虑和讨论,之后再就欧中关系制定新的战略。“中国是一个系统性的竞争对手,而且越来越强大。”但他认为不能对这种关系一概而论。“中国是对手、伙伴和竞争者”,但是为了应对全球危机、战胜气候变化或在贸易方面我们需要与中国合作。博雷尔表示,制裁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方法。
欧盟显然不想与美国的贸易战有任何关系,博雷尔也不打算取消与中国的峰会。
专家:欧中峰会“不合时宜”
然而,卡内基研究中心欧洲分部的登普西(Judy Dempsey)则称欧盟的谨小慎微令人“厌恶和蔑视”。他说:“香港公民之所以向欧盟寻求帮助,因为欧盟始终被认为是民主价值观的灯塔。”但是现在,他们除了一纸空文之外没有得到任何东西。登普西认为,重要的是必须非常明确地要求中国承诺恪守国际条约,时刻提醒中国政府履行其国际义务。
登普西说,如果我们想做一些有建设性的事情,那么现在到了进行战略考虑的时刻,厘清中国想在欧洲得到什么,例如制药产业、技术公司、港口等诸如此类的重要商品。“现在欧洲必须增强自己的应对能力,提高自主性以及危机处理能力。”他指出,或许有人会说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然而欧洲根本没有与中国公平竞争的基础。
对于希望开展这一对话的德国政府来说,预定9月份在莱比锡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的峰会是个重要时机。但登普西认为,莱比锡峰会不应该如期举行,必须推迟或取消,如今不能再继续迄今的做法。现在西方与中国在选择什么体制的问题上发生冲突。“这并不是要我们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西方的一部分。”登普西说,经济界代表、组织和公民社会--现在所有人都应该站起来,在中国面前强调自己的价值观。
严管香港是可以预见的发展
欧盟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亚洲问题专家厄特尔(Janka Oertel)认为:“尽管感到有点意外,但是对香港的严管是可预见的。”她表示,中国政府认为这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正确时机,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对台湾的强硬口气。一位中国高级将领近期曾威胁,如果没有其它办法阻止台独,中国将武力统一台湾,由此可以看出台海紧张关系的升级。
厄特尔说,为了确保领土完整和在亚洲的霸权地位,中国领导人已经迈出前进的步伐。对于欧洲来说,这是最糟糕的时刻。“到目前为止,欧洲的反应一直是谨小慎微。近年来,欧盟成员国基本上都避免触及中国的底线。新疆一百万人被送入再教育营、南海扩张、大规模扩军,这一切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
这清楚地表明,香港的民权人士很难寄希望于欧洲的积极帮助。欧洲议会绿党籍外交政策发言人布迪克费尔(Reinhard Bütikofer)说,虽然欧盟对中国的上述行为明确予以谴责,但是下一步应该是让北京为其对待香港的行为付出代价。
布迪克费尔强调,欧洲应该团结起来,给香港的年轻活动人士提供援助。后者或许还稍微容易做到,但对于中国该付出什么样的政治代价,各方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9%9D%A2%E5%AF%B9%E9%A6%99%E6%B8%AF%E9%97%AE%E9%A2%98%7C%E6%AC%A7%E7%9B%9F%E5%85%89%E8%AF%B4%E4%B8%8D%E7%BB%83.html
彭定康:习近平为了共产党地位不惜引发新冷战
来源:
美国之音
前香港总督彭定康。(路透社)
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Chris Patten)对路透社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共产党在中国的地位感到非常紧张不安,以至于不惜引发一场新冷战和损害香港作为亚洲顶尖金融中心的地位。
路透社星期六(5月30日)刊登对彭定康的采访。彭定康说,习近平在香港进行的“暴徒式”的镇压,可能导致香港的资本和民众外流。他说,这意味着对香港作为自由社会的前景以及继续成为亚洲顶尖的国际金融中心,都构成严重的问号。
彭定康认为,西方应该停止天真地看待习近平。 他说,在例如澳大利亚等盟国被北京攻击时,西方应该团结起来;西方还要对华为这类公司保持警觉。他说,华为是不受欢迎的中方代理人。
华为则一再否则该公司是中国代理人的指称。
彭定康说,习近平是个独裁者,对共产党在中国的地位感到紧张不安,因为之前共产党对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初期的处理方式不当,以及美中贸易争端影响中国经济使共产党遭到批评。
彭定康说:“习近平搅动对香港,台湾和其他议题的民族主义情绪,原因之一就是对于共产党在中国的地位,他比任何一个官员都更为紧张不安。”
针对中国人大28日通过制定“香港国安法”的决定,彭定康说,习近平憎恶的是根据‘一国两制’对香港所做出的承诺,这些承诺他有意在打破。彭定康说,习近平希望他能对香港出重手,改变香港的状况。
在中国全国人大审议制定“香港国安法”的决定之前,彭定康和前英国外交大臣聂韦敬( Malcolm Rifkind)发起的一份声明获得全球23个国家的近200位资深外交政策制定者和政界人士的联署。 这份声明批评中国人大绕过香港立法会程序,直接制定强加于香港的“港版国安法”。声明警告中国为香港制定的国安法是对香港权利和自由的“全面攻击”,是“不能容忍的”。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5%BD%AD%E5%AE%9A%E5%BA%B7%EF%BC%9A%E4%B9%A0%E8%BF%91%E5%B9%B3%E4%B8%BA%E4%BA%86%E5%85%B1%E4%BA%A7%E5%85%9A%E5%9C%B0%E4%BD%8D%E4%B8%8D%E6%83%9C%E5%BC%95%E5%8F%91%E6%96%B0%E5%86%B7%E6%88%98.html
美国之音
前香港总督彭定康。(路透社)
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Chris Patten)对路透社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共产党在中国的地位感到非常紧张不安,以至于不惜引发一场新冷战和损害香港作为亚洲顶尖金融中心的地位。
路透社星期六(5月30日)刊登对彭定康的采访。彭定康说,习近平在香港进行的“暴徒式”的镇压,可能导致香港的资本和民众外流。他说,这意味着对香港作为自由社会的前景以及继续成为亚洲顶尖的国际金融中心,都构成严重的问号。
彭定康认为,西方应该停止天真地看待习近平。 他说,在例如澳大利亚等盟国被北京攻击时,西方应该团结起来;西方还要对华为这类公司保持警觉。他说,华为是不受欢迎的中方代理人。
华为则一再否则该公司是中国代理人的指称。
彭定康说,习近平是个独裁者,对共产党在中国的地位感到紧张不安,因为之前共产党对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初期的处理方式不当,以及美中贸易争端影响中国经济使共产党遭到批评。
彭定康说:“习近平搅动对香港,台湾和其他议题的民族主义情绪,原因之一就是对于共产党在中国的地位,他比任何一个官员都更为紧张不安。”
针对中国人大28日通过制定“香港国安法”的决定,彭定康说,习近平憎恶的是根据‘一国两制’对香港所做出的承诺,这些承诺他有意在打破。彭定康说,习近平希望他能对香港出重手,改变香港的状况。
在中国全国人大审议制定“香港国安法”的决定之前,彭定康和前英国外交大臣聂韦敬( Malcolm Rifkind)发起的一份声明获得全球23个国家的近200位资深外交政策制定者和政界人士的联署。 这份声明批评中国人大绕过香港立法会程序,直接制定强加于香港的“港版国安法”。声明警告中国为香港制定的国安法是对香港权利和自由的“全面攻击”,是“不能容忍的”。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5%BD%AD%E5%AE%9A%E5%BA%B7%EF%BC%9A%E4%B9%A0%E8%BF%91%E5%B9%B3%E4%B8%BA%E4%BA%86%E5%85%B1%E4%BA%A7%E5%85%9A%E5%9C%B0%E4%BD%8D%E4%B8%8D%E6%83%9C%E5%BC%95%E5%8F%91%E6%96%B0%E5%86%B7%E6%88%98.html
潘小涛 习又误判香港及美国
来源:
苹果日报
一如所料,全国人大会议前日大比数通过了港版国安法决定(2,878票赞成、1票反对、6票弃权,一人没按表决器)。绝大部份港人,无论市民专家学者民主派,甚至港府高官、建制派,事前都难以准确预测到,正在高分贝狠批香港抗争者揽炒的北京当局,此时突然推出港版国安法去主动揽炒香港,形同十号风球正面吹袭本港,破坏力惊人!
外界的分析认为,原因不外乎两个。其一,西方各国此时正被武汉肺炎弄至焦头烂额,根本无暇理会其他地方的情况,北京此时推出严苛的国安法去全面控制香港,即使触怒美国及欧洲诸国,他们也只会动嘴巴批评几句,无法强力反制。因此这是千载难逢机会,北京才很焦急,事前没泄露半点风声,就连港府及建制派都被杀个措手不及。
其二,为了9月的香港立法会选举。港版国安法预计在两个月内,即立法会选举前就可完成立法程序,香港的抗争活动就可被彻底压下去,对反对派也造成极大的压力,其选举工程自然被打残,这样就可防止35+。总之,趁西方病攞香港命,落实全面管治权。当然,不排除习近平借机整治港澳系统,阻止韩正在中共二十大争夺总理之位。
香港是中美交锋第一战场
问题是,为什么要突然全面控制香港?而港版国安法能帮助北京达成此目标?虽然全面收回香港管治权已说了一段时间,真正动手却是在个多月前中联办高调自行释法拥有对港府的监督权之后,时间上刚好是国内疫情稳定下来但欧美处于高峰,然后国际社会追究中国责任的声音越来越响亮,美国更是步步进逼,除了带头指控中国隐瞒疫情、向中国索偿等,也加紧推出各种财金措施对付华为及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
另方面,蔡英文5.20就职礼可见美台关系再进一步,不仅美国国务卿史无前例发恭贺声明,还有近三百名美国及西方政要公开祝贺。在蔡英文就职后,美国宣布对台出售18枚总值达1.8亿美元Mk 48 Mod 6AT重型鱼雷,提升台湾海军水下作战能力。而美军太平洋第七舰队的导弹驱逐舰在5月13日通过台湾海峡,是美军舰今年第6次通过台海,去年全年才有9次,B-1轰炸机、P-8反潜巡逻机等近期不停在台湾周边及南中国海巡航。
凡此种种都令北京认为,跟美国全面冷战已是不可逆转,且速度在加快,北京也必须加速准备,而香港就是中美交锋的第一战场。北京认为牢牢掌握香港后,美国就无从藉着香港去影响中国国内舆情,而美国在香港有庞大利益,每年200多亿美元对港贸易顺差,是美资财团“享受”亚洲地区高速增长果实的基地等,都令美国不敢轻言“反枱”及对香港痛下杀手,只能像征性地抗议或惩罚,这些都是北京可承受的。这就是北京冒险推港版国安法的原因。
可是,港版国安法除了令香港滑向一国一制、沦为一个普通中国城市,绝不可能保住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如果真的像北京判断中美将陷入冷战,则港版国安法犹如火上加油,既然冷战了,美资还不加速撤离香港?美国更会千方百计阻止港元与美元挂钩,到时香港凭什么保住金融中心地位呢?那些争相来港上市及从美国股市撤回的中资,绝不可能如愿在港集得巨资。事实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已表明,确认香港不再享有高度自治,也就不再保证继续享有美国法例赋予的特殊待遇,他在声明中说:“基于事实理由,任何有合理思维的人今日都可断言,香港不再维持高度自治。”
至于国安法能否在9月立法会选举前稳住香港形势,很成疑问,且几可肯定,如果到时还可公平投票,选民潜藏的怒火必定由建制派候选人找数,选举结果又与北京意愿相反。换言之,今次立法将是对香港形势及美国决策的另一次误判。
其实,这已非习近平在处理国内外大事时的第一次误判。现已很少提到的一带一路尾大不掉,多国因为债台高筑而怨声载道,与当初的救世想象南辕北辙。中美贸易战之初以为美国不敢真打,到侵侵动真格才仓促应战,签约后又反悔,拖至今年初才签订贸易战停火协议,却已付出额外的高昂代价。至于香港反送中危机,北京如何一再错过解决问题的机会,大家都已一清二楚,毋须赘言。当没人敢提意见讲实情,甚至只讲一些中听的说话,再雄才大略的伟人也会误判,更何况他不是!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4%B9%A0%E5%8F%88%E8%AF%AF%E5%88%A4%E9%A6%99%E6%B8%AF%E5%8F%8A%E7%BE%8E%E5%9B%BD.html
苹果日报
一如所料,全国人大会议前日大比数通过了港版国安法决定(2,878票赞成、1票反对、6票弃权,一人没按表决器)。绝大部份港人,无论市民专家学者民主派,甚至港府高官、建制派,事前都难以准确预测到,正在高分贝狠批香港抗争者揽炒的北京当局,此时突然推出港版国安法去主动揽炒香港,形同十号风球正面吹袭本港,破坏力惊人!
外界的分析认为,原因不外乎两个。其一,西方各国此时正被武汉肺炎弄至焦头烂额,根本无暇理会其他地方的情况,北京此时推出严苛的国安法去全面控制香港,即使触怒美国及欧洲诸国,他们也只会动嘴巴批评几句,无法强力反制。因此这是千载难逢机会,北京才很焦急,事前没泄露半点风声,就连港府及建制派都被杀个措手不及。
其二,为了9月的香港立法会选举。港版国安法预计在两个月内,即立法会选举前就可完成立法程序,香港的抗争活动就可被彻底压下去,对反对派也造成极大的压力,其选举工程自然被打残,这样就可防止35+。总之,趁西方病攞香港命,落实全面管治权。当然,不排除习近平借机整治港澳系统,阻止韩正在中共二十大争夺总理之位。
香港是中美交锋第一战场
问题是,为什么要突然全面控制香港?而港版国安法能帮助北京达成此目标?虽然全面收回香港管治权已说了一段时间,真正动手却是在个多月前中联办高调自行释法拥有对港府的监督权之后,时间上刚好是国内疫情稳定下来但欧美处于高峰,然后国际社会追究中国责任的声音越来越响亮,美国更是步步进逼,除了带头指控中国隐瞒疫情、向中国索偿等,也加紧推出各种财金措施对付华为及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
另方面,蔡英文5.20就职礼可见美台关系再进一步,不仅美国国务卿史无前例发恭贺声明,还有近三百名美国及西方政要公开祝贺。在蔡英文就职后,美国宣布对台出售18枚总值达1.8亿美元Mk 48 Mod 6AT重型鱼雷,提升台湾海军水下作战能力。而美军太平洋第七舰队的导弹驱逐舰在5月13日通过台湾海峡,是美军舰今年第6次通过台海,去年全年才有9次,B-1轰炸机、P-8反潜巡逻机等近期不停在台湾周边及南中国海巡航。
凡此种种都令北京认为,跟美国全面冷战已是不可逆转,且速度在加快,北京也必须加速准备,而香港就是中美交锋的第一战场。北京认为牢牢掌握香港后,美国就无从藉着香港去影响中国国内舆情,而美国在香港有庞大利益,每年200多亿美元对港贸易顺差,是美资财团“享受”亚洲地区高速增长果实的基地等,都令美国不敢轻言“反枱”及对香港痛下杀手,只能像征性地抗议或惩罚,这些都是北京可承受的。这就是北京冒险推港版国安法的原因。
可是,港版国安法除了令香港滑向一国一制、沦为一个普通中国城市,绝不可能保住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如果真的像北京判断中美将陷入冷战,则港版国安法犹如火上加油,既然冷战了,美资还不加速撤离香港?美国更会千方百计阻止港元与美元挂钩,到时香港凭什么保住金融中心地位呢?那些争相来港上市及从美国股市撤回的中资,绝不可能如愿在港集得巨资。事实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已表明,确认香港不再享有高度自治,也就不再保证继续享有美国法例赋予的特殊待遇,他在声明中说:“基于事实理由,任何有合理思维的人今日都可断言,香港不再维持高度自治。”
至于国安法能否在9月立法会选举前稳住香港形势,很成疑问,且几可肯定,如果到时还可公平投票,选民潜藏的怒火必定由建制派候选人找数,选举结果又与北京意愿相反。换言之,今次立法将是对香港形势及美国决策的另一次误判。
其实,这已非习近平在处理国内外大事时的第一次误判。现已很少提到的一带一路尾大不掉,多国因为债台高筑而怨声载道,与当初的救世想象南辕北辙。中美贸易战之初以为美国不敢真打,到侵侵动真格才仓促应战,签约后又反悔,拖至今年初才签订贸易战停火协议,却已付出额外的高昂代价。至于香港反送中危机,北京如何一再错过解决问题的机会,大家都已一清二楚,毋须赘言。当没人敢提意见讲实情,甚至只讲一些中听的说话,再雄才大略的伟人也会误判,更何况他不是!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4%B9%A0%E5%8F%88%E8%AF%AF%E5%88%A4%E9%A6%99%E6%B8%AF%E5%8F%8A%E7%BE%8E%E5%9B%BD.html
港版《國安法》:美國宣佈制裁措施後香港官員率先回應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五(5月29日)宣佈了一系列對中國推行香港《國安法》的制裁措施。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回應,中國當局推動香港《國安法》「合情合理」,美國的威嚇「不會得逞」。中國《環球時報》則認為,美國的制裁只會令自己更虛弱。
香港民主團體香港眾志則表示,國際社會使用制裁手段讓北京撤回香港《國安法》是逼不得已,習近平政府須負擔所有香港被國際制裁的責任。
香港反應如何
香港方面,一些官員對特朗普的說法和美國的制裁表示不滿。
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周六(5月30日)表示,特朗普稱中國將香港變為「一國一制」非常錯誤,中央對香港《國安法》立法做出決定是「天公地道」的事情,「合情、合理、合憲」。
她稱,香港官員沒有削弱香港的高度自治,「香港的高度自治仍然在實行」。
她還表示,整天說「一國兩制」,「我們很多時候注重了『兩制』,而忘記了『一國』的重要性」。
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對記者表示,香港政府會繼續推進香港《國安法》立法,不會被美國所威脅。
他稱,中國崛起後被美國針對,兩國早已開展博弈,「如果用這些手段打算威嚇政府官員,是不會得逞」。
香港民主派團體香港眾志則表示,估計制裁將會分階段進行,並會預留一定空間令北京讓步。香港眾志呼籲北京認真審視國際形勢,懸崖勒馬,收回《國安法》。
「國安法的實施將會是香港自由的墳墓,是對香港的制度、經濟、人權自由保障造成最大破壞。因此,國際社會利用國際制裁逼使中共撤回惡法乃逼不得已,習近平政府漠視香港及國際社會反對聲音,強推『國安法』肆意破壞香港自治,必須負擔所有香港被國際制裁的責任。」香港眾志聲明稱。
香港美國商會則形容,美國宣佈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對於香港來說周六是「悲傷的一天」。
據路透社報道,香港美國商會會長早泰娜(Tara Joseph)在聲明中稱,在港的美國家庭和企業,都需要時間去消化這個消息帶來的後果。商會將與各成員合作,繼續維持香港作為重要商業樞紐的地位。
中國官媒回應
特朗普公布措施後,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發出社評表示,美國因香港問題制裁香港,只會令自己更虛弱。
社評稱:「美國決打不蔫香港,更壓不跨整個中國。說到底,華盛頓的大小王不就是對香港增加關稅、讓香港居民獲得赴美簽證更難些嗎?它們都會帶來問題,但往整個世界看,往香港的未來看,再從香港背靠祖國的大視角看,這些都是局部和臨時的曲折,它們決定不了香港的命運。」
社評還稱,美國的制裁只會令自己更虛弱,而「中國做好了最壞的凖備,美國想往前折騰多遠,中方都將坦然奉陪」。
周六,《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文章指,一些別有用心的外部勢力對中國有關香港《國安法》決定如坐針氈,「這種妄圖干預香港事務、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的霸權主義行徑,嚇不倒中國人民,也注定不會得逞」。
文章稱,香港成為中國國家安全的一個突出風險點,與外部勢力的插手和干涉密不可分。
這篇文章認為,從2014年「佔中」到2019年「修例風波」,「外部勢力利用香港在國家安全領域的『不設防』,與香港反中亂港勢力狼狽為奸、沆瀣一氣,公然鼓吹『港獨』、『自決』、『公投』等主張,大肆鼓動毫無底線的社會攬炒、經濟攬炒、政治攬炒,企圖綁架香港前途、毀掉『一國兩制』,把香港變成反中『橋頭堡』、『暴亂大本營』、『顏色革命』輸出地,為牽制和遏制中國提供新籌碼。」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2861144
香港民主團體香港眾志則表示,國際社會使用制裁手段讓北京撤回香港《國安法》是逼不得已,習近平政府須負擔所有香港被國際制裁的責任。
香港反應如何
香港方面,一些官員對特朗普的說法和美國的制裁表示不滿。
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周六(5月30日)表示,特朗普稱中國將香港變為「一國一制」非常錯誤,中央對香港《國安法》立法做出決定是「天公地道」的事情,「合情、合理、合憲」。
她稱,香港官員沒有削弱香港的高度自治,「香港的高度自治仍然在實行」。
她還表示,整天說「一國兩制」,「我們很多時候注重了『兩制』,而忘記了『一國』的重要性」。
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對記者表示,香港政府會繼續推進香港《國安法》立法,不會被美國所威脅。
他稱,中國崛起後被美國針對,兩國早已開展博弈,「如果用這些手段打算威嚇政府官員,是不會得逞」。
香港民主派團體香港眾志則表示,估計制裁將會分階段進行,並會預留一定空間令北京讓步。香港眾志呼籲北京認真審視國際形勢,懸崖勒馬,收回《國安法》。
「國安法的實施將會是香港自由的墳墓,是對香港的制度、經濟、人權自由保障造成最大破壞。因此,國際社會利用國際制裁逼使中共撤回惡法乃逼不得已,習近平政府漠視香港及國際社會反對聲音,強推『國安法』肆意破壞香港自治,必須負擔所有香港被國際制裁的責任。」香港眾志聲明稱。
香港美國商會則形容,美國宣佈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對於香港來說周六是「悲傷的一天」。
據路透社報道,香港美國商會會長早泰娜(Tara Joseph)在聲明中稱,在港的美國家庭和企業,都需要時間去消化這個消息帶來的後果。商會將與各成員合作,繼續維持香港作為重要商業樞紐的地位。
中國官媒回應
特朗普公布措施後,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發出社評表示,美國因香港問題制裁香港,只會令自己更虛弱。
社評稱:「美國決打不蔫香港,更壓不跨整個中國。說到底,華盛頓的大小王不就是對香港增加關稅、讓香港居民獲得赴美簽證更難些嗎?它們都會帶來問題,但往整個世界看,往香港的未來看,再從香港背靠祖國的大視角看,這些都是局部和臨時的曲折,它們決定不了香港的命運。」
社評還稱,美國的制裁只會令自己更虛弱,而「中國做好了最壞的凖備,美國想往前折騰多遠,中方都將坦然奉陪」。
周六,《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文章指,一些別有用心的外部勢力對中國有關香港《國安法》決定如坐針氈,「這種妄圖干預香港事務、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的霸權主義行徑,嚇不倒中國人民,也注定不會得逞」。
文章稱,香港成為中國國家安全的一個突出風險點,與外部勢力的插手和干涉密不可分。
這篇文章認為,從2014年「佔中」到2019年「修例風波」,「外部勢力利用香港在國家安全領域的『不設防』,與香港反中亂港勢力狼狽為奸、沆瀣一氣,公然鼓吹『港獨』、『自決』、『公投』等主張,大肆鼓動毫無底線的社會攬炒、經濟攬炒、政治攬炒,企圖綁架香港前途、毀掉『一國兩制』,把香港變成反中『橋頭堡』、『暴亂大本營』、『顏色革命』輸出地,為牽制和遏制中國提供新籌碼。」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2861144
香港《國安法》:中國人大通過立法決定,引發「魔鬼在細節」的擔憂
中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周四(5月28日)以2878票贊成、1票反對、6票棄權、1人未有按鍵下,通過了香港《國安法》立法決定草案,這項決定通過時,會場傳出掌聲。
中國人大常委會正式獲授權進行香港《國安法》立法工作,法律通過後將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的形式頒布,其中包括「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恐怖活動和外部勢力干預」等法例,預計最快今年6月通過。
新版本的決定草案把禁止危害國安的「行為」改成「行為和活動」,涵蓋層面更廣,對特首的要求由「開展國家安全推廣教育」,改為「開展國家安全教育」。
由於法例以繞過香港立法會的方式直接放到《基本法》附件三,香港民主派及法律界擔心這種做法削弱香港「高度自治」,人大制定的《國安法》可能牴觸香港實行保障人權的條文,外界擔心對批評政府的人會出現「以言入罪」的情況。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四發表聲明,歡迎中國人大通過有關《決定》,港府會配合盡早完成立法工作,過程中會積極反映香港特區的具體情況,強調法律是為了防範、制止和懲治「極少數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分子」,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不會影響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和自由。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草案通過前數小時宣佈香港不再具備「高度自治」,不再獲美國的特殊待遇,預料本周內會宣佈具體制裁方案。中方已多次反對美國干預香港事務。
修改後的立法決定有何不同?
