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2 October 2014

觀察:鬥爭路線失效 香港政府進退失據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及傳播學系高級講師、公關顧問陳旭權
2014年 10月 2日

一星期前,筆者和香港一名前行政會議成員討論」佔領中環「運動時,大家都相信參加人數不會超過五千人,但大家都留了一個腳注:「總不知未來數天有什麼事情發生。」
其實當初「佔中」領袖以及學生團體對示威人數不樂觀, 故他們向警察申請遊行時, 只表示相信有一萬人參與,而這已是他們最樂覲估計。當時公眾也對佔中行動及真普選要求意見分歧,民意調查顯示支持及反對市民各佔四成,並沒有一面倒的聲音。
催淚彈改變局面
可是,一個魯莽的鎮壓行動及催淚彈,使局面完全改變。香港民意及國際社會一致指向香港政府鎮壓和平示威者,佔領行動遍地開花,漫延各區,令事情無法收拾。
從 來政府處理社會運動時最重要是避免挑起群眾情緒,但偏偏香港政府自梁振英政府2012年上任以來,卻反普道而行,採取鬥爭路線。兩年前於中小學硬推國民教 育科如是,今年較早前推出新界東北發展策略時亦如是,而親建制力量更集合起來,成立新組織如「愛港之聲」及「愛港力」等,實行中共「群眾對群眾」的策略。 這做法令社會分化,抹殺溫和民主派的生存空間,這亦是現時局勢難以緩和其中一個主因。
在今次佔領行動中,香港政府沿用鬥爭路線,計劃速戰速決,以武力驅散示威者,以令事件盡快告終。但政府低估了市民的情緒反應,激起更大反向,事實上,示威者由佔領金鐘擴展至旺角及銅鑼灣,完全是因為警察武力驅散群眾引起,完全自發沒有組織,但出乎意料地具戰略性。 
等待策略不會成功
武 力鎮壓不果,換來的是全面要求梁振英政府下台的聲音。當局過去兩日稍稍調整策略,把警察全面撤離,讓這場號稱「雨傘革命」持續,希望示威者在疲倦下把行動 告終。同時,親政府媒體,商界和其他建制派組織,紛紛表態指出示威對社會和經濟帶來嚴重影響,希望把輿論反過來讓佔領行動停止。其實,這也是中共「群眾對 群眾」的策略,政府的鬥爭思維路線並沒有改變。
這等待策略並不會成功。今次參加示威行動主要是年輕人和學生,他們並不會切身明白經濟轉差對 社會帶來的影響。再者,香港已是一個十分文明和富裕的城市,很多市民已明白並願意為了長期的自由民主和一個更公義的社會,犠牲一些短期的經濟利益。今次參 加示威佔領的人數太多,而且沒有明顯領導,示威者容易輪換休息以進行長期抗爭。若果政府真的是在進行等待的遊戲,等待管治危機的過去,相信只是白等一趟, 然後陷入進退失據的局面。
需要創意解決危機
事實上,政府仍有一些辦法可以做把局勢緩和下 來。雖然專上學生聯會和」佔中「發起人皆要求梁振英下台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收回有關香港2017普選決定等很高的要求,但仍有一個他們的要求是比較容易辦到 的,便是重開政府總部內的公民廣場予集會人士。這個要求不難達成,並可以成為政府向集會人士示好的一支「橄欖枝」。政府同時亦應拉攏溫和民主派人士作為中 間人,向示威者和學生斡旋,展開對話。
同一時間,政府應盡快研究,在人大常委會決定下,於普選安排上的有沒有改變的空間。雖然北京堅稱人大決定並不可以修改,但並沒有說不可以在此決定之外加以補充說明。
香港現時十分需要具創意的方法解決當前的危機,若果梁振英政府仍然以鬥爭思維路線操作,這運動和整個城市的前景將非常之黑暗。
(責編:尚清)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10/141002_hk_gover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