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29 September 2015

香港獨立媒體 - 《北韓》:中美蘇角力下的犧牲品

《北韓》:中美蘇角力下的犧牲品
27/9/2015 健仔

筆按:本書作者為日本籍朝鮮史學家和田春樹,其研究範圍主攻俄羅斯、蘇聯史,及現代朝鮮史。本書書成於2012年,於同年4月在東京出版,日本版書名為《北朝鮮現代史》;惟書本完成時適逢金正日去世,因此本書於2015年被翻譯成中文時,作者特意為北韓近況加插多一章嘗試更新北韓政權由金正日至金正恩的過渡。

這是一部有關北韓近現代史的書籍,時間點由1932年至2013年,由朝鮮半島的抗日反殖鬥爭至金正恩時代開始的北韓近現代史。一般認為朝鮮半島的分裂是意識型態鬥爭下的結果(共產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這是事實,但並非全部。作者透過大量研究,由朝鮮勞動黨文件、蘇共檔案、中共檔案、美國中情局檔案等文件,全面分析80年來朝鮮半島的歷史發展。作者指出朝鮮半島,不論南北,由始至終都指向全朝鮮統一。

美蘇對統一的阻撓
由30年代抗日游擊開始,至50年代韓戰爆發也好,南北雙方始終希望統一全朝鮮。但1945年8月15日,正當日本戰敗投降,朝鮮人本以為祖國終於脫離日本殖民復國時,蘇聯與美國於同一天達成了協議,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分界,以北由蘇聯軍佔領,以南則由美軍佔領。對朝鮮民族而言,抗日勝利是造成分裂悲劇的開始。當中,朝鮮人民並沒有選擇的空間,那怕朝鮮作為其中一個戰勝國。

1945年9月,以蘇共最高司令官史達林名義發出的命令,內容是「在北韓境內,應以反日的民主政黨及團體為基礎,協助建立中產階級民主主義權力」更指示「不要引進蘇維埃秩序」。到了1949年3月,金日成與朴憲永等組成代表團訪問莫斯科,密會了史達林,並向他表明了對「國土完整」的期望,但是卻遭到史達林的堅決拒絕。事實上,由二戰結束到佔領朝鮮半島北面,蘇聯完全沒有想過要協助朝鮮半島統一,只是想在朝鮮半島的北方建立一個親蘇政權而已。另外,金日成作為一個非常擁護蘇聯共產黨中央及史達林的人,史達林及蘇共中央的命令是神聖的,等同法律;即使自己不願意,也會切實貫徹到底。但,金日成並未因此而放棄統一祖國的願望。

韓戰:朝鮮願望、蘇聯錯判、中國默許、美國加入之結果
一般認為韓戰爆發是因為北方的侵略,這亦是事實,但並非事實之全部。

作者就援引各類文件指出韓戰其實是南方共產主義者與北方共產主義者的統一祖國策略,加上蘇共中央的錯判,至及毛澤東的默許加起來的客觀結果。

早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共產主義活動一直存在於朝鮮半島的南北兩邊。而勞動黨(現北韓執政黨)分別於南北成立,是為勞動黨南方局,與勞動黨北方分局。韓戰前後,勞動黨南北雙方皆有密切聯繫,不過以北方的發展比較順利,而雙方的共同目標都是解放祖國,實現統一。

金日成知道,要實現祖國武力統一,必須得到蘇共中央及中共的支持,不論是政治上還是軍事上。但史達林對此一直持反對意見,直至1950年1月出現了戲劇性變化。同年1月,美國國務卿艾奇遜(Dean Gooderham Acheson)對美國「全國記樂俱樂部」發表演說,提及美國的防禦圈自阿留申群島,經日本、琉球群島,至菲律賓。因此蘇共中央解讀為美國不會介入朝鮮半島事務,及保衛南韓。因此史達林透過蘇聯外長向金日成表達,在祖國武力統一這件事上,他已經準備好要幫助金日成。對於金日成來說,這是史達林給他的前進指示。