中國人大的香港《國安法》立法決定草案最終版本把禁止危害國安的「行為」改成「行為和活動」。
親北京的香港區人大代表吳秋北認為,加入「活動」的字眼,令法例更凖確及周全,並非要擴闊規管範圍,不應過分解讀。他強調,法例的重點是要針對涉及顛覆、叛國、與外國劫力勾結,以及「港獨」等罪行。
然而,香港區人大代表田北辰表示,將草案內容改成「行為和活動」存有問題,他說中國大陸活動鮮見突發事件,香港情況卻有所不同,一個活動很多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行為,市民參加合法遊行與聚會時,可能突然有人作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原先合法活動的參加者走避不及,因而犯法並不公道。
香港親民主派法律界團體「法政匯思」召集人、大律師李安然認為原草案的寫法是把「活動」隱含於其中,草案修改後加上「活動」字眼,是令草案意思更清晰。 他說從字面理解,行為屬「一個人」,「活動」則是有組織、多於一個人參與。
外籍法官不能審理?
至今,北京和港府均未有明確交代是有哪一方面負責執法和司法的工作。路透社早前引述消息指,《國安法》訂立後可能排除香港外籍法官參與審理香港國家安全相關案件,引發香港法律界擔心。
香港大律師公會副主席、資深大律師葉巧琦表示,法官根據法律條文判案,與國籍無關,不明白禁止外國法官處理國安案件原因,又稱終審法院有10多名外籍非常任法官,如作有關限制或會破壞終審法院和香港司法獨立形象,日後或影響普通法管轄區法官來港交流和工作。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陳文敏認為,不准許外國法官審理案件的做法會對本港法律制度有很大衝擊,他表示,本港司法獨立,法官的國籍從來無任何關係,現行機制已能處理是否偏頗的問題,擔心是否要由「愛國法官」才能審理相關案件,令人懷疑法庭公正性,亦質疑相關案件如果上訴,是否亦要中國籍法官才能處理,擔心會削弱公眾對司法制度的信心。
同時他說,香港法院難以處理全國人大將制定的國安法,此舉會嚴重削弱香港法院的管轄權,因為法例納入《基本法》附件三,相關法例超越香港法院的管轄權。他擔心《國安法》會有不受人權法制約及違反《基本法》等問題。 他說,自己對香港法院有信心,會以普通法來處理好《國安法》涉及的問題,但認為,香港《國安法》一旦通過,北京亦有可能會據此法對判決進行再釋法。
陳文敏認為,《國安法》草案的條文用字相當廣闊和模棱兩可,執法和司法機關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等用字,可以有不同的演繹,形容條文是「魔鬼在細節」,而過程中香港人無法參與制定法例,可以理解香港人的擔心。
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梁愛詩認為,法官就任時要宣誓效忠特區及擁護《基本法》,看不到由外國法官審理相關案件,會有任何利益衝突,而法庭制度亦會找適當的法官處理某種案件。
香港各界的主要擔心在哪?
中國人大今次的做法是繞過立法會直接將法例放在《基本法》附件三。香港民主派和法律界認為,這種做法是削弱香港立法權,而條文亦可能牴觸香港《基本法》本來包障香港市民人權的部分,中國過往曾以相關罪名懲治維權人士、律師、記者,外界擔心香港會走上同一命運。
香港大律師公會早前發表聲明,指《基本法》23條本身表明香港就國家安全罪名「應自行立法」,但人大的《國安法》草案涉及23條涵蓋範圍,認為人大並沒有權力把相關法例納入《基本法》附件三。
另外,公會稱,人大沒有保證《國安法》需要符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並指2003年《基本法》23條的討論時,社會已有真誠而廣泛的擔憂,該法案會否侵害香港居民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包括言論和新聞自由,但草案在公布前並沒有作出公眾諮詢,公眾應有機會參與辯論。公會亦擔心,如果中方在香港設立國安機構,這機構會否受香港法律規管,亦不清楚其執法權力是否會受香港法律所限。
香港記者協會表示,國安法一旦在港實施,香港僅餘的言論、出版及新聞自由空間,將嚴重萎縮,憂慮傳媒將首當其衝,日後任何反對政權的報道或評論,將極易犯禁。協會聲明指出,不少新聞工作者在中國大陸採訪或撰寫評論文章,被指違反內地國安法而身陷囹圄,現時不少新聞工作者都對前景感到極度憂慮,擔心這種厄運隨時降臨在他們身上,簡單如一個新聞節目或者一則評論文章,都可以成為入罪證據。最終導致傳媒被噤聲,造成寒蟬效應。
多年組織香港「六四」紀念活動和支持中國民運人士的支聯會擔心「六四」等活動會受限,不能夠再喊「結束一黨專政」的口號,也會因聲援中國活動人士而被指「顛覆國家政權」。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接受BBC訪問時表示,一旦《國安法》在香港實施,將會是「香港的末日」,破壞法治和自由。
「沒有法治,這兒做生意的人得不到保障,如果想在這做生意,唯一方法就是要賄賂那些有權控制他們的官員。」他呼籲外國政府不能只是口頭批評,還需要用行動,迫使中國在是否對香港實行「德拉古」式法律上有所顧忌。
外界估計,與外國政客或人權組織有交流的人士將會是首當其衝,而民眾在示威時如果高呼「香港獨立」口號,或揮舞外國旗幟,亦可能會變成違法行為。
在周三,香港各區均有示威活動,但港警早已嚴陣以待,人群在各處聚集後不久便隨即遭警方驅散。香港警方拘捕幾百人,涉及罪名包括藏有攻擊性武器及非法集結等等,警方嚴厲譴責「暴徒」惡行,絶不容忍任何破壞社會安寧的違法行為。
北京及其支持者怎麼說?
香港《基本法》23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本周初做有關香港《國安法》立法決定草案說明時稱,2003年基本法23條立法受挫以來,有關立法在香港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嚴重污名化、妖魔化,香港政府完成立法工作實際上已很困難,立法有長期被擱置風險,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及執行機制明顯存在不健全、不適應及不符合的短板問題,致使香港特區危害國家安全的各種活動越演越烈。
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在人大閉幕後的記者會上被問到,由人大為香港制定關於國家安全的法律,是否表明中央調整了對香港的政策,以及是否放棄了「一國兩制」。
李克強回答,「『一國兩制』是國家的基本國策,中央政府始終強調要全面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支持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這是一貫的。」
他強調:「制定《國安法》是為了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建制派政黨及團體全部表態支持訂立《國安法》,認為有利香港局勢穩定,可以壓制暴力示威,他們動員在香港各區擺放街站收集支持《國安法》的簽名。
香港前律政司司長兼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梁愛詩認為,《基本法》及人權法案保障的基本權利自由並非絶對,在法律上是受限制,任何「港獨」的活動和行為都要受法律制裁。
她指出,很多人擔心《國安法》「以言入罪」,但其實單是言論不會構成犯罪,必須要言論加上行動、活動才構成罪行,例如叫口號亦要視乎是否有分裂國家意圖,如果是鼓吹行動,就應受法律制裁,例如有人一邊擲汽油彈一邊叫「特首下台」,或者煽動向禮賓府擲汽油彈,就不只是言論。
被問到舉辦「六四晚會」的支聯會運作會否有問題,她說, 只要是「依法運作」就沒問題,但拒絶評論支聯會的口號會否觸犯法例。
她亦被問到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零八憲章》起草人劉曉波的行為會否違反香港的《國安法》,梁愛詩認為,《零八憲章》涉及推翻國家體制,當中是「建議」人做這件事,並非單純的言論、學術討論。
美中較勁
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已明言,即將對中國採取「非常有力」的舉措。美國彭博新聞引述消息人士稱,可能會對中國官員及企業實施制裁,包括限制交易、凍結資產及簽證限制。
代表示威者到美國展開游說工作的民主派團體「香港眾志」黃之鋒認為,美方凍結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的可能性過去數天持續增加,估計美國總統特朗普正慎重考慮,並在未來一兩周有決定。他預期,港人申請到美國留學、就業等簽證不會受很大影響,但相信美方作出局部經濟制裁會對香港的「紅色資本(中國資本)」帶來經濟壓力。
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接受外媒訪問時表明,99.99%的香港人不會受到影響,美國享受對香港的龐大貿易順差,美國受損只會比香港更多,對任何人無好處。
親北京的自由黨黨魁鍾國斌表示,商界對美方做法感憂慮,認為美國任何形式的制裁,都會打擊香港經濟,影響香港營商環境,批評美方無法清晰定義何謂「香港高度自治」,而是憑感覺決定。
曾經在今年3月以行政會議成員身份到美國交流的香港建制派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認為,美國暫停對香港的貿易特殊待遇影響輕微,市場早有預期,已消化部分消息; 而今次《國安法》中,香港議員和官員都沒有角色,不符合被制裁的門檻,就算被制裁,亦可變賣資產,不去美國亦非大損失。
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梁愛詩批評,一個主權國不應批評另一個主權國的內部事務,而美國的做法與國際慣例是相違背。香港最大建制派政黨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表示,美國無權亦不應干預中國內政和香港事務以及作出任何恐嚇,他反問,如果香港無法保障社會安全,讓恐怖主義、「黑暴」在香港出現,哪有外國投資者敢在香港投資。
中國《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微博發文,指香港是否處於「高度自治」,不是由美國定義,批評美方「太過自戀」,他說中國早已看透美國手上只有香港獨立關稅地位這一張牌,強調香港是美國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要看美方如何吞下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地位的苦果。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2829765
中國人大常委會正式獲授權進行香港《國安法》立法工作,法律通過後將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的形式頒布,其中包括「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恐怖活動和外部勢力干預」等法例,預計最快今年6月通過。
新版本的決定草案把禁止危害國安的「行為」改成「行為和活動」,涵蓋層面更廣,對特首的要求由「開展國家安全推廣教育」,改為「開展國家安全教育」。
由於法例以繞過香港立法會的方式直接放到《基本法》附件三,香港民主派及法律界擔心這種做法削弱香港「高度自治」,人大制定的《國安法》可能牴觸香港實行保障人權的條文,外界擔心對批評政府的人會出現「以言入罪」的情況。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四發表聲明,歡迎中國人大通過有關《決定》,港府會配合盡早完成立法工作,過程中會積極反映香港特區的具體情況,強調法律是為了防範、制止和懲治「極少數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分子」,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不會影響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和自由。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草案通過前數小時宣佈香港不再具備「高度自治」,不再獲美國的特殊待遇,預料本周內會宣佈具體制裁方案。中方已多次反對美國干預香港事務。
修改後的立法決定有何不同?
中國人大的香港《國安法》立法決定草案最終版本把禁止危害國安的「行為」改成「行為和活動」。
親北京的香港區人大代表吳秋北認為,加入「活動」的字眼,令法例更凖確及周全,並非要擴闊規管範圍,不應過分解讀。他強調,法例的重點是要針對涉及顛覆、叛國、與外國劫力勾結,以及「港獨」等罪行。
然而,香港區人大代表田北辰表示,將草案內容改成「行為和活動」存有問題,他說中國大陸活動鮮見突發事件,香港情況卻有所不同,一個活動很多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行為,市民參加合法遊行與聚會時,可能突然有人作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原先合法活動的參加者走避不及,因而犯法並不公道。
香港親民主派法律界團體「法政匯思」召集人、大律師李安然認為原草案的寫法是把「活動」隱含於其中,草案修改後加上「活動」字眼,是令草案意思更清晰。 他說從字面理解,行為屬「一個人」,「活動」則是有組織、多於一個人參與。
外籍法官不能審理?
至今,北京和港府均未有明確交代是有哪一方面負責執法和司法的工作。路透社早前引述消息指,《國安法》訂立後可能排除香港外籍法官參與審理香港國家安全相關案件,引發香港法律界擔心。
香港大律師公會副主席、資深大律師葉巧琦表示,法官根據法律條文判案,與國籍無關,不明白禁止外國法官處理國安案件原因,又稱終審法院有10多名外籍非常任法官,如作有關限制或會破壞終審法院和香港司法獨立形象,日後或影響普通法管轄區法官來港交流和工作。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陳文敏認為,不准許外國法官審理案件的做法會對本港法律制度有很大衝擊,他表示,本港司法獨立,法官的國籍從來無任何關係,現行機制已能處理是否偏頗的問題,擔心是否要由「愛國法官」才能審理相關案件,令人懷疑法庭公正性,亦質疑相關案件如果上訴,是否亦要中國籍法官才能處理,擔心會削弱公眾對司法制度的信心。
同時他說,香港法院難以處理全國人大將制定的國安法,此舉會嚴重削弱香港法院的管轄權,因為法例納入《基本法》附件三,相關法例超越香港法院的管轄權。他擔心《國安法》會有不受人權法制約及違反《基本法》等問題。 他說,自己對香港法院有信心,會以普通法來處理好《國安法》涉及的問題,但認為,香港《國安法》一旦通過,北京亦有可能會據此法對判決進行再釋法。
陳文敏認為,《國安法》草案的條文用字相當廣闊和模棱兩可,執法和司法機關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等用字,可以有不同的演繹,形容條文是「魔鬼在細節」,而過程中香港人無法參與制定法例,可以理解香港人的擔心。
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梁愛詩認為,法官就任時要宣誓效忠特區及擁護《基本法》,看不到由外國法官審理相關案件,會有任何利益衝突,而法庭制度亦會找適當的法官處理某種案件。
香港各界的主要擔心在哪?
中國人大今次的做法是繞過立法會直接將法例放在《基本法》附件三。香港民主派和法律界認為,這種做法是削弱香港立法權,而條文亦可能牴觸香港《基本法》本來包障香港市民人權的部分,中國過往曾以相關罪名懲治維權人士、律師、記者,外界擔心香港會走上同一命運。
香港大律師公會早前發表聲明,指《基本法》23條本身表明香港就國家安全罪名「應自行立法」,但人大的《國安法》草案涉及23條涵蓋範圍,認為人大並沒有權力把相關法例納入《基本法》附件三。
另外,公會稱,人大沒有保證《國安法》需要符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並指2003年《基本法》23條的討論時,社會已有真誠而廣泛的擔憂,該法案會否侵害香港居民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包括言論和新聞自由,但草案在公布前並沒有作出公眾諮詢,公眾應有機會參與辯論。公會亦擔心,如果中方在香港設立國安機構,這機構會否受香港法律規管,亦不清楚其執法權力是否會受香港法律所限。
香港記者協會表示,國安法一旦在港實施,香港僅餘的言論、出版及新聞自由空間,將嚴重萎縮,憂慮傳媒將首當其衝,日後任何反對政權的報道或評論,將極易犯禁。協會聲明指出,不少新聞工作者在中國大陸採訪或撰寫評論文章,被指違反內地國安法而身陷囹圄,現時不少新聞工作者都對前景感到極度憂慮,擔心這種厄運隨時降臨在他們身上,簡單如一個新聞節目或者一則評論文章,都可以成為入罪證據。最終導致傳媒被噤聲,造成寒蟬效應。
多年組織香港「六四」紀念活動和支持中國民運人士的支聯會擔心「六四」等活動會受限,不能夠再喊「結束一黨專政」的口號,也會因聲援中國活動人士而被指「顛覆國家政權」。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接受BBC訪問時表示,一旦《國安法》在香港實施,將會是「香港的末日」,破壞法治和自由。
「沒有法治,這兒做生意的人得不到保障,如果想在這做生意,唯一方法就是要賄賂那些有權控制他們的官員。」他呼籲外國政府不能只是口頭批評,還需要用行動,迫使中國在是否對香港實行「德拉古」式法律上有所顧忌。
外界估計,與外國政客或人權組織有交流的人士將會是首當其衝,而民眾在示威時如果高呼「香港獨立」口號,或揮舞外國旗幟,亦可能會變成違法行為。
在周三,香港各區均有示威活動,但港警早已嚴陣以待,人群在各處聚集後不久便隨即遭警方驅散。香港警方拘捕幾百人,涉及罪名包括藏有攻擊性武器及非法集結等等,警方嚴厲譴責「暴徒」惡行,絶不容忍任何破壞社會安寧的違法行為。
北京及其支持者怎麼說?
