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3 August 2015

李健聰/1MDB的兩個暴風眼

在大逮捕與凈選盟4.0大集會之間,相信會有更多特意制造的事件企圖轉移公眾視線。國人對1MDB務必專注並堅持底線,那就是醜聞中的兩個暴風眼——劉特佐和納吉,必須受到公正獨立的審判,而一旦證明犯法,則需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與此同時,體制改革的倡議勢必不能停止。體制不改革,將成為孳生更多1MDB的溫床,也肯定會培養更多馬哈迪與納吉:不論誰上位,同樣將透過破壞體制、傷害國本的方式保住本身政權。一旦問責文化、公共倫理與政治責任無法確立,馬來西亞將永遠告別現代民主政治。

【文/李健聰】

一馬發展公司(1Malaysia Development Berhad,1MDB)醜聞發展至今,總檢察長遭撤換、國會公賬會成員當上部長、勇於報導的《The Edge》被凍結了、就連比較公開批評的巫統署理與副主席也丟官了,剩下的,是多個深不見底的金融黑洞,而且可能永遠無法追回:

一、通過高價收購Edra Global能源子公司Powertek投資控股、雪蘭莪州瓜拉冷嶽(KLPP)與森美蘭州吉瑪電力(Jimah Energy)的燃煤發電廠,1MDB多付了33億令吉;
二、收購位於檳城的一片土地,價格比市價高5億令吉;
三、涉及1MDB 的子公司Brazen Sky Ltd與GIL基金(GIL Fund)的投資,並注入112億令吉,但真正的「單位」價值,至今存疑;
四、由於簽署不公平合約,1MDB須共同擔保一份債券而須把42億令吉交給阿布扎比國際石油投資公司(International Petroleum Investment Company,IPIC)及其附屬公司Aabar投資公司投資;
五、在分發三份價值共65億美元的債券時,1MDB繳付偏高的手續費予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且需承擔偏高利息。

一個由政商掛勾所造成的「亂局」(Mess),已衍生成一場始料未及的政治與經濟風暴。這場風暴當中,有兩個暴風眼:一項源自商業操盤,另一項源自政治決策。

劉特佐何以僥倖脫身?

1MDB商業操盤當中涉及的舞弊、失誤決策甚或精明罪案,1MDB董事局與顧問團固然首當其衝,該當依法嚴懲。眾所周知,該企業背後的「木偶大師」劉特佐(Jho Low),才是呼之欲出的幕後操盤手,也是1MDB的金融暴風眼。然而,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組、反貪委員會,乃至之前動作頻頻的公賬會,至今不敢傳召劉特佐。究竟為何?劉氏背後到底有什麽靠山?

已被凍結出版的《The Edge》週刊及財經日報之前多次清晰報導,劉特佐如何操控多宗交易並最終利惠他本人與朋黨。

首先,早在1MDB剛設立的2009年,在1MDB Petrosaudi Ltd這項聯營計劃中,來自1MDB的 7億美元竟然直接匯入由劉特佐持有的Good Star Limited的戶口,而該公司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是絲毫沒有關係的單位。追蹤這一系列的金錢交易線,包括從RBS庫茨蘇黎世(Coutts Zurich)銀行至馬來西亞德意志銀行、從Good StarLtd至阿布扎比—科威特—馬來西亞投資機構(Abu Dhabi Kuwait Malaysia Investment Corp,ADKMIC)在新加坡BSI銀行戶口,而劉特佐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宣稱其為ADKMIC的股東當中,證明了這筆錢如何通過繁瑣與國際之間的金錢轉賬,最終由劉特佐控制。

與此同時,由1MDB於2010年發出債券所籌措的2億6000萬美元(由馬來西亞政府擔保),竟然匯入劉特佐控制的企業,並與前砂拉越首長泰益瑪目(Taib Mahmud)控制的UBG集團(Utama Banking Group)進行一系列複雜的買賣,而最終讓劉至少獲利5億1600萬令吉。

政商煉金術牟取暴利

劉特佐用1MDB的錢生錢,但1MDB本身卻血流不止,不但得向政府貸款9億5000萬令吉,還尷尬地需首富阿南達(Ananda Krishnan)貸款20億令吉還債,甚至牽扯到朝聖基金局以昂貴價格向1MDB購買土地。這其中涉及的道德風險與利益衝突,為何需要耗費這麽長的時間厘清?

