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31 August 2014

泡泡网:揭密网络舆情分析师

文/伍茂
(泡泡特约报道) 工信部计划每年“培训10万网络舆情专业人才”,以填补官方所说的120万的网络舆情人才的缺口。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兴的网络舆情分析产业,泡泡特约记者参加了中国东部某城市举行的第三期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班。
在培训班上,学员王明在考虑换一份工作。新工作的工资据说是现在的2—5倍,不过他还在犹豫,因为相较于目前的记者工作,这份新工作有一个被大众戏谑的名字,叫“五毛”。“五毛”,中国大陆受雇发表倾向于政府言论的网络评论员,因每发一贴可得五毛人民币而得名。
与王明的纠结不同,李强很果断地报名参加了培训。在D城担任政府宣传工作的李强并不在意“五毛”的戏称,“我早就是五毛了”,他每天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在各大网站、论坛上,搜集政府信息。
“承担为党政机关、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其他大型企业决策者提供舆情监测报告;负责重点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咨询方案提供。”这一职位描述,来自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的一则招聘启事,招聘的岗位是“网络舆情分析师”。
不同于五毛
网络舆情分析师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每天浏览成百上千个网页,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热门话题如数家珍,迅速把握热点,分析研判舆情,预测舆情走势,以化解危机。
网络舆情分析师与“五毛”并不完全相同。互联网观察家北风在接受泡泡网记者采访时这样总结道,“网络舆情分析师是把民众意见从网络搜集上来,五毛是 把官方意见从网络推广开去,是不同的方向。”同时,网络舆情师也似乎更“智慧”,不是一味删帖或跟帖,同时也加入回应、处理等行为元素,引导舆论,化解危 机。“舆论审查的要义,不再是信息的封锁,而是对信息解释权的争夺。”中国媒体人长平说:“夺得了信息的解释权,同时也进行信息的部分控制,当局不像外界 想象的那样害怕更多的信息进入。”
因此,人社部在2013年年末给这“智慧”的职业正了名,宣布可对这一职业正式颁发合格证书。
国家战略的网络舆情分析
从2008年涌现网络舆情分析师这一职业到2013年被正名,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网络舆情分析师一直作为一个新兴职业见诸报端,并未太受关注,直到2014年2月,一切开始发生变革。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中央网信小组”)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李克强、刘云 山任副组长。”这一消息立刻在中国官场引起一阵骚动,因为在中国,只有四个小组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任组长,即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安全委员 会、军改领导小组以及中央网信小组。人们惊讶地发现,网络信息安全已被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重要层面。
中国媒体人安替告诉泡泡,这意味着政府“把互联网当成党和政权头等重要的事情来抓。”
网络安全涉及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数据保护等。而颇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也包括“网络舆情监控”,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技术手段监控网络上民众的言论、信息、态度以达到维稳的目的。
目前中国网络舆情监控主要由像李强这样的宣传干事兼任,行政体制内并没有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管理师等人才或专属岗位。一夜之间,培养网络舆 情分析师成了各级官员积极响应中央政策最迅速的“使命必达”。工信部计划每年“培训10万网络舆情专业人才”,以填补官方所说的120万的网络舆情人才的 缺口。
媒体人安替表示,中国的网络管理已“从惩罚性打击变成了预防性打击,在任何一个政治类账户还没有产生任何社会效应之前,都要扼杀在摇篮中”。
吃螃蟹的诱惑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与工信部电子情报所全国网络舆情技能水平考试项目管理中心(以下简称“NPST”)开设的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是舆情培训市场的两大官方主力,尤其是工信部旗下的“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因通过考试后可获得“官方证书”而颇受市场欢迎。
工信部NPST的人才培养体系分为助理舆情分析师、舆情分析师、高级舆情分析师、舆情管理师、高级舆情管理师5个层级 。在泡泡特约记者参加的培训班上,共30多位学员中就有2/3的人报考了网络舆情高级分析师的培训,其中不少人已通过了初级的网络舆情分析师考试。