香港《基本法》23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本周初做有關香港《國安法》立法決定草案說明時稱,2003年基本法23條立法受挫以來,有關立法在香港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嚴重污名化、妖魔化,香港政府完成立法工作實際上已很困難,立法有長期被擱置風險,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及執行機制明顯存在不健全、不適應及不符合的短板問題,致使香港特區危害國家安全的各種活動越演越烈。
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在人大閉幕後的記者會上被問到,由人大為香港制定關於國家安全的法律,是否表明中央調整了對香港的政策,以及是否放棄了「一國兩制」。
李克強回答,「『一國兩制』是國家的基本國策,中央政府始終強調要全面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支持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這是一貫的。」
他強調:「制定《國安法》是為了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建制派政黨及團體全部表態支持訂立《國安法》,認為有利香港局勢穩定,可以壓制暴力示威,他們動員在香港各區擺放街站收集支持《國安法》的簽名。
香港前律政司司長兼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梁愛詩認為,《基本法》及人權法案保障的基本權利自由並非絶對,在法律上是受限制,任何「港獨」的活動和行為都要受法律制裁。
她指出,很多人擔心《國安法》「以言入罪」,但其實單是言論不會構成犯罪,必須要言論加上行動、活動才構成罪行,例如叫口號亦要視乎是否有分裂國家意圖,如果是鼓吹行動,就應受法律制裁,例如有人一邊擲汽油彈一邊叫「特首下台」,或者煽動向禮賓府擲汽油彈,就不只是言論。
被問到舉辦「六四晚會」的支聯會運作會否有問題,她說, 只要是「依法運作」就沒問題,但拒絶評論支聯會的口號會否觸犯法例。
她亦被問到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零八憲章》起草人劉曉波的行為會否違反香港的《國安法》,梁愛詩認為,《零八憲章》涉及推翻國家體制,當中是「建議」人做這件事,並非單純的言論、學術討論。
美中較勁
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已明言,即將對中國採取「非常有力」的舉措。美國彭博新聞引述消息人士稱,可能會對中國官員及企業實施制裁,包括限制交易、凍結資產及簽證限制。
代表示威者到美國展開游說工作的民主派團體「香港眾志」黃之鋒認為,美方凍結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的可能性過去數天持續增加,估計美國總統特朗普正慎重考慮,並在未來一兩周有決定。他預期,港人申請到美國留學、就業等簽證不會受很大影響,但相信美方作出局部經濟制裁會對香港的「紅色資本(中國資本)」帶來經濟壓力。
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接受外媒訪問時表明,99.99%的香港人不會受到影響,美國享受對香港的龐大貿易順差,美國受損只會比香港更多,對任何人無好處。
親北京的自由黨黨魁鍾國斌表示,商界對美方做法感憂慮,認為美國任何形式的制裁,都會打擊香港經濟,影響香港營商環境,批評美方無法清晰定義何謂「香港高度自治」,而是憑感覺決定。
曾經在今年3月以行政會議成員身份到美國交流的香港建制派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認為,美國暫停對香港的貿易特殊待遇影響輕微,市場早有預期,已消化部分消息; 而今次《國安法》中,香港議員和官員都沒有角色,不符合被制裁的門檻,就算被制裁,亦可變賣資產,不去美國亦非大損失。
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梁愛詩批評,一個主權國不應批評另一個主權國的內部事務,而美國的做法與國際慣例是相違背。香港最大建制派政黨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表示,美國無權亦不應干預中國內政和香港事務以及作出任何恐嚇,他反問,如果香港無法保障社會安全,讓恐怖主義、「黑暴」在香港出現,哪有外國投資者敢在香港投資。
中國《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微博發文,指香港是否處於「高度自治」,不是由美國定義,批評美方「太過自戀」,他說中國早已看透美國手上只有香港獨立關稅地位這一張牌,強調香港是美國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要看美方如何吞下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地位的苦果。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2829765
美国国务院将举办烛光晚会,在线悼念六·四31周年
来源:
美国之音
星期五(5月29日),美国国务院民主人权与劳工局东亚办公室,负责中国事务的官员博·米勒(Beau Miller)通过电邮宣布,国务院将在美国时间6月3日(中国时间6月4日)举办在线烛光晚会,悼念六·四死难者。
米勒在通告中说;“2020年6月4日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派坦克进入天安门广场,暴力镇压争取民主、人权和制止腐败的和平示威活动31周年。今年,新冠病毒暴发,威胁到每年举行的6月4日守夜活动,也威胁到传统上举行的其他面对面活动。我们欢迎诸如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基金会举行在线悼念活动的举动。”
米勒指出,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也邀请您和亲朋戚友、同仁同事与我们一起,参加美国时间6月3日(中国时间6月4日)的网上烛光守夜活动,纪念天安门示威者的勇气,并纪念这些勇士们对一代代呼吁民主自由人士的鼓舞” 。
通告请参与者录制15到30秒的视频,拍摄自己拿着蜡烛的画面(绘图也可以),简述如何受到天安门示威者的鼓舞,或者每天为争取什么自由而奋斗;并以#TiananmenVigil为标签,将内容上载到个人社交媒体,可转推国务院@StateDept和@StateDRL 视频。
米勒最后指出:“我们决心不让中共抹去对天安门广场的记忆,并希望这场网上烛光守夜活动能激发世界各地的人权倡导者。”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7%BE%8E%E5%9B%BD%E5%9B%BD%E5%8A%A1%E9%99%A2%E5%B0%86%E4%B8%BE%E5%8A%9E%E7%83%9B%E5%85%89%E6%99%9A%E4%BC%9A%EF%BC%8C%E5%9C%A8%E7%BA%BF%E6%82%BC%E5%BF%B5%E5%85%AD%C2%B7%E5%9B%9B31%E5%91%A8%E5%B9%B4.html
美国之音
星期五(5月29日),美国国务院民主人权与劳工局东亚办公室,负责中国事务的官员博·米勒(Beau Miller)通过电邮宣布,国务院将在美国时间6月3日(中国时间6月4日)举办在线烛光晚会,悼念六·四死难者。
米勒在通告中说;“2020年6月4日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派坦克进入天安门广场,暴力镇压争取民主、人权和制止腐败的和平示威活动31周年。今年,新冠病毒暴发,威胁到每年举行的6月4日守夜活动,也威胁到传统上举行的其他面对面活动。我们欢迎诸如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基金会举行在线悼念活动的举动。”
米勒指出,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也邀请您和亲朋戚友、同仁同事与我们一起,参加美国时间6月3日(中国时间6月4日)的网上烛光守夜活动,纪念天安门示威者的勇气,并纪念这些勇士们对一代代呼吁民主自由人士的鼓舞” 。
通告请参与者录制15到30秒的视频,拍摄自己拿着蜡烛的画面(绘图也可以),简述如何受到天安门示威者的鼓舞,或者每天为争取什么自由而奋斗;并以#TiananmenVigil为标签,将内容上载到个人社交媒体,可转推国务院@StateDept和@StateDRL 视频。
米勒最后指出:“我们决心不让中共抹去对天安门广场的记忆,并希望这场网上烛光守夜活动能激发世界各地的人权倡导者。”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7%BE%8E%E5%9B%BD%E5%9B%BD%E5%8A%A1%E9%99%A2%E5%B0%86%E4%B8%BE%E5%8A%9E%E7%83%9B%E5%85%89%E6%99%9A%E4%BC%9A%EF%BC%8C%E5%9C%A8%E7%BA%BF%E6%82%BC%E5%BF%B5%E5%85%AD%C2%B7%E5%9B%9B31%E5%91%A8%E5%B9%B4.html
解码美国“新冠”死亡数字
来源:
VOA
医学专家说,美国“新冠”死亡数字居世界之首,主要是防控措施及其实施力度差异,以及大面积群体感染所导致。
目前,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的大流行还没有得到彻底控制;而美国所有各州都已经部分重启了经济活动。截止刚刚过去的“阵亡将士纪念日”周末,美国新冠病毒死亡病例已经达到至少9万8千多人,分析认为今后几天内将会突破10万人大关。
与先期已经控制了疫情的几个主要亚洲国家:中国(约4638人)、印度(约4197人)、日本(约830人)、韩国(约269人)相比,美国新冠病毒死亡人数之多,的确令人触目惊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和死亡病例暴增,成为全球新冠疫情的“震中”?
美国流行病学家和公共卫生安全专家认为,防控措施及其力度的差异,以及多地发生群体感染,是导致美国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急速飙升的主要原因。
约翰斯·霍普金斯卫生安全中心高级学者阿梅什·阿达利亚(Amesh A. Adalja)认为,美国新冠病毒死亡数字的统计还是“比较准确的”。美国死亡病例数字高,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美国为了对目前疫情有更好的了解,采取了强劲的措施,最大程度上尽量统计到每一个与新冠病毒病(COVID-19)相关的死亡病例”。
此外,阿达利亚医生对美国之音表示,对美国的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人口分布调查统计发现,美国有好几个州都发生了大面积的群体感染,这也成为导致美国总体新冠病毒死亡病例多的重要原因。
阿达利亚医生说:“许多美国的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发生在养老院或者疗养院里,而这些场所是极容易发生严重病毒感染的地方。”
根据《纽约时报》数据库早些时候的一项统计,美国养老院和其他老年人长期护理机构,至少有2万8千名居住者和工作人员死于新冠状病毒感染。迄今为止,新冠病毒已经在大约7千7百处养老和长期护理设施爆发感染,共有超过15万3千多人感染新冠病毒。
非营利智库“平等机会研究基金会”(The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on Equal Opportunity)官网刊登的文章说,截止5月22日的最新统计,“疗养院及辅助生活设施中所发生的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字,占美国整体死亡人数的42%”。
文章援引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说,在美国共有510万人居住在养老院或者居家护理设施,占美国人口总数的1.6%。然而,在报告此类统计数据的各州中,发生在此类场所的新冠病毒死亡病例,居然占到美国新冠病毒死亡病例的将近一半。
另有分析认为,美国新冠病毒死亡数字,与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相比,似乎不成比例地高出许多,或许与计算方法或计算标准不同有关。
众所周知,在老年人和患有包括心脏病在内的基础疾病的人群中,新冠病毒更容易造成死亡。在这些高危人群中,那些被新冠病毒夺去生命的人,即使没有新冠病毒,也很可能会在过去5个月的时间里,死于基础疾病。按照美国目前的统计标准,没有扣除这些死于基础疾病,而让新冠病毒“背黑锅”的病亡人数。
美国全国医检官协会(NAME)主席萨利·艾肯(Sally Aiken)医生,对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说,在新冠病毒死亡者的死亡报告上,直接死亡原因可能会列为“呼吸窘迫”(respiratory distress);而第二行文字则会是“死于新冠病毒病”(due to COVID-19)。此外,心脏病、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其它促成因素,将被进一步列出。
这可能会引起一些困惑,有人会认为“真正的”死亡原因应该是心脏病或糖尿病。“但事实并非如此,” 艾肯医生说,“如果没有新冠病毒病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者导致死亡的一连串事件,他们可能不会死亡。”
流行病专家、乔治城大学医学院教授刘成龙(Chenglong Liu)认为,导致美国新冠病毒死亡数字如此之高,计算方法或者计算标准差异可能会带来出入,但不应当是主要因素。美国的死亡数字比中国高很多,主要是因为确诊的感染人数多;这当然是由于检测的人数多和范围广所致。
他说:“因为如果我们考虑死亡率,而不是死亡人数,我们可以发现(美中)两个国家的病死率其实是很接近的。美国的病死率(fatality rate)截至5月25日是5.9%,而中国该病的病死率为5.5%,差别并不大。”
截止5月26日,美国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已经达到至少160多万人,是世界各国报告病例最多的。舆论和民众批评联邦政府应对措施不力,造成新冠疫情在美国肆虐;也有批评认为,由于美国的检测力度仍然不够,目前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字被低估了。
同样,考虑到人口规模的因素,美国的确诊病例数量,超过上面提到的几个亚洲国家报告的病例数字。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流行病专家刘成龙教授对美国之音表示,美国新冠病毒确诊病例数量,远远超出人口基数是美国数倍的中国,不能简单地从人口规模来比较;而是因为两个国家防疫措施的差异,以及实施的严格程度差异所导致。
刘成龙说:“中国从武汉封城开始,就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严格管控,严格实施传染病的公共卫生防控三大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同样严格实施类似措施的越南,也将疫情有效地控制住了,迄今为止是零死亡。”
相反,美国因对新冠疫情采取的是减缓(mitigation)策略,其目的是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拉平增长曲线;而传染病防控的三大措施,没有一项做到了有效实施。“所以,出现这种差别也就不奇怪了,”刘成龙说。
约翰斯·霍普金斯卫生安全中心的阿达利亚医生,呼应并佐证了刘成龙的观点。阿达利亚医生说:“美国经济关闭和居家令实施的目标,不是将新冠病毒感染以及死亡病例控制成为零感染或者零死亡;而是为了保持医院的容量,以避免医院资源挤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关闭和居家措施,没有像中国所实施的那样严苛。”
针对关于美国检测力度不够、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字可能被低估的批评,刘成龙教授说,因为美国目前还没有做到全民检测,而且“由于绝大多数国家的检测都是自愿进行的,可以说每个国家的数字都可能被低估,这也包括美国”。
最新的报道显示,美国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仍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截止5月24日结束的这个星期里,美国有20个州报告了新增感染病例;而此前的一周时间里只有13个州报告了新增病例。其中,南卡罗来纳州一周的增幅最大,达到42%;阿拉巴马州新增28%,密苏里州新增27%,北卡罗来纳州则增加了26%。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8%A7%A3%E7%A0%81%E7%BE%8E%E5%9B%BD%E2%80%9C%E6%96%B0%E5%86%A0%E2%80%9D%E6%AD%BB%E4%BA%A1%E6%95%B0%E5%AD%97.html
VOA
医学专家说,美国“新冠”死亡数字居世界之首,主要是防控措施及其实施力度差异,以及大面积群体感染所导致。
目前,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的大流行还没有得到彻底控制;而美国所有各州都已经部分重启了经济活动。截止刚刚过去的“阵亡将士纪念日”周末,美国新冠病毒死亡病例已经达到至少9万8千多人,分析认为今后几天内将会突破10万人大关。
与先期已经控制了疫情的几个主要亚洲国家:中国(约4638人)、印度(约4197人)、日本(约830人)、韩国(约269人)相比,美国新冠病毒死亡人数之多,的确令人触目惊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和死亡病例暴增,成为全球新冠疫情的“震中”?
美国流行病学家和公共卫生安全专家认为,防控措施及其力度的差异,以及多地发生群体感染,是导致美国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急速飙升的主要原因。
约翰斯·霍普金斯卫生安全中心高级学者阿梅什·阿达利亚(Amesh A. Adalja)认为,美国新冠病毒死亡数字的统计还是“比较准确的”。美国死亡病例数字高,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美国为了对目前疫情有更好的了解,采取了强劲的措施,最大程度上尽量统计到每一个与新冠病毒病(COVID-19)相关的死亡病例”。
此外,阿达利亚医生对美国之音表示,对美国的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人口分布调查统计发现,美国有好几个州都发生了大面积的群体感染,这也成为导致美国总体新冠病毒死亡病例多的重要原因。
阿达利亚医生说:“许多美国的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发生在养老院或者疗养院里,而这些场所是极容易发生严重病毒感染的地方。”
根据《纽约时报》数据库早些时候的一项统计,美国养老院和其他老年人长期护理机构,至少有2万8千名居住者和工作人员死于新冠状病毒感染。迄今为止,新冠病毒已经在大约7千7百处养老和长期护理设施爆发感染,共有超过15万3千多人感染新冠病毒。
非营利智库“平等机会研究基金会”(The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on Equal Opportunity)官网刊登的文章说,截止5月22日的最新统计,“疗养院及辅助生活设施中所发生的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字,占美国整体死亡人数的42%”。
文章援引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说,在美国共有510万人居住在养老院或者居家护理设施,占美国人口总数的1.6%。然而,在报告此类统计数据的各州中,发生在此类场所的新冠病毒死亡病例,居然占到美国新冠病毒死亡病例的将近一半。
另有分析认为,美国新冠病毒死亡数字,与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相比,似乎不成比例地高出许多,或许与计算方法或计算标准不同有关。
众所周知,在老年人和患有包括心脏病在内的基础疾病的人群中,新冠病毒更容易造成死亡。在这些高危人群中,那些被新冠病毒夺去生命的人,即使没有新冠病毒,也很可能会在过去5个月的时间里,死于基础疾病。按照美国目前的统计标准,没有扣除这些死于基础疾病,而让新冠病毒“背黑锅”的病亡人数。
美国全国医检官协会(NAME)主席萨利·艾肯(Sally Aiken)医生,对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说,在新冠病毒死亡者的死亡报告上,直接死亡原因可能会列为“呼吸窘迫”(respiratory distress);而第二行文字则会是“死于新冠病毒病”(due to COVID-19)。此外,心脏病、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其它促成因素,将被进一步列出。
这可能会引起一些困惑,有人会认为“真正的”死亡原因应该是心脏病或糖尿病。“但事实并非如此,” 艾肯医生说,“如果没有新冠病毒病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者导致死亡的一连串事件,他们可能不会死亡。”
流行病专家、乔治城大学医学院教授刘成龙(Chenglong Liu)认为,导致美国新冠病毒死亡数字如此之高,计算方法或者计算标准差异可能会带来出入,但不应当是主要因素。美国的死亡数字比中国高很多,主要是因为确诊的感染人数多;这当然是由于检测的人数多和范围广所致。
他说:“因为如果我们考虑死亡率,而不是死亡人数,我们可以发现(美中)两个国家的病死率其实是很接近的。美国的病死率(fatality rate)截至5月25日是5.9%,而中国该病的病死率为5.5%,差别并不大。”
截止5月26日,美国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已经达到至少160多万人,是世界各国报告病例最多的。舆论和民众批评联邦政府应对措施不力,造成新冠疫情在美国肆虐;也有批评认为,由于美国的检测力度仍然不够,目前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字被低估了。
同样,考虑到人口规模的因素,美国的确诊病例数量,超过上面提到的几个亚洲国家报告的病例数字。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流行病专家刘成龙教授对美国之音表示,美国新冠病毒确诊病例数量,远远超出人口基数是美国数倍的中国,不能简单地从人口规模来比较;而是因为两个国家防疫措施的差异,以及实施的严格程度差异所导致。
刘成龙说:“中国从武汉封城开始,就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严格管控,严格实施传染病的公共卫生防控三大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同样严格实施类似措施的越南,也将疫情有效地控制住了,迄今为止是零死亡。”
相反,美国因对新冠疫情采取的是减缓(mitigation)策略,其目的是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拉平增长曲线;而传染病防控的三大措施,没有一项做到了有效实施。“所以,出现这种差别也就不奇怪了,”刘成龙说。
