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28 April 2016

天量“高危”债即将集中到期 债券市场草木皆兵

据彭博报道,处于煤炭以及金属与矿业这两个产能过剩行业的公司,今年2至4季度累计债券到期规模超7600亿元,为记录最高,较去年同期增34%。

报道称,整体债券市场年内的到期规模也将攀升至顶峰,从本季度开始将面临连续三个季度的最高到期规模,总量将达到4.12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3%。

报道援引中投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田元强称,“信用债集中到期,那么发行人就需要筹措资金,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就比较大,信用违约事件可能比较容易集中爆发。”

海通证券姜超上周称,信用违约频发将推升信用利差,企业融资成本易升难降。违约风险增大将推高企业借新还旧的成本,或导致再融资受阻,甚至可能形成“违约风险增大-再融资受阻-经济回落-违约风险进一步增大”的恶性循环。他表示:

2014年3月超日债违约打开了债券违约的潘多拉魔盒,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主要债券品种中(包括短融、超短融、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定向工具 等,未包括中小企业私募债、集合债等),已有25只债券实质性违约,涉及16个发行人,其中2016年以来已有11只债券违约,违约速度明显加快。

违约品种已经涵盖了包括超短融在内的所有债券品种,违约主体从民企扩散至央企,再到地方国企,各类型企业均已沦陷。违约主体均是产业债发行人,城投债尚未发生实质性违约,城投成为债市刚兑打破进程中仅存的信仰。

从违约后处置情况来看,25只违约债券中仅有8只完成了兑付,其余17只至今仍悬而未决。违约后完成兑付的绝大多数是民企发行人,通过资产重组、争 取银行流动性支持等途径兑付了债券。而违约的地方国企、央企等大多已经连年亏损,积重难返,政府支持力度下降,且债务重组需经层层上报,协调难度较大,重 组进展较慢,拖累债券兑付。

他还分析称,中低评级债券到期偿还量从2015年第4季度开始大幅上升,而也正是自那时起,山水水泥等一系列违约事件不断冲击市场神经。中低评级债券到期量仍处于上升趋势,并将于2016年第3季度达到高峰。随着去产能的推进和低评级债券的大量到期,预计会有更多违约事件浮出水面,违约将呈常态化。

这种风险已经引起金融机构的担忧。据21世纪经济报道,各类投资债券的金融机构近期工作的主题之一,就是尽早抛出可能违约的债券,以免“踩雷”。目前已有银行向管理人发出不再新配置信用债的指令。某股份行资管人士透露,就此调整最近与管理人重新询价,下调业绩基准,从原先4.8%-5%降至3.5%左右。

报道还援引东北地区银行资管人士称,东北特钢违约事件后,多地银监局担心法人机构踩雷,都在摸底排查银行是否持有风险债券。某华东地区银监局已在2016年开年工作部署中,重点提醒银行关注债券违约风险。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10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