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22 January 2016

【評台】Terence Yun:為何韓國能捧出一個周子瑜?

周子瑜事件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國際笑柄,但最搞笑大陸的五毛還要繼續衝出中南海出醜人前,繼續所謂的打仗,真的是無知的經典範例。
但事已至此,反而想討論是為何一個並不是說華語的地方,能夠成功捧紅一位來自台灣的華人歌手,當中為什麼兩岸三地都未能夠做到,卻要找外國人成功做王?
只因簡單兩個字,「開放」。
中港台今天的敗筆,是因為三地被大陸這個強力劣質磁石吸入去,再沒有創意,只有人民幣,導致今天的軟實力文化仍然被南韓、日本牽著鼻子走。
香 港曾經是亞洲最篷勃的娛樂產業地區,當中輸出娛樂文化更是除了日本以外,最成功的亞洲地區,但這些輝煌歷史已經是上世紀的古老事情,當中因由除了不思進 取,放棄昔日向外形的文化策略,轉移貪圖方便的大陸市場,並因為其龐大市場的吸引力,放棄多年來經營的手法,拱手讓給韓國。昔日韓國要看港產電影、香港歌 手,今天卻倒轉過來。
同樣地台灣其實近年來一樣面對同一種問題,就是當地的如娛樂公司、歌手、藝人都紛紛放棄本土市場,走進大陸,認為同種 語言的優勢可以更有利打進大陸市場,無可否認是頗成功,但同時間便失去了本身的優勢。在十多年前,香港開始落後時,台灣因為文化基礎強勁,成功造就了不少 歌手和演員,而且偶像劇更是三地中最成功,但是近年台灣雖然比起三地中仍然領先,但已比不上昔日的成功,試問近期有沒有極為成功的台灣演藝人能夠在你眼中 出現過,紅的一批其實都上了年紀了。
今天找不到一個國際級的華人演藝人,還是周潤發、張曼玉嗎?
而且更加留意是不論是三地 中,並未能夠成功出現到一個衝出國際市場的演藝人。如果單看票房或者市場,無疑大陸是很大很成功,但是這些只是內銷,有點像昔日的印度市場,龐大的內需造 就不少名藝人,但是在外面卻不會有人認識,只能夠屬於區內文化的成功而已。近年兩岸三地的電影並未見一套是真正算得上成功打進國際。即使李安「色戒」其實 是李安的國際眼光的放眼和著眼點不是針對大陸市場,才能成功做到一套國際級數的電影。反觀其他三地的製作人,全無創意和膽量,因為他們都為遷就大陸市場的 需要,從而多面考慮,最後題材和眼光也窄了,所以製作出來的成品可以是用高成本但卻是低質素。
香港曾經主打海外市場,如電影《家有囍事》的韓版便成為今年所謂的復刻版賀歲片上畫,要吃老本來賀歲真諷刺。但今天中港合拍片是做死香港電影的禍首。
但韓國卻沒有這種考慮,而且還針對不同市場去適應,所以才會有道歉事件出現,但這並不是代表著他們限制了他們的創意,這可以是兩回事,因為他們可以遷就大陸市場而走到其他市場又是另一番景像,但香港和台灣近年卻沒有望其他市場,只是北望神州導致今天不思進取的結果。
柯P說得對,今天人人只看中國佔全球八分一市場,但大家卻沒有看另外八分七的市場。香港和台灣便是中了這種毒。
而 這種毒是很嚴重防礙到華人在文化上的進步。舉例近期大陸人看網劇成為主流,因為互聯網的龐大資訊,網民看網劇比看電視劇更投入,而且網劇沒有時間的限制, 這樣更加速網劇的成功。近日大陸有數套網劇下架,因為被指這些劇目內容違反法規,當中不少人看的《太子妃升職記》。這種情況有點似曾相識,去年武則天便是 因為露胸最後變了大頭嬰。
大陸當局干預製作人的題材、內容,這樣其實是阻礙了製作人的想法,握殺了他們的創作意欲,每每拍一個鏡頭怕會有下 架之嫌,這樣心理上的包伏便難以再推新的題材,這種惡性循環最後便做不到新內容,不進則退。結果是重覆拍舊東西,觀眾厭倦不看,便唯有看海外的東西,眼見 人家又有新意念、新產品、新文化,當然會看、去聽,人家的軟實力便成功佔領。
而所謂的大中華文化便被人趕過來,還說中國夢?沒有錯,發了夢但並沒有實現。
倘若香港和台灣還繼續依賴大陸的所謂龐大市場,最終大中華文化沒落而失了光輝。還想走出去?妄想。
伸延閱讀
「太子妃升職記」下線 被指有傷風化
原文載於作者網誌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6/01/zhou-ziyu_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