中國並非一開始就參與戰爭,要到第二階段,即麥克阿瑟登陸仁川並攻佔平壤後才參與。而事實上,對參與韓戰,中共政治局是持反對意見的。1950年10月,當美軍登陸仁川後,令北韓軍隊重挫,金日成去信蘇共請求派遣援軍,及派遣內政部長朴一禹前往北京。毛澤東於10月2日召開中共政治局擴大會議,商討出兵問題,但會議對出兵予以否決。不過,毛澤東知道一定要出兵,他認為美國與革命中國一定要來一次正面衝突,這是無法避免的宿命。儘管中共黨內存在反對派聲音,毛澤東於是找來彭德懷,經多次討論,最後於10月5日決定出兵朝鮮,並立即派周恩來往蘇聯交涉。

沒有朝鮮的韓戰
儘管韓戰在朝鮮半島上開打,但涉及朝鮮人民的祖國解放戰爭只維持了11個月的時間;這場朝鮮內戰,從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那刻起,就轉變成中美戰爭了。所謂中美戰爭,就是指導戰爭的雙方指揮部當中,皆排除了朝鮮人參與。南方軍事指揮部由以麥克阿瑟為首的美軍司令部指揮,而北方縱然有聯合作戰指揮部,但所有的決策要員,全都是中國軍方的人,就連金日成本人,也被排除在這個聯合作戰指揮部之外。

順帶一提,面對中國軍隊加入,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曾考慮使用原子彈轟炸朝鮮半島以挽回劣勢,但遭到當時英國首相艾德禮反對;另外,面對中國軍隊進攻而被迫撤退的麥克阿瑟,亦曾向白宮建議攻擊中國本土,但遭白宮反對。

停戰因為不想出乎意料:朝鮮統一
蘇聯及史達林對美國的參戰一直非常不安,因為一開始誤判了美國不會保衛南韓;另一方面,蘇聯絕對想不到因為中國的參戰,令朝鮮統一燃起了曙光,甚至有機會在韓戰中取得統一的勝利。史達林深知道美方不會就此罷休,蘇聯必須要防止美國將戰爭持續擴大,出現攻擊蘇聯的情況,因此史達林認為必須要終止目前的戰爭,其原因是為了蘇聯本土的利益。

有趣的是所謂的停戰協議並非由朝鮮半島南北雙方提出的,而是由蘇聯單方面向美方提出。史達林認為一旦開啟了停戰會談,代表美國不可能將戰爭擴大至蘇聯境內,,另一方面,一邊進行會談一邊戰爭,也能夠讓美國陷入疲憊狀態。因此史達林十分積極推動停戰會談。

朝鮮半島的南北雙方皆不願意接受停戰會談,但他們不得不接受,因為他們早已不是韓戰當中的主角。北韓人民不接受停戰協議,因為他們覺得國家並沒有統一,在此時停戰的話,到底是為什麼要作這麼多的犧牲。而南方時任總統李承晚亦反對停戰協議,他表示停戰就代表國家正式分裂(事實亦正如此),但美方並沒有理會他的意見,也不說服他,只是通知他這件事而已。李承晚總統於是缺席會談以示抗議。會談前,李承晚總統寫信給代替麥克阿瑟的李奇威將軍,信中內容指「分裂的朝鮮是破滅的朝鮮,經濟、政治及軍事上相當不穩定」「朝鮮並未放棄成為實際獨立的國家,不是成為全民主,就是成為全共產的單一制國家。」這是朝鮮半島上大部份人的共同願望。惟分裂是韓戰最終的結果。

儘管韓戰結束,於朝鮮半島人民而言,不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是以徹底失敗告終,祖國非但沒有統一,而且陷入分裂狀態,相信連當時參與簽署的雙方領導人也想不到分裂狀況會持續至今。一場統一祖國的戰爭,演變成中美之間的戰爭,造成大量人民傷亡,更造成了成千上萬的離散家庭,至死也不能再見到摰親一面,而朝鮮民族亦從此被中美蘇的角力而割斷,直至現在。


from (title unknown)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