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2 August 2016

王维洛:“三无院士”钱正英须为三峡工程错误决策承担全部技术责任

钱正英是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领导小组组长,后成为部长中的第一位工程院士。不久前清华大学周建军教授指出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中的诸多错误,包括水库防洪库容和水面坡降等问题。三峡工程决策二十四年后,人们经过实践才渐渐懂得,当初黄万里教授提出的三峡工程永不可建的道理。

「三無院士」和七朝紅人錢正英

 與「三無科學家」屠呦呦截然相反是「三無院士」錢正英,她一沒有文憑(包括大學畢業、碩士和博士文憑),二沒有科學論文和著作,三沒有科學成果,卻是中國工程院的資深院士。根據維基、百度百科,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是錢正英的最大科學成果。



 從一九五二年錢正英擔任水利部副部長以來到如今,她在毛、華、胡、趙、江、胡和習七朝核心領導下都是紅人,這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一九八六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進行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錢正英擔任論證領導小組組長。後由楊振懷等接任,但可行性論證仍由錢正英拍板。一九九二年政治局開會決策三峽工程上馬時,專門邀請錢正英到會,她作了用三峽工程取代洞庭湖功能的報告。至今她也不敢公開這個報告,二十多年過去了,中共中央也不解密這個報告。



 排斥黃萬里可行性論證釀大錯



 錢正英擔任論證領導小組組長,親自組織了論證的架構,挑選了四百多名專家和二十多名顧問,其中最大的錯誤是將黃萬里拒絕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之外,而且沒有給出任何理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在蘇聯的支持下建設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黃萬里教授提出反對意見,舌戰群儒七天。三門峽工程的失敗證明了黃萬里教授意見的正確。八十年代,中國準備在長江上建設三峽大壩工程,根本沒有理由拒絕黃萬里參與論證工作。今天可以確切地說,三峽工程的錯誤和黃河三門峽工程的錯誤如出一轍,三峽工程的命運也難逃脫三門峽工程失敗的命運,只是災難的浮現需要較長的時間。



 黃萬里教授去世之後,其後人努力地盡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前輩未竟的事業,其中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指出三峽水庫防洪庫容計算中的重大錯誤。利用谷歌地球的功能,將三峽水庫長江幹道分切成二百二十個斷面,在每個斷面上他們測量出水庫的截面,然後再計算兩截面間的長度,最後計算水庫防洪容量。得到的結果是三峽水庫長江幹道的防洪庫容為一百五十二億立方米,比官方公佈的小許多。



 二○一六年六月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周建軍在接受澎湃新聞的採訪時承認三點。第一,三峽工程防洪能力有限,主要是保荊江的安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中水庫有二百二十一點五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是錯誤計算的結果。第二,三峽是一個河道形的水庫,汛期防洪期間,實際上水庫裡水流流速很快,水面坡降比較陡,如果壩前蓄水至海拔一百七十五米,將淹沒涪陵等城市(涪陵城區常住人口六十七萬)。第三,三峽工程要達到所謂的防洪效益,水庫庫容起碼需要三百六十億立方米。



 這個採訪在網絡上引起了大的波瀾。《新京報》刊登了廖寶平的《不能包管一切的三峽大壩能防多大洪水》文章,揭露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誇大三峽大壩防洪效益的事實。



 三峽工程移民紅線的崩潰



 周建軍教授的博士導師是林秉南,他是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泥沙組組長。林秉南在《三峽泥沙》中指出,未建設三峽大壩前,長江三峽河段的水面坡降為萬分之二點三,河流保持泥沙沖淤平衡。建設三峽大壩後,水面坡降變小,水面坡降為萬分之零點七,出現泥沙淤積。水面坡降萬分之零點七就是一百公里河道有七米的水位差。絕大多數水庫是湖泊型的,寬度大長度小。如果水庫二十公里長,也是萬分之零點七的水面坡降,水位差只有一點四米,影響不大。但三峽是一個河道形的狹長水庫,長度超過六百公里,萬分之零點七的水面坡降造成的水位差是十分可觀的。而且這個坡降是隨流量、流速變化而變化,洪水期流量大流速快,坡降也大。這個坡降在近大壩處小,而在水庫庫尾大,也稱翹尾巴。三峽工程投入運行以來,壩址和重慶的最大水位差為三十八米,當時重慶市的部分市區如瓷器口等均被庫水淹沒。