约翰斯·霍普金斯卫生安全中心的阿达利亚医生,呼应并佐证了刘成龙的观点。阿达利亚医生说:“美国经济关闭和居家令实施的目标,不是将新冠病毒感染以及死亡病例控制成为零感染或者零死亡;而是为了保持医院的容量,以避免医院资源挤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关闭和居家措施,没有像中国所实施的那样严苛。”
针对关于美国检测力度不够、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字可能被低估的批评,刘成龙教授说,因为美国目前还没有做到全民检测,而且“由于绝大多数国家的检测都是自愿进行的,可以说每个国家的数字都可能被低估,这也包括美国”。
最新的报道显示,美国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仍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截止5月24日结束的这个星期里,美国有20个州报告了新增感染病例;而此前的一周时间里只有13个州报告了新增病例。其中,南卡罗来纳州一周的增幅最大,达到42%;阿拉巴马州新增28%,密苏里州新增27%,北卡罗来纳州则增加了26%。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8%A7%A3%E7%A0%81%E7%BE%8E%E5%9B%BD%E2%80%9C%E6%96%B0%E5%86%A0%E2%80%9D%E6%AD%BB%E4%BA%A1%E6%95%B0%E5%AD%97.html
经济学人:中共强推港版国安法 威吓南海台湾
来源:
中央社
中国推动制定“香港版国安法”,经济学人指出,这个举措震慑的不仅是香港,更是威吓对全世界进行更大范围的清算,包括南中国海与台湾。
报导指出,中国咬准时机,选在全世界因为2019冠状病毒疾病焦头烂额、大型抗争行动因为保持社交距离而难以施展的时刻,以较为安静的手段强推“港版国安法”,告诉大家谁才是老大。
中共5月21日宣布,对中共造成威胁的香港人,将成为党的敌人。由北京操刀的国安法,设立尚需定义的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罪名。在中国其他地区,这些罪名用来抓捕异议分子,例如维吾尔族或新疆人。香港对条文无权改动,中共将可以在香港部署秘密警察。北京传达出明确讯息:恐怖统治即将开始。
报导指出,中共此举明目张胆违反“一国两制”。香港人愤怒、投资商同样害怕,港股恒生指数22日暴跌5.6%,创5年来最大跌幅。香港之所以是国际商业港口,不仅因为地理位置紧邻中国大陆,也因为香港享有法治。若“港版国安法”生效,香港对国际企业而言将大失吸引力。
中共的举措还有另一层意义。“一国两制”向来是中国对台湾推行的模型,意图彰显若两岸统一,台湾即使回归祖国怀抱也不会失去自由。不过,中共在习近平领导之下,似乎对于继续打哑谜失去耐性,开始露骨表明威胁。
经济学人报导,今年1月总统蔡英文连任后,中共领导层意识到和平统一的机会大减。5月22日,仅具橡皮图章功能的中共全国人大揭幕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工作报告时,提到“促进统一”而非过去的“促进和平统一”。中共加强在台湾周边军事演习,国家主义分子也在网路上叫嚣进犯台湾。
中共和其他国家同样发生龃龉,它在南中国海建立岛屿前线时,不理会国际法规与邻国主张。这周,数百或数千名解放军跨越喜马拉雅山区的中印争议边境。小冲突在这区实属平常,但中国这次搭配中共官媒同步发出声明,主张领土所有权。而这块土地在坐拥核武的邻国印度眼中,是属于印度的。
而这一切事件的背后还有一个惨澹的背景,那就是美中关系恶化到几十年来的低点,贸易、投资、科学合作各方面都受影响。
中共希望阻挡香港的“颜色革命”,认为再怎么操纵香港体制,颜色革命都可能使民主势力得势。党内高层断定,如果损害香港的自由会损害经济,那就这样吧。
香港依旧是中国企业募集国际资金的重要地点,尤其美中关系恶化,中国企业在纽约募资越来越困难、越来越有风险。然而,香港的GDP现在只相当于中国大陆的3%,远不及1997年的18%,因为中国经济体已成长为当年的15倍。中共领导层认为,跨国企业与银行还是会继续以香港为据点,光凭香港邻近巨大的中国市场,这种想法应该没错。
在台湾议题上,中国面临强力威吓。根据美国法令,若台湾受到攻击,美国可能会派兵援助。过于自信的中国可能出手试探的可能性越来越高。美国应该表明,这么做极度危险。美国的盟友也应该大声附和。
在香港议题方面,能有的选择就少多了。“美国-香港政策法”规定,美国每年都要审查香港在贸易与其他事务上,能否享受与中国不同待遇。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这周对国会报告,香港不再拥有自治。这代表美国将可以对香港出口的商品,课征与中国出口商品相同关税。这项武器威力强大,但误伤的范围也大,可能会伤害香港人,并导致国际企业与银行撤离香港。
经济学人认为,较好的做法是如同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中所提,对于侵犯香港人权的官员进行制裁。此外,英国应该让数十万拥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的香港人取得完整居留权,如同蔡总统这周对香港人敞开台湾大门。不过,这些都无法停止中共对香港施加意志,党的利益永远碾压人民。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7%BB%8F%E6%B5%8E%E5%AD%A6%E4%BA%BA%EF%BC%9A%E4%B8%AD%E5%85%B1%E5%BC%BA%E6%8E%A8%E6%B8%AF%E7%89%88%E5%9B%BD%E5%AE%89%E6%B3%95%7C%E5%A8%81%E5%90%93%E5%8D%97%E6%B5%B7%E5%8F%B0%E6%B9%BE.html
中央社
中国推动制定“香港版国安法”,经济学人指出,这个举措震慑的不仅是香港,更是威吓对全世界进行更大范围的清算,包括南中国海与台湾。
报导指出,中国咬准时机,选在全世界因为2019冠状病毒疾病焦头烂额、大型抗争行动因为保持社交距离而难以施展的时刻,以较为安静的手段强推“港版国安法”,告诉大家谁才是老大。
中共5月21日宣布,对中共造成威胁的香港人,将成为党的敌人。由北京操刀的国安法,设立尚需定义的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罪名。在中国其他地区,这些罪名用来抓捕异议分子,例如维吾尔族或新疆人。香港对条文无权改动,中共将可以在香港部署秘密警察。北京传达出明确讯息:恐怖统治即将开始。
报导指出,中共此举明目张胆违反“一国两制”。香港人愤怒、投资商同样害怕,港股恒生指数22日暴跌5.6%,创5年来最大跌幅。香港之所以是国际商业港口,不仅因为地理位置紧邻中国大陆,也因为香港享有法治。若“港版国安法”生效,香港对国际企业而言将大失吸引力。
中共的举措还有另一层意义。“一国两制”向来是中国对台湾推行的模型,意图彰显若两岸统一,台湾即使回归祖国怀抱也不会失去自由。不过,中共在习近平领导之下,似乎对于继续打哑谜失去耐性,开始露骨表明威胁。
经济学人报导,今年1月总统蔡英文连任后,中共领导层意识到和平统一的机会大减。5月22日,仅具橡皮图章功能的中共全国人大揭幕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工作报告时,提到“促进统一”而非过去的“促进和平统一”。中共加强在台湾周边军事演习,国家主义分子也在网路上叫嚣进犯台湾。
中共和其他国家同样发生龃龉,它在南中国海建立岛屿前线时,不理会国际法规与邻国主张。这周,数百或数千名解放军跨越喜马拉雅山区的中印争议边境。小冲突在这区实属平常,但中国这次搭配中共官媒同步发出声明,主张领土所有权。而这块土地在坐拥核武的邻国印度眼中,是属于印度的。
而这一切事件的背后还有一个惨澹的背景,那就是美中关系恶化到几十年来的低点,贸易、投资、科学合作各方面都受影响。
中共希望阻挡香港的“颜色革命”,认为再怎么操纵香港体制,颜色革命都可能使民主势力得势。党内高层断定,如果损害香港的自由会损害经济,那就这样吧。
香港依旧是中国企业募集国际资金的重要地点,尤其美中关系恶化,中国企业在纽约募资越来越困难、越来越有风险。然而,香港的GDP现在只相当于中国大陆的3%,远不及1997年的18%,因为中国经济体已成长为当年的15倍。中共领导层认为,跨国企业与银行还是会继续以香港为据点,光凭香港邻近巨大的中国市场,这种想法应该没错。
在台湾议题上,中国面临强力威吓。根据美国法令,若台湾受到攻击,美国可能会派兵援助。过于自信的中国可能出手试探的可能性越来越高。美国应该表明,这么做极度危险。美国的盟友也应该大声附和。
在香港议题方面,能有的选择就少多了。“美国-香港政策法”规定,美国每年都要审查香港在贸易与其他事务上,能否享受与中国不同待遇。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这周对国会报告,香港不再拥有自治。这代表美国将可以对香港出口的商品,课征与中国出口商品相同关税。这项武器威力强大,但误伤的范围也大,可能会伤害香港人,并导致国际企业与银行撤离香港。
经济学人认为,较好的做法是如同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中所提,对于侵犯香港人权的官员进行制裁。此外,英国应该让数十万拥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的香港人取得完整居留权,如同蔡总统这周对香港人敞开台湾大门。不过,这些都无法停止中共对香港施加意志,党的利益永远碾压人民。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7%BB%8F%E6%B5%8E%E5%AD%A6%E4%BA%BA%EF%BC%9A%E4%B8%AD%E5%85%B1%E5%BC%BA%E6%8E%A8%E6%B8%AF%E7%89%88%E5%9B%BD%E5%AE%89%E6%B3%95%7C%E5%A8%81%E5%90%93%E5%8D%97%E6%B5%B7%E5%8F%B0%E6%B9%BE.html
澳洲学生支持香港民运 被勒令停学
来源:
德国之声
一名支持中国人权事业的澳大利亚学生被校方停学。背景是他曾参与支持与香港反送中运动有关的校内活动,并和亲中的学生发生冲突。在被中国官媒定义为“辱华”人士后,他收到了死亡威胁。
据法新社消息,一所澳大利亚大学责令一名学生活动人士停学两年。这位学生声称,大学的此番决定是为了平息他对中国共产党在该大学施加影响的批评。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纪律委员会对帕夫洛(Drew Pavlou)做出了停学的决定,但没有透露与决定有关的进一步细节。帕夫洛一直对中国政府持批评态度,并支持香港独立运动。英国《卫报》2019年10月报道称,他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支持香港民主运动的主要组织者。
帕夫洛告诉法新社,大学没有告诉他任何与这个决定有关的理由。他认为这是为了平息他抗议的声音,并取消他通过参加选举在大学理事机构中获得的参议席位。
大学停学的决定公布后,他在通过脸书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原本他在选战期间承诺将把自己作为大学参议员的15000澳币收入全部捐给中国的人权事业。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捐出了10000澳币,而被逐出参议会意味着他无法继续为此捐款。
帕夫洛在这份声明中表示,学校停学的决定显然是要给他的政治活动噤声,他“从来没有想过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
纪律处分的内容
当地媒体报道称,针对帕夫洛的纪律处分内容长达180多页,其中包括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煽动性的言论和威胁,破坏抗议活动,以及在校园内的商店里使用了一只笔而没有付款。
他计划对该决定提出上诉,并称相关决定是为了试图保护这所“肮脏”的大学和中国共产党的商业利益。
校方表态
该大学的校长彼得•瓦尔盖斯(Peter Varghese)说,大学参议机构在休会期间将召开会议讨论这一停课问题。
瓦尔吉斯表示:“调查结果的某些方面和惩罚的严厉性让我个人有些担心。”
据澳大利亚当地媒体ABC报道,昆士兰大学于5月20日举行了一次闭门听证会,决定是否开除帕夫洛的学籍。他本人在通过视频举行的听证会期间“离席”,称它不是公正的审判,而是“袋鼠法庭”。ABC援引昆士兰大学的表态报道称,听证会是要确定帕夫洛是否违反了大学的行为守则并导致昆士兰大学声名狼藉,但重申该案与帕夫洛先生批评昆大与中国的关系无关。
为此,帕夫洛得到了当地著名律师莫里斯(Tony Morris)的协助。学校的纪律委员会当时就表示,听证会可能在没有帕夫洛参与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并在他缺席的情况下做出决定。
和中国领事机构对峙
去年7月底,帕夫洛(Pavlou)参加了学校的一场抗议活动,期间亲北京和反北京的学生之间因对香港反送中活动的不同立场发生冲突。中国驻布里斯班总领事称组织者为分裂分子,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关注。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布里斯班总理使馆公开表态称:“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进行反华分裂活动,引起包括大陆和香港在内的中国留学生的愤慨和抗议。”该总领馆“高度重视中国留学生安全,肯定中国留学生自发的爱国行为,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言行”。同时,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发表题为“今日昆士兰,《义勇军进行曲》好听!”的文章,点名帕夫洛,称他使用了写有“辱华内容”的“Facebook头像”。
截止到5月29日,帕夫洛在脸书上的头像是一个他本人的水墨风格自画像,黑色上衣上写着香港两字。黄色的头像背景上写着用中文和英文写着西藏、新疆、台湾等字样。他的脸书账号全名为:“UQ Senator Drew Pavlou -Keep The Bastards Honest”(昆士兰大学参议Drew Pavlou--让杂种们保持诚实)。
中国总领馆7月底发布相关声明后,帕夫洛将中国驻布里斯本总领事徐杰一告上法庭,理由之一是自从中国总领馆的有关声明发布后,帕夫洛本人的社交媒体充斥着语言暴力的评论,甚至有人对他和他的家人的发出死亡威胁。
5月29日校方停学决定公布当天,帕夫洛通过包括脸书在内的社交媒体发表声明称:“自己本来马上还有6个月就能毕业”,而校方的决定让他在2022年年底之前无法继续学业。他会继续上诉,并继续为中国的人权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法新社报道称,澳大利亚是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的首选目的地之一。目前有超过18万名中国留学生,每年为该国贡献超过68亿美元的经济收入。
昆士兰大学与中国官方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校内设有北京政府资助的孔子学院。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6%BE%B3%E6%B4%B2%E5%AD%A6%E7%94%9F%E6%94%AF%E6%8C%81%E9%A6%99%E6%B8%AF%E6%B0%91%E8%BF%90%7C%E8%A2%AB%E5%8B%92%E4%BB%A4%E5%81%9C%E5%AD%A6.html
德国之声
一名支持中国人权事业的澳大利亚学生被校方停学。背景是他曾参与支持与香港反送中运动有关的校内活动,并和亲中的学生发生冲突。在被中国官媒定义为“辱华”人士后,他收到了死亡威胁。
据法新社消息,一所澳大利亚大学责令一名学生活动人士停学两年。这位学生声称,大学的此番决定是为了平息他对中国共产党在该大学施加影响的批评。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纪律委员会对帕夫洛(Drew Pavlou)做出了停学的决定,但没有透露与决定有关的进一步细节。帕夫洛一直对中国政府持批评态度,并支持香港独立运动。英国《卫报》2019年10月报道称,他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支持香港民主运动的主要组织者。
帕夫洛告诉法新社,大学没有告诉他任何与这个决定有关的理由。他认为这是为了平息他抗议的声音,并取消他通过参加选举在大学理事机构中获得的参议席位。
大学停学的决定公布后,他在通过脸书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原本他在选战期间承诺将把自己作为大学参议员的15000澳币收入全部捐给中国的人权事业。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捐出了10000澳币,而被逐出参议会意味着他无法继续为此捐款。
帕夫洛在这份声明中表示,学校停学的决定显然是要给他的政治活动噤声,他“从来没有想过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
纪律处分的内容
当地媒体报道称,针对帕夫洛的纪律处分内容长达180多页,其中包括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煽动性的言论和威胁,破坏抗议活动,以及在校园内的商店里使用了一只笔而没有付款。
他计划对该决定提出上诉,并称相关决定是为了试图保护这所“肮脏”的大学和中国共产党的商业利益。
校方表态
该大学的校长彼得•瓦尔盖斯(Peter Varghese)说,大学参议机构在休会期间将召开会议讨论这一停课问题。
瓦尔吉斯表示:“调查结果的某些方面和惩罚的严厉性让我个人有些担心。”
据澳大利亚当地媒体ABC报道,昆士兰大学于5月20日举行了一次闭门听证会,决定是否开除帕夫洛的学籍。他本人在通过视频举行的听证会期间“离席”,称它不是公正的审判,而是“袋鼠法庭”。ABC援引昆士兰大学的表态报道称,听证会是要确定帕夫洛是否违反了大学的行为守则并导致昆士兰大学声名狼藉,但重申该案与帕夫洛先生批评昆大与中国的关系无关。
为此,帕夫洛得到了当地著名律师莫里斯(Tony Morris)的协助。学校的纪律委员会当时就表示,听证会可能在没有帕夫洛参与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并在他缺席的情况下做出决定。
和中国领事机构对峙
去年7月底,帕夫洛(Pavlou)参加了学校的一场抗议活动,期间亲北京和反北京的学生之间因对香港反送中活动的不同立场发生冲突。中国驻布里斯班总领事称组织者为分裂分子,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关注。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布里斯班总理使馆公开表态称:“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进行反华分裂活动,引起包括大陆和香港在内的中国留学生的愤慨和抗议。”该总领馆“高度重视中国留学生安全,肯定中国留学生自发的爱国行为,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言行”。同时,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发表题为“今日昆士兰,《义勇军进行曲》好听!”的文章,点名帕夫洛,称他使用了写有“辱华内容”的“Facebook头像”。
截止到5月29日,帕夫洛在脸书上的头像是一个他本人的水墨风格自画像,黑色上衣上写着香港两字。黄色的头像背景上写着用中文和英文写着西藏、新疆、台湾等字样。他的脸书账号全名为:“UQ Senator Drew Pavlou -Keep The Bastards Honest”(昆士兰大学参议Drew Pavlou--让杂种们保持诚实)。
中国总领馆7月底发布相关声明后,帕夫洛将中国驻布里斯本总领事徐杰一告上法庭,理由之一是自从中国总领馆的有关声明发布后,帕夫洛本人的社交媒体充斥着语言暴力的评论,甚至有人对他和他的家人的发出死亡威胁。
5月29日校方停学决定公布当天,帕夫洛通过包括脸书在内的社交媒体发表声明称:“自己本来马上还有6个月就能毕业”,而校方的决定让他在2022年年底之前无法继续学业。他会继续上诉,并继续为中国的人权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法新社报道称,澳大利亚是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的首选目的地之一。目前有超过18万名中国留学生,每年为该国贡献超过68亿美元的经济收入。
昆士兰大学与中国官方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校内设有北京政府资助的孔子学院。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6%BE%B3%E6%B4%B2%E5%AD%A6%E7%94%9F%E6%94%AF%E6%8C%81%E9%A6%99%E6%B8%AF%E6%B0%91%E8%BF%90%7C%E8%A2%AB%E5%8B%92%E4%BB%A4%E5%81%9C%E5%AD%A6.html
国安法阴霾笼罩香港 提美元掀外币兑换潮
来源:
自由亚洲
香港深水埗一找换店门外,市民排队等候。(记者:邓颖韬摄) Photo: RFA
中国人大不顾香港民意,强推“港区国安法”,在香港触发挤兑外币潮。周四及周五两天,香港外币找换店门前出现挤兑外币的人龙,也有人把存放在中资银行的现金提走,转存美资银行。
国安法通过后首天,香港弥漫着不安情绪,港元汇率下跌。国际投资银行瑞信发表报告,美国提出制裁香港后,香港地产将承受到最大的损失,而长远而言,香港的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地位也可能会被削弱。报告又预测,部分现居于香港的外国人 将会离开,估计同时把4,785亿港元调离香港,这令外汇储备减少14%。
一般香港市民亦已感到前景不明朗,本周五上午,香港尖沙咀、旺角及深水埗等地街头找换店,有人等候兑换美元,居民李小姐说,她会把美元存放在家中,而不放在银行。
从事银行金融业的江女士对自由亚洲电台说,港人担心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受到美方制裁中国的冲击,于是抛港元,换美元:“担心港币受冲击,因为港币跟美元挂钩,如果这种挂钩不稳,那么港币汇率可能会大幅度下跌。如果取消香港特别关税区地位,她的优势就不存在了,港币就很容易受夹击。汇率虽然是跟美元挂钩,如果美元储备不足,港币的波动性会非常大的。”
找换店出现美元现钞毫荒
有找换店负责人接受本台访问,他说,很多人都把美元现钞放在家里,市面上出现美元现钞荒 ,他说 : “我相熟的(行家)都问了,可以拿的美金都差不多没有了。
发达鸟找换店负责人Eric直言该店美元卖出价为7.7850,不足45分钟已被客户换走100万元美金,全日美元兑换量超过300万美元,英镑、日圆亦同告清仓。
金融业者江女士说,香港地方很小,汇率很容易受到冲击:“这个地方毕竟很小,那么你港币的地位很容易受政治影响,就会出现波动”。也有市民从中资银行提走港币存款,再往美国或新加坡在港的银行,开设账户存美元。
正在香港的大陆学者覃先生对本台说,港人此举是对当下香港时局的恐慌性反应:“第一方面就是忧虑香港本地的经济以及港币受到冲击,从而使得港币贬值,把手里的港币兑换成外币。从而起到保值、抗风险的作用,另外,由于港人普遍担心中共强推的国安法,使得香港的法律不再有效保护港人,所以很多港人在咨询、考虑向国外移民。”
港人舍弃中资银行再开设海外户口
5月28日,香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走低,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报跌至7.16人民币兑换1美元,创近9个月新低,盘中一度贬值至7.1683。
广州商人王爱忠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他已得知大批港人兑换美元的情况:“这次人大通过港版国安法,确实对香港的一国两制,对香港未来的司法独立都构成了严重的破坏。再加上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可能对香港的地位,区别于大陆的独立关税地位,都可能会构成破坏。”
