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24 April 2019

中國「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面對多種質疑聲浪

李宗憲
BBC中文 發自北京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周四(4月25日)登場,這是中國兩年後再次就「一帶一路」倡議,舉行第二次重大國際會議。

此次會議有來自37個國家的領袖和兩個國際組織出席,但並未有民間團體參加。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及印度皆未派代表參加。學者分析,今年論壇將會著重於如何深化與各國合作,並面對來自外界質疑。

質疑中開幕

各國政要周三陸續抵達中國,北京安檢也因此升級。論壇首日將舉行多場合作論壇和一場企業家大會,各國領袖也在26日論壇正式開幕式前,分別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舉行閉門會議。

中國官方統計,截至2019年3月底,中國已與125個國家簽署不同的合作協議,這些國家的GDP佔全球的36%,是世界總人口的六成。不過仍有多國對於與中國合作持保留態度,例如印度就連續兩屆拒絶參加,而美國兩年前派出白宮官員出席首屆論壇,今年則完全缺席,並批評稱,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倡議是「虛榮計劃」。

就在論壇開幕前夕,緬甸22日有超過3000人在克欽邦示威遊行,要求政府不要重啟中國投資的密松大壩(Myitsone dam),這已是緬甸公眾今年第2次就此爭議工程抗議。

去年11月,美國副總統彭斯曾指責中國「一帶一路」計劃,令參與的發展中國家負上龐大債務。台灣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執行長楊昊向BBC中文表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需要回應國際社會以及各國對於「負債陷阱」的擔憂,以及解釋外界對於「一帶一路」的透明度和輸出威權意識形態的質疑。

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翻譯、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副主任高志凱接受BBC中文採訪時表示,西方對於「一帶一路」導致國家債務危機的指責並不正確。

他解釋,大規模建設後,可以帶來的成效都應該被納入評估,而不是光看舉債。他舉例,像是修建港口,就能創造很多工作機會,土地和工廠價值都會提高,最後受惠的是當地人民和政府,不能單看舉債數字。他說:「就像你不會怪學生申請學費貸款。」

不過債務問題仍是各國關注焦點。 最常被拿來當作例子的是斯里蘭卡因為無力償還債務,中國招商局集團接管了該國耗資13億美元的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的運營,租期99年。

「重整世界政局」

除了債務問題,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是否足夠透明,當地人能否直接受惠,以及中國是否通過「一帶一路」輸出威權意識也引發討論。

楊昊分析,日本及韓國與各國的大型合作計劃時,會考量到人權和環境保護優先等議題。他說:「中國的『一帶一路』不會考慮這些,這就是一種威權意識的輸出。」

連續兩屆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習近平都親自出席。外界分析,「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任內最重要的一項外交核心政策。楊昊表示,「一帶一路」的目的是企圖主導以及建立一套以中國為核心的制度,使各國與中國合作後形成一個互賴關係,但互賴結構是合作國對中國的高度依賴。他說:「某種程度是中國要重整世界政局。」

但高志凱有不同看法,他認為,中國已是第二大經濟體及最大的製造業國家,若與其他國家合作,都是在互利下執行合作計劃。他說:「若對方不願意,中國單槍匹馬也不能可能完成。」

但他也表示,「一帶一路」是可能個50至100年的倡議,需要有長遠規劃。他說:「不能換個政府或經濟放緩就不做了,這樣會害自己也害其他國家。」他強調,「一帶一路」是個目的,通過連結的手段,促進經濟發展。

安保升級

連續兩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都選在距離北京市區約70公里的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從主辦單位所安排的媒體中心前往該會議地點得耗時約1個小時。

至開幕前一天,主辦方並未提供附有詳細時程表的會議日程,只列出首日將舉辦12場聚焦務實合作的論壇和800位企業參加的企業家大會、周五(4月26日)習近平將出席首腦論壇開幕式發表演講,4月27日則將舉行領導人圓桌峰會。

來自各國的記者已在峰會前陸續抵達北京,馬來西亞媒體特別關注中國投資的馬來西亞高鐵計劃,而菲律賓國內則因為南海主權爭議出現反中聲浪,主流媒體皆派了首席記者報導中菲兩國關係。

BBC中文記者周二(4月23日)晚間在北京機場遇到剛抵達北京的一批尼日利亞代表團,其中包括多名部長。該國駐華大使吉達(Baba Ahmad Jidda)對BBC中文說,「我們非常重視這次的論壇,否則怎麼會派這麼多官員參與。」

位於市區的媒體中心安檢十分嚴格,記者乘車前往必須通過兩道安檢。峰會開始的前一天,一連舉辦多場媒體吹風會,介紹各地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情況。而酒店及媒體中心提供給記者的無線網絡,皆不需要透過VPN「翻牆」,就能連接被中國國內屏蔽的網站。



from BBC中文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804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