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25 August 2015

中國改革開放 被狠狠捅一刀 暴力救市引爆嚴重後遺症

2015/08/24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83 期 作者:羅文欽

中國政府7月以來祭出超過40道「金牌」的另類救市,確實讓股市止血了; 然而國王新衣被識破之後,在政治、經濟、社會都出現了始料未及的後遺症。

中國政府7月以來進行兩波超過40道「金牌」的救市措施,確實讓股市止血了;然而,淪為「只能看多,不能看空」、「只能買,不能賣」的中國股市,猶如國王新衣被識破,讓國際投資客看穿手腳紛紛打退堂鼓,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Fed(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前理事主席葛林斯潘等財經界大咖,也不留情面地批評中國救市措施失當。

更有甚者,此番救市猶如2008年底推出的4兆元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將留下嚴重後遺症,中國政經社會各層面,未來恐要付出更高昂代價。

而從政治層面看,此次救市措施的慌亂無章,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威信更是一大打擊,不但使外界對中國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大打折扣,恐怕也會引發另一波的中國高層權鬥。

經濟面》
內外需求不振 復甦變數多

挾著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的光環,李克強在一三年3月接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後意氣風發,提出工業化、訊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新四化」,準備有一番大作為;但「克強經濟學」很快地就被集權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潑了冷水。

習近平不僅在一三年11月中共18屆三中全會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並身兼組長,主掌經濟改革方向,而經濟政策的決策權則落到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等習近平重要策士手上,政策也轉向以調結構和轉型升級為主軸的「經濟新常態」。至此,李克強扮演的角色,更像是政策執行者,而非決策者。

中國這2年來的經濟結構問題接踵而來,包括地方政府債台高築、民間貸款資金鏈斷裂、房地產市場萎縮、鋼鐵等支柱產業產能過剩、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等,近期的股災就如同火上加油,李克強的財經團隊忙著四處滅火,早已無暇規畫長遠發展目標。

讓外界高度關注的是,接連幾波的財經狀況,習近平很少站到第一線,壓力幾乎都集中在李克強身上,讓人對習李之間的關係早有猜疑;即使在救市緊鑼密鼓的7月底,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經濟議題也只是重申「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等老調,對於如何解決當前股市動盪,卻隻字未提。

據稱,李克強經常在上令無法下達的情況下,多次在會議中拍桌發怒。香港的政治評論圈就有消息指出,李克強可能在中共19大請辭,而導火線正是這一波的救市失敗。

再從經濟層面看,習近平拋出「一帶一路」的大戰略,希望打通連通歐亞海陸新通道,藉此來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而執行此一戰略最重要的配套是中國企業必須「走出去」,赴海外投資、設廠、併購,但這需要龐大的資金作為後盾。中國當權者想出最簡單和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到股市去籌資。過去一年來中國證監會開通「滬港通」、大幅開放融資融券業務,即是在為企業籌資鋪好道路。

不過,習近平的這個如意算盤,卻在今年6月中旬被戳破,虛胖的中國股市不但被打回原形,根據路透估算,中國先後已投入5兆元人民幣的資金救市,以此抑制市場的恐慌性拋售,這筆金額已占了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的10%,不但偷雞不著蝕把米,還因市場信心依然薄弱,頭痛救市資金如何退場的難題。

令人擔憂的是,股市是經濟發展的領先指標和風向球,6、7月的股市重挫已明顯打擊境內外投資人信心,而接下來的救市措施又成效不彰,更令各方資金卻步,可以預見,A股在短期內要重返大牛市的機會渺茫。而缺乏市場資金的奧援,首當其衝的將是中國經濟和產業,復甦之路將因此向後推遲。

社會面》
中產階級受創 財富M型化

中國政府救市的舉措,也對中國民間社會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如前面所述,股市的跌宕加上救市成效不彰,多數民眾理所當然地將主要責任歸咎於中國政府,開始質疑習李政權的危機處理能力。近來網路上出現大量嘲諷政府救市無功的段子、打油詩,就是最好佐證。

這波股災,又以中產階級受創最重。拜過去30年經濟高速發展之賜,中產階級已崛起成為中國社會的中堅分子,他們向來是政策的受惠者和支持者,也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然而,許多期待透過股市獲利達到財富重分配的中產階級,卻在這波股市重挫中跌一大跤。

市場估計,6月中旬股災以來,持股市值50萬至100萬元人民幣的證券帳戶減少逾50萬戶,這些股民被視為是忍痛割肉退場的中高收入股民,更有投資界人士因此稱,這場股災「消滅了50萬中產階級」。

救市無功,加深了民眾對執政者的不信任,長久累積之後,官民之間的對立和衝突也將加劇,加上大批中產階級因股災而消失,財富結構形成M型化,將動搖社會的穩定,這恐怕是中國政府救市之餘,卻始料未及的結果。


from 財訊 http://www.wealth.com.tw/article_in.aspx?nid=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