王爱忠还说,香港人的担心可以理解:“香港人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把港币换成美金,把中资银行的钱取出来,存到外资银行都市对未来香港不确定因素的担心。”
苹果日报报道,香港大型银行有客户经理说,近日美元兑换量明显增加,不少客户均查询美元定期存款优惠,有月薪二十多万元收入的客户,正在考虑移民他国。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5%9B%BD%E5%AE%89%E6%B3%95%E9%98%B4%E9%9C%BE%E7%AC%BC%E7%BD%A9%E9%A6%99%E6%B8%AF%7C%E6%8F%90%E7%BE%8E%E5%85%83%E6%8E%80%E5%A4%96%E5%B8%81%E5%85%91%E6%8D%A2%E6%BD%AE.html
自由亚洲
香港深水埗一找换店门外,市民排队等候。(记者:邓颖韬摄) Photo: RFA
中国人大不顾香港民意,强推“港区国安法”,在香港触发挤兑外币潮。周四及周五两天,香港外币找换店门前出现挤兑外币的人龙,也有人把存放在中资银行的现金提走,转存美资银行。
国安法通过后首天,香港弥漫着不安情绪,港元汇率下跌。国际投资银行瑞信发表报告,美国提出制裁香港后,香港地产将承受到最大的损失,而长远而言,香港的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地位也可能会被削弱。报告又预测,部分现居于香港的外国人 将会离开,估计同时把4,785亿港元调离香港,这令外汇储备减少14%。
一般香港市民亦已感到前景不明朗,本周五上午,香港尖沙咀、旺角及深水埗等地街头找换店,有人等候兑换美元,居民李小姐说,她会把美元存放在家中,而不放在银行。
从事银行金融业的江女士对自由亚洲电台说,港人担心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受到美方制裁中国的冲击,于是抛港元,换美元:“担心港币受冲击,因为港币跟美元挂钩,如果这种挂钩不稳,那么港币汇率可能会大幅度下跌。如果取消香港特别关税区地位,她的优势就不存在了,港币就很容易受夹击。汇率虽然是跟美元挂钩,如果美元储备不足,港币的波动性会非常大的。”
找换店出现美元现钞毫荒
有找换店负责人接受本台访问,他说,很多人都把美元现钞放在家里,市面上出现美元现钞荒 ,他说 : “我相熟的(行家)都问了,可以拿的美金都差不多没有了。
发达鸟找换店负责人Eric直言该店美元卖出价为7.7850,不足45分钟已被客户换走100万元美金,全日美元兑换量超过300万美元,英镑、日圆亦同告清仓。
金融业者江女士说,香港地方很小,汇率很容易受到冲击:“这个地方毕竟很小,那么你港币的地位很容易受政治影响,就会出现波动”。也有市民从中资银行提走港币存款,再往美国或新加坡在港的银行,开设账户存美元。
正在香港的大陆学者覃先生对本台说,港人此举是对当下香港时局的恐慌性反应:“第一方面就是忧虑香港本地的经济以及港币受到冲击,从而使得港币贬值,把手里的港币兑换成外币。从而起到保值、抗风险的作用,另外,由于港人普遍担心中共强推的国安法,使得香港的法律不再有效保护港人,所以很多港人在咨询、考虑向国外移民。”
港人舍弃中资银行再开设海外户口
5月28日,香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走低,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报跌至7.16人民币兑换1美元,创近9个月新低,盘中一度贬值至7.1683。
广州商人王爱忠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他已得知大批港人兑换美元的情况:“这次人大通过港版国安法,确实对香港的一国两制,对香港未来的司法独立都构成了严重的破坏。再加上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可能对香港的地位,区别于大陆的独立关税地位,都可能会构成破坏。”
王爱忠还说,香港人的担心可以理解:“香港人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把港币换成美金,把中资银行的钱取出来,存到外资银行都市对未来香港不确定因素的担心。”
苹果日报报道,香港大型银行有客户经理说,近日美元兑换量明显增加,不少客户均查询美元定期存款优惠,有月薪二十多万元收入的客户,正在考虑移民他国。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5%9B%BD%E5%AE%89%E6%B3%95%E9%98%B4%E9%9C%BE%E7%AC%BC%E7%BD%A9%E9%A6%99%E6%B8%AF%7C%E6%8F%90%E7%BE%8E%E5%85%83%E6%8E%80%E5%A4%96%E5%B8%81%E5%85%91%E6%8D%A2%E6%BD%AE.html
香港警方澳洲高校招聘遭抗议 预算升高退警人数激增
来源:
ABC中文
一千多名留学生在一封公开请愿书中联署,呼吁澳大利亚知名高等学府墨尔本大学撤除香港警方在该校网站上发布的招聘启事。
据ABC中文了解,这则由香港警务处发布招聘启事招聘的是“见习督察”(Probationary Inspector)职位,月薪约9374澳元(47,690港元),是负责管理警员和警长的小队指挥官。
这封呼吁墨尔本大学撤除该招聘启事的联名公开信自上周起已收到近1500人支持。
“大学有责任为所有学生提供一条健康和合理的职业道路,特别是作为一所澳大利亚的顶尖大学,自由、民主和公正的普世价值应该得到每个人的认可,”公开信的发起者、来自香港的墨尔本大学建筑设计系二年级留学生Jenni接受ABC中文采访时表示。出于对隐私的担心,她要求在报道中省略她的姓氏。
自香港于去年六月爆发“反送中”运动以来,港警与示威者开始了漫长而激烈的对峙。示威者谴责警方频繁使用催泪瓦斯、高压水枪、橡胶子弹和布袋弹攻击人群,警方则谴责示威者使用暴力破坏香港的社会稳定——彼此间的争议不断累积升级。
在香港“反送中”运动中,“调查警方的暴力行为”是抗议者的五大诉求之一。
“香港警方以不必要的武力和暴力威胁香港人。我非常同意香港警方不适合登上雇主名单,”请愿者Connie Yam在参与联署时写道。
人权观察中国部高级研究员王松莲告诉ABC中文,随着北京为香港设立《国家安全法》,香港警方将“越来越具备镇压性”。
“曾以专业性和独立性著称的香港警队已被中国政府变成镇压工具,”她告诉ABC中文。
ABC中文了解到,截至4月30日,香港警务处的编制内共计31,180个纪律人员职位,以及4,612个文职人员职位。
一名墨尔本大学的发言人在回答ABC中文的提问时确认,这则招聘广告由香港警务处发布在该大学专为学生提供的求职平台上。该招聘启事目前仍可访问。
“香港警方发布的招聘广告可能会吸引那些考虑在完成学业后回国的留学生,”这名发言人向ABC中文解释到。
这名发言人未就留学生的投诉置评。
香港警方招募涉及全球多所知名大学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澳大利亚大部分高等学府为学生提供工作机会的网站均托管在一个名为“Career Hub”的服务平台上。
雇主注册帐户后须经过Career Hub对其资质进行审核,随后可付费发布招聘广告。每个招聘广告的价格为200澳元,若发布五至二十则广告可享受200至1000澳元不等的优惠。
以香港警务处为例,该部门须首先在该平台注册“雇主”身份,通过审核后便可使用该服务向会员大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
Career Hub的服务几乎覆盖了澳大利亚所有知名大学和教育机构。其会员院校有37所,其中包括澳大利亚顶尖的八校联盟(Group of Eight)中的全部名牌大学,墨尔本大学是其中之一。
Career Hub没有就其针对雇主的审核和验证标准答复ABC中文的置评请求。
记者发现,香港警务处通过Career Hub发布的广告涉及四所澳大利亚知名大学,分别是墨尔本大学、麦考瑞大学(MQ)、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和悉尼科技大学(UTS)。
与墨尔本大学坚持不撤除招聘广告的做法不同,另外三所大学都在声明中向记者证实在收到学生投诉信后已从校园网撤除港警的招聘广告。
但各所大学就这一做法给出的理由各不相同。
麦考瑞大学称其对Career Hub上发布的广告信息进行审核,以“确保它们符合联邦和新州法律”。
“在学生们对招聘广告表示担忧的情况下,麦考瑞大学在审核时决定删除这则广告,”麦考瑞大学在声明中写道。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发言人在采访中告诉ABC中文,招聘广告不构成大学对雇主及其行动或政策的认可。但新南威尔士大学删除了发布在其校园网上的港警招聘启事。
“根据我们的条款和条件,[大学]对发布在此平台上的职位进行审核,以确保职位描述和招聘流程符合合法雇佣的要求和准则,”这名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发言人告诉ABC中文。
一名悉尼科技大学的发言人仅向记者确认已删除港警的招聘启事,但拒绝就删除的原因和细节发表更多评论。
“那则招聘启事已于5月14日被移除。我们无法提供更多评论,”这名发言人说。
选择保留这则广告的墨尔本大学没有对记者解释这一决定的原因,然而,根据其在线招聘网站条款显示,墨大对海外实习或职位安排的合适性不会发表建议。
“求职网站上展示的海外实习或就业安排,绝对不是大学对这一职位的认可,”墨尔本大学在其条款中写道。
此外,据香港媒体报道,港警此前还在美国伯克利大学采取同样的做法,遭到当地香港留学生的抵制。英国剑桥大学校刊亦于本月初发表文章,表示学生对港警在剑桥的招聘活动感到担忧。
特区政府在发送给记者的新闻公报中引述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在立法会上的发言称,香港自去年6月初至12月中旬共发生超过1000次示威、游行和公众集会;特区政府正积极考虑“增加警力及支援”,其中包括调动惩教署和海关部门的人员为特警,并反聘退休警务人员回到警队工作。
香港警务预算大幅增加
香港警方在2020~21财年增设2542个非首长级职位,是2019-20年度的14倍,其中2375个职位是纪律职位;警方还挽留或返聘约1600-1700位即将退休或已退休的警务人员,以填充不足的警力。
自“反送中”运动开始以来,香港警队的招聘压力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警方在扩大招聘范围和力度之余,仍面临不断增加的退警人数。
据香港警务处提供给立法会的材料显示,去年6月至今年2月,共446名警员“非预知离职”,较去年同期多出124人,增幅为38.5%。
此外,ABC中文获得的一份香港警务处2020-21年度预算报告显示,警方在维护社会治安预算方面的预算为257.89亿港元(约50亿澳元),比2019-20财年增长25%。该部门在上个财年的维护社会治安预算为100.59亿港元(约19.55亿澳元)。
香港警务处发言人告诉ABC中文,鉴于香港留学生对警方招聘广告的投诉情况,警务处“将根据当前形势定期审议招聘策略”。
香港警务处的一名发言人向ABC中文确认,该部门在澳大利亚多所大学发布了招聘信息,但澄清这些职位仅向香港永久居民开放,申请者还须能书写中文,并能讲流利粤语。
“向香港和海外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外展一直是[香港警队]的积极策略之一,”这名发言人告诉ABC中文。
“警务处招募部每年都会透过不同的平台、社交媒体和招募项目进行招募宣传,并在香港和海外举办各种招募活动,包括招募研讨会和经验分享。”
ABC中文
一千多名留学生在一封公开请愿书中联署,呼吁澳大利亚知名高等学府墨尔本大学撤除香港警方在该校网站上发布的招聘启事。
据ABC中文了解,这则由香港警务处发布招聘启事招聘的是“见习督察”(Probationary Inspector)职位,月薪约9374澳元(47,690港元),是负责管理警员和警长的小队指挥官。
这封呼吁墨尔本大学撤除该招聘启事的联名公开信自上周起已收到近1500人支持。
“大学有责任为所有学生提供一条健康和合理的职业道路,特别是作为一所澳大利亚的顶尖大学,自由、民主和公正的普世价值应该得到每个人的认可,”公开信的发起者、来自香港的墨尔本大学建筑设计系二年级留学生Jenni接受ABC中文采访时表示。出于对隐私的担心,她要求在报道中省略她的姓氏。
自香港于去年六月爆发“反送中”运动以来,港警与示威者开始了漫长而激烈的对峙。示威者谴责警方频繁使用催泪瓦斯、高压水枪、橡胶子弹和布袋弹攻击人群,警方则谴责示威者使用暴力破坏香港的社会稳定——彼此间的争议不断累积升级。
在香港“反送中”运动中,“调查警方的暴力行为”是抗议者的五大诉求之一。
“香港警方以不必要的武力和暴力威胁香港人。我非常同意香港警方不适合登上雇主名单,”请愿者Connie Yam在参与联署时写道。
人权观察中国部高级研究员王松莲告诉ABC中文,随着北京为香港设立《国家安全法》,香港警方将“越来越具备镇压性”。
“曾以专业性和独立性著称的香港警队已被中国政府变成镇压工具,”她告诉ABC中文。
ABC中文了解到,截至4月30日,香港警务处的编制内共计31,180个纪律人员职位,以及4,612个文职人员职位。
一名墨尔本大学的发言人在回答ABC中文的提问时确认,这则招聘广告由香港警务处发布在该大学专为学生提供的求职平台上。该招聘启事目前仍可访问。
“香港警方发布的招聘广告可能会吸引那些考虑在完成学业后回国的留学生,”这名发言人向ABC中文解释到。
这名发言人未就留学生的投诉置评。
香港警方招募涉及全球多所知名大学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澳大利亚大部分高等学府为学生提供工作机会的网站均托管在一个名为“Career Hub”的服务平台上。
雇主注册帐户后须经过Career Hub对其资质进行审核,随后可付费发布招聘广告。每个招聘广告的价格为200澳元,若发布五至二十则广告可享受200至1000澳元不等的优惠。
以香港警务处为例,该部门须首先在该平台注册“雇主”身份,通过审核后便可使用该服务向会员大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
Career Hub的服务几乎覆盖了澳大利亚所有知名大学和教育机构。其会员院校有37所,其中包括澳大利亚顶尖的八校联盟(Group of Eight)中的全部名牌大学,墨尔本大学是其中之一。
Career Hub没有就其针对雇主的审核和验证标准答复ABC中文的置评请求。
记者发现,香港警务处通过Career Hub发布的广告涉及四所澳大利亚知名大学,分别是墨尔本大学、麦考瑞大学(MQ)、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和悉尼科技大学(UTS)。
与墨尔本大学坚持不撤除招聘广告的做法不同,另外三所大学都在声明中向记者证实在收到学生投诉信后已从校园网撤除港警的招聘广告。
但各所大学就这一做法给出的理由各不相同。
麦考瑞大学称其对Career Hub上发布的广告信息进行审核,以“确保它们符合联邦和新州法律”。
“在学生们对招聘广告表示担忧的情况下,麦考瑞大学在审核时决定删除这则广告,”麦考瑞大学在声明中写道。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发言人在采访中告诉ABC中文,招聘广告不构成大学对雇主及其行动或政策的认可。但新南威尔士大学删除了发布在其校园网上的港警招聘启事。
“根据我们的条款和条件,[大学]对发布在此平台上的职位进行审核,以确保职位描述和招聘流程符合合法雇佣的要求和准则,”这名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发言人告诉ABC中文。
一名悉尼科技大学的发言人仅向记者确认已删除港警的招聘启事,但拒绝就删除的原因和细节发表更多评论。
“那则招聘启事已于5月14日被移除。我们无法提供更多评论,”这名发言人说。
选择保留这则广告的墨尔本大学没有对记者解释这一决定的原因,然而,根据其在线招聘网站条款显示,墨大对海外实习或职位安排的合适性不会发表建议。
“求职网站上展示的海外实习或就业安排,绝对不是大学对这一职位的认可,”墨尔本大学在其条款中写道。
此外,据香港媒体报道,港警此前还在美国伯克利大学采取同样的做法,遭到当地香港留学生的抵制。英国剑桥大学校刊亦于本月初发表文章,表示学生对港警在剑桥的招聘活动感到担忧。
特区政府在发送给记者的新闻公报中引述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在立法会上的发言称,香港自去年6月初至12月中旬共发生超过1000次示威、游行和公众集会;特区政府正积极考虑“增加警力及支援”,其中包括调动惩教署和海关部门的人员为特警,并反聘退休警务人员回到警队工作。
香港警务预算大幅增加
香港警方在2020~21财年增设2542个非首长级职位,是2019-20年度的14倍,其中2375个职位是纪律职位;警方还挽留或返聘约1600-1700位即将退休或已退休的警务人员,以填充不足的警力。
自“反送中”运动开始以来,香港警队的招聘压力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警方在扩大招聘范围和力度之余,仍面临不断增加的退警人数。
据香港警务处提供给立法会的材料显示,去年6月至今年2月,共446名警员“非预知离职”,较去年同期多出124人,增幅为38.5%。
此外,ABC中文获得的一份香港警务处2020-21年度预算报告显示,警方在维护社会治安预算方面的预算为257.89亿港元(约50亿澳元),比2019-20财年增长25%。该部门在上个财年的维护社会治安预算为100.59亿港元(约19.55亿澳元)。
香港警务处发言人告诉ABC中文,鉴于香港留学生对警方招聘广告的投诉情况,警务处“将根据当前形势定期审议招聘策略”。
香港警务处的一名发言人向ABC中文确认,该部门在澳大利亚多所大学发布了招聘信息,但澄清这些职位仅向香港永久居民开放,申请者还须能书写中文,并能讲流利粤语。
“向香港和海外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外展一直是[香港警队]的积极策略之一,”这名发言人告诉ABC中文。
“警务处招募部每年都会透过不同的平台、社交媒体和招募项目进行招募宣传,并在香港和海外举办各种招募活动,包括招募研讨会和经验分享。”
港警在2018~2021三个财年的预算及编制对比
香港警方在2020~21财年增设2542个非首长级职位,是2019-20年度的14倍,其中2375个职位是纪律职位;警方还挽留或返聘约1600-1700位即将退休或已退休的警务人员,以填充不足的警力。
自“反送中”运动开始以来,香港警队的招聘压力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警方在扩大招聘范围和力度之余,仍面临不断增加的退警人数。
据香港警务处提供给立法会的材料显示,去年6月至今年2月,共446名警员“非预知离职”,较去年同期多出124人,增幅为38.5%。
此外,ABC中文获得的一份香港警务处2020-21年度预算报告显示,警方在维护社会治安预算方面的预算为257.89亿港元(约50亿澳元),比2019-20财年增长25%。该部门在上个财年的维护社会治安预算为100.59亿港元(约19.55亿澳元)。
香港警务处发言人告诉ABC中文,鉴于香港留学生对警方招聘广告的投诉情况,警务处“将根据当前形势定期审议招聘策略”。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9%A6%99%E6%B8%AF%E8%AD%A6%E6%96%B9%E6%BE%B3%E6%B4%B2%E9%AB%98%E6%A0%A1%E6%8B%9B%E8%81%98%E9%81%AD%E6%8A%97%E8%AE%AE%7C%E9%A2%84%E7%AE%97%E5%8D%87%E9%AB%98%E9%80%80%E8%AD%A6%E4%BA%BA%E6%95%B0%E6%BF%80%E5%A2%9E.html
香港警方在2020~21财年增设2542个非首长级职位,是2019-20年度的14倍,其中2375个职位是纪律职位;警方还挽留或返聘约1600-1700位即将退休或已退休的警务人员,以填充不足的警力。
自“反送中”运动开始以来,香港警队的招聘压力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警方在扩大招聘范围和力度之余,仍面临不断增加的退警人数。
据香港警务处提供给立法会的材料显示,去年6月至今年2月,共446名警员“非预知离职”,较去年同期多出124人,增幅为38.5%。
此外,ABC中文获得的一份香港警务处2020-21年度预算报告显示,警方在维护社会治安预算方面的预算为257.89亿港元(约50亿澳元),比2019-20财年增长25%。该部门在上个财年的维护社会治安预算为100.59亿港元(约19.55亿澳元)。
香港警务处发言人告诉ABC中文,鉴于香港留学生对警方招聘广告的投诉情况,警务处“将根据当前形势定期审议招聘策略”。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9%A6%99%E6%B8%AF%E8%AD%A6%E6%96%B9%E6%BE%B3%E6%B4%B2%E9%AB%98%E6%A0%A1%E6%8B%9B%E8%81%98%E9%81%AD%E6%8A%97%E8%AE%AE%7C%E9%A2%84%E7%AE%97%E5%8D%87%E9%AB%98%E9%80%80%E8%AD%A6%E4%BA%BA%E6%95%B0%E6%BF%80%E5%A2%9E.html
二大爷│铁幕:川普有关中国问题讲话全解读
美东时间5月29日下午,美国总统川普在白宫玫瑰园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门就中国问题发表了谈话。这个谈话非常短,仅仅只有8分钟,但是内容确是前所有的严厉。下面就简明扼要的将川普的讲话要点解读一下。
川普的讲话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的威胁和对世界的损害的指控:①没有遵循有关贸易协议及公平对等的原则,严重损害美国利益;②在南海地区提出不合理的领土要求,威胁航行自由与国际贸易;③应对新冠疫情的失误导致全球蔓延,造成重大灾难。
第二部分是美国即将作出的应对:①追究新冠蔓延的责任,美国正式和世卫组织断绝关系;②取消在某些敏感领域特别是和军事有关的领域的中国学生签证;③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必须符合美国金融市场原则,接受美国审计。
第三部分是专门针对香港问题的:①启动取消给予香港特殊地位的政策豁免程序,取消香港作为有别于中国其它地方的单独关税与旅行区的优惠待遇,包括引渡条约、技术出口控制等将一并取消,香港不再视为自治个体;②将对直接或间接卷入侵蚀香港自治的中港官员进行制裁。
我们都知道,新闻越短,事情越大。川建国这个讲话跟他以往云里雾里、不谈要点的讲话不同,表态非常清晰、具体。他在推特上放过很多大话,但是在正式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的东西,恐怕就不是大话那么简单。
川建国这篇讲话有一大半是在谈香港问题,显而易见,是对昨天全国人大通过涉港国安法的回应。他所谈到的某些指控和应对,包括断绝和世卫的关系、追究新冠蔓延的责任等,之前我们已经听过,但这次他提出的制裁措施,很多是前所未有的杀伤力极大的武器。具体的影响有:
取消签证一条涉及大概3千名中国学生,相对于留美的36万中国学生中也许并不多,但是很可能这是个开头,而且对以后中国学生求学产生持续性影响;要求中概股接受美国审计影响就更大,在美上市的数百家中概股质地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根据瑞幸咖啡的表现,恐怕会有大面积退市的危险,更要命的是从此丧失美国股市这个融资渠道。
最要命的,当然是针对香港问题的几条措施。香港特殊地位的重要性,这里就不用多谈了。胡锡进那句"中国想让哪里成为金融中心,哪里就是金融中心"的鬼话,说出来自己恐怕都不信。香港特殊地位的垮塌,决不仅仅是对香港的灾难。一旦丧失这个不可替代的窗口,影响如何,不需要太多假设,马上我们就能看到。特别是对涉及的官员个体进行制裁,这种经济斩首的措施,恐怕会让很多人胆寒。
