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29 October 2018

【蘋果日報】世道人生:結束「貼錢買難受」的時代(李怡)

中國不可一世的氣燄,被貿易戰打下來了,乘此態勢,馬來西亞的馬哈蒂爾重掌政權即訪問中國,給了面子但實際上是取消一帶一路的三個中資項目;日本安倍首相也乘此時機訪華,空洞地說「開拓日中關係新時代」,但「新時代」的具體內容,就是「結束40年的對華經濟援助」。

中國許多網民議論,怎麼從來不知道日本對中國有經濟援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日本對華官方資金在中國經濟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日本也從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沒有提援助,講的是「官方資金」,而且說來像是各有所得的樣子。

是不是援助呢?事情始於1979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訪華,提出了通過日元貸款、無償資金提供、技術提供,給中國經濟援助,40年來一共提供了超過3.65萬億日元(約合325億美元,中共建政之初的蘇聯貸款是3億美元)。這些援助大部份屬於經濟合作與開發組織(OECD)定義的ODA(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即政府的援助。ODA有三個條件:一、由政府或政府下屬機構提供;二、目的為增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開發和人民福祉;三、作為提供條件,贈與成份(Grant Element,GE)必須在25%以上。ODA總額的3.65萬億日元中GE比例高達65%,即超過2.3萬億日元是白送的。其他貸款是30年或40年後才到期,3、40年的貨幣價值有何變化,不言自明。

1979年是改革開放之始,中國過去走的是毛時代的自力更生之路,經濟在對外封閉與公有制的蹂躪下,已到崩潰邊緣。發展經濟既無資金也無技術,要外商投資也一無電力、二缺運輸手段等基礎設施,沒有外商願意進來,本國企業也難以發展。於是日本對華早期援助就以基礎建設為主要內容。當時除了日本,沒有哪一個國家對中國給予這樣的援助。

40年來,中國老百姓從不知道日本有這樣的援助。在日本援助的項目中,中國總是不肯標示「日本援建」,即使日本再三交涉,才不情不願或遮遮掩掩地弄一塊牌應付,但過一段時間就拆除,如日本投入接近半數資金的北京國際機場和上海浦東機場。2001年日本無償援助1,850萬人份預防小兒麻痹症的疫苗,中國只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這消息,大陸人看不到。直到不久前的假疫苗事件爆發,才有網民揭出這件事。

中共建政之初,蘇聯向中國提供了3億美元貸款和援建一些工程,在中蘇交惡時,蘇聯把援建項目丟下聽其爛尾。但日本即使在中國歷次發動反日示威和濫製侮辱人智慧的抗日神劇的情況下,對援助項目仍然按照計劃完成。

中國人在黨的意識形態主導下,一直鄙視日本。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賠償要求,就好像讓日本揹上永遠付不完的戰爭虧欠。有在大陸投資或捐獻經驗的人,都可以想像,日本在40年援建各項目的過程中,經歷多少「貼錢買難受」的時刻。中國的放棄賠償像是一個陷阱,日本若賠償一大筆錢反而是兩無虧欠,一了百了。

「開拓日中關係新時代」對日本來說,就是結束「貼錢買難受」的時刻,也平抑了日本社會對繼續援華的牴觸情緒。


李怡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8/10/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