舆情培训班为期3天,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培训费为4735元;网络舆情高级分析师培训费为5685元。由于NPST开班城市和班次并不多,同一地区一 个月仅开班一次,所以参训的大部分学员来自外地,甚至有学员从外省赶来参训。如果参加网络舆情高级分析师培训班,培训费加上3天的住宿费、往返火车票或机 票、餐费等,总开销需要近万元。
像李强那样由所在单位报销培训费的不在少数,甚至有不少政府单位组团参加培训,授课讲师会根据培训单位性质及日常工作内容调整案例及实际操作等内容。
当然,也有像王明那样需要自掏腰包的。为了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王明需要支付往返差旅及培训费用近1万元。对王明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官方所称工资约为9000到25000元,这对月薪仅5000元的王明是极具吸引力的。
从事政府维稳工作的倩倩坦言,工信部认证的证书是其报名的很大动因,“未来如果单位开设舆情类岗位,有这样一张证书肯定会被优先考虑”,倩倩认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
学员多有官方背景
目前中国网络舆情多为事后应对,很少能够做到事前预警。虽然中央一再强调要以引导舆论为主,但一旦发生负面新闻导致群体性事件就会使相关舆情从业人 员及当地政府官员落马。中国官场的惩罚体制,导致舆情从业人员习惯性在舆情还没发生大规模传播前优先选择删帖,直至舆情大面积传播后才想办法作舆论引导。 本质上而言,在网络舆情人才体系初建、培训课程并不成熟、行业缺口巨大等多重因素下,中国现阶段网络舆情人才的培养重点,似乎仍然是满足官方维稳需求,这 些官方需求包括避免群体性事件、处理地方政府领导负面新闻等。
泡泡网特约记者在卧底NPST杭州培训时发现,大部分学员来自地方政府,多是政府高层、宣传干事、维稳人员及相关机构工作人员,也有不少来自大型企业的负责人和媒体记者等。即便是来自企业或媒体,也都是有国家背景的企业和媒体。
肖冬和张华是浙江某下属地级市的宣传干事,他们一起报名参训。课程上学习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他们已非常熟悉,这次参训主要是为了更系统地学习“官方知识”。
“领导爱看怎样的舆情报告”
这些官方知识,也由官方人员来教授。泡泡记者参加的NPST培训的官方讲师有来自工信部情报所NPST管理中心的;有来自浙江省公安厅网警总队的高级官员;有从事官方舆情监测分析工作多年的职场前辈;也有知名高校新闻传播系的主任。
浙江省公安厅网警总队的高级官员透露官员找他删除负面他是如何处理的;官方舆情监测分析中心的前辈则分享“领导爱看怎么样的舆情报告。”在过去几年 里,国内知名的沈教授开展政务、舆情培训讲座多达200多场。在我好奇这些讲授的内容和效果,沈教授却在不停讲述中国高级官员在培训中与他产生的交情。听 起来,舆情分析师的培训场更像是另一个官员社交场。
培训采用案例式、研讨式授课,课程内容包括舆情信息工作体系、网络舆情的策略管理、舆情的监测和监控管理、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网络舆情应对、舆情处 置案例分析、舆情报告的撰写以及舆情系统操作实训等。课程中涉及的案例分析包括温州苍南事件、平度纵火事件、启东事件等群体性事件。
参与培训的30多人在机房内上课,上课时间从上午9点至下午16:30,除了理论知识及案例分析,学员们也可在电脑上进行舆情监测系统的实训操作,第三天培训的下午直接进行考试。
体制内的晋升
肖冬很习惯这样的官方培训。
他的履历让我印象深刻,知名学府浙江大学硕士毕业,曾任职于世界500强外企。过去他的工作接触颇多外企开放思想,而他最终选择返回老家担任一个月薪仅3000元的宣传干事,这让我充满疑惑。
“很鄙视我,对吗?”在我提出这一疑问时,他很敏感地抢答,这是一个他被无数人问起过无数次的问题,“我不喜欢大城市里浮躁的环境,图安逸,就回老家考公务员了。”
肖冬30余岁,3000多元的工资即便是在他所在的地级市也不算高,但他仍然是家乡人眼中的骄傲,找媳妇结婚也都是一路绿灯,因为他是为政府工作的公职人员,享有较好的福利待遇。
在中国这样一个一党执政制的国家,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公务员”是安稳的职业,政府不会亏待自己人。像肖冬这样已在体制内的基层公务员,他们希望通过网络舆情分析师这一新的职业技能,在体制内获得更好的晋升和待遇。
至于是否喜欢他这份未来的舆情管理工作,肖冬反问道,“哪有那么多的喜欢和满意?就这样,挺好的。”
(为了保护受访者,文中均为化名)
详解中国舆情监测软件
中国目前用于舆情监测的软件主要是美亚和邦富,价格从6、7万到几百万不等。泡泡特约记者近日参加了由工信部举办的舆情分析师培训班,由于工信部全国网络舆情技能水平考试项目管理中心NPST实训时所用的软件为美亚,本文将以美亚为例详解舆情监测软件。
美亚软件由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并与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是全球仅有的电子数据取证行 业两家上市企业中的一家(另一家为美国的Guidance公司)。该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从事信息安全行业中电子数据取证和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研发,其主要 客户为司法机关、政执法部门(工商、税务、海关、金融、新闻等)、政务监管部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金融机构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等。
