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22 June 2016

权威人士唱衰中国的背后:经济发展滑入政治陷阱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一连串数字显示,5月份经济继续低迷,其中发电量同比增长为0%。发电量在经济学中被用来估算真实GDP。这表明目前中国实际经济增长近乎停滞,或者,至少是远远低于官方发布的6.7%的年增长率。6月9日观察者网对9位经济学家访谈未来经济前景,其中朱天代表了目前中国经济学界的普遍悲观看法。朱天说,从2015年投资下滑和出口负增长可以看出,说中国经济今后5到10年是6-7%是过分乐观。按照现在这个趋势,GDP增长不可能是L型,只可能更往下走。总之,从政治体制环境到实际数据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滑入经济学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官方现在要求媒体和专家不得公开唱衰中国经济。不过,每当媒体对经济学家和官员采访,从访谈报道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被采访者对现状的普遍不满和批评,其中包括一个月前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的《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文章。这个权威人士和文章引起海内外极大兴趣,至今热议不断。从规格和内容可以推知,这个权威人士是可以代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集中专家意见发言的级别。有媒体说该文章是奉习近平命令炮打李克强之作。对此我曾写过文章质疑,因为该权威人士推崇的是市场和民营经济,这和李克强思维方式一致,却和习近平偏好的指令性和党营经济思维方式不符。不过近来看到明镜网等的很多政治分析家还说是习炮打李的背景,于是我将文章又仔细读了几遍,更不敢苟同。下面是我的分析。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媒体记者注重表面上的分歧争议,经济学者看的是文章阐述的观点和基本理念。不管该权威人士背后目的究竟是什么,这篇文章从头到尾说的是,中国体制和总体环境恶化造成了经济滑入陷阱。而这个体制问题,大家都知道是由党中央而不是国务院负责的。说得更白一点,文章含意是,“这一届中央领导以来,经济一落千丈,滑入陷阱而不能在短期内自拔。究其原因,不在于货币或财政政策的短期操作,而在于深层体制的恶化。”

为什么说文章是这个含意?请看。首先,权威人士唱衰经济,说是L型走势:“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L型的一竖,意思是经济一落千丈。而这一竖就发生在本届中央领导时期。上一届胡温10年,GDP年增长率平均为10.5%,而本届中央领导3年来,GDP增长率平均为7.3%。并且趋势是继续下滑。L型的一横,表示经济将长期处于低谷。权威人士继续说,“这个L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这不就是说本届中央领导时期经济滑入陷阱短期内不能自拔?

那么原因是什么?由谁负责?权威人士不直说,却用了很多经济学术语来表达。文章的关键术语是:结构和周期,供给侧和需求侧。他说,“我们面临的固有矛盾还没根本解决。…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而不是周期性。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需要时间。”。

这里我做个解读。经济学上,李克强作为总理可以做的是具体政策,如操纵货币或财政政策来刺激或冷却经济,不过这影响的是需求侧,其结果是造成或烫平短期周期性波动。而长期的经济发展,则取决于供给侧方面的结构性变化。影响供给侧结构的因素是科技、人力资本、行政效率、企业家精神、信息自由等。而保证这些因素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法治(rule of law),私有产权和个体自由。这些都牵涉到政治深层体制,是习近平而不是李克强能管的事情。(注意权威人士特别提到了体制性问题)纵观各国经验,那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如欧美日本,南韩等四小龙等,都在关键时候实施了政治体制的相应改革。而目前中国在这些体制方面却不是改善而是恶化:法治被人治替代,私有权被国家侵犯,个体自由被党治管制。结果造成企业家纷纷移民,资本大量出逃,民间投资日益缩减,科技和产业升级在互联网和信息管制下被泡汤,那是供给侧结构恶化。现在我们再看权威人士是怎样婉转地说出这些意思的:

他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企业家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体系适应能力的主导力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须发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包括面广量大的民营企业家。现在最关键的是通过保护产权、知识产权,使企业家既有‘恒产’又有‘恒心’。要建立‘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一些具体政策执行上,不要盲目翻旧账,使创业者有安全感。”

他批评的是目前破坏法治、私有权、个体自由的做法。他说政治体制问题是能否跨越陷阱的生命线,而增加或减少总需求并不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关键。而政治体制问题及其改革,是由习总书记而不是李总理负责的。因此,作为经济学者我的解读是,这个权威人士在提醒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中国已经滑入发展陷阱。没有深层的体制和政治改革,就没有出路。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0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