当然,作为总统,川建国的表态都是方向性的,没有涉及具体的措施,所以如何执行我们现在不得而知。具体的落实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由美帝的行政部门陆续出台。根据美帝的作风,可能还会根据对方的反应,再进一步调整制裁。无论如何,川建国这篇讲话堪比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那篇关于"铁幕"的讲话。甚至可以说,更为直接和露骨。
作为普通人,很可能我们正在见证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历史进程的大转折。
2020/5/29
——作者脸书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0/05/blog-post_684.html
川普的讲话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的威胁和对世界的损害的指控:①没有遵循有关贸易协议及公平对等的原则,严重损害美国利益;②在南海地区提出不合理的领土要求,威胁航行自由与国际贸易;③应对新冠疫情的失误导致全球蔓延,造成重大灾难。
第二部分是美国即将作出的应对:①追究新冠蔓延的责任,美国正式和世卫组织断绝关系;②取消在某些敏感领域特别是和军事有关的领域的中国学生签证;③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必须符合美国金融市场原则,接受美国审计。
第三部分是专门针对香港问题的:①启动取消给予香港特殊地位的政策豁免程序,取消香港作为有别于中国其它地方的单独关税与旅行区的优惠待遇,包括引渡条约、技术出口控制等将一并取消,香港不再视为自治个体;②将对直接或间接卷入侵蚀香港自治的中港官员进行制裁。
我们都知道,新闻越短,事情越大。川建国这个讲话跟他以往云里雾里、不谈要点的讲话不同,表态非常清晰、具体。他在推特上放过很多大话,但是在正式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的东西,恐怕就不是大话那么简单。
川建国这篇讲话有一大半是在谈香港问题,显而易见,是对昨天全国人大通过涉港国安法的回应。他所谈到的某些指控和应对,包括断绝和世卫的关系、追究新冠蔓延的责任等,之前我们已经听过,但这次他提出的制裁措施,很多是前所未有的杀伤力极大的武器。具体的影响有:
取消签证一条涉及大概3千名中国学生,相对于留美的36万中国学生中也许并不多,但是很可能这是个开头,而且对以后中国学生求学产生持续性影响;要求中概股接受美国审计影响就更大,在美上市的数百家中概股质地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根据瑞幸咖啡的表现,恐怕会有大面积退市的危险,更要命的是从此丧失美国股市这个融资渠道。
最要命的,当然是针对香港问题的几条措施。香港特殊地位的重要性,这里就不用多谈了。胡锡进那句"中国想让哪里成为金融中心,哪里就是金融中心"的鬼话,说出来自己恐怕都不信。香港特殊地位的垮塌,决不仅仅是对香港的灾难。一旦丧失这个不可替代的窗口,影响如何,不需要太多假设,马上我们就能看到。特别是对涉及的官员个体进行制裁,这种经济斩首的措施,恐怕会让很多人胆寒。
当然,作为总统,川建国的表态都是方向性的,没有涉及具体的措施,所以如何执行我们现在不得而知。具体的落实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由美帝的行政部门陆续出台。根据美帝的作风,可能还会根据对方的反应,再进一步调整制裁。无论如何,川建国这篇讲话堪比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那篇关于"铁幕"的讲话。甚至可以说,更为直接和露骨。
作为普通人,很可能我们正在见证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历史进程的大转折。
2020/5/29
——作者脸书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0/05/blog-post_684.html
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世卫组织
来源:
美国之音
特朗普总统周五宣布,美国将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理由是世卫组织未能完成美国要求的改革。
特朗普在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中国每年只支付4000万美元,而美国每年支付4.5亿美元,但中国已经完全控制了世界卫生组织。”
近几个月来,特朗普政府一直批评世卫组织对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应对,指责该组织以中国为中心,未能及时向全球各国拉响预警。目前,美国是受新冠病毒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特朗普在发布会上说:“世界需要从中国那里得到关于病毒的答案。我们必须要透明度。为什么中国禁止武汉的感染者前往全国各地?它(病毒)没有到北京,也没有到其他地方,但他们允许他们(感染者)自由地在世界各地旅行,包括欧洲和美国。”
世卫组织为其对病毒大流行的反应进行了辩护,称给予了各国领导人足够时间在疫情爆发初期进行干预,并赞扬中国对该病毒的应对较非典时期有所改善。
美国是世卫组织最大的捐助国。今年4月,特朗普宣布暂停对世卫组织的捐助,以待评估世卫组织对新冠病毒的应对。
上周,特朗普在给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信中表示,如果该组织未能在30天内做出实质性改进,美国将永久切断对世卫组织的资助,并重新考虑在该组织的成员资格。
特朗普周五表示,世卫组织“未能实现迫切需要的改革”,美国“今天将终止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关系,并将这些资金重新用于世界其他迫切的全球公共卫生需求。”
目前还不清楚特朗普打算用什么机制来终止对世卫组织的资助,美国国会负责大部分对该组织的拨款。总统通常没有权力单方面改变国会的拨款方向。
世卫组织官员在5月20日表示,他们担心如果美国永久撤回资助,该机构的紧急计划将会受到影响。
世卫组织紧急事件执行主任莱恩(Mike Ryan)当时表示:“这将对向世界上最脆弱的人群提供基本卫生服务产生重大影响,我们相信发达国家的捐助者将在必要时介入,填补这一空白。”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7%89%B9%E6%9C%97%E6%99%AE%E5%AE%A3%E5%B8%83%E7%BE%8E%E5%9B%BD%E9%80%80%E5%87%BA%E4%B8%96%E5%8D%AB%E7%BB%84%E7%BB%87.html
美国之音
特朗普总统周五宣布,美国将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理由是世卫组织未能完成美国要求的改革。
特朗普在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中国每年只支付4000万美元,而美国每年支付4.5亿美元,但中国已经完全控制了世界卫生组织。”
近几个月来,特朗普政府一直批评世卫组织对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应对,指责该组织以中国为中心,未能及时向全球各国拉响预警。目前,美国是受新冠病毒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特朗普在发布会上说:“世界需要从中国那里得到关于病毒的答案。我们必须要透明度。为什么中国禁止武汉的感染者前往全国各地?它(病毒)没有到北京,也没有到其他地方,但他们允许他们(感染者)自由地在世界各地旅行,包括欧洲和美国。”
世卫组织为其对病毒大流行的反应进行了辩护,称给予了各国领导人足够时间在疫情爆发初期进行干预,并赞扬中国对该病毒的应对较非典时期有所改善。
美国是世卫组织最大的捐助国。今年4月,特朗普宣布暂停对世卫组织的捐助,以待评估世卫组织对新冠病毒的应对。
上周,特朗普在给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信中表示,如果该组织未能在30天内做出实质性改进,美国将永久切断对世卫组织的资助,并重新考虑在该组织的成员资格。
特朗普周五表示,世卫组织“未能实现迫切需要的改革”,美国“今天将终止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关系,并将这些资金重新用于世界其他迫切的全球公共卫生需求。”
目前还不清楚特朗普打算用什么机制来终止对世卫组织的资助,美国国会负责大部分对该组织的拨款。总统通常没有权力单方面改变国会的拨款方向。
世卫组织官员在5月20日表示,他们担心如果美国永久撤回资助,该机构的紧急计划将会受到影响。
世卫组织紧急事件执行主任莱恩(Mike Ryan)当时表示:“这将对向世界上最脆弱的人群提供基本卫生服务产生重大影响,我们相信发达国家的捐助者将在必要时介入,填补这一空白。”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7%89%B9%E6%9C%97%E6%99%AE%E5%AE%A3%E5%B8%83%E7%BE%8E%E5%9B%BD%E9%80%80%E5%87%BA%E4%B8%96%E5%8D%AB%E7%BB%84%E7%BB%87.html
人间丨在老牌出版社,我亲手给“学术垃圾”整容
作者:鹿大萌 来源:人间theLivings
1
2017年7月中旬,经过层层筛选,我入职某家知名出版社。这家出版社是国内的老牌出版社之一,不仅出过不少经典畅销书,在出版学术著作方面更是颇有名气。
我所在的文史编辑室一共有7个人。主编姓朱,年近不惑,因为长期的伏案工作,背有些驼,见人笑眯眯的,看似和气,眼神却很犀利。我刚进社,他就跟我大谈出版情怀、编辑的责任与荣誉,听得我热血沸腾,立志要做一个优秀的出版人,可到办公室一看,心就凉了半截——编辑们都埋在一堆堆的稿件之中,表情凝重,时不时还传出一两声叹气,氛围很是压抑。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不容易,要经过各种锻炼,至少要2年才能独立编书。”主编说。
主编也是出版社里有名的“拼命三郎”,不是在拉选题,就是在拉选题的路上。所以,办公室的日常工作都落在了周姐身上。我入职的第3天,《编辑手册》还没看完,周姐就找到我说:“我这有本书,《XX史》,主编说你是学历史的,帮我看一下。”
想不到这么快就接稿子了,我有些激动与忐忑,赶紧问有什么要求。
“你就结合上一稿核对有没有漏改的地方,然后通读一遍,权当熟悉下编辑工作了。”周姐让我一周后把书稿交给她,说作者已经催她好几次了。
出版行业作为年轻人眼中的“夕阳产业”,离职率挺高,这家老牌出版社也概莫能外。之前负责这本书的两个编辑相继离职,书稿实在没人接,才落在学西方文学专业出身的周姐手上。周姐看历史方面的稿子很费劲,所以这次招聘特意选了我这个“科班出身”的。
“这书你感觉写得咋样?”我问。周姐没有直接回答,只说,不论怎么样,反正她已经尽力了。看她一脸愁云,显然是不太满意。
我从周姐那里取回书稿,很厚,一共有700多页,50万字。书稿分为上下两部,讲的是一个行业的发展史。作者姓杨,是一个地方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我顺手在网上查了杨院长的文章,发现他前几年还在一些重磅期刊发表过几篇文章,近些年没新的大作,就问身边上的一个老编辑:“这种教授写的书,问题应该不大吧?”
他冷笑一声,说:“别,你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别以为‘教授’就省心了,级别越高的越得小心,里面坑多了去了,狗屁不通、前言不搭后语是常事。”
我笑了笑,觉得同事说得太夸张,可看了没几页书稿,就不得不信了他的话——这本书虽然是严肃的学术著作,但就像是把一篇篇的论文硬凑在一起的,跳跃性大,中间没有衔接,是毫无体系跟逻辑感可言的流水账。
我强忍着看到下半部,发现语句突然变得很生涩,像挤牙膏一样往外蹦。每看完一段话,我就要拼命地去理解这个杨院长到底想讲什么——明明全是汉字,连在一起却感觉不认得。
一本书上下部的水平差那么多,显然就不是一个人写的。我把问题反映给周姐,她却毫不意外:“你也是读研过来的,现在老师做的项目,不都是分给自己学生去做?前面应该是杨院长本人写的,差的自然是他的学生写的。”
“可这样的书卖出去不砸咱出版社的招牌吗?”我不解。
“别担心,这书估计连上市的机会都没有。”周姐解释道,“一共就印500本,作者自己买100,他的学校买150,他的学生买100,剩下150本。咱们挣的是他的‘资助费’——这本书‘资助’6万,咱们起码挣一半。”
“出版业越来越不值钱,纯粹的做书越来越难了!”主编后来也对我感慨说,如今,学术圈的氛围趋于浮躁,很多专家学者为了评职称、抢项目,造出大量的“学术垃圾”。科研项目在结项的时候要验收成果,文科类基本就是出一本书。这种学术书的需求量很小,没有出版社愿意白做,因此高校会出一些资助费,少则两万,多则八九万。高校很少会找小出版社或者民营出版公司,只喜欢名牌、老牌出版社,这样既容易通过审计,也有“面子”。我们出版社名气大,也乐意接——毕竟,挣这种资助费要比憋出一本畅销书容易得多。
一般情况下,“教授”们写的书,好的就上市卖,不好的,要么自己全买走,要么就直接留在仓库里等着哪天去化纸浆。出版社每年都有很多不会上市的书,杨院长的这本就属于这类。周姐给我的要求就是:看有没有错别字和知识性的错误,文笔润色的活儿不操心。
既然领导发话,再翻起书稿,我也就不那么认真了。可是,问题还是不断地往我眼里蹦,甚至出现了一些连本科生都不会犯的常识性错误。我每更正一处,就在相应的位置贴一张便签,等全部看完一遍,书稿上满是红红绿绿的便签,十分刺眼。
我按时交了稿,周姐夸我办事认真,是个干编辑的料。但我却高兴不起来,心里还有些憋闷,建议周姐再找个专业人士看一遍:“我学术水平有限,书里错误太多,难免有疏漏。”
2
一周后,周姐突然又把我叫到会议室,焦急地问:“你知道有哪些比较靠谱的‘查重软件’吗?”
原来,上周主编找了一个专家给杨院长的书做“外审”,没两天,书稿就被打了回来,专家反馈就两个字:“抄袭。”——事情就是这么巧,李鬼撞见了李逵,外审专家在审稿时发现其中一章书稿完全是照抄了自己的论文。还好主编跟这个专家的交情深,对方只是退稿,没有深究。
听周姐这么一说,我吓了一跳——在学术圈,这算是相当严重的指控。读研期间,导师老高一直叮嘱我们:“不要抄袭,不要抄袭,这是大忌。”所以,在我的思维中,学术上的“抄袭”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这不仅关乎一个人的学术品格,更关乎人格。这位杨院长身为一个大学教授、博导,拿来出版的书都敢明目张胆地抄,未免也太“横”了。
在出版业,“抄袭”同样也是大忌。如果一本书被发现抄袭,责编和出版社都得受处分——当时,正逢主编“向上活动”、周姐评副编审的关键时期,工作办事自然愈发谨慎了。
周姐立刻联系书稿的负责人王秘书——许多教授出书都是只管交稿,后续的事都交给自己的学生或秘书对接处理——听到“抄袭”两个字,王秘书立刻就炸了毛,张口就说我们“诬陷杨院长、质疑杨院长的人品与学品”,态度十分蛮横,“你们不就是个卖书号的嘛?!”
这句话把主编惹毛了。那天,他对周姐吼道:“不惜代价给他‘查重’,把证据锤死!”
我问过周姐,为什么出版社不能像期刊那样在收稿的时候就查重?周姐说,现在一个靠谱点的查重软件收费都要万字20多元,期刊上的一篇论文也就万把字,可一本书动辄二三十万字,如果每本书都查,这成本出版社承受不起。
我找了一个常用的查重软件,开始查杨院长的书稿。一般来说,超过15%的重复率就可以被判定为抄袭,当我看到显示结果时,震惊了——80%!我用的还不算是最严格的查重软件啊!
我赶紧正了身子,仔细查看报告:这本书的上半部分都是用杨院长本人发表过的文章拼凑而成的,讨巧,算不上抄袭。重灾区是下半部分——不知道是他本身还是他的学生,连洗稿时常见的“同义转述”都懒得做,直接大段大段地复制粘贴,甚至还有不少段落是抄百度百科和网络博客。
我赶紧来到主编办公室,里面弥漫着一股烟味,主编一边使劲给自己扇风,一边修改杨院长的稿子,嘴里还“烂人”、“垃圾”地骂个不停。当看到我递过去的查重报告,主编气得把稿子往地上一推,喊道:“把这个给小周,让她给姓王的,看他们怎么解释!”
当我把事情办妥,再次回到主编办公室的时候,主编已经跟杨院长通上电话了。从电话免提漏出的声音里,我听见杨院长的语气很平静:“书嘛,多少都有重复的地方,毕竟历史上就那么点事。报告我看了,前面都是我自己的文章,不是抄袭。后面多了点,但放在全文里,也没得多少嘛……”最后,杨院长还讽刺道:“这书深奥了些,你们没看懂,正常。”
主编的脸憋得通红,嘴里的话也不如之前客气。他说,这件事已经涉及到出版社的声誉,“就算是印出来也要全部销毁,我们也是要求质量的,这种大规模抄袭的书我们绝对不印。”
见二人争论得那么凶,我识趣地退了出来。
一个下午,主编都在打电话,嗓门大到连走廊上都能听到,还不时蹦出脏话来。下班的时候,我看到主编瘫靠在椅子上,仰着的脸上盖着一本书,不知睡着了没有。
接下来两天,周姐就像一个收集证据的警察,不停地给杨院长的书拍照、做记录,可对方对抄袭的事并不是很在乎。
这一年,虽然时有高校论文抄袭的丑闻爆出,但并没有形成两年后的那种高压势态。抄袭被发现,最多不过是图书下架、口头警告,甚至许多高校一通调查之后,就不了了之。因此,杨院长更关心的是自己的书能否按时出版。如果拖到12月,他的项目就要结项、拿出成果,现在开始修改书稿肯定来不及,所以他坚持不肯让步,甚至还劝我们放心大胆地印:“印出的书我们全买了,不让流出去就没事了。”
但主编坚决不同意,他还是那句话:“可以容忍写得烂,但绝不让一本抄袭的书从我手中流出去。”
双方就这样僵持着。
3
没想到,两周过后,杨院长的态度居然来了个大转弯,主动要求“撤稿修改”。
我通过圈子里的人打听到了一些小道消息,说是不久前杨院长的一个学生在毕业论文抽检中被判定为不合格,一些看不惯杨院长的人就拿这事做文章,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杨院长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把事情压下去,如果此时再曝出他的书有抄袭丑闻,造成什么后果就难说了。
周一,两个陌生人行色匆匆地来到我们文史编辑室。中年模样的梳着一个大背头,戴茶色墨镜,穿了一身阿迪达斯休闲装,步履矫健;年轻的那个身材矮小,穿衬衫西裤,背着一个高高隆起的双肩包,脖子周围已经被汗水浸透了。他们进来之后,径直走进了主编的办公室。
周姐给我发微信:“这就是杨院长跟王秘书。”
然后,我就听见主编办公室里先是传来激烈的争论声,后是大笑。不一会儿,周姐把我喊进去,主编指着我说:“这是路编辑,别看是个新人,要不是他提醒,就真出大事了。”
杨院长立刻起身,过来握住我的手:“感谢,感谢。”当他得知我是X大毕业的,就问:“高老师你认识吗?”
“那是我导师。”
“哎呀!名师果然出高徒啊,难怪眼睛那么毒。论起来,咱们俩还是师兄弟呢!”
我从没听老高说过他还有这么个学生,但现场只能佯装客套。
杨院长只字不提抄袭的事,只说“自认此书还有很多不足,为避免麻烦,还是主动撤回修改”。谈话间,周姐不小心说了“抄袭”二字,王秘书立刻纠正她:“是重复。”
杨院长担心,修改书稿会耽误他12月的“结项会”,主编则一脸轻松:“这个简单,到时我们先给你几本样书,应付结项没问题。”
我知道,这种会议大都是走走过场,以杨院长的身份,发下去的书也未必会有人认真看。若真有人找茬,也不会拿着一本样书去说事。不过,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非到特殊时期,我们绝对不用。现在杨院长愿意修改,主编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杨院长连连说好,主编又补充:“正式成书也不能拖太久,不然我们这边程序也不好交差,所以需要你们也配合好哈!”说完,主编提出要求:修改稿必须提供查重报告,重复率不能超过10%。
“当然,我们一定全力配合。”接着,主编办公室里又充满了笑声。
事后,我问老高熟不熟悉杨院长,他回了我一句:“那个官迷啊?”
老高说,杨院长年轻时,也发表过不少有价值的文章,算是青年俊杰,30多岁就评上了教授。后来,他去搞行政,就再也没拿出什么好东西。教授做行政不算稀奇,但杨院长对仕途、荣誉似乎格外渴望。一次,老高担任一个奖项的评委,杨院长是候选人。评奖前,杨院长跟老高套近乎,七拐八拐地认老高当“师叔”。评选结果出来,杨院长拿了二等奖,晚上聚餐,杨院长只跟评委主席喝酒,直接把老高这个“师叔”晾在一边。
最后,老高提醒我:“这个人不可深交。”
一般,老牌出版社接到一本书要经过“三审三校”,即经过三级领导审核选题才能通过,书稿得经过“责编初校—外校—社里终校”3次校对才能印刷。这其中,还包含排版、封装设计、改红等各种环节。
杨院长的书“重走流程”是件丢人的事,不能被别的编辑室知道。于是,主编安排我负责初校、周姐二校、他自己三校。怕再出岔子,还找了个教授当外审专家。
8月的一天下午,周姐打来电话,让我跑腿去一个政府机关拿些参考资料。我赶到地方,看到一个跟我岁数差不多的年轻人等在那里,一问才知道,他是杨院长带的博士赵炎。
赵炎见了我,直接扔给我两大袋文件,表情很不爽:“上周好心好意去看老杨,居然把我当苦力使唤。毕业了也不得清净,哪有这样的老师!”
赵炎2016年毕业后做了公职人员,他的牢骚话我不知道咋接。他看出我的尴尬,就请我喝了杯咖啡,顺带介绍杨院长这本书背后的一些情况——果不其然,书稿的后半部分,就是一批学生完成的。
赵炎说:“当时老杨给我们布置任务,每人各写一章,只说是课程作业,没说要放到书里面去——这种‘作业’,谁会用心写啊?抄来抄去,很正常。”
“他为什么不告诉你们这是要放到书里面去的?”我问。
“如果说了这是在做项目,按规矩他要付给我们津贴的,他当然是想省下这笔钱了。”
“他自己也不看吗?”
“看个毛线,他管着学院,手里还有一堆项目,自己能凑出一半(书稿)就不错了。”
看来,杨院长本来想省点小钱,结果差点捅了大篓子。赵炎说,被我们查出抄袭后,杨院长把学生们臭骂了一顿,然后又给学生们下了死命令:这次书稿修改,他们必须好好写,认真改。
“我都毕业了,还得听他安排,要不是看他帮我找工作出过力的份上,我才懒得改呢。可怜我那些没毕业的师弟师妹喽,还得受他摆布。”
赵炎说,他读博的时候,杨院长对他们不管不问,一学期都见不到人影,只有学生请他吃饭的时候才会露面。从入学到毕业,杨院长不是安排他们干这就是忙那,给学生的一点津贴还不如学生自己倒贴的多。可成果结项时,他连致谢都懒得提学生一下。此外,每学期学生们还要想办法给他凑发票,报销的钱也要如数上交……其实赵炎讲的这些烂事,我在读研期间也见过。
告别赵炎后,我建了一个微信群,把杨院长书中每章的“作者”都拉了进去,这样方便发布信息,及时跟进修改进度。
转眼到了年底,我们如期把样书交给杨院长,他喜笑颜开。不久后,我看到他们学院的官网上特意发了整版的结项会的新闻。王秘书跟几个“作者”在朋友圈里疯狂转发这篇报道,还对这本未正式出版的“著作”大加赞扬。
4
春节过后,学生们写的稿子已经交得差不多了,查重也降到了10%以下——他们的修改方法很简单,就是把抄袭的部分用自己的语言再讲一遍,由于用词过于刻意,读起来并不顺畅,但周姐说:“就这样吧,至少他们讲了人话。”
2018年4月,返回来的稿子我都审阅完毕,以为工作已经结束,没想到周姐突然告诉我,书稿的上半部分还要我多催着点。
“上半部分?那个没啥大问题啊,都是杨院长自己抄自己的,不算抄袭啊。”
周姐让我问赵炎,上半部分由谁来负责。赵炎说:“我一个师兄,姓张,一个读了快7年的博士。”
博士延期是常态,但读了7年的还是不多见的。赵炎说,这个张博士水平不差,有很高的学术追求,非要写出能够震惊学术圈的毕业论文才行。他提醒我:“这个人比较孤傲,不爱搭理人,干活也很磨叽,你得多催着点。”
我联系张博士,他的话果然不多,但是我能感受到一种不耐烦:“不用你多交待,我会尽快给你。”
一等就是两个月,期间我也催过几次,每次他都会说尽快,后来工作一忙,我也懒得管了。
到了6月,周姐问我,上半部分的稿子怎么还不给她。
“什么!还没交?后半部分的三校都快结束了。”我只能摊手,表示张博士一直消极怠工,我也无能为力。“要不你跟王秘书讲一讲,他们自己人好说话。”
下午,我看到王秘书在微信大群里发消息,叮嘱大家“好好配合,按时交稿”。每个人都回复“收到”,只有张博士毫无动静。最后,王秘书特意@张博士:“看到请回复。”
想不到,这个举动惹毛了张博士,他先在群里说:“姓王的,你点啥点啊?这事还用你交代!你嫌弃我干活慢,有本事你自己改啊。老子现在忙着毕业,找工作,没工夫改。”
接着,张博士发了好多愤怒和菜刀的表情:“每次都是你把项目资料往我这一发,然后就不管不问了,要你这个秘书干嘛使的?你也是个博士,干嘛不自己写?哦,对了,谁让你是个水货呢!当初要是没有我帮你,你能不能把你的毕业论文写完还不知道呢!”