6大主要功能监测舆情
美亚的主操作菜单包括“一键搜”、“实时巡查”、“舆情聚焦”、“事件聚焦”、“人物聚焦”、“热点聚焦”等主要功能。这些功能全面涉及全网搜索关 键词、实时监测网站、实时监测关键词、实时监测并分析舆情事件、实时监测相关人物言论以及热点舆情。通过美亚舆情软件可分析的内容包括热点、敏感、不良、 突发信息、倾向性分析、趋势分析、虚拟身份、预警模型,而完成这一系列的前提都需要监测者自定义设置关键词。
pp-50-cents-timeline-200814-1
境外网站监测功能较弱
img_2273
美亚软件的主要市场是中国大陆,主攻监测国内网络信息。由于绝大多数有影响力的境外网站早已被中国政府封杀,美亚在监测环节并没有过多涉及境外网站,其境外网站监测功能相对薄弱。
境外媒体监测功能的薄弱的根本在于美亚并没有植入太多的境外数据库。目前在美亚监测范围内的境外中文媒体包括:大纪元新闻、星岛新闻网、博讯新闻 网、自由亚洲电台、中评网、阿波罗新闻网等,而其他未被列入监测范围内的境外媒体需要监测人员手动添加到“实时巡查”的网站列表中,如果该境外网站已被 封,美亚需要通过VPN才能监控该被封网站,否则无法监测该网站信息。另一个硬伤便是,美亚软件在显示这些境外媒体信息时存在时间差,导致无法真正实现实 时监测
可追查消息源及发布者
舆情监测软件的厉害之处,是可以迅速显示某一恶性事件的发布源头,即谁通过什么平台发布的。公安部门可根据监测信息,利用技术手段迅速锁定发布者。
img_2246
除了信息溯源外,舆情监测软件的另一个本领是可以显示就某一个话题哪家媒体涉及的最多:比如搜索“薄熙来”;可以利用“事件聚焦”功能显示哪些媒体 参与了相关报道:如新浪发布了XX篇;腾讯发布了XX篇;凤凰发布了XXX篇;如果监管部门已就该话题对媒体下达过禁令,那么“不听话”的媒体会迅速被识 别出并承担相应的惩罚。
img_2248
中国舆情监测软件可监测各大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甚至评论回复等平台,与软件商后台联系后也可进行QQ群监测,而微信搜索功能暂时不在网络舆情 监测软件项目内,除非涉及到国家安全才会通过其他技术手段进行监测。目前相对安全的,可能是通过语音传递信息,因为语音监测只能显示语音时长,暂时无法显 示语音内容。
中国舆情分析师到底考什么?
在通过工信部NPST考试后,学员可以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颁发的“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技术证书。那么,要获得这张号称可以增加职业晋升机会、提高薪酬的中国网络舆情专业人才的证书,到底需要通过怎样的考试?
泡泡网调查发现,以网络舆情高级分析师考试为例,考试时间为2小时,采用闭卷形式,考试阅卷需7天,一个月后知晓成绩,通过者可获得证书。此外,舆情分析师的考试并不涉及操作软件考核。
网络舆情分析师的考核要点主要涉及舆情基础知识、数据采集、数据整理、信息分析、事件分析、基础应对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网络舆情分析师各级别间的 差异,在考试中主要体现在案例分析及实践比例的不同。比如,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分析的相关考试内容,在高级分析师试卷中占比可能是初级别分析师的两倍左 右。
考题类型和重点
以网络舆情高级分析师的考题为例,考题类型为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判断改错、简答、论述题以及课外实践题。
选择题主要是舆情基础知识,比如网络舆情的定义?如何甄选网络舆情监测的对象?
判断改错则首先需要判断陈述句的对错,而后划出错误部分进行改正,题目诸如“舆情分析并不需要日常监测,有突发舆情时监测一下即可”这类明显错误的简单改错题;也有涉及“沈默的螺旋”等理论的相对复杂的改错题。
简答题主要考核舆情数据收集能力、及对舆情工作流程的熟悉程度。两题简答题,第一题需要简答使用机器监测舆情和人工监测舆情的优缺点;第二题则需要考生详细写出网络舆情从监测、分析、应对等各环节的具体工作流程以及对其的理解。
论述题主要考核舆情事件的研判和分析能力。两题论述题,第一题的案例是农夫山泉拒绝媒体参观工厂查看其生产环境、呵斥新京报记者“滚出去”的农夫山 泉质量门事件,需要论述的是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出三条与媒体关系的思考。媒体关系列入考核范围的原因在于,网络舆情监测的很多数据来源于媒体,甚至在舆情 应对时需要借助媒体引导舆论,因而媒体是网络舆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而论述题的第二题颇有公务员考试的意味,即结合案例论述“公信力”的重要性。
最后的课外实践题,则希望考生以政府立场评价“山东平度纵火”事件舆情处置得失,需撰写成一份专题报告。报告中需阐述平度纵火事件简述、消息溯源、各方态度、政府应对得失等。这一项考核的是考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分析及报告撰写能力。
纵观网络舆情高级分析师的考题,不难发现中国培养网络舆情人才的侧重点主要是研判和分析,考题更多涉及事后预警。中国媒体人安替告诉泡泡:“网络舆 情分析师是网络舆情的总结人,是给政府和企业分析特定议题或者支持产品的相关舆情,需要人工或者借助程序辅助阅读大量网页、微博、微信才能写出舆情报 道。”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75540