另外,納吉身為首相、財政部長與1MDB顧問團主席,自然難辭其咎,乃是這場政治風暴的暴風眼。加上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有筆高達26億令吉的巨款匯入納吉私人戶口,而納吉竟然不敢起訴該報,此時就算其夫人與內閣成員如何硬拗,已百口莫辯,除了下臺並接受調查與法律制裁外,別無他途。實際上,1MDB醜聞已是個巷知街聞的國際洗黑錢罪案,就算納吉逃得了,馬來西亞也逃不了。

可是,納吉拒絕承擔這項政治責任,反而動用國家機器向任何欲動搖其相位者開刀。首先,最信守媒體專業而詳盡報導1MDB醜聞的《The Edge》先被凍結出版准證。後來在內閣改組中,納吉把抨擊該課題的黨內二、三號人物,包括巫統署理主席慕尤丁與副主席沙菲宜除名、結束總檢察長與政治部頭子的任期、再把國會公賬會主席與另兩名國陣委員升官當部長,一一解除各項對於1MDB,來自內外的質詢與壓力。

這項赤裸裸的權力鬥爭,自然讓權力膨脹過大的首相佔盡優勢,但敗壞國家體制、背離公共道德與逃避政治責任的斑斑惡跡,比之於前首相馬哈迪,實已有過之而無不及。再者,委任言從計聽者為部長,加上讓惡名昭彰的時任內政部長阿末查希升官為副首相,此君在其任內通過多項如《反恐法令》與《國家安全罪行(特別措施)法令》等惡法、查禁檳城巡邏隊、縱容總警長動輒對付在野黨、學生與民權人士,實讓人對納吉的這個為保命而重組的內閣不敢恭維。

竊國者:貪腐如盜,沉淪為賊

宏觀而言,從國家經濟停滯、外資躊躇不前、馬幣貶值到各項旋踵而至的舞弊醜聞,反映的肯定不只是單獨企業的「營運問題」,而是政府失靈導致政企失控的「制度問題」。拙作〈FGV:政府失靈,政企失控〉曾經提到,馬來西亞在體制腐敗、貪污濫權橫行、公務員務虛、選舉不公、媒體不自由、公民社會欲振乏力之下已面對「政府失靈」的問題。若政府成為凝聚人民意志發展經濟的功能已失效,那麽任何政府主導的大型計劃,勢必淪為朋黨寄生尋租的宿主。而且,為了榨取更大的朋黨利益,勢必往財團化、金融化與資本化邁進,推動更多華而不實的計劃、收購案與工程,以滿足朋黨們日益龐大的胃口。1MDB只是極端貪婪、狡猾且更快墜落的極致例子而已。

《The Edge》已出色地完成其工作,在選擇放棄報導與繼續尋求真相之間,毅然選擇後者。體制外的議會黨團,也已陸續抖出事件始末,有的還收了律師信;體制內遭撤換的人物,知道今天依然不敢宣戰,不止突顯言行不一,也顯示出巫統在利益輸送大前提下,大家心照不宣而「I Help You,You Help Me」地傾向棄戰求和。

在大逮捕與凈選盟(BERSIH)4.0大集會之間,相信會有更多特意制造的事件企圖轉移公眾視線。國人對1MDB務必專注並堅持底線,那就是醜聞中的兩個暴風眼——劉特佐和納吉,必須受到公正獨立的審判,而一旦證明犯法,則需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

與此同時,體制改革的倡議勢必不能停止。體制不改革,將成為孳生更多1MDB的溫床,也肯定會培養更多馬哈迪與納吉:不論誰上位,同樣將透過破壞體制、傷害國本的方式保住本身政權。一旦問責文化、公共倫理與政治責任無法確立,馬來西亞將永遠告別現代民主政治。



from 燧火評論 http://www.pfirereview.com/2015080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