张博士的话越说越多,越说越过火,我兴奋地看着,只见杨院长突然出现了,他发了句:“这是工作交流群,不要乱发信息。”
接着,群里就风平浪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可我建的小群里却像开了锅,“作者”们纷纷都夸张博士好样的,替大家出了一口恶气:
“这个王秘书就是狐假虎威,对杨院长点头哈腰的,对咱们的那个架子哟,比院长还院长。”
“我找他报个发票,你看他那个脸,冷得快掉到地上了。一听杨院长喊他,立马笑开了花,飞一样地跑进办公室。”
“每次都是欺上瞒下,把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出了问题都往我们身上推。”
……
看来,学生们讨厌王秘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我听赵炎讲过,其实王秘书也不容易——杨院长对下属脾气很差,一年之内骂走了两个秘书,王秘书本来是被硬推上去“顶雷”的,没想到他一干就是3年,每天挨骂成了学院的一景。
周姐说,在当下这种高校行政机制中,王秘书也有存在的必要性,“有些事也由不得他”。
我感觉周姐话里有话,表面在说王秘书,其实像是说自己——她是主编从其他出版社“撬”过来的,齐耳短发,一年四季都是一身运动装,走路带风,特别会来事儿,跟社里每个部门都混得很熟,是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润滑剂。但她干得是否开心,谁也不知道。
我私下问赵炎:“张博士今天的话是不是另有所指?”
“当然,你知道他为什么现在才毕业吗?”
“你不是说他没写出想要的论文……”
“他那么高的水平,顶级刊物都发了好几篇文章,论文能写不出来?你想啊,要是毕业了,老杨以后这些项目谁去做呢?这么好的学生,不得多发挥发挥价值吗?”
我明白了——这种事在高校里也不少见,一些导师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让优秀的博士生延迟毕业,为自己“打工”。为了顺利毕业,学生只能忍着,踏上了读博的这条船,想下船上岸,只能任凭导师这个“艄公”的摆布。
我只能感叹:“张博士真可怜,他今天肯定要挨批了。”
赵炎说,这可不一定,张博士平时不怎么讲话,可心里精明着呢。他只骂了王秘书,却没提杨院长一句。“真没好处他能干读7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他这一闹腾,指不定老杨给他什么好处呢!”
我实在想不出来得是有多大的好处才会让一个博士生容忍杨院长7年,便问赵炎,当初杨院长是否也这么对他的。他回复道:“哈哈,那没有,我水平太菜,交给我几次任务,我都干不好,后来只让我干小活,看我没什么价值,早早地就让我毕业了。”
其实认识快一年了,我发现赵炎的学术水平不弱,若完全展示出真正的实力,或许他跟张博士一样还得在学校里啃书本。他俩一个故意“放水”准时毕业,但糊弄了自己;一个是认真搞学术,却被拖延至今耽误了青春,谁的选择是对的,我说不上来——要说谁错了,我想只能是掌握他们命运的那个人吧。
一个月后,张博士终于把书稿的上半部分交给我,不得不承认,经过他的修改,不仅文章内容丰富了许多,一些见解也更为深刻,让外审教授连连叫好。
我们加急工作,11月,书全部印出,终于松了一口气。
5
但麻烦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地结束。杨院长的书完成后,编辑室要给社里提供成本清单,我们被卡在第一次的“查重费”上。
我们出版社对这种“零利润书”有固定的指标,规定这种带资助的书,前期的制书成本不能超过资助费的75%,一旦超过就是亏损。
杨院长的书有50万字,正常要收他学校8万元的“资助费”,但我们只收了6万元。书重走流程,排版费、校对费花了两遍钱,尽管我们拼命压缩,可林林总总,成本还是用去了4万5,恰好卡在“红线”上——如果加上“查重费”,铁定超标。
当时,文史编辑室的“零利润书”的指标已经用完,再多一本“亏损书”,不仅会影响全室编辑的绩效,还会对正在评选“优秀中层干部”的主编造成不良影响。我们想让杨院长出“查重费”——毕竟是他给的稿子有问题——可王秘书不愿意,理由很充分:“签合同里没有‘查重’这一项费用,又是你们自己主动查的,费用当然你们出。”
周姐给我算过一笔账:杨院长的这本书的项目经费,加上各种配套资金,一共是15万元,扣掉出版资助费与杂七杂八的花销,最后他自己剩下四五万不成问题。
“当初干嘛不多收点‘资助费’?”我问。
周姐也很无奈:“还不是为了以后好‘继续合作’——杨院长现在才50岁冒头,以后高升的可能性非常大,跟他维护好了关系,以后再从他手里拿项目不就容易多了。”
以前,我们出版社是事业单位,政府拨款,不愁吃喝。现在改制变成了企业,挣钱成了首要任务。出版行业僧多粥少,利润微薄,民营出版公司又加入其中,竞争更激烈。当下不仅是各个出版社之间在竞争,甚至出版社内部的各个编辑室也在竞争。为了创造利润,大家不遗余力,想尽办法去拉选题。
磨了好久,王秘书的态度依然坚决,周姐失去了耐心,说干脆由她私人掏这笔钱算了。想不到3天后,主编找到我,一脸的奸笑,说:“你去把‘查重’的发票给杨院长寄过去。”
原来,为了讨到这笔“查重费”,主编耍了一点手段——他告诉杨院长,说自己联系了周老,想让周老帮忙为杨院长的书写一个推荐词。周老是圈子里的老前辈,一言九鼎的人物,为人出了名的耿直,经常在朋友圈里点名道姓“挂”一些“学术垃圾”。杨院长对自己“著作”的质量心里有数,真要给周老看完被“挂”了,那丢人丢大了。
周姐点出了最关键的一点:“现在杨院长正四处活动想再升一步呢,周老的许多学生都在担任要职,他可不敢冒这个险。”
于是,杨院长赶忙阻止了我们主编,说“什么都好商量”。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查重费”以杨院长的“稿费”相抵扣,然后我们再额外送杨院长10本书,算作补偿。
2019年春节过后,我听说,杨院长已经由“院长”变为“校长”,去另一个高校上任了;王秘书留在原来的学校,升任办公室副主任;张博士终于毕业,去了杨院长新履职的学校任教。
主编据说会在社里再调动一下,周姐拿下了副编审,随时准备接位。更有意思的是,社里觉得杨院长的这本书还不错,拿到市场上去公开销售,数据十分惨淡。
半年后,老高突然发微信问我:“杨校长那本书是你做的?”
我连忙解释:“我就是个助理,只是帮忙看了看专业问题。”
“哦,今天见到杨校长了,跟我夸你呢,说我培养了一个好学生,认真负责,学术水平高呢。”
我不知道老高发微信时的表情,很难判断导师这是在夸我还是在讽刺我。我说要送一本杨校长的书给他,他当即推辞:“别麻烦了,不用看我就知道写得不咋地。”
我打开豆瓣,找到了这本书,发现底下只有一条评论,夸赞的话极尽谄媚之词。评论者的头像跟名字,让我觉得十分眼熟,打开微信上之前的工作群,果然找到了一个同款的“作者”头像跟名字。
编辑 | 罗诗如
点击联系人间编辑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5/%e4%ba%ba%e9%97%b4%e4%b8%a8%e5%9c%a8%e8%80%81%e7%89%8c%e5%87%ba%e7%89%88%e7%a4%be%ef%bc%8c%e6%88%91%e4%ba%b2%e6%89%8b%e7%bb%99%e5%ad%a6%e6%9c%af%e5%9e%83%e5%9c%be%e6%95%b4%e5%ae%b9/
1
2017年7月中旬,经过层层筛选,我入职某家知名出版社。这家出版社是国内的老牌出版社之一,不仅出过不少经典畅销书,在出版学术著作方面更是颇有名气。
我所在的文史编辑室一共有7个人。主编姓朱,年近不惑,因为长期的伏案工作,背有些驼,见人笑眯眯的,看似和气,眼神却很犀利。我刚进社,他就跟我大谈出版情怀、编辑的责任与荣誉,听得我热血沸腾,立志要做一个优秀的出版人,可到办公室一看,心就凉了半截——编辑们都埋在一堆堆的稿件之中,表情凝重,时不时还传出一两声叹气,氛围很是压抑。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不容易,要经过各种锻炼,至少要2年才能独立编书。”主编说。
主编也是出版社里有名的“拼命三郎”,不是在拉选题,就是在拉选题的路上。所以,办公室的日常工作都落在了周姐身上。我入职的第3天,《编辑手册》还没看完,周姐就找到我说:“我这有本书,《XX史》,主编说你是学历史的,帮我看一下。”
想不到这么快就接稿子了,我有些激动与忐忑,赶紧问有什么要求。
“你就结合上一稿核对有没有漏改的地方,然后通读一遍,权当熟悉下编辑工作了。”周姐让我一周后把书稿交给她,说作者已经催她好几次了。
出版行业作为年轻人眼中的“夕阳产业”,离职率挺高,这家老牌出版社也概莫能外。之前负责这本书的两个编辑相继离职,书稿实在没人接,才落在学西方文学专业出身的周姐手上。周姐看历史方面的稿子很费劲,所以这次招聘特意选了我这个“科班出身”的。
“这书你感觉写得咋样?”我问。周姐没有直接回答,只说,不论怎么样,反正她已经尽力了。看她一脸愁云,显然是不太满意。
我从周姐那里取回书稿,很厚,一共有700多页,50万字。书稿分为上下两部,讲的是一个行业的发展史。作者姓杨,是一个地方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我顺手在网上查了杨院长的文章,发现他前几年还在一些重磅期刊发表过几篇文章,近些年没新的大作,就问身边上的一个老编辑:“这种教授写的书,问题应该不大吧?”
他冷笑一声,说:“别,你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别以为‘教授’就省心了,级别越高的越得小心,里面坑多了去了,狗屁不通、前言不搭后语是常事。”
我笑了笑,觉得同事说得太夸张,可看了没几页书稿,就不得不信了他的话——这本书虽然是严肃的学术著作,但就像是把一篇篇的论文硬凑在一起的,跳跃性大,中间没有衔接,是毫无体系跟逻辑感可言的流水账。
我强忍着看到下半部,发现语句突然变得很生涩,像挤牙膏一样往外蹦。每看完一段话,我就要拼命地去理解这个杨院长到底想讲什么——明明全是汉字,连在一起却感觉不认得。
一本书上下部的水平差那么多,显然就不是一个人写的。我把问题反映给周姐,她却毫不意外:“你也是读研过来的,现在老师做的项目,不都是分给自己学生去做?前面应该是杨院长本人写的,差的自然是他的学生写的。”
“可这样的书卖出去不砸咱出版社的招牌吗?”我不解。
“别担心,这书估计连上市的机会都没有。”周姐解释道,“一共就印500本,作者自己买100,他的学校买150,他的学生买100,剩下150本。咱们挣的是他的‘资助费’——这本书‘资助’6万,咱们起码挣一半。”
“出版业越来越不值钱,纯粹的做书越来越难了!”主编后来也对我感慨说,如今,学术圈的氛围趋于浮躁,很多专家学者为了评职称、抢项目,造出大量的“学术垃圾”。科研项目在结项的时候要验收成果,文科类基本就是出一本书。这种学术书的需求量很小,没有出版社愿意白做,因此高校会出一些资助费,少则两万,多则八九万。高校很少会找小出版社或者民营出版公司,只喜欢名牌、老牌出版社,这样既容易通过审计,也有“面子”。我们出版社名气大,也乐意接——毕竟,挣这种资助费要比憋出一本畅销书容易得多。
一般情况下,“教授”们写的书,好的就上市卖,不好的,要么自己全买走,要么就直接留在仓库里等着哪天去化纸浆。出版社每年都有很多不会上市的书,杨院长的这本就属于这类。周姐给我的要求就是:看有没有错别字和知识性的错误,文笔润色的活儿不操心。
既然领导发话,再翻起书稿,我也就不那么认真了。可是,问题还是不断地往我眼里蹦,甚至出现了一些连本科生都不会犯的常识性错误。我每更正一处,就在相应的位置贴一张便签,等全部看完一遍,书稿上满是红红绿绿的便签,十分刺眼。
我按时交了稿,周姐夸我办事认真,是个干编辑的料。但我却高兴不起来,心里还有些憋闷,建议周姐再找个专业人士看一遍:“我学术水平有限,书里错误太多,难免有疏漏。”
2
一周后,周姐突然又把我叫到会议室,焦急地问:“你知道有哪些比较靠谱的‘查重软件’吗?”
原来,上周主编找了一个专家给杨院长的书做“外审”,没两天,书稿就被打了回来,专家反馈就两个字:“抄袭。”——事情就是这么巧,李鬼撞见了李逵,外审专家在审稿时发现其中一章书稿完全是照抄了自己的论文。还好主编跟这个专家的交情深,对方只是退稿,没有深究。
听周姐这么一说,我吓了一跳——在学术圈,这算是相当严重的指控。读研期间,导师老高一直叮嘱我们:“不要抄袭,不要抄袭,这是大忌。”所以,在我的思维中,学术上的“抄袭”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这不仅关乎一个人的学术品格,更关乎人格。这位杨院长身为一个大学教授、博导,拿来出版的书都敢明目张胆地抄,未免也太“横”了。
在出版业,“抄袭”同样也是大忌。如果一本书被发现抄袭,责编和出版社都得受处分——当时,正逢主编“向上活动”、周姐评副编审的关键时期,工作办事自然愈发谨慎了。
周姐立刻联系书稿的负责人王秘书——许多教授出书都是只管交稿,后续的事都交给自己的学生或秘书对接处理——听到“抄袭”两个字,王秘书立刻就炸了毛,张口就说我们“诬陷杨院长、质疑杨院长的人品与学品”,态度十分蛮横,“你们不就是个卖书号的嘛?!”
这句话把主编惹毛了。那天,他对周姐吼道:“不惜代价给他‘查重’,把证据锤死!”
我问过周姐,为什么出版社不能像期刊那样在收稿的时候就查重?周姐说,现在一个靠谱点的查重软件收费都要万字20多元,期刊上的一篇论文也就万把字,可一本书动辄二三十万字,如果每本书都查,这成本出版社承受不起。
我找了一个常用的查重软件,开始查杨院长的书稿。一般来说,超过15%的重复率就可以被判定为抄袭,当我看到显示结果时,震惊了——80%!我用的还不算是最严格的查重软件啊!
我赶紧正了身子,仔细查看报告:这本书的上半部分都是用杨院长本人发表过的文章拼凑而成的,讨巧,算不上抄袭。重灾区是下半部分——不知道是他本身还是他的学生,连洗稿时常见的“同义转述”都懒得做,直接大段大段地复制粘贴,甚至还有不少段落是抄百度百科和网络博客。
我赶紧来到主编办公室,里面弥漫着一股烟味,主编一边使劲给自己扇风,一边修改杨院长的稿子,嘴里还“烂人”、“垃圾”地骂个不停。当看到我递过去的查重报告,主编气得把稿子往地上一推,喊道:“把这个给小周,让她给姓王的,看他们怎么解释!”
当我把事情办妥,再次回到主编办公室的时候,主编已经跟杨院长通上电话了。从电话免提漏出的声音里,我听见杨院长的语气很平静:“书嘛,多少都有重复的地方,毕竟历史上就那么点事。报告我看了,前面都是我自己的文章,不是抄袭。后面多了点,但放在全文里,也没得多少嘛……”最后,杨院长还讽刺道:“这书深奥了些,你们没看懂,正常。”
主编的脸憋得通红,嘴里的话也不如之前客气。他说,这件事已经涉及到出版社的声誉,“就算是印出来也要全部销毁,我们也是要求质量的,这种大规模抄袭的书我们绝对不印。”
见二人争论得那么凶,我识趣地退了出来。
一个下午,主编都在打电话,嗓门大到连走廊上都能听到,还不时蹦出脏话来。下班的时候,我看到主编瘫靠在椅子上,仰着的脸上盖着一本书,不知睡着了没有。
接下来两天,周姐就像一个收集证据的警察,不停地给杨院长的书拍照、做记录,可对方对抄袭的事并不是很在乎。
这一年,虽然时有高校论文抄袭的丑闻爆出,但并没有形成两年后的那种高压势态。抄袭被发现,最多不过是图书下架、口头警告,甚至许多高校一通调查之后,就不了了之。因此,杨院长更关心的是自己的书能否按时出版。如果拖到12月,他的项目就要结项、拿出成果,现在开始修改书稿肯定来不及,所以他坚持不肯让步,甚至还劝我们放心大胆地印:“印出的书我们全买了,不让流出去就没事了。”
但主编坚决不同意,他还是那句话:“可以容忍写得烂,但绝不让一本抄袭的书从我手中流出去。”
双方就这样僵持着。
3
没想到,两周过后,杨院长的态度居然来了个大转弯,主动要求“撤稿修改”。
我通过圈子里的人打听到了一些小道消息,说是不久前杨院长的一个学生在毕业论文抽检中被判定为不合格,一些看不惯杨院长的人就拿这事做文章,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杨院长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把事情压下去,如果此时再曝出他的书有抄袭丑闻,造成什么后果就难说了。
周一,两个陌生人行色匆匆地来到我们文史编辑室。中年模样的梳着一个大背头,戴茶色墨镜,穿了一身阿迪达斯休闲装,步履矫健;年轻的那个身材矮小,穿衬衫西裤,背着一个高高隆起的双肩包,脖子周围已经被汗水浸透了。他们进来之后,径直走进了主编的办公室。
周姐给我发微信:“这就是杨院长跟王秘书。”
然后,我就听见主编办公室里先是传来激烈的争论声,后是大笑。不一会儿,周姐把我喊进去,主编指着我说:“这是路编辑,别看是个新人,要不是他提醒,就真出大事了。”
杨院长立刻起身,过来握住我的手:“感谢,感谢。”当他得知我是X大毕业的,就问:“高老师你认识吗?”
“那是我导师。”
“哎呀!名师果然出高徒啊,难怪眼睛那么毒。论起来,咱们俩还是师兄弟呢!”
我从没听老高说过他还有这么个学生,但现场只能佯装客套。
杨院长只字不提抄袭的事,只说“自认此书还有很多不足,为避免麻烦,还是主动撤回修改”。谈话间,周姐不小心说了“抄袭”二字,王秘书立刻纠正她:“是重复。”
杨院长担心,修改书稿会耽误他12月的“结项会”,主编则一脸轻松:“这个简单,到时我们先给你几本样书,应付结项没问题。”
我知道,这种会议大都是走走过场,以杨院长的身份,发下去的书也未必会有人认真看。若真有人找茬,也不会拿着一本样书去说事。不过,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非到特殊时期,我们绝对不用。现在杨院长愿意修改,主编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杨院长连连说好,主编又补充:“正式成书也不能拖太久,不然我们这边程序也不好交差,所以需要你们也配合好哈!”说完,主编提出要求:修改稿必须提供查重报告,重复率不能超过10%。
“当然,我们一定全力配合。”接着,主编办公室里又充满了笑声。
事后,我问老高熟不熟悉杨院长,他回了我一句:“那个官迷啊?”
老高说,杨院长年轻时,也发表过不少有价值的文章,算是青年俊杰,30多岁就评上了教授。后来,他去搞行政,就再也没拿出什么好东西。教授做行政不算稀奇,但杨院长对仕途、荣誉似乎格外渴望。一次,老高担任一个奖项的评委,杨院长是候选人。评奖前,杨院长跟老高套近乎,七拐八拐地认老高当“师叔”。评选结果出来,杨院长拿了二等奖,晚上聚餐,杨院长只跟评委主席喝酒,直接把老高这个“师叔”晾在一边。
最后,老高提醒我:“这个人不可深交。”
一般,老牌出版社接到一本书要经过“三审三校”,即经过三级领导审核选题才能通过,书稿得经过“责编初校—外校—社里终校”3次校对才能印刷。这其中,还包含排版、封装设计、改红等各种环节。
杨院长的书“重走流程”是件丢人的事,不能被别的编辑室知道。于是,主编安排我负责初校、周姐二校、他自己三校。怕再出岔子,还找了个教授当外审专家。
8月的一天下午,周姐打来电话,让我跑腿去一个政府机关拿些参考资料。我赶到地方,看到一个跟我岁数差不多的年轻人等在那里,一问才知道,他是杨院长带的博士赵炎。
赵炎见了我,直接扔给我两大袋文件,表情很不爽:“上周好心好意去看老杨,居然把我当苦力使唤。毕业了也不得清净,哪有这样的老师!”