 全國人大批准三峽工程後,三峽庫區在海拔一百七十五米的地方標出了一條紅線,標明一百七十五米,稱為移民紅線。紅線以下的居民為三峽工程移民,必須搬遷,後靠安置,在一百七十五米以上地區建造新居。按照毛澤東「高峽出平湖」的詩句,三峽水庫是一個沒有水面坡降的平湖,大壩前水位海拔一百七十五米,水庫庫尾的水位也是海拔一百七十五米。但事實正如周建軍教授所指,三峽是一個河道形的水庫,汛期防洪期間,水面坡降比較陡,是個斜湖,壩前蓄水至海拔一百七十五米,將淹沒庫區涪陵等城市,重慶的水位也達海拔二百一十七米。



 和三門峽工程同樣致命的錯誤



 按照三峽水庫是一個沒有水面坡降的平湖來計算水庫的防洪庫容,稱為水庫的靜態防洪庫容。官方公佈的防洪庫容二百二十一點五億立方米,是靜態防洪庫容,是錯誤計算的結果。



 為了掩蓋這個錯誤,中國政府現在仍堅持三峽工程有防洪庫容二百二十一點五億立方米的說法,只是這個防洪庫容不再是靜態防洪庫容,而是動態防洪庫容,就是考慮斜湖的防洪庫容,是靜態防洪庫容加上一百七十五米水平線以上水面坡降所形成的庫容。



 這樣用偷換概念的方法來掩蓋論證的錯誤,但是水庫移民和水庫淹沒的問題則是無法掩蓋的。在三峽工程發揮防洪效益時,水庫的實際淹沒線不是水平線,而是一條上翹的曲線,離壩址越遠,淹沒的高度越大。壩前蓄水至海拔一百七十五米,庫區涪陵、開縣等城市都將被洪水淹沒!



 據說中國政府準備把三峽工程的正常蓄水位線從海拔一百七十五米提高到海拔一百八十米,以此來彌補防洪庫容的不足,但是一句也不提,正常蓄水位線提高五米,要增加多少新移民,又要增加多少淹沒損失。



 三峽工程移民從海拔一百七十五米以下搬遷到一百七十五米以上,後來又搬遷到一百八十米以上、一百八十二米以上。有的移民已經搬遷了四次。未來還是要繼續再搬遷。



 參加三峽工程論證但拒絕在論證報告上簽字的郭來喜指出,一九九○年七月六日下午四時許,在中南海國務院第一會議室三峽工程展覽室,三峽工程籌建處哈總工程師私下和其密友交談時承認三峽水庫對重慶淹沒的問題,並且說錢正英部長不讓談這個問題,怕影響論證。



 林秉南指出,建設三峽大壩後,水面坡降變小為萬分之零點七。但是這個水面坡降會逐漸變大,重慶的水位將繼續加高,直到三峽水庫重新達到沖淤平衡為止。這就是黃萬里教授指出錢正英在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所犯的錯誤,忽略淤積上延和淹沒區擴大的問題,最終影響西安安全。錢正英在三門峽工程上未承擔任何責任,未受任何處分,保持七朝紅人地位至今,所以她不可避免在三峽工程上重復同樣的錯誤。工程可行性論證負責人承擔全部技術責任,是保證正確決策的前提,否則中國難以走出不斷重復錯誤的怪圈。



——原载《动向》杂志2016年七月号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6/07/blog-post_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