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27 March 2015

《讀書好》: 閱讀帝國史,認識李光耀

【文:劉細良】

李光耀病逝,享年九十一歳。

新加坡在世界上是小國,但因為李光耀而變得巨大,而香港不少人因為一知半解及政治原因,對李光耀產生誤讀,以為香港可以效法新加坡,當中有董建華及其繼任人梁振英。李光耀治下之新加坡有兩大吸引力,對香港「政治盲毛」尤其吸引。

兩大誤讀

1)反殖反西方:吸引力一是李曾提倡亞洲價值觀對抗西方人權外交,他致力謀求新加坡脫離殖民地獨立。實情是二戰後大英帝國巳面臨瓦解,英國試圖重組成英聯 邦模式維持,英國新加坡總督栢立基(以後出任港督)認為李光耀可以裁培成獨立後之領袖,尤其是面對冷戰東南亞赤化局勢。李光耀在六七十年代外交上堅定反 共,對內清除人民行動黨內親共分子,也在東南亞華人出現親共浪潮時堅定不移走親英美路線。為防共產黨滲透,解散華文教學的南洋大學,變成南洋理工,受盡東 南亞華人精英唾駡。但他卻令新加坡華人免除了走上印共(印尼)及馬共悲慘遭遇。李光耀反殖反西方抑或反共最終是服膺於他務實主義信念,英國人扶殖他亦看中 了他並非意識形態掛帥。

2)威權資本主義:吸引力二是市場經濟不等如照搬西方配套,既維持東方專制主義,也可同時發展經濟,實情是新加坡威權資本主義有其特殊歷史條件,包括李光 耀是魅力領袖,有足夠個人權威,強鄰馬來西亞及印尼威脅,令新加坡人甘願跟隨他的威權,並非香港董建華及其後繼者可比。英國在東亞有兩個殖民地城市,同樣 以務實主義為根本,建立一套法治及市場經濟規矩,新加坡同香港分別,是他們這套務實主義有一個Champion叫李光耀,香港則沒有一個魅力領袖作champion,而是由一班殖民地總督及官僚實行,包括柏立基、麥里浩、郭伯偉、夏鼎基及華人政務官。

但因兩地面對政治環境不同,李光耀手上的務實主義多了一層專制獨裁色彩,香港則變成一套行政及司法制度,但其Draconian程度則差不多,兩者在八十 年代分途有兩大原因,英國決定交還香港前,希望更進一步自由化,加上香港英治未期英人雖手握獨裁權力,但存而不用,運用政治手腕解決問題,而不是「依法辦 事」,故在香港人眼中,香港是自由,新加坡是專制。

閱讀帝國史

香港誤讀李光耀者眾,是因為毫不重視歷史,無論是新加坡的、馬來亞的、還是香港的,這些都包括在大英帝國亞洲殖民史中。要評議李光耀,就要放回二戰後帝國重返亞洲,面對民族主義、反殖及赤化的那時代。

英帝國的變化,如何受外在環境挑戰,繼續在全球管治,是採取因地制宜、見步行步、務實掛帥的方法,要有通盤認識並不容易。去年「帖木兒之後」作者John Darwin出版了新作「未竟的帝國:英國的全球擴張」一書,是帝國史研究佳作。

在第七章「統治方法」,作者介紹英治印度及非洲的管治模式、文官系統,重點介紹了Fredrick Lugard 的管治哲學,這人就是十四任香港總督(1907-1912),來港前任職北尼日利亞殖民地高級專員,盧吉爵士對香港貢獻不少,除了成立香港大學外,也是高 等法院、郵政總局、廣華醫院及九廣鐵路英段建設者。他將英國殖民地的管治哲學制度化及理論化,著作The Dual Mandate in British Tropical Africa ,更是研究英國殖民地管治經典

他提出「indirect rule」間接管治,即透過「本土建制」進行治理,而非直接派遣大量官員到殖民地,英治印度不過是數千人。英國在當地找尋「政治盟友」,其有效統治方式是 抓住中心全力施為,但隱身幕後,不引人注目,同時防止盟友間橫向聯系gangs up, 有權力真空地方英人才介入,新界管治便是indirect rule縮影。

香港及新加坡海峽殖民地曾經是帝國史一部分,李光耀比新加坡還大,其實不是從新加坡經濟發展去衡量,而是他親歷大英帝國瓦解、重組,中共輸出革命,東南亞赤化、民族主義,李光耀就是這段歷史的化身。

閱讀李光耀及其時代,應該認識另一個人物:陳平。

李光耀事跡注定載入史冊,他的生榮死哀,令我想起了另一個曾與他不相伯仲的馬來亞的華人領袖:馬共領導陳平,他2013年在曼谷病逝,享年八十九,至今無 法歸葬馬來西亞。相較兩人的前半生,陳平才是真正反殖反帝英雄,20出頭已領導反日本佔領抗爭而獲頒極高榮譽的大英帝國勳章。年輕時陳平成就已超越李光耀。

二戰後大英帝國重返馬來半島,陳平領導的有一萬多人的共產黨游擊隊,與七萬多名英聯邦部隊展開了反英武裝抗爭。這段從19481957年稱為「馬來亞緊 急狀態」時期,是馬來西亞現代歷史上最血腥的一頁,也令英國決定放棄這個殖民地。如果陳平這時死了,他就是馬來亞聯邦的英雄。而這時李光耀選擇了走建制派 的路,至此兩人命運迴異。

馬來西亞1957年獨立,陳平仍然帶領著馬共游擊隊繼續與政府軍作戰。從此陳平由英雄成為「恐怖分子」,死後也不準歸葬大馬。陳平獲中共祕密支持,九十年 代中文大學政治行政系一位內地硏究生公開透露解放軍當年在湖南成立地下電台馬來亞革命之聲,支持馬共,被判洩露國家機密,兩年前才獲釋。

李光耀與陳平,一個選擇跟隨現實政治,同英國總督合作,被獨立後仍然親西方堅決反共,另一個走革命理想主義,跟隨毛澤東輸出革命道路,今天中國共產黨歌頌李光耀,而不是陳平,歷史諷刺莫過於此。

from Just Getting By http://1in99percent.blogspot.com/2015/03/blog-post_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