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1 October 2015

香港佔中一週年:鏡頭中的事過境遷


2014年9月28日凌晨,「佔領中環」抗議運動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和朱耀 明在香港政府總部外宣佈提前佔領。由此,高校與中學生抗議「政改方案」的罷課行動過度到正式的堵路抗議,並持續了79天,警察鎮暴隊動用催淚瓦斯更讓抗議 衍生出新的名字——「雨傘運動」。如今一年過去,BBC中文網的鏡頭再次重返抗議現場。

金鐘

9月28日凌晨1時40分(格林尼治標凖時間27日17時40分),戴耀廷等「佔中三子」宣佈啟動佔領,距離中環約500米,才剛啟用三年的香港新政府總部成為了集會中心點。
得知消息前來聲援的市民在政府總部南面金鐘地鐵站一方聚集,成千上萬的市民最終突破警察封鎖,衝進夏慤道。

由此,持續到29日凌晨的「巷戰」爆發。示威者因為催淚瓦斯而散開,但不久就重新聚集。警方公布全晚共發射了87枚催淚彈。
79天後,金鐘佔領區清場,夏慤道恢復了香港島北岸主幹道的角色。

但在那79天裏,金鐘周邊還是不時出現劍拔弩張的場面。

在佔領期間,橫跨夏慤道的兩道人行橋上所出現的橫幅越來越多。這是俗稱「海富橋」的今昔對比:

10月21日,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的五名幹事與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等五名官員舉行對話會,全程電視直播。成千上萬群眾再次聚集在夏慤道上一同收看直播。 這次會談沒能解決僵局

靠近政府總部東翼的一面水泥牆成為了示威者們張貼小紙條留言的地方,不久後被示威者稱為「香港列儂牆」。 隨著12月11日的清場行動,這面牆再次以灰色示人。


旺角

金鐘發生催淚彈驅散當晚,九龍旺角與香港島銅鑼灣湧現市民佔路,使原本的「佔中」變成了多重佔領。
旺角的佔領主要是沿著九龍大動脈——彌敦道展開。佔領區曾被汽車衝撞,不時上演「佔中」與「反佔中」示威者 對罵的場面


銅鑼灣

銅鑼灣的佔領區大概是三大佔領區當中規模最小,也是發生衝突最少的一處,而且在佔領後期多半沒有人留守。不過這裏卻是最後一個被清理的佔領區。
隨著警方於12月15日對銅鑼灣佔領區清場, 歷時79天的「佔中」抗議告一段落


清場之後——立法會與「添美新村」

雖說「佔中」以銅鑼灣清場告終,但也有人把兩個後續區域計算在內——至少立法會上落客區的帳篷在金鐘清場後,一直留到12月15日才與銅鑼灣一同被驅逐。
然而留守時間最久的,是金鐘佔領區東側添美道人行道上的上百頂帳篷與「木屋」。這個區域後來被示威者稱為「 添美新村」,直到今年6月18日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後,才於6月21日被港府地政總署拆除。

如今「佔中」結束,「政改方案」也被否決,泛民主派政團普遍認為目前再次透過佔領來爭取香港民主並非合適時機。香港政制發展能如何走下去仍是一道待解考題,但似乎對於曾經支持過這場運動的人來說,「佔中」過後,香港已不再一樣。

(責編:路西)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5/09/150930_hongkong_occupy_before_a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