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5 January 2018

安裕:從天下三分到中美對峙

1979年中國批准美國記者常駐北京,《時代》雜誌首任北京特派員是35歲的白禮博(Richard Bernstein)。1982年三年任期結束,白禮博轉到《紐約時報》任駐聯合國首席記者,同年他的《From the Center of the Earth:The Search for the Truth about China/來自地球中心:追尋中國真相》出版,被《紐約時報》列為「年度值得留意書籍」之一。1997年,白禮博合寫另一部同樣被評為「值得留意」的《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即將來臨的美中衝突》,是只有八章的二百來頁小書,卻預見了20年後的2017年中美關係。這書最後一章是〈中國對美國:戰爭遊戲〉;特朗普的國安幕僚,也許曾經認真地讀過這書。

簽下2,500億美元貿易協議、在朔風凜冽的紫禁城過了主人家盛情款待的一夜,之後不到一個半月,特朗普68頁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出籠。白宮網頁有這文件,先不討論內容,出來效果卻甚難看,前言第二段最後一句堪稱政府文件的「極致」,有機會不妨再看改了沒有。這些大塊頭文章,總統提出想法之後,底下一群幕僚晝夜寫到金睛火眼,前四章是大而化之的概念,最後一章〈The Strategy in a Regional Context/區域框架下的戰略〉則是真刀真槍勾勒美國戰略構想。這一章道出美國的全球敵友,更重要是說明美國外交系統仍是亞太派天下;而在另一側面透現中國外交部狠批這是「故意歪曲中國戰略意圖」的背景原因:整篇章節,美國毫不掩飾把中國列為主要敵人。

這一章有六個部份:印度太平洋、歐洲、中東、中亞、拉丁美洲、非洲。除了引言,如果以國家分類,中國(China)一字出現15次,比起俄羅斯(7次)、北韓(8次)、伊朗(10次)都多;唯一多於中國的是恐怖分子(terrorist),有21次。六個部份當中,除了中東,其他五個地區都提到中國,以印度太平洋區最多(8次)。這份文件揭示美國對中國在各區域一舉一動的密切注視──印度太平洋:「儘管美國尋求與中國合作,中國藉着經濟賞罰,影響操作,暗喻以軍事威脅說服其他國家看着中國的政治及安全議程」、「中國軍力急速現代化,用以限制美國進入區內」;歐洲:「中國藉擴增不公平貿易,投資主要行業、敏感科技及基礎建設,取得政治立足之地」;中亞:「中國增加在區內的影響力」;拉丁美洲:「中國透過國家牽頭的投資及貸款,企圖把區內拉到自己的軌道」;非洲:「中國增加在非洲的經濟及軍事影響力」、「一些做法損害非洲的長遠發展」。


美國的全球戰略弱點

相對於只有在拉丁美洲及歐洲地區兩部份提到俄羅斯,內容不離「支持獨裁政權」及「以顛覆手段弱化美國對歐洲的承諾」的冷戰年代老掉牙詞藻,美國在這份文件對中國是另一種論述:通過經貿關係建構政治影響,這是美國與蘇俄冷戰大半世紀,未見莫斯科有效使用的元素。倒過來,五十年代美國馬歇爾計劃所到之處,西歐諸國眾皆拜服金元之下;美援在日韓台菲泰等地構建圍堵中蘇高牆;拉丁美洲在美國軍經援助之下逐走歐洲勢力。相反,蘇聯冷戰年代光是援助阿拉伯世界,對疲弱的國內經濟帶來吃不消的巨大壓力。而今時移世易,中國經濟實力在多個地區帶來政治影響力,遇上的是美國阮囊羞澀低眉失額之日。客觀上,這份報告讓人看到美國的全球戰略弱點,在於無法以國家力量促使私營企業進入某些地區爭逐政治影響力。

特朗普上台之初,或許有他的一套戰略觀,但美國外交思維的傳統,卻不是他一個人就能改變。美國國務院亞太派,只有在中美關係破冰那幾年落後於親華派,其餘時間,亞太派戰略觀獨佔上風,尤其九十年代台海危機之後,親華派逐漸偃旗息鼓,政黨不分共和民主,俱視中國為競爭對手。在民間,從白禮博以至前《洛杉磯時報》駐華分社社長孟捷慕(James Mann)1999年出版的《About Face/轉向》,早已指出美國未來的對手便是中國。白禮博說,「倘若中國仍然步步進逼,美國依然幼稚天真,現在就已隆現的中美衝突,最終甚至會導致軍事對峙」。白禮博沒有水晶球,但他當時已看到一點:中美在廿一世紀初就會是全球對頭,「他們在軍事、經濟、對別國的影響力、爭逐全球價值觀言行規範,其他國家只得二擇其一」。今天回看,當年中美關係尚是熱烘烘時,白禮博看通世局的能力,比起不少「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外交官優勝得多。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指出美國爭天下的對手,由昔日三分天下趨於中美對峙,這亦是形勢使然。或者,特朗普想過既要貿易賺錢又想戰略長勝,然而現實他不可能如此,單是北韓核危機就吃光美國的外交紅利,也把華府的亞太區內領導角色消費淨盡。與冷戰年間建立的美日與美韓盟友關係相比,至今仍是嘴硬手軟的特朗普在日韓領袖眼中並非和平使者,只是一個求這拜那的國際政治中介。有一說指《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由此再掀冷戰風雲,未免太過高估今天的美國,文件充其量是現實戰略指南,說出華府外交系統的看法;至於未來後續,如何應對執行,那是另一回事,也可能是另一個總統的事。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18/01/2017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