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16 May 2017

何清涟:文在寅青瓦台之路的民意基础

民选政治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民意支持的人无法登上权力宝座。但民意从来如流水,不管出现什么政治后果,人们无法向民意追责。本文专析文在寅总统治理下的韩国将如何参演“朝核四国演义”。

文在寅当选不仅是民意需要政党轮替

“亲北者”文在寅上台,不少评论认为,这是朴槿惠前总统腐败、保守党应对失据,引发韩国人要求政党轮替的诉求非常强烈、导致其政治主张退居非常次要的位置所致。此论看似有理,但却完全忽视了韩国民众对阳光政策的偏好形成已久,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今年3月份朝鲜半岛阴霾密布,美国总统川普不断放出狠话,不少人认为朝鲜半岛战争危机迫近。当时我在VOA发表《朝核威胁背后的四国演义》一文,认为美国要对付朝鲜这个流氓国家,将受到三大限制。在三大限制当中,我将“必须考虑韩国对待朝鲜的态度”列在首位,置于“美国必须考虑对朝鲜主动实施军事打击的几大风险”,以及“美国的财力难以支持一次看不见终点的战争”之前。即使美中好不容易暂时在对朝态度上统一,也丝毫未影响韩国人的对朝亲善态度。5月韩国总统大选前夕,5组主要候选人透过电视辩论会连续交锋。其中,围绕萨德反导弹系统与因应朝鲜等安保问题,成为他们疲于回应的问题,无论是反对还是支持布置萨德系统,都拒绝明确表示以朝鲜为敌。

如今左派色彩极强的文在寅当选,中美朝韩四国关系现状将朝着有利于朝鲜的方向演变。

文在寅“阳光政策”3.0版:亲中亲朝疏远美

在韩国政坛中,文在寅的亲北非常有名。这不仅是因为他是“脱北者之子”,对朝鲜有“血浓于水”的羁绊,曾说过希望实现南朝鲜和平统一之后,将带母亲去寻找她的出生地等话语,而是他的言论及既往政治主张都有亲北倾向:他是“阳光政策”的衷心拥护者,主张南北朝鲜对话、进行经济合作。在2017年大选中,他强烈批评其他国家一味实行制裁和施压的对朝政策,主张韩国必须拥抱朝鲜人民,才能有朝一日实现和平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承认金正恩是他们的领袖,是我们的对话方”。文在寅还强调,制裁的目标必须是让朝鲜重返谈判桌。

总之,在文在寅的对朝政见中,几乎看不到他有任何立场强硬的主张。除了要增加朝韩南北文化交流,还希望重启关闭多时的“开城工业区”。韩国学者金容沃选前专访文在寅,问他:身为朝鲜难民之子,如果真的当选总统会先访问朝鲜还是美国?文在寅毫不犹豫回答:“我会先去朝鲜。”

对中国,文在寅也很友好。文在寅当选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迅速与韩国总统文在寅通话,双方聚焦朝鲜半岛局势。习近平强调中国反对萨德的立场。文在寅则明确回应“了解中国对萨德的关切”,将派遣“萨德”与朝核问题特使团访华与北京磋商,并要求习近平协助解决韩国在华企业遭遇困难的问题。文在寅表示,期待早日会面,习近平邀请文在寅正式访华。《金融时报》与《纽约时报》一致认为,不管文在寅对于萨德的决定如何,但“看上去将更接近中国”。大多分析都指出,从历史上来说,文在寅所在的共同民主党一直对中国更有好感,他的一些亲密顾问已在推动“重启两国关系”。

