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23 July 2017

消失的“刘晓波”:中国网络审查的冰山一角

中国唯一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罹患肝癌病重到逝世的消息在中国并没有很多人提起。对于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来说,刘晓波是个陌生的名字。在中国严格的审查制度下,刘晓波的生平和作品只能靠少数维权人士艰难地传播。

刘晓波去世后,带有类似“诺贝尔”“肝癌”“RIP(rest in peace,安息)”一类的字眼甚至是蜡烛的表情符号在微博上都不能发表。在微信上,即使是私人聊天里提到刘晓波的名字,都会遭到删除。

不可置疑的事实是,自从习近平2012年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中国的网络审查日益严格起来。

搭建“火墙”

中国的网络审查严格到让人难以置信,比如最近有报道说因为小熊维尼形似习近平而在网上遭到删除。

在中国刚有网络的时候,有人很有信心地评论中国的网络控制是无济于事的。《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弗在2005年有篇文章说中国的掌权者给予中国人上网的宽带,是“自掘坟墓”。

但是很快中国开发的“火墙”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网络信息过滤和审查系统。

通讯应用软件WhatsApp发现从这个星期开始,他们不能再发送图片和视频了,有分析说是因为中国控制了WhatApp的传输速度,这样在中国就难以使用了。

之前中国用户使用虚拟专用网(VPN)浏览国外网页,俗称翻墙。而现在,对虚拟专用网(VPN)的干扰也被提上日程。考虑到VPN 在中国也被许多公司用于确保办公室之间文件的安全传输,对VPN的干扰意味着中国的审查制度执行到极致。

“互联网主权”

习近平上任后着重巩固政权。2015年,在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阐述了他对互联网的设想——网络主权,而不是自由、交流或者分享,应该成为网络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他说:“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

2010年初期在中国出现的“互联网主权原则”现在主导中国的互联网政策,旨在建立一个国家的网络,而非全球的网络。“万维网”(World Wide Web)这一名称中的“世界”一词在中国的“互联网主权原则”中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每个国家要维持自己的、以国家为范围的网络,哪怕诉诸武力,也要为互联网搭建边界。

致力于推广开放型互联网的“即时访问”总顾问彼得·米赛克说中国政府和技术人员正在努力冲垮联合国和其他国家组织为网络自由所搭建的保护:“越来越多的中国网络工程师和公司开始提出、开发、和采用‘互联网主权’这一概念。”

许多技术型公司和组织比如国际电信联盟和万维网联盟在技术上的硬件影响很大,但是在民主等软件输出欠佳,让中国有机可乘。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2015年晚些时候,尽管费了很大的力气,但北京方面还是成功地从联合国关于互联网问题的一份主要文件上去掉了类似“自由发表”和“民主”这样的词汇。

前景堪忧

中国想要通过立法向世界互联网规则施加影响,不给其他国家反对的机会。北京现有的网络控制可以产生长远后果。包括喀麦隆、俄罗斯、伊朗和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愿意采用中国的说法,控制人们在网络上的言论。

另一方面,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在网络上监控恐怖分子的言论,让中国借口说这与中国的审查制度没什么不同。

标志着权利换届的十九大日益临近,近期中国网络的审查制度只会越来越严格。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