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1 October 2014

「九九重陽節」再談中國養老問題

每年農曆的9月9日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重陽節,也俗稱老人節。
提到老人節,無疑會令人聯想到養老善老的問題。
據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統計數據,2014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突破2億。中國未來發展的人口紅利逐步消失。這是中國不得不面對的國情。
據預測,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接近5億,人口老齡化水平也將由目前的13.7%逐年增加到世紀中葉的35%左右。
按照國際上的標凖,如果一個國家60歲以上的人口佔到總人口的10%,就算進入了老齡社會。
因此說,中國已經迎來了「銀髮社會」,養老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
當然,養老問題自古以來就存在,但問題是中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步入老齡化社會,其速度和規模都是前所未有的。
而且,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老齡化的特點是「未富先老」。

一牀難求

中國有句古話叫「養兒防老」。它也是中國傳統上的養老模式,但現在已經經不起現代家庭結構的衝擊和挑戰。
先不用說獨生子女家庭未來的養老問題,即使現在有多個子女的老人家庭,出於多種原因也很難指望子女在身邊扶持和伺候年老體弱的父母,更何況獨生子女一代人的父母養老問題。
因此,導致了現代社會人們對養老院的需求越來越大。然而,中國的養老現狀是,一牀難求。
據中國媒體報道,政府辦的公立養老院,收費比較合理,但排隊時間長,少則等兩、三年,多則要七、八年。比較便宜的民辦養老院每月也至少要三、四千元。
據悉,中國養老機構的牀位僅佔60歲以上老人人口的大約2%,大約折合50個老人一張牀,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與此同時,中國更加缺乏合格的養老護理人員,尤其是素質較高的專業護理人員。
中國有句俗話,有啥別有病,缺啥別缺錢,但大多數老年人都有病疾纏身。
據中國衛生部統計,60歲以上老年人近半數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照顧年老多病的老人無論對個人還是社會都是一項比較沉重的負擔。那麼,養老到底該靠誰呢?

完善養老制度

曾經有人大代表提出過主張,基礎養老金應該盡快實現全國統籌,即不管是城市、農村,還是幹部、農民,均享受同等的基礎養老金,既體現出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又便於管理。但這一想法即使能夠實現,恐怕也需要多年的時間。
同時,在養老方面,中國的養老保險剛剛起步,即使中國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全面覆蓋,但其養老保障和收入水平還相當低。
上海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彭希哲對BBC中文網表示,目前中國城鄉居民的最低養老保障只有60元左右。
彭希哲說,目前中國的養老保險呈現碎片化、城鄉差距大等特點,因此政府所需要做的是,在建立起養老體系的同時,還要統一、完善和改革現有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但中國政府現在已經開始朝著這方面努力。
他認為,中國未來的養老在保障基本養老的前提下,需要建立起多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即政府、社會、社區、企業、個人、家庭共同來承擔養老責任。

誰來買單?

近年來,不斷有各種提議出現,比如「消費養老」,「以房養老」等等。
以2013年推出的「以房養老」試點建議為例,此建議一出台立即引起熱議。
城裏的老人說,他們大多有退休金養老,「以房養老」沒有必要。而鄉下的老人說,他們的住處沒有產權,宅基地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以房養老」根本不可行。
批評者指政府把養老問題當成包袱,「以房養老」無異於推卸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
據《中國青年報》的一份調查顯示,超過93%的人認為,以房養老不能代替「政府養老」。多數人還是期待政府為養老買單。
去年11月,中國政府終於提出放鬆計劃生育政策,但彭希哲說,即便放鬆人口政策對未來養老有幫助,恐怕也要等上二、三十年才能看到效果。
他說,目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74歲,而在一些大中城市,女性可以達到85歲,男性為80歲。
而中國當前法定的退休年齡是男60歲,女55歲。如果是工人退休年齡則更低。
因此,彭希哲說,提高退休年齡以及延長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將來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因為否則任何一種經濟都無法吃得消。
看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這個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卻成為了現代人們未來養老生活的最大挑戰之一。
(撰稿:凱露 責編:路西)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10/141001_looking_after_china_elder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