美国并非文在寅眼中的“朋友”。文在寅一再强调,“要对美国说不”,他的竞选顾问金元雄5月9日接受在美华文媒体多维网采访时说得非常露骨:“美国不是韩国的友邦,只有主张结束朝鲜半岛南北分裂的国家才是友邦”。近几年的情况是:只有北朝鲜在积极鼓吹南北统一。如果金元雄的话是在暗示朝鲜才是韩国的友邦,在韩战中捐躯的数十万美军将士与联合国军军人将会死不瞑目。须知美国人对二战之后本国参加的战争评价大都不高,但却承认韩战是为自由而战。美国华盛顿韩战纪念碑上的铭文就是那句“自由不是免费的”(Freedom is not free),“我们国家以她的儿女为荣,他们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国家,保卫他们素不相识的人民”(Our nation honors her sons and daughters,who answered the call to defend a country they never knew,and a people they never met)。

因此,文在寅在日前被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选为封面人物,并称其为“沟通者”,更是“能化解朝鲜半岛危机的人。”现有分析几乎一致认定:文在寅将亲朝亲中疏远美国,这对未来五年的亚洲局势将造成重大影响。

文在寅当选因其主张契合民意

不少评论认为,韩国民众对保守执政的成绩单不满,渴望改革,但仅逾四成选民选择了强调改革的文在寅,“文在寅当选背后潜藏着民意纠结”。这个说法其实只有一半对,因为这四成指的是合格选民总数,而投票率只占全体合格选民的76%,选民的四成已经过了投票选民的一半。通常所说的“有近六成民众并不认可他做总统,或者不愿意按文在寅的竞选纲领改变韩国”,是将所有不投票的都计入不支持文在寅的选民行列。

选举结果尘埃落定,再讨论上述问题已无意义,值得讨论的是:朝鲜一再挑衅韩国安全,中国因萨德惩罚韩国,按道理,韩国处于直接与朝鲜对峙的前沿,韩国人的危机感应该最强烈,但韩国选民为何还是选择了一个对朝鲜和中国态度比较温和甚至亲善的领导人?

应该说,文在寅在竞选中鼓吹的国内社会经济政策与“阳光政策”3.0版起了作用(金大中的阳光政策是1.0版、卢武铉的是2.0版)。韩国当年曾经有过一段经济起飞时期,成功进入亚洲四小龙行列,那段国富民足的日子已化为韩国人民心中永恒的记忆,认为那应该是韩国经济社会常态。但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韩国经济发展迟缓,青年人失业严重,韩国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下降,所以,当文在寅提出用纳税人的钱创造80万公务员就业机会时,社会反响很热烈。

文在寅的“阳光政策”也同样深受欢迎。金大中、卢武铉相继推行的“阳光政策”,说穿了就是对朝鲜采取“磕头政策”,花钱买平安,与二战时期英国首相张伯伦对纳粹奉行的“绥靖政策”本质相同。由于国际社会尤其是韩国放纵朝鲜任意发展核武器,酿成了今天朝鲜半岛的核武器危机。对这一点,今天韩国人普遍不愿意承认。文在寅虽然承认历届左派政府的严重失败,但却坚持要实行对朝鲜的“阳光政策”。这正好符合韩国人普遍存在的畏战求和心态。这点,我在《朝核威胁背后的四国演义》一文中已经谈过,不再赘述。

韩国态度是解决朝核危机的关键,文在寅当选,将使朝核危机上中美两国形成的短暂共识发生变化。但以朝鲜金正恩的行事方式,文在寅就算将“阳光政策”从卢武铉的2.0版提升为3.0版,也未必有用。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峰会期间,北朝鲜再发射一枚导弹,被一些国际媒体讥嘲为“金正恩送给文在寅的见面礼”。

民意与政治的关系,将宋代王安石《咏春风诗》改上几字,以花喻总统之位就很贴切:“民意有时好,民意有时恶。不得民意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民意基本以考虑当前利益为主(说难听点就是短视),但因为是集体表达,因此不能对民意追责。比如德国人现在抱怨安全不再时,很少想到默克尔难民政策的民意基础由自身的支持铸就。2017年法国马克龙与韩国文在寅当选本国总统,本国政治持续左转,不少人已经预见到两国面临的一些问题会更严重,但今后两国选民也肯定不会自我问责,文在寅的运气是否比历代青瓦台主人好一点,也实在难说。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