赵炎2016年毕业后做了公职人员,他的牢骚话我不知道咋接。他看出我的尴尬,就请我喝了杯咖啡,顺带介绍杨院长这本书背后的一些情况——果不其然,书稿的后半部分,就是一批学生完成的。
赵炎说:“当时老杨给我们布置任务,每人各写一章,只说是课程作业,没说要放到书里面去——这种‘作业’,谁会用心写啊?抄来抄去,很正常。”
“他为什么不告诉你们这是要放到书里面去的?”我问。
“如果说了这是在做项目,按规矩他要付给我们津贴的,他当然是想省下这笔钱了。”
“他自己也不看吗?”
“看个毛线,他管着学院,手里还有一堆项目,自己能凑出一半(书稿)就不错了。”
看来,杨院长本来想省点小钱,结果差点捅了大篓子。赵炎说,被我们查出抄袭后,杨院长把学生们臭骂了一顿,然后又给学生们下了死命令:这次书稿修改,他们必须好好写,认真改。
“我都毕业了,还得听他安排,要不是看他帮我找工作出过力的份上,我才懒得改呢。可怜我那些没毕业的师弟师妹喽,还得受他摆布。”
赵炎说,他读博的时候,杨院长对他们不管不问,一学期都见不到人影,只有学生请他吃饭的时候才会露面。从入学到毕业,杨院长不是安排他们干这就是忙那,给学生的一点津贴还不如学生自己倒贴的多。可成果结项时,他连致谢都懒得提学生一下。此外,每学期学生们还要想办法给他凑发票,报销的钱也要如数上交……其实赵炎讲的这些烂事,我在读研期间也见过。
告别赵炎后,我建了一个微信群,把杨院长书中每章的“作者”都拉了进去,这样方便发布信息,及时跟进修改进度。
转眼到了年底,我们如期把样书交给杨院长,他喜笑颜开。不久后,我看到他们学院的官网上特意发了整版的结项会的新闻。王秘书跟几个“作者”在朋友圈里疯狂转发这篇报道,还对这本未正式出版的“著作”大加赞扬。
4
春节过后,学生们写的稿子已经交得差不多了,查重也降到了10%以下——他们的修改方法很简单,就是把抄袭的部分用自己的语言再讲一遍,由于用词过于刻意,读起来并不顺畅,但周姐说:“就这样吧,至少他们讲了人话。”
2018年4月,返回来的稿子我都审阅完毕,以为工作已经结束,没想到周姐突然告诉我,书稿的上半部分还要我多催着点。
“上半部分?那个没啥大问题啊,都是杨院长自己抄自己的,不算抄袭啊。”
周姐让我问赵炎,上半部分由谁来负责。赵炎说:“我一个师兄,姓张,一个读了快7年的博士。”
博士延期是常态,但读了7年的还是不多见的。赵炎说,这个张博士水平不差,有很高的学术追求,非要写出能够震惊学术圈的毕业论文才行。他提醒我:“这个人比较孤傲,不爱搭理人,干活也很磨叽,你得多催着点。”
我联系张博士,他的话果然不多,但是我能感受到一种不耐烦:“不用你多交待,我会尽快给你。”
一等就是两个月,期间我也催过几次,每次他都会说尽快,后来工作一忙,我也懒得管了。
到了6月,周姐问我,上半部分的稿子怎么还不给她。
“什么!还没交?后半部分的三校都快结束了。”我只能摊手,表示张博士一直消极怠工,我也无能为力。“要不你跟王秘书讲一讲,他们自己人好说话。”
下午,我看到王秘书在微信大群里发消息,叮嘱大家“好好配合,按时交稿”。每个人都回复“收到”,只有张博士毫无动静。最后,王秘书特意@张博士:“看到请回复。”
想不到,这个举动惹毛了张博士,他先在群里说:“姓王的,你点啥点啊?这事还用你交代!你嫌弃我干活慢,有本事你自己改啊。老子现在忙着毕业,找工作,没工夫改。”
接着,张博士发了好多愤怒和菜刀的表情:“每次都是你把项目资料往我这一发,然后就不管不问了,要你这个秘书干嘛使的?你也是个博士,干嘛不自己写?哦,对了,谁让你是个水货呢!当初要是没有我帮你,你能不能把你的毕业论文写完还不知道呢!”
张博士的话越说越多,越说越过火,我兴奋地看着,只见杨院长突然出现了,他发了句:“这是工作交流群,不要乱发信息。”
接着,群里就风平浪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可我建的小群里却像开了锅,“作者”们纷纷都夸张博士好样的,替大家出了一口恶气:
“这个王秘书就是狐假虎威,对杨院长点头哈腰的,对咱们的那个架子哟,比院长还院长。”
“我找他报个发票,你看他那个脸,冷得快掉到地上了。一听杨院长喊他,立马笑开了花,飞一样地跑进办公室。”
“每次都是欺上瞒下,把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出了问题都往我们身上推。”
……
看来,学生们讨厌王秘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我听赵炎讲过,其实王秘书也不容易——杨院长对下属脾气很差,一年之内骂走了两个秘书,王秘书本来是被硬推上去“顶雷”的,没想到他一干就是3年,每天挨骂成了学院的一景。
周姐说,在当下这种高校行政机制中,王秘书也有存在的必要性,“有些事也由不得他”。
我感觉周姐话里有话,表面在说王秘书,其实像是说自己——她是主编从其他出版社“撬”过来的,齐耳短发,一年四季都是一身运动装,走路带风,特别会来事儿,跟社里每个部门都混得很熟,是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润滑剂。但她干得是否开心,谁也不知道。
我私下问赵炎:“张博士今天的话是不是另有所指?”
“当然,你知道他为什么现在才毕业吗?”
“你不是说他没写出想要的论文……”
“他那么高的水平,顶级刊物都发了好几篇文章,论文能写不出来?你想啊,要是毕业了,老杨以后这些项目谁去做呢?这么好的学生,不得多发挥发挥价值吗?”
我明白了——这种事在高校里也不少见,一些导师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让优秀的博士生延迟毕业,为自己“打工”。为了顺利毕业,学生只能忍着,踏上了读博的这条船,想下船上岸,只能任凭导师这个“艄公”的摆布。
我只能感叹:“张博士真可怜,他今天肯定要挨批了。”
赵炎说,这可不一定,张博士平时不怎么讲话,可心里精明着呢。他只骂了王秘书,却没提杨院长一句。“真没好处他能干读7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他这一闹腾,指不定老杨给他什么好处呢!”
我实在想不出来得是有多大的好处才会让一个博士生容忍杨院长7年,便问赵炎,当初杨院长是否也这么对他的。他回复道:“哈哈,那没有,我水平太菜,交给我几次任务,我都干不好,后来只让我干小活,看我没什么价值,早早地就让我毕业了。”
其实认识快一年了,我发现赵炎的学术水平不弱,若完全展示出真正的实力,或许他跟张博士一样还得在学校里啃书本。他俩一个故意“放水”准时毕业,但糊弄了自己;一个是认真搞学术,却被拖延至今耽误了青春,谁的选择是对的,我说不上来——要说谁错了,我想只能是掌握他们命运的那个人吧。
一个月后,张博士终于把书稿的上半部分交给我,不得不承认,经过他的修改,不仅文章内容丰富了许多,一些见解也更为深刻,让外审教授连连叫好。
我们加急工作,11月,书全部印出,终于松了一口气。
5
但麻烦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地结束。杨院长的书完成后,编辑室要给社里提供成本清单,我们被卡在第一次的“查重费”上。
我们出版社对这种“零利润书”有固定的指标,规定这种带资助的书,前期的制书成本不能超过资助费的75%,一旦超过就是亏损。
杨院长的书有50万字,正常要收他学校8万元的“资助费”,但我们只收了6万元。书重走流程,排版费、校对费花了两遍钱,尽管我们拼命压缩,可林林总总,成本还是用去了4万5,恰好卡在“红线”上——如果加上“查重费”,铁定超标。
当时,文史编辑室的“零利润书”的指标已经用完,再多一本“亏损书”,不仅会影响全室编辑的绩效,还会对正在评选“优秀中层干部”的主编造成不良影响。我们想让杨院长出“查重费”——毕竟是他给的稿子有问题——可王秘书不愿意,理由很充分:“签合同里没有‘查重’这一项费用,又是你们自己主动查的,费用当然你们出。”
周姐给我算过一笔账:杨院长的这本书的项目经费,加上各种配套资金,一共是15万元,扣掉出版资助费与杂七杂八的花销,最后他自己剩下四五万不成问题。
“当初干嘛不多收点‘资助费’?”我问。
周姐也很无奈:“还不是为了以后好‘继续合作’——杨院长现在才50岁冒头,以后高升的可能性非常大,跟他维护好了关系,以后再从他手里拿项目不就容易多了。”
以前,我们出版社是事业单位,政府拨款,不愁吃喝。现在改制变成了企业,挣钱成了首要任务。出版行业僧多粥少,利润微薄,民营出版公司又加入其中,竞争更激烈。当下不仅是各个出版社之间在竞争,甚至出版社内部的各个编辑室也在竞争。为了创造利润,大家不遗余力,想尽办法去拉选题。
磨了好久,王秘书的态度依然坚决,周姐失去了耐心,说干脆由她私人掏这笔钱算了。想不到3天后,主编找到我,一脸的奸笑,说:“你去把‘查重’的发票给杨院长寄过去。”
原来,为了讨到这笔“查重费”,主编耍了一点手段——他告诉杨院长,说自己联系了周老,想让周老帮忙为杨院长的书写一个推荐词。周老是圈子里的老前辈,一言九鼎的人物,为人出了名的耿直,经常在朋友圈里点名道姓“挂”一些“学术垃圾”。杨院长对自己“著作”的质量心里有数,真要给周老看完被“挂”了,那丢人丢大了。
周姐点出了最关键的一点:“现在杨院长正四处活动想再升一步呢,周老的许多学生都在担任要职,他可不敢冒这个险。”
于是,杨院长赶忙阻止了我们主编,说“什么都好商量”。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查重费”以杨院长的“稿费”相抵扣,然后我们再额外送杨院长10本书,算作补偿。
2019年春节过后,我听说,杨院长已经由“院长”变为“校长”,去另一个高校上任了;王秘书留在原来的学校,升任办公室副主任;张博士终于毕业,去了杨院长新履职的学校任教。
主编据说会在社里再调动一下,周姐拿下了副编审,随时准备接位。更有意思的是,社里觉得杨院长的这本书还不错,拿到市场上去公开销售,数据十分惨淡。
半年后,老高突然发微信问我:“杨校长那本书是你做的?”
我连忙解释:“我就是个助理,只是帮忙看了看专业问题。”
“哦,今天见到杨校长了,跟我夸你呢,说我培养了一个好学生,认真负责,学术水平高呢。”
我不知道老高发微信时的表情,很难判断导师这是在夸我还是在讽刺我。我说要送一本杨校长的书给他,他当即推辞:“别麻烦了,不用看我就知道写得不咋地。”
我打开豆瓣,找到了这本书,发现底下只有一条评论,夸赞的话极尽谄媚之词。评论者的头像跟名字,让我觉得十分眼熟,打开微信上之前的工作群,果然找到了一个同款的“作者”头像跟名字。
编辑 | 罗诗如
点击联系人间编辑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5/%e4%ba%ba%e9%97%b4%e4%b8%a8%e5%9c%a8%e8%80%81%e7%89%8c%e5%87%ba%e7%89%88%e7%a4%be%ef%bc%8c%e6%88%91%e4%ba%b2%e6%89%8b%e7%bb%99%e5%ad%a6%e6%9c%af%e5%9e%83%e5%9c%be%e6%95%b4%e5%ae%b9/
北京再发对台武力威胁 五角大楼官员:有各种应变准备
来源:
美国之音
继中国全国人大通过制定“港版国安法”的决定后,北京再以《反分裂国家法》警告台湾:保留各种选项不放弃对台用武。随着台海情势可能升级,五角大楼官员说,美军有防范各种可能冲突的准备,如果习近平下令中央军委会采取攻击行动,美国要确保接到命令的人“对是否能执行这个命令心中有所疑虑”。
星期五(5月29日),北京当局在《反分裂法》施行15周年座谈会上警告台湾,它从未排除以军事选项促成统一。
随着解放军近来在南中国海、东中国海及台海周边的军事活动增加,北京当局这个星期对香港及台湾的强硬姿态都引起各方对台海冲突可能一触即发的担忧,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这个星期就在《福克斯新闻网》的专访中说,中国可能以台湾作为替罪羔羊来解决自己面对的内部危机。
美国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 R-FL)星期四也在一个推文中警告说,“从中国共产党对香港所做的事可以得到两个启示:第一,他们会签几乎任何协议,因为只要/或当他们认为有需要时,就会毁弃他们所作的承诺;第二,他们今日在香港所做的,就是他们接下来想对台湾做的。”
对于美国如何防范中国对台使用武力,美国国防部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助理部长科林可(Heino Klinck)说,美国有军队就是要防范各种可能的冲突,“如果习近平召集中央军委会并下令军委会成员对某个地方采取攻击行动,我们要那些穿着制服的专业人员在心中有所疑虑,是否他们实际上有办法执行那个交给他们的命令。”
科林可是在全球台湾研究中心(GTI)星期四一场网络研讨会上针对美国之音的提问做出这个答复。
他说,美国不仅在印太地区,而是在全球的军队都以威慑冲突为目标,并且准备好万一威慑失败,也要确保美国能够超越并击败对手。 “我们有任何你可以想象得到,甚至是你想象不到的应变计划来应对美国可能在全球面对的挑战。”科林可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为例表示,美国国防部一直都有各种计划、模型、模拟行动和训练来应对这个大流行。
“至于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对台湾的支持,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我比较不注重象征意义而是更注重功效。”
对此,科林可举例说,美国鼓励台湾发展“整体防卫构想”(ODC),如果台湾要在传统防卫能力和不对称防卫上取得平衡,去年美国历史性的军售即以F-16战机、M1A2战车等传统武器为重点,现在美国将要专注的是台湾的不对称防卫能力,尽管其中有些武器不像战机或坦克那么有吸引力,但他说,这些武器对于威慑或击败解放军却是“非常、非常有用”。
科林可也重申,美国国防部严肃看待在《台湾关系法》及《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NDAA of 2020)相关条文下对台湾安全防卫的承诺,将会持续确保台湾拥有足够自我防卫能力,也确保美国的印太驻军有能力来应对挑战。他说,印太司令部及夏威夷美军最重要的焦点,就是中国解放军的侵略性活动(PLA aggression)。
此外,在香港情势变动下,美国是否会考虑未来将美国军舰转到台湾港口停靠?对此,科林可表示,国防部没有考虑过这个可能性。“正如大家所知,我们与台湾没有外交关系,港口停靠会带有某种主权的展示,所以坦白说,这么做将会有一些挑战,我们未曾对此有过仔细考量。”
星期五,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北京的《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上称,“‘台独’分裂势力误判形势,不断挑衅”,严重挑战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的底线,中国对此“必须坚决遏制打击。”
栗战书援引法律相关规定重申,如果台独分裂势力一意孤行甚至铤而走险,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2005年3月14日实施的《反分裂国家法》第8条规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也强调上述条文规定,表示中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就是要稳控台海局势,防止两岸关系偏离和平发展轨道。
他说,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外来势力干涉,“今天的中国不是孱弱的旧中国”,在综合国力及军事实力上中国都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军有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
对于中国的强硬表态,台湾国防部长严德发星期五在立法院受访时表示,中共从不放弃对台动武,自年初至今已经在台海进行8次军事威慑及针对性的活动和训练,“这都感觉得到、看得到的”,台海情势越趋严峻众所皆知,台湾军方会“坚守国土主权、坚守民主自由”,对此“做最坏打算”,但也会“完成最好的准备。”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5%8C%97%E4%BA%AC%E5%86%8D%E5%8F%91%E5%AF%B9%E5%8F%B0%E6%AD%A6%E5%8A%9B%E5%A8%81%E8%83%81%7C%E4%BA%94%E8%A7%92%E5%A4%A7%E6%A5%BC%E5%AE%98%E5%91%98%EF%BC%9A%E6%9C%89%E5%90%84%E7%A7%8D%E5%BA%94%E5%8F%98%E5%87%86%E5%A4%87.html
美国之音
继中国全国人大通过制定“港版国安法”的决定后,北京再以《反分裂国家法》警告台湾:保留各种选项不放弃对台用武。随着台海情势可能升级,五角大楼官员说,美军有防范各种可能冲突的准备,如果习近平下令中央军委会采取攻击行动,美国要确保接到命令的人“对是否能执行这个命令心中有所疑虑”。
星期五(5月29日),北京当局在《反分裂法》施行15周年座谈会上警告台湾,它从未排除以军事选项促成统一。
随着解放军近来在南中国海、东中国海及台海周边的军事活动增加,北京当局这个星期对香港及台湾的强硬姿态都引起各方对台海冲突可能一触即发的担忧,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这个星期就在《福克斯新闻网》的专访中说,中国可能以台湾作为替罪羔羊来解决自己面对的内部危机。
美国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 R-FL)星期四也在一个推文中警告说,“从中国共产党对香港所做的事可以得到两个启示:第一,他们会签几乎任何协议,因为只要/或当他们认为有需要时,就会毁弃他们所作的承诺;第二,他们今日在香港所做的,就是他们接下来想对台湾做的。”
对于美国如何防范中国对台使用武力,美国国防部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助理部长科林可(Heino Klinck)说,美国有军队就是要防范各种可能的冲突,“如果习近平召集中央军委会并下令军委会成员对某个地方采取攻击行动,我们要那些穿着制服的专业人员在心中有所疑虑,是否他们实际上有办法执行那个交给他们的命令。”
科林可是在全球台湾研究中心(GTI)星期四一场网络研讨会上针对美国之音的提问做出这个答复。
他说,美国不仅在印太地区,而是在全球的军队都以威慑冲突为目标,并且准备好万一威慑失败,也要确保美国能够超越并击败对手。 “我们有任何你可以想象得到,甚至是你想象不到的应变计划来应对美国可能在全球面对的挑战。”科林可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为例表示,美国国防部一直都有各种计划、模型、模拟行动和训练来应对这个大流行。
“至于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对台湾的支持,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我比较不注重象征意义而是更注重功效。”
对此,科林可举例说,美国鼓励台湾发展“整体防卫构想”(ODC),如果台湾要在传统防卫能力和不对称防卫上取得平衡,去年美国历史性的军售即以F-16战机、M1A2战车等传统武器为重点,现在美国将要专注的是台湾的不对称防卫能力,尽管其中有些武器不像战机或坦克那么有吸引力,但他说,这些武器对于威慑或击败解放军却是“非常、非常有用”。
科林可也重申,美国国防部严肃看待在《台湾关系法》及《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NDAA of 2020)相关条文下对台湾安全防卫的承诺,将会持续确保台湾拥有足够自我防卫能力,也确保美国的印太驻军有能力来应对挑战。他说,印太司令部及夏威夷美军最重要的焦点,就是中国解放军的侵略性活动(PLA aggression)。
此外,在香港情势变动下,美国是否会考虑未来将美国军舰转到台湾港口停靠?对此,科林可表示,国防部没有考虑过这个可能性。“正如大家所知,我们与台湾没有外交关系,港口停靠会带有某种主权的展示,所以坦白说,这么做将会有一些挑战,我们未曾对此有过仔细考量。”
星期五,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北京的《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上称,“‘台独’分裂势力误判形势,不断挑衅”,严重挑战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的底线,中国对此“必须坚决遏制打击。”
栗战书援引法律相关规定重申,如果台独分裂势力一意孤行甚至铤而走险,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2005年3月14日实施的《反分裂国家法》第8条规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也强调上述条文规定,表示中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就是要稳控台海局势,防止两岸关系偏离和平发展轨道。
他说,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外来势力干涉,“今天的中国不是孱弱的旧中国”,在综合国力及军事实力上中国都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军有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
对于中国的强硬表态,台湾国防部长严德发星期五在立法院受访时表示,中共从不放弃对台动武,自年初至今已经在台海进行8次军事威慑及针对性的活动和训练,“这都感觉得到、看得到的”,台海情势越趋严峻众所皆知,台湾军方会“坚守国土主权、坚守民主自由”,对此“做最坏打算”,但也会“完成最好的准备。”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5/%E5%8C%97%E4%BA%AC%E5%86%8D%E5%8F%91%E5%AF%B9%E5%8F%B0%E6%AD%A6%E5%8A%9B%E5%A8%81%E8%83%81%7C%E4%BA%94%E8%A7%92%E5%A4%A7%E6%A5%BC%E5%AE%98%E5%91%98%EF%BC%9A%E6%9C%89%E5%90%84%E7%A7%8D%E5%BA%94%E5%8F%98%E5%87%86%E5%A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